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
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都得到朝廷赐书、赐匾额、赐学田和奖励办学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
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
(二)两宋的书院
在宋初书院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书院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赢得了世人瞩目,成为对当时影响较大的著名书院。这些书院代表了宋初书院教育的最高水平,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也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最为著名的有六所书院:
从分布看,北宋书院仅在今河南、湖南、江西几个省区办过,而南宋书院分布在今湖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等地区,遍布南宋统治的大部分疆土。在上述书院分布的地区中,以江西和福建两地的书院最多。这显然与理学家的活动密切相关。
北宋的大部分著名书院,在南宋得到恢复和重建。北宋的著名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等,在南宋陆续得到修复。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知南康军,主持修复了白鹿洞书院。朱熹还亲自为白鹿洞书院制定学规,这个学规成为元明清诸朝书院的范本。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辩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4.教学注意讲明义理,躬行实践,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5.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师生之间感情深厚。
著名学者阮元创办的杭州诂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堂,就是当时训诂考据学研究与教学的重点场所。
四、书院的组织、教学特点
(一)书院在组织管理上的特点
1、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
往往主持人又是主讲人,一般由著名学者担任。负责人称为山长,此外有的还设有副山长助教讲书等协理其事。学生也参与管理。
2、课程设置灵活,不同书院有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学生自学讨论。对学生的考查,德才兼顾,注意平时考核。
第一节 书院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一、唐代的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那时的书院有官方创办和私人设置的两类。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
嵩阳书院
石鼓书院
茅山书院
南宋书院在各方面都比北宋有长足的进步。书院的数量和分布的区域大幅度扩大;大量的宋初著名书院都得到了恢复和重建;书院内部的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书院的规章制度也更加完备。著名的书院有: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象山书院
丽泽书院
在史料中反映出的两宋书院,总数大体约在200到400所之间。其中,北宋和南宋的书院数量比例大致为2:8左右。
3、学规严密。师生共同遵守,互相监督,有奖惩制度。
4、经费自主。主持人自筹办学经费或捐款及官方赐田等。
5、重视自己的特色。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内容。
(二)书院在教学上的特点
1.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2.允许不同学派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
3.入学“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
元代书院官学化的政策,在数量及普及范围的方面大大促进了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书院丧失了自身原有的自由讲学、注重学术、开放办学等传统优势,与官学的教学大体差不多。
明书院的发展可以说是几度兴衰。明初,因为汉族统治恢复,提倡科举,重视官学,士人也都热衷于正统学业,书院受到冷落。明中叶后,因为科举越发僵化,官学有名无实,一些理学家为救治时弊,多立书院,授徒讲学,于是,书院兴盛起来。当时书院讲学最为著名的是理学大师湛若水和王阳明。但书院的自由讲学与统治者的文化专制不相容,明中叶后日趋腐败的政治必然遭到儒家士大夫的批评,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加强。所以,从嘉庆、万历以后,朝廷先后四次下令禁毁书院。
第八章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1、教学时数:2学时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宋元明清书院发展的概况,掌握两宋著名的书院、明清著名的书院、书院的组织和教学特点。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两宋著名的书院、书院的组织和教学特点。
3、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宋代的书院、书院的组织和教学特点。
4、教学难点
难点为书பைடு நூலகம்的组织和教学特点。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三、元、明、清的书院
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规定书院山长待遇同州学学正相等,山长由行省任免。元代设立直学之职,掌管书院钱粮,于是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和地方官学学生一样,通过考核也可以有作官的前途。这样,书院就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官方创办的书院只是校书、藏书的场所,如唐代的丽正书院.唐开元六年(718)将乾元院改为丽正修书院,十三年(725)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
私人所设的书院多是读书人私人读书之地,他们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书院,如白鹿洞书院。
二、两宋的书院
(一)书院兴盛的原因
唐末五代战乱频繁、仕途险恶,一些学者不愿做官,隐居山林或乡间闾巷读书讲学,吸引了一些士子前来求学,书院开始具有讲学授徒的功能,如白鹿洞书院和应天府书院。但唐末五代的书院数量少,规模不大,故其影响有限。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佛教出于僻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五代及宋初的书院也大多建于山林名胜之中。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书院的讲会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僧讲和俗讲的讲经方式,书院教学的讲义和语录等形式,也是来源于佛教禅林制度。
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
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采取抑制的态度。顺治九年(1652年),明令教官、生儒务将平日所学经书义理躬行实践,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空谈废业。但是一些思想家和教育家仍坚持书院的讲学活动。在这种禁而不止的形势下,清政府感到抑制书院的政策不行,还不如加以提倡,使它为我所用。雍正十一年(1733年)诏谕在各省设立书院,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书院的管理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