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理念下课程统整案例剖析——以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树荫”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EAM理念下课程统整案例剖析——以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

“树荫”为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重视领域之间、目标之

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STEAM教育模式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的综合,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强调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

从中获得全面的提升。通俗地讲也就是“课程统整”,其实质是一种课程设计,强调知识与生

活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联结。其中,跨学科性和整合性是STEAM教育理论的两大属性。

本文试图以中班主题活动“树荫”为例,将STEAM理念真正贯彻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社会实践中、家园沟通中,探索幼儿园生成课程的新模式。

一、观察幼儿活动,捕捉STEAM契机

6月,随着我园主题课程的开展,中班语言的教学进度进度到下学期的第五主题“快乐的夏天”。本主题围绕“夏天”这个主题词开展,而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有其特殊的天气特

征与自然景象。在晨间谈话中,我与幼儿一起讨论了“天热了,户外活动中怎样让自己两块一些”的话题,孩子们畅所欲言,喝水、防晒、休息都是比较常规的答案,突然有孩子说可以躲到“树荫”下休息,孩子用了“躲”这个字,并且“树荫”这个词也用得非常准确……在这样的谈话中,我们开始了语言活动《树荫》。这是一节语言课,目标以“理解故事、讲述故事情节;能根据故事中树荫位置的变化和太阳的关系,大胆讲述自己的认识并积极参与讨论”为主。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树荫会不断地变化位置,小熊不知道原因,孩子们也不知道原因,直到最后也没有也没能钉住“树荫”。孩子觉得很奇怪,纷纷向我询问原因。我知道,这

个时候孩子探索的敏感点来了。为了解决孩子们的疑惑,解决“树荫”会跑的问题,开启了师

幼共同探寻“树荫”的相关话题,这里我把它阐述为发现STEAM教育机会。

这其实是由儿童喜爱探究的天性决定的,在他们眼里,任何事都有可能会成为新奇有趣的事,教师应学会识别、抓取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兴趣、爱好,通过提供机会和条件,支持幼

儿去探索与发现,从而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指南中对幼儿教师身份的

界定——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二、建立问题清单,开展STEAM架构

关于“树荫”这个话题,孩子们延伸出来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等多个领域的探索需求,

我想这也正是STEAM理念的精神所在。由语言活动《树荫》从而萌发出探索“树荫”的系列课

程和活动。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需要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自主动手实

践与参与,去完成项目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小组分工合作,完成STEAM探究

真正的STEAM课程是容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综合性课程,而对“树荫”的探索,涉及到了幼儿五大领域中的多个多个领域,我们将多个问题融入到各个领域中去,创造有意

义的学习经历,让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主动探索,体会自然的乐趣和知识学习的意义。

在列出了若干问题后,我(教育者)在孩子们思维框架的基础上,为孩子们挖掘了指南中的

对照目标,并进行了系统的课程架构。其中包括主题课程的、区域的、社会实践的以及家园

合作。我通过与幼儿讨论,将班级幼儿进行了分组,共分成了四个小:课程组、区域组、社

会实践组以及家园联系组,每组4-5名幼儿。我们班级的几位教师则成为各个小组的一员,

为孩子们提供服务和支持。

一天天过去了,孩子们通过不同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不断探索着树荫这个话题,从什么是

树荫?它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跑?为什么有时候有,有时候又没有?为什么会变大和变小?这些问题被大家研究得八九不离十。关于树荫的知识性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从这里我们

可以看出,教师退出传统的主导地位,幼儿上升为主动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并没有填鸭式地传授知识与技能,而取之以辅助和支持的配角角色,孩子们不仅获得了

知识本身,更是通过这个过程习得了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STEAM系统的优越性可见一斑。

经过研究,大家发现树荫其实在夏天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最直观的作

用就是户外运动时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可是树荫毕竟是少数的,而且随着太阳光线的推移,

树荫还会发生着变化。社会实践组的孩子们,来到操场上,一棵棵数着树木的数量,一边观

察着树木的大小(尤其是树冠大小),为树做上特殊的标记,为我们班幼儿户外活动时避暑

纳凉找到了比较好的“树荫”。但是带队的老师犯难了,她告诉孩子们,因为现在是特殊时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的活动场地是有限的,学校给每个班级圈了一块活动的场地,

孩子们只能在规定的场地内活动,这使得大家可以乘凉避暑的“树荫”变得少之又少。经过孩

子们和老师一起讨论后,大家决定向园长妈妈提出申请,自己创造一片树荫,在东操场的围

墙和大型玩具之间连接一块巨大的帆布,用来制造“树荫”。这样,东操场上就多一大块纳凉

避暑的好地方,孩子们还可以在下面继续游戏。

由此可见,学习离不开生活,理论来源于实践但终究要回归于实践之中。STEAM理念除了关注知识本身的获得,更关注的是幼儿实践的发展,幼儿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的主题,而我把这个过程称作为社会实践。

至于家园合作,在本次“树荫”工程的探究中,我认为除了教师以外,家长是孩子们的最得力

的助手了。孩子们所有的问题都会在家长那里寻求到合适的帮助,或理论的或实践的。本次

活动中,我发放了几个调查表,指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去了解和探索“树荫”的秘密,家长们对

于这种由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而生发的探索性话题也很感兴趣,大家都很积极地配合,并且和

孩子们一起查找和学习有关的理论,更有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做起了“树荫”变化的小实验……我想,理想型的家庭应该是亲子共学的家庭,这不仅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发展,更能孩子们

创造一个乐于学习和探索的环境。这是STEAM理念的衍生产物,我也乐见其成。

通过系列课程和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我发现STEAM的理念除了跨学科性、整合性以外,其

实践性、探索性、社会分工合作性的特点也很明显。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有

了收获和成长,更让我们看到了常规教学以外的其他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