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

合集下载

后现代心理学方法论及其评价

后现代心理学方法论及其评价

维普资讯




24 ・ 4 - — —
甘 肃农业
20 年 第 5 ( 06 期 总第 28期 ) 3
大卫 ・ 椿呈蒡 . 后现代抖学—— 抖学魁力曲再现 . 中西■聿 出i挂 19 . f 96 . 大卫 ・ 椿呈芳 . 后现代学 . 马弄 方 . 聿 中史囊聿 出簟社 19 车 . 95 大卫 ・ 椿王蒡 . 后现代抖学—— 抖学魅力曲再现 . 中圈■i 出簟社 1 6 l - 9 . 9
yR蹦 h ya d妇 n n n 咖 . 脚 N P nt : J: f e, i ,m a t r . 9 9 1 —4 yP嚣 17 : 1 8
判科学主义正是批判它 的非理性发展 , 那么是 不是又暗含 对理性 的推崇之
嫌?
现代西方哲 牛主要巍最 . 中国人 民 大学 出葳挂 18 . 98 2 量选默 牟 告■ 学Ⅱ : I 真襄 与方岳一朴 竞和索5. 1台北 : 时报文化 出 葳有 限公司 .95 19 3王克千 . 代西方哲 学 ̄i . 现 tt 中翻青车 出 . 葳挂 18 . 96
用 打动学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有用科研去支撑教学, 自己深刻理解和把握了的理论去服学生、 充 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 生 , 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理论进大学生头脑的目的。 二、 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育人实效 接班人,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使命。为此, 必须创新育人观 ( 意见) 提出,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主导作 念, 提升育人素质, 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服务。 用。高校课堂教学 ,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育人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育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堂教学 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贯彻落实 意见) 的要求, 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的意见)以下简称( ( 意见)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 < ) 首先, 要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的 领性文件。< 意见) 指出,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 增删取舍与讲课的深度和广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很多内容就其知识 层面来讲, 学生已经在中学期间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教学中, 对于这部分 具有重要地位和作 用。 要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讲得精深, 要从知识层面向理论层面提高, 要 深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 内容, 实现由“ 是什么” 为什么” 向。 飞跃。如果只 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吸引力、 感染力,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 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 是重复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 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 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使命。 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各门课程之间, 在某些内容上 创新育人观念 。 提升育人素质 这就需要在各门课程之间协调分工, 各有取舍, 避免重复性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 , 必须树立以学生为心,内化 也有重复之处, “ 要紧紧围绕“ 育人” 这个中心 目 知识” 的育人观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过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 教学。教学中应采取专题讲座的授课方式, 科学选择所讲专题的内容。教师的讲授不要简单重复教材, 而应把重点 师为心。教师执行国家的指令, 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必须学, 如果不学或者 标, 放在指导 学不好那是学生的问题, 很少从教师 自身方面查找原因。新时期高校思想 放在对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发展有直接指导意义的重要原理上, 参考书及主动思考问题上。找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 用理 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首位任务就是要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 实现从 学生阅读教材, 解决现实问题, 让学生在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马克思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 理解学 论分析、 掌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其次,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生,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当代大学生求知、 求新、 求乐、 求助的多种需 主义, 就理论讲理论的授课方 求, 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面临哪些思想问题, 在其成长和发展中需要哪些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注意避免过去那种照本宣科, 必须坚持理 论联系实际的 教学原则。 既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 又要紧 政治理论知识。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 为保证学生健康成才服务, 提高思 式 , 密联系包括历史的、 现实的、 国内的、 国外的等种种实际,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 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才能使学生真切地 “ 内化知识” 就是教学内容“ 进大学生头脑”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化的最新成果解释现实问题。只有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对理论产生内在的兴趣乃至追求。特别要 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开设这类课程的根本 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理解理论的时代性和当代价值, 难点、 疑点问题, 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释 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注重联系大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 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走进大学生的内心, 受到他们的 和可靠接班人, 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 内化” 为大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 疑解惑。这样, 欢迎和认 司。 素质和能力。 再次,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 内化” 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就是要让大 必须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 学生坚信马克 思主义, 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 分发挥其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包括: 课堂讲授、 专题讲座、 课堂讨论、 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仅仅看学生记忆了多少理论 度和需要出发, 学生自学、 组织参观、 社会调查、 心得写作等等。中心 目标就是要 知识, 而重要的是要看学生“ 内化” 了多少知识, 即有多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知 教师导学、 调动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 识“ 进头脑”“ ,内化” 为多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 , 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性, 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通过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 引导学生在科学理论 学的根本任务。 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教师而言, 就是 邓小平曾 指出: “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 人才, 的指导下, 培 不仅“ 授人 以鱼”更 ,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关键在教师。教 要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授学生思维的方法, ” 。对学生而言, 就是要通过 自己的思考来理解和感悟理论, 从而 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授人以渔” 并内 化为稳 定的 认识和信念。 要充分利用已 有的多媒体设备、 网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广大高校教师的历史责任, 而从 真正认同 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师则起着关键作用。因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络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服务。如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直观的图片, 或生动的录像教材, 以达到板 师对育人工作的水平和素质, 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质量。�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学派,于20世纪后期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主要观点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探讨后现代心理学的特点和意义。

一、理论基础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

后现代主义追求独立、多元、相互关联的叙事,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经验的重要性。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心理学家们开始反思传统心理学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并倡导采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

二、主要观点后现代心理学主张个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强调不同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认知方式各不相同,拒绝简单概括和归类。

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了传统心理学的普遍化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心理学理论可以解释所有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语言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人们构建和表达自我认同的重要媒介。

因此,后现代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语境下的意义构建和沟通方式。

后现代心理学还重视个体与权力关系的问题。

在传统心理学中,权力往往被忽视,而后现代心理学倡导关注权力的存在和影响。

它认为权力关系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将权力纳入心理学的分析框架。

三、实践应用后现代心理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强调实践应用和社会变革。

后现代心理学倡导将权力和社会正义结合起来,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需求。

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后现代心理学鼓励心理治疗师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患者,关注患者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后现代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统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

因此,后现代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包容的视角,试图推动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心理学对个体的规范和限制,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现代戏剧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戏剧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戏剧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在现代戏剧中的表现越来越明显。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强调对权威、真理和稳定的怀疑,以及对语言和意义的多样性的关注。

在戏剧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剧本结构、表演形式和主题选择上。

首先,后现代主义对剧本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

传统上,剧本的结构通常是线性的,有明确的起承转合。

然而,后现代主义的剧本往往采用非线性的结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种结构的创新使得观众在观看戏剧时感受到时间的错乱和空间的扭曲,引发了对现实和虚构之间边界的思考。

例如,美国剧作家托尼·库什纳的作品《天使在美国》就采用了非线性结构,通过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交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其次,后现代主义对表演形式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表演形式的颠覆和重构。

传统上,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并通过对话和动作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然而,后现代主义的演员常常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进行直接互动,甚至将观众作为表演的一部分。

这种互动性的表演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观众和演员之间的隔阂,创造了更加真实和生动的戏剧体验。

例如,英国剧作家奥斯卡·怀尔德的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演员常常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使观众成为角色的审判者和见证者。

最后,后现代主义在戏剧的主题选择上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后现代主义关注权力、身份和真理的问题,探索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这些主题在现代戏剧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例如,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家族三部曲》以家庭和社会的权力斗争为主题,揭示了权力的暴力和压迫。

而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作品《推销员之死》则关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个人身份的迷失。

总之,后现代主义思潮在现代戏剧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通过剧本结构的创新、表演形式的颠覆和主题选择的关注,丰富了现代戏剧的形式和内容。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戏剧的发展,也引发了对现实和虚构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不可否认,这种研究方法对于发现心理和行为的事实, 探讨其规律有一定的功效。但是,如果因此而排除其他“非 客观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就会造成“从 方法出发来寻找研究课题”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心理学研究 课题琐碎、分散,并脱离实际的重要原因。
一、现代心理学的困境
2.以机械论、还原论和自然论为基础的“人性假设”
一、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
(二) 建构论对还原论
科学主义心理学坚持将复杂的心理现象化简为物理,化学,生 理过程,试图以生物的,生理的或机械运动形式来解释人的复杂 心理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还原论. 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皮亚杰坚持以建构论来反对还原论. 格根(Gergen)极力倡导社会建构论,认为社会建构论者关 注人们对他们生活于期间的世界的(包括他们自身)描述、解 释或说明.
第二节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与研究取向
一、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
(一)整体论对原子论
在心理学研究中,凡是认为经验或行为可以分析为几 种简单元素的,都可以化为原子论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都坚信原子主义的立 场.前者为主观原子论,后者为客观原子论,它们都强调对心 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 现象学的创设者胡塞尔注重整体分析的方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采用整体观研究心理学. 以格里芬(D.R.Griffin)等人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者尝试着用后现代整体有机论来代替现代机械论世界观.
一、现代心理学的困境
3.纯科学的价值中立观点
没有“人味”的心理学不能称为真正的心理学。 我们在西方心理学中就很难找到人的“影子”。 保罗 ·凯林指出:“学院心理学(即科学主义心理学)不涉 及那些非心理学家所认为的人类最重要或最令人感兴趣的东 西,这是导致学院心理学在提供理论和实际的价值方面失败 的原因。 它只重视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客观心理现象而忽视了人的 内部心理生活和主观体验,否定了心理的主观属性,使心理 学的研究脱离了人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因此而导致了心 理学研究中的表面化、低级化现象。第五讲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主要内容第五节

后现代思潮及其对心理学的冲击

后现代思潮及其对心理学的冲击

政治 、 心理等 领域 , 为一 种 思 想 倾 向 , 作 其核 心 是 哲 学思 潮 , 从根 本上 说 , 现 代 主 义是 对 行 将 到 的 “ 后 后
工 业社 会 ” 的一种 人文 思考 , 一种 文化 反 映 。


后现 代 主义哲 学 的产 生及理论 特 点
( ) 想 根 源 一 思
劳斯 建立 结构 主 义 的人 类 学 以后 , 些 年轻 的结 构 一 主义 者 , 一方 面肯 定结 构 主 义否 定 人 的 主体 性 的观 点, 同时叉反 对结 构的 客观化 和绝 对化 , 为这是 一 认 种在 场 的形而 上学 观 点 , 张 不 同程 度 消解 这 种 客 主 观 , 对 的结构 , 而 使 结 构 主 义 转 向后 结 构 主 义 。 绝 从 其 中的代 表理论 有 德 里 达 的 解 构 主 义 、 柯 的知 识 福 考古 学 、 拉康 的后 结构 主义精 神分 析 、 巴尔特 的后 结 构主 义文学理论 等 。他们 也 被认 为是后 现代 主义哲 学 的 重要代 表 人物 。尤其 是 德里达 的解 构 主义 与后 现代思 潮 有直接 联 系 , 公 认 是 后 现代 主 义 思 潮 的 被 哲 学 源头 。但是 , 现 代 思 潮 这 一 名称 之 下 所 包 含 后 的理论 观点 和所 牵 涉 的领 域 异 常 纷繁 复 杂 , 不 只 绝 是单一 的哲 学流 派 , 多后 现 代 论 者有 不 同 的哲 学 许
维普资讯
青 海师专 学报 ( 会科学 ) 社
J U N L O N A U OR T A H R C L E E O R A F QI GH I NI E C E S’ O L G J
(oi d I E  ̄o 】 Scl e a S d n

谈谈后现代心理学

谈谈后现代心理学

谈谈后现代⼼理学我们长期⾯临⼀个问题,就是该如何向新⼀代的⼈介绍⼼理学。

坐在讲台下的有“90后”的吧,⽽站在讲台上的都是“60后”的⼈。

⾃⼼理学创⽴到现在有⼀百年了,⼈类这个群体真的是⼀成不变的吗?还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也会变化? ⼼理学的产⽣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科学主义盛⾏。

⼼理学也受到当时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

当时的理论体系到底适合不适合现在的孩⼦们呢?是要为你们创造⼀个新的模型,还是要把你们套在快⼀百年的旧的模型⾥⾯?这是我们⼀直在思考的问题。

其实六七⼗年代出⽣的⼈不太了解1985年以后出⽣的⼈,因为我们⾯对的现实是不同的现实。

⼀个⼈⾯临的环境决定了他的价值观和思维结构。

我们这代⼈接受的都是⾮常线性的思想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是不是真的对⼈的⼼理是⼀个权威的解释呢?后现代理论认为,过去所谓的科学并不是⼀个代表真实形态的科学,包括⼼理学在内。

所以在后现代有⼀个巨⼤的挑战就是,要重建⼀种⼼理学的系统。

现在⼏乎所有的⼼理学家都在谈⼼理社会学⽽不谈⼼理学,为什么?⼈并⾮仅仅是⼀个本我的驱⼒完成,其实是⼀个社会的产物,他⽣活在⼀个现实的社会体系⾥⾯。

所以现在不再把⼼理学和社会学分割开来,⽽把它们糅合起来。

⼼理疾病是被“看”出来的 另外⼀个特征,过去的⼼理学家都⾃以为掌握了某种真理。

⼀个学过⼼理学的⼈能看到⼼理学上的疾病,这种“看到”是值得分析的。

⼀个未曾学过⼼理学的⼈看不到⼼理学的问题,或者⼀个未曾学过抑郁症的⼈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他也⽆法去诊断抑郁症。

只有在内⼼已经建⽴了⼀种观察系统或者诊断标准的⼈才能看到疾病。

这种“看到”到底是⼀种建构,还是⼀种真实存在,这是在后现代⼀直不清楚的问题。

 我们究竟是有了这⼀套观察系统才看到了问题呢,还是问题本⾝就存在?所以呢,现在的⼼理分析师,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德国的,他们都普遍地⾮常谦虚,因为他们不敢说把⼼理学学会了。

他们不知道问题是真实存在还是因为这套观察系统才被看到的。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它对传统心理学的框架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与重构。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主要观点及其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一、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反思性的心理学,旨在挑战传统心理学的认知范式和科学主义取向。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主体的多样性、相对性以及个体背景的重要性,反对一切普适性的、预设的真理。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受到文化、社会、历史和权力关系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它拒绝将个体的心理现象简化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多样性。

二、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 反对大敘事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传统心理学中的大敘事,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框架无法呈现出个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心理学主张采用小敘事,关注个体的具体经历、语境和互动。

2. 拒绝二元对立后现代心理学追求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如主体与客体、心理与生理、心理与社会等的对立。

它强调这些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

3. 脱离实证主义后现代心理学提出,实证主义的假设和方法并不能完全解释个体的心理现象。

它主张应采用以多元方法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包括故事性叙述、现象学和解构主义等。

4. 强调权力与语言后现代心理学关注权力与语言对心理现象的塑造作用。

它认为语言和权力关系的建构对于理解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三、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1. 方法论的变革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促使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反思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论。

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的方法,包括文化心理学、社会建构主义和叙述研究等。

2. 个体主义的崛起传统心理学倾向于以人类作为研究对象,而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呼吁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背景纳入研究范畴,从而促进了个体主义的崛起。

3. 引发跨学科对话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与交叉研究。

例如,对于文化心理学的研究需要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进行合作,以全面理解个体心理现象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影响之下的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后现代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义的概念。

以消解中心性、秩序性、明晰性、权威性、决定性、理性等为出发点,以倡导否定性、非中心性、模糊性、破碎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多元性、差异性、非理性等为宗旨,对现代主义所尊奉的科技霸权、理性独断、人与自然的对立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强有力的反驳。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后现代文化思潮中与心理学有关的思想家有:伽达默尔、哈贝马斯、利科尔、福柯、拉康、德里达、利奥塔德、马尔库塞、库恩、费耶阿本德、罗蒂、劳丹等。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后现代主义概念意义主观建构叙事知识和权力语言真实真理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意义存在先于本质。

现象学、存在主义:人具有追寻意义的天赋,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总是从自身角度观察和理解周围世界,赋予周围世界特殊意义。

(无意义音节) 心理工作者不仅要学会倾听言辞,更要学会倾听沉默,不但要听得懂可以言传的,还要听得懂只可意会的。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主观建构构建(constructivism) 社会建构(social 社会建构(social constructionism)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构建神经生理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在研究人的大脑功能时指出,人类根本无法知道外在客观世界,所能知道的只是对这一世界的主观感受。

没有任何外在客观事件可以直接观察获得,必须经过观察者大脑的筛选。

他强调认知过程在人理解和解释周围世界中的重要性。

促使人们从关注行为动机等方面转向认知,注重个人的解释过程和意义赋予过程,探索人解释背后的基本假设。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社会建构人的理解和解释是在特定的社会处境中展开的,不是单个个人的认知过程,总是与他人联系在一起,是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社会现实无法由哪个人单独决定,参与建构的不同社会成员都对社会现实的形成起了作用,都是社会现实的建构者、参与者。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20世纪的文化经历了三个时期: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兴起,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并传播开来,这就是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的特征在于对现代心理学予以反叛和消解,尤其是对以实验主义、实证主义和个体主义为宗旨的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反叛和消解。

它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陷入“合法危机”的形式下萌生的一种探讨处于后现代境域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机制的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新趋势。

1.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现代心理学已处于危机之中,传统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思想和方法应受到抨击和反叛。

综合其思想,现把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在研究内容上,后现代心理学认为应当看重局部的、边缘的、有用的、本土化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而对普遍的、抽象的、客观的、囿于实验室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感兴趣。

在研究对象上,倡导突破传统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固执与褊狭,主张不以可观察的对象为限,力主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在研究方法上,提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主张整体论、建构论和系统观的研究法则,反对人为地分解和切割人的心理现象。

倡导以社会建构论、历史文化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反对割裂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重视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把客观性、经验性这些硬科学的实证原理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是荒唐的。

主张恢复和重视心理学质化研究的地位和价值,以弱化科学主义心理学对量化研究的过分器重,终结实证方法的霸权地位。

在研究理念上,提倡多元性、不确定性、无序性和矛盾性,淡化对绝对性、客观性、普遍性真理的追求,注重从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考察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机制。

关注事实与价值的融合,认为人的态度和价值可以决定什么东西可能成为事实。

重新确立了价值、目的、意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学科定位上,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对现实问题的适应和解决,强调心理学的生命力在于实际应用,坚持心理学之边缘性、交叉性和中间性的学科定位。

浅析后现代心理学

浅析后现代心理学

浅析后现代心理学作者:祁俊贤马长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7期摘要:20世纪后现代心理学应运而生。

它扬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原则方法和研究范式,超越了其理论误区和世界局限。

主要观点是:放弃追求普适性,承认历史性和具体性;批评唯一性,提倡多元性和差异性:坚持心理学的中间学科地位。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学治疗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有开放性的影响,使心理治疗更具人性化、社会化,更具创造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心理学心理治疗[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09-01 一,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与内涵现代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为标杆其弊端暴露无疑,在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逐渐丧失了应有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它是一种具有多元性又具有某种一致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企图解构和超越现代哲学和文化理念的思想潮流。

它集中体现了西方哲人们对“现代”哲学的强烈不满情绪,同时也昭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心理学在哲学、社会文化和心理学三大背景下产生。

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知识、概念和理论完全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在后现代语境下,对人的心理有了一个全新的更深刻地认识。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主张心理的社会建构。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心理、意义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发明”,是社会的建构。

在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论看来,语词的意义又随着群体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知识只不过是以语言形式表述的社会一致意见。

第二,提倡相对主义。

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它产生的原因也是受外界环境和个人已有的概念体系的影响,故应采取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

第三,强调互动的源泉作用。

在后现代心理学者看来,即便是“感觉”这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也是特定共同体的社会互动的结果,更不用说复杂的心理现象了。

而“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实现。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概述: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提倡远离中心化的超个人主义、多信息源的综合性研究,主张反权威、反传统的大众化、叙述化、零散化。

主要思想:
1. 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
反对机械论和实证主义,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

主张采用自我参照的现实性来代替客观的现实性。

2. 强调心理学与伦理学、艺术、社会学接轨
轻视低级心理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的研究,强调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社会学接轨。

3. 提倡整体论
反对还原论、简约论和拟畜性,提倡整体论和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

研究思路:
探讨人性,主要是社会性
注重语言研究
注意心理投射现象的研究
提倡超个人主义的研究
意义: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从时代的变迁、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主流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否定,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也表示怀疑,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时代心理学所面对的问题,期望心理学为解决后现代时期人的适应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特征和代表某种时代的思维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反映了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过渡到消费商品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

参考资料:
《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与出路——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作者:高峰强。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心理学流派,它与传统的现代主义心理学有所不同。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文化、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也关注了权力、语言和知识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其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主观性和多样性。

传统的现代主义心理学通常关注普遍适用的规律和一般性的结果,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经历和观点都是个体化的。

后现代心理学主张将个体视为具有多重身份和多重真相的存在,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其次,后现代心理学拒绝了客观真理的概念。

传统心理学通常关注寻找客观真理,试图找到普遍适用的规律和解释。

然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所塑造的。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语言的作用,认为语言是构建现实和认知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和说法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此外,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权力和知识的关系。

传统心理学常常被视为一种权力工具,通过对人的行为和思维进行控制和规范。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是权力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用来支配和控制人们。

后现代心理学提倡批判性思维,鼓励人们对权力结构和知识制度进行反思和质疑。

最后,后现代心理学关注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传统心理学常常将个体视为独立的实体,忽视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是由文化和社会因素塑造的。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和行为模式。

总之,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心理学流派,它强调了主观性和多样性,拒绝了客观真理的概念,关注了权力和知识的关系,以及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后现代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视角。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反思和质疑权力和知识的作用,以及文化和社会对个体的塑造。

简析后现代艺术思潮

简析后现代艺术思潮

简析后现代艺术思潮后现代主义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动中的难以把握的概念。

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

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新,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峰,对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有多种观点,共同点是对大工业社会发展到高峰期暴露出的社会弊端、矛盾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这些学者认为大工业社会对自然和人造成了“异化”,批判资本主义时代崇尚的价值体系。

后现代主义具有的基本特征有(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同时后现代主义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主要简析关于艺术这一块。

后现代艺术是后现代主义衍生出的区别于当代和现代艺术的一种新艺术。

:后现代主义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艺术思潮的总称,又称为后现代派。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后现代主义”应该是和“现代主义”对应的,而且应该是在“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

当然,这里的“后”有“之后”的意思,没有“现代主义”也就不会有“后现代主义”的说法,然而,这里“后”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思就是“相对”的意思,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很多思想其实是针对现代主义来的,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为了创立一个理论,为了创立一个主义而出现的,而是在现代主义的弊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有关专家考证,“后现代主义”一次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

如同很多的哲学、心理学范畴的名词一样,后现代主义推广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而且后现代主义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加以理解:文学艺术上的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

因为我们认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虽然这句本身就是要被后现代主义所怀疑的),我们要讨论的是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前者包括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福柯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新解释学;以美国哲学家奎因、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

这种后现代主义否定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拒斥本体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主张向统一性开战,取缔“深度模式”,宣扬所谓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最终陷入了以推崇主观性、内在性和相对性为特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就像尼采所说的“存在的只是解释”完全否认了客观的存在。

后者主要是大卫·格里芬的思想,他倡导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关爱世界,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哈桑把后现代主义概括为如下特征:不确定性,它包括多元论、反叛、随机性、分化、模糊和破裂;破碎性,包括对总体性的不信任;反正统性,对权威的挑战是其重要内容;非我性,抛弃将主体等同于实体的传统;内在性,反对超验性,强调心灵与语言的自生能力。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上传文档)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上传文档)

参考文献: • [6]菲尔.莫伦.弗洛伊德与虚假记忆综合[M]. 申雷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7]高峰强,车文博.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J]. 心理科学,2001 • [8]闫杰.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学质化研究兴起的影 响[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 [9]高峰强.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 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
(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4、社会建构论的评价 • 意义 • (1)它对心理现象的定位对西方心理学最大 的冲击。 • (2)提出了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和方法 论。 • (3)对克服传统心理学的机械主义还原论倾 向和个体主义倾向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4、社会建构主义的评价 • 批评 • (1)社会建构主义的相对主义观点 • (2)在解释心理现象时持的激进的观点
1、社会文化背景 • (1)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现实依据: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根植于后现代社会及其 文化范围之中,是对后现代社会和文化的 一种积极反应。 • (2)对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反叛 • (3)是新技术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的反映和产物
(一)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2、科学背景 • (1)现代科学视野的转向 • 机械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20世纪40~50年代:控制论、信息论、运筹 学和一般系统论 • 60、70年代: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 论
(一)多元文化论思潮
• 多元文化论 (multiculturalism) 是流行于现代西 方社会科学中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强调 文化的多样性。 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认为 心理学就其本质来讲是西方主流文化的产物, 因此, 这种心理学具有文化的局限性,并不具有 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普遍意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乐国安【内容提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

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而产生它的内在原因则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不满。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基本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还远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学【关键词】社会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postmodernism social psychology)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思潮。

1988年,在澳大利亚首都悉尼举行的国际心理学会议上,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J.Gergen应邀作了题为“走向后现代的心理学”的专题报告[1](pp.1~42),指出传统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正面临着来自于各方面的挑战,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他还进一步从社会心理学专业出发,提出了构建“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具体设想。

1989年,美国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I.Paker出版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一书,回应了Gergen的观点[2]。

1991年, Gergen出版了《饱和的自我:当代生活中的身份困境》一书,考察并分析了自我(self)概念在后现代文化中的境遇,试图借助这项具体的研究来展示和描述后现代心理学的具体内容[3]。

至此,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明确地进入了心理学家们的视野。

但是,什么是现代(modern)的社会心理学呢?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的基本观点又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呢?本文试图就这几个问题作一论述。

一、什么是现代社会心理学所谓现代的社会心理学是指秉承传统的科学心理学的信念和方法,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最终能够揭示有关人类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普遍真理”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不仅确立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奠定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作者简介】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西安710062;男,教授【摘要题】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

在一定程度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反映了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过渡到消费商品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以及人本主义学派的“自我中心论”的批评以及加强对高级心理研究的建议是值得深思的。

但对主流心理学的全盘否定,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因果决定论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

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只能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朝着文理结合、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探索与前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心理学思潮【正文】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心理学界似乎显得相对的平静和安宁,既没有唇枪舌剑的学派相争,也没有周期性的震荡和摧毁性的理论重构。

心理学似乎不再是一种不具备范型的前科学,心理学的应用价值也得到社会更为广泛的认同。

但是,透过这些表面的平静和安宁,人们又会发现:心理学总是在否定之否定、批判与继承中开拓自己新的历程。

60年代兴起的认知心理学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借用计算机的理论和模拟的方法对新老行为主义提出挑战,把研究的重心转到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

与此同时,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都提出尖锐的批评。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近10年来,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想又在世界上慢慢地传播开来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它便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Postmodern Psychology)。

那么,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呢?本文就接触到的资料对此作一简单的评述。

一、后现代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由要了解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因为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表示现代化的后期或资本主义发展的后期。

有人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完全商品化了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是在60年代中叶建筑学中使用的。

后来,艺术、文学、社会学领域也经常使用这一概念。

70年代,法国的某些哲学家从哲学发展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了界定。

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

也可以说是近10年来各种哲学思潮、艺术观点、建筑风格、社会心态的汇集。

例如劳塔得从知识结构的变迁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结构的特征。

弗克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后现代时期知识的商品化与权力的联结形式。

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特征和代表某种时代的思维方式。

作为一种思潮,它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与反思,对科学与文明的审视,对线型二分化认识论的置疑,对人生价值的重新估价。

无论是从艺术观、文化历史观还是从哲学思想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从产业型向消费型过渡时期,人们面对现实与理想、信念与行为的矛盾。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既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又是后现代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直接渊源于社会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继续。

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代表了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观察、认知研究、精神分析、自我肯定向美学、伦理学、社会学领域的渗透和延伸,超个人主义心理观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的核心。

不难看出,无论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还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都是一些界线不明、颇有争议的描述性概念。

二、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产生作为一种思潮,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既有影响心理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心理学发展的内部原因。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无情地破坏了一切神圣的东西,冷酷地将一切都变成商品。

进入后现代主义或资本主义的后期,这种商品化的程度更为彻底。

当代西方人已经意识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反差使人感到商品正在吞食人格。

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纷乱的环境中,不仅要受制于地球引力、能量守恒定律,受制于生衰老死的生物规律,还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商品化的广告、电视、录像、电影、杂志构成的信息汪洋大海中。

人们又总是下意识地促使这些形象的模仿与复制。

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的前期是以外在暴力为主的掠夺,而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则是自然的、无意识的、更为深刻的渗透和侵蚀。

为什么“后现代主义”一词首先在建筑学中使用,由艺术界的讨论而引起呢?艺术家对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的敏感也不是偶然的。

在德国古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人心目中,美学这一角落,即人们的审美经验,是拒绝商品化的。

康德认为艺术的最大长处是不会归属于商品的领域。

但这种神话在后现代主义完全破灭了。

广告、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的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

文化与工业产品的结合,加速了文化、艺术的商品化。

如果说19世纪文化被看成是高雅的音乐欣赏和绘画陶冶性情的特殊的精神天使,这只是因为它们当时还是采取了某种逃避现实的方法。

到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震耳欲聋的音乐、重金属音乐、使人眼花缭乱的舞台照明,将传统的温情脉脉的艺术欣赏变成参与者疯狂的发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也正在缩小。

这种全方位的艺术商品化不仅使艺术成为商品,理论也成为商品。

后现代主义彻底地商品化也导致人的适应,某种新型的“现代人”出现了。

他们的最大特点是蔑视乌托邦的理想主义,更自觉地、下意识地从肉体到灵魂和商品结合在一起。

他们之中,有些人已没有内在引导中的“自我奋斗”或“神圣的疯狂”,只是在奉行“耗尽”(Burnout)哲学的同时,变形地体验“非中心化”的精神幻游。

在有些人眼里,时代已背离了总体的发展模式而趋向于多样化,对依靠科学技术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线型发展观表示怀疑;还有的人在缩短了时空距离的激烈竞争中感受到强大的社会压力,希望能在非理性的、神秘的领域里得到解脱和慰藉。

因此,寄望于以人的精神现象与行为研究为对象的心理学,为摆脱上述种种矛盾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正是这种社会需要导致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兴起和传播。

另外,从心理学发展本身的情况来看,以实验心理学为主体的科学心理学,在解决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艺术等问题方面,一直显得力不从心。

科学心理学或学院心理学在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方面始终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为了防止心理学又退回到前科学的思辨水平,防止在零星琐碎的日常生活事实中改变心理学的学科形象,训练有素的学院型的专业心理学家是坚持科学的理性主义和研究的客观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目前尚无法用客观的方法来验证的心理学课题。

但是,这种回避总是无济于事的。

正是这些学科发展中目前尚难以克服的弱点导致了7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传播和近10年来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迄今为止尚未形成明晰的、系统的理论观点,但从一些倡导者的言论来看,其主要的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反对机械论和实证主义,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对大量微观的、控制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资料感到厌烦。

认为把客观性、重验性这些硬科学的实证原理,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来本身就是荒谬的。

有些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甚至认为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的区分是一种简单的二分法。

他们反对决定论,倡导相对论,主张采用自我参照的现实性来代替客观的现实性。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主流心理学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主张心理学研究不是旨在探讨客观现实的本身,而是寻求一种达到良好目的的客观性共建,这种共建本身便是一种相互作用和协调的过程。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还引用新物理学派的观点来否定因果律。

它认为世界的秩序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因果律之上的。

由于人们观察的方式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观察的结果,因此,提出有必要重新考虑因果决定论的普遍性、客观性和预测性。

(二)轻视低级心理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社会学接轨。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人的低级心理过程已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在动物身上也可以看到的反射、感觉等说明不了人与人之间本质性的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

他们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思维、创造性、人际关系、共存意识等高级心理,心理学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学、社会学、教育学接轨,使心理学能成为用于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指导人的发展的活生生的科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情景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三)反对还原论、简约论和拟畜性,提倡整体论和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一些比较心理学,尤其是动物实验的结果表示怀疑,认为这类简约性、拟畜性的研究结果只是保留一些局部的非固有的合理性,若用来推测人的心理则带有很大的冒险性。

他们甚至认为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实证、归纳、推理来探讨心理的普遍规律是徒劳的。

他们指责科学心理学割裂了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为了使心理学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提倡用历史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有人便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界定为“能充分地反映后现代社会历史文化和指导人们适应社会变迁的心理学”。

例如,1984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心理学会上,大会执行主席原联邦德国心理学家克利克说:“近五十年来心理学基本上是按照伽里略的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在到了重新反省的时代”。

不难看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对主流心理学基本上是否定的、批评的。

那么,他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到底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呢?概括起来,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提倡远离中心化的超个人主义、多信息源的综合性研究,主张反权威、反传统的大众化、叙述化、零散化。

这些思想和我们前面介绍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艺术观,也是一脉相承的。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把心理学研究的重心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探讨人性,主要是社会性。

确切一点说,是指后现代社会中被商品化的人性。

在一个完全商品化和信息化社会生活的人,他们的时空观、价值观、历史的深度感将会产生哪些变化?例如,长期支配人们的过去、现在、将来三段时空观是否动摇?人们是否为了摆脱记忆的烦恼和历史的负荷而有意地忘却过去和淡漠未来?人们是否仅仅只是关注现在?无中心、多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是否是这一时代的特征和发展的趋势?2.注重语言研究,强调语言的发展本身是一种时代的标志,在人的社会发展、人际交往和思想沟通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们认为,一切文化悠久的国家,原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语言,如贵族语言、平民语言、书面语言和口语等,但大工业的生产,尤其是彻底的商品化使语言向大众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不同语种的差异性在缩小,共融性在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