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化在古城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特色文化在古镇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陈诗成都文理学院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本身就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家,留存下来的古城、古镇数量庞大,这其中有的久负盛名,有的名不见经传。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唤醒了沉睡中的古镇,大大小小的古镇都开始去追根溯源,一面挖掘自己的历史背景,一面招商引资,希望成为下一个丽江、凤凰或是乌镇。然而古镇旅游的发展不是通过历史溯源去争论谁比谁更古老,也不是通过资金堆砌去攀比谁的修建更宏伟大气;古镇旅游的发展需要文化去浸淫,需要时间去打磨,用沉淀下来的慢节奏去吸引长期生活在快节奏下的现代都市游客。文章通过以乌镇旅游开发为案例,从特色文化的发掘和落地的角度,来探讨差异化地方文化对古镇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关键词] 古镇文化特色旅游开发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期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人们开始对静立在城市边缘或者是遥远乡间的古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想忘掉早高峰、晚高峰,到传统的生活中去看看、去体验古人们的生活。于是,这一有着逐渐扩大趋势的需求催生了我国古镇旅游业的暴发性增长。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丽江、周庄等古镇旅游的崛起,发展至今,中国的历史古镇旅游已经成为各地炙手可热的旅游产品,承载着带动一方经济的使命。然而,也正是因为过度的追求短时间内的经济收入最大化,古镇旅游的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如今的古镇就像不同地域出产了相同的复制品,唯一剩下的特色就是:数量庞大。千篇一律,已经成了各种批判古镇旅游的典型代表用语。那么,如何在古镇旅游发展中避免这样的趋势,除了开发者们在修葺和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原有建筑的地方特色之外,软件的打造是保证古镇各具特色的重点。而这里提到的软件,则是地域化的特色文化,它是古镇旅游发展的无形资源。文章将结合江南水乡——乌镇的发展来探讨地方特色文化在古镇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一、乌镇旅游开发概况

乌镇地处浙江省嘉兴桐乡市北端,真正的建镇史为1300多年。这里的水网体系发达,镇内的池塘、水井等和京杭运河、太湖浑然一体,“十”字形的内河体系将全镇划为了四个板块,也就是当地人口中的“东栅、西栅、南栅、北栅”。乌镇内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乌镇人依水建屋,连桥成路。于是便有了水阁、桥梁、石板小巷等特色建筑文化,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这等江南特有的水乡风韵。历史上,乌镇出了上百位举人,几十位进士,邵明太子萧统也曾在西栅的邵明书院学习多年,近代的文学巨匠茅盾也生长于这里。然而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后的乌镇,繁华不再,大量的国有、集体企业倒闭、转型,乌镇的经济一落千丈,在桐乡市的众多乡镇中居于末位。

然而,从一个几近衰败的古镇,到21世纪初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风情旅游名镇,乌镇用几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旅游的奇迹。1999年,上海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根据乌镇的历史与现状制定了《乌镇古镇保护规划》,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乌镇开始正式走向景区发展道路。2001年—2003年,乌镇东栅景区正式开放。一期工程的成功给乌镇的地方经济带来了蓬勃生机,游客逐年迅速增加。受东栅地理环境限制,乌镇已无法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因而,2003年乌镇开启了二期工程——西栅景区的重修。西栅景区的重修工程中融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期控制过度商业化;其模式受到了联合国专家考察小组赞誉。

二、开发从“塑造”地方特色文化开始

乌镇从1999年开始以旅游作为自己的发展出路,但周边的周庄和西塘古镇在当时已经名声在外,同为江南水乡,乌镇为了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古镇开发过程中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并凸显了地方文化差异的存在。

重现水乡建筑文化。于古镇开发而言,“新建”一词是非常敏感的。相比江南的一些其他古

镇,乌镇并没有出众的深宅大院和精雕细琢的特色园林,它的优势也来源于曾经的劣势,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落后,其水乡的整体风貌保存比较完好。乌镇在旅游开发中采用了“重现”的理念,拆去所有影响古镇风貌的新建房屋,并将现代生活必备的管线埋到了地下,对需要修葺的老房子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因此,许多游客对乌镇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水乡的风味非常浓厚”。

还原原住民生活形态。保持原住民的生活形式,是让一个古镇生动起来的根本。但如何在原住民生活文化与其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中寻得平衡,乌镇采用了相对极端的手法。对原住民进行统一管理,集体培训,实现旅游管理者和原住民之间的责任义务划分明确,甚至在西栅景区,所有的房屋产权都是归属旅游开发公司,原住民回迁只拥有居住权和经营权。为了保证原住民的生活形态不被追求商业利益所影响,乌镇景区内的所有店铺都是统一招商管理,没有重复的经营项目,也就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和商业气氛过浓。而景区内的民宿也都是由景区统一装修、配置,统一管理,餐饮和住宿实现了合理定价。原住民通过培训成为了民宿和餐饮的经营者,接受景区经营管理的约束,即保证了游客的体验感,也带动了原住民致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游客对原汁原味的追求和原住民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

舞台化再现民俗文化。行走在乌镇景区,可以吃到许多当地独有的民间特色小吃。定胜糕,乡亲们为外出打仗的将士以及发展到后来为外出读书的年轻人所制作的点心,表示美好的祝愿;三白酒,以白米、白面、白水纯手工酿造;另外还有蒸臭豆腐干以及熏青豆等等。这些特色小吃不是简单的摆上一个摊位,在小吃店里,游客可以看到糕点的传统制作过程,看到酒的发酵、烘烤,它们被打造成了景区内的一个景点。同样,乌锦、蓝花印布、丝绵、布鞋、生铁锅等当地特产也以民间作坊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在这里,看得到千层底是怎样纳的,蚕茧是怎样剥出来的,乌锦是怎样织的。里边的工作人员不像是工作者或者是经营者,他们更像是演员,在向游客表演曾经的乌镇生活。另外,乌镇景区还对当地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把民间的节俗、礼俗和婚俗等以博物馆的形式推向了前沿。

三、传统特色文化赢得现代文化青睐

从古镇历史地位、建筑特色和文人墨客的青睐程度上来比,乌镇并不是江南水乡众多古镇中的佼佼者,但其在发展中对当地建筑文化的尊重,对特色民俗民风的再现,让乌镇获得了许多游客的好评,也拿到了多个中国古镇旅游第一。而对一个古镇的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乌镇还吸引了许多艺术工作者到这里来创作。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这也许会是以后古镇发展的一种可借鉴模式。

影视剧组借景、取材。乌镇在推广初期,赞助拍摄了电视剧《似水年华》,剧中展示了一个“远离世俗纷扰”、“世外桃源”般的乌镇。在这之后,由于乌镇原汁原味的历史街区和生活场景,成为明代、清朝及民国时期的历史题材和近代题材影视剧拍摄的取景胜地。由江海洋、庄红胜导演、胡军、陈道明、刘嘉玲等主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由李大为导演、董洁、辛柏青、沈傲君等主演的《早春二月》;由李少红导演、众多名演员参与的《红楼梦》;还有《再生缘》、《小城之春》、《天下粮仓》等。一些影视专业人士表示,在乌镇历史街区没有现代生活的痕迹,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场地布置和人为的隐秘措施;其次是乌镇历史街区的形态、布局以及纵横交错的古桥,为画面增加看点。

文学大师木心重返故乡。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出生于乌镇,中国当代文学大师,因文革之后旅居美国,在台湾和纽约华人艺术圈极富盛名,其散文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乌镇对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对民俗特色的还原,吸引了游子木心。他认为:“家乡重生的文化是小镇发展的基础,而乌镇今后的发展在于文化的源远流长。”2006年,木心回到乌镇,他说:“一代新人们给予我创作艺术足够的空间,所以我回来了。”

成立戏剧孵化基地。乌镇远离世俗的生活业态吸引了大批的影视剧组,同时也为一些戏剧创作组所青睐。再加之近年乌镇景区在大剧院和小剧场上的投资以及逐渐成熟的戏剧节,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