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控制规范

合集下载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依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脑栓塞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腔隙性脑梗死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等。

一、症状体征: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 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

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

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

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1.主要临床症状:(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临床表现类型: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 种类型。

(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 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 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

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 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 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h 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指标一、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率(NEU-STK-01)定义:单位时间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的脑梗死患者数,占同期住院脑梗死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 评估的脑梗死患者数 100%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率同期住院脑梗死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收住院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开展情况。

说明:(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参照《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的中文翻译版本。

(2)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采用《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定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指标二、发病 24 小时内脑梗死患者急诊就诊 30 分钟内完成头颅 CT 影像学检查率(NEU-STK-02)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病24小时内急诊就诊行头颅CT 影像学检查的脑梗死患者中,30 分钟内获得头颅 CT 影像学诊断信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发病24 小时内急诊就诊的脑梗死患者30 分钟内发病24 小时内脑梗死患者急诊就诊30 分=获得头颅CT 影像学诊断信息的人数⨯100%同期发病24钟内完成头颅CT 影像学检查率小时内急诊就诊行头颅CT 影像学检查的脑梗死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及时检查评估的能力。

指标三、发病 24 小时内脑梗死患者急诊就诊 45 分钟内临床实验室检查完成率(NEU-STK-03)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病24小时内到急诊就诊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凝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的脑梗死患者中,45 分钟内获得临床实验室诊断信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发病24 小时内急诊就诊脑梗死患者发病24 小时内脑梗死患者急诊就诊=45分钟内获得临床实验室诊断信息的人数⨯100%45 分内临床实验室检查完成率同期发病24小时内急诊就诊行实验室检查的脑梗死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评估检查的能力。

5.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

5.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

急性脑梗死诊疗规范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应尽快采集病史、完成必要的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一、诊断(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间窗。

1、临床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典型者突然发病,有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局灶体征。

确定神经症状出现的时间,近期患病、手术或外伤历史,近期用药史。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发现脑部受损征象,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附:脑卒中的识别脑卒中的常见症状:(1)症状突然发生。

(2)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4)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5)双眼向一侧凝视。

(6)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7)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8)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9)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二)诊断分析步骤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

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

二、处理(一)基本生命支持1、气道和呼吸(1)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有明显呼吸困难、窒息时,可采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保障通气。

(2)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吸出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3)对缺氧者予以吸氧,必要时应辅以机械通气。

2、心脏功能脑卒中患者应观察心脏情况,常规检查心电图。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依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脑栓塞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腔隙性脑梗死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等。

一、症状体征: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 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

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

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

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1.主要临床症状:(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临床表现类型: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 种类型。

(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 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 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

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 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 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h 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n u oo ia d fct wa se s d wih t e N t n lI s i t s o a t t o e sa eNI S )n t e frt a d t e ffh d y. e ut e r lg c l e ii s a s se t h a i a n t u e f He lh sr k c l ( H S o h is n h i a R s l o t t s
f c o s e a e t BP e l T va u t t e r l t o s i e we n BP i a ut s a a d p o n s s M e h d Amb l t r b o d a t r r l t d o l ve s; o e l a e h e a i n h p b t e n c e t ge n r g o i . t o s u ao y lo
b o d r s ur c n r l n a i nt w ih c e c r b a i f r t o , a s g i - i a t y mp o e e o e y f e r l gi a un t o a d l o p e s e o t o i p te s t a ut e e r l n a c i n C n i n f c n l i r v r c v r o n u o o c l f c i n n r d e d s bii y . e uc i a lt
Bl o p e s r i a ut c r b a i f r t o o d r s u e n c e e e r l n a c i n wa he a s t l w f n t a d c i e i t e f r t da s o a e wi h he i s d y, he o a ur l e ln n h i s 7 y c mp r d t t f r t 1 a t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应如何管理重点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应如何管理重点
临床实践往往是建立在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之 上的,有了上述理论基础,对于 IS /TIA 急性期维持 脑灌注,也就是合适的脑血流量就有了一个基本标 准。 总的来说,大量的临床观察显示,IS /TIA 急性 期降压:6 ~24 h 间降压可能不存在获益,需避免 此时间 段 降 压;24 ~48 h 间 降 压, 不 同 研 究 存 在 分歧;48 h ~4 周 间 降 压 仍 需 更 多 临 床 研 究 数 据。 当患者状况稳定时,尤其在 48 h 后,可考虑尽 早启动降压;4 周后降压存在获益,可强化降压至目 标值 140 /90 mmHg ( 实际上是启动了 IS /TIA 二级 预防) 。
很显然,上述观察结果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也不 是很明确。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以脑血流自 动调节特点为基础,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参考血压 情况及血压增高的原因,进行 IS /TIA 急性期血压 管理。
( 收稿日期:2016-08-08)
( 本文编辑:姜民慧)
当明确了上述两个因素之后,对 IS /TIA 急性期 就需特别关注脑大动脉的病变情况、血容量情况以 及血压升高的原因,从而安排相应的治疗措施,这是 基本原则。 所以,针对 2014 年的诊治指南,除了应 根据血压水平、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原因等情况进行 血压管理,应该强调 IS /TIA 的病因和分型,只是考 虑到在短时间内基层医院的医生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此没有强调这一点( 可行性问题)。 而了解有无 高血压病史是应该做到的,因为长期高血压会使脑 血流的自动调节上限及下限均向较高的水平移动, 这一点对血压管理有指导作用。 病情轻重的原因很 复杂,关键还是看脑动脉特别是大动脉的病变、血容 量、血压及血压升高的原因。 由于血压可以间接地 反映血容量的情况,所以 2014 年的诊治指南中只强 调根据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原因进行 IS /TIA 的血压

(2021年整理)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

(2021年整理)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

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的全部内容。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流程规范(参考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院前处理对突然出现症状疑似脑卒中(症状见下方)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C级证据)。

急诊室处理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4、双眼向一侧凝视;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6、眩晕伴呕吐;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8、意识障碍或抽搐。

急诊处理流程:抢救急诊医师诊断步骤是否为卒中→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卒中→是否适合溶栓治疗是否为卒中:出现症状疑似脑卒中症状;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卒中:脑CT/MRI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以内,年龄18岁以上,无溶栓禁忌症,详细参考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

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min内完成以下基本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Ⅰ级推荐).1、脑CT/MRI;2、血液学、凝血功能、生化及心电图检查;3、NIHSS评分;4、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体温;心脏监测和心脏病变处理;气道、呼吸;血压;5、紧急处理:颅高压,严重血压、血糖、体温异常,癫痫等(参见急性期诊断与治疗);6、开启绿色通道,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病房接受治疗。

卒中单元/病房收治脑卒中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接受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急性脑梗死怎样规范治疗

急性脑梗死怎样规范治疗

急性脑梗死怎样规范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所有脑卒中类型中属于非常典型的一种,医学上将急性脑梗死称之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患者存在血液粘稠度上升、脑部膜血管狭窄以及血压显著偏高所导致,因为这些危险因素不仅会影响患者脑部的血液正常循环,还会造成患者脑部血液在短时间内形成堵塞,引起患者脑部组织缺血,进而引发急性脑梗死。

患者在出现急性脑梗死之后,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脑部的CT检查以及医生诊断来确定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并根据诊断的结果来开展对应的治疗,通过规范治疗来疏通患者被堵塞的血管,让血管恢复正常的循环作用。

在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之前,要重视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通过及时的康复治疗,降低患者后续复发的风险概率。

那么对于急性脑梗死这种疾病,一般要怎么开展规范治疗呢?本文就围绕这一主题来具体叙述分析。

一、急性脑梗死的院前处理急性脑梗死在治疗之前的时间非常宝贵,越早对患者开展有效地救治,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也就越低,因此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做好院前处理,做好院前处理就需要对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做到迅速地识别,并在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的过程中,通过准确判断对患者进行超早期的溶栓治疗。

而要做好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识别患者为急性脑梗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患者存在一侧肢体出现麻木或者无力的情况,并还可能伴有面部麻木的情形;2、患者面部的一侧存在麻木的情况,或者患者面部表现为口角存在歪斜的状态;3、患者在说话时变得口齿含糊不清,难以做到清晰的语言表达,或者对别人说的话难以做到有效理解,存在明显的语言障碍;4、患者存在双眼往一侧方向凝视的症状;5、患者的双眼或者一侧的视力明显丧失,或者视力出现模糊的情况;6、患者有眩晕以及伴随呕吐的表现;7、在既往史中,患者没有明显的严重头痛感,但是当下却有严重的头痛症状,或者一些患者表现为呕吐;8、急性脑梗死病情发作之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或者身体表现为无规律的抽搐。

脑梗死溶栓后血压控制标准

脑梗死溶栓后血压控制标准

脑梗死溶栓后血压控制标准
脑梗死溶栓后血压控制标准因具体情况而异。

一般情况下,溶栓治疗血压控制范围为收缩压在180mmHg以下,舒张压在110mmHg以下。

如有紧急情况,如颅内压增高、严重血压异常、血糖异常和体温异常等,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小于180mmHg,舒张压小于100mmHg。

约70%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多数患者在脑梗死后的24小时内血压自发降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非专业内容,具体控制标准还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如遇到脑梗死相关情况,建议立即前往医院就医,遵医嘱进行血压控制。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点击进入↓↓↓指导规范1.脑卒中急性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减少血压波动的诱因。

2.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60/90 mmHg 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

3.缺血性脑卒中,如准备血管再通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 以下;若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目前血压控制意见因证据尚不充分而未完全明确,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判定。

4.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 mmHg 水平,同时注意保持脑灌注压。

不同类型脑卒中的血压管理01自发性脑出血的血压管理降压时机及速度: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220 mmHg 时,应积极使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收缩压>180 mmHg 时,可使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控制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

脑出血患者不仅需要降低收缩压峰值水平,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血压以减少血压变异性和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压。

血压管理目标: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160/90 mmHg 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根据《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15)》,常用的静脉抗高血压药物为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常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为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β1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

静脉药物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使用硝普钠,因其可能具有升高颅内压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副作用。

0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降压时机及速度:A.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伴有其他合并症(如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可早期启动降压治疗。

B. 对于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血压<220/ 120 mmHg 并且无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在脑卒中发生后最初的48~72 小时内,给予降压治疗不能预防死亡或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急性脑梗死血压和颅压的控制

急性脑梗死血压和颅压的控制
程 度 的 下腹 痛 。
表 1 清醒 和 离 院 时 间 ( s mi X± , n)
压增 , 加重术 中的应激反应 , 两者合用从药理上具有优势互
补的特点 , 可克服彼此之 间的心血管 系统 不 良反应 , 而维持 从
循 环稳 定 。
注: P<0 0 。 .5

综 上所述 , 氯胺酮与丙泊酚合用镇痛效果好 , 书中患者躁
血压 ; 内儿茶酚胺类分泌应激性增多 ; 内压升高后维持脑 体 颅
灌注压的一种代偿性 反应 ; 脑缺 氧时的代偿 反应 ; 疼痛刺 激 、 情绪紧张 、 环境噪杂等所致 ; 膀胱 的过度充盈使血压反射性升 高, 此种原因往往被忽视。
2 2 效果评定 、
好转 ; 生命体征( 血压 、 脉搏 、 呼吸 、 瞳孔 )正常 ; 眼球 稍凹陷 , 张力低 ; 皮肤 弹性无 明显减退 。 2 3 药物 选择 与用 法 临 床脱 水 降颅 压 多应 用 2 % 甘露 . 0 醇 、0 5 %葡萄糖及速尿等 。前者为首选 , 其除了具 有确 切的脱 水、 降颅压 、 改善脑水肿疗 效外 , 尚可降低 红细 胞压积 与红 细
3 结论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 、 清除半 衰期短苏 醒完全等优点 , 用于
门诊无 痛人工流产术取得理想麻 醉效 果… , 但丙 泊酚对交 感 神经兴奋有一定抑制作用 , 使心 率减慢 , 压降低 , 血 氯胺酮 镇 痛效果完全 、 确切 , 但易引起心血管系统兴奋 , 使心率增快 , 血
内不 良反应见 表 2 。P组 有 1 5例在 术后 2 i 0 mn内出现不 同
[ ] 中华麻 醉学杂志 , 9 ,4 2 . J. 1 4 1: 9 9
注: 00 。 P< . 1 ( 稿 日期 :O 70 _ 收 2 0 .32 2)

急性期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技术及方案

急性期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技术及方案

急性期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技术及方案卢永锋(收集整理)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已快居第1位,占我院内科住院病人的50%-60%,门诊就诊的人数可能更高。

我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进修期间粗略统计脑血管疾病占神经内科总住院病种的90%以上。

如何规范有效的治疗脑血管是每一个临床医师必须了解和探讨的课题。

现就本人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接触到的关于急性期脑卒中的治疗最新公认的观点,及比较规范的治疗方案作以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急性期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成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时间仅为3-4.5h,抢救脑出血控制血肿扩大的过程也被限制在数小时内。

如何最短的时间内确诊并获得规范救治是治疗的关键。

1 脑卒中症状的识别:①症状突然发作: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的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②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③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2 简要病史采集:①症状开始时间。

②近期患病史:卒中、心肌梗塞、外伤、手术和出血。

③近期用药史:抗凝、胰岛素和降压药物。

④既往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分析考虑能否溶栓,血压控制目标,初步处理原则。

)3 院前紧急处理:处理ABC,心脏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评估有无低血糖,通知医院急诊部。

禁忌: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过度降低血压,大量静脉输液。

二急诊诊断与评估(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与诊断:尽快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与诊断。

诊断应考虑以下问题:1 是否卒中?关注发病的形式,发病时间,排除外伤、中毒、癫痫的状态。

脑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高血糖,脑炎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尽快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助鉴别。

2 卒中的性质(缺血还是出血性卒中)?所以疑为卒中的患者应尽快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

3 是否适合溶栓?若确定是缺血性脑卒中,距发病时间是否超过4.5h,有无静脉rt_PA溶栓适应证或禁忌证。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怎么办专家手把手教你进行血压管理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怎么办专家手把手教你进行血压管理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怎么办专家手把手教你进行血压管理张大爷今年76岁,在昨天起床时感到明显的一侧肢体无力,刚起身就摔倒在地,手也抬不起来,并开始胡言乱语、大小便失禁。

家人发现后紧急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检查,发现是脑梗死合并高血压。

在进行系统的诊疗后,张大爷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医生告诫家属,虽然恢复得不错,但是后续的血压管理一定要注意,否则很可能造成病情严重化。

以下我们就来聊聊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应该怎么进行血压管理,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1脑梗死发病原因是什么?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动脉闭塞引发的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言语障碍、肢体障碍等,且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的特征,给患者与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说的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两种形式。

前者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脑梗死等,占发病比例约80%;后者为脑出血(包括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概率占比为20%左右。

分析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按照其是否可控分为两大类:可控风险,如肥胖、饮酒、高血脂、高血压等,能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锻炼等加以消除;还有一些不可控病因,如种族、家族史、性别、年龄等,此类病因无法改变。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但并非主要的诱发因素,如久坐不动、情绪波动、大气污染等亦会引发脑梗死或者加重病情,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关注。

2高血压对脑梗死有什么影响?高血压作为常见疾病,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其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两类。

其中前者在高血压疾病中约占比95%,病因为多因素,多见于长期吸烟酗酒、情绪不稳定、家族病史、工作生活压力较大、高盐饮食人群中;后者则是因其他疾病引发的血压升高,如呼吸暂停综合征、肾动脉狭窄等。

长期高血压会造成肾脏、心脏、脑、眼等器官的动脉内皮损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和官腔狭窄等,若是血压一直控制不好,可出现动脉栓子脱落,引发脑动脉阻塞,进一步发展为脑梗死。

脑梗死血压控制标准

脑梗死血压控制标准

脑梗死血压控制标准
脑梗死血压控制标准:
1、血压目标控制: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或更低,如果患者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则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控制血压的方式:可采取药物疗法,如抗血小板药物、ACEI抗酶药物、ARBs抗酶药物、钙拮抗药物、β受体阻滞药物等控制血压;。

3、饮食管理:患者应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避免高钠食物,并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及维生素;。

4、戒烟限酒:患者应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血压正常控制;。

5、运动:患者应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时间至少30分钟;。

6、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随访,定期测量血压,检查血液常规和血脂。

神经内科诊疗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规范一、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概念: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指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1、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的TIA发作,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出现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可以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

3、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

4、脑脊液正常。

5、SPECT、DWI和PWI有助于早期诊断,脑血管造影可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

鉴别诊断:1、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突然,血压常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膜刺激征,可伴有意识障碍。

头部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脑栓塞: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较多见,病前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

起病急,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达到高峰,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3、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多有头部外伤史,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急性脑部受压的症状,如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瞳孔改变及偏瘫等。

头部CT检查在颅骨内板的下方,可发现局限性梭形或新月形高密度区,骨窗可见颅骨骨折线、脑挫裂伤等。

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原则⑴超早期溶栓治疗:目的是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

溶栓应在6小时内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才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

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等。

国内最常应用的是UK,用量为100万~150万IU,给药方法包括静脉和动脉途径,动脉溶栓时可以减少用药剂量,但需再DSA监测下进行。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的临床观察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的临床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 血 压 变 化 是 脑 卒 中 的 主 要 原 因 及 独 立 的危险因素 , 合 理 的控 制 血 压 对 脑 卒 中 患 者 的 转 归 及 预 后 都 有 积 极 意 义 。本 研 究 采 用 前 瞻 性 队 列 方 法 进 行 2 4 h动 态 血 压 监
测, 收集急性期脑梗 死患 者 的血压 变化 , 并 随 访 3个 月 时 的 预
测1 0 d , 记 录影 响预 后 的 因 素 , 并 记 录 1个 月、 3个 月死 亡 率 、 残 疾 率 。结 果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多有 血 压 升 高 , 并 自发 下 降 。 入 院 时 血
压及 入 院后 平 均血 压 与 1月死 亡 率和 3月死 亡 率 或 残 疾 率呈 U 型 关 系 , 血压过高或过低预后均差 , 血 压的最适 水平 为( 1 2 O ~1 8 0 ) / ( 7 0 ~1 0 o ) mmHg预 后 较 好 。 结 论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血 压 的 变化 对 预 后 影 响 较 大 。 关键 词 : 脑梗死 ; 血 压调 控 ; 预 后 中图分 类号 : R 7 4 3 R 2 5 5 . 2 文献标 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L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1 0 . 0 3 0 文章 编号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1 0 — 1 2 1 2 — 0 2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血 压 调 控 的 临床 观 察
黄 河, 刘 泰, 胡跃 强 , 陈荣 群 , 胡玉 英 , 何乾 超 , 张青萍 。 曦, 张 志伟 , 李 品纯 , 钟 洁 赵 延虹 , 谭璐 璐 , 刘永 辉 , 宋

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管理

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管理

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管理发表时间:2012-01-09T15:37:32.4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许俊慧[导读] 文中统计数字与学术论著略有差异,与样本量小有关。

许俊慧(山西省中条山集团职工总医院 043700)【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165-02脑梗死的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持久、最强有力但也是可以纠正的因素。

降压治疗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积极作用已有充分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予以支持[1]。

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怎样控制血压,急性期什么时候开始降压,什么水平降压,降压到什么水平为最佳,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血压管理状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脑梗死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

108例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46例,已知有高血压病史54例,其中47例从未服用降压药或不规律服用降压药,仅有7例规律服用降压药,入院时血压升高86例(79.6%)。

根据199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高血压联盟重新修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将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定义为高血压。

患者入院时血压范围68-232/52-132mmHg(1mmHg=0.133Kp),平均(146±21)/(90±16)mmHg,10例(9.3%)的患者SBP≥220mmHg,13例(12.4%)的患者DBP≥120mmHg,11例(10.2%)的患者SBP<110mmHg。

84例患者出院后需要坚持服用降压药。

住院患者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均遵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控制治疗。

1.2 血压测量方法:测量血压采用标准水银柱台式血压计,测量仰卧位时右上肢肱动脉血压,每次测量血压2次,中间间隔1分钟,使袖带内空气排空,计算平均值,作为当天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控制规范
1。

NIH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第6次报告) 临床证据证实,脑血管病伴随高血压时要给予降压治疗,但就是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得高血压,最好不给予治疗除非血压特别高,应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处理。

即使给予降压治疗,也要缓慢进行,避免造成直立性低血压。

当使用溶栓药物时,要仔细监测血压,当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5 mmHg时,才考虑使用静脉制剂控制血压。

2、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卒中专家委员会制定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1994年) 脑卒中后,常常出现动脉血压升高,但就是还没有建立理想得治疗方案。

血压升高可能就是多方面得原因,包括脑卒中后应急反应、膀胱充盈、疼痛、隐性高血压以及机体本身对脑缺氧与颅内压增高得生理反应、当患者转移到安静得房间、膀胱排空、疼痛控制与休息后,血压可自然下降。

如果颅内压得到控制,血压也会下降。

但就是大多数患者血压不会下降。

在重度高血压得情况下,降压治疗要谨慎,因为降压药物可能会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一般学者认为,大多数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不需要给予抗高血压药物。

如果使用降压药物,应首选口服降压药物。

对于血压明显升高得患者平均血压>130mmHg或收缩压>220mmHg,建议谨慎给予降压药物、3、欧洲卒中促进会(EUSI)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建议(2000年) 血压得监测与治疗就是一个关键问题、传统观念认为,每一个急性脑卒中患者都应该进行常规得降压治疗、但
现在观念已经有所改变。

许多急性脑梗死患者都会出现血压升高。

另外,梗死区域局部脑血流rCBF自动调节功能会存在障碍,而半暗带血流量明显依赖平均动脉压MAP。

缺血性梗死区血流与脑组织代谢需求出现不平衡,导致脑组织损伤。

因此,为了预防不可逆得脑损害,应维持rCBF在梗死阈15 ml/100g脑组织/min以上。

正常时,平均rCBF约为55ml/100 g/min,正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在80~140 mmHg时,rCBF保持不变、如果维持合适得脑灌注压CPP,可避免血压下降。

对于既往有高血压得患者,建议将收缩压维持在180 mmHg,舒张压维持在100~105mmHg之间。

对既往没有高血压得患者,最好维持收缩压在160~180 mmHg,舒张压在90~100 mmHg。

从这一情况来瞧,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最好维持一定水平得高血压,但不就是指极度得血压升高。

当收缩压>220 mmHg或舒张压>120mmHg时在某些医疗中心,尤其就是北美地区,收缩压>240 mmHg,舒张压>130 mmHg,为早期药物治疗得指征,即使如此,血压也不能降得过快。

在症状出现前1小时,下列指征提示应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伴有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急性高血压性脑病。

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前1小时给予降压治疗就是危险得,因为平均动脉压得下降可直接降低梗死区域得rCBF。

另外,由于慢性高血压造成某些脑卒中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曲线右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24~48小时患者降压治
疗建议:①收缩压180~230mmHg与(或)舒张压105~140mmHg之间不进行降压治疗;②重复测量时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为120~140mmHg时:卡托普利6、25~12、5 mg,口服;拉贝洛尔5~20 mg,静脉注射;乌拉地尔10~50 mg,静脉注射,然后,4~8 mg/h,静脉注射;克乐定0.15~0.3 mg,静脉注射;双肼酚嗪5 mg,静脉注射加美托洛尔10 mg、③舒张压>140mmHg时:硝酸甘油5mg静脉注射随后1~4mg/h静脉注射;硝普钠1~2mg,静脉注射。

4、卡洛琳斯卡(Karoliska)脑卒中建议(2000年) 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压常常高于160/90 mmHg,数小时或数天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但下列几个问题尚不清楚:①脑卒中急性期就是否给予血压处理?②哪组患者应该给予降血压治疗?③血压维持在什么水平比较合适?④什么时候开始降压?在脑卒中急性期应该避免降压治疗,除非合并高血压脑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缺血、溶栓治疗得患者,在治疗前应该将血压控制在180/110 mmHg以下。

5、美国国家卒中协会(NSA)卒中急性期治疗指南(2000年)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得患者伴有高血压,一般不给予降压治疗,下列情况应给予降压治疗:(1)收缩压〉220 m mHg或舒张压〉110 mmHg,间隔30~60 min重复测量,血压仍然较高者;(2)伴有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得患者;(3)使用溶栓治疗得患者。

升高得血压在数小时后可以
自发下降,避免使用钙拮抗剂与其她降压药物,以免减少脑灌注、6。

美国JNC 7(2003年)建议在急性卒中时,迅速降压得风险与益处尚不清楚。

在病人情况稳定或好转前,应把血压控制在中间水平大约160/100 mm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