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50篇(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50篇(含答案)1.父亲的院落①父亲到城里来,几天之后,就腰酸腿痛,唉声叹气:“这哪是人住的啊,还不把人憋死?”说完不久,就回到了他的院落。
②父亲永远留恋着自己那三间瓦房,还有一个院子。
③父亲的院落在乡下,依然是矮墙,上面杂生着枯草;依然是三间瓦房,在夕阳下,扯出一缕袅袅的炊烟。
父亲坐在院落里,抽着烟,烤着火,间或咳嗽两声。
④在乡下的院子里,父亲才算找回了真实的自己。
他可以粗声武气地大笑,可以大声喊叫邻居来喝茶,可以找年龄相当的人谈今年的雨水和收成,可以打开鸡笼,大声吆喝着鸡;也可以对母亲高声说着今天要吃什么饭,放点地里长的大白菜,或者豆角。
⑤在小院里,父亲永远是个主人,而不是客人。
⑥春天来了,雨水一落,父亲就会在墙角空地上用棍子插些小洞,放进豆种,然后,沿墙一周插上篱笆。
不久,几场春雨飘落下来,父亲那些豆子,就会一颗颗破土而出,长出肥嫩的芽儿,顺着风长长,长高。
父亲从坡上回来,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些豆秧一根根顺着篱笆而上,伸长了身子,舒展着叶子,就会高兴得哈哈大笑,摸着胡茬:那种得意,就如面对自己的孙子一样。
⑦夏天之后,院子里,丝瓜拉成架,豆荚顺着篱笆爬上墙头。
做饭时,父亲会踩着凳子去摘,然后洗净了,交给母亲,放在锅里炒着。
在放了油的烧红了的锅里,豆角快活地发出“咝啦咝啦”的响声。
父亲坐在院子里,坐在豆棚瓜架下,轻轻地摇着蒲扇,摇出一院的清凉。
⑧到了秋天,院中的葡萄熟了,父亲会很认真地照看着,不许鸟雀啄食,让一颗颗葡萄珠圆玉润地鼓胀着,晶莹着,由小变大,由绿变紫,变灰。
这时,父亲总会打电话告诉我们,让我们回来吃葡萄。
⑨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难以回家的。
不久,父亲就进城来了,拿着袋子,里面装着葡萄,一颗一颗,水灵而饱满。
等我们都回来了,父亲才拿出来,一串一串摆在桌上,摆得很慢,很细致,摆出一脸的成就感。
⑩冬天,父亲会感到寂寞,没有了瓜菜豆秧陪伴的父亲,坐在院子里,就像没有朋友聊天一样,显得形单影只,显得无奈和怅wă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内阅读2(含答案)
课内阅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4.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参考答案: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多思考,运用真觉得智慧写出更好的答案!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5、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6、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初中阅读指导】《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习题答案
【初中阅读指导】《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习题答案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大意和闻一多先生思想品德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掌握关键句子、复述和总结的能力。
〖参考答案〗早期,温家宝致力于学术研究,以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他不怕吃苦,忘了吃饭睡觉。
十多天后,他终于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后期,他投身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说话,面对凶猛的敌人无所畏惧,回首死亡,体现了民主战士的勇气,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温家宝在早期和后期走了不同的道路,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是,作为一个言行一致的杰出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和有志之士,他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1.那时,他不再对诗歌感兴趣,而是对研究感兴趣。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从1930年到1932年,“看、听、问、切”只是“看”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全神贯注,成为了“为什么不下楼”的大师。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二句“以文化救济”是一个隐喻,指的是寻找使中国民族文化繁荣的方法。
从20代人结束以来,温先生已经过了十多年的“学习生活”,试图找到一条振兴民族文化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1原文:闻先生性格剧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高校,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高校,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与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酷热而又严冷的目光端详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用心治学,把自己成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仆人”。
由于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支配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或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特别“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同学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凹凸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原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规律的美,才华的美。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③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选文①、②两段引文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部分写了闻一多先生在古文研究方面的三个内容,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这两这两段是第一都分故述的纲领,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引言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对于阅读的重视和研究对于中国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的角度出发,探讨他对于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闻一多先生的教学方法闻一多先生提倡“师生共读”,他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进行互动和讨论。
他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是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相信通过共同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闻一多先生的教学方法也包括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技巧。
他经常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闻一多先生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他认为阅读不仅仅是理解文字的意思,还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背景。
他经常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闻一多先生的阅读理念闻一多先生的阅读教学方法背后有着他独特的阅读理念。
他认为阅读是一种审美的体验,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和艺术的力量。
他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审美情趣,并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闻一多先生还认为阅读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和情绪。
他相信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他强调通过阅读可以培养人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闻一多先生还强调阅读的社会价值。
他认为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他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结论闻一多先生的上课阅读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学方法强调师生共读和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他的阅读理念强调阅读的审美、情感和社会价值,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参与社会生活。
正是由于闻一多先生对于阅读的重视和研究,中国的教育事业得以向前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2)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一、背景介绍闻一多(1899年-1947年),原名闻圣诚,字翔龙,山东山亭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和民主人士。
他被誉为“民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闻一多先生在文学创作、翻译和文学批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在他坚持的古文运动、口语文学和辅助语文教材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闻一多先生的教育观念中,他强调了对学生的启发阅读,认为阅读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因此在他的课堂上,进行阅读是很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
本文将根据提供的标题,为大家总结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闻一多先生的教育思想。
二、闻一多先生的上课阅读答案1. 阅读的目的和意义闻一多先生认为,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他的课堂上,阅读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读取各种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和综合各种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人文经典,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知能力。
2.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阅读目的,闻一多先生在课堂上采用了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其中的几种方式:•分段阅读: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将文章分成若干个段落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大意和重点;•标注和摘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被鼓励标注关键词、重点句子或段落,并摘抄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联系实际:闻一多先生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生活与阅读相结合的能力;•多种途径阅读:除了课堂教材,闻一多先生还鼓励学生多读原著、名著、报刊杂志等不同类型的文本,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多思考,运用真觉得智慧写出更好的答案!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6、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8、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短)9、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12闻一多答案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内容)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吹嘘,自诩)4、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用原文)“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它” 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
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闻一多先生上课 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副标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1.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1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2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簃”,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3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4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5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6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精选4篇)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精选4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习题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习题答案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参考答案〗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③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选文①、②两段引文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部分写了闻一多先生在古文研究方面的三个内容,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这两这两段是第一都分故述的纲领,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阅读答案(3)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阅读答案(3)《西南联大的闻一多》阅读答案文章来自:xx西南联大的闻一多①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
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②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
七点多钟,室外月上柳梢,室内电灯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
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
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③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
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
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
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
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
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④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
篇一:宁德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
宁德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卓然(zhuō)和煦(xù)奏效(z?u)舴艋(zà)....
B.皓月(gào)嶙峋(lín)山坳(āo)社稷(jì)....
C. 瞥见 (piē) 昏眩(xuàn)褶皱(zě)晌午(xiǎng) ....
D. 精髓(suǐ)撩人(liáo)祈求(qí)欢谑(xua)....
2.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麻痹磅礴惦算别开生面
B. 炫耀恍惚蓬篙大音希声
C. 庠序校勘扶摇屡见不鲜
D. 笨绌勤勉缄默流畅圆润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
B.理性地看,我们还不能对中国航空发动机有过分乐观的展望,一挥而就来解决中国....航空的“心脏病”问题极不现实。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阅读(附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整天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簃”,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儿...”.。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全世界无第二人。
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诗。
闻一多先生的阅读训练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阅读训练及答案闻一多先生的阅读训练及答案阅读(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1、概括文段的大意。
2、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闻一多的?3、第六自然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4、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5、文中加黑的'词语表现了什么?6、“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何作用?7、读了此文段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参考答案:1、写闻一多在学术方面,实干苦干,硕果累累。
2、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3、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初中阅读指导】《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习题答案
【初中阅读指导】《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习题答案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大意和闻一多先生思想品德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掌握关键句子、复述和总结的能力。
〖参考答案〗早期,温家宝致力于学术研究,以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他不怕吃苦,忘了吃饭睡觉。
十多天后,他终于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后期,他投身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说话,面对凶猛的敌人无所畏惧,回首死亡,体现了民主战士的勇气,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温家宝在早期和后期走了不同的道路,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是,作为一个言行一致的杰出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和有志之士,他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1.那时,他不再对诗歌感兴趣,而是对研究感兴趣。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从1930年到1932年,“看、听、问、切”只是“看”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全神贯注,成为了“为什么不下楼”的大师。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二句“以文化救济”是一个隐喻,指的是寻找使中国民族文化繁荣的方法。
从20代人结束以来,温先生已经过了十多年的“学习生活”,试图找到一条振兴民族文化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原文: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
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
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
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
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
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
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问题:
1.结合文意解释第6段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叫座:
2.选文1至2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着两个事例。
事例一:事例二:
3.汪曾褀为同学代笔些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4.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
(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1.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上座率高
2.a.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b.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3因为他写的报告分析的准确形象,说法新奇,闻一多等西联很多教授都很赏识
这种学生。
4.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目不转睛地看着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也是全神贯注,在教室里踱着步子,慢慢品读着课文。
学生们认认真真得听讲,仔仔细细得做笔记,就像春起的小苗,接受着闻一多先生知识的灌溉。
阅读答案2
参考答案:
1.①zhuó②chì③niǎo
2.叫座:指闻先生讲课非常有吸引力,来听课的学生很多。
3.事例一:抗战期间蓄须明志。
事例二: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4.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识这样的学生。
5.开放性题目。
描写要符合题目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