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诊治指南
sle诊治指南
SLE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 起病,开始仅累及 1 ~ 2 个系统,表现轻 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 亚临床状态或轻型狼疮,部分患者可由 轻型突然变为重症狼疮,更多的则由轻 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也有一些患者 一起病就累及多个系统,甚至表现为狼 疮危象。 SLE 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 与缓解交替。
心脏表现:
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少见。 心肌损害:心肌炎、心律失常,多数情况下不 太严重,但重症者可伴有心功能不全,为预后 不良指征。 疣状心内膜炎:病理表现为瓣膜赘生物,其与 感染性心内膜炎区别在于:疣状心内膜炎瓣膜 赘生物最常见于二尖瓣后叶的心室侧,且并不 引起心脏杂音性质的改变。一般不引起临床症 状。
注意点:SLE皮疹无明显瘙痒,明显瘙痒提示 过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瘙痒性皮疹应注意真 菌感染。接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SLE患 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局部皮肤灼痛,有可能是 带状疱疹的前兆。
关节和肌肉:
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 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
激素治疗中的 SLE 患者出现髋关节 区域隐痛不适,需除外无菌性股骨 头坏死。 SLE 可出现肌痛和肌无力, 少数可有肌酶谱的增高。对于长期 服用激素的患者,要除外激素所致 的肌病。
系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
(草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 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 现的弥漫性结组织病。血清中 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 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 SLE 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SLE的诊断和治疗包括: 明确诊断 评估SLE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 拟订SLE常规治疗方案 处理难控制的病例 抢救SLE危重症 处理或防治药物副作用 处理 SLE患者面对的特殊情况,如妊娠、 手术等 其中前3项为诊疗常规,后4项常需要有 经验的专科医生参与和多学科的通力协作。
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和抗炎治疗
定期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疗效评估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的监测指标
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
监测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学指标、影像学检查等。
监测频率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活动程度进行个体化调整。
预防并发症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红斑狼疮的并发症,如肾炎、心血管疾病等。
对于存在器官损害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器官功能。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患者需求
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所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疾病阶段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疾病阶段、症状严重程度和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整。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是红斑狼疮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神经系统损害
头痛、眩晕、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等,严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出血。
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
个体易感基因
2
环境因素
病毒感染、紫外线照射
3
免疫系统异常
自身抗体产生、免疫细胞激活
4
组织损伤
免疫复合物沉积、炎症反应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遗传因素会影响个体对红斑狼疮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紫外线照射等可诱发疾病。免疫系统异常是红斑狼疮的核心病理机制,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免疫细胞过度活化等。这些异常会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最终造成组织损伤。
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治疗难度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治疗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SLE的病因复杂,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如病毒与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SLE患病率地域差异较大,目前全球SLE患病率为0~241/10万,中国大陆地区SLE 患病率约为30~70∕10万,男女患病比为随着SLE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SLE患者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
研究显示,SLE患者5年生存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50%~60%升高至90年代的超过90%,并在2008~2016年逐渐趋于稳定(高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5%,中低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2%)。
SLE 已由既往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转为慢性、可控性疾病。
表2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等效剂址药物类别药物名称等效剂bt(mg)短效氧化可的松20可的松25中效泼尼松5泼尼松尼5甲泼尼龙4长效曲安奈德4倍他米松0.60地塞米松0.75表3不同免疫抑制剂的适应证、优势及常处与更要不良反应免疫抑制剂主委适用人群优势常如与重要不良反应CIMRI⅛中里:度SLE患者①)中at度染期W炎患4.&假他为济学期和推持期的H效治疗.能降低亚发率w 最常嵬的不良反应为胃扬道不适.一些患杵会发生感柒刀制抑制与肝酸揪穿“LrtI干具有一定的致畸性.因it至少在停用6周后方可/«妊7M环SWR腋中亚度蚓肾炎.楙⅞精神狼施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渡少俅等m∙*∙*∙)中束度Jft庵灯炎思齐说导期和湾持期治疗均H效.是治疗SLE种经系统和曲液系统受累的有效免健抻制剂6机】意也不良反应为目顺道不适.如患心,甲吐等.IIIiRfflA,.旬初抑制是上案的不良反应.K期大剂母使阳会增加发生*解的危险.FW J明的生殖毒性和致酶性.建议妊愫前1-3个月停用I aa e米第米特增殖性凝疮肾炎【“⑹对一些增软他R疮盯炎有效.耐受性较好中-版米特会引起轩脏接害,口血压.白编施减少血.绿枭及一些并发症.由于■致■惘H.故建《毕前药物完全洗脱后方可贵试妊中视螺吟K中度拿WIF受*的SU:患N 在改善su:患柠皮肤,关B炎存和整体情况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八”】«E要不我反应为W修道不适,如Je心.里吐等.・液系统异常如黄Ifc.白掴宛减少与肝融授鲁IXr见.由JRii陶)川.故设仪妊快前1~3个月停用口”】他克莫可增殖性狼疮肾炎,难湎性般感W炎和NE伴免瘦性・小板减少建等1X"叫就肾炎的医导期促《特期治疗均有效.能降瑟或发率GL可用于治疗指湎件毁如W炎.尤其是以蛋白⅛为突出表现"a":'J)1他免使*M就睛支质面泰比.引起产更感染的风险较低奇见不良反应为闫肠道不适.一些患者会出现甘腌.肝断描客;肝功能•受撤品《凝少他克英司用SL用药期间应监裔肾毒性、・俄和**)环AUJ事地将炎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约“”年布索。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指南培训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指南
“It is important to bear in mind that although these criteria were established for research purposes, they serve as a reminder of the most common features that distinguish SLE from other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S. Manzi
5. 低补体 低 C3 低 C4 低 CH50
6. 直接 Coombs试验阳性(非溶血性贫血状态)
SLICC对美国风湿病学会 SLE分类标准的修订(2009)
1. 肾活检证实为狼疮肾炎且ANA+或 抗dsDNA+ 2. 满足四条标准,包括至少一条临床标准和至少一条免疫学标准
实验室检查: 1.血沉增快(魏氏法>20mm/小时末); 2.白细胞降低(<4,000/mm3)或血小板降低(<80,000/mm3)和(或)溶血性贫血; 3.蛋白尿(持续+或+以上者和(或)管型尿); 4.高丙球蛋白血症; 5.狼疮细胞阳性(每片至少2个或至少两次阳性)。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指南
当前SLE分类标准是SLE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更重要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其它专业的医生警惕SLE疾病!
-M. Petri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指南
自1948年以来已有20多种 SLE分类标准相继提出
ARA:1971年制定 1982年修订 1997年修订 2009年修订(SLICC); 中国:1982年提出,1987年修订; 日本:厚生省、大藤; 英国医学研究会标准; WHO分类标准; Dubois标准; Stevens标准; Ropes标准;
中医内科系统性红班狼疮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系统性红班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有发热、红斑、皮疹、脱发、血管炎、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心脏、肾脏、肺脏、神经系统的损害等异常表现。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与中医学“阴阳毒”、“蝴蝶斑”、“日晒疮”、“鬼脸疮”等病名类似;而本病累及多脏器,伴有较多的脏腑证候,又可分属“痹证”、“水肿”、“黄疸”、“胁痛”、“心悸”、“悬饮”等范畴;后期多脏受累,则属“虚劳”范畴。
其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热毒内盛,瘀阻脉络。
【诊断】1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对日光有较高的敏感性。
2.不规则发热、关节痛。
3.皮疹有多形红斑、环形红斑、网状青斑、盘状红斑和面部蝴蝶形红斑等。
4.雷诺征、口腔溃疡、脱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5.有肺、心、肝、肾、神经、血液等系统受损的表现。
6.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升高,血清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IgG、IgA、IgM均增高,补体C3、C4、CHO下降,1E细胞、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以正虚气阴亏耗为本,热毒血瘀为标。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治予清热凉血,解毒祛瘀;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多见,当予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虚实之间,可互为交替出现或错杂并呈,宜兼顾调治。
1风毒热痹证发热,关节疼痛或红肿疼痛,呈游走性、多发性,可累及大小关节,纳食减少,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痹通络。
方药举例:秦丸丸加减。
秦充10g,苦参15g,黄连3g,防风、防己各10g,漏芦IOg,黄柏10g,乌梢蛇10g,忍冬藤30g,虎杖15g。
加减:兼有表邪,恶风,加川桂枝5g。
热盛烦渴,加生石膏30g,知母10g。
皮肤有红斑,加生地黄15g,炒丹皮10g,赤芍10g,水牛角片30g。
2.营热炽盛证高热烦渴,喜冷饮,面部或其他部位皮肤出现红斑,唇、舌、颊黏膜糜烂,吐血、蒯血、便血,精神恍惚,甚则神昏澹语,抽搐,舌质红绛或紫暗,脉数。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及激活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SLE可累及多个器官,包括皮肤、关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针对中国SLE患者的特点,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具体内容如下:一、诊断标准1.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标准(强调抗核抗体和免疫球蛋白)2. 2024年Systemic Lupu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ng Clinics (SLICC)标准(修订免疫球蛋白和抗磷脂抗体)建议使用SLICC标准,辅以培养技术优化的方法检测抗核抗体。
二、治疗原则1.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系统的受累程度、临床病情以及个体特点进行调整。
2.早期治疗,以达到疾病控制为目标,预防并处理SLE活动期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
3.综合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教育、心理支持、合理锻炼等)和药物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三、治疗策略1. 一线治疗:全身症状轻微、无重要脏器受累者,使用短期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7.5mg)。
2. 二线治疗:症状加重、重要脏器受累者或糖皮质激素剂量需大于每日7.5mg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3.RPC疗法:对于病情较重、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虑随机贴片环磷酰胺(RPC)疗法。
4.常规监测和注意事项:包括治疗药物的监测以及给予相关的免疫接种和疫苗。
5.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鼓励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以改善疗效和治疗质量。
四、临床提示1.注意性别和年龄因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SLE在生育过程中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2.合理指导患者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运动,维持关节功能和心肺功能。
3.防止感染:采取避免接触病原体、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措施,预防和应对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ppt课件
(1)被列为SLE诊断标准 (2)SLE阳性率25-45% (3) • 动静脉血栓形成 • 习惯性流产 • 血小板减少 • 溶血性贫血 • 狼疮脑病、肾炎
14)其他
抗RBC抗体 抗血小板抗体 RA因子 PANCA 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补体C3下降
三、诊断及治疗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
(1)重要的SLE筛选试验 (2)阳性结果 (3)阴性结果
3)dsDNA
(1)SLE的诊断标准之一 (2)对SLE特异性95% 敏感性70% (3)SLE活动性指标
4)sm
(1)SLE标志性抗体 (2)SLE诊断标准之一: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25% (3)有助于SLE早期、不典型、回顾性诊断, (4)与疾病活动性无关 (5)与SLE膜性肾病相关
谢谢大家
•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b. 神经精神狼疮,抗癫痛,抗精神病药治疗 c. 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 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和急性重症肺间质病变,氧疗,机械通气,
控制感染等. e. 严重肠系膜血管炎
避免不必要手术治疗,除非肠坏死、穿孔、中毒性肠麻痹。
1.显著提高
2.死亡原因 a.依从性差 b.急性期死亡 c.远期死亡
预后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膜炎,脊髓病变,脑血管病变等(共计19种)
6)血液系统
(1)贫血 (2)白细胞减少 (3)血小板减少 (4)其他:淋巴结肿大或/和脾肿大
7)肺部表现
(1)胸膜炎 (2)狼疮肺炎 (3)肺间质病变 (4)其他
a. 肺动脉高压
b. 肺梗死
c. 肺萎缩综合征
8)心脏表现
(1)心包炎 (2)心肌炎 (3)心内膜炎 (4)冠脉受累
SLE诊疗指南
SLE病情活动性和轻重程度评估
1)活动性表现
(1)新近出现症状 (2)dsDNA高滴度 补体C3 下降 血沉增快 (3)活动性判断标准 SLEDAI SLAM OUT
临床SLEDAI积分表
•
• • •
• • • • •
临床表现 8 癫痫发作:最近开始发作的,除外代谢、感染、药物所致 8 精神症状:严重紊乱干扰正常活动。除外尿毒症、药物影响 8 器质性脑病:智力的改变伴定向力、记忆力或其他智力功能 的损害并出现反复不定的临床症状,至少同时有以下两项:感觉紊乱、 不连贯的松散语言、失眠或白天瞌睡、精神运动性活动增加或减少,除 外代谢、感染、药物所致 8 视觉障碍:SLE视网膜病变,除外高血压、感染、药物所致 8 颅神经病变:累及颅神经的新出现的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8 狼疮性头痛:严重持续性头痛,麻醉性止痛药无效 8 脑血管意外:新出现的脑血管意外,应除外动脉硬化 8 脉管炎:溃疡、坏疽、有触痛的手指小结节、甲周碎片状梗 死、出血或经活检、血管造影证实。
抽搐 精神异常 脑器质性症状 视力下降 颅神经受累 脑血管意外 血管炎
8分
SLEDAI
狼疮头痛 关节炎 肌炎 4分 管型尿 血尿 蛋白尿 脓尿
新出皮疹 脱发 2分
发热1分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
2)轻重程度评估
(1)轻型SLE 临床稳定 所累及靶器官功能正常 (2)重型SLE 所累及靶器官功能异常 (3)狼疮危象 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狼疮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原则
治疗进展
• 激素 • 免疫抑制剂 • 其他药物:HCQ、NSAIDS、植物药
• 患者宣教 • 对症治疗 • 去除预后不良因素
• 生物制剂 • 免疫吸附 •干细胞移植
SLE诊疗指南解读
SLE诊疗指南解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皮肤、关节、肾脏、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
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轻重不一、为了提供给医务人员科学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世界各地制定了相应的SLE诊疗指南。
本文将对SLE诊疗指南进行解读。
诊断1.疾病的全身表现:指南认为,诊断SLE首先应该对病人是否出现全身症状进行评估,如疲劳、食欲不振、发热等。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2.皮肤损害:皮肤损害是SLE经常出现的特征性表现,指南建议通过全身皮肤检查,检测是否出现狼斑、皮肤溃疡、鳞屑性红斑等症状。
3.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对于SLE的诊断也非常重要。
指南建议进行ANA(抗核抗体)检测,90%以上的SLE患者可发现ANA阳性。
同时,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的检测也有助于SLE的诊断。
4.肾脏损害:SLE肾脏损害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指南建议进行尿液检查、肾活检、肾功能指标等检查,以评估肾脏是否受损。
治疗1.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疾病的活动性。
这包括休息、避免阳光暴露、合理饮食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血液检查,以及心理疏导等措施也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SLE的关键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选择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抗疟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不同的药物。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并谨慎应用以避免不良反应。
3.注意事项:指南还提醒医务人员在治疗SLE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选择副作用小、疗效好的药物;②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灵活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方案;③定期监测血液、肾功能、免疫学指标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④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总结SLE诊疗指南提供了针对SLE的科学诊断和治疗建议,有助于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把握病人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然而,指南并非一刀切的规定,医务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进行个体化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关节炎、肾脏受累、造血系统异常和多系统器官病变。
以下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
1.临床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见疲乏、发热、关节肿痛、皮疹、光
敏感、溃疡等表现。
2.免疫学检查:ANA(抗核抗体)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诊断依据。
还应检查dsDNA、Sm抗体等。
3.化验检查:C3、C4补体降低、白细胞减少、贫血、尿检异常等也有助
于诊断。
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等。
糖皮
质激素是治疗SLE的基础药物,可控制炎症反应。
2.对症治疗: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不同症状,可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
如对抗关节炎、贫血等。
3.营养支持:患者需遵循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4.生活方式干预:避免过度暴晒、注意充足休息、适当运动,以维持身体
健康状态。
总的来说,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长期治疗。
对于SLE 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医务人员和患者本人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疾病稳定状态。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治疗
• (二)羟氯喹 • (1)对无禁忌的SLE患者,推荐长期使用羟氯喹作为基础治疗。 • (2)服用羟氯喹的患者,建议对其进行眼部相关风险评估:高风险的患者建议
每年进行1次眼科检查,低风险的患者建议服药第5年起每年进行1次眼科检查。 • (三)免疫抑制剂 • (1)对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效果不佳的SLE患者,或无法将激素的剂量调整至
硫唑嘌呤等控制病情。
治疗
• (九)如何选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对SLE患者进行治疗 • 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SLE治疗。SLE患者应遵循下述原则: • (1)避免接触常见的危险物质。 • (2)防晒。 • (3)适度运动。 • (4)注重心理支持。 • (5)戒烟。 • (6)补充维生素D 。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概念与定义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 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 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 SLE的病因复杂,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如病毒与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原则和目标
• 1.治疗原则 • 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 • 2.短期目标 • 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达到临床缓解或可能达到的最低疾病活动度; • 3.长期目标 • 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疾病所致的器官损害,实现
病情长期持续缓解,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钙调蛋白酶抑制剂或硫唑嘌呤治疗,并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严格控制血压。 • (4)诊断与鉴别诊断:建议通过临床表现、血液学与脑脊液检查以及神经影像学 表现对神经精神狼疮进行诊断,并与抗磷脂综合征引起的神经症状进行鉴别。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2003年)
SLE诊治指南
肺部 表 现
临 胸膜炎:胸痛、气短,少量积液(渗 出液)
床
狼疮肺炎:发热、干咳等,片状浸润 影(分布广、易变)
肺间质病变:慢性进行性呼吸困难,
表
肺活量和肺功能减退
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或有雷诺现象
现
者 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
消化系统
临
SLE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
便秘。
床
活动期SLE可出现肠系膜血管炎,其表 现类似急腹症,甚至被误诊为胃穿孔、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床 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抗磷脂抗体
阳性、全身血管炎及病情活动
表 横贯性脊髓炎——不多见、MRI
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上述表现,并除
现
外感染、药物等继发因素的情况下, 结合影像学、脑脊液、脑电图等检查
可诊断神经精神狼疮。
血液系统
临 贫血(非免疫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
床 WBC减少 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
4项
或4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2个外周关节,压痛、肿胀或
积液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床
50%~70%的SLE病程中会出现临床肾脏 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均有病理
学改变。
表
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 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现
肾脏病理还可提供LN活动性的指标。
狼疮肾炎病理分型
临 Ⅰ型正常或微小病变,
床
Ⅱ型系膜增殖性,
Ⅲ型局灶节段增殖性,
表
Ⅳ型弥漫增殖性, Ⅴ型膜性,
床
出血、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等,视神 经病变可以导致突然失明。
SLE常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有外分泌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特点为自发性起病、病情反复迁延,并与其他自身免疫病有交叉重叠现象。
SLE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抗体,导致组织损伤和多个系统和器官损害。
女性患病率高,近年来重庆地区女性发病率约为77%,平均年龄为10.7岁。
我国SLE患病率约为7/1万,儿童SLE患病率约为0.5-0.6/10万。
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ACR 1997),符合以下11项中任何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SLE:蝶型红斑、盘状狼疮、日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肾病变(蛋白尿>0.5g/24h或持续+++)、神经系统异常(抽搐或精神症状,除药物或其他原因)、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x109/L至少2次以上、淋巴细胞<1.5x109/L、血小板减少<100x109/L)、免疫异常(抗dsDNA抗体效价增高、抗Sm抗体阳性、抗磷脂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
评估SLE病情活动度时,应使用SLEDAI评分,该评分以评估前十天内的症状和检查为准,总分为105分。
评分为5-9分时,为轻度活动,多无明显器官受累;评分为10-14分时,为中度活动,伴有内脏器官的累及但程度相对较轻;评分≥15分时,为重度活动,常有重要器官严重损伤,即为重症狼疮。
总之,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情迁延反复,女性患病率高。
诊断标准为符合11项中任何4项或4项以上。
评估SLE病情活动度时,应使用SLEDAI评分。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SLE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SLE患者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如絮状渗出、视网膜出血、严重的脉络膜渗出或出血以及视神经炎。
但需要排除高血压、感染和药物等因素。
此外,新发的感觉或运动神经病、严重持续的头痛、脑血管意外、溃疡、坏疽、痛性指端结节、甲周梗死、片状出血或血管造影证实存在血管炎等都需要注意。
SLE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炎、肌炎、管型尿、血尿、蛋白尿、脓尿、皮疹、脱发、粘膜溃疡、胸膜炎、心包炎、低补体、抗ds-DNA抗体等症状。
SLE诊疗指南
SLE诊疗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1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对于SLE的诊断和治疗应包括如下内容:1.明确诊断; 2.评估SLE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3.拟订SLE常规治疗方案;4.处理难控制的病例5.抢救SLE危重症;6.处理或防治药物不良反应;7.处理SLE患者面对的特殊情况如妊娠、手术等。
其中前3项为诊疗常规,后4项常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参与和多学科的通力协作。
[临床表现]S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男为7—9:1。
美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LE的患病率为14.6—122/10万人;我国大系列的一次性调查在上海纺织女工中进行,显示SLE的患病率为70/10万人,女性则高达113/10万人。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亚临床状态或轻型狼疮部分患者可由轻型突然变为重症狼疮,更多的则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也有一些患者一起病就累及多个系统,其至表现为狼疮危象。
SLE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
1.全身表现:患者常常出现发热,可能是SLE活动的表现,疲乏是SLE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常是狼疮活动的先兆。
2.皮肤与黏膜:在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SLE特征性的改变。
SLE皮疹无明显瘙痒,明显瘙痒者提示过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瘙痒性皮疹应注意真菌感染。
3.关节和肌肉: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
4.肾脏损害:又称LN,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乃至肾功能衰竭,50—70%的SLE病程中会出现临床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
WHO将LN病理分型为;I型正常或微小病变,II型系膜增殖性,III型局灶节段增殖性,Ⅳ型弥漫增殖性,V 型膜性,VI型肾小球硬化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斑狼疮诊治指南疾病简介: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和盘状红斑狼疮( dle )两大类。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 scle ),是一种介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皮肤病变。
疾病分类1.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
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约5%)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
中央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
损害主要分布于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轮及头皮,少数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粘膜也可受累。
多数患者皮损无自觉症状,但很难完全消退。
新损害可逐渐增多或多年不变,损害疏散对称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损害可融合成蝶形。
盘状皮损在日光暴晒或劳累后加重。
头皮上的损害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陈旧性损害偶而可发展成皮肤鳞状细胞癌。
2.深部红斑狼疮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同样是中间类型的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为结节或斑块,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其大小、数目不定,表面肤色正常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无移动性。
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颊部、臀部、臂部,其次为小腿和胸部。
经过慢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治愈后遗留皮肤萎缩和凹陷。
深部红斑狼疮性质不稳定,可单独存在,以后即可转化为盘状红斑狼疮,也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与它们同时存在。
3.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能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在患者的血液和器官中能找到多种自身抗体。
一些具有遗传因素的红斑狼疮患者,在某些外界或人体内部因素作用下,如病毒感染、日光暴晒、精神创伤、药物、妊娠等促发了一场免疫应答,从而产生多种抵抗自身组织的抗体和免疫个、复合物,引起人体自身组织,如皮肤、血管、心、肝、肾、脑等器官和组织,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每次复发都有可能加重病情。
4、亚急性型红斑狼疮临床特点:1、本病多见与中青年女性。
2、好发与曝光部位,如面、颈、躯干上部、上肢伸侧及手足、指(趾)背,可累及口唇粘膜。
3、皮损主要有两型:①、环状红斑型:表现为环形或弧形、脑回型水肿性红斑,边缘隆起;②、丘疹鳞屑型:表现为大小形状不等的浸润性红斑、丘疹,上覆菲薄鳞屑;4、可有光敏、脱发、雷诺现象、发热、关节痛、浆膜炎等,肾脏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少而轻,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ana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等,ro/ssa、la/ssb抗体阳性。
主要症状发热红斑狼疮的免疫功能异常,体内可产生许多种物质,作为致热源而使机体发热。
约80%的病人可有发热,大多红斑狼疮数为高热,约12%的病人表现为低热。
有一部分病人的首发症状就是不明原因的发热。
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一个年轻女性出现较长时期的不明原因的发热,伴有关节酸痛和肿胀,以及出现皮疹,要高度怀疑有没有患红斑狼疮的可能,要请专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看看有没有各种自身抗体的存在,以明确诊断。
发热往往说明红斑狼疮病情在活动,要采取措施及时治疗,以免使病情发展。
红斑狼疮引起的发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后,体温能迅速消退,恢复正常,如果激素停用,则体温又可回升。
但是在红斑狼疮病人中,特别是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后也会出现发热,这时候要高度警惕有没有感染的出现。
因为激素使用后,抑制了人的免疫力,降低了人体抗病和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此时细菌可以乘虚而入来感染机体,最多见的是肺部感染,特别要当心结核杆菌的感染,要及时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免使病情发展而危及生命。
血沉增高由于血沉的检测方法比较方便,所以是红斑狼疮病人检测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那么是不是血沉增高就能代表病情活动呢? 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排除了感染、正常的月经变化、一些理化因素等情况下,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增高可以说是病情在活动,如关节炎、皮疹、内脏病变等,都可造成血沉增高。
在病情得到了控制后,血沉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一个病人血沉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激素用量很小,可以说她病情已得到了控制。
但血沉正常不一定代表病情稳定,还要看临床症状和激素用量。
红斑皮疹80%以上的病人有皮肤损害,红斑、皮疹呈现多样型。
颧面部蝴蝶状红斑和甲周,指端水肿性红斑为红斑狼疮特征表现特征表现。
蝶形红斑不超过鼻唇沟,而鼻梁、额、耳廓亦可有不规则形红斑。
在上臂肘背、掌背、指节、趾节背面、手掌、足底部等部位亦可有不同形状的红红斑狼疮斑。
形状有盘状红斑、环形红斑、水肿性红斑、多形红斑等。
点状红斑的形状呈现片状,边界清楚,稍隆起中司平坦,上有角质屑粘附,拭之不去,与下面毛囊相连,为一毛囊角栓,以后可留有萎缩性疤痕,略有凹陷。
皮疹有红色丘疹、斑丘疹,一般不痒或稍痒,在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发生,以面部、颈部、四肢为多见。
少数人有水泡、血泡。
红斑、水泡消退后,可出现表皮萎缩,色素沉着和角化。
光敏感,约有1/3病人一晒太阳光即出现整个面部发红。
主要是对紫外线敏感,夏季在屋荫下,由于辐射面部亦会发红,有些病人紫外线辐射后出现阳光过敏性皮疹。
粘膜溃疡和脱发约有1/5病人有粘膜损害,累及口唇、舌、颊、鼻、腔等,出现无痛性粘膜溃疡。
如有继发感染可有疼痛。
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病人容易引起毛发脱落,除了由于皮疹部位的炎症引起的脱发外,其他部位也会脱发,不光是头发,而且睫毛。
眉毛、体毛亦会脱落。
脱发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弥漫性脱发,残留的头发稀疏,失去光泽或枯黄,毛发干细,且容易折断,形成稀发或斑秃;另一种脱发集中在前额部,即平时所说的“刘海”处,头发稀疏、枯黄、容易折断,头发呈长短参差不齐,形成“狼疮发”。
红斑狼疮引起的脱发和平时所说的“脂溢性脱发”完全是两回事,病理基础不同。
狼疮性脱发主要是由于皮肤下的小血管炎,导致对发囊的营养供应障碍,使得毛发的生长受影响而致。
它是作为红斑狼疮的一种临床表现而存在,有一部分红斑狼疮的病人发病的首发症就是脱发,所以要引起注意,红斑狼疮的脱发比较常见。
一般在病情控制后,毛发可以再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红斑狼疮病人再次脱发可能是疾病复发的第一症状,要引起医生和病人的注意。
关节疼痛有90%以上的病人有关节痛,各个病期都可能发生。
关节痛有的于发病前数年已经出现,有的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触痛和积液,呈急性关节炎表现。
受累部位多见的有近端指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趾节等,常有对称性。
部分病人有晨僵。
有些病人关节病程较长,也有病人只有短时出现,甚至为一过性关节痛。
x片大多见不到骨质改变和关切畸形,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达5年以上,约5%病人可有无菌性骨坏死。
血液细胞减少由于自身抗体存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自身破坏而减少。
贫血大多为正细胞性贫血,抗红细胞抗体多为lgg型,血红蛋白也下降。
白细胞一般为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存活时间短,血小板因其表面lgg型抗血小板而引起自身破坏。
心脏损害约有1/4的病人有心包炎,轻症可无症状,明显的才有心前区疼痛、胸闷,有一时性心包磨擦音,临床不一定能发现。
心动超声图或b超和x线胸片需作常规检查,可显示有心包积液。
在我院治疗的sle中发现有心包积液的病人占34.15%。
肺损害sle许多病人在x线胸片中示有两下肺基底段点状小结节影和条索或网状阴影,为间质性改变,大多没有症状。
胸膜炎可无症状,只在下面检查中发现,即:b超和x线胸片中有少量至中等量胸腔积液,有时与心包积液同时存在。
胸水中可找到le细胞。
狼疮性肾炎从临床上看约有75%的sle病人有肾损害,尿检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少数病人有管型。
狼疮性肾炎在早期即发生。
病变持续多年,可能会有广泛损害,演变为肾功能不全而成尿毒症。
脑损害sle神经系统损害有多种多样表现。
精神病变表现为精神分裂症反应,各种精神障碍如烦躁、失眠、幻觉、猜疑、妄想、强迫观念等。
脑损害常见于慢性sle终末期或sle急性发作的重症病例,有少数慢生轻症脑损害病例,经常头痛头晕,脑电图有异常改变,在极少烽病例中是急发期首发症状。
一般情况下,及时治疗后,脑损害是可逆的,脑电图、脑ct扫描的异常改变也是可逆的。
颅内严重出血,脑疝可导致死亡。
红斑狼疮性心脏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心脏最常见的为心包炎(大约30%有心包炎,不少患者有心包积液),其次为心肌炎、心内膜炎(累及心脏瓣膜、出现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心衰而死亡,其护理要点为:(1)一般患者可适当活动,大量心包积液、心力衰竭患者应卧床休息,有呼吸困难时,宜半卧位,并给予吸氧。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低热、高维生素饮食。
(3)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有紧急情况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4)对心率失常病人应做好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器械,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通知医师。
(5)利用抗心衰药物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在给药前要听心率和节律变化。
用药时注意病人有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及视物不清、黄视、绿视等改变,如有反应,应暂时停药并通知医师。
淋巴网状系统约50%左右sle病人有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颌下、腋下肿大为多见,红斑狼疮质软,活动大小不一,一般无压痛。
许多病人有扁桃体肿大、疼痛、常提示sle发作。
抗菌消炎效果不佳。
约1/3病人有肝肿大,但sle没有特殊的肝脏病变,少数可有gpt和got轻度升高,极少引起黄疸和肝硬化。
约20%的病人有脾肿大。
脾脏一般在b超中发现有增大情况,如体检验肋下能触及的,已增大1—1.5倍,极少数病人有巨脾症。
月经不调月经紊乱在sle早期,活动期病人常见。
月经提前、延期、减少或经量明显增多均有。
抗心肌磷脂抗体(抗acl)阳性者可发生死胎或流产。
在b超检查中偶尔可发现有盆腔积液,提示有盆腔浆膜炎存在。
雷诺现象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 rp)是一种周围循环疾病。
在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刺激下,突然发生于指(趾)小动脉的痉挛。
典型的rp症状包括几个或几节手指或脚趾遇冷或情绪紧张后,发作苍白后继青紫,经搓揉或保暖后转为红润,在rp发作时可伴有局部麻木或刺痛。
rp最常影响手指,但脚趾、耳、鼻和舌也可受累。
持续地或频繁地发作rp可以导致指(趾)端缺血性溃疡或坏死。
rp 可以发生在没有基础疾病的状态,虽经多年随访也不能确诊为某种疾病,则称之为原发性rp。
然而结缔组织疾病常伴发 rp。
例如90%以上的硬皮病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0%~60%的红斑狼疮可伴有rp。
更引人注目的是rp可作为结缔组织病的一个早期首发症状,先于临床其它症状几月或几年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