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的后现代转向及其对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

合集下载

解释学与心理学关系的探讨

解释学与心理学关系的探讨

解释学与心理学关系的探讨作者:刘晨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09期摘要解释学经历了狄尔泰的生命解释学、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解释学思想,哈贝马斯批判解释学,保罗·利科的结构主义解释学和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学。

冯特和弗洛伊德作为解释学心理学的思想的先驱,在无形中把解释学和心理学联系起来。

马斯洛、罗洛·梅认为心理学是人的科学,注重理解人的需要、人的动机。

奥尔波特强调个别特征的研究,从解释学的角度去理解人格。

宾斯万格吸收存在主义的心理学思想提出了对存在意义的追问。

解释学与心理学关系的探讨,论释的是人生命意义,二者是一种非此即彼、相辅相成的逻辑,立足实践的现实根基,二者就的关系才能更加联系紧密,一起构建心理学鲜活的未来图景。

关键词解释学心理学心理学发展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3.074Abstract Hermeneutics experiences Dilthey's Hermeneutics of life, Heidegger and Gadamer's ontological hermeneutics, Habermas's critique of Paul Liko's psychoanalysis of modern hermeneutics, structuralism Hermeneutics and Lacan's after school. As a pioneer of the hermeneutic psychology, Freud and Max are connected with hermeneutics. Maslow and Rollo May think that psychology is the sci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people and the motives of human beings. Allport emphasized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 to understand personality. Binswanger put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of existential meaning by absorbing the psychological thought of existentialis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meneutics and psychology, interpretation is the meaning of life, the two is a kind of complementary logic, either this or that,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the two can the relationship more closely, the future prospect to build fresh psychology.Keywords Hermeneutics; psychology;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1 解释学的历史发展解释学又名阐释学、释义学,是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在解释学的核心的概念是“理解”。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第9卷第2期2009年0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9No12J un.2009文章编号:1673-0453(2009)02-0094-05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安 岭(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江苏镇江221005)摘 要:后现代主义既是历史上最复杂的文化思潮,也是特定的历史状况,它同时具有激进、建设和庸俗三种形态。

后现代主义反对追求“普识性真理”,认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关注意义和公平;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继续与重写,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辩证的统一。

它促进了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完整把握,促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和研究倾向的积极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心理学;文化背景;多元化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一、后现代主义及其形态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中期发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迅速波及整个世界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西方发达国家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对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一次重要变革。

[1]157“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种思潮。

”[2]62“后现代主义的性质,与其说是一系列观念,不如说是一种需要阐明的历史状况。

”[3]前言2也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人们关注内容的一次转变,并为此进行了大致的时间划分。

如果说前现代时期在本世纪(指20世纪,作者注)头20年占主导地位,现代鼎盛时期在第二个25年占主导地位,那么,第三个阶段则出现在二次大战之后,即1950年前后。

如果说头一场运动将文本视为表现其自身以外的某种东西,第二场运动将文本视为其自身的目的,那么,这第三场运动则认为文本对自身提出质疑,更确切地说,它对自身与读者、观众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质疑。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对后现代的理解
• 后现代主义不是对现代主义的否定,而是对现代主义 的补充和丰满。 • 后现代是现代的派生与发展,它不是一个完整系统。 用绝对化思考后现代本身是现代的。 • 把握现代倡导的同一性、普遍性的同时考虑后现代个 别性和多样性,这个世界才算丰富多彩。
对后现代的理解
• 后现代是治疗策略,可以解构人性被文化压抑引发的 心理痛苦。 • 后现代比较在意少数人的感觉、利益和权力。 • 可以帮助我们从权威性理论崇拜中解放出来,发展有 创意的,轻松、自由的咨询风格。 • 后现代是文化并存主义的,利于我们对不同学派的理 论、技术的整合。
后现代心理学的特征
西方心理学后现代取向总的特征为: • 1. 反基础主义 认为心理学的概念,诸如态度、情绪、记忆、思维、人格和个 性等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在”作为基础。 • 2.反本质主义 认为人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所谓人的本质是社会建 构出来的。 • 3. 反个体主义 认为个体心灵的研究只有放到社会的历史背景中,放到文化的 话语中才是合理的。 • 4.反科学主义
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 一、社会文化背景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 展,西方社会进入一种“后工业社会”,也叫做信息社会、高 技术社会、媒体社会、消费社会、最高度发达社会,从文化形 态上称为“后现代社会”。 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1、从社会特征来讲,它是后工业社会,是信息和科学技术膨胀和 泛滥的新时代。 2、后现代社会的知识特征是,一切知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和商 品化了。不能信息化、计算机化的知识,几乎不被看作知识。 同时知识全部商品化,知识的发现和传授变成知识的生产和销 售,甚至知识就是为了销售而生产,学习知识成为一种知识的 消费过程,。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学派,于20世纪后期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主要观点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探讨后现代心理学的特点和意义。

一、理论基础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

后现代主义追求独立、多元、相互关联的叙事,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经验的重要性。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心理学家们开始反思传统心理学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并倡导采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

二、主要观点后现代心理学主张个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强调不同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认知方式各不相同,拒绝简单概括和归类。

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了传统心理学的普遍化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心理学理论可以解释所有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语言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人们构建和表达自我认同的重要媒介。

因此,后现代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语境下的意义构建和沟通方式。

后现代心理学还重视个体与权力关系的问题。

在传统心理学中,权力往往被忽视,而后现代心理学倡导关注权力的存在和影响。

它认为权力关系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将权力纳入心理学的分析框架。

三、实践应用后现代心理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强调实践应用和社会变革。

后现代心理学倡导将权力和社会正义结合起来,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需求。

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后现代心理学鼓励心理治疗师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患者,关注患者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后现代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统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

因此,后现代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包容的视角,试图推动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心理学对个体的规范和限制,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试论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实践及取向

试论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实践及取向

试论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实践及取向[摘要]长久以来,在现代心理学中存在着学院式的理论心理学和非学院式的专业服务实践之间的紧张与对立。

在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专业实践,柯费尔认为是专业实践复兴的象征,波金霍恩则认为,关注于治疗服务实践的心理学,虽然不是自觉的后现代,但却证明了后现代原则对该学科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后现代心理学思想实践取向后现代心理学的核心是社会建构主义,“它更关心心理的社会建构,注重社会的因素、意识形态的影响等等,其分析的焦点处在社会水平上,且后现代心理学关注理论对观察的指导意义”。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现代心理学客观实证的方法所得到的知识僵硬而且远离人们的实际生活,不能完全揭示真理和规律。

它的主流范式的基础性前提是科学中心论的实证主义,它重视科学与知识的客观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认识真理、逼近真理的唯一方法和途径。

实证的方法最终能够揭示真理和规律。

长期以来,现代主义的这种理性科学观点支配和垄断了整个心理学界,在心理学的学科共同研究纲领中,“自然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实证心理学,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核心,不可动摇.这一点成为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与解构的首要标靶。

一、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萌生追随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心理学针对现代心理学的传统范式进行反思与解构,它对心理学长期以来囿于方法的追求和琐碎的实验分析,紧紧步自然科学的后尘,超然于社会文化视野之外的种种弊端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抨击。

受哲学领域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对立思潮的影响,长久以来,心理学也分离为“自然科学”取向和“人文杜科”取向,且这两种取向一直处于激烈的对立之中。

科学主义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解释的科学性持怀疑态度,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将人的心理现象物化和非人化的实证研究方式不以为然。

这种冲突和分歧构成了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独特风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加深,西方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个人心理问题,历经百年发展的心理学无法有效地解决,导致人们对心理学的信任危机。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乐国安【内容提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

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而产生它的内在原因则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不满。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基本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还远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学【关键词】社会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postmodernism social psychology)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思潮。

1988年,在澳大利亚首都悉尼举行的国际心理学会议上,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J.Gergen应邀作了题为“走向后现代的心理学”的专题报告[1](pp.1~42),指出传统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正面临着来自于各方面的挑战,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他还进一步从社会心理学专业出发,提出了构建“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具体设想。

1989年,美国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I.Paker出版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一书,回应了Gergen的观点[2]。

1991年,Gergen出版了《饱和的自我:当代生活中的身份困境》一书,考察并分析了自我(self)概念在后现代文化中的境遇,试图借助这项具体的研究来展示和描述后现代心理学的具体内容[3]。

至此,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明确地进入了心理学家们的视野。

但是,什么是现代(modern)的社会心理学呢?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的基本观点又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呢?本文试图就这几个问题作一论述。

一、什么是现代社会心理学所谓现代的社会心理学是指秉承传统的科学心理学的信念和方法,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最终能够揭示有关人类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普遍真理”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不仅确立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奠定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它对传统心理学的框架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与重构。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主要观点及其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一、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反思性的心理学,旨在挑战传统心理学的认知范式和科学主义取向。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主体的多样性、相对性以及个体背景的重要性,反对一切普适性的、预设的真理。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受到文化、社会、历史和权力关系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它拒绝将个体的心理现象简化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多样性。

二、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 反对大敘事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传统心理学中的大敘事,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框架无法呈现出个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心理学主张采用小敘事,关注个体的具体经历、语境和互动。

2. 拒绝二元对立后现代心理学追求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如主体与客体、心理与生理、心理与社会等的对立。

它强调这些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

3. 脱离实证主义后现代心理学提出,实证主义的假设和方法并不能完全解释个体的心理现象。

它主张应采用以多元方法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包括故事性叙述、现象学和解构主义等。

4. 强调权力与语言后现代心理学关注权力与语言对心理现象的塑造作用。

它认为语言和权力关系的建构对于理解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三、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1. 方法论的变革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促使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反思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论。

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的方法,包括文化心理学、社会建构主义和叙述研究等。

2. 个体主义的崛起传统心理学倾向于以人类作为研究对象,而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呼吁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背景纳入研究范畴,从而促进了个体主义的崛起。

3. 引发跨学科对话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与交叉研究。

例如,对于文化心理学的研究需要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进行合作,以全面理解个体心理现象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生活观
追求生活舒适. 追求爽\酷的感觉. 寻求刺激.
后现代主义
一方面表现为以当下存在为中心的本 体论,另一方面表现为口语即言语中 心论的语言学。 从横向思维转向纵向思维:理性思维 方式的“树状结构”转为后现代横向 思维方式的“根状茎”理论。同层面 的丰满。

后现代主义

“根状茎”结构代表着后现代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生活观

后现代人推崇中国古代老子和庄子的 生活哲学,这就是一种能屈能伸、从 容不迫、静中有动、随机应变、顺其 自然、具有不宣扬个性,也不顺从共 性的自由生活方式。
后现代生活方式

不再遵守传统道德和规范所规定的生 活,愿意尝试各种新生活的可能性。 充分利用消费社会提供的休闲条件, 宁愿过以消费旅游为基本方式的“游 牧式”生活,将生活艺术化和美学化, 不但使生活充满着艺术的气息,而且 使生活本身也成为艺术。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认为探求绝对真理的惟一性的哲学已 不复存在,只存在着各种形态的哲学; 真理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对真理的 不同解释。 真实也只存在于话语、解释、言谈、 思考、写作和传播中;

“现代化”过程指商品化、城市化、 社会机构化和理性化的过程

是一个充满发明,革新和活力的过程。 “现代性”体现的是理性和启蒙的精 神,它相信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人类 将从压迫走向解放。“现代性”通过 新的技术,新的运输方式和交往方式, 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形式,现代艺术和 意识形态散布到日常生活中去。
后现代心理学 或后现代社会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不是一个学派, 而是 一种思潮



后现代主义哲学 不是哲学 而是 一种哲学反思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摘要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存在着现代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对立和冲突。

冯特以来的西方心理学流派大多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

现代主义的特征是:(1)重视科学的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2)信奉经验主义;(3)个体的中心地位。

后现代主义取向的核心是社会建构主义,其主要特征为:(1)批判的倾向,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构;(2)把社会建构论作为认识论的基础;(3)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四个转变。

尽管两种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方面,从而构成了超越两者的基础。

两种取向的超越需要以科学实在论作为元理论的基础,并需要双方互补、合作和开放的态度。

关键词西方心理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经验主义,社会建构主义。

西方心理学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文化或两种方法论的分裂与冲突,且已有学者对此作过专题论述。

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从现代-后现代的角度认识西方心理学中的对立与分裂,并就超越这种对立和分裂提出我们的观点。

1 西方心理学中现代主义取向的特征1.1 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的概念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非以时间界限来划分的,它们是两种取向或两种方法论。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取向具有悠久的历史。

可以说,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的历史就是心理学的现代主义取向的发展史。

在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初,存在着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之争。

在冯特的一方,研究的是意识的内容,使用的是实验法;在布伦塔诺的一方,研究的是意识的活动,使用的方法是自我经验的描述。

两者的争论构成了心理学中两种文化对立的雏形,但是两者都是经验取向的,都把意识作为一个“精神实体”来处理,因而都是现代主义的。

在此之后出现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延续了冯特和布伦塔诺之间的争论,不用说也是从属于现代主义取向的;行为主义、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皮亚杰学派、认知心理学等学派都是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说,西方主流心理学是从属于现代主义范畴的。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特征及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特征及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第三 , 为社会心理学 的转变提供条件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 学, 是 时代 发展 的产物 ,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 后现代 主义社会心 理学为社会 心理学 的转 变提供 了条件 , 例如社会 心理学 的转 变 、 个体主义关系模型的转变等 。 4 后 现代 主义社会 心理 学思 潮对社会心理学 的影响 从 当前社会 中人们对社会思潮的看法进行分析 , 还存在一小 部分 的学者 , 认 为后现代主义社会 心理学 只是 一种学派 , 但大部 分学者认 为 , 后 现代主义社会 心理学存在一种 共识 , 他们 将后现 代主义社会 心理学看作 为社会发展 中的一种思潮 。虽 然当前后 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 但是其 已经掀起 了 场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潮 ,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 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 它将后现代社会 中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 明之 间 存在 的差距 直接地反 映出来 , 从 时代的发展特征 出发 , 对 社会心 理学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 。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虽然对社会心理学产生着影 响 , 但是 其并没有完全地将社会心理学加以否定 , 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社 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进行批判 , 但不是全盘推翻 。社会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 经历 了长期 的演变 , 并 且在不断 的发 生着变化 , 在社 会心理学发 展的过程 中 , 正在不 断的吸收其他学科 、 研究 方法产 生 的研究成 果 , 进行 自身 的创新 , 其研究 方法的转变 和更 新得到 了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肯定 。综 合分析 ,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 理学思潮在社会思潮发展 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 对社会心理学产生 着影响 , 但是并不是全盘否定社会心理学 。
1 引 言
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观念的相关知识 , 并对社会心理学产生着 冲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一、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
(二) 建构论对还原论
科学主义心理学坚持将复杂的心理现象化简为物理,化学,生 理过程,试图以生物的,生理的或机械运动形式来解释人的复杂 心理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还原论. 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皮亚杰坚持以建构论来反对还原论. 格根(Gergen)极力倡导社会建构论,认为社会建构论者关 注人们对他们生活于期间的世界的(包括他们自身)描述、解 释或说明.
第四节 后现代心理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三)价值介入
心理学的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应体现在具体 应用及解决现实问题之中,而不是忙于形成抽象的 理论、获取无关宏旨的零散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桑普森 (E.E.Sampson)研究 指出,后现代主义则主张科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一样, 不可能不偏不倚或价值中立
一、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三、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苛费尔、迈克尔(M.Michae1)等人则尝试着超越心理 学之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对立的学科定向,坚持心理学是 一门中间、边缘、交叉学科,这种主张比较符合当前心理 学的发展潮流,也是不少心理学工作者的共同意愿。
在一些后现代时期的心理学家眼中,心理学要想顺应 时代的潮流,直面错综复杂的后现代心理生活,就必须挣 脱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所设置的桎梏,超越无意识的迷宫, 放弃自我崇拜,将视野投注到人类活动与现今的自然和文 化世界之间的关系之上。从这层意思上讲,心理学似乎更 具有人文社科的性质。
第二节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与研究取向
一、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
(一)整体论对原子论
在心理学研究中,凡是认为经验或行为可以分析为几 种简单元素的,都可以化为原子论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都坚信原子主义的立 场.前者为主观原子论,后者为客观原子论,它们都强调对心 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 现象学的创设者胡塞尔注重整体分析的方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采用整体观研究心理学. 以格里芬(D.R.Griffin)等人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者尝试着用后现代整体有机论来代替现代机械论世界观.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心理学流派,它与传统的现代主义心理学有所不同。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文化、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也关注了权力、语言和知识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其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主观性和多样性。

传统的现代主义心理学通常关注普遍适用的规律和一般性的结果,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经历和观点都是个体化的。

后现代心理学主张将个体视为具有多重身份和多重真相的存在,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其次,后现代心理学拒绝了客观真理的概念。

传统心理学通常关注寻找客观真理,试图找到普遍适用的规律和解释。

然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所塑造的。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语言的作用,认为语言是构建现实和认知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和说法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此外,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权力和知识的关系。

传统心理学常常被视为一种权力工具,通过对人的行为和思维进行控制和规范。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是权力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用来支配和控制人们。

后现代心理学提倡批判性思维,鼓励人们对权力结构和知识制度进行反思和质疑。

最后,后现代心理学关注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传统心理学常常将个体视为独立的实体,忽视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是由文化和社会因素塑造的。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和行为模式。

总之,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心理学流派,它强调了主观性和多样性,拒绝了客观真理的概念,关注了权力和知识的关系,以及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后现代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视角。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反思和质疑权力和知识的作用,以及文化和社会对个体的塑造。

心理学范式——精选推荐

心理学范式——精选推荐

五、解释学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一)方法论解释学与人文科学心理学人文科学应建立什么样的方法论,这是以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解释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狄尔泰所处的19世纪中叶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实证主义的强大思潮充斥学界的理性主义时代。

当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推崇科学、追求客观知识成为时尚。

狄尔泰一方面在施莱尔马赫将研究神学和文献的解释扩大到研究人文科学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解释学不仅是人们达到正确理西解文本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人们进入精神世界、历史世界,获取人文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狄尔泰通过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比较,发现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知识性质上的本质区别,认为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外在于人的客观或物质现象,而人文科学研究的则是人的心理生活,心理生活的中心或基本内容是价值和意义的体验、表达和理解。

在狄尔泰看来,理解、传统以及文本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作品本意和历史事件的原貌,而是为了理解和研究我们自己。

历史是人类生活的“经验表达式”,唯有通过理解,人类在历史中的经验和意义才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成为人类有意义的自我认识。

因此,以理解为认识方法的解释学,是打开人文世界之门的金钥匙。

这样,狄尔泰确立了解释学在人文科学中的一般方法论地位。

在施莱尔马赫那里,理解是通过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重新体验他人的心境从而再现他人的内心体验和作品的原意的过程。

狄尔泰进一步认为,所谓理解,是指通过呈现于感觉中的表现认识其心理生命的过程。

为了使理解和解释具有客观有效性,狄尔泰发展了一套达到对意义的客观理解的方法。

他认为,读者要解读一篇历史文本,就得放弃他现在的观念,以便能进入作品和作者的原意,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把握原作的“客观精神”(objektiver geiste)。

他以客观精神来假定人类有一种共同的人性,并认为唯在此基础上,共同的、客观的理解才成为可能。

人文科学借助解释学,借助于在解释学中发展起来的“客观理解”方法,便具有了与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西方心理学在近二十年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的研究取向。

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

这些新取向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些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对心理学研究的现代主义范式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以致于演变成了三种心理学的新运动。

后现代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心理学便进入到了现代主义取向的发展时期。

现代主义取向尽管始终处于派系林立、纷争不断的格局,但确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即重视科学的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信奉经验主义以及个体的中心地位。

而以格根、肖特、伯特为代表的后现代心理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刻地解构与批判:反主客二元论;反实在论;反科学至上论;反个体中心论。

积极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积极心理学认为,科学心理学主要面临三项主要使命: ①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 ②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 ③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而实际上,二战以后的西方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如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等等, 心理学正在变成为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积极心理学称之为病理性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

赛里格曼认为,消极心理学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意,因为它导致了“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么样在良好的条件下能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

”进化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心理起源观主要有两种倾向,即内源决定论与外源决定论,进化心理学者对二者都持批评态度。

首先,进化心理学反对内源决定论,主张尽管心理机制是社会行为的前提,但并不是如某些内源决定论者所言——受某种盲目的本能或内驱力驱使,而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次,相对于内源决定论,进化心理学更反对外源决定论。

外源决定论对于心理机制的基本预设是人生来是一个“白板”,后天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中有说过“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是因为期望太高”后现代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是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

它认为心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精神实在",而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多元文化论、后现代女性心理学都是后现代心理学的。

后现代心理学-基本概述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

在一定程度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反映了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过渡到消费商品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以及人本主义学派的“自我中心论”的批评以及加强对高级心理研究的建议是值得深思的。

但对主流心理学的全盘否定,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因果决定论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

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只能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朝着文理结合、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探索与前进.后现代心理学-基本主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出现于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影响了心理学家,其直接的结果是80年代以后产生的后现代心理学。

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充满着对立和矛盾,但是它们都是现代主义的产物,即都是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者的“实体”。

这个“实体”客观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等待着研究者去发现和认识。

心理学的知识是以这个实体为基础的。

后现代心理学反对这样一种观点,其基本主张是:第一,反基础主义。

现代主义站在两分法的立场上,认为存在着作为理性的主体和被主体和理性认识、描绘、反映或表征的客体或实在。

这些客体或实在是自明的,不需要加以证明。

知识是以这种实在作为基础的,科学的知识是这些实在的精确描绘。

心理学的知识同样如此,从理论上讲,心理学的知识是对作为“心灵”、“精神”等实在的精确反映。

解释学的后现代转向及其对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

解释学的后现代转向及其对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

解释学的后现代转向及其对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
齐慧云;贾林祥
【期刊名称】《社会心理科学》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解释学领域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在对解释本身及解释模式的阐释、对成见的看法以及真理观等方面有许多转变,这些转变对后现代心理学产生很大影响,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水平由个体中心转向对关系的研究;研究方法上由唯一客观的实证方法转向多元方法论;研究原则上由价值中立转向强调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知识观上由追求知识的客观性、普适性转向知识的社会建构性。

同时,后现代解释学对心理现象和实践应用的认识,对克服后现代心理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也很有启发。

【总页数】5页(P3-6,34)
【作者】齐慧云;贾林祥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06
【相关文献】
1.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首次全景式梳理--评《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与出路--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 [J], 郭本禹
2.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心理学 [J], 仇毓文
3.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心理学 [J], 王更新
4.论后现代建筑的哲学解释学意义 [J], 刘婉华;梁涛
5.试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心理学 [J], 刘金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正是通过对存在的解释而 是 对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 的反 映 ,也就 没有 所 谓 的唯一 客 观 的真
发现 自己的存 在 。伽 达默 尔认 为解 释 活动 是人 存 理 。用海 德 格尔 的话说 “ 理 根本 没有 认 识 和对 真 在 的最基 本 的模式 ,哲 学 释义 学就 是要 发 现一 切 象 之间相 符合 那种 结 构 ” 他是 通 过对 真理 词 源 。Ⅲ 解 释模 式 的共 同 的东 西 。在这 方 面 ,海 德格 尔 提 的考 察 反 对 传 统 真 理 观 的 ,真 理 的 原 意 是 “ 无 出 了是释义 学 循环 、伽 达 默尔 提 出 了视 界融 合 和 蔽 ” ,因此 ,真 理 的本 质在 于无蔽或 敞亮 ,而真正
入作者的意识”I 3 l 。这样他们都把解释学当做哲学 之中, “ 成见”不仅无法消除 ,而且也是合法的 【 I J 和人 文科 学 的一种 方法 论来 看 待 ,因此 ,也被 称 成 见正 是解 释 赖 以发 生 的条件 ,没有成 见 ,任

为方法论 解释学 。
何解 释 活动 都不 可 能发 生 ,并且 ,解 释 以成 见 为 基 础 ,又要 随解 释 的进展 不 断 检验 、调 整 和修 正
12解释 学的后现 代转 向 .
成见 ,产生新 的建设性的成见 ,以此促生新 的解
二十世纪六 、七十年代 ,以海德格尔、伽 达 释。这样一来 ,历史文化因素就有了合法的地位。 默尔和利科等为代表 的哲学家对传统解释学进行 最后 ,对传统真理观的颠覆。传统哲学观点 了全方位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对解释本身及解释 认为真理就是 “ 主观符合客观” ,这种真理观在后 模式 的 阐释 、对成 见的肯定 以及真 理观等方 面 。 现代解 释 学家 看来 是 一种 异化 的真理 观 ,对 于人
首先 ,对解 释本 身 和解释 模式 的阐释 。在 海 的存 在 意义 的探 究 毫无 价值 ,甚 至 是 一种 束 缚 。 德格 尔看 来 ,解 释并 非是 一种 狭 义 的方法 论 ,而 后 现代解 释学家 认 为 ,由于成 见 的存在 ,解 释主 是一 种考 察存 在者 之 存在 的本 体论 的方法 论 ,解 体 和被解 释 者都 打 上 了主 观性 的烙 印 ,主观不 再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8 5 0 期 21 年第 2 00 期 总第 11 3页
・ 论研究 ・ 理
作者 简介 :齐慧 云 (92 ) 18一 ,女 ,河南 周 口人 ,
硕士研 究生 ,徐州 师范大学教 育科学学 院0 级 基 8 础心理学专业 ,研究方 向:理论心理学。
理 论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8 5 0 期 2 1 年第 2 00 期 总第 12 3页
解释学 ,目的是为了考证古代典籍 和研究圣经 ,
其次 ,对待 “ 成见”的看法 。所谓 “ 成见” ,
着眼于文本的意义和信息 。后被德国哲学家施莱 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解释的前结构 ,它是传统 尔马赫和狄尔泰引入哲学领域 ,成为一门哲学学 制约人们存在和理解的历史性 因素。传统解释学 科 ,他们认为文本含有客观意义 ,要求解释者必 的 目的是 为 了重 建文本 中存在 的客观 意义 ,因此 , 须放弃 自己的 “ 前见” ,通过一种 “ 心理移隋”的 对 “ 成见”采取 了一种无情 的否定态度 ,而伽达 方法 ,弄清楚文本作者的 “ 原意”[ 2 j 。解释的重要 默尔认为重建文本原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无 前提是 ,解释者必须 自觉的脱离 自己的意识而进 论是文本本身还是解 释者都 内在的镶嵌于历史性
解 释学一直 是人 文主义 心理学 的方法论 基础 ,
传统解释学主要影响了现代心理学中人文取 向的 研究 ,自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海德格尔 、伽 达默尔 、利科等人发展并超越 了传统解 释学 ,提
1 。 解释学的后现 代转 向
11传统 解释 学思 想 .
出了具有后现代特征 的解释学新思想 ,即后现代 解释学有着长久的历史 , “ 什么时间产生了 解释学 ,为人文主义心理学的新发展——后现代 解释、理解或辨认原文的规则和体系 ,什么时间
_
_一
_一
解释学的后现代转 向及其对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
齐慧云 贾林 祥
摘 要 :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 ,解释学领域 出现 了后现代转向,在对解释本 身及解释模式的阐释 、 对成见的看法以及真理观等方面有许 多转变,这些转变对后现代心理学产生很大影响,表现
在 :对研 究对 象的分 析水 平由 个体 中心转 向对 关 系的 研 究 ;研 究方 法上 由唯一客 观 的 实证 方 法转向 多元方 法论 ;研 究原 则上 由价值 中立转 向强调 历 史文化 因素 的影响 ;知识 观 上 由追 求 知 识的客观 性 、普适性 转 向知 识的社会 建构性 。 同时,后现代 解释 学对 心理 现 象和 实践 应 用 的认识 ,对 克服后 现代 心理 学认 识论 和方 法论 上的相 对主 义也很 有启发 。 关键词:解释学 后现代转向 后现代心理学 影响 启发
问答逻辑等表示解释过程的概念。传统释义学也 完 全无 蔽 或 敞亮 的 “ 对 真理 ’ 不 可 能 有 的 , 绝 是 讲 到释义学循环 ,但那里只是一个方法论原则 , 真理 的寻 求 只是逐 渐 “ 蔽 ” 的过程 ,也可 以说 去 海德格尔把释义学循环看作是存在和认识的根本 是通过释义学循环、视界融合、问答逻辑等达到 条 件 ,提 出 了前 有 、前 见和 前设 这些 解 释 的前结 视域扩 大的过程 。这样 ,就推 翻 的真 理 的确定 性 , 构 ,有 了这 些 ,解 释得 以进 行 。然 而 ,任何解 释 取而代之的是真理的不确定性 、多元性 、建构性。 都存在着前结构 ,解释生成的新解释又会成为下 次解释的前结构 ,解释和前结构之问的互动就 2解释学 的后现代转 向对 后现代心理学 . 成为一种循环 ,任何存在就在这种循环关系中存 的影 响
心理 学的产生 和发展 奠定 了哲学基 础 。 就 有 了解释 学 。 『 的 最初 形态 是 文献 学 和神 学 ”l 1 它
作者简介 :贾林祥 (9 6 ,男 ,陕西铜 JX ,心理学博士 ,教授 ,徐州师范 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副院长 ,硕士生导 16 -) v l
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