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信息组织与管理复习概要

信息组织与管理复习概要

信息组织与管理复习概要Chap11.信息:是经过采集、记录、处理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

2.信息的基本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转换性、可伪性、寄载性、价值性、等级性(层次性)、不完全性3.一次文献信息:指一切原始的信息(手稿、已刊未刊稿、档案等)二次文献信息:指对原始文献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卡片、目录、索引、文摘等)三次文献信息:指通过二次文献信息提供的线索,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而加工生成的第三个层次的文献信息(综述、述评。

专题研究报告、百科全书等)4.广义信息资源的定义: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有三部分组成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②为某种目的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③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5.信息资源的特征:潜在性、可塑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分性(生产过程中&使用过程中)、不同一性、不均衡性、驾驭性、整体性。

6.信息资源的类别:①元信息资源:是指信息生产者、信息产生者的集合;②本信息资源:实质信息内容本身,是信息的集合;③表信息资源:是指为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开发、利用而使用的一切技术和设备的集合。

7.信息资源组织(IRO)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组织,另一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力组织。

其中,信息资源内容组织是指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规范化和整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信息资源人力组织则是通过建立和健全与现代化的信息资源业务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控制。

8.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四个发展阶段:P29表1-19.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定义:是基于信息资源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对信息资源涉及的各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设备、资金、规范、机构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经济社会的各种信息需求。

信息组织复习

信息组织复习

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是通过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有序系统的方法。

信息超载就是指系统或个人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自身的处理能力或信息未能有效利用的状况。

信息超载就是人们拥有过多的没有消化或不可能消化的信息。

信息超载的结果导致信息生态环境的变化,信息接受效率降低,信息浪费。

信息污染信息污染,又称信息传播噪音。

它是指在有用信息中夹杂着大量无用信息,甚至是有害信息,从而加大筛选和组织信息的难度,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

知识组织?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

它为用户提供的是与用户的信息需求相关的文献信息,它的目的是相关文献的出处和收藏处所。

这些文献可以是涉及某一主题、学科、著者、文种、年代的文献。

文献检索的结果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数篇文献的线索或原文供用户参考。

数据检索数据检索(是以数值或图表形式表示的数据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

数据检索是一种确定性检索。

信息用户检索到各种数据是经过专家测试、评价、筛选过的,可直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

事实检索是以从文献中抽取的事项为检索内容的信息检索。

事实检索(其检索对象既包括非数值信息,也包括一些数据信息,针对查询要求,由检索系统进行分析、推理后,再输出最终结果。

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织、语用信息组织语法信息组织是以信息的形式特征为依据组织信息的方法,如字顺组织法、代码组织法、地序组织法、时序组织法等。

语义信息组织是以信息内容或本质特征为依据组织信息的方法,我们常用的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就属这一层次。

语用信息组织是以信息的效用特征为依据组织信息的方法,如根据信息的权值、概率等组织信息的方法。

对于科学信息来说,最本质的是语义信息组织法,其他两个层次的组织方法也有其特别的作用,它们构成相互补充的信息组织方法体系。

信息组织包括哪些内容?从广义上来说,信息组织的内容包括信息搜集与选择、信息分析与揭示、信息描述与加工、信息整理与存储。

对信息的描述与揭示以及序化是信息组织的中心内容。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1.文献著录标准:名解:国家或国际范围内,对文献著录的原则、内容、格式等作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

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著录标准有ISBD和AACR.2.文献标引:信息资源的标引,也称文献标引,是指分析文献的内容属性以及相关外表属性,并用特点语言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文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两个环节:1.主题分析2.转换标识3.先组式语言,后组式语言:依标识组合时间的先后,可将标引语言分为先组式语言、后组式语言、散组式语言。

先组式语言是指标识在编表时(标引前)就已组合好,标引或检索时不必或较少进行组配的标引语言;后组式语言是指标识主要供组配使用。

而且标引时不将标识组配在一起,到检索时才将标识组配起来的标引语言;散组式语言是指标识主要供组配使用,而且标引时就要表达主题概念的若干个标识组配在一起的标引语言。

4.信息组织的阶段及划分?按职能把信息组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a.清册职能时期 b.查检职能时期 c.组织职能时期按组织对象把信息组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a.文献组织阶段 b.信息组织阶段c.知识组织阶段。

5.语义信息组织方法:(1)分类组织法(2)主题组织法语用信息组织方法:(1)权重值组织法(2)概率组织法P24判断目前的组织方法属于语义还是语用组织方法。

6.网络信息环境对传统信息组织方式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信息量剧增以及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2)信息种类增多,数据库成分复杂化,过去主要适用于文本信息的信息组织方法已不敷使用(3)用户成分发生很大变化,用户要求信息组织方式的透明化,易用化。

(4)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要求信息组织标准化、兼容化。

7 .a.一次信息:①超文本方法②自由文本方法③主页方式b.二次信息:①搜索引擎方法②主题树方法8.主题树方法组织信息资源的优点:a.主题树屏蔽了网络资源系统相对于用户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基于树浏览的简单易用的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界面b.信息检索由用户按照规定的范畴分类系,逐级查看,按图索骥,目的性强,查准率高.c.采用树型目录结构诅咒信息资源,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良好的可扩充性.9.下位类:经过一次划分所形成的一系列概念称为子类或下位类上位类:被划分的类称为母类或上位类。

信息分析复习资料

信息分析复习资料

一.德尔菲法1、概念: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1964年由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们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

它是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调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赫尔默和戈登,在《长远预测报告》最先应用。

2、特点:匿名性、反馈性、统计性3、德尔菲法优缺点优点:(1)能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

(2)能把各位专家意见的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

(3)德尔菲法又能避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权威人士的意见影响他人的意见;有些专家碍于情面,不愿意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的意见;出于自尊心而不愿意修改自己原来不全面的意见。

缺点:专家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预测结果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最后趋于一致的意见,仍带有随大流的倾向。

3、应遵循的原则:(1)挑选的专家应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2)在进行预测之前,应取得参加者决策层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支持;(3)问题表设计应该措辞准确,不能引起歧义,征询的问题一次不宜太多,不要问与预测目的无关的问题;所提的问题应是所有专家都能答复的问题,而且应尽可能保证所有专家都能从同一角度去理解;(4)进行统计分析时,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专家的权威性应给予不同权数而不是一概而论;(5)提供给专家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的充分,以便其作出判断;(6)只要求专家作出粗略的数字估计,而不要求十分精确。

(7)问题要集中,要有针对性,不要过分分散并按等级排队,先简单后复杂;先综合后局部。

(8)避免组合事件。

如果一个事件包括专家同意的和专家不同意的两个方面,专家将难以做出回答。

(9)调查单位或领导小组意见不应强加于调查意见之中,要防止出现诱导现象,避免专家意见向领导小组靠拢,以至得出专家迎合领导小组观点的预测结果。

二.层次分析法概念:层次分析法(AHP),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信息组织知识要点

信息组织知识要点

信息组织知识要点知识要点第⼀章绪论1、什么是信息组织?(理解)信息组织:对信息资源对象进⾏收集、加⼯、整合、存储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过程。

2、信息组织的发展阶段——按组织对象划分(理解)按组织对象划分信息组织经历了三个阶段:⽂献组织阶段、信息组织阶段、知识组织阶段⽂献组织阶段——组织对象:传统⽂献实体,不涉及⽂献内容本⾝。

信息组织阶段——组织对象:从⼴度上,以纸质信息为中⼼转向以电⼦媒介信息为中⼼;从深度上,除了对⽂献实体进⾏组织,还要深⼊信息内容。

知识组织阶段——组织对象:从显性知识扩展到隐性知识。

知识组织直接给⽤户提供直观的、可操作的系统化知识。

不再局限于利⽤⽚⾯的信息来满⾜⽤户的需求,⽽是对⽤户的需求系统分析,向⽤户提供全⾯、完善的解决⽅案。

按职能划分信息组织经历了三个阶段(补充):清册职能时期查检职能时期组织职能时期3、⽹络信息组织的基本⽅法(掌握)①⽂件⽅式⼀般⽤于局域⽹内的⾮结构化信息组织。

优点:通过FTP协议进⾏传输,简单⽅便缺点:以⽂件为单位共享和传输信息会使⽹络负载越来越⼤②⾃由⽂本⽅式主要⽤于全⽂数据库的组织对⾮结构化的⽂本信息进⾏组织和处理的⽅式能够完整地反映出⼀次⽂献的全貌通过计算机⾃动进⾏⽂献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持全⽂检索。

③数据库⽅式⼀般⽤于结构化/规范化信息组织。

优点:最⼩存取单位是字段,从⽽⼤⼤降低⽹络数据传输的负载。

缺点:对⾮结构化信息处理难度⼤数据库⽅式是当前普遍使⽤的⽹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式。

④主页⽅式⽹页⼀般通过HTML语⾔规则将⽂本、图像、声⾳、视频等各种类型的信息集合在⼀起。

⑤超⽂本⽅式⑥主题树⽅式主题树⽅式是⼀种可供检索和查询的等级式主题⽬录。

它以⼈⼯⽅式或半⾃动⽅式搜集信息,然后将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

主题树⽅式不太适合⼤型的综合性的⽹络信息资源系统,⽽较适合专题指引库的建⽴。

⑦搜索引擎⽅式⑧指引库⽅式指引库,也称导航库。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一.熟悉和掌握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

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

自考03339《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自考03339《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第一章信息化理论概述了解:1.按其技术特征不同,现代信息技术包含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等。

2.具有内容丰富、数量大、传送速度快、可跨国界流动等特点的信息资源是网络型信息资源。

3.属于金融信息化的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等。

4.一切能使信息跨越空间而流动的技术称为信息传输技术5.新研制的产品模型、样品等属于实物型信息资源6.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G2C 等7.使零散、无序的信息实现有机联系和序化的技术称为信息组织技术8.信息资源的特点:分布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无限性与稀缺性共存,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共存9.CAPP是指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10.在已建立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中查找所需要的技术成为信息检索技术11.信息资源按其内容性质划分:政治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法律信息资源12.属于生产制造信息化的是:虚拟制造,快速成型制造,分布式控制系统识记:13.CAPP是指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它是工业信息化内容的一个方面。

14.社会信息化的第一步是企业信息化15.电子商务包括网络营销、网上支付、在线销售、物流配送等交易活动。

16.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三网一库”是指内网、专网、外网和资源数据库。

17.经济信息化: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包括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商务信息化等。

18.管理信息化:是指在管理活动,即在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等活动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19.社会信息化:就是在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20.教育信息化:是指教育与教学领域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掌握:21.信息资源的特点:1)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共存2)分布的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3)无限性与稀缺性的共存4)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并存5)可共享性与可选择性并存22.信息化管理的内容:1)信息化战略规划2)信息化组织实施3)信息化工程监理4)信息化应用控制5)信息化管理创新6)信息化绩效评价23.信息化管理的作用:1)优化投入结构,减少投资浪费2)加强协调共享,消除“信息孤岛”3)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质量4)充分有效应用,保证正常运行5)促进流程重组,推动管理创新熟练掌握:24.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信息组织期末复习整理资料 最终完整版

信息组织期末复习整理资料 最终完整版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第一章信息组织引论1、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是对信息资源对象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存储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过程。

组织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检索信息、利用信息。

2、信息组织的诞生与发展:(1)按职能划分信息组织发展阶段1)清册职能时期2)查检职能时期3)组织职能时期(2)按组织对象划分信息组织发展阶段1)文献组织阶段2)信息组织阶段3)知识组织阶段3、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P8)1)系统论a)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b)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耗散结构理论a)一种自组织结构b)系统内各组成部分有强烈的相互作用c)相互影响、制约,与环境发生交互d)使自身保持稳定,动态有序的活结构3)协同论a)海尔曼·哈克4、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P9)1)语言学a)一种符号系统(形式和内容)b)词(词组)词形、发音、语义、语用2)逻辑学a)形式逻辑b)数理逻辑c)辩证逻辑3)知识分类学a)信息资源的知识分类b)知识分类体系(图书馆图书分类)5、自动分类标引(P15):是指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对文献信息进行分类,赋予其分类标识,以描述文献主题内容的活动。

分为:1)自动归类自动归类是指先分析待分类对象中的特征,将其与各种类别中对象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比较,再将待分类对象归入特征最近的一类并赋予其相应的分类号。

自动归类根据使用的技术通常分为基于词的自动分类(词典法)和基于专家系统的自动分类(知识法)。

2)自动聚类自动聚类是指从待分类对象中提取特征,再将提取的全部特征进行比较并按一定原则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对象定为一类,设法使各类中包含的对象大体相等。

一般是在语词共现的基础上,通过词频统计和相似性比较加以聚类的。

6、自动主题标引技术(P16):自动主题标引是指由计算机自动确定语词标识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的过程,包括1)自动抽词标引:是指直接从原文中抽取词或者短语作为标引词来描述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

信息组织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组织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检索需求的多样化(1)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

它为用户提供的是与用户的信息需求相关的文献信息,它的目的是相关文献的出处和收藏处所。

文献检索的结果是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数篇文献的线索或原文,供用户参考.(2)数据检索:是以数值和图表形式表示的数据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

数据检索是一种确定性检索.(3)事实检索:是以从文献中抽取的事项为检索内容的信息检索。

信息标引:就是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并充分而有效地予以揭示。

揭示信息的内容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的前提条件。

从学科属性揭示信息内容就是分类标引,从主题特征揭示信息内容就是主题标引。

准确标引信息要求准确的内容分析,否则就会出现错误标引。

信息系统组织:信息通过特征描述和内容揭示,获得了表示信息的标识,但这只是针对某一文献和信息单元的,把这些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才完成了信息组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系统组织。

信息系统组织是把描述和标引的信息实体和信息记录组织成一个有序的系统。

一、信息组织方法:(一)按组织对象分:文献实体组织与信息内容组织(二)按信息组织的层次分: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织与语用信息组织(三)常用信息组织方法:1.分类组织法 2.主题组织法 3.集成组织法三、信息组织手段1、人工组织2、自动组织1、分类检索语言:分类检索语言习惯简称分类语言或分类法,分类检索语言语族主要有三个语支,即(1)等级体系分类语言(2)分析综合分类语言(3)半分析综合分类语言。

2、主题检索语言(1)标引词语言(2)单元词语言(3)叙词语言检索语言词汇控制的意义:检索语言构成材料就是词汇,把词汇按某种方式组织起来构成检索语言词典,它是标引和检索的工具。

检索语言的词汇控制又称规范化处理。

由于表述信息内容的词汇非常庞杂,日常的自然语言词汇并非都能准确表达信息的学科和主题内容。

自然语言缺点(1)词汇的同义现象。

(2)词汇的多义现象。

(3)词汇语义不清或语义不确定。

信息管理学复习

信息管理学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题型:一、选择题2X10分二、判断题2X10分三、名词解释4X5分四、简答题5X4分五、论述题10X2分1.信息的定义•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信息管理(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 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3.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即指信息本身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

•信息活动:与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递、吸收、分析、选择、评价、利用以及系统开发、技术更新、运行维护、管理决策等与信息行为有关的全部社会活动统称为信息活动。

即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第二章信息交流1. 共时交流与历时交流⏹ 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 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

2.信息栈(1)定义: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2)信息栈的特征与职能根据信息栈W的功能特征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

•时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时间传递,有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献中心等;•空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递,有新闻、报纸、互联网、邮政系统、广播电视等。

3.社会代理(1)定义: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或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R或S),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信息栈代理S或R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

信息组织复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信息组织复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体系结构●宏观结构(编制说明、基本大类表、简表、详表、复分表、索引、使用手册)●微观结构(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参照)基本部类与基本大类●五个基本部类1.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图书●22个基本大类复分表●通用复分表(对主表类目起复分作用,不单独使用,一般均列在主表之后,8个)1.总论复分表(将所用的复分号(连同"-")加在主表分类号码后)2.世界地区表3.中国地区表4.世界时代表5.中国时代表6.世界种族与民族表7.中国民族表8.通用时间、地点复分表●专类复分表(供类目细分时组配使用,列于相应的大类之下)仿分(一种以统一的方式处理共性子目的方法,有类似专类复分表的作用)《中图法》的标记符号与标记制度●标记符号:✓基本符号:字母、数字✓辅助符号:“.”、“/”、“[]”、“-”、“()”、“=”、““””、“〈〉”、“∶”、“{}”等“.”间隔符号用于类号的数字部分的间隔,从左到右每三位数字之后加一圆点例:I247.5,K837.125.6“/”起止符号在主表或复分表中用于表示概括一组相连类号的起止区间,或在注释中表示类目仿分的类号区间或参见类目的范围例:K3/7,K815注释“[]”交替符号用以标记交替类目,表示该类目为选择使用的类目例:[B835]“-”总论复分号凡主表类目使用总论复分表复分组号时,须将“-”与总论复分表中的类号一起加在主类号后,例:《物理学词典》O4-61但是也有个别类目借用总论复分号的形式进行配号,例:O4-0“()”国家、地区区分号当某类目需要依地区、国家区分,但类目无注释规定可依地区表复分时,可将“世界地区表”或“中国地区表”中的有关类号用()括起,加在主类号之后例:《日本的智能机器人技术》TP242.6(313)“=”时代区分号当某类目需要依时代区分,但类目无注释规定可依时代表复分时,则可将“国际时代表”或“中国时代表”中的有关类号加在主类号之后,中间用“=”联结例:《宋代的瓷器研究》K876.3=44““””民族区分号如某类目需要依民族细分,但类目无注释依“世界种族与民族表”或“中国民族表”复分时,则可将种族或民族号码置于“”中,加在主类号之后例:《中国彝族竹编制品》TS959.2“214”“〈〉”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若某类目需按通用时间、地点复分,则将“通用时间、地点区分表”的有关类号置于“〈〉”内,加在主类号之后例:《春季饮食养生》R247.1<111>“∶”组配符号用于联结两个相关的主类号,合成一个组配类号,《中图法》要求按有关注释的规定使用“:”例:根据TP399的注释使用“:”“+”联合符号“+”之后的一段号码是对类分图书的类目进一步细分,整个类号用以类分资料;该辅助符号只出现在分类表中,不出现在标引中例:Q983的下位类“{}”停用符号置于{}内的类号是前一版本中用于标引的分类号,现已停用例如:{D018}消灭阶级剥削(停用;4版改入D011阶级的产生与消亡)●标记制度:层累标记制、顺序标记制●标记技术:八分法、双位制、借号法、预留空号法、对应编号法、字母标记法《中图法》的复分表与组号技术(通用复分表专类复分表类目仿分)通用复分表●总论复分表将各学科门类的共性区分内容编列入此,实际上为通用主题和通用文献类型复分表,收入各种通用性主题类型和文献类型,除主表、专类复分表或仿分中已列出了同样的类目外,原则上主表的各级类目都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复分号由“-”加数字组成(《图书馆学辞典》G25-61 )总论复分表的使用要点:1)主表中任何一级类目均可使用,复分时直接将复分号(连同“-”)加在主类号后例:《文献分类指南》G254.11-622)主表中某些类目具有该表的内容,或已列有专类者,不再使用本表复分。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文献:是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一定的信息内容记录到一定载体上形成的存储型传递媒体。

2、著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标引:指在分析文献内容和情报提问的基础上,用某种索引语言或标志符号把文献的主题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示出来,作为情报存储和检索依据的处理过程。

按照索引语言或标示符号的类型,可分为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和非主题标引。

3、款目:依据一定的方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所做出的记录。

4、信息组织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组织?a.知识和信息的海量新和无限性与人的精力和时间的有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b.知识和信息的无序性和污染性与人类使用的选择性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c.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原始信息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 ,只有对信息资源采用相应的方法加以控制和处理才能使人们实现对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信息组织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关键措施之一;d.深入研究与解决关于信息组织的系列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5、信息组织(信息序化或信息整理):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6、信息组织的基本专业要求是?a.信息内容有序化;b.信息流向明确化;c.信息流速适度化。

7、耗散结构论是比利时学者普里高津提出来的;协同论是德国物理学教授海尔曼. 哈肯提出来的。

知识理论——H.E. 布里斯提出来的。

知识组织可分为主观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组织两种类型。

8、专指度:是指我们在信息揭示的主题标引中对信息中各个主题的内容和方面的展示过程。

9、按照信息组织的组织对象把信息组织分为信息资源组织和检索工具;依据信息组资源的注意内容,主要分为分类法和主题法。

第二章1、七分法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体系,始创于汉代的《七略》,后现于南朝的《七志》和梁朝的《七录》。

信息组织的复习资料(重点)

信息组织的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导言1、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处理、序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提供的活动。

2、信息组织的目的:是根据使用需要建立起信息资源收藏系统和检索工具,以便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作为一种为了检索利用的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的活动,它是与信息检索活动密切联系的。

3、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P3)(1)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

(2)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

要使信息组织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充分了解系统的检索需要,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用户的使用要求加以实施。

4、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文献目录:是以文献集合中的文献单元为对象,对其进行记录、报道与揭示的工具,包括文献收藏和数目。

前者以一个或多个文献单位收藏的文献为对象加以描述和揭示;后者则以某一领域、地域或者时限内出版的文献为对象进行组织,为用户提供较为全面的文献信息。

(2)索引:是以文献集合中的文献单元或者文献中的信息单元为揭示对象的检索工具,包括图书索引、期刊索引、报纸索引、专利索引、标准索引、档案索引、会议文献索引、词语索引、书后索引等。

(3)机读数据库:是由文献资源为对象的机读记录的有序集合。

这是一种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以机读形势建立的索引系统。

(4)网络搜索引擎:这是一种以网络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的检索系统,实际上是数据库的一种特殊形式。

5、按照依据的标识特征,检索工具可以分为两种:一类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形势出发进行检索的途径。

常见的这类标识包括:责任者名、题名、机构名、出版地、出版社、标准书号、专利号、档案号、文献登录号等。

另一类则以表达信息主题内容标识为依据,提供从内容角度进行检索的途径。

主要有分类法和主题法两种.分类法以表达信息资源内容的标记符号为标识,按照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组织;主题法直接以表达文献内容的词语为标识,依据主题字顺等方式检索途径。

信息组织复习题参考答案

信息组织复习题参考答案

信息组织复习题参考答案分类编⽬复习题(2014-6)参考答案1、什么是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有哪两种基本⽅式?各具有何含义?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它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法),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或结果)的活动。

信息组织有两种⽅式:⼀是主要针对信息或⽂献的内容,主要依内容属性进⾏组织的⽅式,即信息(⽂献)标引;⼆是针对信息或⽂献外表属性进⾏的组织⽅式,即信息(⽂献)描述。

所谓信息标引,原先都称⽂献标引,是指分析信息的内容属性及相关的外表属性,并⽤某种检索语⾔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赋予信息或⽂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信息描述,亦称信息源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

物质形态进⾏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在传统⽂献检索系统的编制中,信息描述⼜称为⽂献著录。

2、试⽐较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异同。

分类法是通过学科知识的分类体系来揭⽰信息或⽂献内容并加以组织的⽅法;主题法则是通过主题名称来揭⽰信息或⽂献内容并加以组织的⽅法。

两者相同之处:两者都是为揭⽰信息(⽂献)内容,都需要对信息⽂献进⾏主题分析;⼀般都使⽤预先编制的专门语⾔⼯具(分类表或词表):赋予的检索标识都是对信息⽂献主题概念的表达。

两者之间的差异:⾸先,表达主题概念的标识形式及特点不同。

分类法采⽤⼈为规定的号码(分类号)作标识,简明通⽤性强,但不直观;主题法采⽤规范化(受控制)的⾃然语⾔做标识,其含义直观易懂,但不易通⽤。

如公共图书馆这⼀主题概念,⽤《中图法》给出的分类标识是“G258.2”,⽤《汉表》给出的主题标识是:“公共图书馆”。

其次,标识揭⽰、组织信息,⽂献的⾓度不同。

分类标引着重从学科的⾓度揭⽰组织信息⽂献。

通过分类号的排序实现按学科集中和组织信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主题标引着重从事物⾓度揭⽰、组织⽂献信息。

通过规范化的语词直接命名信息⽂献的主题概念。

信息组织复习题

信息组织复习题

注意:此复习题仅供信管 13-3 班复习,由于考试试卷不同, 不能作为信管 13-1 , 2 班复习所用。

一、单选1. __ 的基本大类有 22 个。

A. 《中图法》B. 《科图法》C. 《人大法》2. 所谓族性检索和特征检索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一般认为,从学科专业出发的检 索要求是 _ _ 。

A. 特性检索要求B. 专指性检索要求C. 族性检索要求3. 当前对大量的结构化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话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方法是A. 文件方式B. 数据库方式C. 主题树方式 4. 对一份信息实体所涉及到的全部主题因素进行标引,称为 _ A. 整体标引 B. 分析标引 C. 全面标引5. 主题组织法采用 ___揭示主题词间的关系。

A. 类目体系B. 参照系统C. 词族索引6. 以某类子目为细分标准进行的分类活动称为 ___ 。

A. 通用复分B. 专用复分C. 仿照复分7. 文献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 。

A. 事物特征B. 文献本质属性C. 文献的形式特征8. 主题组织法采用 _________ 揭示主题词间的关系9. 文献信息组配分类法(组面分类法)是一种以 A. 概念划分与概括 B. 概念分析与综合 10. 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自编分类系统大多选用 __ 形式。

A. 学科分类 B. 事物分类 C. 概念分类11. 传统的文献信息分类于主题组织是一种 ______ 。

A. 语用组织法B. 语义组织法C. 综合特征组织法 12. 《中图法》的标记制度为 ______ 。

A. 层累制B. 顺序―层累混合制C. 层累-顺序混合制 13. 将主表和附表中的全部按所属学科或同义范畴排列起来的辅助分类表称为A. 范畴分类索引B. 词族索引C. 关键词索引14. 标题法是采用 ____ 词语直接标识与检索文献的方法。

A. 文献标题中的B. 标题表中经过规范化的C. 文献正文中最单义 的 A. 类目体系 B. 参照系统 C. 词族索引__为基本原来而构成的分类15.由于单元词法实行_ _ 组配,因此容易产生含义不清的概念。

第一章信息组织概述

第一章信息组织概述
13
马费成(2004):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 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 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 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将信息转为信息 资源或将潜在的信息资源转为显在信息资源的过程。 信息的外在特征是指信息的物质载体直接反映的信息 对象,构成信息外在的、形式的特征,如信息载体的 物理形态、题名、作者或发表日期、流通或传播的标 记等方面的特征;信息的内容特征就是信息包含的内 容,它可以由关键词、主题词或其他知识单元表达。
15
冷伏海、徐跃权、冯璐(2008):信息组织的基本概 念是指在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依靠专门的技术方法和 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和整理,从而达到使这类资 源得以被充分利用的目的。
马张华(2008):所谓信息组织,也称信息资源组织, 是根据使用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 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进行分析、选择、处理、 序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提供的活动。
18
相关名词术语的含义
数据:一般是指经过直接观察获得的事实,它是无生 命的、未经过处理的。确切地说,是“以正式的、适 合人类或自动方式交流、转换、处理的对于事实、概 念、程序的表达”
信息:经过人类处理的数据,是人们通过惯常方式赋 予数据意义得到的结果,是接收者对数据背景和规则 的解读
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 的正确结论,是信息与经验(知识准备)的结合。
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初步分析
和解决有关信息组织的各种相关问题,从而适用于信
息工作的具体需要
1
课程要求和任务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知识 和原理,信息组织的主要技术方法(分类 法、主题法、分类主题一体化法、自然语 言标引与检索),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 践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析研究问题的能 力

《信息组织》复习提纲

《信息组织》复习提纲

2022年秋季学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组织》课程期末复习提纲一﹑复习方法以本复习提纲作为复习的主要线索,掌握提纲中所涉及的各知识点。

二、参考资料1 马张华《信息组织》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第3版2 《信息组织》网络课件注:教材与课件在编排顺序和内容详略上有所不同,具体的对应关系见学期初挂在论坛上的“学习指导”。

所以在复习时请以教材为主,配合使用网络课件。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采用闭卷方式。

考试的具体形式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名词解释――主要帮助掌握术语体系;为了方便复习,本课程提供完整的名词复习范围。

填空和选择――帮助掌握基本知识;问答题――帮助掌握内容的深度了解。

四、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一、名词解释信息组织、文献目录、索引、检索语言二、简答题1.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

(了解)2.根据对象与特点划分,检索工具有哪些类型(掌握)3.两种基本检索途径及其特点(掌握)4.传统检索系统中对信息资源处理的基本做法。

(掌握)第二章一、名词解释检全率、检准率二、简答题(了解)1、评价一个信息组织系统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信息组织中的规范控制主要有哪些方法。

第三四章一、、名词解释信息描述、元数据、检索点、MARC格式二、几个典型的信息描述规范,如《文献著录总则》、《都柏林核心集》的基本描述项目(了解)三、简答题:信息描述的作用有哪些(了解)第五章分类法第一节一、名词解释信息资源分类、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二、简答题1. 简述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作用。

(了解)2. 信息资源分类法的含义是什么?分为哪几种类型?(要求能根据实例判断类型)(掌握)第二节一、名词解释基本部类、复分表(了解)、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八分法、双位制、预留空号法、类目索引(掌握)二、简答题1、分类法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掌握)2、类目体系的结构组成。

(掌握)3、复分表的作用。

(了解)4、标记符号的要求、种类、编号制度、常用标记技术(掌握)5、类目索引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文献:是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一定的信息内容记录到一定载体上形成的存储型传递媒体。

2、著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标引:指在分析文献内容和情报提问的基础上,用某种索引语言或标志符号把文献的主题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示出来,作为情报存储和检索依据的处理过程。

按照索引语言或标示符号的类型,可分为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和非主题标引。

3、款目:依据一定的方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所做出的记录。

4、信息组织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组织?a.知识和信息的海量新和无限性与人的精力和时间的有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b.知识和信息的无序性和污染性与人类使用的选择性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c.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原始信息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只有对信息资源采用相应的方法加以控制和处理才能使人们实现对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信息组织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关键措施之一;d.深入研究与解决关于信息组织的系列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5、信息组织(信息序化或信息整理):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6、信息组织的基本专业要求是?a.信息内容有序化;b.信息流向明确化;c.信息流速适度化。

7、耗散结构论是比利时学者普里高津提出来的;协同论是德国物理学教授海尔曼.哈肯提出来的。

知识理论——H.E.布里斯提出来的。

知识组织可分为主观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组织两种类型。

8、专指度:是指我们在信息揭示的主题标引中对信息中各个主题的内容和方面的展示过程。

9、按照信息组织的组织对象把信息组织分为信息资源组织和检索工具;依据信息组资源的注意内容,主要分为分类法和主题法。

第二章1、七分法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体系,始创于汉代的《七略》,后现于南朝的《七志》和梁朝的《七录》。

2、《四部法》是我国的古代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图书分类体系。

3、《四库全书》是《四部法》发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4、《人大法》《科图法》《中图法》是我国现在仍然在使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

5、MARC格式(机读编目格式):被设计用于以机器可读形式共享书目和其他相关信息的标准。

6、网格:网格是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机资源、存储资源。

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

7、信息构建:从信息复杂的状态中抽取本质要点,并将这些要点以清晰、美观易用的方式提交给用户。

8、信息过滤:计算机根据用户提供的一个过滤要求,从动态的信息流中自动检索出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

9、从过滤方法看,知识过滤分为认知过滤、经济过滤、社会过滤,社会过滤有称为合作过滤。

10、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的规律及特点,它们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信息是在媒体上按空间顺序排列的字符序列。

11、知识: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时间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12、知识表示: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与知识关联起来,便于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

13、知识重组:是对知识对象的知识因子和知识联系进行语法结构上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知识产品。

第三章1、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简称为ISBD;2、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简称为AACR2;3、机读目录简称为MARC。

4、每条MARC记录分为三个区:头标区、目次区、数据区。

数据区又分为控制区和可变区,所以有时候称为四个区。

置标语言:一种给文本添加标记的语言。

5、置标:就数据本身的信息对数据加以编码的方法6、标准通用置标语言简称为SGML;超文本置标语言简称为HTML;可扩展置标语言简称为XML。

7、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数据组织和处理的基础。

8、都伯林核心元素集也被称为都柏林核心,简称为DC。

目前未限定的都柏林核心元素集共有15个元素。

9、DC的元素限定词主要有三类:语言、模式、类型。

10、都柏林的核心的设计原则?内在本质原则;可扩展原则;语法独立原则;可选择性原则;可重复原则;可修饰原则;第四章1、信息资源分类:是指在科学的分类基础上,依据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和一些非本质属性等对信息资源进行划分别类的过程2、半面分类法:以等级列举式的类目体系为基础,在类目扩展方面采用分面组配的方法。

3、半分面分类法的主题结构是属于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基本体系,而分面组配的思想与方法又主要体现在附表的复分方面。

4、文献分类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列举式分类法主要是将所有的类目组成一个等级系统。

它的结构一般是等级树状结构,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等级链。

5、《中图法》的特点:类目体系严谨;等级列举与组配结合;分类兼容性6、主表分为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和详表7、《汉语主题词表》有4个附表:范畴索引、词族索引。

轮排索引、英汉对照索引。

8、建立类目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属性原则、知识原则、逻辑原则、国家原则。

类目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相关关系和非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一般包括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和交叉关系。

10、《国际十进制分类法》简称UDC12、《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制(双字母制、小数制)。

13、《人大法》《科图法》《中图法》是我国现在仍然在使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

14、分类款目是指以分类号作为标目的款目,分类款目可以分为主要分类款目、附加分类款目和综合分类款目。

16、分类目录是一句分类款目的标识,按照分类号之间的逻辑体系,将分类款目进行组织,编排后形成的目录。

17、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1)揭示信息资源,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评价,并进行揭示的过程,可以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揭示信息资源;2)区分信息资源,就是根据揭示出来的内容特征与形式特征,将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或形式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将信息资源区别开来;3)组织信息资源,是指将区分开来的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组织标准,将信息资源及其相关记录存储于文献体系的逻辑系统中第五章1、标引信息资源分类号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整体标引、全面标引、重点标引、分析标引和互见标引。

2、主题法: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为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并通过参照系统等方法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

3、按照选词方法奖主题法划分为: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

组成叙词字顺表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叙词款目和非叙词款目4、《汉语主题词表》的结构:主表、附表、辅助索引;5、附表包含:世界各国行政区划名称、自然地理区划名称、组织机构、人物;6、辅助索引包含:范畴索引、词组索引、轮排索引、英汉对照索引。

7、组表叙词款目结构通常是由款目叙词、汉语拼音、英语译名。

范畴号、注释项及其语义关系。

8、《汉语主题词表》有4个附表:范畴索引、词族索引。

轮排索引、英汉对照索引。

9、专指度:是指我们在信息揭示的主题标引中对信息中各个主题的内容和方面的展示过程。

按照索引语言或标示符号的类型,可分为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和非主题标引。

10、标引:指在分析文献内容和情报提问的基础上,用某种索引语言或标志符号把文献的主题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示出来,作为情报存储和检索依据的处理过程。

11、叙词法的特点:a.结构完备,词汇控制严格,可以根据检索系统的需要对词汇进行有效的控制;b.组配标准,标引能力强,能够准确、专指的标引和揭示各种主题;c.检索效率高,可以通过灵活组配方式进行多途径检索,达到更好的检索效果;d.检索系统适应能力强,可以同时适用于标识单元和文献单元检索方式,既能较好适应计算机检索系统的要求,又能适应于手工检索的要求。

13、分解转换主题标引的方法和规则A.必须进行概念分解,避免字面分拆;B.要善于掌握分解转换的程序,按照从专指到泛指的次序进行查找,对于一个复杂主题概念有时往往可以有多种分解转换的形式;C.必须根据概念内涵析出最专指的分解形式。

第六章1、分类主题一体化包括检索系统的分类一体化和检索语言的分类主题一体化。

2、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按其结构可分为分面叙词表,叙词表式索引,分类表——叙词表对照索引和集成叙词表四种类型。

3、分类法与主题法在对新学科的适应能力的差异a.在反映新主题时,分类法不如主题法灵活,及时;b.由分类法属先组式检索语言,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受类目局限,增添和改变类目困难,对新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难以找到恰当的位置,标引时,只能采用一些简单的人为方法,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c.主题法是一种后组式检索语言,可以通过主题词组配来表达文献的主题概念,新主题词只要名称一经确定,按照词序总有它一定的位置,还可以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文献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新词,删除或调整旧词,使系统中内容的主题与科技发展同步。

第七章1、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特征A.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技术先进化;B.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多元化和动态化;C.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概念关联复杂化;D.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非线性特征;E.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易用化和透明化。

2、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目标A.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应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以建立符合网络资源内容的特点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体系,并且深入到知识单元、信息单元,便于显示信息之间的语义关联,便于对知识内容的深层挖掘;B.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应设置标准的信息终端和良好的检索交互界面,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应用的通用性、易用性;C.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应根据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组织,应重视它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以文件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优势:a.简单方便;b.它是存储非结构化信息的天然单位。

劣势:a.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不断普及和信息量不断增多,以文件为单位共享和传输信息就会使网络负载越来越大;b.对结构化信息的组织与管理显得软弱无力;c.随着以文件形式保存和管理的信息资源的迅速增多,文件本身也需要作为对象进行管理。

4、传统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功能上的优势A.使组织非文本信息成为可能;B.为管理超文本系统提供指南;C.更适用于网络信息的浏览检索。

5、本体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至关重要的原因是:A.本体关于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和描述,使得现代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是建立在语义信息而不是语法信息基础之上的,它是以信息内容或其本质特征为依据进行信息组织的有效方法,它是在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同时,也必将促进信息组织向知识组织的转变;B.信息组织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从而便于信息的检索和利用,而本体对于概念及其之间关系的精确描述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系统的检索效率;C.本体面向计算机和网络的特点及其形式化描述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信息组织,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