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曼昆 PPt 经济学十大原理

西方经济学曼昆 PPt 经济学十大原理
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但 由于各种原因,看不见的手会不起作用,出现 “市场失灵”,即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 市 场 失 灵 (market failure) 的 原 因 : 外 部 性 (externality) ( 一 个 人 的 行 为 对 旁 观 者 福 利 的 影 响);市场势力(market power)(一个人或一小群 人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公共产品。 政府为了促进效率和平等,在市场失灵的时 候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但有时因为政治程序、 利益偏向、能力等原因会出现“政府失灵”
二、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2.个人决策如何影响他人?人们 怎样交易? 3.所有决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组成 “经济”,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 和趋势如何。
三、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资源稀缺性要求人们做出选择。“鱼和 熊掌不可兼得”人们将在稀缺资源的多种用 途中进行权衡比较,根据自己的各种需要的 强弱缓急做出选择,找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配 置方法。如个人的选择:安排时间、金钱 社会的选择:“大炮与黄油”、效率 (efficiency)与平等(equity)、保护环境与 增加收入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竞争各方相互贸易,每个人、 竞争各方相互贸易,每个人、每个国家可 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交易,人 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交易, 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 务。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社会不同的选择和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不同的 经济制度。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和计划经 济差别: *决策机制不同:前者由市场参与者分散、自 主决策。后者由至高无上的中央计划机关决策 *协调机制不同:前者用价格协调千千万万的决 策,后者有金字塔形的等级体系,用自上而下的 命令方式贯彻决策,保证决策协调 *激励机制不同:前者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后者 以集体主义为中心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做出选择的社会科学。

在这门学科中,有十个基本原理贯穿始终,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意味着要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比如,一个人在有限的收入下,需要决定是购买更多的食品还是更多的衣物;一个国家在有限的财政预算下,需要决定是将资金投入教育还是医疗。

这种权衡取舍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欲望和需求却是无限的。

当我们做出选择时,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而被放弃的选择中所带来的价值,就是我们做出当前选择的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立即工作,而不是继续深造,那么他放弃的继续深造所带来的知识和未来更高的收入,就是他选择工作的机会成本。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正如前面提到的机会成本,理解某种东西的成本不仅仅是我们为了得到它所付出的金钱,还包括为了获得它而放弃的其他机会的价值。

比如,一个企业决定投资一个新项目,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直接投资成本,还要考虑如果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可能获得的收益。

对于个人来说,时间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当我们选择用时间做一件事情时,就意味着不能用这段时间做其他事情。

比如,周末选择在家休息,就放弃了外出社交或学习新技能的机会,这些被放弃的机会就是在家休息的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量,即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

例如,一家航空公司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一个航班时,会比较增加航班所带来的额外收入(边际收益)和额外成本(边际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增加航班就是有利可图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决定是否要购买更多的商品时,也会考虑边际量。

比如,在购买面包时,如果第一个面包能解决饥饿问题,带来很大的满足感,那么第二个面包带来的满足感可能就会减少。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应用题
3.政府对每加仑汽油增加2美元的税收。赤字会减少, 而且人们会节约使用汽油。自行车销售火爆。 4.政府宣布大麻和可卡因非法,毒品的价格上升,产 生更多的团伙以及这些团伙间的争斗。高价使街头毒 品的消费量减少。 5.政府禁止捕杀狼。狼的数量增加,羊群和牛群的数 量减少。 6.美国政府禁止从南美进口糖。南美糖用甜菜种植者 因无法偿还美国银行的借款,转而会种植利润较高的 作物如古柯叶和大麻从而避免一场金融危机。
人们决定购买什么, 工作多长时间,储蓄多少,消 费多少 企业决定生产多少,雇佣多少工人 社会决定如何在国防,消费物品,环境保护和其他 需求之间分配资源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 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主动学习 1——参考答案
修理变速器的成本= $600
A.如果变速器正常,汽车价值是$6500 。如果不正常, 则是$5700
修理变速器的收益= $800 ($6500 – 5700) 因此,修理变速器是值得的
B.如果变速器正常,汽车价值是$6000 。如果不正常, 则是$5500
修理变速器的收益仅仅为$500 因此花费$600修理变速器是不值得的
将他们生产的物品出口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格 从国外进口更便宜的物品而不用在国内自己生产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 法
市场: 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不必要在同一个地点) 狭义: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广义:为了买和卖某些商品而与其他厂商和个人相联系 的一群厂商和个人。
Q:
你根据销售额为2000美元的估算花了1000 美元盖了一个冰激凌店。店面快建完了,但现 在估计总销售额只有800美元。你可以再花 300美元盖完冰激凌店。你应该盖完冰激凌店 吗?(假设没有冰激凌的成本) 是的 不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

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

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 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

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

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量。

问题与应用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

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并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

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入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

1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制

1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制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 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 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短期交替关系
7/12/2024
13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 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一个工人1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 劳务量
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 入增长率
人力资本可以提高生产率
7/12/2024
经济学
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又想娇容美貌妻
取得美妻生下子 恨无天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 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 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 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还嫌小 更想登天跨鶴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 除是南柯一梦西
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与
利用的科学。
11
7/12/2024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 果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 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 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 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 的能力
当市场失灵时,政府的干预可以提高效率 政府的干预有时可以促进公平
12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10
7/12/2024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 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 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 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 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 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 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 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 力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的增量调 整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精排版)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精排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经济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人们如何相互影响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和相互依赖性可以是互利的)。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协调经济活动)。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纠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根源)。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货币量增长是通胀根源)。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一、要点1.模型一,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换句话,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为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变小了.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利益及物品产生的额外利益。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够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简述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

简述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

简述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研究经济行为和资源分配的规律。

在经济学中,有着一些基本的原理,这些原理是研究经济现象的基础。

本文将简述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他们的欲望是无穷的。

因此,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不得不面临取舍。

在经济学中,这种人们选择最好的相关行动的方式被称为“机会成本”。

原理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人们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例如,一个人将一小时的时间用于打扫房间,那么他放弃的可能是享受阅读的时间。

原理三:边际分析原理边际分析原理认为,人们在决策时应该考虑每个额外单位的收益与成本。

当人们进行边际分析时,他们需要比较额外单位的利益和成本,以确定他们是否要继续进行。

原理四:激励原理激励原理认为,人们会因为激励而改变行为。

人们往往会根据利益和成本来做出决策,并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影响。

原理五:贸易会使每个参与者受益贸易可以使参与者根据自身的优势产生互惠互利的关系。

通过贸易,不同的人可以专注于他们擅长的领域,并通过交换产品和服务实现双方的利益。

原理六:市场机制是经济分配的一种有效方式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机制,通过供求关系的平衡来决定价格和数量。

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资源分配,使资源分配效率最大化。

原理七:收益递减原理当某种资源逐渐增加时,每个额外单位的收益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资源的增加,初始情况下它们被用于最合适的用途,之后只能被用于较低效的目标。

原理八:市场失灵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失灵可能由各种原因引起,例如存在垄断、外部性等。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需要介入来修复市场失灵。

原理九:政府干预可能会改善市场效率有时,政府的干预可以改善市场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规、实施税收和奖励制度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从而实现资源分配的效率。

原理十:经济循环会引起波动经济循环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导言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如何做出失策?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面会的午餐)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原理四:人们面对激动会做出反应。

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原理五:贸易会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是资源配判的有效手段。

原理七:政策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宏观调控。

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原理八:我过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力的能力。

原理九;与政策发行过的货币时,物价就会上涨。

(通货膨胀)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长期-通货膨胀-危害。

短期-通货膨胀-有利为什么学习经济学:1、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所有生活的世界。

2、使你更精明的参与经济活动。

3、可以更好的理解经济政策潜力和局限性。

经济学产生的原因:人的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产生。

四大资源:自然资源(土地)、物质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的意义: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有限和人的欲望无线性的矛盾。

欲望——需求人们面对的资源总是稀缺的,为什么?这是由于人们欲望的无限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所产生的。

欲望有两个特点:一是欲望的无限性。

二是欲望的层次性第二节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定一、“理性人”假设——经济人二、市场经济社会经济中有三种类型的经济主题:居民户、厂商和政府。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定性分析预定量分析——个人经验——数学计算模型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就是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

揭示经济事物之间的。

内部分析和预测这些内部联系作用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特点:A、研究的问题具有客观性。

B、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事来检验C、回答“是什么”求“不是什么”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模分析:是以一些价值判断为标准的,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

作为经济政策的依据。

经济学基础(曼昆)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曼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关键术语定义--------------稀缺性1、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地分配利益的特征--------------经济学2、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状况--------------效率3、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平等4、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理性5、市场上只有一个买者的情况--------------机会成本6、利己的市场参与者可以不知不觉的使整体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理--------------边际变动7、社会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激励8、社会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经济9、经济活动的波动--------------产权10、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看不见的手”11、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市场失灵12、对现行计划的增量调整--------------外部性13、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市场势力14、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垄断15、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生产率16、某种引起人行动的东西--------------通货膨胀17、一个人拥有并使用稀缺资源的能力--------------经济周期18、为了达到目标而尽可能系统性的做到最好二、判断正误--------------1、当政府用税收和福利再分配收入时,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2、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是指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权衡取舍。

-------------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

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

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

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

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量。

问题与应用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

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并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

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入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

《经济学原理》个人整理

《经济学原理》个人整理

《经济学原理》曼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看不见的手”:利己的市场参与者可以不知不觉地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理
2.边际变动:对现行计划的增量调整
3.理性:为了达到目标而尽可能系统性地做到最好
4.为什么平等和效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税收和福利可以使我们更平等,但削弱了辛勤工作的激励,减少了总产量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这类的投入
2.科学方法:客观地建立并检验理论
3.为什么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不同位置,多生产100个A所引起的权衡取舍不同?因为随着我们生产更多的A,最适用与生产A的资源得到使用。

因此,生产100个A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生产B的更大减少。

4.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负的?
因为如果一个经济有效地运行,生产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如果我们想多要一种东西,就必须少要另一种东西。

5.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出?
由于资源是专业化的,因此不能同等地适用于生产不同的物品。

一个未由任何一个轴表示的变量发生了变动,就是曲线移动;否则就是沿曲线变动
第二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1.绝对优势比较每个生产者的实际生产成本,而比较优势比较每个
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

2.贸易最终的价格在没有贸易之前双方面临的最初权衡取舍之间
3.为什么有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
因为资源可以以不变的比率从一种物品的生产转向另一种物品的生产。

4.某国的生产率翻倍后,比较优势改变了吗?这两个国家的物质福
利改变了吗?
比较优势没有变,但由于某国现在可以有更优的选择,因此它的状况变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9/21
8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 东西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 的特性。 做大蛋糕与分蛋糕。
2018/9/21 9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 而放弃的东西
[举例] 三峡工程
机会成本是经济理论 为了得到某 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它的基本定义是:稀 种东西所必须 缺存在时因选择而失 放弃的东西。 去的机会值。 ——曼昆 ——布坎南

2018/9/21
29
结 论
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 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的根源,货币 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的根源,而且, 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 交替关系。

2018/9/21
30
作 业
国庆节将放8天长假。 假定你在以下三种选择中只能择其一: 1)与同学结伴外出旅游; 2)回家陪伴父母亲和家人; 3)上一个英语提高班,以备四级考试。 请问你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2018/9/21
45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均衡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理论 分配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2018/9/21 46
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 和经济增长。(曼昆)
“情系江河早献身,不求依附但求真” 黄万里一生始终关心着国家和民众的公共利 益,在关系人民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上始终说 真话,从不为个人得失而违背科学良知。

1957年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上黄万里孤身 舌战,是反对建三门峡大坝的唯一人士。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2018/9/21 14
黄万里遗嘱
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 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 短期交替关系
2018/9/21 7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 关系。 大炮和黄油的交替关系; 清洁的环境与高收入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 效率与平等的交替关系。
2018/9/21
19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 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从相互交易的能力中获益。 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 享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物品与劳务。
2018/9/21
27
结 论
关于个人作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 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任何 一种行动的成本可以用所放弃的机会来衡 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作出决策,以及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 励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28
2018/9/21
结 论
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是: 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 之间贸易的一种好方式,如果存在某种市 场失灵,或者如果市场结果不平等,政府 有可能改善市场结果。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2018/9/21
1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 的稀缺资源



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free goods economic goods Garbage 资源包括:劳动、土地、资金、企业家才能等 等。甚至时间、信息……
2
2018/9/21
2018/9/21
21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于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 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分配不公问题。
2018/9/21
22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 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赵诚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8/9/21
17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的增量调整。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 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 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 这项行动。

2018/9/21
18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对设计公共政策的人来说,激励在决定行为 中的中心作用是重要的。 [举例:汽车安全带。P-8] 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 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 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就将使人们改变 自己的行为。
42
2018/9/21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涉及两个方面: 一个是单个经济单位,研究单个经济单位 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 值如何决定。 另一个方面则涉及这些单个经济单位是怎 样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大的经济单位—— 市场和行业 。

2018/9/21 43
1、微观经济学

2018/9/21
35
一、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2、假设的作用 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

2018/9/21
36
3、经济模型

第一个模型:循环流向图
收益
物品与劳务市场
支出
出售 购买
企业
生产投入
家庭
劳动、 土地、资本 生产要素市场
工资、租金与利润
2018/9/21
收入
37
三个主要市场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 产率的差别。 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 远的含义。例如政府的预算赤字。
2018/9/21
23
人均GDP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921 545 2001年 36012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2018/9/21 10
三 峡 大 坝
2018/9/21
2004年12月航拍
11
三 峡 大 坝
2018/9/21
2006年8月27日实地拍摄
盖明
12
链接
一生始终说真话的黄万里
黄万里先生旧照
2018/9/21
1972年的黄万里先生
13
20世纪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典范
而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2018/9/21 5
人们如何相互贸易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
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2018/9/21 6
整个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
D C A
1000
B
0
2018/9/21
300
600 700
1000
汽车产量
40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018/9/21
41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研究家庭和企业 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曼昆) 厂商(Firm)——指生产单位或卖方;能作出统 一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 制企业、公司等等。 居民户(house-hold)——指消费者或买方;能作 出统一消费决策的经济单位。个人,家庭。
20
原理六: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 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 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 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中央计划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在管理经济时 把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缚起来了。
3 德国 32800 4 中国 30100
25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 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通货紧缩: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下降。
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 货币量的增长。 弗里德曼认为控制通货膨胀就要控制货币的 发行量,就好象把好水龙头一样。
相关性问题 举例:抛硬币,看硬币正反面是否均匀。 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 经济学家并不满足于仅仅断定不同的变量具有相 关关系。他们更想确定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使 其他变量变化的原因。
(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上)
2018/9/21 34


一、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1、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提出理论,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证明理 论。 经济学试验通常是困难的。
知识分子关心公共利益,是中国读书人的传 统,即“士志於道”。 如果中国向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发展,黄万 里先生的精神,在中国不但应薪火相传,而 且须广泛普及。 黄万里的学问,是珍贵的学术遗产; 黄万里的人生追求,更是高贵的精神财富。

2018/9/21 16
黄万里,一座巍巍的山

《长河孤旅——黄万 里九十年人生沧桑》
产品市场
出售产品
购买产品 劳动市场
企业
雇佣劳动 投资于资本品
出售劳动
借钱、投资
家庭
资本市场
2018/9/21 38
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

电脑产量 3000 2200 2000
D C A B
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