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思潮

合集下载

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

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
葛兰西的着眼点是民族国家内部的文化领导权问题 , 主要围绕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来探讨意 识形态和文化领导权问题的重要性 ;
后殖民主义将葛兰西的这一思想推演到对世界范围的东西方之 间的文化霸权关系的考察 , 认为文化霸权贯穿于西方对于东方 的整个殖民主义过程。
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核心是话语、知识与权力的 关系)
霍米.巴巴 (Bhabha Homi)
《文化的定位》(The Location of Culture)
主要观点及发展
后殖民主义的“后”,要害是在文化、知识和 精神领域里。(王宁,1995)
照当今一些学者的考察,后殖民主义理论并没 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批评方法,而是“采用各种不 同的方法,由于其与另一些批评理论方法之关 系密切故很难将其予以区别” 。(王宁,1995)
话语权与混杂性(Hybridity)
知识:如何生产、如何影响社会的?
动态的思考过程:怎样的知识,谁的知 识,如何产生,如何作用,结果如何, 权力从何而来……
主流与非主流知识:公平性问题
后殖民理论发现了非主流知识的“失 语”,对其如何发出声音却没有做更 多的探索。
权威的问题(中心-边缘) 知识的独特性问题(Grain,2008) 跨文化交际、文明间对话的问题
侧重话语反抗,忽视“革命”和殖民的有效 抵抗。
以概念或理论替代真实经验,纸上谈兵
注重文化“杂交性”,掩盖不平等和权力差 异。
谁在杂交谁?杂交的主体是什么?谁有权杂交?
忽视阶级分析,没有指明反殖民的主体
(徐辉,2008)
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目的 知识观 课程观 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 教育全球化 比较教育:视野、主题与方法
弗朗兹.法侬(Frants Fanon):《黑皮肤,白面具》,《地球上 不幸的人们》-最有名的一章《论民族文化 》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

后殖民主义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一种铁板一块的僵化的理论;自诞生之初它就常常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

背景出现的理论背景文学研究在当代的重要转向,即向文化研究的转向,是后殖民主义出现的重大理论背景。

1964年,在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成立了“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CCCS),以及随之出现的“伯明翰学派”,标志着文化研究的正式出现。

这一过程的倡导者首当提及英国学者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与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aggart)。

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为《识字的用途》、《文化与社会:1780-1950》、《漫长的革命》等。

伯明翰学派伯明翰学派认为,文化是“一种整体生活方式“,而文化研究就是对这种整体生活方式的完整过程的描述。

这一学派所坚持的平民主义倾向使得他们把研究对象从高雅文化及传统的文学经典中解放出来,注重对通俗文化、大众传媒的研究,大众文化现象从此登上了学术的“大雅之堂”。

这就抛弃了旧的学院体制对"文化"的狭隘的、固步自封的立场,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新的文化经验之中。

它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更注重一种新的“内容”的解析策略,对文本进行一种“价值阅读”。

霍加特指出:“‘价值阅读’这个术语并不表示阅读者此刻正试图作出有关自在的作品的‘价值判断’,而是说此刻他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这种‘价值阅读’提供了理解文化的新的途径。

这两个方向使“文化研究”始终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历史紧密结合,在注重理论进展的同时保持世俗的关怀。

而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也在报纸、广告、电视节目以及工人阶级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许多此领域的学者。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
在现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后殖民主义这一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后殖民主义被定义为一种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和反思,试图解决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和殖民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后殖民主义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影响。

后殖民主义的概念
后殖民主义起源于20世纪后期,被视为对传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反击。

它强调反对殖民主义带来的不平等、压迫和文化侵略,试图建立一个更为平等和多元化的世界秩序。

后殖民主义批评殖民主义的种族主义、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张尊重多样性、平等和民族自决。

后殖民主义的发展历程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声音逐渐增加,后殖民主义的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后殖民主义,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一些学者强调后殖民主义是一个文化运动,强调跨文化对话和文化认同;而另一些学者则将后殖民主义视为一种政治运动,强调反对殖民主义的政治实践。

后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后殖民主义的影响日益显著。

许多国家开始注重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此外,国际社会也开始重视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试图建立更加平等和多元化的全球秩序。

总之,后殖民主义的兴起标志着对传统殖民主义模式的挑战和反思。

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后殖民主义的理念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努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和谐的世界。

反殖民与后殖民主义的兴起

反殖民与后殖民主义的兴起

反殖民与后殖民主义的兴起殖民主义是指一国或一民族以武力或其他手段占领和统治其他国家或地区,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殖民地,通过剥削资源和人力、推行种族主义等方式来实现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殖民主义运动逐渐兴起,积极抵制和反对这种殖民主义的行为。

后殖民主义则是在殖民主义时代之后形成的思潮和理论,试图将过去殖民主义造成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解决或改变。

一、殖民主义下的剥削与压迫殖民主义的兴起使得一些发达国家强制性地控制和组织起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殖民国家依赖于殖民地提供的资源,并将他们视为自身的私人财产。

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经济进行剥削,大规模掠夺资源,导致殖民地资源匮乏、经济崩溃、人口减少。

同时,殖民国家通过殖民地内的种族歧视和社会阶级划分,巩固殖民统治,使得殖民地居民遭受来自殖民国家的压迫和剥夺。

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带来的剥削和压迫引发了殖民地居民的强烈反抗。

他们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反殖民主义运动。

这些运动旨在恢复殖民地的独立和自主权,并摆脱殖民国家的统治。

反殖民主义运动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包括武装斗争、示威游行、抵制殖民国家的商品等。

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反殖民运动包括印度的独立运动、非洲国家的解放运动等。

三、后殖民主义的思潮与理论殖民主义的结束并没有消除其带来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

后殖民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决。

后殖民主义思潮认为,殖民主义的思想和结构依然潜藏在当代社会中,继续产生着种族主义、文化霸权和经济不平等等问题。

因此,后殖民主义思潮强调需要重新评估历史,反思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并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世界。

四、后殖民主义对文化认同的影响殖民主义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也深深地渗透到了当地的文化中。

后殖民主义关注并探讨了文化认同的问题。

在殖民主义时期,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文化进行了强制性的改变和批判。

当代文学思潮

当代文学思潮

当代文学思潮当代文学思潮当代文学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和风格。

它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情感,并展现了人们面对现实的不同态度和观点。

无论是传统文学的延续还是全新的挑战,当代文学都在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艺术形式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代文学中,可以看到一些主要的思潮。

首先,现实主义是一种受欢迎的文学思潮。

它强调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描写和反映,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探讨和人物个体命运的刻画,使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现实感。

现实主义作品笔法朴实、风格平实,以真实细腻的叙事方式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脆弱性。

这种思潮力图打破对于艺术的束缚和约束,力求以一种真实的方式呈现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

其次,后现代主义是另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

与现实主义不同,后现代主义并不强调对现实的客观描写,而更多地注重对语言和结构的反思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具有碎片化、多样性、自由联想等特点,通过叙事结构的打破和语言表达的创新,使读者在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的想象力和风格上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使得文学的表达更加自由多样,打破了传统对于文学形式的刻板印象。

同时,女性主义的兴起也对当代文学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强调对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和探讨,通过展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独特视角,探索和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结构。

女性主义作品通常关注女性的成长、独立和反抗,在表现手法和题材内容上更加注重女性话语的发声和权利的争取。

此外,后殖民主义文学也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潮。

后殖民主义文学探讨了殖民过去和现在对于被殖民地区的影响和后果,揭示了不平等关系、社会不公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作品通常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被压迫者的声音和经历的再现,对殖民主义制度的质疑和抗议。

总之,当代文学世界多种多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和风格。

这些思潮和风格都是作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呈现当代社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无论是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还是后殖民主义,它们都提供了一种思考和理解当代世界的途径,展示了文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

殖民主义(colonialism),指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西方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

其表现形式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帝国主义时期,除了采取上述各种手段外,资本输出成为剥削这些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主要形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大批亚洲、非洲国家获得独立,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奉行殖民主义政策的国家转而采用间接的、比较隐蔽的、更具有欺骗性的形式,来维护和谋求殖民利益。

在政治上,一方面允许和承认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另一方面通过培养或扶植代理人来实行控制;经济上以提供“援助”的形式,通过附加苛刻条件的贷款、不平等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等手段,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对这些国家实行掠夺;军事上以提供军事“援助”的形式,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派遣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等,实行变相的军事占领。

为了实现其战略目的,它们甚至策动政变、挑起内战、扶植傀儡政权。

这些被统称为新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是相对于17、18、19世纪的殖民主义而言的。

也即:原来西方国家的殖民主义是以直接的军事占领为形式,出兵侵略一个国家,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但是20世纪以来,随着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西方发达国家发现原来的直接占领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也会招来人道主义及民主的谴责,于是转而以经济、文化的侵略为主,即从经济上控制,政治上影响,文化上同化。

后殖民主义、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性

后殖民主义、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性

后殖民主义、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性*陶东风1、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虽然"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是一个到本世纪晚期才被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术语,但是这个术语的准确含义却必须联系此前的"殖民主义"(亦称旧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这两个相关概念才能得以把握。

这三个概念分别是对殖民关系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特点所作出的理论概括。

殖民主义或旧殖民主义是指殖民关系的第一阶段,在时间上被限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其特点是殖民宗主国在政治、军事上对于殖民地国家的赤裸裸的直接统治,殖民地国家或彻底或部分地丧失了自己的国家主权;而在理论上对于殖民主义的分析与批判,在源头上可以上溯至马克思,而其成熟形态则是本世纪初列宁、卢森堡等人的帝国主义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本世纪4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纷纷独立,取得了国家主权,并开始摆脱帝国主义的直接控制。

但是由于真正原因,它们在经济与政治上仍然无法彻底摆脱对于原西方宗主国的依赖。

冷战开始以后,这些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所谓第三世界,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落后,在政治与经济上都无法真正独立。

这就是殖民关系的第二阶段──所谓的"新殖民主义"阶段。

这个阶段的相应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在拉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依附理论"(dependency theory)或称"新帝国主义"理论。

它的宗旨是阐述新殖民主义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力图表明:在二战后出现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自己的技术与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处于世界体系的中心,掌握着第三世界的命运,使之依然处于半殖民地或准殖民地的状态,亦即世界体系的边缘,可以说是不叫殖民地的殖民地。

如果说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主要关注的是西方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那么,后殖民主义理论则集中关注第三世界国家与民族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文化上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思潮——学习西方社会思潮有感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我在学习了西方社会思潮当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分,西方社会思潮在课上是对于西方流行思潮的分门别类,再做一个对于特征,代表,影响的具体概括,现代和后现代成为这一学期的重点,让我们对于西方社会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加之在课下通过网络对于后现代的学习与了解,于是更加惊奇的发现,后现代主义就在我们身边,接下来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我理解中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西方哲学的一种认识论,其主要观点是反理性和反传统,,与现代主义是完全相悖的1.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第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的主导地位,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第二,注重体现个性,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第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第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

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2.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对于绘画美术方面,杜尚《L.H.O.O.Q》是这批“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中最为有名的一幅。

他在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的著作《蒙娜丽莎》的作品里充满美感的蒙娜丽莎的脸上加了一笔小胡子,是恶搞蒙娜丽莎的最著名的一幅作品,也充分的显示了后现代主义注重个性,注重历史延续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70、80年代欧洲前卫艺术最有影响的领导人,七十年代享受着政治预言者完美名誉的一位美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博伊斯的众多作品如《油脂椅》、《驮包》、《奥斯威辛圣骨箱》等等,可以看出他的创作材料大多为动物、毛毡、油脂、蜂蜜等等,这些废弃的材料看上去都是从遭受创伤的国家废虚里提取的。

后殖民主义整理

后殖民主义整理

后殖民主义一、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1、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一般来讲,殖民主义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旧)殖民主义阶段、新殖民主义阶段、后殖民主义阶段。

前殖民主义:指欧洲殖民者侵略、瓜分、掠夺殖民地的历史,在这个阶段,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直接控制的对象。

新殖民主义:指二战之后,随着亚非拉各个前殖民地国家的纷纷独立,它们开始在政治、军事上摆脱帝国主义的直接操纵,取得国家主权。

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上受到帝国主义和前殖民地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成为美苏等超级大国争夺的第三世界。

它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存在明显的依附与不平等关系。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与前两个时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

后殖民主义之“后”(post),与其他后学一样,既有时间上的意义,也有价值取向和批评策略上的“反”之意。

简言之,后殖民主义就是反思批判殖民主义之后的全球文化状态。

与前殖民主义理论侧重政治、军事,新殖民主义侧重经济都不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点是文化及其全球的生产和消费,以及生产和操纵文化的知识分子。

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呼应,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消解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的潮流中崭露头角,并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而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阈和研究策略。

后殖民理论(post-colonial theory):是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兴盛于20世界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批评思潮,它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东方主义、第三世界批评、媒体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扩张、他者与文化身份书写、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冲突、内部殖民等等新问题。

后殖民理论集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少数话语、肤色理论等于一身,展现出广阔的文化研究视野和对历史、社会分析的重新强调。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当代西方文学思潮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在这个时代,文学作品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形式和主题,而是涌现出各种新的文体和写作方式。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角度对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进行评析。

首先,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潮。

后现代主义作品通常以碎片化、多声部、模糊不清的叙事方式呈现,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强调文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复杂的文本结构和模糊的主题,挑战读者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例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威廉·布鲁赫的《城市》等作品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点。

其次,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的重要思潮之一。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上的权利和角色。

这些作品揭示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并探讨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文化中的生存与自我实现的方法。

例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至灯自鸣》等作品都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第三,后殖民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思潮。

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关注了殖民主义对于原住民和后来者造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

这些作品通过重新审视和重构历史,表达了对旧权力体系的批判和对被压迫者的声援。

例如,奥尔兰多·弗斯的《宽容》、阿赫迈德·萨义德的《国度与生死》等作品都是后殖民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尽管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关注个人的内在世界和情感体验。

当代西方文学作品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追求表达个体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这也是当代西方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多样性。

它们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并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的出现不仅充实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思考的视角。

后现代主义思潮定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定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

这一思潮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

后现代主义思潮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在场形而上学”等的批判与解构。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


2、文本与权力话语:
文本就是话语的具体化,它不是无声的纯粹的审美理想而 是权力根据自己的需要生产出来的事实。萨义德吸收了福 柯有关权力的理论,强调权力本质上是种生产性力量,知 识与权力是一对共生体,权力产生知识,知识本身又体现 出一种权力。只是到了东方学那里,权力就变得具有压抑 的性质了,知识凭借权力创造出自己的认知对象,即便是 “真理”,作为知识表述,也仍不失为一种居支配地位的 权力形式。 ▲ 东方学文本的写作是一种掩饰其物质性实质的方式,它本 身就是把控制和受控制者之间的权力关系系统转换为纯粹 的文字。他同意尼采的看法,即文本基本上是关于权力的 事实,而不是关于民主交流的事实。因而,“所有的文本本 质上都排斥其他文本,或者更经常地是取代其他事物”。

萨义德的“东方学”有三层含义: 其一,东方学是西方“作为学术研究的一门学科”, 是西 方“关于东方和东方人的各种教条和学说”。


其二,东方学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以“东方” (the Orient)与“西方”(the Occident) 二者之间“本体论和 认识论意义上的区分为基础”。
其三,东方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权力话语或文化霸权,它广 泛分布于西方生活各个方面,如文学历史学、政治学、语 言学、生物学等学科,以及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殖民 政府、外贸公司、教会、军队等各种机构。

后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
▲ ▲ ▲
1. 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再认识 2. 文本分析的研究方式 3. 试图超越民族主义的理论努力
1. 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再认识

反殖民主义: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是控制、剥削和掠夺, 应同情和关注东方多遭受的压迫。但是,西方人通过殖 民给东方带来了文明和光明。 后殖民主义: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了批评。探讨了经济、 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文化之间的平等性。

后殖民主义整理

后殖民主义整理

后殖民主义一、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1、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一般来讲,殖民主义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旧)殖民主义阶段、新殖民主义阶段、后殖民主义阶段。

前殖民主义:指欧洲殖民者侵略、瓜分、掠夺殖民地的历史,在这个阶段,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直接控制的对象。

新殖民主义:指二战之后,随着亚非拉各个前殖民地国家的纷纷独立,它们开始在政治、军事上摆脱帝国主义的直接操纵,取得国家主权。

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上受到帝国主义和前殖民地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成为美苏等超级大国争夺的第三世界。

它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存在明显的依附与不平等关系。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与前两个时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

后殖民主义之“后”(post),与其他后学一样,既有时间上的意义,也有价值取向和批评策略上的“反”之意。

简言之,后殖民主义就是反思批判殖民主义之后的全球文化状态。

与前殖民主义理论侧重政治、军事,新殖民主义侧重经济都不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点是文化及其全球的生产和消费,以及生产和操纵文化的知识分子。

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呼应,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消解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的潮流中崭露头角,并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而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阈和研究策略。

后殖民理论(post-colonial theory):是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兴盛于20世界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批评思潮,它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东方主义、第三世界批评、媒体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扩张、他者与文化身份书写、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冲突、内部殖民等等新问题。

后殖民理论集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少数话语、肤色理论等于一身,展现出广阔的文化研究视野和对历史、社会分析的重新强调。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在后哲学文化中,哲学仅仅是后哲学文化中的一员, 哲学的文化至尊地位被破除,柏拉图的“哲学之王”死 去了,不仅哲学不再处于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且 知识根本就不再有任何基础和核心。哲学不再享有特权, 任何一门知识也不再拥有特权。在后哲学文化中,既无 实在,也没有真理。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怎么都行”。后哲学文化是一种没有权 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不合适宜的。
(4)反对符合真理论
符合真理论——认识与事物的本质相符合即是真理。
罗蒂认为,真之为真不在于是否与实在相符合,因为事 物并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等待人们去客观地如实地反映 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 释行为中。真理也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它只用来表示人 们对事物的态度,而不表示对事物的说明,因此,真是我们 最好加以相信的东西。
没有文化至尊,各种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彼此之间 没有中心与边缘、主要与次要之分。所以,后哲学文化 是一种没有权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 不合适宜的。
(3)反基础主义——是罗蒂理论的重要特征,也
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基础主义——指坚信人类的知识存在着某 种永恒不变的基础,知识的合法化即渊源于它。这种 基础无需辩护、不容质疑,非经推论、牢不可破。它 超越一切时代、一切历史基础和一切社会基础,是知 识的终极或第一因。传统哲学认为,确立知识的基础, 是认识论的最高目标,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基 础。对“基础”的渴望与探求一直主宰着西方两千年 来的哲学。
2、福柯:反人本主义
(1)否定人本中心论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政治 的动物”, “以人为本的世界”、“人生而平等”、“我思故 我在”、 “天赋人权”、“人为自然立法”,“生命意志”、 “超人“ “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 等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从前我在工厂的时候 喜欢和小雷一起看电影 记不得是哪一幕 哭 过 隔壁的女人回家了 她轻轻地钻进被窝 像一只温柔的母猫 (我猜) 雪一样轻的叹息 雪一样厚的墙壁 她的丈夫是个炮兵 今年夏天在二楼 我见过他们 雪睡了 夜有一个白色的枕头 寒风吹亮了月光 十二月默默地站在街上 有些甜蜜 有些辛酸 有些茫 然
+ 作品第16号
+
于坚
雪来了 门躲着 一切都很温暖 有一些事要静静地想想 一些和过去和将来的事情 现在也没有一封回信 邮递员是个绿色的男人 他送报纸送彩色画报 我给过他许多邮票许多信封 现在也没一封回信 这是一个结婚的年头 许多人收到过红纸的请柬 也许我应该结婚了 像朋友们一样 去旅行 在春天的北方 在一首五十行的诗里 我歌唱过那里的白杨 有些甜蜜 有些辛酸 有些茫然
这些动词 全在现场 现场全是动词 浸在血泊中的动词
“头出来了”医生娴熟的发音 证词:手上全是血 白大褂上全是血 被单上全是血 地板上全是血 金属上全是血 证词:“妇产科”“请勿随地吐痰”“只生一个好”
有关大雁塔 韩东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很多年 鸽哨在高蓝的天上飞过 有人回到故乡
建筑物的五楼 锁和锁后面 密室里 他的那一份
装在文件袋里 它作为一个人的证据 隔着他本人两层楼 他在二楼上班 那一袋 距离他50米过道 30级台阶
与众不同的房间 6面钢筋水泥灌注 3道门 没有窗子
1盏日光灯 4个红色消防瓶 200平方米 一千多把锁 明锁 暗锁 抽屉锁 最大的一把是“永固牌”挂在外面 上楼 往左 上楼 往右 再往左 再往右 开锁 开锁 通过一个密码 最终打入内部 档案柜靠着档案柜 这个在那个旁边 那个在这个高上 这个在那个底下 那个在这个前面 这个在那个后面 8排64行 分装着一吨多道林纸 黑字 曲别针和胶水

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潮

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潮

• (2)对二元对立进行解构 • • 在古典哲学的二元对立当中,我们所处理的仅 仅是一种鲜明的等级关系,而不是两个项之间的 和平共处。其中一个单项(在价值论、逻辑等方 面)统治着另一个单项,居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的地位。解构这个二元对立,首先就是要在某个 特定时刻颠覆这种等级差别。
• (3)差异论在政治中的应用 • A、女性主义政治哲学就用其用作反对男权主
评价
• 1、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是一种社会批判 理论,它是当代西方哲学家对于资本主义 社会自身发展的一种理论反省。
• 2、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是以批判现代主义 哲学为己任,但它并非完全是一种无所建 树的、只事消解的政治哲学。例如,它所 强调的差异原则、游牧政治,对于伸张边 缘群体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
2、反对建立和以某种价值或理想作为标准。 3、反结构、反中心、反秩序 4、反对权力集中,主张权力分散
(三)后现代主义政治的代表人物的思想
1、福柯:微型政治:权力的揭示
(1)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弥漫着权力现象。
有多少关系,就存在多少权力。工厂、庭、 学校、医院中都存在着权力。权力并不是集中 在某个集团的手里,而是存在于每个人之中, 每个人既是权力的实施者,同时又是权力的被 控制者。
义的思想武器和方法论工具。

女性主义观点简介
• B、在人权理论中,差异观点也得到了体现。 • 迪勒《认同与差异》简介 •
• 我们所拥有的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亦 即所有的人生而都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 主赋有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这些权利是 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为了保障这些 权利,在人们之间创立了政府,而政府公 正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授权。 • ——《独立宣言》
• 3、后现代主义哲学确实包含许多消极因素。 例如,它主张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片 面强调不确定性和零散化,过分渲染现代 化的弊端和恶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1)实质 一个矛盾的概念 “后”是什么意思 后现代主义实质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否 定 • (2)特征 • 1)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 • 2)反对基础主义与本质还原论
2.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实质与特征
• • • • 3)否认整体性和同一性 4)反对确定性 5)反对理性与现代性 6)反对符合论真理观
后现代主义电影元素
三、后现代主义评析
• • • • • 1.意义与作用 坚持了哲学的批判性 关注时代与现实 批判了现代主义与资本主义 创立了新的世界观
2.不足与缺陷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导致怀疑主义与虚无主义 反对理性与消解主体性 导致相对主义 局限于知识范围的批判解构 导致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
思考题
• 1.试述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 • 2.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的实现与特征? • 3. 如何评价后现代主义思潮?
感谢THANKS
• 谢谢大家,最后我愿用以下这句话 与大家共勉,并结束我们的课程: • 你只要注意思想的完美即可,至于 其他东西,纵然不尾随而至,在失 去时也会浑然不觉。(培根)
二、德里达及其解构理论
• 1.德里达其人其书 • 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 学家,解构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主要著作 有:《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 戏》、《论文字学》、《言语和现象》、 《文字与差异》、《论散播》、《有限的 内涵:ABC》、《署名活动的语境》等
2.解构及其特点
• • • • • • 解构与结构 对传统哲学的解构 文字的作用 文本的开放 人的终结 走向怀疑主义与虚无主义
第七讲 后现代主义思潮
武汉大学
赵士发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实质与特征
• 1.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 • (1)现代主义的危机 • (2)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与两次世界大 战 • (3)人沦为理性和机器的奴隶 • (4)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 • 以上这些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
2.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实质与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