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闻一多的诗

合集下载

论闻一多的《九歌》再创作

论闻一多的《九歌》再创作

第38卷第1期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ol.38N〇. 1 2 0 1 8 年 1月Academic Forum of Nandu(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an.2018论闻一多的《九歌》再创作吴丹(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江苏南通226019)摘要:闻一多是抗战时期楚辞研究的领军人物,国难当头的社会背景和独立不迁的人格品质促使其与屈原异代相通*在闻一多《九歌》研究成果中,其遗作《〈九歌〉古歌舞剧悬解》与其他考 证类文章相比,风格迥异*基于对屈原《九歌》思想性质、文化来源的探究,不难发现闻一多所创作的《九歌》舞台剧实则是在屈原《九歌》基础上结合国家危亡的时代背景和戏剧实践的艺术形式,致力于“恢复人民艺术本来面目”的再创作,其中蕴含了闻一多对《九歌》新的理解,且开创了 《九歌》与现代歌舞剧形式相结合的先河,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视域的拓展做出了积极尝试*关键词:闻一多;《九歌》;再创作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6320(2018)01 -0059 -05一、“闻屈相通”的创作背景屈原深沉执着的爱国思想和追求理想“九死 不悔”的灵魂品格感化着世代文人士大夫,每当 政局动乱、国家危亡之时,关于屈原爱国精神的解读和对屈原作品的探讨便尤为活跃、广泛。

南宋 朱熹的《楚辞集注》竭力赞颂屈原忠君爱国之品质,而矛头实则指向南宋朝廷中的投降派;明遗臣 王夫之、钱澄之、屈复等或置身抗清前线,或鼓呼抗清斗争,在亡国阵痛等时代因素裹挟下,他们将 满腔爱国热情投注到楚辞研究中。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的社会背景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爱国主义思潮,促进了楚辞研究的发展,涌现出以郭沫若、游 国恩、姜亮夫、闻一多为代表的一大批楚辞研究专家。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斗士,抗战时期楚辞研究的领军人物。

审视闻一多短暂的一生,可见 其不断求索的人生经历和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与屈原思想轨迹有诸多相似。

为何“千古文章未尽才”——论闻一多的诗与政治

为何“千古文章未尽才”——论闻一多的诗与政治

一、“在一块棋盘似的稻田边上,蹲着一座看棋的瓦屋。

”(《二月庐》)这座田边看棋的瓦屋在湖北浠水县的一个小山村,它有个很雅致的名字叫“二月庐”。

每年假期从清华回来的闻一多都要在此攻读两个月,攀文山,涉诗海,节奏之紧张丝毫不亚于如今的考研、考博。

夏夜,燃一把烟火,将赶来坐场凑热闹的蚊虫熏跑;冬日,滴水成冰,没有暖气,也不妨碍他在棉油灯下含英咀华;最绝的是,1922年新婚之日,他竟照老样子在“二月庐”里苦读,直到新娘花轿临门,才出来行婚礼。

他对书的这份痴迷,让人钦佩;而女家对才子的包容,更令人感动。

二、“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口供》)当年岳飞北伐破金,驻兵襄阳,夜宿武侯祠,手书《出师表》,惹起旧恨新愁千千缕,感伤心事,不觉泪下如雨。

时光流转至1919年“五四”前夜,闻一多慨然挥笔,写就一张岳飞的《满江红》,悄悄贴在饭厅门口。

长啸一声,恰似枝头的“嘤鸣”。

他从此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整天跟同学一道宣传革命,以至那年暑假也无暇回“二月庐”。

在家书里,他写到:“男在此为国做事。

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岳飞、闻一多,一武一文,间隔780多年,他们俯身弯腰、泼墨挥毫的“pose”,仿佛一帧剪影,定格在了历史的胶片上。

三、“记忆渍起苦恼的黑泪,在生活底纸上写满蝇头细字。

”(《记忆》)连天的炮火,打破了燕园、清华园的宁静和谐。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文化人开始悲壮的大撤退。

闻一多在慌乱中,抛下所有值钱的什物,只包了几件换洗的衣服,便拖着两个稚儿,涌入流亡大军,一路南奔,长途跋涉,几经波折,最后栖身于昆明,在西南联大(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建而成)担任文法学院的教授。

最初,他一个人住,除上课外,楼也不下,门也不迈,一头扎进故纸堆,潜心作学问。

朋友们因此戏称他为“何妨一下楼主人”。

没过多久,夫人携儿带女,还领着一个老佣,辗转自湖北来。

由《忆菊》初探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潜质

由《忆菊》初探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潜质

由《忆菊》初探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潜质-大学语文论文由《忆菊》初探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潜质白玉摘要:《忆菊》一诗是闻一多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写于1922年重阳节前一天,当时作者正求学于遥远的美国。

作者在描绘菊花的各类形态时,表现出非凡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论者以此为起点,探究这首诗的艺术品质,这些品质影响了闻一多后来的诗论及诗歌创作。

关键词:闻一多《忆菊》创作潜质《忆菊》一诗是闻一多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写于1922年重阳节前一天,当时作者正在遥远的美国求学。

正值传统重阳节,他远眺祖国写下了这首《忆菊》。

那时他刚接触白话诗歌,刚开始对诗歌创作进行思考。

提及此诗,难免要提及这首诗的种种艺术长处,然而这只是其中要义之一,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此为起点,探究这首诗的艺术品质,因为这些品质影响了闻一多后来的诗论及其诗歌创作。

一、完成“诗画同质”说的传承闻一多诗歌理论的精华主要体现在《诗的格律》中,其中讲到诗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而这首《忆菊》作为他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品,还没有充分体现他的“三美”理论,只充分体现了“绘画美”。

在古诗理论中,“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的“诗画同质”说提出时间很早,指诗与画在本质上相通,只是表现手段、表达技巧不同而已,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表达倾向、共同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精神。

诗画同源理论在新诗最初的实践中并没有过多涉及,闻一多是明确提及此理论的第一人。

1926年5月13日闻一多于《晨报》副刊《诗镌》第7号发表了《诗的格律》,这是诗人经过长期实践,思索新诗诗学缺失,根据新诗创作现实而提出的论断,目的在于纠正诗歌创作时弊,也在于指引当时诗歌创作的艺术趋向。

当然这一诗论的形成需要加以逐步推断,闻一多早在评论郭沫若的诗歌时,就提出了一个观点:要关注地方色彩和东方神韵,“真要建设一个好的世界文学,只有各国文学充分发展其地方色彩,同时又贯以一种共同的时代精神,然后并而观之,各种色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

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赏析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赏析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是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赏析,希望对您有帮助。

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世界。

赏析:《死水》是最能体现闻一多“三美”主张的一首国主义诗歌。

闻一多在著名论文《诗的格律》一文中曾提出过新诗要有“三美”的主张。

他认为新诗的格律应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先说《死水》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闻一多说过:“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①《死水》就是他这种“天赋”的具体体现。

闻一多自幼爱好古典诗词歌赋和美术,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种下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

“五四”运动的革命风暴唤醒了他内心的爱国热情,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后来,他选择了艺术,并开始诗歌创作,1922年他赴美国绘画。

在这段日子里,他切身感受到了民族压迫、歧视的苦痛,愈发眷恋自己的祖国,写下了一首首爱国诗篇。

如:《太阳吟》、《忆菊》等。

在这种思想感情的驱使下,1925年诗人提前一年回国。

但当踏上祖国的土地,发现摆在他面前的却是死水一般的黑暗现实,他发现自己的热望变成了一场空欢喜,1928年他发表了《死水》,在诗里他诅咒道:“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反动派统治下的旧中国生命力不会长久的。

不难看出,诗人对旧社会彻底否定的决绝态度和愤激之情。

写闻一多先生的诗词

写闻一多先生的诗词

写闻一多先生的诗词写闻一多先生的诗词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闻一多先生有很多的诗词,大家看看下面的写闻一多先生的诗词。

写闻一多先生的诗词1《雨夜》几朵浮云,仗着雷雨底势力,把一天底星月都扫尽了。

一阵狂风还喊来要捉那软弱的树枝,树枝拚命地扭来扭去,但是无法躲避风底爪子。

凶狠的风声,悲酸的雨声——我一壁听着,一壁想着;假使梦这时要来找我,我定要永远拉着他,不放他走;还剜出我的心来送他作贽礼,他要收我做个莫逆的朋友。

风声还在树里呻吟着,泪痕满面的曙天白得可怕,我的梦依然没有做成。

哦!原来真的已被我厌恶了,假的就没他自身的尊严吗?写闻一多先生的诗词2《雪》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件大氅,轻轻地将憔悴的世界,从头到脚地包了起来;又加了死人一层殓衣。

伊将一片鱼鳞似的屋顶埋起了,却总埋不住那屋顶上的青烟缕啊!缕缕蜿蜒的青烟啊!仿佛是诗人向上的灵魂,穿透自身的躯壳:直向天堂迈往。

高视阔步的风霜蹂躏世界,森林里抖颤的众生战斗多时,最末望见伊底白氅,都欢声喊道:“和平到了,奋斗成功了!这不是冬投降底白旗吗?”写闻一多先生的诗词3《睡者》灯儿灭了,人儿在床;月儿底银潮沥过了叶缝,冲进了洞窗,射到睡觉的双靥上,跟他亲了嘴儿又偎脸,便洗净一切感情底表象,只剩下了如梦幻的天真,笼在那连耳目口鼻都分不清的玉影上。

啊!这才是人底真色相!这才是自然底真创造!自然只此一副模型;铸了月面,又铸人面。

哦!但是我爱这睡觉的人,他醒了我又怕他呢!我越看这可爱的睡容,想起那醒容,越发可怕。

啊!让我睡了,躲脱他的'醒罢!可是瞌睡象只秋燕,在我眼帘前掠了一周,忽地翻身飞去了,不知几时才能得回来呢?月儿,将银潮密密地酌着!睡觉的,撑开枯肠深深地喝着!快酌,快喝!喝着,睡着!莫又醒了,切莫醒了!但是还响点擂着,鼾雷!我祗爱听这自然底壮美底回音,他警告我这时候那人心宫底禁闼大开,上帝在里头登极了!写闻一多先生的诗词4《诗人》人们说我有些象一颗星儿,无论怎样光明,只好作月儿底伴,总不若灯烛那样有用——还要照着世界作工,不徒是好看。

论闻一多的《死水》(精选12篇)

论闻一多的《死水》(精选12篇)

论闻一多的《死水》(精选12篇)论闻一多的《死水》篇1沈从文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久是那么看,那么透亮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烁一种光明。

作品上,以一个“老成懂事”的风度为人所留意,是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读《死水》简单保留到的印象,是这诗集为一本理智的静观的诗。

在作品中那种安详同世故处,是经常愤怒到年青人的。

由于年青人在诗的德性上,有下面意义的承认:诗是歌颂自然与人生的,诗是诅咒自然与人生的,诗是动听的严厉的东西,诗是热闹的奔放的东西,诗须有情感,表现的方法须带一点儿天真,……这样或那样,使诗必需成立于一个概念上,是“单纯”与“胡涂”。

那是为什么?由于是“诗”。

带着惊异,恐怖,生气,欢悦,任情的唱歌,或谨慎的当心的低诉,才成为一般所认可的诗。

纤细的敏感的神经,从小小人事上,作小小的接触,于是微带夸张,或微带愁闷,写成诗歌,这样诗歌才是合乎一九二〇年来中国读者的心情的诗歌。

使生活的懑怨与愁闷气氛,来注入诗歌中,则读者更易于理解怜悯。

由于从一九二三年到今日为止,手持新诗有所体会的年青人,为了政治的同习惯的这一首生活的长诗,使人人都那么忧愁,那么忧愁!社会的与生理的骚扰,年青人,全是担心定,全是纠纷,所要的诗歌,有两种,一则以力的叫号作直觉的否认,一则以热忱为女人而赞美。

郭沫若,在胡适之时代过后,以更豪放的声音,唱出力的英雄的调子,因此郭沫若诗很快就占据过国内青年的心上的空间。

徐志摩,则以另一意义,支配到若干青年男女的多感的心,每日有若干年青人为那些热忱的句子使心跳动,使血奔窜。

在这样状况下,有两本最好的诗,朱湘《草莽集》同闻一多的《死水》,两本诗皆稍稍离开了那时代所定下的条件,以另一态度消失,皆以特别孤独的样子产生,存在。

《草莽集》在中国抒情诗上的成就,形式与内容,实较之郭沫若纯粹极多。

全部调子建立于安静上面,整个的安静,在安静中观照一切,用旧词中属于安静的心情中所产生的松软的调子,写成他自己的诗歌。

赞美闻一多的诗句

赞美闻一多的诗句

赞美闻一多的诗句摘要:一、闻一多简介1.闻一多背景介绍2.闻一多在诗歌领域的贡献二、赞美闻一多的诗句1.对闻一多诗歌风格的评价2.具体诗句赏析2.1《春夜喜雨》2.2《登高》2.3《临安春雨初暖时》三、闻一多诗歌的意义1.对现代诗歌的影响2.社会历史意义四、结论1.总结闻一多诗歌的特点和价值2.表达对闻一多的敬意和怀念正文: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

他致力于新诗的创作和研究,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闻一多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赞美他的诗句层出不穷。

闻一多的诗歌风格独特,融合了古典诗词的优美和现代诗歌的创新。

他的诗歌既有婉约柔美的意境,又有激昂慷慨的斗志。

在对闻一多的诗句进行赞美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春夜喜雨》是闻一多广为人知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春夜雨后的宁静和生机。

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赞美了春雨的适时,带给大地生机,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其次,《登高》一诗中,闻一多抒发了登高远眺的豪情壮志。

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信念。

这种豪迈的气概和对生活的热爱,令人感叹不已。

再次,《临安春雨初暖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独特感悟。

这种清新的诗意,让人陶醉其中。

闻一多的诗歌对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历史意义。

通过赞美闻一多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总之,闻一多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原文及赏析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原文及赏析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原文及赏析【导语】:闻一多先生上课是汪曾祺写的一篇散文,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吧闻一多先生上课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闻一多代表作诗歌《死水》

闻一多代表作诗歌《死水》

闻一多代表作诗歌《死水》闻一多代表作诗歌《死水》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一多代表作诗歌《死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原文《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⑨,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词句注释①一沟绝望的死水:比喻在军阀统治下黑暗腐败的旧中国。

②清风:比喻一切新鲜的思想和力量。

漪沦:细波。

③破铜烂铁:指破旧锈烂的铜铁器。

④翡翠:玉器。

⑤罗绮:丝绸衣裳。

⑥霉菌:真菌。

⑦酵:有机物由于某些菌或酶而分解。

⑧鲜明:指色彩明亮。

⑨丑恶:丑秽邪恶。

开垦:指开创某种事物。

创作背景《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

论闻一多的《死水》

论闻一多的《死水》

论闻一多的《死水》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自读导言:一、《死水》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二、《赞美》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解说:诗歌的魅力主要表现为意象美和语言美,把握住这两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读程序:一、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二、查字典,给生字新词注音并解释。

三、听读,朗读,默读全诗。

四、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若干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五、研读,思考,回答(题目请见后面自读思考)。

六、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七、熟读《赞美》,背诵《死水》。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理解难度很大,因此,必须设计一系列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

掌握时代背景和作者简况也很重要,是理解诗作的一把钥匙。

)自读指导:《死水》一、重点难点分析1.第四节为全诗的重点,对全诗内容进行总汇。

“这里断不是美的存在”是对“死水”本质上的批判;“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对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种种情景的总括;“造出个什么世界”是对旧中国的诅咒,集中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2.反讽手法。

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

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

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

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二、表现手法解说1.艺术构思独具匠心。

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而写的诗

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而写的诗

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而写的诗
昔闻一多先生,行才能及耿介。

晋人视文章奇,曾在陈留病中役。

尊名以千古存,流芳肃穆淹长。

燃传谦闻今世,诗篇在荆楚传。

一多先生久负盛名,汉朝时期气势恢宏。

机敏聪慧技艺在,心存谦和慷慨真。

精神家用力贯注,一多先生前赴后继。

曾在陈留役救难,经万里也不辱勤。

一多先生皆言论说,恩德取之于制度家。

天人之命遂任让,及其力领朝廷扬。

权威重臣与佐臣,风流聪明英可望。

照射文章造化配,讲授国法孔子家。

一多先生文思大毕,圣人谟道播扬文雅。

诗文写达内外奥,建功安国文献可拉。

臧克家凭心中期,一多颂读赞歌献。

勤学特立能赞歌,才华横溢认一多。

知性生命向现实的转化与重构——论闻一多的《口供》

知性生命向现实的转化与重构——论闻一多的《口供》

>> > 张高峰张高峰,1985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知性生命向现实的转化与重构——论闻一多的《口供》口 供闻一多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口供》创作于诗人闻一多归国之后的1927年,这首诗居于诗集《死水》首位,被广泛地视为序诗,显得犹如诗的自白一般格外重要。

正值外强侵凌与国内时局动荡不定之际,同时伴随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锋,新文化的兴起与内部的重构,都在持续对新诗写作产生影响。

深受中西文化影响的闻一多,自觉思考和探索着新诗创作,他关切现代诗的格律及诗体可能性,作品形式整饬,这与他注重新诗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三美”原则密切相关。

闻一多的诗往往为沉郁之力所凝结,现实的忧患感、愤懑感与诗艺探求的多重汇合,都激发诗人进入到自我与审美情感矛盾的张力之中,其诗背负着灵魂的痛楚,充满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历史观照性。

《口供》由两节十行组成,每两句同韵,富有形式之美,诗行工整且灵动变化。

诗题便充满峻切愤懑之感,不平之气沉积于胸,以自嘲来讽喻污秽不堪的现实,表达出复杂纠葛的自我经验与思想意识。

诗行前后的意象交织形成了醒目的反差,体现出相互游离的悖反性视角。

诗的结尾,意象陡然翻转,诗人刻意通过审丑的意象运思与古典诗意形成比照,起到了戏剧性的消解作用。

《口供》的独特历史意义,也正在于它竭力破除诗歌耽溺于传统文化唯美的修辞幻象,而引入直刺现实承担的一路。

如同诗人王家新谈到《口供》时所言,“闻一多对新诗的重要贡献还在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于他对一种现代性的铸造上。

拒绝因袭传统的诗意,也不再刻意把事物浪漫化,而是往往通过某种逆诗意化的写作策略,以使诗与现实经验发生一种切实的、深刻的摩擦”。

论闻一多的《死水》优秀7篇

论闻一多的《死水》优秀7篇

论闻一多的《死水》优秀7篇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nbspnbspnbspnbsp一、教学目标nbspnbspnbspnbspnbsp(-)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nbsp(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nbspnbspnbspnbspnbsp(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nbspnbspnbspnbspnbsp(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nbspnbspnbspnbspnbsp二、难点、重点分析nbspnbspnbspnbspnbsp(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nbspnbspnbspnbspnbsp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nbspnbspnbspnbspnbsp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

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

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

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

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nbspnbspnbspnbspnbsp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

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

源于深爱的两首_讽刺诗_论闻一多_死水_与海涅_德国_一个冬天的童话_

源于深爱的两首_讽刺诗_论闻一多_死水_与海涅_德国_一个冬天的童话_

收稿日期:2006—06作者简介:周亚明(1963—),女,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1源于深爱的两首“讽刺诗”———论闻一多《死水》与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周亚明(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格律诗人闻一多与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海涅虽分属不同国别与时代,并且他们所创作的诗歌艺术形式也有很大不同,但他们却基于爱国的出发点不约而同地写出了各自的源于深爱的两首“讽刺诗”。

文章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艺术特点、诗人的艺术审美追求以及由此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正是两位诗人由爱而生恨的情愫决定了《死水》与《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共同讽刺性特征。

关键词:闻一多;海涅;爱与恨;讽刺中图分类号:I2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69(2006)04-0012-03 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的闻一多的代表作《死水》,全诗只有五节,每节四句,共二十句,是一篇短小精练的新格律诗,而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则是包含了有二十七章内容的叙事长诗,这样两首从表面看来并无多少可比之处的诗却引发了笔者的思考,那么这其中是什么在起作用呢?《死水》是闻一多的得意之作,在诗的一开篇,就总写“死水”的轮廓和诗人对它的态度:“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既然是这样一沟令人作呕的死水,还有什么值得可写的呢?然而紧接着,诗人在第二节、第三节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用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了“死水”的颜色和外形,那里有绿成翡翠的铜,有绣上桃花的铁罐,有“美丽”的罗绮,也有“醉人”的云霞,还有闪亮的珍珠……有了色彩和外形还不够,更要在其中加入声音,“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诗词

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诗词

闻一多先生的诗词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诗词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闻一多先生的诗词篇1也许(葬歌)闻一多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蔽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地飞。

【作者作品及背景】作者作品: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背景:在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南浠水,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

不久得知其妻子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匆匆返回家乡。

立瑛病情严重,不幸夭亡。

闻一多含悲写下这首诗。

【作品赏析】一落笔,诗人即用“也许”,虚化爱女夭亡的事实。

本着对女儿平日活泼娇憨情态的清晰记忆,诗人不忍接受女儿亡故的冰冷现实,他但愿爱女一如平日,只是娇哭既倦,香甜酣眠;本着对女儿的悉心呵护,诗人不许鹰啼蛙鸣、蝙蝠乱飞,以免搅扰女儿酣眠。

但臆想毕竟抹不掉事实,鹰啼蛙鸣、蝙蝠翻飞这些景象,还是把事实的冰冷浇入了诗人的心。

在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诗人强忍悲哀,张开温暖的臂膀,像以往呵护女儿的生一样,呵护着女儿的死,保其天真,护其安详。

第二节,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父爱,为女儿守望彼岸的宁静。

连阳光、清风,他都嫌怨;他要用一伞青松蔽护女儿的安眠。

但同时,阳光,清风,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反衬着死亡的冰冷沉寂;那一伞松荫,恰是爱女长眠于斯的标志。

关于闻一多的诗词

关于闻一多的诗词

关于闻一多的诗词1. 《闻一多的诗就像一把火》我觉得闻一多的诗就像一把火呢。

就像那次我们班组织野炊,大家都在发愁怎么生火。

小明一直在那鼓捣,就是不起火苗。

我就突然想到闻一多的诗,那里面充满的激情,就像这火需要的力量一样。

我对大家说:“闻一多的诗可有劲儿了,就像这火,只要一点就能熊熊燃烧。

”然后我大声念了几句他的诗,嘿,好像真给大家带来了力量,大家又重新振作起来生火。

你看,闻一多的诗就是这么神奇,能在我们没劲儿的时候给我们力量,像火照亮黑暗一样照亮我们的内心。

2. 《闻一多的诗是友情的纽带》你知道吗?闻一多的诗能让友情变得更牢固。

有一回我和我的好朋友闹别扭了,两个人谁也不理谁。

我心里可难受了,就坐在操场角落发呆。

这时候我看到旁边有本闻一多的诗集,我打开读起来。

读着读着,我觉得那些诗里的情感就像我和朋友之间的感情,深沉又美好。

我就跑去找朋友,对他说:“你看闻一多的诗里说得多好,真正的友情就像那大海,包容又广阔。

咱们可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散了呀。

”朋友听了也很感动,我们就又和好了。

闻一多的诗就像一条神奇的纽带,能把断开的友情重新连接起来。

3. 《闻一多的诗是梦想的翅膀》闻一多的诗就像梦想的翅膀,带着我飞向远方。

我有个梦想是当画家,可是我爸爸妈妈觉得画画没前途,一直不同意我去学画画。

我特别沮丧,感觉自己的梦想就要破灭了。

那天晚上我翻着闻一多的诗集,他在诗里写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我就好像找到了同路人。

我对自己说:“闻一多先生为了自己的理想都那么努力,我也不能放弃。

”我鼓起勇气跟爸爸妈妈说:“就像闻一多先生追求自己的理想一样,画画就是我的理想,我想坚持。

”后来,爸爸妈妈也慢慢理解我了。

闻一多的诗就像翅膀,能带着我们朝着梦想的方向飞翔。

4. 《闻一多的诗是心灵的慰藉》闻一多的诗啊,就像心灵的慰藉。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心里特别失落。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了。

这时候我看到桌上的闻一多诗集,拿起来随便翻了翻。

闻一多《奇迹》赏析.doc

闻一多《奇迹》赏析.doc

闻一多《奇迹》赏析《奇迹》我要的本不是火齐的红,或半夜里桃花潭水的黑,也不是琵琶的幽怨,蔷薇的香;我不曾真心爱过文豹的矜严,我要的婉娈也不是任何白鸽所有的。

我要的本不是这些,而是这些的结晶,比这一切更神奇得万倍的一个奇迹!可是,这灵魂是真饿得慌,我又不能让他缺着供养,那么,既便是糟糠,你也得募化不是?天知道,我不是甘心如此!我并非倔强,亦不是愚蠢,我是等你不及,等不及奇迹的来临,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谁不知道── 一树蝉鸣,一壶浊酒,算得了什么?纵提到烟峦、曙壑,或更璀璨的星空,也只是平凡,最无所谓的平凡。

犯得着惊喜得没主意,喊着最动人的名儿,恨不得黄金铸字,给装在一支歌里?我也说但为一阕莺歌便噙不住眼泪,那未免太支离,太玄了,简直不值当。

谁晓得,我可不能那样:这心是真饿得慌,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权当作膏粱。

可也不妨明说,只要你── 只要奇迹露一面,我马上就抛弃平凡!我再不瞅着一张霜叶梦想春花的艳,再不浪费这灵魂的膂力,剥开顽石来诛求白玉的温润;给我一个奇迹,我也不再去鞭挞着“丑”,逼他要那份背面的意义;实在我早厌恶了这些勾当,这附会也委实是太费解了。

我只要一个明白的字,舍利子似的闪着宝光,我要的是整个的,正面的美!我并非倔强,亦不是愚蠢,我不会看见团扇,悟不起扇后那天仙似的人面。

那么我便等着,不管等到多少轮回以后── 既然当初许下心愿,也不知道是在多少轮回以前——我等,我不抱怨,只静候着一个奇迹的来临。

总不能没有那一天,让雷来劈我,火山来烧,全地狱翻起来扑我,……害怕吗?你放心,反正罡风吹不熄灵魂的灯,愿这蜕壳化成灰烬!不碍事,因为那,那便是我的一刹那,一刹那的永恒── 一阵异香,最神秘的肃静,(日,月,一切星球的旋动早被喝住,时间也止步了)最浑圆的和平…… 我听见阊阖的户枢砉然一响,传来一片衣裙的綷縩──那便是奇迹── 半启的金扉中,一个戴着圆光的你!注:綷縩:读音cuìcài,象声词,衣服摩擦声。

闻一多的诗简短

闻一多的诗简短

闻一多的诗简短
哎呀呀,说起闻一多的诗啊,那可真是一绝!他的诗就像是一把犀
利的剑,直直地刺进你的心里。

你看那,“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短短的
几句话,却仿佛让你看到了那潭毫无生气的死水,散发着腐朽的气息。

这难道不厉害吗?就好像你看到了一幅让人震撼的画作,一下子就被
吸引住了,不是吗?
还有,“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
一般颜色?”哇,这是多么强烈的情感表达啊!就如同在你面前有一团
炽热的火焰,烧得你热血沸腾。

你能不被感染吗?
闻一多的诗虽然简短,但每一个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力量。

就像是一
颗颗小石子,投入到你心湖之中,激起层层涟漪。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讨论闻一多的诗,朋友惊叹道:“哇,他的诗
怎么这么短,却这么有力量!”我回应说:“对啊,这就是他的厉害之
处啊,简短却能直击人心!”这不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一招制敌,
无需过多的招式,对吧?
闻一多的诗,简短却不简单,它们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他用
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我觉得,这就是诗歌的
魅力所在,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那寥寥数语,就能让你沉浸其中,感受其中的美妙。

他的诗,真的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反复琢磨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闻一多的诗》学生罗小玉学号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层次专升本通讯地址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中心小学邮政编码 354211指导教师蓝露怡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论闻一多的诗摘要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诗坛、尤其是“新月派”的一名主将,也是新格律诗最重要的理论奠定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

在文学领域既以诗的创作蜚声文坛,也以对新诗的批评和新诗的理论探讨引人注目。

特别是对诗歌的看法中形成自己的一些原则。

五四时期,中国曾经出现全盘西化的论调,新诗创作受到欧美诗歌的影响,表现出过于“欧化”和“散文化”倾向,闻一多旗帜鲜明地作了批评。

他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根本关系上,论证了诗要有格律。

他说:“格律可以从两方面讲:1、属于视觉方面的,2、属于听觉方面的。

关键词:民族情感,三美,诗与史,神秘美的探求目录摘要 (3)绪论 (5)本论 (5)一、有着深沉的民族情感 (5)二、对诗歌独特的理解——“三美” (6)(一)、说“音乐美”。

(二)、说“绘画美”。

(三)、说“建筑美”。

三、诗歌创作中神秘美的探求 (7)(一)、在梦与幻中探求。

(二)、在意象和象征中探求。

(三)、在死亡的意象中探求。

四、诗与史的结合 (9)(一)、诗人从“诗”读“史”(二)、诗人读“诗”论“史”(三)、“诗”、“史”融合结论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11)绪论: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诗坛、尤其是“新月派”的一名主将,也是新格律诗最重要的理论奠定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

我在分析了闻一多的诗之后,觉得他的诗有这些方面的特色:在文学领域既以诗的创作蜚声文坛,也以对新诗的批评和新诗的理论探讨引人注目。

特别是对诗歌的看法中形成自己的一些原则。

认为格律化新诗创作的美学原则就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者的结合。

同是对“神秘美”也有着不断地探求。

除此之外他闻一多的诗人气质带来了其文学史研究中浓于情绪,富于幻想,敢于创新的特点。

现在我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几点拙见。

本论:一、有着深沉的民族情感闻一多是新格律诗派的代表诗人,在文学领域既以诗的创作蜚声文坛,也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的开篇直抒胸臆: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

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诗人作《凯风》以愍之。

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

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

”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如今,“七子”中只有台湾尚未回归祖国。

当年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在诗人的感染下多少的爱国人士追随他为我们当时的国家奔波前行。

充分体现出他是一位有着深沉的民族情感的爱国诗人。

二、对诗歌独特的理解——“三美”五四时期,中国曾经出现全盘西化的论调,新诗创作受到欧美诗歌的影响,表现出过于“欧化”和“散文化”倾向。

如胡适主张要把诗变得“和言语一样”;郭沫若提出诗只是一种“自然流露”,“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

对新诗中不重视格律的倾向,闻一多旗帜鲜明地作了批评。

他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根本关系上,论证了诗要有格律。

在闻一多看来,“自然界当然不是绝对没有美的。

自然界里面也可以发现出美来,不过那是偶然的事。

”[1]艺术重在创造,也就是说,诗是“做”出来的。

1926年5月,闻一多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文中说:“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觉得格律的缚束。

对于不会做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

”[2]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认为格律化新诗创作的美学原则就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者的结合。

他说:“格律可以从两方面讲:1、属于视觉方面的, 2、属于听觉方面的。

这两类又当公开来讲,因为它们是息息相关的。

譬如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韵脚。

但是没有格式,也就没有节的匀称,没有音尺,也就没有句的均齐。

”[3]所以他说:“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4]阐明它们在诗的形式美中的相互影响。

所谓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认为新诗的实力应当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1、“音乐美”。

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诗其实就是歌,把唱在口中的歌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诗。

这本来是文化传统,但白话文运动初期,为了表明与传统决裂,便故意把诗写成分成行的散文。

闻一多认为新诗应当继承传统诗歌中的乐感,并把它作为新诗的标准之一。

他有很多这方面的理论和尝试,这里仅举一个例子,即前面提到的《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的内容,是把中国近代史上被列强霸占去的七个地方,比喻为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着要回到母亲的怀抱。

1999年底,澳门回归期间,这首诗的第一段《澳门》,被谱成歌曲,流行全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当时,记者采访为这首诗谱曲的作者,那位作者说,他实际上就是一边朗读这首诗,一边把诗歌自身的节奏和语调记录下来,所以自己谈不上什么特别的灵感,只是跟着《七子之歌》的内在的乐感走。

曲作者的这番话,正说明了闻一多把握住了音乐与诗歌之间的依存关系,并把它上升为诗歌理论。

2、“绘画美”。

“绘画美”,是一种意念效果,这个观点的提出,与闻一多的美术经历有关。

闻一多从小喜欢涂鸦,进入清华后,受到美国美术教师的指点。

成为清华园小有名气的画家。

学校的刊物上,常常有他的绘画作品。

毕业纪念刊上的插图,大部分是他创作的。

所以,美术教师鼓励他攻读西洋美术。

到美国后,正规的美术训练,给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原料。

前面提到的《园内》,在描写清华园的8种景物时,就用了8种颜色。

当然,这种过于明显的颜色,也许太直白,而闻一多所说的新诗“绘画美”,要求含蓄,要求从文字上给人一种绘画的视觉享受。

3、说“建筑美”。

白话诗提倡面对平民,因此反对任何限制,今天我们读早期的白话诗时,感觉好像是分成了行的散文。

闻一多认为,新诗在形式上必须有一定的规律,受一定的限制,否则就只能是白话,而不是艺术。

即使在他参加民主运动后,他还说:宣传性的鼓动诗是需要的,但它的生命不会长;只有给新诗赋予艺术特性,才会使它流传下去。

在他看来,新诗的形体就是一种建筑,不仅诗歌的每个段落,就是每个句子,也应当精心设计。

从《死水》的外观上,我们就能看到那整齐划一的段落,和每行四个节拍的诗句。

《死水》诗集的其它诗,结构上没有一首是相同的。

因此仔细看每一首诗,就象是一个院落里,既有正房、厢房,又有回廊、后院;而整个诗集,则就象一座城市,既有高楼大厦,又有四合院。

今天,“三美”理论已被公认为是新诗创作的重要标准之一。

可是,当年有人却评说提倡格律诗就是要束缚诗人的手脚,给诗人戴上脚镣。

闻一多则回答到“不打算来戴脚镣,他的诗也就做不到怎样高明的地方去”,他还甚至说,“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

三、诗歌创作中神秘美的探求闻一多在现代诗学史上最早肯定了“神秘元素”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他从闻一多在现代诗学史上最早肯定了“神秘元素”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他从理论上揭示了“隐”即“兴”,“象”与西方诗歌“意象”,“象征”的内在联系,努力寻找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学之间“对话”的可能性。

在创作实践中,他运用创造梦境与幻象,意象与象征,死亡意象与氛围等,给诗带来了神秘美的特征。

《奇迹》一诗在神秘的意象中表现了热烈的,爱的精神世界。

“神秘美”的探求与“三美”的主张一样成为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探索的重要贡献。

闻一多在他21岁发表的第一篇诗学批评文章中,就表现了他对于神秘美的特殊兴趣,他称赞《清华周刊》上发表的《一回奇异的感觉》这篇作品里传达的“奇异的感觉”,“"便是ecstasy(按:惊喜, 入迷),也便是一种炽烈的幻象;真诗没有不是从这里产生的,”他认为:“真诗人都是神秘家(mystics)。

”在他的批评视野中,这首诗能够“所占位置很高,就因他的神秘元素。

”[5]对于《一回奇异的感觉》,闻一多接着“神秘元素”在诗中的重要性之后说:看这两行便知道作者那‘遗事高举’,‘御风而行’的幻象:他调动了西方浪漫派和象征派诗歌的各种方法,又谙熟中国传统诗歌注重含蓄的神韵,加以融合和创新,吸收与转化,来完成自己诗歌中神秘美学系统的构建。

1、在梦与幻中探求。

在《剑匣》篇里,闻一多这样赞美自己理想中的艺术美的创造者的职能:“我也可作个海上的渔夫:/我将撒开我的幻想之网,/在寥廓的海洋里,/在放网收网之间,/我可以在沙岸上做我的梦,/从日出梦到黄昏……”。

绝美的剑匣雕镂成功后,“我”又这样自豪地歌唱:“用我的每出的梦作蓝本,/镶成各种光怪陆离的图画”,“哦,我的大功告成了!/我将让宝剑在匣里睡着。

/我将看着他光怪陆离的图画,/重温我的成功的梦幻”。

闻一多说,自己是属于“我们喜欢做梦的人”中的一个(《读沈尹默〈小妹〉!想起我的妹也来作了一首》)。

他举出《爱与美》中的一节诗,自信地肯定自己“我觉得我的幻象比较地深炽”[6]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象征主义的方法,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在“放网收网之间”,运用梦境与幻象的手段,为作品增添一种神秘美的色彩。

2、在意象和象征中探求。

闻一多重视意象,但更重视意象与象征的关系。

苏雪林认为闻一多“倾向象征主义”。

他的一部分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浪漫诗人的地方,是他对于意象象征性的领悟与实践。

“啊!神秘的黄昏啊!/问你这首玄妙的歌儿,/这辈喧嚣的众生/谁个唱的是你的真义”(《黄昏》)闻一多就是一位能在“神秘”的象征意象中唱出许多“真意”的诗人。

那炽热燃烧不息的“红烛”,那一沟充满痛苦绝望的“死水”,那蛮横而又美丽的绚缦“长虹”,那“自然美底总收成”的“东方底花”,那胜似美丽的“桃源”而却“瞧不见人烟”的“荒村”……这些匠心独造的“大意象”和“小场景”,是浪漫,也是写实,是抒情,也是描述,又都是深藏着浓重情感与生活底蕴的美丽的象征实体。

闻一多所说的“幻象”,就包含了有想象创造的象征的意象和非象征的意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