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松岭峪地区综合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3
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
第二章:地层 5
1、首先了解图幅内出露了那些地层及其层序和岩性组合特征。
2、通过分析地层之间的有无缺失,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第三章:地质构造 6
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2、对区内各个褶皱构造的概述。
3、简述区内断层构造发育的总格局特征。
4、对岩浆岩体及变质构造的描述。
第四章:构造发展史 11第五章:结束语 12 注:附松岭峪地质图上色一幅,及纲要图一幅,
松岭峪地区A-B,Aˊ-Bˊ剖面图两张。
第一章:前言
一、综合实习的目的要求
1、通过阅读地质图,初步掌握综合分析具有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变质岩、
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图的方法。
2、通过实习,把握分析地质构造的地质辩证思维方法,即学会了分析图内各
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初步学会了依据地质图资料,简述构造组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构造应力场)。
4、学会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方法。
5、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
二、综合实习的要求
1、将松岭峪地质图复印一张并上色;构造纲要图(1:100000)
一幅;地质剖面图至少两幅(1:100000)。
2、写松岭峪地区地质报告一份。
三、综合实习用图和用具及其区内地形概括
1、实习用图。松岭峪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附两张地质剖面图。
2、实习用具。透明纸25×20㎝;厘米纸50×25㎝;H铅笔;12色彩色铅笔;30㎝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绘图墨水;图钉等用具。
3、图内地形地貌。
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该地质图长17.5厘米,实际长度17.5公里,宽12.5厘米,实际长度12.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18.75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整个地区西高东低,海拔高度位于600米-1320米的范围内,西部以云岭山最高,达1320米,东部以赵村最低,接近600米。在沿NW-SE方向上。有条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松岭屿地区地质彩图
第二章:地层
松岭峪地区地层出露不太完整,有很多地层缺失,主要地层有上元古界震旦系;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区内图中所涉及的年代地层单位有14个,其地层岩性及分布如下表格:
松岭峪地区地层简表 年代地层单位
代号及接触关系 主要岩性 分布态势 构造阶级 震旦系
Z 片岩、片麻岩 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王村、任村、陈村附近 加 里 东 阶 段 下寒武统
∈1 千枚岩、变砾岩 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王村、范村附近 中上寒武统
∈2﹢3 板岩、变砂岩 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范村、毛村附近 下奥陶统
O1 板岩、千枚岩 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毛村附近 下泥盆统
D1 砾岩、砂岩 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云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翼部 印 支 海 西 阶 段 中泥盆统
D2 砂岩 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云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翼部 下石炭统
C1 砂岩、页岩 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云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翼部 中石炭统
C2 砂页岩、泥岩 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云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翼部 下三叠统
T1 灰岩、泥灰岩 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香溪、白玉山附近 古新统
E1 砾岩、砂岩 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红石崖,洪村等附近 喜 马 拉 雅 山 阶
段
始新统
E2 砂岩、页岩 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红石崖等附近 渐新统
E3 页岩、泥岩 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 新近系 N 泥灰岩 主要分布在图最左边的云岭山山顶 第四系 Q 砂砾泥土岩 主要分布在图右下方的赵村
注:表格中的波浪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虚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三章:地质构造
松岭峪地区自早古生代后期(Pz约为543Ma)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外地质作用力的作用下,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最终让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现将松岭峪地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Ⅰ、松岭峪地区构造特征概述。
松岭峪地区主要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也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褶皱和断层的走向大体一致,为北北-西方向。
褶皱构造:主要有五大褶皱(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断裂构造:主要有四大断层(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断层F1、范村-陈村的逆断层F2、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及一系列小断层组成。
区内构造层:根据角度不整合(三个角度不整合),全区可分为四大构造层,分别为Z、∈1、∈2﹢3、O1构造层;D1、D2、C1、C2、T1构造层;E1、E2、E3、N构造层;Q构造层。
Ⅱ、松岭峪地区中的褶皱构造。
①.松岭背斜
分布在松岭一带,中间高两边底,呈ES20-35°延伸,长约为10km,宽约为4km,主要由D1、D2、C1、C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D1 ,两翼地层为D2、C1、C2 ,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9°),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小于3:1(2.5:1),且为背斜,即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