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
![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256c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4.png)
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高考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道常见题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和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写作方式、表现现实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与小说、诗歌不同,散文更贴近生活、真实和客观。
散文以文字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常用叙述、描写、议论等手法,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表现主题广泛:散文可以涉及各种主题,包括生活、社会、自然等,内容丰富多样。
2.适合口语化表达:与诗歌相比,散文更注重口语化表达,更贴近人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习惯。
3.注重描写和议论:散文常用描写的手法来展现人物、环境等,同时也可以运用议论的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二、散文的常见题材和思想内涵高考散文的题材多种多样,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描写人生百态的。
常见的题材包括自然景观、社会现象、人物传记等。
散文常常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的思想内涵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在阅读散文时,我们要注意捕捉作者所表达的意境、情感和观点。
这些思想内涵包括对人性、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通过阅读散文可以启发我们对生活和现实的思考。
三、散文的阅读技巧1.了解背景信息:在阅读散文之前,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和写作背景是很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图和思想。
2.抓住关键词: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这有助于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思想。
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上下文的延伸来推断散文的主旨。
3.关注句法和语言运用:散文中的句法和语言运用往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长句或短句的运用、重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底层含义。
4.关注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常常体现了文章的发展和思考过程。
我们要关注散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等部分,以充分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5.注重与自身经验的联系:散文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文体,与自身经验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
散文阅读知识点-高考语文复习素材
![散文阅读知识点-高考语文复习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1826d6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3.png)
高考散文阅读笔记汇总【基本知识】一、散文的特点1.形散神聚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二、散文的分类1.写人记事类散文2.写景状物类散文3.议论说理类散文4.文化游记类散文【读文步骤】一、读文步骤第一步串“形”首先,明确何为散文的“形”,便于在阅读时“抓形”所谓“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阅读文本时,首先根据题目及所写内容,区分散文类别,便于在阅读时找出其“形”,“抓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概括每个段落层次的含意,梳理出文本所写的内容。
其次,思考“怎么串”,这就需要“捉线”和“辨法”“捉线”就是捕捉线索,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的主要切入点。
另外,文化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
“辨法”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分辨其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散文谋篇布局的外在形式,回答问题时通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等作为鉴赏的术语。
第二步聚“神”神,就是文章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聚“神”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思考“形”背后隐含的东西。
可以采用“询问法”,就是询问为什么写这些“形”,然后思考。
2.瑞摩重点语句。
作者情感态度转换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等是揣摩的关键。
3.关注重点语段。
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环境描写段落等是关键。
二、读文深思1.理解景、物与情、境的关系2.理解“形”和“神”之间的关系(1)由言及意,既要有理智的分析,也要有情感的判断(2)整体把握与局部确认要相互对照,比对分析(3)要懂得散文“由实至虚”的文体思维特点高考命题点一把握散文结构思路题型一概括分析结构思路命题角度一梳理结构思路一、掌握必备知识1.高考常考文本结构类型“四字”法解答理清结构思路题1.明——明确类型,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
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
![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0b1913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e.png)
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散文是一种以散发思想情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它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受、呈现生活的片段、阐述哲理思考。
在高考中,散文常常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道题目,因此对散文的了解和掌握对于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相关的备考建议。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与传统的诗歌和戏剧并列。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注重真实性和文字表达的直接性,它以平实的语言展示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的现象;与戏剧相比,散文更偏向于表达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思想情感。
二、散文的分类1. 抒情散文:以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散文作品。
抒情散文常常表达情感和思想上的矛盾、悲欢离合等主题,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2. 议论散文: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观点陈述和论述的散文作品。
议论散文常常通过列举事实、分析问题、提出观点等方式展开论述,旨在引发读者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3. 记叙散文:讲述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故事的散文作品。
记叙散文通常通过描写细节、塑造形象、叙述情节等方式将读者带入故事情境,给予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4. 描写散文:以描绘事物形象为中心的散文作品。
描写散文通过对事物色彩、形状、质地等方面的描绘,使读者对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感受。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 简洁明了:散文追求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因此要尽量避免冗长的描述和概念性的修辞。
2. 以情动人:通过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代入感和共鸣,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3. 运用修辞手法:散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4. 文章结构合理:散文应具备引出、发展和总结的结构,使文章有清晰的逻辑和层次感。
四、散文的经典篇目1. 《烟雨漓江》:作者贾平凹,以他对桂林山水的亲身体验为背景,描述了漓江秀丽壮观的景色,情感丰富、描写细腻。
2. 《荷塘月色》:作者林则徐,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人世间的追求。
高考语文试卷散文题知识点
![高考语文试卷散文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a99a6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9.png)
一、散文概述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自由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描绘人物、事件、景物,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散文题往往以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
二、散文题知识点1. 散文的结构特点(1)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最后总结全文。
(2)总分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结尾强调中心论点。
(3)分总结构: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最后总结全文。
(4)并列结构:全文围绕几个并列的论点展开论述。
2. 散文的表达方式(1)叙述: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对人物、事件、景物进行描述。
(2)描写:对人物、事件、景物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
(3)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4)议论:对人物、事件、景物等进行评论和评价。
3. 散文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动作、思想等。
(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4)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5)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4. 散文的阅读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散文的主题、结构、表达方式等。
(2)局部鉴赏:分析散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情感态度等。
(3)评价鉴赏:对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评价。
三、答题技巧1. 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找出文章的线索。
3. 鉴赏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散文中的词语、句子。
5. 在答题时,注意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观点明确。
总之,要想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取得优异成绩,需要对散文的特点、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知识点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高三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6b00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a.png)
高三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散文是高中文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散文的特点、类型、修辞手法以及赏析方法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散文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的概念与特点散文是一种以书面形式表达个人思想与感情的文学体裁。
与诗歌、戏剧不同,散文注重事实、真实、客观,它可以描写人物、事物、景色,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思考、联想和感受。
散文的特点主要包括:自由灵活的写作形式、注重真实性与客观性、抒发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二、散文的类型1. 记叙散文:叙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强调情节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它可以描述人物、事件、故事,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和叙述的魅力。
2. 抒情散文:表达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情感。
它可以结合自然景色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个人感悟的表达,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
3. 议论散文:通过对社会问题和思想观念进行探讨和展开,揭示问题的本质,引导读者思考。
议论散文常常是对一个观点的辩证分析,力求启发读者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4. 游记散文:以游记为背景,结合作者对旅途中所见所闻的感受和思考,展现出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给读者带来旅行的愉悦和感受。
三、散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相似性的描述,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2. 拟人: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动作,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读者的代入感。
3. 对仗:在句子的结构和语音上呈现平衡与对称,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优美和韵律感。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突出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增加修辞效果和句子的表达力。
5.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和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四、散文的赏析方法1. 理解主题:通过分析散文的情感基调、事物描写和思想表达,把握散文的核心思想。
2. 分析结构:散文的结构包括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通过分析这些部分的关系和发展,了解散文的结构安排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3837273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5.png)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07(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清单一散文基本知识一、散文的特征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神聚”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形”就是散文写了哪些“选材”,语言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需多答,尽可能全面、具体。
“神”就是散文要表达的主旨、情感。
2.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深刻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上的特征: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1.写人记事散文(记叙性)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叙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较散文要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且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又可将其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其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所绘人物形象真实是其与小说的区别。
】2.写景状物散文(抒情性)这种散文主要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手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5fc8f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1.png)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人们很难接受与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相悖的信息或想法,因为一个人现有的知识和想法已经被反复筛选,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散文阅读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1(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
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2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语句作用题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高考散文必考知识点语文
![高考散文必考知识点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a9ad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0.png)
高考散文必考知识点语文高考是每个学子追求梦想的重要里程碑,其中语文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而在语文中,散文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对象,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散文必考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文字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以散文的语言形式,展示作者的真实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相比于其他文学形式,散文更加灵活自由,不受特定的韵律和格律的约束。
它可以打破华美的修辞和辞藻的束缚,以真实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
二、散文的发展历程散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随笔、骈文和游记等形式,随后受到了汉赋、唐宋诗等文学形式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散文开始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受到文人青睐的文学形式。
随着现代文学的发展,散文的创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家。
三、散文的修辞手法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是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这些手法可以使散文更加生动丰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写作时,考生可以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自己的作品更富有个性和独特性。
四、散文的题材和主题散文的题材广泛多样,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常见的题材有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历史风貌、人物传记等。
而散文的主题则是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
在审题时,考生需要准确把握散文的主题,并在作文中有针对性地展开,不要跑题。
五、散文的写作技巧在写作散文时,考生需要注意多方面的技巧。
首先是情感表达,散文强调真实的感受,因此考生需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是结构组织,散文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包括导入、主体和结尾。
考生可以利用设问、引用、对比等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还有语言运用,考生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来凸显作品的形象和意境。
六、散文的名家名篇在备考高考散文时,考生可以阅读一些名家的散文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00d0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e.png)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一、特点:形散而神聚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主题集中二、分类及典型写作思路1.记叙性散文(写人、记事)。
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文化、哲思)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散文的写作表达技巧“四角度”①修辞手法;②表现手法;③表达方式;④行文思路、结构,布局谋篇。
散文表现手法:1.象征、衬托、对比、抑扬;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鉴赏表达技巧题三注意①注意紧扣主题,联系语境。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②注意使用术语,准确表达。
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现手法的名称。
③表达时要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解题要领:1.如果题目未指定赏析的具体技巧,就要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四个角度逐一筛选,结合其常规效果,做到点面结合;考虑对表现主旨和情感的作用。
2.答案要点包括:揭示手法、结合作品分析、指出效果(对表达主旨、情感所起作用)等三部分构成。
四、散文的线索、思路1.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见闻线索、时空线索等。
散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散文高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b4cb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0.png)
散文高考知识点总结散文是现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拘泥于格律,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感情。
在高考中,散文常作为阅读理解的一部分,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下面是对散文高考知识点的总结: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
它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真实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生活、人性的思考,引导读者产生共鸣。
散文与诗歌和戏剧相比,尤其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更贴近现实生活,也更具有亲和力。
二、散文的分类与流派1. 抒情散文:表达个人情感、体验、感悟,如鲁迅的《狂人日记》;2. 记叙散文:叙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如《红楼梦》中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3. 描写散文:通过对外貌、景物等的描写,给读者留下直观的印象,如巴金的《家》;4. 议论散文:表达作者对社会、人性等的思考与看法,如郭沫若的《文化改造与字汇教育》;5. 报告文学:采用散文形式,以客观真实的方式记述或报告事实,如《大江大河》;6. 随笔:记录作者零散的思想、观察和感受,如韩寒的《青春》系列。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 以真实为基础:散文追求真实,要求作者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避免虚假和矫情的表达。
2. 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是散文的灵魂,通过描写细节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3. 运用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丰富文章的意境,增强表达的效果。
4. 抒发真实情感:散文强调情感表达,作者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对生活的触动和思考展现自我。
5. 增强文采与节奏感:散文不仅追求内容的深度,也强调语言的美感,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文采与节奏感。
四、散文阅读与分析的技巧1. 理解主题和中心思想:读者需要从文本中抓住主题和中心思想,明确作者的观点和立意,并进行合理的解读。
2. 理解修辞手法与语言特点:注重发现文中所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高考语文散文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散文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9e167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7.png)
高考语文散文必考知识点语文科目一直是高考中较为重要的科目之一,而散文作为语文科目中常备的考查题型,也是考生备战高考时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散文必考的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形式。
与诗歌和戏剧相比,散文注重情感与事实的表达,强调文字的流畅与通俗。
散文与故事、游记、随笔等文体紧密相关,旨在通过文字与读者建立情感共鸣。
二、高考常见的散文题材1. 游记类散文:包括作者的观察和思考,描述了旅行中的景色和趣事,展示了作者的旅行体验和感受。
2. 记叙类散文:以故事形式为主,通过叙述事件的经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手法,展示了生活中的琐碎和经历,体现了作者的思考与体验。
3. 描写类散文:通过描写事物的外貌、细节和形象语言,表达作者的感受与思考,起到生动形象的作用。
4. 抒发感情类散文:以真实的生活思考或个人激动的情绪为基础,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三、高考中的散文阅读与分析高考中,对于散文的理解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要对散文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散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通过阅读,了解散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核心思想,进一步理解散文的意义和内涵。
2. 散文的结构和篇章:关注散文中的段落、章节划分、文体与修辞手法等,把握散文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脉络。
3. 散文的叙述和描写:分析散文的叙述方式、人物形象、描写细节等,理解作者意图和表达手法。
4. 散文的语言和修辞:对散文中的词语、句子结构等进行分析,明确作者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四、阅读材料和实践举例为了更好地掌握散文的考察要点,考生可以结合阅读资料和实际练习进行提升。
1. 阅读名家散文:选择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杨绛的《我们仨》等,通过读懂名家文章的内涵,锻炼对散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 模拟考场练习:根据往年的高考真题,模拟考场环境,进行散文阅读与分析的训练,积累经验与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05423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7f.png)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知识点总结一、鉴赏散文的语言1、理解词语的含义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法:①、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②、结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词语。
③、思考是否存在动态语境,即:是否有比喻、反语、借代、感情色彩变化等;或在语境中远距离引申产生的新义。
2、理解语句的含义问法:理解文中的某个句子。
分类:①、含蓄句——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②、结构句——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③、主旨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答法:理解字面含义+分析语境含义+挖掘隐藏含义(还原手法)3、鉴赏语言的特色问法:简述该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法:遣词(叠词、熟语、成语、文言)+修辞方法+句式运用(长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等)+语言特色二、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两种方法1、把握整体结构思路问法:文章的谋篇布局如何/文章以何种方式组织起画面。
答法:①、根据中心确定线索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②、根据材料确定线索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掌握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线索有明有暗,时隐时现,有时在文中有明显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2、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问法: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法:A、开头作用:(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2)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4)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情感基调。
高考散文知识点归纳
![高考散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89ad8e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6.png)
散文知识点归纳一、赏析散文手法常用的答题术语1. 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 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 叙述方式: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造成悬念, 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加完善, 结构更加严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 俗称“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头绪清楚, 照应得体。
3. 描写技巧: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 营造一种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渲染气氛, 更好地表现人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 起到一种细腻逼真、形象生动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 修辞手法: (1)比喻: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使高深的事理浅显明白, 使复杂的事情清晰突出, 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具体,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2)比拟: 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 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这种手法有时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3)借代: 以简代繁, 以实代虚, 以奇代凡。
(4)夸张: 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揭示本质, 给人以启示。
(5)对偶: 整齐匀称, 节奏鲜明;音调铿锵, 富有音乐美;便于吟诵, 易于记忆, 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 抒情酣畅, 概括力强。
高考散文知识点汇总
![高考散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bc385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d.png)
高考散文知识点汇总高考散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涵盖了多种文体和多个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高考散文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情感与思想的文学形式。
其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下:1. 平实自然:散文运用日常用语,力求贴近生活,以自然的方式表达情感与思想。
2. 抒情性强:散文常以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主题广泛:散文可以涉及多个主题,既可以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思考,也可以抒发个人生活、感悟等方面的感受。
4. 结构多样:散文的结构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是插叙、会话、记叙、抒情等多种形式。
5. 文体自由:散文的文体可以是散文小品、散文随笔、散文评论等,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格式。
二、散文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 鲁迅:代表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鲁迅的散文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凉。
2. 程序:代表作品《呐喊》、《彷徨》等。
程序的散文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困惑和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3. 茅盾:代表作品《子夜》、《春蚕》等。
茅盾的散文作品展现了乡土生活的美丽与哀愁,描绘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独特风情。
4. 阿来:代表作品《尘埃落定》、《鸵鸟神鹰》等。
阿来的散文作品以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和命运为题材,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5. 余秋雨:代表作品《乡关何处》、《与秋同行》等。
余秋雨的散文作品描绘了中国乡村的美丽与变迁,表达了对乡土情怀的热爱。
三、常见的散文题材和表达手法1. 自然与人生: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思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2. 风土人情:描写乡村风景、民俗传统和乡土人情,展现乡土生活的美丽与哀愁。
3. 历史与纪实:讲述历史事件或真实的人物故事,通过散文的形式再现历史场景。
4. 思考与感悟:抒发个人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受,以抒情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2cb8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3.png)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文化传播和语言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一种抒发情感、展示思想、传递观点的文学形式,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更加贴近生活,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
在学习散文时,理解它的特点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散文的必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与分类散文是指一种不受严格韵律和格律约束的文学作品。
它以诗歌以外的形式,通过情感、思想和观点的表达来吸引读者。
按照表现内容和形式特点,散文可以分为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和写景散文等。
二、散文的特点1. 真实性:散文追求真实性和真实感,力图展现人们的真实情感和真实世界。
2. 解释性:散文通过作者对事物的解释、理解和评价,来传递观点和思想。
3. 文字自由度:散文在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上有较大自由度,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性格和描写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日常性:散文紧扣日常生活,主题多涉及生活琐事、感悟、人物情感等。
三、散文的技巧与表达方式1. 描写:散文中的描写一方面可以是客观描写,描述事物的形象、色彩、气味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主观描写,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描写可以以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象征描写等方式表达。
2.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和象征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带给读者更深层的思考和感受。
3. 叙述与抒发情感:散文以叙述为主要手法,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人物的建构来展现事物。
同时,也可以借助自己的情感和体悟来抒发对事物的独特感悟。
4. 议论与分析:议论是散文中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独特见解的阐述来传递观点。
5. 推理与思辨:散文有时会通过推理和思辨的方式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独立思维能力。
四、散文的经典代表作品1. 《故乡》- 鲁迅:通过对家乡的描述和对自我的思考,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和旧时代的思索和反思。
2. 《呐喊》- 鲁迅:以鲜明的情绪和责任感,对社会现象进行抨击和批判,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与关注。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74d438a10661ed9ac51f325.png)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e899b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c.png)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高考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考生而言,掌握阅读散文的技巧和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考生更好地备考。
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自由散漫、抒情、叙事为主的文学形式,与诗歌和戏剧相对应。
散文以语言简练、虚实结合、具体细腻、留白深思等特点著称。
2. 阅读散文的方法:阅读散文需要注重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相结合。
首先,要读懂散文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然后深入分析每个段落、每个句子的含义,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与用词特点。
3. 散文主题的理解:散文的主题多种多样,有时作者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生活琐碎中的美好,有时又会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
考生在阅读散文时要关注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抓住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4. 描述的技巧和手法:散文中的描述是构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也是表达主题的关键因素。
作者通过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景物描绘和人物塑造等手法,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5. 比喻和象征的应用:作者在散文中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考生需注意理解比喻和象征的意义,分析它们对主题和情感的补充和延伸。
6. 主旨的把握和主题的深化:散文的主旨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主旨有助于理解散文的全貌。
同时,要注意主题在文章中的展开和深化,尤其是通过作者情感的细腻描写来加强主题的表达方式。
7. 文学修养的要求:阅读散文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对于文学史、文学流派和经典作品有所了解。
充分利用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内涵。
8. 阅读态度和词语理解:考生在阅读散文时应保持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善于猜测词语的含义。
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推断以及对词语本身的分析,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9. 个人感悟和思考:阅读散文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更要引发自己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考生在阅读散文后,可以从自身经验和思考出发,与散文内容进行对照和互动,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体验。
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如下
![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如下](https://img.taocdn.com/s3/m/81b2bb6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b.png)
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如下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如下:一、散文的基本概念散文是一种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主观抒写的文体,不讲究骈偶押韵。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记叙性散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描写人物、事件、场景等。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表达作者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感受和情思。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阐述观点、论证问题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见解。
三、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但全文通常有一个明确的立意统领。
2.线索多样:散文的线索可能包括人、事、情、物、时间、地点等。
寻找线索时,可以关注标题、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语、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等。
3.表达方式丰富:散文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联想、想象等。
5.语言特点:散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优美、凝练等。
四、散文的阅读方法1.抓住“文眼”:寻找表现或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2.理解“散聚”:理解“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不要被散文材料“松散”的表象迷惑,要抓住它“神聚”的实质。
3.欣赏“神韵”: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景物美、意境美、表现手法美等。
4.留意“感情”:留意所描绘的具体形象,着重体会所融之情。
5.识别“线索”:识别常见线索,如思想感情的变化、时空的变化、某事物等。
6.紧扣“中心”:散文一般都不直接点明中心思想,往往是借助具体形象,通过联想,在具体形象中寄托自己的感情。
五、散文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散文的主题思想多种多样,可以是生活哲理、人性探讨、社会问题等。
艺术表现上,散文常通过对细节的描摹、人物形象的刻画、议论与抒情的结合等方式来展现情感和思想。
同时,散文的语言通常细腻生动,能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p>
<p> 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p>
<p> 一、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p>
<p> 解题方法:</p>
<p>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p>
<p>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p>
<p>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p>
<p>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p>
<p>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p>
<p>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p>
<p>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p>
<p> 二、题型二:人称类</p>
<p>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p>
<p>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p>
<p>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p>
<p>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p>
<p>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p>
<p> 三、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p>
<p>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p>
<p>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p>
<p>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p>
<p>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p>
<p>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p>
<p> (1)文首:</p>
<p>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p>
<p>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p>
<p>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p>
<p> (2)文中:</p>
<p>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p>
<p> (3)文末:</p>
<p>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p>
<p>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p>
<p> 四、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p>
<p>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p>
<p>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p>
<p> 2.作者是如何写“……”?</p>
<p>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p>
<p>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p>
<p>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p>
<p>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p>
<p>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p>
<p> (1)叙述方式</p>
<p>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p>
<p>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p>
<p>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p>
<p>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p>
<p> (2)抒情手段:</p>
<p>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p>
<p> ②间接抒情:</p>
<p>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p>
<p>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p>
<p>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p>
<p>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p>
<p> (3)描写方法(特点)</p>
<p>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p>
<p>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p>
<p>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p>
<p> A、结合</p>
<p>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p>
<p> 虚实结合:如《雨霖铃》正侧结合:如《口技》</p>
<p> 点面结合:如《江雪》声色结合</p>
<p> 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p>
<p> 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p>
<p> 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p>
<p> 人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p>
<p>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p>
<p>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p>
<p>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p>
<p>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p>
<p>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统一。
</p>
<p>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p>
<p>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p>
<p>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p>
<p>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p>
<p> 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p>
<p> 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p>
<p> 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p>
<p> 拟人(比拟):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