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
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主动
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目标设定、案例引入、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反
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课堂目标设定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前提。
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
趣特点,设定适宜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教授面积知识时,可以以街道规划、建筑设计等生
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明确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引入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
案例引入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故事情
节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授百分比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某
个商品的原价和打折价,让其计算折扣率,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设计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环节。
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
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授平均数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调查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并计算出平均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反思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必要环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
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数学理念。
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做了浅显的探讨。
一、利用直观实物,创设趣味性情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实物、挂图、放录音等方法,尤其是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
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主动地思考。
如能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创设情境,通过学习探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我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出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这两张中国地图间有什么关系(相似)?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等)?”。
然后让学生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出西安、武汉、郑州三座城市的位置,并连结这三座城市间的线段,得到两个三角形。
接着思考:“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通过讲数学知识的发现故事、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来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接受思想教育。
例如进行随机事件教学时,可以通过央视热播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给学生讲解这位宋朝名将抛掷百枚钱币鼓士气,从而顺利征讨侬智高,大获全胜,平定了邕州的故事,接着又设问:听完故事是不是还为狄青捏着把汗?狄青真的有把握100枚铜币全朝上吗?这个情境的创设及内容都比较新颖。
学生听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会赢的原因。
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讲述有理数的乘方设下伏笔,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很多学生对数学持有抵触情绪,觉得数学难以理解和应用。
为了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我们可以创设一些趣味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第一,利用游戏化方式引入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往往抽象而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活实际中的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应用数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成为数学家,通过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来拯救数学世界。
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第二,引入数学思维训练项目。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思维训练项目,例如数学谜题、数学推理等,激发学生在数学思维上的兴趣和挑战。
这些项目可以在课上或者课后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实际应用数学的场景。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际应用,否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设计一些真实场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应用数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清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计算总的消费金额和找零金额。
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四,合作学习和互动学习。
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一起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问题情境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比于枯燥的公式和定理,问题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验证,这些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1.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2.设置问题情境的背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设置问题情境的背景,以提供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和条件。
背景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情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问题情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点,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4.提供适当的指导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适当地提供指导和帮助。
可以通过提问和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5.总结和反思在问题情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所得到的结论,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购物问题问题情境背景:小明去商场购买文具,他准备买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他看中了一支价钱为3元的钢笔和一本价钱为5元的笔记本,请问小明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老师向学生描述了小明购物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例如询问学生钢笔和笔记本的价钱分别是多少,购物的总价是多少等。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同时也是一个相当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科。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充分利用生活化情境创设。
本文将从概念、教学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来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一、生活化情境的概念所谓生活化情境,就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其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落地,使学生根据所处的情境来理解数学的概念和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升了学业成绩。
在生活化情境创设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视觉化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化教学法等。
下面从不同的方法对它们进行阐述。
1.视觉化教学法视觉化教学法是基于图像、图表等视觉材料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通过画图、图像、幻灯片等工具,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概念和知识,比如说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函数、函数图像等。
如教学二次函数时,可以让学生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观察图像变化,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其相关知识和技巧。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数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对于每组学生,给出一个数学问题,并且在问题的情境中融入到课堂外的生活因素,比如说计算年收益或按照一定标准量化不同的生活事物。
在小组内,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合力完成问题的解答,从而加深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游戏来进行数学教学。
游戏可以在课堂上反复出现,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概念和技能的感性理解,并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学生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整式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放置游戏,让学生将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运算之后填充到盘子里,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下,深入理解整式乘法的意义。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的情境和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和效果。
一、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情境,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数学问题的情境和模拟情境等。
在教学整数的加减法时,可以选择购物结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场景来运用整数的加减法。
2.设计情境问题: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城市道路规划的问题,让学生设计一个最短路径的道路网络。
3.组织情境活动: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可以包括观察实物、实地考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情境教学的效果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情境来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情境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可以从彼此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中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4.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的创设,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1. 商场折扣情境:小明和小杰去商场买东西,商场正在举行折扣活动。
小明买了一件原价200元的衣服,打了8折,小杰买了一件原价150元的衣服,打了7折。
他们分别付了多少钱?解答:小明的打折后价格为200 * 0.8 = 160元,小杰的打折后价格为150 * 0.7 = 105元。
小明付了160元,小杰付了105元。
2. 餐厅账单情境:小华和小明一起去餐厅吃饭,他们点了三道菜: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糖醋排骨。
鱼香肉丝的价格是28元,宫保鸡丁的价格是25元,糖醋排骨的价格是30元。
他们还点了一瓶可乐,价格是8元。
他们需要付多少钱?解答: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糖醋排骨的总价格是28 + 25 + 30 = 83元,加上可乐的价格8元,总共需要付91元。
3. 几何图形的面积情境:小明在花园里种了一片长方形的蔬菜地,长为8米,宽为5米。
他想知道这片蔬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答:蔬菜地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面积为8 * 5 = 40平方米。
4. 分数的运算情境:小华买了一杯果汁,一共倒了0.4升的果汁。
他想喝其中的四分之一,应该喝多少升的果汁?解答:四分之一等于分数1/4。
0.4升乘以1/4等于0.4 * (1/4) = 0.1升,所以应该喝0.1升的果汁。
5. 速度问题情境: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班车也在同一时间出发到达学校。
班车的速度是30千米/小时,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
如果班车用时2小时到达学校,小明用时多久?解答:班车的速度是小明的速度的1.5倍,所以小明用时为2小时 * 1.5 = 3小时。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研究一、引言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调查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现状调查1. 教师对情境创设的认识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认识存在偏差。
他们往往将情境创设仅仅视为一种授课方式或教学形式,忽略了其与学科知识的紧密关联。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情境创设的应用不够深入。
2. 情境创设过程缺乏科学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常常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
有些教师过分关注情境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入。
另外一些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过于简单的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教学,缺乏深度和难度。
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效果。
3. 学生对情境创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情境创设存在着无法全面理解的现象。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情境的表层,难以深入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
这种现象可能与教师对情境的设计不够科学严谨有关。
三、问题分析通过对现状调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着教师认识不足、情境创设过程缺乏科学性以及学生对情境的理解不全面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情境创设效果的降低。
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应加强对情境创设的认识,将其作为教学手段之一,而非仅仅是一种形式。
教师应该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情境的融合,设计有针对性和深度的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通过能力培养,提高对情境的全面理解。
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将情境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解决方案1. 教师要加强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情境创设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思考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师们对于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思考也愈发重视。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创设,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1.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确保所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来说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复杂。
教学情境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2.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所创设的情境能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匹配。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增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1. 故事情境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故事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奇妙和魅力。
在教学乘除法时,可以编写与乘除法相关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和运用乘除法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角色扮演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数学角色,通过模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分数运算时,可以设定学生扮演商家和顾客的角色,通过买卖商品的情境来运用分数的四则运算,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情境设计和情境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
情境创设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情境创设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1.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具体的、活泼的学习情景,因此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加深理解。
通过情境创设,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能引起学生的感知、思考和表达,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培养能力。
情境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4.促进合作。
情境创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基于实际生活情境设计问题数学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一门学科,因此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购物结账、旅行路程、房屋买卖、运动比赛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情境化教学引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如模拟实际场景、制作数学实验器材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拓展课外拓展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拓展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4.注重个性化情境创设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实际情况等,对情境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情境创设中的教师角色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导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前言情境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等,为学生构建一个与之相应的虚拟的教学场景,利用这个教学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率.数学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就可以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为学生积极地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欲望,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当中,最终获得自身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的提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引入生活化的数学案例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案例,以此提升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去关心学生,利用经常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化事例结合教学的内容展开数学的生活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赋予每一个学生亲切和熟悉的感官效应,迅速地拉近学生与数学这门课程的距离.营造出一个和谐、愉悦的数学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个氛围当中能够轻松地进行数学知识和数学内容的学习,真正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浓烈的学习兴趣.(二)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初中生的年龄还比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逻辑性思维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关注点全部放在了事物的表层,没有办法深入事物去了解其本质和内涵,所以说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全面了解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适合学生且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教材当中一些比较抽象、复杂,且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转化到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化的情境当中.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掌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数学教学的教学难度,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为学生日后的深度学习、深层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组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现实的生活环境当中蕴含着很多关于数学知识的内容,这些知识或深或浅,有的学生能够接受,有的学生还没有办法去理解.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科学且合理地为学生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证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细心地去钻研教材,并且寻找到教材当中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进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之后,能够用心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深入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应当全面地去关注学生,用心去了解每一名学生,保证所选取的生活化事例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获得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思考(一)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初中数学教师在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时,应当在落实双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前提基础上,让学生将知识和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去学习数学知识点、学习数学内容,并且在此过程当中对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积极地培养.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数学这门课程与人们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自主建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知识点和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设计有趣的生活化教学问题,如:“同学们,某学校准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造,已知该学校的图书馆旁边有一片矩形的空地,空地的长为24 m,宽为12 m.现在要在这个矩形空地的中间位置修葺一个矩形的喷泉,其余的位置需要铺上宽度相同的草皮.这个喷泉的位置需要占据这块空地面积的5[]9,求草地的宽度是多少.”在为学生抛出这道数学问题之后,数学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地去观察题目,并且在题目当中提取出关键的信息.在这里我们假设草地的宽度是x m,那么矩形喷泉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24-2x和12-2x,据此可以列出方程:(24-2x)(12-2x)=5[]9×24×12,化简这个方程式,可以得出x2-18x+32=0,答案为x1=16,x2=2.将最后所算出的两个结果代回问题当中,结合题意,我们能够知道16这个答案显然是不符的,应将其舍去,最后可以确认草地的宽度为2 m.这样的数学问题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高度地结合起来,将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实例利用数学问题的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原本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数学知识点,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现到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使学生真正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二)利用生活实践让学生去感知数学、研究数学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能让学生去做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积极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过程当中去感悟知识的本质与来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去研究数学知识在实践当中的运用前景,让学生真正在实践当中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最终,使数学知识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的一部分.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这一重要的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数学问题,如:“某地区遭遇到了强烈的台风袭击.一颗高度为9 m的大树,在距离地面4 m的位置被拦腰吹断,并径直向朝着站在4 m之外的一个小女孩倒去.已知这个小女孩的身高为1 m,请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点去分析:这个小女孩会有危险吗?”在指导学生进行这一问题的分析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首先将问题当中的情境提炼出来,并且在脑海当中完成建模.利用数学的知识点将小女孩比作一条线段,并且在图纸上画出这一数学问题的示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图形和比较图形,去掌握相关的数学本质.小女孩的头部与树木的断裂处在高度上相差3 m,这一段距离可以看作是直角三角形当中一条直立的直角边,水平方向又有4 m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的数学知识点去解释的话,树木的断裂处到小女孩的头部正好是一个5 m的直线距离,所以说如果这棵树倒下的话,顶端正好可能有砸到小女孩的危险.这一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进行这一问题的讲解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题目当中的关键信息在脑海当中灵活地建模.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良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点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感受到乐趣,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三)结合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数学教育工作者在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为学生尽可能创设一个与社会当中实际情形相契合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性较高并且十分生动的情境当中,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生活当中努力为学生选取真实的生活素材,在此基础上将数学知识点、数学内容与生活素材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设计生活性的数学问题,最终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在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的今天,网购、快递、外卖都是现代生活的重要元素和重要标志,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时,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元素,以此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快递员是城市当中十分忙碌的一个群体,他们每天要将数不胜数的订单送到千家万户,并且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已知快递员小李在接到订单后,必须要将订单在规定的时间送到某居民楼,如果小李骑电动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那么小李能够在规定时间的前两个小时抵达目的地.如果小李骑电动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那么他将会在规定时间的后两个小时抵达目的地,也就是说小李将会迟到两个小时.请问:为小李限定的时间是几个小时?小李距达目的地有多远的距离?”在进行这道题的解答时,首先学生可以将设定的时间假设为x小时,并尝试着建立方程式:15(__2)=10(x+2),15__30=10x+20,15__10x=50,x=10,那么所限定的时间就是10小时,根据所限定的时间能够求出路程为120千米.这道问题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联系得十分紧密,很多学生都在实际生活当中经历过网购,这样的数学问题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答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当中能够良好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最终有效地提升问题解答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这样的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站在实践的角度,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内容.总结生活是学生学习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的基本源泉,学生在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内容时,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离不开对生活实践的感悟与体验.所以说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积极地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体会,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学习的模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的把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參考文献】刘兴宇.生活化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创设之我见[J].女报,2020(2):40.姚敦明.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摭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研究,2019(5):641.田琴.沟通生活,唤醒回忆: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8):38.。
初中数学课堂的情景化教学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钟祥莫愁村写景作文哎呀,说到钟祥的莫愁村,我真的是满心欢喜呀!这地方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小宝地。
刚踏进莫愁村,就仿佛进了一个宁静的桃花源,满眼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简直让人觉得自己是走进了梦里。
那些古老的房子,一排排的青瓦,灰墙,仿佛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路边的小溪哗哗地流,像是在跟你聊天一样,你可以听到水流的声音,听到它对你的悄悄话。
小桥流水人家,听起来多美,实际走起来才知道,真的是太有感觉了。
有时候,我就在小溪边坐下来,看着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哎呀,那可真是个宁静的画面。
我还发现,村里的房子大多都是一层的,低矮却特别有味道。
屋前的小院子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有的是艳丽的牡丹,有的是清新的野花,每一朵都在争着展示它们的美丽。
尤其是那些挂在墙上的葡萄,哇,真是看了让人眼馋啊。
每次经过,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心里想,这些葡萄长得这么好,不知道味道会不会也特别棒呢!最有意思的是,那里的村民们,真是特别热情好客。
他们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见到你,仿佛见到了老朋友一样。
说起话来,特别有趣,就像讲故事一样,把村里的点滴都娓娓道来。
我跟他们聊过,才知道原来这里的历史可悠久了。
那几棵百年老树,每棵树下都有一个故事。
村里的老人说,那些树见证了多少风风雨雨,可谓是大自然的见证者。
每当讲起这些历史,老人们的脸上都会露出自豪的笑容,看得出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莫愁村不仅风景如画,人文历史也特别丰富。
那儿还有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像是织布、刺绣等,都有着悠久的传统。
那些手艺人一边工作,一边和你聊着天,仿佛是把整个村子的文化都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中。
比如说,一位老奶奶在编织时,就会一边编织,一边告诉你这些花纹的由来和寓意。
有时候,听着听着,你都会觉得自己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那些古老的智慧。
总之,莫愁村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如果你也想体验一下那种古朴的乡村生活,感受一下那种悠闲的氛围,那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都能让你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温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探究,探讨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数学教学情境。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些学生对数学抱有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3.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思考问题中感受到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利用真实生活情境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购物、运动、旅行等生活情境,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培养合作学习的情境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如动画、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
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充满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学科,而情境创设是一种以情境为背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情境创设案例,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情境创设案例一——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情境描述在一次数学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们去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实地考察。
学生们分成小组,通过测量和观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情境展开学生们在超市里量取商品的重量,并使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总价;通过比较不同品牌的商品价格和重量,分析它们之间的比较。
学生们还使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讨论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销售趋势等等。
3.学生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他们认识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情境创设案例二——探索几何的美1.情境描述在一次几何学习中,老师带领学生们前往校园的花园。
学生们通过观察花园中丰富多样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生长状况,探索几何形状在自然界中的运用。
2.情境展开学生们观察并记录花园中不同植物的形状、颜色和数量。
他们尝试用几何形状描述这些植物,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分析。
学生们还学习到几何形状在建筑和艺术中的应用,并创作了一些几何艺术作品。
3.学生反思通过与自然界的接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识别和描述几何形状,还发现了几何学在自然、建筑和艺术中的美妙应用。
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到了几何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情境创设案例三——数学游戏的挑战1.情境描述在一次数学游戏中,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数学智力挑战。
通过游戏、竞赛和合作,激发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展开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填字、数学迷宫等。
他们在游戏中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难题。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或者虚构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通过感知、体验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情境:1.生活实践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授平行线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找出平行线的例子,并让学生感受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游戏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乐趣。
在教授代数方程式的解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谜题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方程式的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对代数方程式的理解和兴趣。
3.探究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定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教授三角函数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和观察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发现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创设情境教学的核心目标。
因为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和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平面几何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纸板做一些简单的几何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几何形状的特点和性质。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兴趣。
在教学数学定理证明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和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证明方法的兴趣和热情。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了教学效果评估。
同时也探讨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局限性。
在结论部分对所讨论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回顾,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利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原则、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局限性、引言、正文、结论、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启示与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环境日益丰富多彩,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大量涌入,尤其是在数学这一学科中,常常感到难以理解和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背景介绍部分旨在引出本文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便更好地阐述后续内容。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进一步探讨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原则、方法,以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1.2 意义分析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生活化情境创设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认同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设计的。
这些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下面是几个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情境一:购物结账小明去超市购买了苹果、香蕉和橙子。
苹果的单价是3元/个,香蕉的单价是2元/个,橙子的单价是5元/个。
小明购买了5个苹果、3个香蕉和2个橙子。
请问小明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解决思路:小明购买的苹果总价为5×3=15元,香蕉总价为3×2=6元,橙子总价为2×5=10元。
所以小明一共需要支付的钱为15+6+10=31元。
情境二:邮票收藏小红收藏邮票,她一共有5个小本子,每个本子可以装8张邮票。
小红已经收集了32张邮票,请问她还需要收集多少张邮票才能让每个本子装满?情境三:买书小明在书店看到一本图书的原价是80元,但书店正在打折,一本打8折。
小明决定买下这本书,请问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解决思路:书的原价是80元,打8折后价格为80×0.8=64元。
所以小明需要支付的钱是64元。
情境四:电影票小刚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是25元。
他去了4次电影院,但每次去都有不同的优惠活动。
第一次,他使用了一个优惠券,减了5元;第二次,有学生票半价,他只支付了12.5元;第三次,朋友帮他买票,他没支付任何费用;第四次,他使用了会员卡,打了8折。
请问小刚一共支付了多少钱?解决思路:第一次看电影,减了5元,所以需要支付25-5=20元。
第二次看电影,半价票,所以需要支付12.5元。
第三次看电影没有支付费用。
第四次看电影,打8折,所以需要支付25×0.8=20元。
所以小刚一共支付了20+12.5+0+20=52.5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1. 实际生活背景创设: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入数学
概念。
在教学有关图形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建筑、交通等场景,让学生直观
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
游戏的规则和挑战可以与数学概念和技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
数学。
3.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欲望,引导学生主
动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构的情境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4. 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可以
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
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
力。
6.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案例可
以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历史事件,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法。
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故事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生,数学学习一直是他的短板。
最近的一次数学考试,他只得了60分,让他非常沮丧。
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小明决定向数学家父亲求助。
情境一:小明去找父亲求助小明沮丧地走进家里,看到父亲正在书房里看书,于是他走上前去向父亲求助。
小明诉说了自己的数学学习困难,父亲听后笑了笑,然后说:“数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只要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父亲说:“我们来做个实际问题吧,比如我们家的花坛,你来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土和种子。
”情境二:花坛的土和种子小明和父亲来到家里的花园,看到一块准备好的花坛。
父亲说:“我们要给这个花坛装满土壤,并且要在上面撒种子,你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土和种子。
”小明沉思片刻,然后说:“我知道,首先我们要测量花坛的长宽高,然后计算体积,然后再根据土壤和种子的密度来计算数量。
”小明拿出卷尺测量了花坛的长宽高,然后开始计算,最后得出了需要的土壤和种子的数量。
情境三:花坛周围的边框父亲又说:“花坛周围还需要一些木头做成的边框来装饰,你计算一下需要多长的木头。
”小明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我们要计算花坛的周长,加上一些预留的长度,然后再乘以4,就是需要的木头长度了。
”他又拿出卷尺来测量周长,然后开始计算,最后得出了所需要的木头长度。
情境四:结论和收获小明完成了父亲给出的实际问题计算,父亲满意地点点头,说:“做数学题也是一样,要了解问题的意义,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得到正确的答案。
”小明感到豁然开朗,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从这次经历中,小明学到了有关实际问题的数学计算的实际应用,也明白了数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
他决心努力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成绩。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并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充满趣味和应用的学科。
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一、问题情境1:商店打折活动周末,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场逛街。
他们来到一家服装店,看到商店正在进行打折活动,标价的货品都打了9折。
小明看中了一件原价为200元的T恤,小红看中了一条原价为150元的牛仔裤。
他们想算一算打折后实际要付的价格是多少。
问题:1. 小明的T恤打9折后,实际价格是多少?2. 小红的牛仔裤打9折后,实际价格是多少?3. 如果他们一起购买,打折后总共需要付多少钱?二、问题情境2:分配食物小明小红从商店出来后,又一起去了一家餐厅。
他们点了一份面条和一份炒饭,打算平分食物。
但是他们发现餐厅上菜的份量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小明调皮地说:“我们来算一下,看看这两份食物是不是真的能平分。
”问题:1. 面条一共有500克,小明和小红分到的重量各是多少克?2. 炒饭一共有800克,小明和小红分到的重量各是多少克?3. 他们是否能平分这两份食物?如果不能,小明和小红各应该得到多少克食物?三、问题情境3:比较优惠吃完饭,小明小红又去了一家超市。
他们在冰箱货架上看到了两种不同品牌的牛奶,品牌A的牛奶一瓶售价为9元,而品牌B的牛奶一瓶售价为6元。
他们想比较一下哪个品牌的牛奶更划算。
问题:1. 如果小明买了3瓶品牌A的牛奶,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如果小红买了4瓶品牌B的牛奶,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3. 哪个品牌的牛奶更划算?为什么?四、问题情境4:几何图形的变化经过超市,小明小红来到了一个公园。
在公园里,他们看到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上画着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
小红说:“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比例吧。
”问题:1.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 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也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 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一?五、问题情境5:体积的应用公园里还有一个游乐设施,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小房子。
小红看到小房子的墙壁上挂满了气球,好奇地问:“这个小房子能挂多少个气球呢?”于是她和小明商量着计算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注入,却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感官不能被调动,思维不能被激活,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退。
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一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创设情境
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从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增加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
案例l:年级认识不等式。
题目: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30张或30张以上,则每张票价4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喊住了他,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1)李敏同学的提议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2)如果不对,请说明理由;如果对,那么至少要有多少人去世纪公园,多买票反而合算呢?
上述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关注和兴趣,学生怀着
极大的热情主动探究、讨论、合作,随着教学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展开,整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
适宜的教学情境总是与动手实践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等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提炼一般规律。
案例2:九年级梯形的中位线。
题目:一个梯形,只剪一刀,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1)实验器材:普通形状的梯形纸片若干。
(2)提示:若要拼接,需要相等的线段。
学生经过操作尝试后,展开讨论,认为取一腰的中点,可得到相等的线段,根据中心对称,可进行拼接。
这节课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以实践操作为探究背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本质,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知识与情境的交融中感悟
对新知识的引入,都应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作为一个主体从事探究,在感受、体会、揣摩中感悟新的知识。
案例3: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在日常生活中,对线面垂直的感性认识很多。
如旗杆与地面等。
如何来判定呢?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三角形纸片(△abc),过顶点c翻折该纸片得到折痕cd,将翻折后的纸片放置在水平的桌
面上,请学生观察。
接着问学生:折痕cd与桌面α垂直吗?如何翻折才能使cd与桌面垂直?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发现:当折痕是ab边上的高时,这样翻折后的折痕cd与桌面α垂直。
这是为什么呢?这堂课的教学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个“数学问题”的研究。
∵cd⊥ab,∴翻折后cd⊥ad,且cd⊥bd。
这样看来,似乎有以下结论:cd与平面α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cd⊥α。
这不就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吗?那么当折痕cd与桌面上的一条直线垂直,是否就能保证cd⊥α呢?让学生再动手试一试:将折纸展平竖起来,发现尽管cd仍垂直ab,但此三角形纸片并不能稳稳地立在桌面上,可见,cd至少要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才能保证cd⊥平面α。
这样在学生自己的操作体验中,一个抽象的数学定理就直观地展示在他们面前了。
四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
在普遍加强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的今天,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越来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新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指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运用数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对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
特别是在初中几何阶段,经常利用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然后总结得到数学结论。
案例4: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1)把课前剪好的△abc纸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
组成什么角?(2)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3)在拼图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证明)?
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a+∠b+∠c=180°,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
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例如,在“圆周角”一节中,可设计实验情境如下:
让学生进行以下操作:(1)作已知圆的任意一个圆周角。
(2)再画出这个圆周角所夹弧对的圆心角。
(3)分别量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4)再任意作一个圆周角,是否还有上面的结论?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已能总结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关于圆周角的结论,即一条弧所夹圆周角是它所夹圆心角的一半,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证明了,课堂引入自然顺畅。
五创设具有应用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建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
过程……”
案例5:八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
问题:(1)大家看过电影吗?如果你的票是10排2号,你是如何找到你的位置的?如果把排号写前面,号数写后面,你的位置就可用有序实数对(10,2)表示,那么(2,10)则表示 (2)
你能准确地告诉我们你在班级中的位置吗?尝试着将它表示出来(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展示并点评不同学生说法的优缺点,评出最佳说法)。
体会:在平面上,表示位置除了必须有两个数据外,还必须了解参照点及方向。
(3)选定一个同学的位置作为参照点(即原点),把教室里的学生的座位所表示的行与列作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上黑板找到自己的位置所表示的点,并写出该点的坐标。
(4)换个参照点(即变换x轴、y轴的位置)让学生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再找自己的位置所表示的点,并写出该点的坐标。
数学起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知识和理论都来自生活,学生可以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来构建数学模型。
一个来自于生活的话题经过组织,展开数学学习,课堂气氛就会十分热烈,每个学生都得以参与和体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充分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
六巧妙设趣布疑,创设教学情境
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学习持续的不竭动力。
如果教学情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必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展开想象的翅膀。
案例6:七年级代数式。
在教学七年级代数式时,一开始就让学生参加猜数游戏,教师发布指令:(1)每人心中想好一个数。
(2)把想好的数乘以2再加4。
(3)把所得的和乘以5。
(4)把所得积减去20。
然后请一位学生报出得数,教师立即猜出该生心中所想的数,连
猜数人,必猜必中。
学生感到惊奇,急于想了解其中的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将前述指令的普通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设心中想的数为x,则(2)~(4)指令依次为(2)2x+4;(3)5×(2x+4)=10x+20;(4)10x+20-20=10x,因此,教师只要将学生报出的答数除以10,即得该生心中所想的数。
学生看了符号语言之后,恍然大悟。
教师再引导学生小组自编指令,做不同的猜数游戏。
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对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规律和简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