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学

地籍管理学地籍管理,这可真是个重要又有点复杂的事儿呢!您知道吗?地籍就好像是土地的“户口本”,记录着土地的各种信息,而地籍管理就是要把这本“户口本”管理得明明白白。
想想看,咱们的土地就像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孩子。
有的大块头,有的小块头;有的位置好,有的稍微偏一点。
地籍管理就是要搞清楚这些“孩子”的情况,谁是谁家的,有啥特点,不能搞错了呀!比如说,土地的权属问题。
这就好比是确定每个孩子的亲爹亲妈是谁,不能稀里糊涂的。
如果权属不清,那可就乱套了,说不定会闹出大矛盾,就像孩子不知道该跟谁姓一样。
再说说土地的用途。
一块地是用来盖房子住人的,还是用来种庄稼的,这可得分得清清楚楚。
要是把种庄稼的地拿去盖房子,那咱们吃啥?这就像让一个擅长跑步的人去画画,不是瞎搞嘛!还有土地的面积测量,这可不能马虎。
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得像给孩子量身高体重一样,精确无误。
不然,有人占便宜有人吃亏,那能行?而且地籍管理还得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不能还用老一套办法。
就像咱们从骑自行车换成开汽车,工具得更新,效率才能提高。
您可能会问,这地籍管理到底有啥用?用处可大了去啦!政府规划城市建设,得靠它知道哪儿能盖新学校、新医院;开发商盖房子,得搞清楚土地合不合法;咱们老百姓买房子,也得看土地证,不然花了大钱买个没保障的,那不亏大了?另外,地籍管理也能保护咱们的土地资源。
要是没有好好管理,乱占乱用,咱们的子孙后代还有地可用吗?这就像家里的钱,得精打细算着花,不能一下子败光了。
所以啊,地籍管理可不是小事,得认真对待,精心打理。
让咱们的土地“户口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咱们的生活才能稳稳当当,越来越好!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地籍管理制度浅谈

地籍管理制度浅谈摘要:地籍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地籍管理方法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基于此,本文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地籍管理的概念和性质入手,详细的论述了地籍管理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地籍;地籍管理;管理制度地籍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地籍管理方法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一、地籍管理的概念地籍是记载土地基本状况的图册。
而管理一词,有多种说法,最简单的是指管辖、处理、条理的意思。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管理是对系统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控制行为。
以现代管理学的观点看,管理是为实现某种活动的最佳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协调机构内人员及其他资源,以达到高效运行的综合性活动。
根据地籍的概念和管理的含义,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和经济状况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简言之,地籍管理是地籍工作体系的总称。
所谓土地的自然状况主要指土地的位置、四至、形状、地貌、坡度、土壤、植被、面积大小等;土地的权属状况主要包括权属性质、权属来源、权属界址、权利状况等;而土地的经济状况则主要指土地等级、评估地价、土地用途等。
地籍工作体系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信息系统统等。
通过地籍与地籍管理的产生及发展,能够清晰地看出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为维护和巩固土地制度服务。
我国社会主义地籍管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地籍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籍管理是为巩固和发展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有效组织全国土地的经济、合理利用,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计划,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土地使用制度变革服务的一项综合性国家措施。
我国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地籍管理必须为稳定社会主义土地使用方式,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地籍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

地籍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地籍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土地权益安全和土地管理体制健康运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地籍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和困惑。
本文将围绕地籍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地籍数据的质量不高地籍数据是地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籍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目前,在地籍数据采集、整理和维护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数据不完整。
由于地籍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一些基层部门在数据采集和整理过程中存在疏漏,导致地籍数据的不完整性。
2. 数据重复和冗余。
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和系统集成,不同部门或单位在采集同一块土地的数据时存在重复采集和数据冗余的情况。
3. 数据不准确。
地籍数据的准确性是地籍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数据采集和录入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地籍数据的准确性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机制。
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和数据整合系统,实现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避免数据重复采集和冗余。
2. 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
对地籍数据采集和录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地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强化数据质量监控和审核。
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对地籍数据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质量问题。
二、土地流转审批和登记难题土地流转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流转审批和登记过程中存在一些难题,主要表现为:1. 流转审批程序繁琐。
目前,土地流转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和环节的审批,时间成本高。
2. 流转登记操作不便。
土地流转登记需要提交大量的材料和证明,手续繁琐,操作不便。
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简化流转审批程序。
将土地流转审批的程序和环节进行优化和简化,避免重复审批和环环相扣的手续。
浅议地籍管理工作

环球市场工程管理/-221-浅议地籍管理工作裘玉花吉林省洮南市国土资源管理局摘要:地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地籍档案管理、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土地争议调处、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调查、土地确权等,它是我国各级政府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地籍管理实现规范化是规范土地市场、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于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全面提高地籍管理水平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如何加强地籍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籍;管理地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土地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做好了地籍管理工作也就等于做好了土地管理,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加大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努力使中国的地籍管理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道路,加大地籍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实现地籍信息更加便利、快捷的共享,从而保证中国土地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本文就将对地籍管理问题进行阐述。
一、概述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地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地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地籍管理是一切土地管理的基础,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法律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我国地籍管理的原则: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二、地籍管理措施1. 加强地籍档案管理工作。
一是严格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辖区城镇地籍档案卷内落实四表、两卡、一图、一簿,做到规范操作,确保登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统一规范管理。
浅谈地籍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4 . 把 事务性 、 技 术性 工作推 向市场 , 理顺地籍管理职能
3 . 地籍管理先进技 术推 广不够 , 地籍管理现代化手段 不高
地籍测 量 、土地调查等技术性事务性工作可 以交给市场 、 社
地籍管理工作涉及 面广 、 技术含量高 , 地籍调查 、 地籍信 息系 会和事业单位 , 提高行政 机关 的工作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建立 统建设和地籍档案管理对技术 的要 求都行高 , 尤其是地籍调查 中 长效投入机制 , 实现地 籍资料 的现实性 , 只有不 断利用现代化 技 的遥感 、 航测 、 数字化技术 等现代化技术 , 推广起来非 常困难 。对 术更新 地籍 管理资料 , 始终保 持地 籍基 础资料的现势性。才 能发
变化规律 。 二、 现行地籍管理工作难点
1 . 土 地登 记发 证 制度 不 统一
熟、 业务精 。 二是要加强作风培养 , 培养地籍管理工作人员具有严
谨 的工作态度和扎实 的工作作风 , 对地籍管理各项工作具 有高度
的 责任 心 。 3 . 加 强 专 业技 术 运 用 , 实现 地 籍 管理 规 范 化 和 现代 化
于地籍工作人员来说 除必 须掌握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以外 , 还应具 挥其在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中的技术保障作用 , 才能长期为社会经
备地籍测量知识 、 计算机 、 土地 登记 等技术 。
4 . 地 籍 成 果社 会 化 应 用程 度 亟 待 提 高
济发展 提供优质 、 快捷 、 高效的服务。 ( 作者单位 : 绥滨县国土资源局 )
、
地 籍 管理 现 状
一
是城镇土地登记稳 步推进 ,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工作起步 , 积极 意义 。
土地产权管理意识得 到强化 ; 以土地抵押 登记 为主要内容的土地 调处了大量土地权属争议 。
地籍管理制度

地籍管理制度一、地籍管理的意义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实施,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籍管理制度有助于维护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稳定和清晰。
通过土地的登记和确认,可以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避免因土地权属不清而引发的纠纷和争议。
其次,地籍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对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和监管,可以使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更加科学合理,避免浪费和滥用。
再次,地籍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管理,可以为土地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依据和保障。
最后,地籍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监管和保护能力。
通过对土地资源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可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保持土地资源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二、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科学、规范的地籍管理制度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
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了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土地变更、土地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程序。
具体而言,地籍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土地登记制度。
包括对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登记和确认程序,建立土地权属证书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相关证明文件,保障土地权属的稳定和清晰。
2. 土地调查制度。
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实地调查和监测,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3. 土地变更制度。
包括对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变更程序和条件,规定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过户、继承、分割等操作规定。
4. 土地信息管理制度。
包括建立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管,提供土地资源的查询和服务功能。
5. 土地权属确认制度。
包括对土地权属的确认和登记程序,规定土地权属的确认条件和程序,避免土地权属纠纷和漏登问题。
三、地籍管理制度的推行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
具体而言,地籍管理制度的推行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浅谈完善地籍管理工作措施

浅谈完善地籍管理工作措施【摘要】本文从完善机构体系,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土地登记,加快调查步伐、完善信息系统,做好争议调处、维护社会安稳,加强成果应用、发挥基础保障等几条工作措施,对地籍管理工作做了探讨。
标签地籍管理;土地;土地登记1 完善机构体系、不断提高素质1.1 建立事业性质土地登记机构由于土地权属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土地登记的政策性、业务性、技术性很强。
目前,土地登记量大事繁,单靠地籍处(科、股)具体负责,力不从心,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建立事业性质土地登记机构,具体负责土地登记的日常事务,与之相适应日益增加的土地登记。
1.2 培育土地登记中介机构《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登记生效,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
《土地登记办法》规定申请人提供的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地籍调查获得。
新的土地登记法律、法规为土地登记中介机构提供了很大空间,大量的技术事务工作可由地籍调查测绘中介机构来承担,同时,具体事务可由土地登记代理机构代为当事人申请,收集资料,填写表格。
故要加快培育土地登记中介机构,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
土地登记要逐步形成地籍行政部门负责起草法规政策、技术规定、协调管理,登记事业部门负责具体审查、事务管理,中介机构负责技术服务、代为办理的机构体系。
1.3 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素质地籍管理涉及到法学,测绘、地理信息、土地管理等多个学科,要配备各种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相对稳定现有队伍,坚持“持证”上岗,加强业务培训,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分期举办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建设现代地籍管理的需要。
2 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土地登记2.1 抓好土地登记制度建设《物权法》和《土地登记办法》规定了新的土地登记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探索研究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注销登记、地役权登记,地下空间土地权利登记等制度建设和操作办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地籍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

地籍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土地的所有权、权属关系、土地规划和利用等方面, 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 在地籍管理方面,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地籍信息不完整、不准确, 土地权属争议等。
因此, 有必要对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来完善地籍管理工作。
本文将对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期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1. 地籍信息不完整地籍信息的完整性对于土地管理和规划至关重要。
然而, 目前地籍信息不完整的情况比较普遍, 土地的边界、规划用地、土地权属等信息存在缺失或错误。
地籍信息不完整会影响土地规划和利用的准确性, 也会给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权属争议解决带来困难。
2. 土地权属争议土地所有权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 然而, 目前存在许多土地所有权争议。
这种争议往往由于地籍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所引起, 导致不同单位或个人对同一块土地存在争夺。
土地所有权争议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正常利用和开发, 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3. 地籍管理体系不完善地籍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支持, 以保障地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然而, 目前地籍管理体系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地籍管理的程序和制度不够健全,地籍工作的监管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地籍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4. 地籍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地籍信息不完整、土地权属争议等问题的存在, 地籍管理工作效率普遍较低。
地籍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核实, 这给地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也使得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
二、改进措施针对地籍信息不完整的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地籍信息。
首先, 可以加强对地籍信息的调查和整理工作, 对地籍信息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核实, 确保地籍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其次,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对地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提高地籍信息的可视化和检索能力。
地籍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

地籍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地籍管理是指对土地及其权属关系进行登记和管理的工作。
地籍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土地权利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地籍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登记不准确、信息不完善、流程繁琐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登记准确性地籍管理在进行土地登记时,需要对土地的性质、位置、面积等进行准确登记。
目前存在着登记不准确的问题,如登记面积偏差较大、登记位置模糊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引入现代化测绘技术,如卫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2. 加强登记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其对土地登记规定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地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评价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目前地籍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信息不完善、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等。
为了改进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将土地及其权属关系的有关信息集中管理,实现信息的统一、完善和共享。
2.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土地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简化流程手续地籍管理的流程繁琐是制约其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土地登记和权属变更等工作时,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程序,办理起来比较耗时。
为了简化流程手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优化流程,减少冗余环节。
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可以进行合理化简化,减少办理时间和成本。
2. 推行“一窗受理、多部门协同办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建立并完善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了重复提交材料和多次核实的问题。
四、加强监管措施地籍管理是对土地权属进行管控的工作,必须加强对地籍管理的监管措施,以确保其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地籍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地籍管理

第一章:一、什么是地籍?什么是地籍管理?答:地籍是指国家为了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二、地籍分类有几种?他们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答: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层次分类: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三、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几项?是什么?答:1、土地调查:以查清土地条件、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
3、土地登记: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薄册上。
4、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5、地籍档案管理: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使用和编研等工作的总称。
四、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统一性和规范性。
2、连贯性和系统性。
3、可靠性和准确性。
4、高效性。
第二章、一、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土地分类体系有哪些?答: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也称土地类型分类体系。
主要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也称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
主要依据某些评判尺度标志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分类依据通常是土地的综合特性指标。
二、什么是土地分类利用系统?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系统各自有何特点?答:根据现阶段土地的实际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要素的异同性进行的土地分类称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浅谈城镇地籍的科学管理

浅谈城镇地籍的科学管理摘要地籍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权属的有关问题。
建立和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不但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土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规律,而且可以对土地的利用以及权属的变换进行多次监测管理,以便为土地的管理工作提供和更新有关自然、法律和经济方面的最新信息。
抓好日常地籍管理,建立科学的地籍管理制度,为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是地籍管理工作的核心。
关键词城镇地籍管理;管理体制;人才建设地籍管理是一项国家为了获得有关地籍方面的资料和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情况而采取的国家措施,是整个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地籍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对土地的位置、权属、地界、质量、数量和用途等一系列情况进行记载和管理,土地管理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评价、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资料。
这5方面既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严密的地籍管理制度。
1 目前城镇地籍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地籍管理具有的经常性、要求高、目标分散等特点。
所以,地籍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工作不够到位。
土地权属、用途一旦发生了变化,平常的管理工作就会出现不能保持步调一致的问题,从而使得地籍的成果失去利用价值;另外,在企业改制中的土地资产处理等方面的工作时,也很容易产生执行政策标准不一致的问题;2)地籍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内部,专门从事地籍管理的人员较少,特别是各个分局,人员不足,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地籍管理工作甚至不是专人承办。
另外地籍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业务知识不精,业务水平不高;有的经验不足,实际工作能力不强;还有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3)地籍管理科学化程度不高。
地籍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技术含量比较高。
同时,地籍的调查、地籍信息的系统建设和地籍档案的管理对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特别是地籍调查中的遥感、航测和数字化技术等现代化高端技术,使用起来比较困难。
对于地籍工作人员要求,除了必须熟悉掌握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外,还应当具备地籍测量知识、计算机和土地登记等科学技术。
浅议如何加强地籍管理

浅议如何加强地籍管理【摘要】加强对地籍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地籍管理水平,是土地管理有效开展的基础。
文章主要分析了地籍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地籍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地籍;管理;土地引言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地籍管理工作变成我国实行土地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与前提,是完成与国土资源管理相关活动的保证与基础,地籍管理工作的优劣和整个区域甚至国家总体的国土资源管理活动的成果息息相关,所以必须提高重视。
1地籍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1.1地籍管理法律的缺失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地籍管理相关法律,但这些法文条例均有一个通性,即不够全面。
这就使地籍管理法律的应用缺乏普遍性,往往只针对于具体的一项地籍工作内容,在这种缺乏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地籍管理法律体系中,我国地籍管理的法律地位无法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得到高度重视,因此,严重制约了地籍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
1.2土地登记范围有限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土地登记范围有限是最严重的问题,因此,想要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必须拓宽土地登记范围。
与此同时,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本身存在不足之处,地籍管理工作按照规定开展,自然存在问题,不能充分的发挥地籍管理工作的作用。
1.3缺乏全面的地籍信息内容在目前地籍管理工作中,地籍信息主要是对土地信息的记载和描述,而忽视了地上附着物,这就使地籍信息无法提供空间性土地信息。
同时,在地籍管理数据库中,地籍信息并没有体现出桥梁、道路、公园、湖泊以及河流等地籍信息数据,仅仅是记载了土地的属性信息,而图形信息却没有体现,使得地籍信息内容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均是地籍信息内容不全面的表现。
1.4地籍成果共享存在限制地籍管理工作中的地籍成果能够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其服务主体是全体公民。
为此,地籍成果能够反映出地籍管理的真正价值。
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了我国地籍成果的共享使用,主要体现在只有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应用地籍成果,并将地籍成果进行保密,这样其他单位或个人就无法使用地籍成果,再加之查看地籍成果也存在一系列严格的限制,使地籍成果的共享应用面临诸多阻碍。
浅谈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地籍管理工作是我国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通常,地籍管理工作分为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通过更为全面和完善的地籍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解决我国土地等相应管理工作,但是在当前的地籍管理工作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地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国有土地地籍管理难点问题对策研究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逐渐形成完善。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土地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土地使用方式变的更加灵活科学,之前无偿无限期且固定的土地使用方式有所改变,发展成了现今有偿有限期且流动的土地使用方式,这是一种本质上的改变,土地使用权就像商品一样,可以在市场中买卖交换,这种灵活的土地使用方式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它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时候,同样给我们的土地地籍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在土地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思考这个问题显得意义重大,做好土地地籍管理工作可以使土地的出让转让有序,也可以有效的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土地地籍管理工作不仅仅可以科学合理的确定土地价格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实施调控政策。
一、我国地籍管理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地籍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稳定持续推进城镇农村土地管理政策,使土地使用者的土地管理意识进一步加强,同时土地争属问题得到缓解,降低了事件发生率对地籍管理的持续执行,使我国对城镇农村土地使用数据得到及时的更新,地籍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突破,在土地管理中对土地使用进行实时监测,有效防止违法占地现象,准确掌握了我国土地的数量、分布位置、使用状况。
二、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1.地籍管理工作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其管理工作的执行力量仍比较薄弱。
浅谈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周家宝

浅谈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周家宝摘要:我国的土地资源位居世界第三位,土地资源具有庞大的生态价值、丰厚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社会价值,而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决定因素就是土地资源管理的调查质量。
因此广大相关测量工作人员和地籍调查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严格的保证地籍调查工作更加高效的完成。
本文简单探讨了地籍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当前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
关键词:地籍管理;问题;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地籍管理已经成为国家进行土地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地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做好一切与土地管理有关工作的保障和前提,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土地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
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可以及时掌握土地数量及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还可以对土地利用情况及权属变更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为提高基层土地管理工作水平提供重要的保证。
一、我国地籍管理现状自 1950 年以来,地籍管理应运而生,此时各种各样的数据已被计算机处理和加工。
以土地调查和宗地管理为根据的国土信息系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加拿大成立。
它可用于城市土地管理,之后各国纷纷效仿。
当前,发达国家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进阶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实现,数据系统标准也得到了统一,实现了部门共享转变为社会共享。
虽然我国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得十分迅猛,在上个世纪末的国土资源部组建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地籍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很多城镇都已建立,一方面它用于日常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它也为实践研究提供了帮助。
从实践上讲,为了实现地籍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检索自动化,设置了办文查询系统和城镇地籍数据库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在 30 多年来的进步十分显著,但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浅谈地籍管理工作

21 6・
管理 论坛
浅谈地籍管理工作
贾 晓 晖 ( 朝 阳 市 国 土 资 源局 , 辽宁 朝阳 悠 久的历 史, 从 古代 的因税收 而产 生的地籍 , 逐步发展成 在 的运 用先进行科 学技 术管理的地籍 , 其在 我 国人 多地 少、 耕地资源紧张的情 况下, 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 科 学管理土地 、 促进 经济社会 可持 续发展等方 面发挥 着不 可忽视 的作 用 。本文浅谈 一下对地籍 管理工作的认 识 , 与 大家共勉。 关键词 : 地籍管理 ; 作 用; 发展 1地籍管理的概念和基本 内容 用地审批 、 土地监察 、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 的衔接 , 加强调查成 地籍 , 是指记载土地位 置 、 界址 、 权属 、 数量 、 质量 、 用途等 基本 果的应 用 , 提高调查成果 的权威性 。同时考虑监测 成果 下发时间较 状况的 图件和簿册。 晚, 且培训时间紧 , 加上成果上报要求时 间紧 , 数据确认 及汇总较仓 地籍管理 , 是指 国家为了获取 土地 的位 置 、 界址 、 权属 、 数量 、 质 促 , 建议 能够尽早监测 下发成果或相对延后 成果上报时 间 , 以保证 量、 用途等信 息 , 建立 和实施 一系列行政 、 经济 、 法律和技术措 施的 变更调查工作质量 。 管理体系 。 我国地籍管理 的主要 内容包括 : ( 1 ) 土地调查 ; ( 2 ) 土地登 3 - 3对 于土地权 属纠纷 中涉及 的土地确权 工作建 议成立 专 门 记 和土 地登记信息公开查询 ; ( 3 ) 土地权属争议 调处 ; ( 4 ) 土地 利用 的调处机构 负责 。 因工作人员少 , 每个人负责 的工作较多 , 且确权工 遥感监测 ; ( 5 ) 土地统计 ; ( 6 ) 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作不是一朝一 夕就能完成 的 , 使工作人 员很 难兼顾工作 , 影 响工作 2地籍 管理工作的作用 进度。 地籍管理在科学管理 土地 、 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重要基础 3 . 4地籍管 理部 门承担着土地开发 、 整理 、 征 占、 出让及权属 纠 数据 、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 主要体现在 : 纷等地类认定 、 权 属调查及土地资 源调 查 、 年度土地利用 现状变更 是地籍管理是 实施严格土地管理 的根本保 障 , 是 国土资源参 调查等工作 , 多是辅助其他部门 , 其基础性作用得 不到重视 , 特别是 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多年来 , 通过土地调查统计 、 登记 、 遥感监 在征地报批工 作 中, 因各部之 间的调查 口径不一致 , 致使 反复修 改 测等工作 , 积 累了大量 的地籍成果 , 形成 了大量 的土地权属 、 数量 、 影响报批进度 , 因此建议将地籍 管理部门升格 , 提高其地位作用 , 发 质量 、 分 布和利用状况等数据和图件资料 。这些地籍成果是衡量各 挥其权威性 。只有将其级别 提高 , 让人 们认识到 、 重视 到其地位作 省 区市 建设 用 地 占补 平 衡 、 编 制 土地 利 用 规 划 和 计 划 、 划定 基本农 用 , 才能更好 、 更充分 发挥其 基础性 作用 , 其 权 威 性 才 能 更 好 的 发 田保 护区和建设 用地 审批 、 土地 开发 、 复垦、 整理 的基础 和重要依 挥 。 据。 3 . 5要加强 与规划 、 税务等 部门 的沟 通 , 合理 的确定用 地范 围 二是地籍管理是加强土地市场管理 的重要手段。 培育和完善土 及应缴纳的税种 , 避免用户反复修改规划 或用地界 限。 地市场 , 建立公平 、 公开 、 公正的市场竞争机 制 , 关键是 产权 明晰。 土 3 . 6加强地籍 信息化 系统 建设 ,使地籍 调查成 果得 到广泛 应 地登记是 明晰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 , 是土地市场管理 的核心 。通过 用 , 服务 社 会 发 展 。 土地 登记 , 依 法确认和保 障土地 权利人 的合法权利 , 掌握 土地产权 4今后地籍管理工作的发展重 点 市 场信 息 , 对 市场形势做 出及 时准确的判断 , 防止土地交 易 中的欺 党的十八 大和十八届三 中全会 以及 中央近期召开 的一系列 重 诈行为 。 要会议 , 对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 出了新 的更高要求 , 地籍 管理工 作 三是地 籍管理是促进 国民经 济发展 ,维 护社会稳定 的重要环 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 战。因此 , 今后地籍管理工作 的重点体现在 : 节。 地籍管理有力地促进 了国企和住房制度改革 。 在 国企改革 中, 通 是实现定位转变 。 将地籍管理 的定位从单一的基 础业 务支撑 过土地登记和调查评价 , 可依法确认企业用地 的权属状况及土地权 转变为提供业 务综合服务 , 实现基础支 撑和服务业务 相结合 , 在 此 利, 做到“ 明晰产权 , 面积准确 , 显化地价 , 合理处置 ” , 为盘活企业土 基础上理顺 和安排好地籍工作布局 。 地 资产提供产权保障 ; 在土地资产处置后 , 通 过变更 土地登记 , 可依 二是扎实建立不 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 围绕“ 统 一登 记机构 、 统 一 法保护改革后企业的土地权利 , 增强企业的活力 。在住房制度改革 登记依据 、 统一登记簿证 、 统一信息平 台” , 逐个 落实到位 , 以产权 管 中, 通 过 依法 进 行 土地 登 记 , 可有 效 保 证 产 权 人 的 合法 权益 , 促 进 住 理 为 核 心 带 动其 他工 作 , 服 务经 济社 会 发 展 。 房制度改革 的顺利进行。 同时 , 通过土地权属争议 的调处 , 确定土地 三 是 深 化 二 调成 果 应 用 。二 调 作 为 重 大 的 国情 国 力 调 查 , 形 成 财产权 的归属 , 可有效解决 因土地引起的各类纠纷 , 消 除 可 能 由此 了大量成果 ,对 于支撑 国民经济相关部 门的工作具有 基础作用 , 要 引 起 的不 良后 果 , 维 护 社 会 的稳 定 。 继续深化应用 , 实现成果共享。 四是地籍管理是实现国土 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有效 途径 。 通过现 四是深化完善集体 土地所有权登 记发证 的同时推进宅 基地使 代技术手段 , 加强地籍管理 , 是 土地管理工作上水平 , 实现科学管理 用权登记发证及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 , 充分保障农 民宅 的关键 。 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 , 地籍管理 的现代化 , 是土地管理现代 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用益物权 ,为农村集体经 营性建设用 地出让 、 化 的重要标志之一。运用先进 的技术手段开展土地调查 、 评价及动 租赁 、 入股 , 与国有土地实行 同等入市提供权 源保 障。 态遥感 监测 , 虽 然投人大 , 但效果 明显 , 会有效 降低 管理成本 , 提高 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和业务支撑 的地籍管理工作 , 在新 的世 工作效率 , 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纪、 新 的形势 、 新 的任务下 , 要深入实践科 学发展观 , 勇于创 新 , 与 时 3 目前 地 籍 管 理 工 作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 建 议 俱进 , 努力实现地籍 管理工作 的新跨跃 , 为 国土资源 的规划 、 管理、 3 . 1地籍管 理工作 目前 工作人员相 对较少 , 变 动大 , 一些 新 的 保护和合理利用 贡献力量 ! 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很难胜任工作 , 加之工作量大 , 管理任务重 , 因 此, 建议对地籍管 理增加工作人 员的同时 , 定期 组织业务 培训 或交 流, 提高工作人员 的业务素质及能力。 3 .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 3 s ” 技 术应用于土地 变更 调查工作 中, 使年度土地利 用现状变更调查 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 难 度增 加, 更需要各部 门之间的联动配合共 同完成 , 但在实 际工作 中 , 往往 是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 严重地影 响了工作进度 。 因此 , 建议切实作 好土地变更 调查工作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农用地转用 、 征用 、 建设
浅议如何完善地籍管理

浅议如何完善地籍管理【摘要】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做好一切与土地管理相关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土地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国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全球化、城市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推进,不同的使用者对地籍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地籍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使用者日益多变的需求。
而中国由于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的双重压力,传统的地籍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地籍管理,已成为维护土地产权主体利益、保障土地市场健康运行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地籍;地籍管理;现状;建议1.地籍与地籍管理概述地籍指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籍有薄册、清册、登记之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地的地籍如同土地的户籍。
地籍管理与地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地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②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③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④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管理是一切土地管理的基础。
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法律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我国地籍管理的原则:①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②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③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④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2.中国地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加大了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投入,使中国的地籍管理工作如土地登记、土地调查统计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等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地籍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地籍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地籍管理无法满足当前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相关人员应该找到影响地籍管理发展的原因,及时提出新的对策,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坚定基础,保障我国城镇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一、当前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地籍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尽管我国地籍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对地籍管理的相关法律标准也有不少,但这些法律法規的颁布并没有反映出地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些法律法规多是从地籍管理中的某一角度进行规范,没有全面地对地籍管理进行规范,使地籍管理工作缺少法律依据,加大地籍管理工作难度,影响地籍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地籍内容存在着失真和不完整的情况地籍管理工作做到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建立和完善都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
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不仅起步较晚,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需要针对政策的变化要求来开展地籍管理工作,而工作并不是全面进行的,往往是某些政策变化时只针对某一部分地籍工作进行开展。
地籍管理工作中,一些数据的调查和收集需要一线人员长期在野外作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而且工作量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测量和调查很容易存在误差,导致地籍内容存在着失真的情况和不完整的情况。
(三)、土地登记不规范土地地籍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土地登记,只有完整地进行土地登记才能确保土地管理有效有序进行。
现阶段,我国土地登记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现有的《土地登记管理办法》在原有登记制度的基础上,新增了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和预告登记,尽管该项制度已经写进法律中,但具体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并没有进行统一规定,还处于一种空白状态,所以说我国土地登记制度并不健全;另一方面,自我举证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制度规范中仅仅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土地登记作出了相应的规范和说明,明确其必须提供可靠的宗地图以及宗地界限界址坐标,而且具体的调查工作还是政府相关部门科室人员来完成而不是委托给某些中介代理机构进行,但我国个人土地登记并没有规定要提供相应的宗地界限界标,对相关中介机构的代理行为也没有进行有效规范,导致土地登记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
浅谈地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地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样突出的地位。
国土资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和载体,其开发与利用的方式、管理的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休戚相关,目前已进入改革攻坚期。
其中,土地调查是对全国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价值、利用等基本状况的清查和记载,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服务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支撑,已经广泛应用到国家发展改革与战略规划中,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土地调查工作应该全过程、全方位推进绿色发展。
关键词:地籍管理;问题;对策1 引言相比于2007年启动的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正在谋划中的第三次全国土地普查工作或将有较大不同。
一方面,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的确权登记以及信息系统联网工作也都在稳步推进当中,因此,多数系统内部人士预计,一旦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启动,其调查的范围、覆盖的全面性以及产生数据的规模,都将远远超出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2 当前地籍管理中的问题2.1 地籍管理工作比较滞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而地籍管理工作也应当随着国家土地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地籍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测量、登记等工作相对来说比较滞后。
2.2 地籍内容存在失真、不完整的情况地籍管理较为系统,其建立和完善工作也比较精细。
但是我国地籍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无法依据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地籍管理中的数据信息基本上是由一线工作人员在外测量获得的,其巨大的工作量,恶劣的工作环境难免会造成测量和调查工作的失真。
2.3 地籍信息化程度较低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之中,但是在地籍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流域形式。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的不重视,缺乏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是指对土地及其权利关系进行登记、管理、维护和更新的一项工作。
其目的是确保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地籍管理包括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流转、土地统计、土地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土地登记中,需要对土地的所有权、用途、面积等信息进行登记并建立地籍档案;在土地调查中,需要对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在土地评估中,需要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评估。
地籍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保障了土地权益的合法性,促进了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
同时,地籍管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多样化需求。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
地籍管理工作关系着国体国策,关系着社会的发展稳定,关系着人民的生存利益。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籍管理的背景历史,然后说明了地籍管理的作用,接着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本人对地籍管理的几点看法,最后展望了一下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土地,地籍管理,土地登记目录摘要 (I)第一章绪论 (1)1.1背景 (1)1.2 地籍管理发展史 (1)第二章地籍管理卓越的作用 (5)第三章本人对地籍管理几点粗浅的看法 (7)3.1完善机构体系,不断提高素质 (7)3.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土地登记 (7)3.3加快调查步伐,完善信息系统 (8)3.4做好争议调处,维护社会安稳 (9)3.5加强成果应用,发挥基础保障 (9)第四章展望 (11)参考文献 (13)第一章绪论1.1背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土地登记,经过三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土地登记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相关基础工作日益坚厚和扎实,人们的土地登记意识明显增强。
目前,城镇土地登记和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已基本完成,各类土地变更登记正在不断进行。
地籍管理,尤其是土地登记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障了正常土地市场和金融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地籍管理工作从纵向比较,三十年来有了显著进步;从横向比较,工作参差不齐,对照发达国家、先进地区、房产登记管理,存在着人员缺少,素质偏低,临聘工唱主角,技术手段落后,土地登记规范化不扎实,被告不断,时有败诉。
当前,随着《物权法》的贯彻实施,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全面展开,“3S”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
同时如何充分发挥地籍成果的作用,为严格土地管理和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服务。
这些,都对地籍管理,尤其是土地登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课题。
1.2 地籍管理发展史我国的地籍和地籍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历代土地管理的基础,是历代封建政府的立国之本。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黄帝,大禹时即有平水土,划九州,辩土质,定田等,制赋则的记载,已开创清理地籍,制定赋责之先河。
并设置了名曰“太常”的负责绘制人文地理图,丈量划分田地的官员。
《周礼》,《禹贡》等书都有关于土地分类和土地评价思想的记载。
《禹贡》称“禹敷土,随山刊土,奠高山大川”。
意思是禹时进行丈量国土的工作,沿着山脉进行测量,竖木为标。
之后,周朝政府中的“职中氏”,也是“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的负责管理土地的官员。
到了西周晚期,勘定田界已经成为田土交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物证。
此后如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实行了按土地亩数征收田赋的制度。
覆亩而税,田地须有明确的封疆,田亩更需要丈量。
齐国实行相地衰税,覆田取税。
当时管仲辅佐齐桓公40年,管仲的土地思想包括国土规划论和相地衰征论两大内容。
相地而衰征,就是说按土质的好坏把农田分为若干等级,据以确定各类土地的不同税额。
他的土地思想还有一个独特的理论内容,即建议在全国开展土地资源的调查,并提出了若干重要好的土地规划原则。
春秋时期的孟轲是儒家土地思想的最初提出者,也是经界论的最早提出者。
他还提出了恒产论和田制论。
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田不均,各禄不同。
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即正,分田制禄。
可坐而定也。
”倡导清除地界不清、耕地不均等弊端,经界论是最早的地籍管理理论。
秦始皇曾大规模清查地籍。
“令黔首自实田”。
黔首自实田,是秦代清查土地数量、扩大赋税来源的办法。
秦始皇31年,宣布命令“黔首自实田”,即令平民自报所占土地面积、自报耕地面积、土地产量及大小人丁。
所报内容由乡出人审查核实,并统一评定产量,计算每户应纳税额,最后登记入册,上报到县,经批准后,即按登记数征收。
此前著名的改革家商鞅还在秦国推行了包括土地制度在内的改革,并提出了“算地”和“定分”的主张。
汉代实行群检核田倾亩,东晋时倡变田之制,用庚戌土断。
隋朝有自归首之法,从后魏到隋唐的几百年间,耕地制度基本上是一贯的,虽然有些小的不同,但主要精神无大差异,基本实行了均田制度。
唐代有籍帐之设,令百姓自通手实状,以两税原亩,均配於田。
唐代的“贞观之治”,是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繁荣时期,是中国古代最为强大辉煌的时代之一。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唐代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特别是与土地有关的均田制的完善和实践,在土地分配中,政府对土地的丈量鉴定十分重要,提出“凡天下之田,五尺为步,二百有四十步为亩,百亩为倾。
度其肥脊宽狭,以居其人”。
宋代有量田之事,则方田与首实两法并举。
北宋的王安石在发起并实施著名的变法中,直接关系到土地问题的是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税法。
南宋时的经界法,是南宋地籍整理的措施。
在1127年~1224年间,相继在两浙、汀漳等地实施。
该法采取了土地所有者自报、保正长担保,县派官员照图清丈核实,编造觇基薄等一套完整工作程序。
元代行经理之法,经理法是当时清查土地的方法。
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采纳铁木迭奏议,实行经理法。
通过张榜,做到家喻户晓,限40天内,各家将所有田产即应纳田赋自行向官府呈报,并规定若有隐瞒,告发属实,或杖或流,所隐田产没收归官。
明朝初期,令民自实田,汇为图籍。
朱元璋出身农家,深知民间疾苦,有决心打击豪强地主,为了进一步严密地掌握全国土地的占有和利用状态,增加政府收入,使财力和人力充分运用,用了20年功夫,举行了大规模的土地丈量和人口普查,使600年来若干朝代政治家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得以划时代的完成。
到了清朝,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地形测量和地图编绘工作。
各地于康熙四年(1665年)奉文清丈,历时五年,填造鱼鳞图册,归户办粮。
为在全国推行地丁合一、摊丁入亩提供了条件。
为“康乾盛世”创造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还有康熙十一年至四十二年的昆山清丈,光绪二十四年的南通清丈,光绪三十二年的宝山清丈和光绪初年至光绪三十四年的黑龙江垦荒与清丈,前后办理了清丈3次,在齐齐哈尔、呼兰、海伦等地没有清丈局,其中,仅光绪十九年至二十年一年多时间,就丈地60万之70万晌(900万~1050万亩)。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孙中山先生提出“平均地权”之主张。
1914年民国北洋政府成立了“经界局”;1922年颁布“不动产登记条例”;1927年开始注意土地测量和登记;1929年曾有举办全国性大地测量之令,发起了全国耕地和农业的调查,调查结果全部在1932年1、2月合期的《统计月报》中发表,成了土地利用调查的基本参考,实现了中国土地数字性质由纳税单位改成耕地面积的变革。
1930年6月30日公布《土地法》,该法第二篇为《土地登记》部分,规定土地登记的内容包括所有权、地上权、用佃权、地役典权和抵押权。
明确“关于土地权利在登记程序进行中发生之争议,由土地裁判所裁判之”。
规定要进行土地及其定着物的登记和土地权变更登记,开展地籍整理。
就在同一时期,代表全中国劳苦大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十分重视和不断探索土地问题。
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了党纲中就提出了土地问题;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党的“五大”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1928年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出台《兴国土地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又通过了《土地法》,之后,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一次常委会会议通过了土地部提出的《土地登记法》,决定“颁发土地证以确定土地所有权”;1933年6月1日,毛泽东同志签署发布临时中央政府《关于查地运动的训令》,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查地运动的决议》;1931年11月27日,中央土地人民委员会(土地部)在瑞金成立,下设“调查登记局”等四局;1947年7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成立后仅半个月,即着手在京郊开展土改试点;1949年11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正式成立地政司,主管农村土地政策,土地清丈、登记、土地证发放、城市房地产政策的规划等有关地政事项。
1950年颁布了《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开始建立以土地清查、地权登记发证等为主要内容的地籍管理体系;1953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12月,政务院公布《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明确土地权属变更管理的依据;1982年5月,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决定,农业部设土地管理局,开始在不同的县开展了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工作试点工作;1984年5月国务院决定,暗战统一的技术规程,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在全国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1986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公布,明确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登记、发证规定;1986年8月1日,国家土地管理局正式成立,设立了地籍管理司等职能司室,统一管理城乡地籍工作。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逐步形成了以土地权属管理为核心,综合土地登记、调查、统计、分等定级、档案为一体的地籍管理体系;1998年4月8日,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组建国土资源部,内设地籍管理司等14个职能司局,明确地籍管理司负责组织指导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和土地动态遥感监测、统计和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
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号主席令,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新《土地管理法》,进一步明确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统计制度,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地籍管理工作开始向依法有序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地籍管理卓越的作用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强调要治理好国家,必定要从田地的分界开始。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地籍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使地籍的内容和手段更新成为可能,而且为地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天地。
第一,地籍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据专家研究测算,我国土地资产总量约为25万亿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土地权利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土地权属管理是土地资产管理的核心。
通过地籍管理,才能使巨额的土地资产产权明晰,利用规范,交易安全,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近年来国企改革正是通过明晰和盘活土地资产,使许多企业增强了活力和竞争力。
土地税收、银行信贷等也都离不开地籍基础资料。
第二,地籍管理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