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分期情况
1.创作前期(1924—1927):主要是对过去 生活的回忆,重在叙述人生经历。
2.创作中期(1928—1931):形成个性,确 立明确的文学立场,以乡村和都市两 种题材为主。《柏子》《萧萧》《丈 夫》《绅士的太太》《媚金·豹子·与那 羊》等。
3.成熟期(1931—1947):关注整个社会人 生,但以湘西世界为主,对现代文明 进行置疑。《边城》《长河》等代表 作。
第四节 沈从文小说的独特价值和文学贡献
一、文化价值 远离时代主流的文学价值追求,反思现
代文明。 在湘西世界和都市生活的对照描绘中,
为民族品格重造提供了深度思考。 对巫楚文化的迷恋,对楚人浪漫热情品
格的推崇,表明了他是一个有极端文化 自觉意识的作家。
沈从文小说的独特价值和文学贡献
二、艺术价值 对文学真诚执著,不断尝试和创新文体。 追求一种散文化的凝练和诗化的传神。
第十二章 沈从文的小说
第一节 “乡下人”的传奇人 生
顽童-小兵-作家-教授-文物学家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湘 西凤凰人,身上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三种血 统。祖父沈宏富行伍出生,官至贵州提督,父 亲沈宗嗣,是一个想当将军的下层军官,母亲 黄英是当地唯一的贡生的女儿。
沈从文只上过五年小学,14岁进入土著部队。 1922年,在军队中混了近6年的他只身到了北 京。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1928年初由北京 移居上海。1931年赴青岛大学执教。抗战爆 发后辗转来到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 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教书。解放后停止文 学创作,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写成了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
《边城》分析
二、美学特征
用写意和点染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呈现出一种单纯的自然美。
浑圆与完整的审美形态。 人与景、情与景、人物的情绪与作者
的情绪水乳交融,作品的内在结构衔接自 如,作品在异乎寻常的单纯中充盈着一种 浑圆畅达之气。
情绪化和抒情性。作者把情感作为小说叙 述的动力,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抒情美。
2.理想的人生形式。 在《边城》《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
《月下小景》等小说中,表现了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呈 现出牧歌式的“边城”世界。
文学图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
二、对都市丑陋人性的描绘:都市题材小说 《绅士的太太》(两性关系)、《大小
阮》(义利取舍)、《八骏图》(自然生命 活力)着意于表现都市上流社会的病态,反 映都市上流社会人生的道德堕落、人性扭曲 和生命衰颓。
《边城》分析
《边城》表现了特殊世界、特殊关系中人性 的极致美:自然、淳朴、和谐、宁静。展示 理想的人性,以此批判都市人性的失落。
李健吾评价《边城》:“细致,然而绝不琐 碎;真实,然而绝不教训;风韵,然而绝不 弄姿;美丽,然而绝不做作。这不是一个大 东西,然而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在现 代大都市病了的男女,我保险这是一付可口 的良药。”
艺术特征
1.小说的诗意追求和散文化表达:田园牧歌 的氛围和小说的抒情性特征。
2.丰富多样的结构形式。沈从文被称为“文 体家”。
3.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4.融纪实、象征与抒情为一体。
第三节《边城源自文库分析
梦 幻 般 的 边 城
《边城》分析
一、文化蕴含分析
人物:翠翠、老船夫、天保、傩送、顺 顺、团总及女儿、老马兵。
情节主线: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演变。
《边城》分析
主要矛盾冲突:两组人物关系及两种爱情选 择构成了小说情节的主要矛盾冲突。 1、傩送――翠翠――天保 走车路(请人说媒提亲) 走马路(唱歌求爱) 2、翠翠――傩送――团总女儿 要碾房(其经济效益 “顶十个长工干一 年”) 要渡船(“一个光人”)
第二节 文学图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
一、对理想人性和人生的追求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展现了两种人生形式: 1.现实的人生形式。 《柏子》《萧萧》《丈夫》《会明》等 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 和谐、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无为的人 生形式。这种生活既是庄严的,又是悲凉的。
文学图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