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思考

合集下载

近代史纲要课堂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当代启示课堂实践总结

近代史纲要课堂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当代启示课堂实践总结

近代史纲要课堂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当代启示课堂实践总结
《近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通过学习和研究近代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和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演变和当代的启示。

以下是对该课堂实践的总结:
1.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近代史纲要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和革命进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国家认同感。

历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2. 革命道路的演变:通过近代史纲要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演变过程,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

这些历史事件反映出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与自由而进行的艰苦奋斗,给予了当代人们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3.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近代史纲要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轨迹和主要成就。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付出的努力,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自豪感。

4. 培养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近代史纲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生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背景和原因,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和学术水平。

5. 当代启示与价值观引导:通过学习近代史纲要,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当代的启示。

学生可以思考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挑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社会进步和
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总之,近代史纲要课堂实践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演变和历史背景,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实现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学生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意义探析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学生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意义探析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学生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意义探析前言作为追求卓越的现代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国家,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制度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主权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对于大学生而言,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更需要具备此种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历史文化类的必修课程,具有重要的国家和民族意义,教学重点包括了清王朝的衰落、近代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等内容。

本文将探讨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学生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达到这一目标。

教育意义增强国家认同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历史课程之一,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大家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曲折历程以及国家在这一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增强国家荣誉感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和变化,能够体验国家的兴亡荣辱,从而增强自己的国家荣誉感。

随着国家不断强大,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具备自豪感,通过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成就,更能坚定信仰、明确发展方向。

强化国家责任意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的国家生死攸关的阶段。

对于大学生而言,了解历史,明确历史的发展方向与演变趋势,更能够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不断弘扬中国精神,汇聚起实现国家强大的正能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使尽己力。

如何实现教育目的强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重大时期事件和政策的教学,让学生以史为鉴,本着团结、奋斗、创新、共赢的新时代精神,珍惜当下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未来的决策者,注重传承和创新、发扬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价值。

浅谈在近现代历史教学中贯穿世界意识的教育

浅谈在近现代历史教学中贯穿世界意识的教育

3 现 代化 的意 识 .

在教 学 中应 当培 养学 生具 备的 意识
南大 的钱乘旦教授认为 ,作为整体 的一个世界在过 去 的发展趋势是走 向现代化 : 业文 明的一些基本结构 、 农
1 国家 、 族和 全 球 化 的 意 识 . 民
形态瓦解并被抛弃是现代化 的起 点 ;民族 国家的形 成是 现代化 的有形载体 。在这些 国家 中 , 专制制度被克服 , 紧 随政 治上现代化第一步 的迈 出 ,第二 步经济上的殖民扩
向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的一 个重要 因素。世界市场的 突然扩大 , 流通商品种类的争夺 , 欧洲各国竭力想 占有 亚
等层面屹立于世界之林 , 还有待于青少年一代 的努力 , 他 速促进 了商人资本发展 的大革命 ,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 们 的素质 、 意识 、 能力无不影响着未来 的中国社会 。当今 世界正 面临着全球化蔓延 、 全球性 问题不 断出现 的时候 ,
史将 高一 的教学放在一个几乎没有世界背景衬托 ,只有 的屈辱 , 中国要现代 化就得考虑主权问题。 我们既不能以
天朝 上国” 自欺态度拒绝 世界 , 的 更不愿 意他 国动不 动 中国个体经历 的层面上 , 虽然有 少许 笔墨提及 , 但难 以形 “
“ 成一种 明确 的意识。因此 , 中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 的培 以人权来压制我们 的主权 。 世界近代史 的重点在于世界 高 , 养是极其必要 的, 也是 能在教学实践 中加 以贯彻 的。 笔者 经济的趋向一体化和 民族 国家的竞争” 我们应该处理好 认为 ,在新课标 未实行前 的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缺乏 这个关系 , 趋利避害 。
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 中加强世界意识 的培养 ,无疑能让 洲 产 品 和 美 洲 的 资 源 ,殖 民 制 度— — 所 有 这 一 切 对 打 破 。 学生 更深层次地把握近代社会 的屈辱 ,更好地适应社会 生产的封建束缚起 了重大作用” 中国曾经极力维护着封 生存 , 迎接新的全球化挑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及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己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但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此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民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例研究综 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

性,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学习、去阐述、去感受,历
史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
法,培养理性的学习态度,以及家国情怀也非常重要,
培养更多能力强、责任感强的学生。
他们对战争史的兴趣不大,往往觉得战争史很无趣很难
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停
留在表层,在分析氛围比较好,课堂参与度高,课
堂表现积极活跃。
1、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回忆并说出 19 世纪
以来列强侵华的史实,让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重点: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⑴知识与能力:列举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
侵略斗争的事迹,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从人民大众和爱国官兵两个方面分 教学目标
析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运用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
历史教学课例《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学科
历史
教学课例名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的第二课,一
共是四个子目,内容讲述的是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 教材分析
尊严的斗争,以此体会军民的斗争精神。
(1)海战爆发的原因:日本蓄谋已久 (2)海战经过:由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在黑板写 出历史人物和对应的船舰以及事迹。 北洋水师(海军)提督:丁汝昌 “致远”舰----邓世昌;“经远”舰----林永升 “定远”舰——刘步蟾;“靖远”舰——叶祖珪 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爱国官兵为了捍卫国家主权英 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体现了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3)结果:失败 (4)原因:(内外原因) 展示几则史料,让学生分析归纳: 史料:一八八一年后北洋海军未增船,舰炮皆旧, 而日舰有九艘购造于一八八 0 年以后,舰炮皆新。—— 《李鸿章奏稿》卷七十八 赫德说:“北洋舰队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 有弹无药。汉那根想要凑集够打几个钟头炮弹以备一次 海战,迄今无法到手。”——《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 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内容及途径探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内容及途径探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内容及途径探究中国要崛起为世界大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向海洋、经略海洋。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列为国家战略目标。

大学生的海权意识关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能否实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完成。

本文试图以北京高校大学生海权意识现状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释,并就“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展开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增进大学生海权知识的学习和强化大学生海权意识的培养。

标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海权意识;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纵观世界近代史,大国之崛起无不肇始于海上,中国近代的屈辱也来自于海上。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国要崛起为世界大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向海洋、经略海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1〕(P40)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列为国家战略目标。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海权意识关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能否实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完成,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北京高校大学生海权意识现状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释,并就“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展开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增进大学生海权知识的学习和强化大学生海权意识的培养。

一、大学生海权意识调查与分析海权问题是一个应被国民广泛认识和了解的涉及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

大学生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理应对海权问题有更多的关注,并具有较强的海权意识。

那么大学生是否了解海权问题?他们的海权意识在2012年黄岩岛事件和钓鱼岛争端之后是否发生了某些变化?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贯穿世界意识教育

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贯穿世界意识教育

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贯穿世界意识教育摘要:中国是世界重要的一员,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等层面影响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全球化蔓延、全球性问题不断出现的时候,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加强世界意识的培养,无疑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近代社会的屈辱,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迎接新的全球化挑战。

关键词:历史教学世界意识近现代史历史教学中的世界意识,是指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正确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整体关系的意识。

它要求我们从世界这个大视角来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来评价本国在世界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认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尤其中国青少年更需要培养世界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1.国家、民族和全球化的意识。

国家、民族和全球化是一些逐渐发展的概念,在古代西欧基督教世界中,广大的民众无民族情感而言,国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开始了与封建君主们争夺国家政权的斗争,另一方面为争夺土地、资源、财富和发展优势,以及国家的生存权,民族国家向外进行殖民扩张,争霸战争使得各民族国家的势力此消彼长,民族国家比地域概念上的国家更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

近代百年中国的屈辱是民族国家的屈辱,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得考虑主权问题。

我们既不能以“天朝上国”的自欺态度拒绝世界,更不愿意它国动不动以人权来压制我们的主权。

“世界近代史的重点在于世界经济的趋向一体化和民族国家的竞争”,我们应该处理好这个关系,趋利避害。

2.开放的意识。

地理大发现使世界第一次成为一个整体。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争夺,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的资源,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曾经极力维护着封闭中的安定,终于也被殖民主义的大炮打开了大门,在掠夺和殖民中落后了百年,严重影响着现代中国。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思考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思考

的认知度比较低,他们的领土主权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
高。 (2)是维护国家核心战略利益的必然要求 尽管目前国际国内局势趋向和平稳定,但中国的领土 主权尚存在重大的现实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在今后相当
权观念,进而充分认识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是中国的核心
利益所在,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
一115一 万方数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学生 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
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
路的”脚。这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性质是以 历史为载体兼具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了解国史、国情与
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国史、国情中既 包括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中国主权的屈 辱史,也包括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而斗争的历
(3)统一意识
权原则对关于本国的领土及事务形成的符合国家和人民 利益的领土主权观念”n】。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以国家领
土主权为核心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
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必须具备领土不可分割的统一
意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统一,是所有中国人
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使广大青少年树立 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引导青少年认同并支
心利益,更是民族的根基所在,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能
退让半步。 (2)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关系 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国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
教育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领土空间观念和国防、海
防观念是一致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和捍卫国家领 土完整统一的观念是相同的,在国防教育中包含领土主权 意识教育的内容。而内容上的交叉,为两种教育的结合提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思考领土主权意识是指“根据国际法准则和本国的领土主权原则对关于本国的领土及事务形成的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领土主权观念”[1]。

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以国家领土主权为核心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引导青少年认同并支持政府在处理国家领土争端问题中所持有的政治、外交立场,从而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一、领土主权意识的内涵1.领土主权意识的内涵领土主权意识包括版图意识、历史意识和统一意识等。

(1)版图意识国家版图意识是领土主权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说,国家版图直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因此,维护国家版图就是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

通过开展版图意识教育,可以使青年学生对本国领土形成准确完整的版图观念,从而能够使他们全面了解我国的领土现状、陆地国土、海岸线和岛屿面积等。

(2)历史意识任何国家领土空间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了解国家领土形成的历史过程,有利于确立领土主权的历史观念。

因此,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用历史的观点认识领土主权问题,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以此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可引用的史料包括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拥有对藏南的领土主权、中国拥有对南海的领土主权等。

(3)统一意识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必须具备领土不可分割的统一意识。

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统一,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每个中国人都是国家的一分子,都负有维护国家领土不被分割的责任。

因此,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也是统一意识的具体表现。

2.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要了解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涵,必须正确处理好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1)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是紧密相联的。

关于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关于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学校是一个专 门培养 “ 四有”人才 的基地 ,是青少年学 生人 生观 、价值 观形成的重要场所 ,青少年大部分知识均是 在这个场 所中获取。所 以 ,为了培养社会主义青年 的爱 国意 识, 必须要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这个重要的知识教育场所 , 将 爱 国主义教育 融入学 生课 堂 中 ,使 学生在 潜移 默化 中感 受 到爱 国主 义的 重要性 ,从 而 自觉 的去认 同 和培养 属于 自 身的正 确爱 国意识 。但是 ,在教 学课 堂 中融入爱 国主义 时 必须要 注意 做到 以下几 点 : ( 1 )理论 联 系实 际。也就 是爱 国主义 理论 应该 与学生 思想联 系起 来 ,按 照 当代学 生 的思 想结构去传 播爱 国主义 ,如此能够 真正增强教 育 的针对 性 , 发挥其 应有 作用 。( 2)理论 灌输 与 民主个 性相 结合 。指 的 是教师 在进 行爱 国主义 教育过 程 中除 了要 将正 确 的爱 国主 义意识 传授 与学 生之外 ,还必 须要 学会维 护学 生 的民主参 与性 ,让学 生表达 自己的观 点。然后 教师 再根 据学 生观 点 尽心循 循善 诱 ,将 错误 的观 点扭正 ,尽可 能做 到在 不采 取 强硬 手段 的情况 下让 学 生能 够 自觉 认识 正 确 的爱 国意 识 , 从而主动改正不 正确 的认识 。 ( 二 )开展 多想娱 乐活动 ,在 轻松 氛围 中传授 爱 国主义 爱 国主 义实施 纲要 中有 提到 ,学 校 除了要 在课 堂 内融 人爱国主义教育之外 ,还应该积极 的开设一些轻松 的校外课 堂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 围中更加直观 的认识 到爱 国主义的重 要性。校外课 堂活动可以采 取以下方式 : ( 1 ) 观看爱 国影 片。 当前大多数 中校学校均有专 门的媒体室 ,所 以 ,教师 应该 充 分利用媒体室的优势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 国影 片。而影视影 片除了具有方便学生观看 ,故事情节更加生 动特 点之外 ,还 能够充分极大学生兴趣 ,让学生在观看影 片之后对 爱国认 识 有更加深刻 的体会 。 ( 2 )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迹 ,比如革命 遗址 ( 如粤东会馆 ) 、纪念馆 ( 如百色起义纪念馆 ) 等基地 , 让学生在参观这些遗迹 的时候感受 到更加浓郁 的爱国主义气 氛 ,并在重温革命历史过程 中更加深刻 的感 受到爱国主义对 个 国家兴起的繁荣的重要 性 , 从 而更加积极 自 觉 的去学 习 , 提高爱 国主义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培养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培养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培养研究作者:杨维怀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0期摘要:在初中历史课程中,一般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以及完整的人格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目标。

当前时代科技在飞速发展,而学生的生活与进步的时代息息相关,促进爱国主义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同时也可以激发爱国主义对历史教学多样性的渗透。

然而,当前我国中学生对领土的完整和领土主权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学生日常的學习生活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主权意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领土主权意识;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076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时也是良好性格和各种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要在这个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领土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利,培养中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及其对整个国家的归属感。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伟人为了保证我国领土的完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这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初中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是爱国教育的需要。

爱国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有的基本感情,这就需要学生对国家有基本的了解。

现在很多中学生对国家的认知存在着严重不足,只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初中生作为国家的一分子,应该对国家的海洋面积、国土面积、相邻的国家等基本信息有大致了解。

培养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国家的领土不容侵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理念,培养初中生“为了国土完整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近年来我国的国力在逐渐增强,但是我国的领土却屡屡遭到侵犯,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一直存在着争端。

初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国土的完整需要他们去维护和捍卫,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可以加强初中生的爱国情怀,使初中生明白“有国才有家”的含义。

如何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作者:刘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37期摘要:本文结合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探讨。

笔者认为,正面教育、乡土教育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观。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日战争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032-03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正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意义十分重大,所以胡锦涛同志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列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之首;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则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如何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精神?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宝贵的意见。

笔者以为,在高校本科生教学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以正面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所谓正面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积极的手段、因素和力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知识的或以肯定为主的心理诱导,以消除学生错误的思想和态度,激发学生的摹仿、学习、创造的欲望,使学生身心获得健康成长的教育[2]。

正面教育为主就好比种庄稼除杂草,清除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上庄稼,庄稼茂盛了,杂草就无法冒尖,正面的东西强大了,反面东西的影响就会小,就不会动摇正面的东西。

这就是正面教育的作用,是辩证法。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结果表明,正面教育是适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然而,由于以往的中小学历史教学,在讲述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时,往往强调中国战败的一面,对中国战胜的例子很少提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内容及途径探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内容及途径探究

实现 , 关乎 中 华 民 族 伟 大复 兴 能 否顺 利 完 成 。 本 文 试 图 以北 京 高校 大 学 生 海 权 意 识 现 状 调 查 为
基础, 对“ 中 国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课 渗 透 海权 意 识 教 育 的 重要 性 和 必要 性进 行 阐释 . 并就 “ 纲要 ” 课 渗 透 海 权 意 识教 育 的 内容 和 途 径 . 展 开初 步 的 研 究和 探 讨 . 以 期 增 进 大 学 生 海 权 知 识 的 学 习和 强 化 大 学 生 海权 意识 的 培 养 。
查 问卷 1 0 7 3份 , 回收有效问卷 9 3 6份 , 开 展 课 堂 讨 论 2次 。 调 研结 果基 本 反 映 了 大 学 生 对 海 权 问题 的认 知 现状 以及 高
关 乎 中 华 民族 伟 大复 兴 能 否顺 利 完 成 , 基 于此 , 本 文 试 图 以 北 京 高 校 大学 生 海 权 意识 现状 调 查 为 基 础 , 对“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要 ” ( 以下简称 “ 纲要 ” ) 课 渗 透 海 权 意 识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生认为大 学生与海 权 问题息息 相关 , 3 4 %的 学 生 认 为 大 学
生与海权问题没有多大关 系 , l %的 学 生 认 为 大 学 生 与海 权
问 题 毫 无关 系 。关 于 现在 大学 生 的海 权 意 识 , 5 7 %的 学 生认

大 学 生 海 权 意 识调 查 与 分 析
[ 关键词 ] ‘ ‘ 中 国近 现 代 史纲 要 ” 课; 海权意识 ; 教 育 内容 ; 教 育 途 径 [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1 ; G 4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9— 2 2 3 4 ( 2 0 1 5 ) 0 2 —0 1 6 7 — 0 4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ter ussf ui ed o g aa d ot ae ua o ftdns o ee, u eCUe netyt dnt nl ho c r ,o s go t el cln li ctno u e tH w vrd e oh Ol c t s m a ai a y o e c n nhi o i p ic d i l s . tt e o ns e n o
资 源和 力量来 共 同为高校 的国防教 育服 务 已成 为

种发 展 趋势 。“ 国近现 代史 纲 要 ” 以下 简称 中 (
“ 纲要”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所必修的一 ) 门公 共思 想政 治理论 课程 ,重 在对 学生进 行 思想
政 治理论 教育 。但 由于该 课 程 的 内容 体 系与 国 防 教 育有 着 紧密 的联 系 , “ 在 纲要 ” 课程 教 学 中 渗透 国防教 育应 当成 为任课教 师 的 自觉 行 为 。
校 思想 政治 教育课 程 的教学 ,而 不是一 般 的历史
课程的教学 , 它不能脱离历史 , 但又不能讲成历史
21 0 2年 6月
兴 义 民族 师 范学 院学报
J u a o Xig i N r l Unv ri fr Nain ie o rl n f n y oma ies y t o t at s ol i
Jn 02 u e 2 1
No3 .
第 3期
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课程教 学 中渗透 国防 教 育 的思 考
当今世界 风云 变幻 , 际形 势 复杂 多变 , 国 国 我 的社 会 主义建设 面临多 重压力 , 于 18 生 90年代 末 和 19 代 后 的大 学 生身 上 肩 负着 中华 民族 复 90年 兴 的历史 重任 。 强普通 高校 的 国防教育 活动 , 加 增 强 大学 生 的国防观 念和 国家安 全意 识具有 极 为重 要 的意 义 。高校 的 国防教育 以军事 教育 为主要 形 式 ,在 军训结 束后 安排 一年左 右 的时 间随堂讲 授 军 事理 论知识 并 开展经 常性 的 国防教育 活动 。近

浅析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新风浅析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罗 蕊(武昌首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其次提出了一系列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巧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纲要”;爱国主义;渗透;实践一、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探索奋斗历程是爱国主义教学的最佳素材我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这也是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挽救民族,先辈们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为民族发展进行了伟大的尝试,从林则徐虎门销烟,魏源睁看世界,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到李鸿章提出的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体现着我国人们的爱国之情,为了国家的兴盛富强,甚至付出了生命,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最佳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二)中国共产党所取得伟大成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案例中国共产党引导群众和人民推翻封建和军阀统治、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全面解放。

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随着邓小平改革开放理念的提出,我国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篇幅,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和提高,当前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是当代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主要案例。

二、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巧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策略和措施(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展开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化,当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逐渐转变为综合型和专业型,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史纲要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机会。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和环境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纪念日等活动,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对我国近代史进行学习了解,开展举办相应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过程中,自觉收集相关的近代史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我国的近代史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掌握历史真相,也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发展和新中国成立的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逐渐实现爱国教育的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领土主权意识培养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领土主权意识培养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领土主权意识培养研究作者:巴黑奴•海拉提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第04期摘要:当前世界各国都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中,世界范围内战争不断,战争发生的原因无非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领土完整。

当前我国中学生对领土的完整和领土主权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主权意识。

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领土主权意识;意识培养引言:初中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性格养成和各种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要在这个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领土主权是保证一个国家领土完整的基本条件,培养中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对整个国家的有归属感。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伟人为了保证我国的领土完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是每一个历史老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培养领土主权意识是爱国教育的需要。

爱国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国家产生的基本感情,需要对国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现在很多中学生对我国的认知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只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初中生作为祖国的一份子,应该对国家的海洋面积、国土面积、相邻的国家等基本信息有一个了解。

培养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国家的领土不容侵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理念,培养初中生“为了国土完整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近年来我国的国力在逐渐增强,但是我国的领土却屡屡遭到侵犯,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一直存在着争端,初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国土的完整需要他们去维护和捍卫,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可以加强初中生的爱国情怀,使初中生明白“有国才有家”的含义。

我国的教育部门在2011年发行了相关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的教学中,把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也是响应我国教育部门的号召,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很有必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思考(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思考(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思考(课后习题)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思考(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3)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4)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5)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5)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7)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7)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7)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7)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7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8)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8)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9)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9)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0)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0)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10)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10)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1)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11)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1)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11)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12)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2)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2)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2)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3)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13)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3)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13)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4)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4)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5)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5)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5)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5)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16)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16)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7)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7)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17)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其原因是什么? (18)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研究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研究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研究作者:林迎春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年第10期摘要:为了高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文章试图通过“整体式”教学创新现有“纲要”课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渗透国家主权意识,运用丰富生动的历史精神资源,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主权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强化学生捍卫领土主权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主权意识;“整体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14-02经济全球化的超国家性,侵蚀了民族国家赖以生存的主权基础。

同时西方文化霸权也对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渗透和扭曲,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对立冲突愈发激烈[1]。

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部分青年群体,缺乏辨析复杂社会形势和抵制物质诱惑的能力,对共产党执政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产生了质疑和动摇,甚至对国家领土主权意识也出现淡漠或偏激的错误倾向。

这就需要国家和学校对大学生予以科学合理的指导和教育,应运而生的“纲要”课就肩负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意识的重担。

一、开展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的意义(一)国家主权演变概述要扭转当下大学生群体中主权意识淡薄的消极趋势,就要首先理解国家主权的真正内涵。

16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让·布丹在其《国家六论》首次提出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

主权是民族国家的根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国家的主权具有绝对性、永久性、不可让渡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受侵犯性”[2]。

特别是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后,民族国家独立和领土边疆界线的观念得到举世公认,完整系统的现代国家主权理念最终形成,主权成为民族国家的象征和荣誉。

(二)国家主权意识危机的外在因素西方各国至今仍主导着当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引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思考领土主权意识是指“根据国际法准则和本国的领土主权原则对关于本国的领土及事务形成的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领土主权观念”[1]。

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以国家领土主权为核心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引导青少年认同并支持政府在处理国家领土争端问题中所持有的政治、外交立场,从而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一、领土主权意识的内涵1.领土主权意识的内涵领土主权意识包括版图意识、历史意识和统一意识等。

(1)版图意识国家版图意识是领土主权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说,国家版图直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因此,维护国家版图就是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

通过开展版图意识教育,可以使青年学生对本国领土形成准确完整的版图观念,从而能够使他们全面了解我国的领土现状、陆地国土、海岸线和岛屿面积等。

(2)历史意识任何国家领土空间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了解国家领土形成的历史过程,有利于确立领土主权的历史观念。

因此,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用历史的观点认识领土主权问题,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以此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可引用的史料包括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拥有对藏南的领土主权、中国拥有对南海的领土主权等。

(3)统一意识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必须具备领土不可分割的统一意识。

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统一,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每个中国人都是国家的一分子,都负有维护国家领土不被分割的责任。

因此,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也是统一意识的具体表现。

2.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要了解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涵,必须正确处理好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1)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是紧密相联的。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学生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意义探析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学生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意义探析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在开阔当代青年视野的同时,也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负面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广泛、丰富、系统的学习,能够培养其主权意识,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能够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其自觉维护民族统一。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主权意识;大学生一、“纲要”课程的性质及意义(一)“纲要”课程的性质国家根据时代变化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应运而生。

《意见》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纲要”课便是依据《意见》的核心要求而设立,通过探讨百年来中华儿女在面对外有列强凌辱、内有阶级压迫的残酷时代背景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利用纵向的时间脉络为广大青年学子梳理了一条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由衰落到复兴的历史线索。

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纲要”课虽然是一门讲授历史的课程,然而该课程是出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目的而设立的,因此该门课程不能简单停留在历史知识梳理讲授层面上,而是要透过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揭示近代中国在面临多条路线抉择的时候为何只能选择新民主主义道路,为何选择代表工人阶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

要通过类似的问题,深入挖掘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通过生动的事件和人物将国家主权意识传递给青年学子,使青年学生学习优秀的民族精神,提高思想理论修养,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纲要”课程的意义“纲要”课是新时期国家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而设立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他三门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与其他三门课相比“纲要”课具有独特的地位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思考
摘要: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应作为新时期加强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具体做法包括: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材内容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在教学方法中体现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在隐性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应走军地合作之路等。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渗透
领土主权意识是指“根据国际法准则和本国的领土主权原则对关于本国的领土及事务形成的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领土主权观念”[1]。

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以国家领土主权为核心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引导青少年认同并支持政府在处理国家领土争端问题中所持有的政治、外交立场,从而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一、领土主权意识的内涵
1.领土主权意识的内涵
领土主权意识包括版图意识、历史意识和统一意识等。

(1)版图意识
国家版图意识是领土主权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说,国家版图直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因此,维护国家版图就是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

通过开展版图意识教育,可以使青年学生对本国领土形成准确完整的版图观念,从而能够使他们全面了解我国的领土现状、陆地国土、海岸线和岛屿面积等。

(2)历史意识
任何国家领土空间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了解国家领土形成的历史过程,有利于确立领土主权的历史观念。

因此,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用历史的观点认识领土主权问题,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以此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可引用的史料包括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拥有对藏南的领土主权、中国拥有对南海的领土主权等。

(3)统一意识
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必须具备领土不可分割的统一意识。

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统一,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每个中国人都是国家的一分子,都负有维护国家领土不被分割的责任。

因此,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也是统一意识的具体表现。

2.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要了解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涵,必须正确处理好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1)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
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是紧密相联的。

爱国是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目标,在爱国主义的统领下,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应将爱国主义渗透到领土主权教育的每一个具体环节。

可以说,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职责、以维护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的,因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可以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更是民族的根基所在,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能退让半步。

(2)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关系
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国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领土空间观念和国防、海防观念是一致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统一的观念是相同的,在国防教育中包含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容。

而内容上的交叉,为两种教育的结合提供了条件。

因此,可以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军事训练的理论教育中,从而增强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

(3)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无论在培养目标还是教育内容上,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对大学生进行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

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既有客观必要性,又有现实可能性。

1.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是增强大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必然要求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现状,课题组自编了大学生领土主权意识
教育调查问卷,对江西省三所不同性质的普通高校(江西中医学院、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部分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大学生对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认同及认知两个方面的内容。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7%。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淡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学生对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认同度较低。

在关于“是否有必要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回答中,有10人选择了很有必要,占总数的5%;有35人选择了有必要,占总数的17.5%;有50人选择了可有可无,占总数的25%;有105人选择了没有必要,占总数的52.5% 。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认同度较低。

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没有必要的。

这一结果是对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现状的一种折射,反映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其二,学生对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认知度较低。

课题组围绕我国领土主权的基本常识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它们分别是: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的面积有多大?我国的边界线、海岸线有多长?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哪些国家与我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5%的学生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的面积;有21.3.%的学生知道我国陆地边界线总长达2.2万余千米,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有38%的学生知道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5个;仅有1%的学生能准确说出目前与我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的国家。

上述调查结果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客观事实:目前,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较为薄弱,并且对领土主权意识教育问题的认知度比较低,他们的领土主权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