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1)
二、设计目的: (1)
三、设计原始资料: (1)
四、填埋场的总体规划 (2)
4.1、填埋场基本设定 (2)
4.2、填埋场结构形式 (2)
4.3、填埋场总体布置原则 (2)
五、填埋场的设计计算 (4)
5.1、填埋场的分类分级及填埋场总容量计算 (4)
5.2、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及填埋作业程序确定 (5)
5.3、填埋场的防渗 (7)
5.3.1、防渗材料选择 (7)
5.3.2、防渗系统的选择 (7)
5.4、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 (7)
5.4.1、渗滤液的产生及特征 (7)
5.4.2、渗滤液产量估算 (8)
5.4.3、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 (8)
5.4.4、渗滤液的处理 (10)
5.5、垃圾填埋气体的收集和利用 (11)
5.5.1、填埋气体的产生 (11)
5.5.2、垃圾气体产生量预测 (13)
5.5.3、填埋气的收集 (13)
5.5.4、填埋气体的利用与处理 (13)
六、小结 (14)
参考文献 (15)
图例 (16)
某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艺方案设计
一、前言:
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中,填埋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全球来看,填埋大约占到70%左右,在各发达国家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加拿大1989年卫生填埋处置量占82%;1991年英国、意大利年卫生填埋处置量占其总处置量的90%美国处置量为72%,西班牙处置量为75%,德国1993年卫生填埋处置量占73%。美国联邦环保局(USEPA)和很多州都已详细制定关于填埋场选址、设计、施工、运行、水气监测、环境美化,封闭性监测以及维护年限的法规。而在我国,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等的原因,填埋所占的比例更高,达到90%以上。虽然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20年内,在拟建的垃圾处理项目中,填埋比例会稍有下降,但仍有大约75%的项目采用填埋方式。同时在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及其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明确提出:以填埋为主的路线,因此填埋必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大中城市新建的垃圾填埋场,其日处理能力都达上千吨,总填埋库容达数千万立方米。
关键词:固体废物安全填埋“三化”处理环境保护
二、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巩固所学知识,学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设计原始资料:
⑴城市服务人口50万人,现状垃圾产量1.5kg/(d·人),垃圾容重量350 kg/m3,垃圾压实密度900kg/m3,覆土体积取垃圾体积的1/4,垃圾填埋高度取15米,垃圾场服务年限为20年。
⑵气象资料
⑶场址概况:
填埋场库区周围汇水面积0.9km2。场底表土厚度1.2-5.3m不等,平均2.6m。土壤渗透系数为6.0×10-4m/s。场址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8m。
⑷紧挨填埋场有水、电源及公路,城市污水处理场与填埋场间的距离为25km。
四、填埋场的总体规划
4.1、填埋场基本设定
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因此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即垃圾填埋场的东南角,以减少对人们的影响。
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其所在的地形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平原型填埋场②山谷型填埋场③坡地型填埋场和④滩涂型填埋场。该填埋场库区周围汇水面积0.9km2。场底表土厚度1.2-5.3m不等,平均2.6m。土壤渗透系数为6.0×10-4m/s。场址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8m。因此采用平原型填埋场。
4.2、填埋场结构形式
根据填埋场填埋层空气的存在状态可分为厌氧填埋和好氧填埋,好氧填埋又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好氧填埋半好氧填埋方式。
表1不同填埋构造的CO2和CH4的产生比率
从表1可以看出,厌氧填埋中CH4成分远高于好氧填埋,满足资源再利用的条件。
根据以上的特点,本工程采用厌氧填埋技术。大量厌氧分解产生的填埋气体通过气体导排系统排出,并需配备完善的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系统和渗滤液处理系统来处理场区渗滤液和回收填埋气体。
4.3、填埋场总体布置原则
1、填埋库区的占地面积宜为总面积的70%-90%,不得小于60%。填埋场宜根
据填埋场处理规模和建设条件做出分期和分区建设的安排和规划。
2、填埋场类型应根据场址地形分为山谷型、平原型、坡地型。总体布置应按填埋场类型,结合工艺要求、气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总平面应工艺合理,按功能分区布置,便于施工和作业;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便于雨污水导排,并使土石方尽量平衡,减少外运或外购土石方。
3、填埋场总图中的主体设施布置内容应包括:计量设施,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沥液导流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
4、填埋场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和设备应包括:进场道路,备料场,供配电,给排水设施,生活和管理设施,设备维修、消防和安全卫生设施,车辆冲洗、通信、监控等附属设施或设备。填埋场宜设置环境监测室、停车场,并宜设置应急设施(包括垃圾临时存放、紧急照明等设施)。
5、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与填埋库区之间宜设绿化隔离带。生活、管理及其他附属建(构)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根据填埋场的规模、工艺等条件确定。
6、场内道路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分为永久性道路和临时性道路进行布局。永久性道路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露天矿山道路三级或三级以上标准设计;临时性道路及作业平台宜采用中级或低级路面,并宜有防滑、防陷设施。场内道路应满足全天候使用。
7、填埋场地表水导排系统应考虑填埋分区的未作业区和已封场区的汇水直接排放,截洪沟、溢洪道、排水沟、导流渠、导流坝、垃圾坝等工程应满足雨污分流要求。填埋场防洪应符合表 2的规定,并不得低于当地的防洪标准。
表2防洪要求
8、填埋场供电宜按三级负荷设计,建有独立污水处理厂时应采用二级负荷。填埋场应有供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