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六章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 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 政府转移支付;B. 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解答:C2. 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 政府支出增加;B. 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3.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4. 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5. 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 增加;B. 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6.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 增加;B. 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7.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将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中,引入BP线来分析汇率、国际资本 流动等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02
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03
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点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乘数效应
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 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 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原因、阶段 以及应对措施,探讨了经济波
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国 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经济发展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政策配合的实践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应对经济波动时 ,注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 合。例如,在应对通货紧缩时,采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应对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些实 践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配合对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具有 重要意义。
05 国际经济部门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定义
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经 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 来衡量。
经济增长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机制。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完整版)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去向:消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它包括:………… 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4.个人收入PI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 人的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向政府交纳的税金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四部门经济
只有【消费者】和【企业】
原理:总支出=总收入
推导
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 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 C+I=C+S =》 I=S
税收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支出变动的比率。 k=-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支出变动的比率 k=β÷(1-β)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 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k=1
对外贸易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的比率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论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四部门经济
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1.潜在国民收入 2.GDP缺口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阅读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高鸿业 第七版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国内生产总是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核算 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六、失业的衡量 七、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6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6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第16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16.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对国债的争论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又一争论。

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认为,政府借债减少了国民储蓄,并挤出了资本积累;李嘉图的政府债务观点认为政府债务不影响国民储蓄和资本积累。

1.预算赤字衡量指标的问题政府预算赤字等于政府支出减政府收入,它又等于政府为其运行筹资所需要发行的新债务量。

预算赤字衡量指标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它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一般所衡量的预算赤字并没有对通货膨胀进行校正。

被衡量的预算赤字应该等于政府实际债务的变化而非名义债务的变化。

(2)预算赤字衡量没有用政府资产的变化来抵消政府债务的变动。

为了衡量政府的总债务,应该将政府资产从政府债务中抽出来。

因此,预算赤字应该是债务的变动减去资产的变动。

(3)所衡量的赤字没有包括一些重要的政府负债。

比如,政府工作人员的养老金和累积起来的未来的社会保障津贴。

(4)预算赤字衡量没有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进行修正。

充分就业预算赤字BS*: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调整的预算赤字,是假设经济在其产出和就业自然率运行时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的估算。

其计算公式为:()**=+-BS BS t Y Y式中,*Y表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t为边际税率。

2.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1)假设①消费者是短视和非理性的,他们不会意识到今天的减税意味着未来更重的债务负担,所以即使他们的永久收入并没有真正地增加,他们也认为是增加了。

②消费者可能面对借贷制约,预期收入比一生收入更重要。

③消费者即使意识到未来更重的债务负担,但他们可能认为这些负担不会落在他们身上,而要落在子孙后代身上,而且他们并不会给他们的孩子留下一笔遗产来抵消这些税收负担。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45
0
100
Y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概念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递增函数。
C=C(Y)
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
AE
[C+I]
I

45
0
Y=AE
AE [C+I]
E
C
教材P456 图13-8
Y0
Y
AE 自发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Y=AE
AE1
E1
AE0
E0 AE2
E2
。 45
0
Y2 Y0 Y1
Y
AE 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Y=AE AE1
E1
AE0
E0 E2
。 45
0
Y2 Y0
AE2
“节约悖论” [Paradox of Thrift]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一、支出法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产出等于支出” GDP包括: ①消费[C] ②投资[I] 固定资产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存货投资 ③政府购买[G] ④净出口[X–M] GDP=C+I+G+(X–M)
二、收入法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产出等于收入” GDP包括: ①工资、利息、租金。 ②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③公司税前利润。 ④间接税。 ⑤资本折旧。
S =S(Y)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六章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六章

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 工资增长率,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也 有对应关系。
简单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
a u u
图16-8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 换关系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数 据吻合得很好。
图16-9 1961-1969年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
e u u
当实际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 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因此,可以将自然失业率 定义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图16-12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政策含义: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 的作用的,即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 是有效的。
3.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在竞争性、市场出清的均衡状态下,只 存在自愿失业。
图16-2 失业的解释(1)
(2)当工资具有刚性,劳动市场非出清时, 存在非自愿失业。
图16-3 失业的解释(2)
第二节 失业的原因 失业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 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工作岗位与劳动力的匹配要花费时间,由此 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暂时 的失业。 企业和家庭需要的产品类型一直在变动。随 着产品需求的变动,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的需 求也在变动,这种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需求构 成变动称为部门性变动,为摩擦性失业产生的一 个原因;企业间劳动供求的变动,为摩擦性失业 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
5.通货膨胀的持续 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改变,而是 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事实上,无论通货膨胀的 原因如何,只要通货膨胀开始,通货膨胀也可以 自行持续下去。
图16-7 通货膨胀螺旋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概念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总体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着重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政策工具。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总量关系: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运行的总量关系,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等。

2.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3.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总供给是指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和。

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制定经济政策。

4.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研究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政策。

5.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还研究了国际经济关系,如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等。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工具。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详细介绍了财政政策的原理和实施方法,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工具。

它在宏观经济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对货币政策的原理和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干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一种政策工具。

它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也对产业政策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应用1.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研究了经济周期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如何进行经济周期的预测和调控。

2.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学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分析,总结了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演变规律,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和建议。

3.经济全球化:宏观经济学还探讨了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挑战。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作业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D.200亿元计算过程:投资等于储蓄,所以储蓄增加6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3,所以收入增加=储蓄增加/边际储蓄倾向=60/0.3=200亿元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但非计划投资必然为零。

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为零。

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如果不为零,则产出与需求不一致,不是均衡产出水平,因此在均衡产出你水平,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不能。

根据c=c<y>消费曲线的图形可以看出,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曲线和45°线的距离越来越大,曲线上个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社会经济背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公认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19章 经济增长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

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资则工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下降并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下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答: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必须区分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其中,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

例如,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那么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此时面粉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跨考教育金牛经济学院院长郑炳老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答: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储蓄—投资恒等式答: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

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 S=、()=+-和()()rI S T GI S T G M X K=+-+-+。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4.GDP折算(平减)指数答:GDP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工资具有刚性,劳动市场非出 清时,存在非自愿失业。
第二节 失业的原因 失业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工作岗位与劳动力的匹配要花费时间,
由此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摩擦性 失业是暂时的失业。
企业和家庭需要的产品类型一直在变 动。随着产品需求的变动,对生产这些产 品的劳动的需求也在变动,这种不同行业 和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称为部门性变 动,为摩擦性失业产生的一个原因;企业
7.7
1694
2.7
通货膨胀时期
(1975—1984年)
新经济跌落后
5.5
509
1.4
萧条的时期
(2001--2003年)
2.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 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 个百分点。即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 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 业率上升1y个yfy百f 分a点u u。 公式表示为:
因此,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将管 理通货膨胀预期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就是要阻断 通货膨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传导,提高宏 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中央银行管理通货膨胀预 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控制货币 供应量,也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速; ②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和连续性,有效引 导人们的预期;③实行通胀目标制,增强 人们对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的信心,比如我 国确立今年3%的通胀目标;④必要的工资 和价格管制,避免出现工资—物价螺旋上 升式的通货膨胀。当然,在通胀和通货膨
5.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 普斯曲线,又称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指预 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
率与失业率 之e 间 关u 系u 的曲线。附加预期的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当实际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 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因此,可以将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1.失业的数据
2.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
的失业率,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
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
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
的状态。
U N l l f
自然失业率为:
3.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在竞争性、市场出清的均衡状态 下,只存在自愿失业。
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用通货膨胀率代 替货币工资增长率,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 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
简单形式 的au菲 u利 普斯曲线表示为:
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失业与通货膨 胀的替换关系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通货膨 胀和失业的数据吻合得很好。
2.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菲利普斯曲线可以从总需求—总供给 模型中推导出来。
当总需求既定不变,经济遭遇不利的 供给冲击时,厂商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 致消费品价格上升。在工资指数化制度下, 工资也会随之上升。而这将引发价格、原 材料成本和工资的进一步上涨。在这种情 况下,工资指数化反而助长了通货膨胀的 螺旋式上升。
MV Py
对费 d雪P 方dM程 d式y dV mˆ yˆ vˆ 变换可得: P M yV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和长期实际产 量的增长率固定不变,则在长期内,货币
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 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 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1.失业的影响 失业有两种主要的影响,即社会影响 和经济影响。
表16-1 高失业时期的经济损失额
产出损失
时期
大萧条时期 (1930--1939年)
平均 失业率 (%)
18.2
GDP损失 (10亿美元,2008年
价格)
2796
占该时期GDP 的百分比
30.0
石油危机和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1.通货膨胀的数据
图16-4 美国1970年以来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衡量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 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 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赁膨胀。 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 济中的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 一个时期到另t P一tPtP个1t 1 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 分比,公式表示为:
3.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类 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 比例在10%以内。 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 10%~100%之间。 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 以上,多见于战乱或大的政治动荡之后。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 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的通货膨:各种商品价格上 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类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价格上升的速 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 价格会上涨。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 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 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 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1)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2)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4.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因素 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具体表现:经济中存在两大部门(需 求扩大部门和需求衰减部门;生产率提高 较快部门和生产率提高较慢部门;新兴部 门和衰落部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 前一个部门预示着较好的经济前景,因而 工资、物价会较快上升,但劳动市场的特
到 。同时,更高的工资率意味着人们有
资的上涨。这样,通货膨胀的压力在整个 经济中具有不断循环下去的趋势。
(2)政府公开宣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 的意义
通货膨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巨大影响 力,将进一步影响中央银行维护价格稳定 的能力。通货膨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物价机制、 有价格决定权的企业定价机制、消费和投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学家提出 了种种解释,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 传统货币数量论,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 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二是用总需求与 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 的角度;三是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 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基本观点:每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 币供给的迅速增长。通货膨胀时时处处都 是一种货币现象。
图16-14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
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16.1】政府公开宣布控制通货膨 胀预期的意义,通货膨胀如何自我维持。 [中国人民大学2010研]
答:(1)通货膨胀的自我维持 通货膨胀的自我维持是指通货膨胀率 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即价格水平上 升不断持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如果经济中大多数人都预期到同样的通货 膨胀率,那么,这种对通货膨胀预期就会 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通货膨胀开始后, 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作用下,通货膨 胀会自行持续下去。图16-15说明了通货膨
2.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 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 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 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 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的一个来源是工资刚性, 即工资不能调整到使劳动市场的供给等于 需求从而消除失业的水平。
工资刚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最低工资法 (2)效率工资 (3)工会的垄断力量
【例16.2】说明当不利的供给冲击导 致通货膨胀时,为什么不能实行工资指数 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研]
答:工资指数化是指工人的货币工资 随物价指数浮动,按照价格指数自动调节 收入的一种工资制度。工资指数化的目的 是为了消除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波动对 员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对工资制度实行物 价补偿的原则,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动而相 应调整工资,使工资的增长高于或至少不 低于物价的上涨。
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 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 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 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
4.牺牲率和痛苦指数 牺牲率是指为了使通货膨胀率降低一 个百分点而必须放弃的一年实际GDP的百分 点数。
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政策含义: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 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可以 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即调节总需求的 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解释失业 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方面还算是成功的。
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从长期来看,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 际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经济社会的失 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失业率与通 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长期菲利 普斯曲线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5.通货膨胀的持续 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改变, 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事实上,无论 通货膨胀的原因如何,只要通货膨胀开始, 通货膨胀也可以自行持续下去。
图16-7 通货膨胀螺旋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成本 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 (1)菜单成本 (2)鞋底成本 (3)税收扭曲 (4)相对价格变动导致的资源配置不 当 (5)混乱与不方便
图16-15 通货膨胀的自我维持
在图16-15(a)中,经济初始时处于
E均衡点
AD0
AD1 。假定出现总需求冲击P0 ,总需P1求曲线从
移到
,这A个S1 移动A使S2 得价格从原来的 上升 到 。价格上升会引起工资提高,较高的
工资使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表现在图16-
AD1
AD2
AD2
15(b)中,AS2就是总供给曲线由 移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7版)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6.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原因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成本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