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心理辅导

——摘自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刘金明《青少年的心理与咨询》

心理辅导课目标不是为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课,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懂得如何学习,如何进行日常生活以及如何与人相处,提高心理素质。

一、心理辅导课所需遵循的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的平等,心理辅导课不同于其他科目中一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在心理课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25分钟左右)发言,讲述自己的观点。二是方式上的平等,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或发表见解,老师所用的方式学生都可以采用,同样,学生的方式老师也可以模仿。

2、尊重原则。作为一名心理教师,首先要保有一种信念,即学生是可以改变的,他们身上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优点,并且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潜力存在,都存在着一种向上成长的动力。

3、不做负向评价原则。心理课上的答案没有对与错,只有真或假,发言是否真实远比发言的准确性更重要。所以老师对学

生的真实发言持一贯的鼓励支持态度,并坚持对那些有失偏颇的言论不做负向评价,以免给学生带来发言的压力。

4、体验原则。注重体验而不止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是心理课与其他科目的最大不同。“肯定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领悟”是保证心理课切实有效的重要原则之一。

5、发展性原则。所谓发展性原则,第一意思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第二个意思是相对与心理工作中的“心理治疗”来说,学校心理工作是要解决学生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不是治疗心理疾病。

6、可操作性原则。所谓可操作性原则就是教育目标不能假大空,而要明确、具体化为可观察评定的和可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

7、适当的自我暴露原则。

二、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自我反省法

4、角色扮演法

5、训练法

6、实践活动法

7、测验法

三、对心理辅导教师的要求和条件

学校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活动。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必须要接受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学校培训,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著名的心理咨询家罗杰斯提出以下15条标准,作为选拔和考核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要求和条件。

1、较优秀的智能和判断力

2、独创性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3、保持新鲜的好奇心和不知厌倦的自学态度

4、不把人作为机械的操作对象,关心人,具有人情味

5、能洞察自我的人格特征,具有幽默感

6、理解、感受人的动机的复杂性

7、宽容,谦虚

8、与周围的人处于一种温暖的、友好的人际关系中

9、工作勤奋、有规律、具有承受压力的耐性

10、有责任心

11、有较好的协调能力

12、自我性格具有安定感,控制力和调整性较强

13、对各种价值观和伦理能够鉴别

14、具有丰富的文化教养和知识

15、对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咨询理论兴趣浓厚

四、心理辅导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属于行为科学,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医学、社会学为基础,注重探讨人的内在心理问题,而学校德育的理论基础属于社会科学,它主要以教育学、伦理学、行政学、法学、政治学为基础,注重规范人的外在行为。

2、两者的工作思路不同。心理辅导从学生基本资料建立开始,进行心理测验、统计分析、咨询服务、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与咨询、学习诊断、性向测验、职业辅导等,而学校德育工作则是从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遵守与训练开始,通过班会、团队活动、各科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进行思想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功过奖惩等。心理辅导是自下而上的工作思路,学校德育是自上而下的工作思路。

3、两者的教育着眼点不同。心理辅导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学校德育则注重学生的共性相同。心理辅导注重个人“小我”(个人)的一端,而学校德育注重社会“大我”(社会)的一端。心理辅导注重“本我”、“自我”的发展,追求凡人的境界,而学校德育则注重“超我”,追求君子的境界。心理辅导注重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活泼好动的好学生,而学校德育则更注重

培养学生的社会行为规范,培养道德完美的一代新人。心理辅导强调个性的发展,而学校德育则强调共性的陶冶。

4、从儿童道德发展过程来看,心理辅导工作注重自律,而学校德育工作更偏重他律。

(二)心理辅导与学校德育又是相辅相成的。

1、两者都是人的完美发展所必需的。从人的完美发展来看,人的共性与个性应当兼顾,“小我”与“大我”不可分割,“本我”、“自我”、“超我”只是人格发展的过程;社会规范与个人发展不可偏废,个性与律己必须调和,他律与自律也只是比重

不同。

2、两者都是教育所必需的。完善的教育,应当兼顾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心理辅导与学校德育应当并重。这样,即能培养活泼好动的好学生,也能培养出道德完美的一代新人,这才是我们现代的教育应遵循的正确的途径。过去,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了共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正是我们今天提倡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