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质检作文讲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和您分享一句美言:“我对故乡的思念并不止于一 块特定的区域,而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心情,不受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同样的道理,校方校友等对于学校的情 感也不止于一座建筑,当这份情感与现实需要发生冲突 时,它是可以凭多种形式保存的。例如,校方可以为这 座教学楼做精致的留念资料,如影像、书面的信件作文 资料等,这样就把对教学楼的情感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形 式保存。校方也可以仿制旧教学楼的小型雕塑作为校史 资料。若有计划在此重建教学楼,也可在满足现代化发 现需要的前提下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老楼的记忆元素等。 真诚希望以上拙见对校方有所帮助。同时,为贵校发展 致以诚挚祝福! 此致 敬礼! 小林 2016年4月9日 作者:黄译锋
•
况且这座教学楼的矮小、简陋与老旧确实已经不能 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 也许您会认为我并非与校相关的人士,自然无法体 会到这份特殊性的“非凡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学校 及教学楼的属性来看。学校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场所,教 学楼是支持教学的建筑载体,而非文物保护单位。教学 楼的拆留首先自然以是否满足教学要求为抉择标准,因 为这是教学楼最主要的存在价值。确实,它的特殊价值 很重要,但它的保留价值可以说被现实中的矛盾——学 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需要经费等逐渐稀释。学校作为 教育单位,首当将土地资源和经费在教育活动方面的利 用最大化。 • 当然,这座教学楼的特殊价值并不等价于它的保留 价值,也不会随之被稀释。既然它的现实保留价值降低, 我们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贮藏、延续这份历史与情感价值 的厚重。由此角度也可以说,保留建筑也并非保护这份 特殊价值唯一且必需的手段。
•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先贤之言犹在耳畔。中等学 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陈地,也呼唤大师和大作为。中 学校舍的拆与建不仅要关照现实,更要尊重历史。君不 见,时下中国各大城市正悄然兴起复古风,古城古街古 牌坊一夜竞名。为何?虽与经营城市、谋求商业利润最 大化息息相关,但也可侧面看出主政者打造城市文化名 片的良苦用心。学校有老房子,就像家里有老人一般。 家有一老,胜似一宝。我们更应像对待双亲一样对待那 些被岁月浸染得斑驳发黄的老房子,那里有校友们心里 可安放的“乡愁”。 • 亲爱的作家朋友,您是作家,您对文化的理解可能 更为深刻一些。我多想借您的妙笔去呼吁:给老房子多 一个“存活”下来的理由吧!人生最无奈的莫过于“物 是人非”,许多身边的物件,比如树木和石头,它们依 旧苍郁坚硬,可是人却双鬓斑白、年华不在。老房子之 所以可贵可爱,因为它记忆每个学子的青葱岁月,它记 忆每个教工的晨昏作息,它记忆每一段办学的兴衰荣辱。
• [题目点评] • 此道福建省质检作文题,其命题延续2015新课标卷高考语文写 作的“任务驱动型”概念。任务指令为向“该校校长、该知名作 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与2015新课标I高考的要求写书信 的作文题,基本相同。 • 题目内容与关注范畴聚焦老建筑的拆与不拆。这是当下社会中的 人事现象,富有时代感,且并非个案,因此,对于此现象的思考 与探讨,有着超越于校园之外书桌之上的现实意义。作为历史见 证者的老建筑,教学楼,是一个聚落文化积淀的符号与象征,更 凝聚着代代学子青春岁月的记忆与情感。而这个历经沧桑风雨的 古建筑,却在当下时代里遭遇了尴尬。正如诸多的文物古迹一般, 未能发挥实际功用价值,却要耗费人力物资去修缮维护。何去何 从? • 此为时代之普遍现象,引人忧心更应引人深思。如何在过度现代 化、“唯物质至上主义”的社会里,厘定“价值”一词的内涵, 审视“功用”一词的所指,诚需写作者仔细思量。 •
•
情之所系,需要物的承载。故而才有了“睹物思人”的掌故轶 事。试想百十年后,旧友可能故去,自己亦会白头,而何处觅那 翩翩少年时的芳华影踪?唯有旧日影像,方可慰藉相思。教学楼, 便是这样一处去所。它让昨日重现;让耄耋老人,有了心的归途、 梦的原乡。 •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中,这座老教学楼里,走出了一批 批精英之人、栋梁之才。他们而今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 各业。他们与教学楼有着共同的情缘,才会在大厦将倾的关头, 重回母校,奔走呼告,想要挽狂澜于既倒。也许,您会责怪他们 不谙学校发展规划与校园用地不足的难处,但眼前的此情此景, 是否也会让您想到一个甲子之前的北京城? •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民族,期待着昂首阔步地 向前迈进。于是乎,承载着数个王朝背影的诸多历史遗迹,仿佛 是一张张横亘在创立与革新面前的多米诺骨牌,终被“前进”的 话语裹挟,而纷纷倒下。城门不在,府邸不存,胡同颓败坍圮, 宫墙化为废墟。老北平独一无二的街景风貌,敌不过发展与拆除 的浪潮,并最终让位于而今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摩天大楼与水 泥森林。
•
• • • • •
人会老,楼房也会“老”。人生病就得治病, 楼房破旧就得修缮。亲爱的作家朋友,我相信你 的热忱能感动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愿在您的努 力下,您的母校楼房能修旧如旧,并且能装备上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旧房焕新彩。愿你的赤诚, 能感化那些坚持拆房的人们,让他们懂得,留住 老房子,留住学校的精神财富,就是留住根,留 住魂。只要魂在,学校的美丽故事就能代代相传。 顺颂 撰安! 小林 2016年4月9日
•
• • • • • •
然则学校要发展,新生要授课,新的校舍向 哪里建?不若步近些年大学城之后尘。由政府牵 头,科学规划片区功能,统一建造新兴学区,既 不颠覆旧区容貌,又能带动新区发展。一箭双雕, 何乐不为? 愿校长能审慎思量我们的建议。愿触目皆是 的拆除重建的悲剧,不要在我们的校园里上演。 此致 敬礼! 高三X班 小林 4月9日夜
• 名师点评 • 本文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首先是因为它选择了与众不同 的观点——支持拆除老教学楼。这需要勇气,因为支持 保留老教学楼的观点似乎占据道德制高点。但作者并非 一开始就咄咄逼人地反驳另一观点,而是退一步说“诚 然,这份感情令人感动”,显得得体从容;然后笔锋一 转,“倘若我们总拘泥于情感中,我们如何进行新时代 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观点出人意料而颇有力度。接着 又推进一层,“况且这座教学楼的矮小、简陋与老旧确 实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再紧跟着另 一理由“学校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场所,教学楼是支持教 学的建筑载体,而非文物保护单位”,层层推进、颇为 雄辩。但更难得的是,作者又调转笔锋,为对方着想, 主动设计解决方案, 把对教学楼的情感转化为另一种 物质形式保存”,摇曳多姿、情理兼具,好文!
作文讲评
• 六、写作(60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60分) •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 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 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 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 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 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 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 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 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 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
•
彼时爱国志士也曾声嘶力竭地呐喊,梁思成先生提 出了在保留旧城、另造新城的权宜之法,却最终化为泡 影。今人歆羡于莱茵河畔尚存着诸多旧迹,慨叹于它们 为其各自的城市平添的独特气质与别样风姿;今人看到 布达佩斯双城的完好相容,过去与当下交相辉映;却寻 不到四合院落、四方天井的一丝影踪。这是时代共有之 世相,城市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传统与现代必然邂逅激 烈的碰撞,文化情感价值与实际功用价值间的矛盾冲突, 需要我们仔细思量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的真谛。 • 历史总是如此,稍纵即逝,一经破碎,便不复昔日 的圆满。建筑如此,何况还是诞生过许多知名人士、有 纪念意义的古迹?善待历史的遗存,便是善待后人与明 日。想来他年他月,那些走出去的孩子们,重归故里, 若还能见到当年求学的楼宇,该会是何等的欣然与快乐 吧?
• [审题立意] • 题目:明确收信人,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 • 从作文试题后的“完成写作任务”这一要求看,这道作 文题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在写作时必须注重 以下几点: • 一是必须明确收信人。收信人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知 名作家,也可以是赞成 “保留” 者,或赞成“拆除” 的人。 • 二是适当对以上几种人的观点作对比分析。比如“保留” 者想留住历史遗迹,其用心可以理解,但不符合社全和 时代发展的需要,权衡之后亮出观点:历史与传统属于 过去,为了将来,为了发展必须“拆除”,这也是顺应 历史的需要。 • 三是必须集中笔墨写好“为什么”。赞成也好,反对也 好,必须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阐明问题。赞成“拆 除”,可以从以下几点作分析:
•
学校的灵魂是人的灵魂,灵魂是内在的,显 示于外的就是物态。北大著名的“一塔湖图”, 那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知识圣地。清华有著名 的“清华园”,那是多少游客希望驻足留影的地 方。老房子留住了,它能够留住像您一样杰出校 友的心。说真的,我现在仍痴迷于民国时期那些 老派的校长和教工们,他们可算是名流,然而他 们不为简陋的办学条件所困。他们聚于白马湖畔 而成白马湖派,他们迁徙于西南联大而留下西南 遗风。他们以天为幕、以地为席,他们凭他们的 精气魂,同样在物质贫乏的岁月里写下豪迈宏大 的教育诗篇。
• 尊敬的校长: • 您好! • 关注到贵校教学楼是否拆除的问题,我对校 方抉择艰难表示理解。一方面是实际需要,一方 面是特殊的历史记忆价值,经过熟思,我更支持 拆除。 • 这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见证了一 批批优秀人才的成长,是学校历史记忆价值的承 载者,这正是校方、校友及其他相关人士最为不 舍与纠结的一点。诚然,这份感情令人感动,但 不可否认的是,世上任何一座建筑都有其记忆与 情感的牵连与价值,除非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建筑 文物不可拆除,倘若我们总拘泥于情感中,我们 如何进行新时代城市现代化的建设?
• 例文示范 • 给校长的一封信 • 尊敬的校长: • 您好! • 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此封信件,聆听我----这个已在母校历三 载春秋、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学子,心底最真挚的声音。 • 想来近几日中,您,一定也被那幢老教学楼拆迁与否的问题, 困扰的有些焦头烂额吧?一方是毕业校友们高声疾呼要保留教学 楼----这个他们当年曾驰骋青春、挥洒热血的场所;另一方是校 园规划用地不足、老城区寸土寸金、维护修缮老教学楼还需物资 人力的凝重现实。何去何从?真的没有万全之策么? • 作为在这所中学里长养起的学子,我深切地理解学长学姐们 之于母校的深情厚谊。每日迎着朝晖步入老教学楼,听闻书声琅 琅;每夜沐着星辉走出老教学楼,回看灯火通明。窗明几净的教 室,整洁有序的桌椅,鳞次栉比的班级,一草一木间仿佛都刻着 我们花季雨季的分秒韶华。人生最美丽的年岁,记忆和故事,都 留在了这里。
• 留住Hale Waihona Puke Baidu校的灵魂
• 亲爱的作家朋友: • 您好!得知您专程回母校,与老房子合影留念,并 积极争取留念它。我非常感动,我也是“守旧派”,我 坚决站在您这一边。 • 当前,教育话题层出不穷,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 来越高,因为它事关千家万户。“拆与不拆”成为问题, 折射出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教育的认知 态度不同。 • 毋庸置疑,当今中国,教育为人们所共垢的就是它 的同质化。千校一面,千师一面,千生一面。“钱学森 之问”犹萦绕于耳: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回 答钱老的问题非我所能,但求新趋利、求快抢眼不应为 基层学校所汲汲。老百姓眼中的优质学校不应与高大上 的现代化建筑划上等号。
• 1、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不破 不立”,一味抱着历史旧帐,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这方面应着重阐述,事例也多)。 • 2、“拆”与“留”并不矛盾。“新”与“旧”,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的“新”将来随 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变“旧”,必须割爰。必须 辨证看问题。它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 • 3、“新“和“旧”完全可以处理好,那如何处 理“新”和“旧”的关系呢?可将对历史作出贡 献的旧楼进行摄影,录像,制作模型等遗产留给 后人。总之,赞成或反对都必须将理由讲透。 • 此外,写作时还应当注重书信行款格式,斟酌措 辞用语,写信人应按作文题要求署名,不可透露 个人信息。囿于篇幅反对拆除的理由,恕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