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类学课件)第九章民族生态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与立场:
4. 关注传统生态知识 民族生态学自诞生之初,就把传统生态知识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作为重要的研 究对象。除“传统生态知识”外,生态人类学 界内部还有本土生态知识、农村人的知识、本 土技术知识、传统环境知识、地方性生态知识 以及本土农业知识等类似的术语。通过对传统 生态知识的挖掘和深描,民族生态学家可以得 知当地人怎样理解他们的环境和人与环境相互 作用的认识,能够纠正和补充某些肤浅的人类 生态学的研究。
理论预设:
如果把两个理论预设结合起来来看,我们会发 现它们实际上讲的都是人类行为和认知之间的 关系。第一个预设说的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 行为会受到其认知状况的影响:如果某个群体 的人们对某一类型的自然环境认知水平较高, 那么他们就会在这种环境中运用自如,如鱼得 水;反之亦然。第二个预设则讲的是人类所处 的自然环境和他们延续下来的社会文化传统会 影响到其对外部世界的解释(认知)。
方法与立场
2. 民族志方法 人类学中的观察、参与观察、结构性访谈、半 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谱系法等等都民族志 方法都得到了极大发展。民族生态学作为一种 生态人类学方法,仍然把民族志方法作为学科 的方法论。民族志方法是民族生态学区别于所 谓的科学“生态学”的重要方法论,因此,民 族生态学一定要坚持田野调查、坚持参与观察, 否则就难以实现其研究目标。
理论预设:
民族生态学与认知人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甚 至可以说是其一分支学科。
认知人类学是关于人类社会与人类思想关系的 研究。认知人类学家研究的是人们在社群中如 何构想和思考那些组成他们的世界的物和事。 由于认知人类学非常关注分类、认知以及文化 的内涵,这使民族生态学也深受其影响,从而 使得学科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两个基本的理论预 设:
方法与立场:
5. 跨学科色彩浓厚 民族生态学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学科领 域,它包含着民族植物学、民族动物学、民族 生物学、民族医药学等多个亚领域。为了学科 的发展,民族生态学持续地从生态学、人类学、 生物学、语言学、经济学以及其他学科吸取营 养。
总结:
理论预设“源自文库
1. 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其认知 状况(思想、知识和语言)的影响。
民族生态学家们认为,人类是一个特殊的物种, 具有思维、知识和语言,因此这些文化元素必 然会对其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行为施加影响。人 们不会直接地对环境起反应,而只能对那些他 们意识到的且语言中已标示的动植物做出反应。 在面对环境刺激时,人们会在已有世界观的图 式下调动其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做出适应性 的行为。
概念界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生态学”区别于所 谓科学“生态学”,它研究的是特定文化传 统的环境知识,而这些知识只在那个特定的 文化语境中才是有效的。因此民族生态学有 助于理解传统群体与其所处环境的互动过程, 从而地方生态治理提供本土经验和智慧。所 以,“民族志学者不能仅仅满足于西方科学 式的文化生态系统元素的分类。他必须按照 被研究者理解和阐释的环境分类种类去描述 其环境”。
方法与立场
3. 认知的视角:作为认知人类学的一个分析领 域,民族生态学始终坚持认知的视角,而且善 于于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一个族群与其周围自 然生态环境的复杂互动关系。力争从“他者” 自身的文化传统去分析其对外部环境的认知, 从而为民族生态学的存续提供跨学科的动力。 不少认知语言学家、植物学家参与到民族生态 学研究中来,运用其语言分析工具和植物学知 识,从而更为准确地揭示出“他者”的民族生 态学特征。
概念界定
所以民族族生态学是一种看待人类与自然世界 关系的方式,强调认知在框定行为中所起的作 用。作为对自然环境的解释、认知和使用的系 统的考察,民族生态学不再忽视环境及其文化 的历史与政治基础,也不再把塑造知识系统和 最终实践的分布、获取和权力问题拒之门外。 民族生态学应该利用其比较分析优势,结合的 田野工作,充分意识到历史、权力和风险在塑 造环境解释、管理和妥协中的重要性。因而民 族生态学可以在跨学科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 甚至成为保护可持续性和环境平等领域的倡行 者。
理论预设;
对此,瓦伊达(Andrew P.Vayda)和拉帕波特(Roy A.Rappaport)曾经在“操作的”环境和“认知 的”环境之间做出了著名的区分。所谓“操作 的”环境,即所有环境因素的综合,不管这些 因素是否得到理解;而“认知的”环境则指的 是一个特殊群体的人们所意识到和理解的环境。 在某种意义上讲,“操作的环境”和“认知的 环境”之间的区分是对人类学的主位和客位方 法的一种模仿。
第九章 民族生态学(ethnoecology)
它试图从认知的视角探讨不同的民族与其自然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自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以来,该学科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甚 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生态人类学中主要 的学术思潮之一。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联 学术界也以民族(ethos)为研究中心发展起另一 种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框架,我们称之为 “苏/俄式民族生态学”。
理论预设:
由于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和环境的因素差 异,不同群体的人们对其所处的外部世界的解 释会有所不同。
由于不同群体的人们对其外部世界的解释(认知) 会有所不同,当然所有的解释可能都不乏合理 的元素,但只有本土人才会对毕生相处的环境 做出最为合理的判断,才会有最为准确的解释。 传统生态知识研究是民族生态学区别于生态学、 环境科学及其他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的最 重要的特征之一。
方法与立场:
1. 当地人立场:本土人立场,亦被称为“主位” 立场,是从被研究者本身出发看问题的一种方 法。它的出现与文化相对论关系密切。在民族 学人类学研究中,文化相对论是必须秉持的观 念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人类学者常常 把自己置于被研究者的立场,从被研究者的时 空场景中考虑自己研究的课题,然后再跳出来, 结合客位的立场,对文化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