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湖北师范学院唐齐成
第三章词汇
一、语素和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如:人:a.最小;b.有声音;c.有意思。
所以是语素
玻、璃:没有意义,所以是音节
玻璃:符合三个条件,是一个语素
1)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
如:走,重……:因为独立成语气词,所以是自由语素
2)半自由语素: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如:民:人民,民族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如:初、老、第 + ×
× + 子、儿、头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如:白菜:2个语素,1个词白在其它地方是个词,但在白菜一词中不成词白纸:2个语素,2个词
鱼子:2个语素,2个词
刀子:2个语素,1个词
二、词的构成:
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
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
词缀: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
如:刀子:刀——词根;子——词缀
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单音词:单音节的词。
如:人、天、马
(2)多音词:
1)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的词
A.双声: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如:参差
B.叠韵:两个音节的“韵”相同。
如:从容
C.其他:非双声、叠韵。
如:蝴蝶
2)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构成,分开没有意义
如:猩猩、姥姥、纷纷
3)音译词:音译的外来词。
如:沙发、葡萄、巧克力、奥林匹克
单纯词和单音词的区别: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可能两个音节或更多)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
叠音词和重叠词的区别:
叠音:一个语素,两个音节相同,分开没有意思
重叠:两个语素。
见笔记第16页
复合式的构成:
特点:两个都是词根,只是关系不同。
联合(并列)。
“和”
偏正(修饰)。
“的,地”
动宾(支配)。
“了,着,过”
补充(补充)。
“得”
主谓(陈述与被陈述)。
“是,是不是”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1)复合式的构成:至少由两个不同的词根结合而成。
1)联合型: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并列式)可加“和”
A.两个词根意义并列,可以互相说明。
如:道路,体制,改革,治理,善良,美好
B.两个词根组合起来后产生新的意义。
如:骨肉,尺寸,开关,买卖,反正,横竖
C.偏义词: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
如:国家,质量,窗户,人物,忘记,动静
2)偏正型:(定中,状中)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
可加“的”
如:新闻,火车,筛选,火热,狐疑,好看,重视,男子
3)补充型: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加“得”
A.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
如:提高,推广,阐明,改进,搞活
B.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
如:花朵
4)动宾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支配式)。
加“了”
如:管家,司令,起草,达标,下岗,动员,立夏,失望
5)主谓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面的。
“谁…了”
如:地震,霜降,日食,民主,年轻,肉麻
(2)附加式:由一个表示具体意义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词缀构成。
1)词缀 + 词根
如:老×,小×,第×,阿×,初×
2)词根 + 词缀
如:×子,×头,×儿,×性,×者,×化
3)词根 + 叠音词缀
如:红彤彤,绿油油,喜洋洋,水汪汪,乱哄哄
(3)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
如:妈妈,爹爹,叔叔,哥哥,刚刚,偏偏,仅仅
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式单纯词的区别:
重叠式合成词:词根的重复。
如:妈妈,星星
叠音式单纯词:音节的重复。
如:姥姥,猩猩
重叠式的几种构词方式:
1)AA:如,爸爸,妈妈
2)AABB:如,男男女女
3)ABAB:如,研究研究
4)ABB:如,亮堂堂
(4)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不止一个层次。
如:革命化非对抗性
三、词义的性质和词义的发展
1.词义的属性:
1)客观性: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如:电脑、空调
2)概括性:抓住整类事物或现象共同的本质的特点,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点。
如:老师。
3)社会性:是约定俗成的,为使用该语言的全社会成员所共同理解,共同承认,共同遵守。
4)模糊性:词义的界限不清楚。
如:高、矮
5)民族性: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什么事物可以不同。
如: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 = uncle 2.词义的构成
(1)理性义:词义中词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
(词典上的意项)
(2)色彩义:
1)感情色彩:褒、贬、中如:英雄、叛徒、土地
2)语体色彩:书面语、口头语如:吝啬、小气
3)形象色彩:如:玉带桥、狗尾草
3.词义的分解:
(1)义项:指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根据义项的多少可把词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A.一些常见的事物名称:如:桌子,钢笔,茶杯
B.专有名词:北京,老舍,长江
C.外来词:咖啡,葡萄,吉他
D.科学术语:原子,元音,激光
也有例外,如:科学术语“元素”,引申为“要素”。
所以确定一个词是否是单义词,还需要查看工具书。
2)多义词:有两个以上义项的词
基本义:基本的,常用的,其他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发展转化来的
转义:由基本义发展转化出的。
(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原始义
(2)义项的分类:基本义、转义
如:老:A。
基本义:年岁大:老人,老汉
B.转义:年岁大的人:养老,男女老少
C.经历长的人:老手,老练
D.时间长久的:老朋友,老干部
黑:黑钱,这人真黑
模式:链条式
放射式
(3)同音词:读音相同而字义没有关联(同形同音,异形同音)如:花.衣服花.钱——同音词
才.能你怎么才.来呀?——同音词
兵.器兵.法官兵.一致——多义词
几组同音词:如:开会会说中文
放偏了偏要去
白去了白色
别去了别在衣服上
双音节同间词:如:出口儿产品出口了
他生气了他很有生气
(4)义素:构成词义的最小的意义单位。
即词义的区别特征如:男人,女人——共同义素:人(成年)
不同义素:男性,女性
男人,女人,小孩——共同义素:人
不同义素:成年,未成年
男性,女性
义素的作用:把词义清楚的分解开来。
4.词义的聚合
(1)语义场:
如:椅子,转椅,凳子。
因为有共同义素:都是用来坐的;不同义素:靠背有无,能否转动。
所以属同一语义场。
(2)同义词:等义词,近义词。
如:爸爸=父亲
近义词的辨析理性意义的不同
色彩方面的不同
用法方面的不同
1)理性意义:
A. 语义轻重不同
优良,优异损坏,破坏改良,改革
(轻度)(有故意的倾向)(一般改变)(较彻底)
B.范围大小不同
战争战役战斗
时代时期时候
事情事件事故
模范榜样典范
C.集体和个体的不同
马马匹信信件树树木
D.词义侧重点不同:特点:有一个共同义素,另一词根表明侧重的不同
如:隐藏,隐瞒,隐蔽
共同义素:隐——不让人知道
不同义素:藏起来;瞒住某件事;借助事物躲起来
如:才能,才华,才智
办事能力;文学艺术方面;思考能力强,聪明
如:整理,整顿;爱惜,爱护
2)色彩方面:
A.感情色彩不同
如:成果(褒义),结果(中性),后果(贬义)——共同义素“结局”
B.语体色彩不同
如:生日(口语),诞辰(书面语)——共同义素“出生的日子”
3)用法方面的差别:
A.搭配不同:
如:交流 + 文化/ 经验 /思想(抽象名词)
交换 + 礼品 /产品 / (具体名词)
B.词性不同:
如:突然:形容词:做状语:突然来了忽然:副词忽然来了
很突然(很 + 形容词)不能加“很” C.语法功能不同(在句中充当的语法位置不同)
(3)如何辨析:既从意义出发,又从用法出发
如:再说一遍,中的“再”,能不能换成“又”
步骤:A。
写例句归类(看几个义项,几个用法)总结义项
B.互相替换,找出不同点
C.对替换的情况归类总结
如:参观,访问,游览
参观:强调实地的看。
+ 单位,厂区
访问:一般是有目的的看望,且进行交谈。
+ (有人的)单位
游览:游玩。
+ 名胜、风景区
例:讨论,商量
安理会继续“讨论”伊拉克问题
老师们正在“讨论”教学计划
我们正在“商量”事儿
我们“商量”好了
他用亲切的“商量”的语气对我说
会上,大家就考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语义侧重: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甚至可以进行辨认
适用范围:讨论:大,正式,重要;
商量:小(2个人也可),不那么严肃,不那么重视
用法:展开讨论:宾语
商量:不能作宾语
例:成绩,成就
我这次考试“成绩”不好
取得很大“成就”
故宫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伟大“成就”
他三十岁时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
在人类历史上,“成就”伟大事业的往往是
语义侧重:成绩:一般的事
成就:重大的事
搭配词语不同:
词性不同:成绩:名词
成就:动词,名词
回答问题的方法:
1)共同的语义场也可以说
2)再从各方面辨析不同点
3)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入手,色彩也可谈
(4)反义词
1)绝对反义词:如:生,死;动,静
2)相对反义词:如:大,小;多,少;好,坏
(5)词汇的组成:
1)基本词汇:A。
稳定;B。
能产;C。
全民常用
2)一般词汇:基本以外的
3)特殊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
复习重点:
1.词和语素的区别:253页
2.单纯词,合成词:258页
3.基本义,转义:275页
4.同义词的差别:288页
第四章语法
一、概说:汉语语法和句法一般是汉语的特点
1.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词法:组词的规则(词的构成、词形变化、词类)
句法:造句的规则(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2.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语法不研究个别的,而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的组合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
如:汉语中“看看”“学习学习”词的重叠现象。
说明有些动词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示动作的少量或短时。
2)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比语音、词汇慢得多。
如: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3)民族性。
3.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构词的备用单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构成短语、句子
3)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关系:语素可以 = 词
词组>语素
词可以 = 句子词组可以 = 句子
4.句法成分: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定中、状中、中补
如: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二、词类
1.划分的标准
(1)按语法功能划分(最主要的标准)
三种表现: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A.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实词:可以
虚词:不能(了、的、呀…) B.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3)虚词依附实词
(2)按形态划分
1)构形形态:如:研究——研究研究
2)构词形态:如:凿——凿子
(3)按意义划分:语法意义
如:风、马、牛——“事物”
2.实词:名、动、形、数、量、代、副
虚词:助、介、连、象声
划分标准:
1)意义:实词:比较实际:太阳、红、吃
虚词:比较虚,抽象:被、把
2)用法:实词:可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虚词:一般不能
3)做句子成分:实词:可做句子成分
虚词:一般不能
4)数量:实词:开放,越来越多
虚词:封闭,1000出头
副词只能做状语,原来算虚词,现在归入实词。
3.区别:名、动、形
(1)看能不能受“不”的修饰
名词:不能
形容词、动词:可以
(2)再看能不能带宾语
动词:能(也有不及物动词)
(3)再看能不能受“很”的修饰(不能同时带宾语)
形容词:能
如:很喜欢他:受很修饰同时带宾语。
所以,喜欢是“动词”
区别词(一般归入形容词)
初级、男、女、大型、单、双、彩色、黑白——起区别作用
只能做定语或加“的”单独使用
名词:时间名词对举的:上下;前后;左右;内外
方位名词
例:一百人左右一百人上下——数量
三点左右三点上下——时间
四十左右四十上下——年龄
中秋节前后三天前后——前后用于时点前后,而不用于时段4.动词:
(1)“是”
1)判断动词“是”
2)“是…的”:
例:我是昨天来的——强调时间
我是坐飞机来的——强调方式
我是买东西来的——强调目的
(2)能愿动词
1)能:表能够、可以
2)会:A。
掌握了某种本领、技能(即使可与“能”替换,也有侧重点不同)
B.估计会发生。
如:我会去的
(3)趋向动词:
上去进出回开过起来去——简单趋向动词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复合趋向动词
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开去过去
1)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如: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来。
2)但经常用在其它动词后做补语,构成复合趋向补语
起来:
1)方向。
如:太阳升起来了。
2)开始了(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
如:大家笑起来了。
3)由分散到集中。
如:大家团结起来。
把衣服收起来。
4)这东西看起来挺好的。
5.数词
(1)二、两的用法:33页
(2)汉语中概数的表达:
1)×上下
2)一两个,七八天——两个相临数字一起用
3)五十来岁、四十来年——多
4)三十多
5)近六十岁了
6)买几斤水果
(3)“半”的使用
例:三天半,三个半天
6.量词
(1)临时量词:如:一脸灰;一窗台土
(2)集合量词:如:一套;一群
(3)不定量词:如:点、些来了一些朋友
用法:
A.动词、形容词 + 不定量词“略微”
B.有 + ×如:有点儿头疼
C.这么、那么 + ×如:这么点儿
7.代词:
(1)人称代词:注意“别人、人家”
他不爱说话,别人(人家)问了才回答。
——泛指第三人称
我的汉语可比不上人家老同学。
——特指第三人称
除了他,别人都不知道。
——一定范围内泛指
(2)指示代词:这、那
(3)疑问代词:
“每”“各”
虽能互换,但侧重点不同
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强调个体
每人有每人的习惯:强调全体
8.副词
(1)时间副词:已经,刚刚,曾经,马上,常常,渐渐,早晚,又
(2)程度副词:很,极,非常,格外,越发,有点儿,稍微
(3)范围副词:都,总,统统,仅仅,单,一齐,一律
(4)否定副词/肯定副词:必,必须,的确,没有,莫,是否
(5)情态副词:亲自,亲手,赶紧,肆意,悄悄,公然
(6)语气副词:究竟,简直
(7)频率副词:还,再,又,也,再三
已经、曾经:
1)意义不同:我已经看了这本书了。
——强调完成,和现在关系密切
我曾经看过这本书了。
——强调发生,和现在关系不密切2)用法不同:搭配:“已经…了”“曾经…过”
否定形式:还没不曾
还、再、又、也
还:表持续。
“他还没来”
再:表重复。
“请再说一遍”
又:表添加。
“又说了一遍”
也:表类同。
“我也去了”
不、没
1)意义不同
不:+ 动词,否定动作:“不去!” + 形容词,否定性质:“不红!”
没:否定发生。
“没去”
2)用法不同:
不:主观不想。
表将来或现在
没:客观条件不允许。
表过去
例:我不老,走得动。
——强调性质
我没老,走得动。
——强调完成
衣服不干,不能穿。
——强调性质
衣服没干,不能穿。
——强调完成
9.介词
1)是从实词虚化来的。
“把”
2)大部分是兼类的。
“对他说”——介词“对”——形容词
对、对于
1)凡是能用“对于”的地方都能用“对”,但意义比“对于”大
2)“对”、“对于”都表示对待关系
3)但“对”还有别的意思。
例:他对我很好。
——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对待关系。
不能用“对于”
对我点了点头。
——表示方向
对于、关于
1)都是介词
2)意义不同对于:介绍出对待关系的对象
关于:强调关涉的范围
例:关于西湖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对于这个班的同学,我不太了解。
关于:对象,范围共现
3)用法不同
对于… + 主 + 动词
关于…
+ 对于… + 动词“我对于这个班的同学不太了解”
主 + 动词 + 关于…的名词“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书”
把、被
处置:A把B怎么样。
如:我把门关上。
致使:如:把嗓子喊哑了。
指出范围:如:我把北京跑遍了。
我把这本书读完了。
把字句中的动词不能是简单的。
把字句中的名词应是有定语的。
否定形式:…没把…
能愿动词和否定词放在把的前面。
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都是带宾语的。
例:我们把这些种子都种在山上。
我们要让这些花儿都长好
“被”和“把”基本一样
把:强调“把”的宾语。
如:我把纸撕了。
被:强调“被”的宾语。
如:纸被我撕了。
10.连词:
1)主要连接词、短语:和、跟、同、与、或、及
2)主要连接复句中的分句:不但、如果、虽然、只要、所以、从而
3)既连接词语,又连接分句:并、并且、或者、还是、而、而且
使用中,可以单个用,也可以成对使用。
复句
联合:两分句位置基本相等。
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
偏正: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
还是、或者
还是:用在选择问句或不确定陈述句中。
如:今天是M还是T?
或者:用在陈述句中。
如:今天是M或者是T。
无论、不论、不管
放在偏正复句中的条件句中,表示“无条件”。
如:无论天气多热,我都要爬山。
特点:
1)无论天气热不热。
A不A
无论他去不去。
V不V
2)无论多热。
无论谁去。
——有疑问代词
3)无论去还是不去。
无论你去还是他去。
——后面出现的是供选择的
不是…就是…——两者必居其一
不是…而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连词的位置:
1)一个主语时,连词要放在主语的后面。
如:我不但去过颐和园,而且去过三次。
——递进
2)两个主语时,连词放在主语前面。
如:不但我去过颐和园,他也去过。
就、还、却、也、都、才、又——副词只能出现在第二个分句中主语的后面
11.助词
1)结构助词:的、地、得
2)动态助词:了、着、过
3)比况助词
4)语气助词
5)其他助词
了
1)动态助词:用在动词后,宾语前,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
如:吃了饭出去玩儿。
2)语气助词:放在句尾
A.表变化:如,花红了。
B.表确定的语气:如,吃饭了。
语气助词:
是非问句:我们看电视吗?
表确认:我们看电视吧?
表不满意:我们看电视啊!
表进行:我们看电视呢!
表确认:我们看电视了。
汉语疑问句:
是非疑问句:是,不是——吗?
特指疑问句:有疑问代词——呢?
选择疑问句:…还是…——呢?
正反疑问句:去不去——呢?
三、短语
除词法中的五种(联合、偏正、动宾、陈述、主谓)外,还有:
1)连谓短语如:听了很高兴
2)兼语短语如:请他来倒水喝
3)同位短语如:首都北京
4)方位短语如:桌上
5)数量短语如:一个
6)介词短语如:用钢笔写字
7)助词短语“的”字短语:如:你的、我的
“所”字短语:如:所见所闻
歧义短语(汉语中歧义有三种格式)
1)层次不同,关系相同
如:我们两个人住一个房间(A。
几个人,每两个人住一个房间。
B。
我们两一起住)2)层次、关系都相同,语义不同(隐性语法关系不同)
如:鸡不吃了(A。
不吃鸡了。
B。
鸡不吃食了)
3)层次相同,关系不同
如:出租汽车(A。
出租车[定中]。
B把车租给别人[动宾])
四、句法成分
补语:如:吃饱吃得饱吃得很饱
否定:没吃饱吃不饱吃得不饱
类别:
1)结果补语
2)可能补语
3)程度补语
4)趋向补语如:走进去
5)状态补语如:笑得肚子疼
主谓结构做谓语:119页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的概念: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语法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2.语法的含义:①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学:语法学分词法(研究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性变化)、句法(研究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4.语法体系的含义:①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也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律交织成的整体,是自成系统的。
②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尔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不止一个。
5.语法的性质:抽象性(概括性)、稳固性(相对于语音和词汇来说)、民族性。
6.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语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可由短语或词组成。
7.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按照词类系列在不同结构类型中的结构关系定出不同的名称。
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八种基本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二者是陈述关系。
动语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八种基本句法成分相互依存,即配对存在:
①主语+谓语——主谓关系
②动语+宾语——动宾关系
③定语+中心语——定中关系
④状语+中心语——状中关系
⑤中心语+补语——中补关系
第二节词类(实词)
1.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2.划分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词的形态和意义(辅助)。
3.词的语法功能:①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
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上。
②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表现在: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
短语的能力。
4.词的形态:①构形形态,如重叠——不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
②构词形态,如加词缀——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
5.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6.语法研究应遵循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
语法意义:指语法形式所表示的内涵,即通过语法形式显示出来的意义。
语法形式:指能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虚词、语序以及句子的句调等的外部表现。
7.词的分类(以功能为主要依据)
①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汇;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②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词汇。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名词
1.名词意义:表示人或事物和时间、地点的名词。
2.名词的种类:
表示人和事物:个体名词——朋友、同志、作家、牛、羊
集体名词——人民、群众、物品、马匹
抽象名词——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
物质名词——风、水、阳光、土地、灯塔
表示时间: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后天
表示处所:处所名词——河岸、东郊、周围、里屋
中国、北京、亚洲等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
表示方位:方位词——单音节:上、中、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里、外;双音节:之前、之后、之上、之下、之左、之右、之内、之外、之中、之东、之间、以前、以后、以上、以外、以内、以东。
【方位词具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少数方位词也可以表示时间;方位词也具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可称为“后置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
②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④汉语名词单复同形。
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