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发展心理学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大纲(二)2024

发展心理学大纲(二)2024

发展心理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本文为发展心理学大纲(二),将分析发展心理学的五个主要方面,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和性格发展,每个方面将探讨其定义、影响因素和重要理论。

正文内容:一、生理发展:1.1 定义和范围1.2 遗传和环境对生理发展的影响1.3 主要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克拉克的社会文化理论1.4 性别差异对生理发展的影响1.5 社会政策对儿童生理发展的影响二、认知发展:2.1 定义和范围2.2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2.3 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2.4 性别差异对认知发展的影响2.5 学校和家庭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三、语言发展:3.1 定义和范围3.2 语言习得理论,如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查姆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3.3 语言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3.4 跨文化对语言发展的影响3.5 孩子自我监控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四、社会情感发展:4.1 定义和范围4.2 社会情感发展阶段理论,如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和博尔比的依恋理论4.3 家庭环境对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4.4 文化对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4.5 对外界世界的关注对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五、性格发展:5.1 定义和范围5.2 性格类型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嘴部特质理论5.3 遗传和环境对性格发展的影响5.4 文化对性格发展的影响5.5 自我身份意识对性格发展的影响总结:本文对发展心理学的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和性格发展是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领域,深入了解这些方面的影响因素和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探索这些领域,以促进人类发展的健康和幸福。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发展心理学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五大理论被广泛应用和接受,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个体的发展过程和行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形成的,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个体的行为习惯。

1.2 提出了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1.3 强调行为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

二、认知发展理论:2.1 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成熟。

2.2 强调个体通过认知结构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认知结构来组织和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

2.3 提出了适应性平衡和认知冲突的概念。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会经历适应性平衡和认知冲突的阶段。

三、社会文化理论:3.1 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在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到社会化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3.2 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文化传承来实现的。

3.3 提出了文化工具和内化的概念。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使用文化工具和内化社会规范来实现认知和行为的发展。

四、生物学理论:4.1 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遗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学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受到遗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2 强调个体的生理结构和神经系统对发展的影响。

生物学理论认为个体的生理结构和神经系统对其行为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具体而言,包括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发展的因素与结构、发展的阶段.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他认为,个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和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的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这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2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①心理发展的因素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②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主体之所以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而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两种形式.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此外,皮亚杰还指出思维结构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等三要素.结构的整体性是说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而不是独立成分的混合;结构的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结构的自调性是说平衡在结构中对图式的调节作用.3发展的阶段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②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1l、12~15、16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概括而言,皮亚杰的阶段理论包含了以下几种含义:①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②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③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④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⑤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⑥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总之,皮亚杰的理论为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图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世界各国的心理发展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皮亚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他的理论主要有这几方面的特色: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第二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第三,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的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上做了许多探讨,特别是在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等有很独特的论述.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所制约.2阐明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人类心理的发源于社会一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第二,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3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4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3.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在发展心理学方面有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学观点.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他以自己对病态人格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属于无意识的东西,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弗洛伊德认为,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大,婴儿几乎完全处于本我状态.“自我”是意识部分, “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个体要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必须通过“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本能冲动.随儿童年龄自增长, “自我”在其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良心具有惩罚性的功能,当儿童有某种坏有为时,良心就会使他有犯罪感;而自我理想则具有积极的功能,它使得儿童积极向上.②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他根据里比多投放的部位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里必多从嘴开始,吮吸本能产生快感.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的愉快,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其性生活即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指男孩的恋母情结,女孩的恋父情结.第四阶段:潜伏期6~11岁,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这个时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第五阶段:青春期从11~13岁开始,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首先,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艾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与弗洛伊德不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了生物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他认为,个体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他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①婴儿期0到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婴儿的生理需要如果能得到满足,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如果自身的生理需要总不能得到满足,则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即怀疑感.②儿童早期2岁到4岁: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如果能顺利解决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将有利于儿童对未来社会秩序和法律生活的适应;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儿童就会产生对自己的羞怯和对他人及生活的疑虑.③学前期4岁到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本阶段又称为游戏期,儿童在各种游戏中体会着自我的功能,实现着自我教育.儿童在此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将与以后在工作与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有关.如果这一阶段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儿重就会因感到自己无用而产生内疚感.④学龄期7岁到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儿童开始了学校生活,需要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儿童在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勤奋精神将与其以后的工作态度有关,如果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及其他方面的任务,就会产生自卑感.⑤青年期12岁到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他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人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⑥成年早期18岁到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这个阶段的青年人已经自愿准备去开始一种相互信任、努力工作、生儿育女的生活,以便能更圆满地进入社会,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与他人或伴侣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因而产生孤独感.⑦成年中期25岁至5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阶段的个体己建立了家庭,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若缺乏这种对下一代的关心,会有一种停滞感.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如果个体对自己的一生还满意的话,就会产生完善感,否则就会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在艾里克森个体发展的这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相对应的,后三个阶段则是他个人的创造.艾里克森这个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艾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不同于别人,可以说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维性的,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4.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创造的,它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为华生、斯金纳以及班杜拉.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华生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他提出用刺激S一反应R公式来描述人的行为,认为有什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他提出了环境决定论,并对儿童情绪发展进行了研究.①环境决定论第一,华生否定了遗传的作用.第二,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从刺激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惟一条件.首先,华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即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其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第三、华生的学习理论.②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建立在其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他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他认为,只有了解强化效应和操纵好强化技术,才能控制行为反应,就能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儿童偶然的行为如果得到了教育者的及时强化,这个行为以后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行为,强化的次数越多,有关行为出现的概率就越大,所以,行为是伴随着对它的强化而发展的.②强化在行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易于消退.③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行为发展的.他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消极强化,是由于一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作用.此外,斯金纳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际.表现在三方面:育婴箱的作用,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①观察学习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与刺激反应学习有所不同,刺激反应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感受由于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完成的学习.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下的行为及该行为所带来的正面或反面的后果而完成的学习.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有这几种类型:第一,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第二,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行为,就会消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第三,自我强化:即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凡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自我肯定,凡是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自我批评.儿童就是在这种观察学习和自我学习中发展起那些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②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是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去行动.班杜拉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展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人的社会性角度研究学习问题,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决定,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学习的特点,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过程,这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的.但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基本上是行为主义的,他虽然似乎也重视认知因素,但并没有对认知因素作充分的探讨,更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他偏重的是人的行为的研究,在行为研究中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地位,而只是一般化地对认知机理作些简单的论述,因而他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表现了一定的局限性.五、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目的对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分析, 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述评, 促进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理解与研究.方法结合心理学研究重视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对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进行阐述, 通过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 对其局限性及优缺点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人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生态系统理论模型, 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进步.它承认人类发展的环境与生物因素的作用, 但其研究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 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物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理论扩大了心理学研究中环境的概念.环境不仅包括了儿童周围的环境, 还包括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大的社会、文化环境.确定了相关的4 个系统之间存在交互耦合的联系及影响,使心理学研究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布朗芬布伦纳强调了人的发展的动态性, 推动了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结论生态发展观将环境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强调发展来自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对环境的限定的局限性, 拓宽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范围.尽管在生物因素影响及人类发展连续模型等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对儿童发展的情境影响提供了与众不同和全面的解释,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心理学家布郎芬布伦纳认为对儿童发展特点的研究要强调其发展的情景性, 并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观点.布郎芬布伦纳认为发展心理学生态化是指, 发展心理学研究应当在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背景下探讨个体发展问题的一种研究取绪, 在表达不充分时诱导其表达,如用可见的事实表达出对逝者各种感觉, 表达后要告知这些悲伤反应是正常的、必然的.对危机者自责的干预, 可用具体事例让其分清责任, 认识到这是非理性的反应, 用正向的内部对话告诉自己, 对逝人已尽到所能尽的义务, 地震任何人也无法抗拒, 重新建立认知结构,摆脱自责.对危机者应对方式干预可实施“事”与“情”兼顾的应对策略.“事”的应对就是用行动去解决问题, 即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付眼前的事情, 重点在于解决问题.“情”的应对是怎样释放自己的情绪.对于灾难, 不同时期, 不同的人, 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中国人对逝去的人多是举行许多悼念的活动, 更着重于情绪调节.目的是缓解危机者情与意志力的矛盾.在生态系统理论出现之前, 人们对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特定环境下, 针对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进行实验或观察.有时为了使实验精确常常对儿童的行为加以约束, 或引导其产生某种行为.比如, 发展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 视崖实验, 研究者将婴儿放在活动板的位置上, 让妈妈想办法哄婴儿爬过视崖深浅两个部分, 从而测查他们的深度知觉.结果发现, 90% 的6 个半月大及更大的婴儿只能爬过浅的部分, 只有不到10% 的婴儿能够爬过较深的部分.这说明, 绝大多数处于爬行阶段的婴儿能够清楚的知觉到深度, 并且对陡峭的悬崖表现出惧怕3 .此实验的局限性在于, 首先试验的前提是儿童必须足够大, 以能爬行为前提.其结果也只说明了会爬行的婴儿能够清楚地知觉到了深度, 但是对于刚出生至6、7 个月前不会爬的婴儿的深度视觉却无法考究, 不能够说明婴儿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深度视觉的.其次,该试验是建立在母婴充分依恋的基础之上, 以此为基础婴儿才会对母亲的呼唤作出反映, 使实验顺利进行.传统的发展理论和研究, 引发了对人类发展基本问题的争论, 主要包括3 个方面.第一, 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第二, 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主要是发展理论学家儿童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还是环境影响的被动接受者的争论.第三,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布郎芬布伦纳用生态系统理论对人类发展的基本问题和争论作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 对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详细的分析.这将使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范围拓展得更宽.1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称为行为系统.该系统分为4 个层次, 由小到大分别是: 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4个层次是以行为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直接程度分界的, 从微系统到宏系统, 对儿童的影响也从直接到间接.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的行为系统模型见图14, 5 .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系统, 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 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大多数婴儿来说, 微系统仅限于家庭.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 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幼儿园、学校和同伴关系不断纳入到婴幼儿的微系统中来.对学生来说, 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布朗芬布伦纳强调, 为认识这个层次儿童的发展, 必须看到所有关系是双向的, 即成人影响着儿童的反应, 但儿童决定性的生物和社会的特性与其生理属性, 人格和能力也影响着成人的行为6 .例如, 母亲给婴儿哺乳, 婴儿饥饿的时候会以哭泣来引起母亲的注意, 影响母亲的行为.如果母亲能及时给婴儿喂奶则会消除婴儿哭泣的行为.当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交互反应很好地建立并经常发生时, 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持久的作用.但是当成人与儿童之间关系受到第三方影响时, 如果第三方的影响是积极的, 那么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会更进一步发展.相反, 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例如, 婚姻状态作为第三方影响着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当父母互相鼓励其在育儿中的角色时, 每个人都会更有效的担当家长的角色.相反,婚姻冲突是与不能坚守的纪律和对儿童敌对的反应相联系的7。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心理学逐渐形成了五大理论,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生物心理学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框架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条件反射: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环境刺激形成的。

帕夫洛夫的经典实验表明,动物和人类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1.2 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义理论还强调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性。

斯金纳的实验揭示了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改变行为的原理。

1.3 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还发展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和模仿。

二、认知理论:2.1 信息加工:认知理论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认为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并通过这些过程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2.2 认知发展:认知理论还研究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限制。

2.3 认知心理治疗:认知理论还应用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发展出了认知心理治疗方法,用于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调整不健康的思维模式。

三、人本主义理论:3.1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类有着追求自我实现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通过满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求来实现个人发展。

3.2 自我概念:人本主义理论还强调了个体对自我概念的重视。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接纳来实现个人成长和幸福。

3.3 客观经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客观经验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们应该关注当下的体验,并通过真实和自我表达来实现个人发展。

四、生物心理学理论:4.1 神经生理学:生物心理学理论研究了神经系统和生物化学过程对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常见的问题或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常见的问题或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常见的问题或知识点引言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研究生阶段,我们需要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常见问题和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研究生常见的问题和知识点,帮助广大研究生更好地掌握发展心理学。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常见问题和知识点,比如:1.形式运算阶段的概念及其特点;2.儿童在观察和记忆过程中的认知模式;3.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和特征;4.儿童思维能力的评估方法。

二、青少年发展问题青少年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身心变化对个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青少年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和知识点:1.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征和规律;2.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3.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影响因素;4.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动力。

三、成人发展及心理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发展持续进行,对成人期的发展有深入的了解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成人发展及心理健康领域常见的问题和知识点:1.工作与家庭平衡对成人发展的影响;2.成人社交关系的特点和变化;3.成人个体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成人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四、老年发展与智力变化老年期是一个人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老年发展与智力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老年发展与智力变化常见的问题和知识点:1.心智退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失智症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和预防;3.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4.定居退休对老年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结论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学科,涉及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的各个发展阶段。

本文从儿童认知发展、青少年发展、成人发展及心理健康以及老年发展与智力变化等角度,系统地介绍了研究生常见的问题和知识点。

希望本文能帮助广大研究生更好地掌握发展心理学,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2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2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2.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比意识重要,潜 意识决定一切是不符合实际的。 3.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依据的资料主 要来自于他的个人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 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4.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对个性发展 的影响,也是偏激的、不符合实际的。 许多研究已证明个性、个性倾向性在中 年和老年期也会发生变化,这说明个性 的发展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 生活条件所制约。
(5)青春期(11-13岁开始)
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到来了, 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 始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 母那里摆脱出来。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 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对成人的抵触情绪和 冲动。
(三)简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自问世以来就在心理学界和社 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 其整个理论的评价褒贬悬殊。 有的人认为弗洛伊德是“最伟 大的创设者、最伟大的代言人” (波林),有的人则认为他的 理论没有什么价值。
(3)前生殖器期 (3-6岁) 这个时期里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性器官 成了儿童获得快感的主要来源,表现为这个时期 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 想。 此时儿童会出现依恋异性父母的“俄狄浦斯情 结” ,即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产生恋父情结。 (4)潜伏期(6—11岁)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地放弃了俄狄 浦斯情结,男孩和女孩开始各自以同性父母为榜 样来行事,此时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 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这个时期,口唇 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 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觉差不多一扫 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在人类发展基本原理或规律这个问题上,各种心理学派别之间的争论可以归为四点: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终目标的。

于是,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牵涉如下一些问题。

1.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先天遗传给心理发展提供更多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此,发展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类心理的先天要素,必须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文化背景与人类心理发展的交互作用。

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在人类心理发展上,既必须注重外因,又必须注重内因。

人类身心发展就是主动的,所以,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至促进作用。

我们既要谈发展,又必须特别强调内外因之间的关系和促进作用。

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人类的心理一方面就是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又就是存有阶段性的。

必须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出来,将相对主义的对外开放和理想化的终点统一出来,这样就可以既科学地表述生命全程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深入探讨相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不仅必须研究心理发展的通常原理或基本规律,而且必须研究在人生相同发展阶段上的具体内容原理或规律,这些原理或规律彰显在生命全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即为各阶段所整体表现出的质的特征上面。

1.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恰当而科学地分割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迄今为止还是一个远远没获得适度化解的问题,然而,它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关键内容。

古代教育家和哲学家曾明确提出这个问题,现代发展心理学家正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目前见到的划分人生阶段依据的典型资料,可归为如下几类:(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例如柏曼(l.berman)以内分泌腺作为分期标准;(2)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例如皮亚杰(j.piaget)以思维发展作为分期标准;(3)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例如埃里克森(e.h.erikson)对人格发展的划分;(4)以活动特点为划分标准,例如艾利康宁(д.б.эльконин)和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对心理发展的划分;(5)以生活事件为划分标准,例如将成年期(18岁以后)以生活事件分为成年早期(18~35岁)、成年中期(35~55或60岁)、成年晚期(55或60岁以后)。

发展心理学第2讲

发展心理学第2讲
发展心理学的 主要理论观点
何琳琳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不同的心理学家,不同的心理学派所持的 发展心理观有立着较大的差异。 • 本章将按照不同的理论派别来讲述各 个心理学家的心理发展观。
【本章重点】: 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的理论、维 果斯基的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 皮亚杰的理论和现代有影响的心理发 展观。
弗洛伊德又将口唇期分为两个时期:
• 0~6个月: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他们还 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仅仅渴望得到 快乐、舒服的感觉,而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对他 是分离而存在的。 • 6~12个月:儿童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特 别是母亲作为一个分离而又必须的人,当母亲 离开他的时候,他就会产生焦虑和不安。
人类的一切生活都要以快乐原则 和现实原则为依据。
快乐原则(唯乐原则):是人类的原始
冲动,是以情感、欲望(特别是性欲) 为其主要冲动,这种冲动永远是为了寻 找各种快乐。 现实原则:是人类考虑到现实的作用, 其作用是使个体能适应实际的需要。
快乐原则不是与现实原则合作,就是与
现实原则对立。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 如果个人在人格结构中能自我支配行动, 思考过去经验,计划未来的行动,这种 合理的思维方式,弗洛伊德称为二级过 程思维(或次级历程思维),即我们一 般知觉和认知的思维。
• 例如:儿童学习走路、延迟性满足 • 弗洛伊德还形象地将自我与本我比喻为 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
• 超我是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特别是在父母 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 • 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 自我理想是一套引导儿童努力发展的理想标准;由积极 的雄心、理想所构成,是抽象的东西。 • 良心是超我的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由父母 的禁令(如“你不应该”)构成。儿童由于畏惧父母或 成人的惩罚,不得不接受他们的规则并自觉地遵守它, 并把它转变为自己行为的内部规则,便形成了“良心”。 • 因此,超我遵循的是至善至美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观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观
交互作用
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基本观点
环境决定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由环境刺激决定的,而不是 由内在的心理或遗传因素决定。
强化与惩罚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即强化或惩罚,决定了行为是 否会重复出现。
操作性条件作用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环境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结果,通 过操作条
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遗 传因素决定的,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先 天遗传基因的展开和实现,环境的作 用只是引发和加速或延缓这种发展。
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 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和行为模式在 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环境的作用相对较小,只 是辅助性的。
04 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
约翰·华生
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立 者,他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 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或内部心 理过程。
斯金纳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 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 作用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 的影响。
班杜拉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 物,他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学 习中的作用。
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较小,环境因素 是决定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个体行为 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虽然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的作用,但也承认遗传与环境 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个体差异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共同 作用的结果。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涉及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其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变化。

这些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的发展,并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方式来了解人类如何演化和成长。

以下是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解释和拓展。

1. 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指个体或物种的变化和演化。

它包括身体变化,如生长和成熟,以及认知、情感和社会变化。

发展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进行,从短期的,如小时或天,到长期的,如几十年或几个世纪。

发展的速度和方式因人而异,并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发展?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遗传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身体和认知特征,而环境因素如文化、社会和家庭则影响个体的情感和社会特征。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

3. 发展如何演进?发展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阶段性的变化和连续性的变化。

阶段性的变化是指一个个体在特定时间点上出现的明显的身体和认知上的变化,如婴儿阶段、幼儿阶段、青少年阶段等。

而连续性的变化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如语言能力和社交技能的逐渐提高。

4. 发展会受到哪些影响?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学、家庭、社会和文化等。

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和生理变化,家庭因素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以及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包括同龄人和教育机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个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他们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特征。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涉及到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

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发展过程,从而为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更好的基础。

人类发展心理学教材知识点

人类发展心理学教材知识点

人类发展心理学教材知识点本文档将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人类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人类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1. 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思维和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研究发展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个体的成长和变化过程。

2.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2.1. 爱因斯坦的认知发展理论- 爱因斯坦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能力在不同阶段会经历显著的变化。

- 这一理论描述了人类在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人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轨迹。

2.2.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格理论强调了童年经历对人类性格发展的影响。

- 根据这一理论,童年期的经历和冲突会对人的心理性格产生持久影响。

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案例研究。

- 观察研究方法通过观察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来了解其发展情况。

- 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设定来控制因素,以便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 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问卷、采访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以了解人类的发展特征和差异。

- 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个体或群体的个案情况,提供了深入理解人类发展过程的途径。

4. 人类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在发展过程中特定时间段内,个体对某种刺激或经验特别敏感的时期。

- 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如婴儿期和幼儿期,是一些重要关键期,对于人类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5. 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教育、临床和儿童保护等领域。

- 在教育领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 在临床领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医生判断和干预儿童和成人的心理问题。

- 在儿童保护领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儿童的权益,提供适当的干预和支持。

发展心理学重点难点

发展心理学重点难点

发展心理学重难点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换句话说,它关注人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

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部分,他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基本成熟(0--18岁)这段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象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的研究范式;优点:①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②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③省钱省时省力缺点:①缺乏系统连续性;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指对同一个体或年龄组的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其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连续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优点: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及显著的阶段特征缺点:①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②反复测量引起被试情绪;③研究期长过程中变量增多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是指选取不同年龄的被试对其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追踪研究;优点: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向研究的长处,也叫序列研究;4)双生子研究双生子分为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两种;前者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所带基因相同;而后者由两个卵子接受不同的精子发育而成,一般来说大约有50%相同的基因;双生子研究:分为基因变异法和环境变异法;基因变异法:是指在保持环境相同的前提下,考察基因的变异对个体发展造成的影响,比如共同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差异研究;环境变异法:指在保持基因相同的前提下,考察环境的变异对个体发展造成的影响,比如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的研究;(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德国学者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把对自己孩子出生后三年的观察的纪录整理而成在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是公认的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生物学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机制。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古典条件反射理论:通过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帕夫洛夫提出了古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形成的。

1.2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理论,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形成和改变的。

1.3 社会学习理论:阿尔伯特·班德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行为不仅仅依赖于刺激和反应,还受到观察和摹仿他人行为的影响。

二、认知理论:2.1 信息处理理论:认知理论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记忆过程,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

2.2 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变化,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形象操作阶段再到抽象逻辑阶段。

2.3 社会文化认知理论:维果茨基提出了社会文化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学习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强调了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三、社会文化理论:3.1 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评价、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3.2 文化心理学理论:柯尔霍斯特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3 社会发展理论:沃尔科特提出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实现的,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

四、生物学理论:4.1 进化心理学理论: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进化机制,认为人类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的结果。

发展心理学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二. 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 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 的科学。它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 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而是扩展到了 整个生命过程,它是动态、多维度、多功能 和非线性的,心理结构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 获得、保持、转换和衰退的过程。
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双生子研究
实验:同卵双胞胎 vs. 异卵双胞胎
“一对在一起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之间比一对一 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各种属性上更为 相似的吗?”
“智慧”测验相关系数(8国)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 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 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 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 及所达到的程度。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第一反抗期
年龄:2-4岁
特点:随着动作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活动空间得以 拓展,导致自我意识与自主能力的增强,对于大 人的要求与命令,“我不要”、“偏不”成了常 用语。
原因:孩子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如何把握某件事的进 程。好玩的动作完全可以由自己来操作与控制。 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大人的过度反应强化孩子的 行为。要是父母的反应方式在他看来新奇有趣, 他还会重复去做。
分化与层次
有些方面的发展被 视为既不是线性的,也 不是阶段性的,而是对 早先简单、弥散、整体 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分化, 并且建立起更高水平上 的整合与层级组织。持 这一模型的心理学家认 为,语言获得似乎就体 现了这样的发展模式。
2. 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个体动作发展 大脑发展 脑细胞发育
3. 不平衡性
1. 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2. 个体的发展史多方面、多层次的
生命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和失去、成长与衰退的整合 任何发展都是新适应能力的获得,包括已有能力的丧失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围绕心理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产生了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与争论形成了发展心理学的不同的理论派别,也构成了发展心理学主体容和基本框架。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要么是遗传,要么是环境,究竟哪一个决定了个体的发展?这两者孰轻孰重?这些问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贯穿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整个历史,涉及到了几乎每一个领域。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绝对决定论;共同决定论;相互作用论。

遗传,又可表述为天性、成熟、先天、生物因素。

环境,又可表述为教养、学习、后天、社会因素。

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遗传因素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通过遗传来保持其生物性状。

遗传物质—DNA。

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

个体的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霎那就已经决定了。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

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研究遗传作用的方法选择性繁殖;家庭研究;双生子研究;血缘关系研究影响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如食物营养、地理气候等;另一类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即个体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

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主要观点:S--R著名言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

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小偷、乞丐,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

发展心理学知识重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重点

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发展包涵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心理的种系发展2、心理的种族发展3、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通常所说的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发展心理主要是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两个要点:(1)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

(2)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活动的内化,也就是外部的活动逐渐改造为内部智力的活动”--列昂节夫内化是一种过程,表现为概括性、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即一生的发展进程中,有的时期发展速度快,有的时期发展速度缓慢,呈现发展的快速期和非快速期。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1、年龄特征2、年龄阶段的根源(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4、“关键期”问题。

这是关于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看待敏感期的问题。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一)横向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横向比较研究。

优点:适用性、时效性缺点:人为的联结性、组群效应(二)纵向研究设计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纵向跟踪研究。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提纲2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提纲2

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 横断研究2. 纵向研究3. 聚合交叉研究4. 双生子研究(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 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1. 染色体、DNA和基因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3. 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4. 显性和隐性基因5. 遗传疾病(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 胎儿的发育过程2.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1. 动作发展的规律2. 动作发展的阶段3. 动作发展的训练(三)婴儿言语的发展(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 婴儿感觉的发展2. 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 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 气质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 婴儿的情绪发展2. 婴儿的依恋3. 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 游戏理论2. 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 词汇的发展2. 句子的发展3.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 记忆的发展2. 思维的发展(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 心理理论2. 幼儿道德认知发展3. 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4.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5. 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心理发展(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 书面言语的发展2. 内部言语的发展(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 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 元认知及其发展(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2. 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 品德发展七、青少年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1. 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 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1.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 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 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2. 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 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 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 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1. 自我发展理论2. 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1 直觉性物理知识(Intuitive knowledge of physics):婴幼儿在正式学习自然世界只是之前就具有的,关于物理规律的直觉性认识。

发展心理学中的重大理论和研究

发展心理学中的重大理论和研究

发展心理学中的重大理论和研究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而发展心理学则关注人类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研究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变化,发展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发展过程的重要理论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发展心理学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研究,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以及哈洛洛克斯和麦克尔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让我们首先讨论发展心理学中最为著名的理论之一,即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认知上通过一系列的阶段经历着逐渐复杂化的过程。

他提出了四个发展阶段: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感觉运动期,儿童通过动作和感官经验来认知和探索世界。

他们逐渐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物体的常规性。

接下来是前运算期,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想象力进行思考,但他们仍然受到具体、直接经验的限制。

在具体运算期,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理解数量和空间概念,并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最后,在形式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能够处理复杂的概念和符号。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在认知领域发展的逐步演变过程,对教育和儿童发展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接下来,我们将关注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强调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面临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任务。

他提出了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从婴儿期到老年期。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关键矛盾,个体需要解决这个矛盾以继续向下一个阶段发展。

例如,在婴儿期,个体面临着建立基本的信任感或不信任感的任务。

在青少年期,个体需要解决个人身份与他人认同的矛盾。

埃里克森的理论指导我们理解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和挑战,并为促进个体的心理社会发展提供了框架。

三、哈洛洛克斯和麦克尔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最后,我们将聚焦于英国心理学家哈洛洛克斯和麦克尔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发展心理学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作用
关于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从中世纪一直争论到今天。

这些争论有以下几种表现:
●先天与后天之争
●成熟与学习之争
●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之争
这种争论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一)绝对决定论阶段
1、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是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
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

●他的名言是:“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而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
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

”(《天才的遗传》,1869)
2、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为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他的名言是“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
世界。

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
种专家:医生、律师……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
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1930)。

(二)共同决定论阶段
1、幅合论
●代表人物为斯腾(Stern,W,1871—1938)。

●个体的发展受遗传和环境的两重作用,但不同的机能受遗传和环境的
作用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2、成熟优势论
●代表人物为格赛尔(Gesell,A,1880—1961)。

●学习受成熟与学习两个因素决定,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
当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有效。

(三)相互作用论阶段
●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再如维列鲁学派。

●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机制发
展原有的图式,以适应环境。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个因素。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二、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不同
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质的不同以及在同一阶段中的个体心理
发展水平的接近性。

(一)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
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
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如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
的。

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或程度内,可以发生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有限度的,而不是毫无限度的。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稳定性产生的原因
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

首先,人类知识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不能违背这个顺序来掌握它。

谁都知道:先要学整数四则,才能学小数、分数;
先要学算术,才能学代数;先要学平面几何,才能学解析几何;
先要学动物植物,才能学生物进化;先要知道历史事物,才能懂得社会发展史;先要识字,才能阅读;先要朗读,才能默读;先要阅读,才能写作;如此等等。

再好的教育方法,也绝不能使不懂算术的儿童掌握代数,不懂欧几里得几何的学生掌握解析几何。

其次,同是掌握一门科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循序渐进的。

小学生可以掌握代数,但就其掌握的水平或深度说来,
是和中学生不同的,更不同于大学数学系的学生。

同样,幼儿园的孩子或小学儿童也能理解一些道德概念,但和青少年的理解比起来,也是大不相同的。

再次,从儿童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提高,也是一个要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

儿童从直觉行动思维上升到具体形象思维,再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是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但却不是立刻实现的。

最初,儿童的智力或思维活动主要是依靠感知运动来调节的(如乳婴儿),以后,可以主要依靠表象来调节(如学前儿童),最后,才逐步学会主要依靠逻辑思维,即逻辑概念和判断推理来调节(学龄儿童)。

最后,谁都知道,掌握知识经验是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是学习活动。

而儿童的脑是有一定的发展过程的,同时,在学习某一事物时,脑中所建立的联想也是有一定次序的。

(三)儿童心理特征可变性产生的原因
儿童心理特征是可变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是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的。

首先,社会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是不完全相同的。

其次,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这在我国的教育改革过程中,由于某些学科按照儿童学习的规律重新编排了教材,改善了教学方法,使儿童能更快地掌握知识经验,从而在一定限度内使儿童心理有更快的发展,就是最显著的例证。

由此可见,必须全面地、辩证地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相互关系,才能揭示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心理发展是教育的前提与终极目标
(二)好的教育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四、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的实质
(二)心理问题的形态
(三)心理问题产生的机制
(四)心理问题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五)心理问题的应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