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道教政策及其因由与影响_斯洪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斯洪桥(1978—),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遵义医学院人文医学研究中心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GZYB41)。

《学术界》(月刊)

总第180期,

2013.5ACADEMICS

No.5May.2013

朱元璋的道教政策及其因由与影响

〔*〕

○斯洪桥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摘要〕明代是道教经历唐宋元的兴盛之后逐渐走向衰弱的时期。虽然有其内部

自身的原因,

比如道教内部没有高道为其理论作出新的建树和新的诠释,特别是在教义、教理方面没有更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有外部的原因,即受到明初朱元璋的相关道教政策的影响。朱元璋一方面尊宠道教,一方面又对其进行管理和限制,引导道教

为大明王朝的社会、

政治、经济服务。朱元璋的一系列道教政策,不仅对大明朝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影响,也对道教在明以后的发展影响巨大,特别是对道教逐渐世俗化、民间化的过程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关键词〕朱元璋;道教政策;道教世俗化;道教民间化

大明王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在夺取政权之后,吸取了唐宋以来三教并用的

宗教政策。他明白要巩固建立起来的明王朝的统治,

除了依靠国家专制集权的强力统治之外,还需要利用传统的儒释道三教为其加强思想统治,维护社会稳

定。由于在夺取政权之初,

朱元璋曾充分利用道教为自己服务,他深谙宗教在建立和统治王朝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大明王朝建国之初,就对道教进行了管理和引导,使其为大明王朝的统治服务。明初朱元璋的相关道教政策的实施,不仅对道教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大明王朝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正是宗教与政治互动的表现。因而,分析明初朱元璋的道教政策及其相关原因和影响,一方面可以把握道教在明初社会政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理

991—

学术界2013.5·学术史谭

解道教在明代以后的发展趋势。在此,有一点首先得要说明,由于朱元璋当时实施的宗教政策是佛道并发的,所以,尽管本文所探讨的是朱元璋的道教政策,而在引用相关文献时,也会涉及到佛教的相关政策。因此,本文参考了台湾佛教学者释见晔的《明太祖的佛教政策及其因由之探讨》〔1〕一文的相关文献,在此表示感谢!

一、明代立国与道教

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就利用佛道为自己神圣化。从朱元璋的出生,就和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皇朝本纪》云:母太后陈氏夜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中麦糠内,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视渐长,黄冠曰:‘好物食之。’太后应而吞之,觉,谓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帝生。”〔2〕朱元璋利用神话,为其“布衣”出身美化身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都善于利用的方法。他们往往通过这些神话,使自己的政权得到合法性证明,成为上天的神授和旨意。另外,朱元璋在早期战争中,多与道士来往。起兵之后,在征战过程中,亦经常得到道士的帮助和指点。“《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周颠传》说:周颠,建昌人,无名字。年十四得狂疾,走南昌市中乞食,语言无恒,皆呼之曰颠……太祖克南昌,颠谒道左。洎还金陵,颠亦随至。一日,驾出,颠来谒。问‘何为’?曰:‘告太平’。自是屡以告……太祖将征(陈)友谅,问曰:‘此行可乎’对曰:‘可’。曰:‘彼已称帝,克之不亦难乎’?颠仰首天,正容曰:‘天上无他座’。太祖携之行,舟次安庆,无风,遣使问之。曰:‘行则有风’。遂命牵舟进,须臾风大作,直抵小孤。……友谅既平,太祖遣使往庐山求之,不得,疑其仙去。洪武(1368-1398年)中、帝亲撰《周颠仙传》,纪其事”。〔3〕可以看出,在明太祖朱元璋的许多重大军事行动中,都有道士为其出谋划策。还有如朱元璋身边的军师,被明武宗称赞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4〕的刘伯温,就是道士出身,并与道教中的高道交游甚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道教中确有一些高道存在,这为道教在政治方面发挥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道教之所以在治国等政治方面有此作用,这和道教的理论体系有深厚的关联。道教最重要的理论经典之一的《道德经》有着丰富的治国理论思想。此外,道教还吸收了黄老道家的治国之术,使之成为道教理论体系之一。所以,道教从一开始,就有理国、理身的两大理想。因此,在社会朝代更替之时,统治者很容易利用道教为其服务。同时,道教也通过这些政治活动,与统治者结合的更加紧密,为增强自身的发展和扩大影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二、朱元璋的道教管制政策

为了控制道教发展的规模和道教发展的方向,朱元璋对道教进行了准入制度和思想理论上的管制和引导。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实施。

1.僧道给度

据《明史》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立善世、玄教二—

002

朱元璋的道教政策及其因由与影响

院。……五年给僧道度牒。”〔5〕可以看出,明太祖在建国之初就对道教进行了制度上的管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度牒”制度的设立。这一准入制度的设立,为明太祖更加有利地管制道教提供了制度保证。“度牒,即国家颁发给僧道(含尼姑、女冠)的身份凭证,由礼部发给,上面载明度牒持有者的年甲、姓名、字行,及始为僧道的年月,剃度师,与所授度牒的年月、字号等。僧、道持有它,其身份才算获得国家的正式承认,本人才算正式出家的僧人和道士,可以享受免除徭役、赋税的特权。此制开始于唐,历经宋元,是国家控制僧道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6〕

度牒制度非常严格,其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考试制度。并不是人人想当道士就可以获得度牒,只有通过专门的考试过后,才有可能获得度牒的身份。但在获得考试资格之前,首先要获得系籍成为道童。在成为道童之后,还需要随师学习经典三年(后改为五年)后,才“赴京考试,通经典者,始给度牒;不通者,杖为民。”〔7〕另一面,并不是考试通过了就能获得度牒身份,还要受各个地区的僧、道总额的限制。可以看出,朱元璋通过度牒制度对道教规模的发展进行了管制。虽然明太祖实行的度牒制度,在明代建国之初,对道教的管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明太祖之后,诸多皇帝尊宠道教,出现了私度现象。特别是明中期以后,随着政府的腐败,大肆贩卖度牒的现象很普遍,加剧了道教混乱的局面。

2.御制经典

朱元璋对道教管制,不仅表现在对道教的准入制度管制上,而且还从理论上给予明确的指导。朱元璋常读的道教经典就是《道德经》,他还亲自注《道德经》,成为历史上四位御注《道德经》的帝王之一。“他对《道德经》的看法,以为‘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非金丹术也。’当作政治的理论经典。”〔8〕同时还撰写《周颠仙人传》,广行刊布。这表明了朱元璋对道教理论进行了方向上的引导,使其为自己的社会政治服务。他还撰有《释道论》、《三教论》、《问佛仙》、《鬼神有无论》等文章,阐明了他崇道的理论根据。他在《释道论》中指出,二教中的道,是有“真传其说为可信”的。他在《释道论》中阐述二教教化的社会功能,认为二教具有教化的功能,暗理王纲,于国有补无亏。在《三教论》中又说:“仲尼之道,祖尧舜,率三王,删诗制典,万世永赖;其佛仙之幽灵,暗助王纲,益世无穷,惟常是吉。尝闻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三教之立,虽持身荣俭之不同,其所济给之理一,然于斯世之愚人,于斯三教有不可阙者”。〔9〕朱元璋的这些论述,既为他利用和扶植道教阐明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整个明代三教并用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朱元璋的道教限制政策

朱元璋除了对道教的入道资格和思想理论上进行管制和引导之外,还从道教的日常生活、管理机构、宫观规模等方面进行限制。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从道教日常生活的具体规范进行规定;另一方面还从国家机构层面对道教进行立官限

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