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迷宫实验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解析版)

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提出问题】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吗?【作出假设】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制定和实施计划】实验步骤 ① 学生几人一组,在课前用木板制作迷宫,迷宫的隔板高度应避免小鼠从上方越过。

②各小组发一只年龄、大小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且经过饥饿处理的小鼠,操作如下:A .从迷宫的人口放入小鼠,同时马上记时,并在出口处等待。

记录小鼠从人口到出口所需时间。

B .如果在2分钟内小鼠还不能到达出口,学生要适当引导,使小鼠到达出口处获得食物。

C .重复上述实验5-7次,根据小鼠实际情况耐心训练,并把相应的时间填写到下表中小鼠走出迷宫获得食物的时间记录表:次数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时间 10分 9分 8分 6分 4分 3分 3分【得出结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01实验梳理 02实验点拨 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 05真题感悟【典例01】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井获取了如下实验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A .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多B .小鼠第三次用时最少,说明小鼠有较强的记忆力C .在A 、B 、C 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D .小鼠学会走这一迷宫后,就不会忘记【详解】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A 错误;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小鼠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不能说明小鼠有较强的记忆力,B 错误;在A 、B 、C 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 正确;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依靠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建立也会消失,D 错误。

【典例02】某生物小组通过“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其实验结果如下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找到食物时间148秒 106秒 74秒 “尝试与错误”次数 4次 4次 2次 1. 实验用鼠应处于饥饿..状态,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 小鼠走迷宫

实验报告 小鼠走迷宫

实验报告小鼠走迷宫1. 引言小鼠走迷宫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用于研究小鼠的学习、记忆以及空间导航能力。

本实验旨在观察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并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实验设计,探究小鼠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空间信息的处理能力。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迷宫:采用典型的T型迷宫,包括起始点、两个分岔口和一个奖励点。

- 小鼠:选取健康活泼的C57BL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 实验记录设备:摄像机、计算机等。

2.2 实验步骤1. 将小鼠放置在起始点,并记录下起始时间。

2. 观察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包括选择路径、运动速度等。

3. 当小鼠找到奖励点时,记录下用时并给予奖励。

4. 将小鼠放置在起始点,重复进行多次实验。

5. 对于每个小鼠,计算其平均用时和正确率。

2.3 实验组设计- 对照组:小鼠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用于比较小鼠的初始表现。

- 训练组:小鼠经过一定训练后进行实验,用于观察小鼠的学习能力。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多只小鼠进行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实验组平均用时(s) 正确率(%)对照组90 30训练组60 80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小鼠在找到奖励点上花费的时间较长,正确率较低,表明小鼠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对迷宫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较弱。

而经过训练的小鼠用时较短,正确率较高,表明小鼠在经过一定的学习后,能更好地识别迷宫中的路径和空间信息。

4.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鼠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对迷宫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较弱。

2. 经过一定的学习训练后,小鼠能够提高其对迷宫空间信息处理的能力。

3. 小鼠的学习能力和对空间信息的处理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这些结论提示我们,在研究小鼠行为和认知能力时,应充分考虑小鼠的训练状态和个体差异,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小鼠的行为表现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等。

其次,迷宫的设计和布局可能也会对小鼠的表现产生影响。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实验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实验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实验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用于研究动物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在这个实验中,将一只小鼠放在一个迷宫中,迷宫中有若干个食物放置点,小鼠需要通过探索迷宫找到并取走食物。

在第一次探索时,小鼠会被放入一个没有食物的迷宫中,然后它会开始寻找食物。

当小鼠找到食物后,它会被放回原来的迷宫中,并且这个迷宫中的某些位置会被标记为“已访问”的位置。

接下来,小鼠会再次进入迷宫,但是这次它会记住之前走过的路线,因此可以更快地找到食物。

如果小鼠能够成功找到食物,它就会被给予奖励,例如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或者一些额外的时间来继续探索迷宫。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小鼠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它们如何利用先前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此外,该实验还可以用来研究其他动物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因为类似的实验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动物。

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水迷宫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行为学实验,用于研究小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

通过观察小鼠在水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可以了解它们对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水迷宫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并对实验的意义进行讨论。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使用的水迷宫是一个封闭的水池,内部设置了多个通道和一个目标台。

实验过程中,水池中的水被染成不同颜色,以便观察小鼠的行为。

实验开始前,小鼠被训练学会在水迷宫中找到目标台。

训练阶段通常分为两个部分:随机游泳和目标导向。

结果分析:在随机游泳阶段,小鼠被放入水迷宫中,目标台被随机放置在其中一个通道上。

小鼠需要通过探索不同的通道来找到目标台。

观察发现,刚开始的几次尝试中,小鼠的行动较为随机,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然而,随着实验的进行,小鼠逐渐学会了辨别不同通道的特征,能够更快地找到目标台。

在目标导向阶段,小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记忆,它们被放入水迷宫中,目标台被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上。

观察发现,小鼠在这个阶段表现出了更明显的方向性,它们能够快速找到目标台,并且在后续的实验中能够更加熟练地完成任务。

实验意义:水迷宫实验是研究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小鼠在水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可以了解其空间认知和适应能力。

这对于理解人类的学习和记忆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水迷宫实验还可用于评估药物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例如,可以给小鼠注射某种药物,然后观察其在水迷宫中的表现。

如果药物对学习和记忆产生了影响,那么小鼠在找到目标台的速度和准确性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这种实验设计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总结:水迷宫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行为学实验,通过观察小鼠在水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可以了解其学习和记忆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在经过训练后能够快速找到目标台,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认知和适应能力。

水迷宫实验不仅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可以应用于药物研发和评估。

小鼠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迷宫实验报告小鼠迷宫实验报告迷宫实验是一种经典的行为学实验,用于研究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小鼠被放置在一个复杂的迷宫中,通过观察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来研究其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一项小鼠迷宫实验的设计和结果。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了一个由透明塑料制成的迷宫,迷宫中包含多个分支和死胡同。

迷宫的入口处有一个小鼠可以穿过的通道,而出口处则是一个可以打开的门。

迷宫中的每个分支都有一个特定的标记,例如颜色或形状,以帮助小鼠记住正确的路径。

实验过程:我们首先将小鼠放置在迷宫的入口处,并观察其行为。

小鼠在迷宫中探索并试图找到通往出口的路径。

我们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路径选择、停留时间以及是否找到正确的出口。

实验结果:在实验的初期阶段,小鼠通常会随机选择路径,试图找到通往出口的道路。

然而,随着实验的进行,小鼠逐渐学会了迷宫的布局,并开始选择更有效的路径。

他们会在每次尝试中越来越快地找到出口,并且在正确的路径上停留的时间也逐渐增加。

我们还观察到,一些小鼠比其他小鼠更快地学会了迷宫的布局。

这表明在小鼠中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小鼠可能具有更好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此外,我们还发现,小鼠在每次实验中的表现也存在差异。

有时他们可能会犯错,选择错误的路径或停留时间过长,这可能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下降。

讨论与结论:通过这个迷宫实验,我们可以研究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了解其在解决复杂任务中的行为表现。

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在经过多次实验后能够学会并记住正确的迷宫路径,这表明它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此外,个体差异的存在也提醒我们,在进行行为学实验时应注意考虑到动物个体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其他因素有关,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有趣的方向。

总结起来,小鼠迷宫实验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用于研究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通过观察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如何学习和记忆,并进一步探索这些过程的神经机制。

小鼠走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走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走迷宫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鼠在不同迷宫中的表现,了解小鼠对空
间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实验方法:选取6只健康的雄性小鼠,分别放入两个迷宫中进
行测试。

迷宫A包括5个隔间,每个隔间的大小为15cm x 15cm,高度为30cm。

隔间的分布方式皆为直线,通过平面和竖直的穿孔
相连接。

迷宫B包括3个圆形隔间,大小分别为60cm x 60cm,高度为25cm。

圆形隔间的连接方式为三个小门。

两组实验间隔一天
进行,实验时间为10分钟。

实验结果:在迷宫A中,小鼠的平均表现为第一次仅能成功走
出隔间1次,经过5次尝试后平均成功走出的次数为3.2次,成功
走出的时间平均为6分30秒。

在迷宫B中,小鼠的平均表现为第
一次仅能成功走出隔间1次,经过5次尝试后平均成功走出的次
数为4次,成功走出的时间平均为5分10秒。

实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小鼠对于圆形迷
宫的印象要比直线迷宫的记忆更加深刻且容易记忆。

圆形迷宫的
分布结构使得小鼠更容易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并可以更快速地
找到正确的出口。

而迷宫A的分布方式更具挑战性,需要小鼠经
过多次尝试才能找到正确的出口,表现出小鼠在迷宫A中的表现显著不如在迷宫B中的表现。

实验结论:小鼠走迷宫实验中,空间的形状和连接方式对小鼠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

圆形迷宫具有更好的记忆效果,直线迷宫能够提高小鼠的学习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随着迷宫结构的变化和未来实验的深入进行,将有可能使得对小鼠的空间认知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更全面深入的探讨和了解。

迷宫电脑小鼠实验报告

迷宫电脑小鼠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迷宫实验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迷宫实验也逐步实现了电脑化。

本实验旨在利用迷宫电脑小鼠实验系统,研究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特征,以及其学习记忆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迷宫电脑小鼠实验系统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2. 观察并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

3. 分析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探讨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1. 迷宫电脑小鼠实验系统:包括迷宫、电脑控制台、摄像头等。

2. 实验小鼠:体重20-25克,性别不限。

四、实验方法1. 迷宫电脑小鼠实验系统操作:将迷宫电脑小鼠实验系统连接到电脑,启动软件,设置实验参数,如迷宫形状、实验次数、时间限制等。

2. 实验步骤:(1)将实验小鼠放入迷宫入口,记录其进入迷宫的时间。

(2)观察并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如逃避、探索、犹豫等。

(3)记录小鼠到达迷宫出口的时间,并计算其速度。

(4)重复实验多次,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实验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在实验初期,小鼠表现出逃避、犹豫等行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小鼠逐渐适应迷宫环境,表现出更快的速度和更准确的方向判断。

(2)实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经过多次实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在后期实验中,小鼠能够快速找到迷宫出口,且速度逐渐提高。

2. 分析(1)迷宫电脑小鼠实验系统能够有效地模拟真实迷宫环境,为研究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供可靠平台。

(2)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与其学习记忆能力密切相关。

逃避、犹豫等行为可能表明小鼠在适应迷宫环境过程中存在困难,而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小鼠逐渐适应迷宫,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记忆能力。

(3)实验结果还表明,迷宫电脑小鼠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可用于研究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迷宫电脑小鼠实验系统,研究了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和学习记忆能力。

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方法

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方法

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方法
1、将小鼠放置于鼠笼中,让其适应环境10分钟;
2、将迷宫放置于实验室中央,调整光线和温度,保证实验环境稳定;
3、用纸巾和清水擦拭迷宫,保证干净卫生;
4、将小鼠放置于起点,启动计时器;
5、记录小鼠行进路线、时间,并注意观察小鼠行为;
6、当小鼠走出迷宫或达到终点时,停止计时器,记录实验数据;
7、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所有实验。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室环境应保持稳定,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2、小鼠应适应环境10分钟以上,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记录小鼠行为时要仔细观察,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数据;
4、实验结束后,将小鼠放回鼠笼,注意保持其饮食和睡眠。

- 1 -。

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小鼠水迷宫实验,探究小鼠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对其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小鼠,选取健康、年龄相近的实验小鼠,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2. 水迷宫,在实验箱中设置水迷宫,迷宫中心放置台阶,水面上覆盖一层迷宫染料,使小鼠在水中游泳时能清晰看到迷宫结构。

3. 记录设备,在迷宫周围设置摄像头,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轨迹。

4. 实验过程,将小鼠放入水迷宫中,观察其在迷宫中的游泳行为和寻找迷宫出口的过程,记录小鼠的逃脱时间和路径。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小鼠在水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存在明显差异。

在初始阶段,小鼠对迷宫结构不熟悉,游泳路径曲折,花费较长时间才能找到迷宫出口。

随着实验次数增多,小鼠逐渐熟悉迷宫结构,游泳路径变得更加直接,逃脱时间明显缩短。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鼠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行为变化。

实验结论:通过小鼠水迷宫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小鼠在水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受到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其学习和记忆过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小鼠能够逐渐熟悉迷宫结构,提高逃脱效率,这表明小鼠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研究小鼠行为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实验意义:小鼠水迷宫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小鼠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还可以为人类学习和记忆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总结:小鼠水迷宫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行为学实验方法,通过对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在水迷宫中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行为表现受到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

这一实验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小鼠迷津实验报告

小鼠迷津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小鼠迷津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小鼠的迷宫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

2. 探讨迷宫设计对小鼠学习行为的影响。

3. 分析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1. 小鼠:清洁级雄性小鼠,体重20-25g,共10只。

2. 迷宫:迷宫分为A、B、C、D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有若干个通道和出口。

3. 计时器:用于记录小鼠通过迷宫的时间。

4. 记录纸: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方法:1. 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

2. 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3. 将小鼠置于迷宫A区域,观察其如何通过迷宫到达B区域。

4. 记录小鼠通过迷宫的时间,以及是否成功到达B区域。

5. 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作为小鼠通过迷宫的时间。

6. 对比A组和B组小鼠通过迷宫的时间,分析迷宫设计对小鼠学习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1. A组小鼠平均通过迷宫时间为(15±2)秒,成功率达到80%。

2. B组小鼠平均通过迷宫时间为(20±3)秒,成功率达到60%。

实验分析:1.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迷宫设计对小鼠的学习行为有显著影响。

2. A组迷宫通道数量较多,出口位置较为隐蔽,使得小鼠在寻找出口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从而提高了其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

3. B组迷宫通道数量较少,出口位置较为明显,小鼠较容易找到出口,因此其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相对较弱。

结论:1. 迷宫设计对小鼠的学习行为有显著影响,通道数量和出口位置是影响小鼠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的关键因素。

2. 通过迷宫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小鼠的迷宫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建议:1. 在设计迷宫时,可以根据实验目的调整通道数量和出口位置,以观察不同设计对小鼠学习行为的影响。

2. 可以进一步增加实验样本数量,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可以结合其他实验方法,如脑电波分析、神经元活动记录等,深入研究小鼠的迷宫学习机制。

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小鼠水迷宫实验报告水迷宫实验是一种经典的行为学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研究中。

通过让小鼠在一个迷宫中寻找出口,观察其行为表现和学习能力,可以揭示小鼠的空间导航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水迷宫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一、实验原理水迷宫实验基于小鼠对水的恐惧和对出口的寻找能力。

迷宫通常由一个水池和一个隐藏的出口组成。

在水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小鼠不得不游泳才能找到出口。

为了增加实验难度,迷宫出口位置可以随机改变。

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被记录下来,包括逃避水池的时间、路径选择等。

二、实验设计在水迷宫实验中,首先需要训练小鼠熟悉迷宫环境和找到出口的方法。

训练阶段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定位训练和空间训练。

定位训练是为了让小鼠学会通过视觉和空间记忆找到迷宫出口,空间训练则是为了考察小鼠的空间导航能力。

在定位训练中,小鼠被放置在迷宫的一个固定位置,并被允许自由探索迷宫直到找到出口。

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声音或光线等方式提示小鼠出口的位置,帮助其建立起空间记忆。

当小鼠能够稳定地找到出口后,进入空间训练阶段。

空间训练中,迷宫出口的位置被随机改变,小鼠需要通过空间记忆来找到正确的出口。

训练过程中,记录小鼠的逃避水池的时间、路径选择等行为指标,以评估其空间导航能力和记忆能力。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水迷宫实验,可以得到小鼠在学习和记忆方面的表现。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将小鼠分为不同的组别,比如高学习能力组和低学习能力组。

通过对比不同组别的行为表现,可以研究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高学习能力组小鼠在定位训练中往往能够快速找到出口,并且在空间训练中能够准确找到改变位置的出口。

而低学习能力组小鼠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找到出口,有时甚至会出现迷失的情况。

这表明高学习能力组小鼠具有更好的空间导航和记忆能力。

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会有所提高。

这表明水迷宫实验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小鼠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迷宫实验报告篇一:小鼠迷宫实验一、Morris水迷宫实验(一) 实验概述Morris水迷宫是英国心理学家Morris于20世纪80年(1981)代初设计并应用于脑学习记忆机制研究的一种实验手段,其在AD研究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二) 实验原理虽然老鼠是天生的游泳健将,但是它们却厌恶处于水中的状态,同时游泳对于老鼠来说是十分消耗体力的活动,他们会本能的寻找水中的休息场所。

寻找休息场所的行为涉及到一个复杂的记忆过程,包括收集与空间定位有关的视觉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整理、记忆、加固、然后再取出,目的是能成功的航行并且找到隐藏在水中的站台,最终从水中逃脱。

(三) 实验方法分获得性训练、探查和对位训练3个过程。

1.获得性训练(Acquisition phase)理论上将水池分为4个象限,平台置于其中一个象限区的中央。

(1) 将动物(大鼠或小鼠)头朝池壁放入水中,放入位置随机取东、西、南、北四个起始位置之一。

记录动物找到水下平台的时间(s)。

在前几次训练中,如果这个时间超过60s,则引导动物到平台。

让动物在平台上停留10s.(2) 将动物移开、擦干。

必要时将动物(尤其是大鼠)放在150W的白炽灯下烤5min,放回笼内。

每只动物每天训练4次,两次训练之间间隔15~20min,连续训练5d。

2.探查训练(probe trial 1)最后一次获得性训练结束后的第二天,将平台撤除,开始60s的探查训练。

将动物由原先平台象限的对侧放入水中。

记录动物在目标象限(原先放置平台的象限)所花的时间和进入该象限的次数,以此作为空间记忆的检测指标。

3.对位训练(reveral phase)测定动物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探查训练结束后的第二天,开始维持4天的对位训练。

将平台放在原先平台所在象限的对侧象限,方法与获得性训练相同。

每天训练4次。

每次记录找到平台的时间和游泳距离以及游泳速度。

4.对位探查训练(probe trial 2)最后一次对位训练的第二天进行。

小鼠的迷宫逃亡

小鼠的迷宫逃亡

小鼠的迷宫逃亡迷宫,对于小鼠来说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世界。

在这个拥有复杂结构的迷宫中,小鼠必须通过记忆和判断,找到正确的道路来逃出困境。

本文将从小鼠的迷宫逃亡的过程中,探讨小鼠记忆和学习的能力以及通过实验揭示的科学道理。

一、迷宫实验的设计与原理迷宫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实验,用于研究小鼠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行为和能力。

一般情况下,迷宫实验包括建造迷宫、让小鼠进行学习和测试。

在建造迷宫时,通常使用实验动物箱,通过设置不同的隔板来构建迷宫的路径。

迷宫的复杂程度可以根据实验的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增加盲道、死胡同等,以增加小鼠的难度。

实验过程中,小鼠被放置在迷宫的起点,并通过观察小鼠的行为,记录小鼠寻找出口的路径和时间。

通常情况下,小鼠会重复多次训练,以提高其记忆和学习能力。

二、小鼠记忆和学习的能力小鼠的迷宫逃亡展示了它们出色的记忆和学习能力。

在初次面对迷宫时,小鼠通常会选择不同的路径来尝试寻找出口,但随着训练和学习,小鼠会逐渐记住迷宫的结构和正确的出口路径。

在多次的实验过程中,小鼠的行为会出现改变,它们会更加迅速和准确地找到出口。

这是因为小鼠具备着优秀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

它们能够通过观察、感知和记忆迷宫的结构和路径来选择正确的方向。

这种学习和记忆能力与小鼠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有关,当小鼠经历反复训练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增强,从而加强了小鼠记忆和学习的能力。

三、科学揭示的道理小鼠的迷宫逃亡实验揭示了记忆与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密切关联。

通过观察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和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科学道理:1. 记忆和学习是一种长期的过程。

小鼠需要通过多次的训练和重复学习才能提高其记忆和学习的能力。

这提示我们,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要坚持不懈,多次重复以巩固记忆。

2. 空间记忆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小鼠通过观察和记忆迷宫的结构和路径来选择正确的方向,这与人类在空间导航和记忆中的思维方式有相似之处。

因此,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通过空间感知和观察信息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老鼠走迷宫实验报告

老鼠走迷宫实验报告

老鼠走迷宫实验报告引言迷宫,即由一系列的通路和墙壁所组成的困难、曲折的空间结构,对某些生物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老鼠是被广泛应用于迷宫实验的实验动物之一,通过观察老鼠在迷宫中行为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老鼠在环境中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

本实验旨在探讨老鼠在迷宫中寻找出口的行为特征和策略变化。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本实验选取了10只健康、体型相近的雄性实验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设备采用了一个简单的2D迷宫模型,由一张0.5m×0.5m的实验台构成。

迷宫设置了多条路径,包括直线路径、弯曲路径和复杂路径,其中包括了盲道和障碍物。

实验过程每只老鼠在进行实验之前,依次进行了3次训练,以熟悉迷宫的结构和布局。

训练时,将老鼠放置于起点位置,观察其行为特征和路径选择。

实验过程中,将每只老鼠放置于起点位置,观察其进入迷宫后的行为变化,包括探索路径、改变方向和选择转角等。

记录老鼠的行为和路径选择情况,并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行为观察实验结果显示,老鼠在迷宫中表现出明显的探索行为。

进入迷宫之后,老鼠会快速地探索周围环境,寻找可能的路径。

在初始阶段,老鼠对迷宫中的各个路径都进行了尝试,但随着实验的进行,老鼠逐渐形成了策略性的行为。

观察发现,老鼠更倾向于选择直线路径,因为直线路径通常是最短的路径,老鼠能够更快地到达终点。

然而,对于复杂的路径,老鼠通常会尝试多种选择来寻找最佳路线。

路径选择统计结果显示,老鼠在初始阶段选择路径的随机性较高,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老鼠逐渐选择了稳定的路径。

这表明老鼠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经验来改进其路径选择策略。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老鼠在面对盲道和障碍物时的特殊行为。

老鼠倾向于避免盲道和障碍物,往往会优先选择有明显开口和通透性的路径。

学习与记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老鼠在迷宫中的行为变得越来越熟悉,寻路速度明显增加。

这说明老鼠具有记忆能力,能够通过多次实验来学习和记忆路径信息。

小鼠走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走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走迷宫实验报告小鼠走迷宫实验报告导言:小鼠走迷宫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学实验,它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药理学等领域。

通过观察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可以了解其学习记忆能力、空间定位能力以及对奖赏的反应等。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使用了一种经典的Y型迷宫,迷宫的两个臂分别标记为A和B,迷宫的入口与出口位于迷宫的底端。

实验过程中,将小鼠放置在迷宫入口处,观察其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

实验过程:实验开始时,我们将小鼠放置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

在实验的初期,小鼠通常会呆在迷宫入口处,不知所措。

然而,随着实验的进行,小鼠逐渐开始探索迷宫。

它们会进入迷宫的不同臂,寻找出口。

当小鼠找到正确的出口时,我们会给予其奖赏,例如食物或水。

这样,小鼠会逐渐学会记住正确的路径,并尽可能快速地到达出口。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的初期,小鼠通常会选择错误的臂进入,但随着实验的进行,它们逐渐学会了正确的路径。

在多次实验中,我们发现小鼠的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即它们更倾向于选择一条特定的路径。

这表明小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记忆。

讨论:小鼠走迷宫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学习记忆实验,它可以揭示动物的空间定位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本次实验中,小鼠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奖赏的反馈,逐渐学会了正确的路径。

这说明小鼠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够通过经验来改进行为。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小鼠的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这可能与小鼠的个体差异、环境因素以及基因等因素有关。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些影响因素,以深入了解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机制。

结论:通过小鼠走迷宫实验,我们可以揭示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小鼠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奖赏的反馈,逐渐学会了正确的路径。

这表明小鼠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够通过经验来改进行为。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小鼠行为表现的一致性和影响因素,以更好地理解其学习和记忆机制。

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指标

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指标

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指标
1、进入开放臂次数(open arm entry,OE):进入到任一开放臂的次数,以动物的四肢均进入臂内为准或者以动物身体80%进入臂内为准。

2、开臂活动(open arm time,OT):动物四肢全部进入或者身体80%进入开臂内的持续时间,单位:秒。

3、进入闭臂次数(closed arm entry,CE):进入到任一闭臂的次数,以动物的四肢均进入臂内为准或者以动物身体80%进入臂内为准。

4、闭臂活动(closed arm time,CT):动物四肢全部进入或者身体80%进入闭臂内的持续时间,单位:秒。

5、向下探究次数(head-dipping):实验动物置身于中央区域或者开臂时,一边用前爪握住迷宫边缘一边把头部和肩部伸出开臂的边缘向迷宫下面探究的行为次数。

6、闭臂后腿直立次数(rearing):也叫闭臂支撑性站立,动物在闭臂前腿抬起以后腿支持身体直立的次数。

7、中央区域活动:中央区域指的是开臂和闭臂链接交叉的区域,实验动物在这个区域内的活动路程和滞留时间。

小鼠迷宫实验报告

小鼠迷宫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鼠迷宫实验报告篇一:迷宫实验《迷宫》实验报告篇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1)提出问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吗?(2)做出假设: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3)实验的目的:理解学习行为对与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4)实验材料:小鼠、纸板(用于制作“迷宫”)、制作“迷宫”的各种工具,小鼠食物,笼子几个。

(5)方法步骤;①从迷宫的入口放入小鼠,同时在出口放置食品。

②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

③重复上述实验过程5~7次,记录实验数据。

(6)注意事项.①通道的宽度要便于小鼠反折。

②实验前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7)试验计划:认真统计小鼠需要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才能通过“迷宫”,吃到食物。

(8)实验结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学校:花都区三和庄中学姓名:卢婉仪利静琪班级:八年级三班指导老师:黄炽成篇三: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小鼠是否能经过训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作出假设:仓鼠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制定计划:1.准备硬纸板、剪刀、透明(:小鼠迷宫实验报告)胶、铅笔等工具用来制作迷宫。

2.准备坚果、花生等食物放在迷宫的尽头。

3.准备一只仓鼠从固定地点放好食物,让仓鼠在迷宫中自由活动,必要时可引一下。

若仓鼠去到食物存放地点,让其进食一段时间后放回饲养笼中。

4、数次训练,直至仓鼠可以进入迷宫就直奔食物存放点为止。

实验过程:结论:仓鼠在经过训练后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小鼠巴恩斯迷宫实验方法

小鼠巴恩斯迷宫实验方法

小鼠巴恩斯迷宫实验方法《小鼠巴恩斯迷宫实验方法》一、实验研究前提1. 在实施斯迷宫实验前,应先建立一个稳定、舒适的小鼠环境,为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2. 选取健康的小鼠,并确定各只实验动物性别,以及标记每只小鼠以确定其身份;3. 确定实验组及对照组;4. 了解巴恩斯迷宫的结构,以及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环境温度(室内温度应尽量保持恒定);5. 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以及计算统计等工作。

二、实验材料准备1. 标准巴恩斯迷宫:由一个小房间组成,房间内以4个开口配置4块小方块,各个方块之间有穿孔的连接门,可以改变连接方式,以达到不同的迷宫结构。

2. 小鼠:可以用哺乳动物实验室小鼠(如实验小鼠或头顶犁耳小鼠)。

3. 数据收集设备:如数据记录仪、计时器等。

4. 其它:实验过程中还可能需要用到的物品,如实验桌、椅子、实验台灯等。

三、实验方法1. 将实验小鼠放入迷宫实验室,并安排实验桌面,以及椅子;2.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条件,比如室温、光照强度、迷宫大小等;3. 让小鼠在实验的迷宫中运动,同时观察它们的行为,包括找出路径、行走速度和记忆期等;4. 使用数据收集设备,根据实验条件要求收集实验数据,并记录;5. 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四、安全措施1. 在实验环境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过度热湿;2. 小鼠运动时,应确保它们的安全,不受滑动或者抓挠;3. 小鼠应放回到原始环境中休息,以及给他们添加食物和水以补充能量。

《小鼠巴恩斯迷宫实验方法》一、实验准备1、准备巴恩斯迷宫,并调整房间环境温度,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恒定温度;2、选择合格的健康小鼠,并标记其身份,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识别;3、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实验条件,包括房间温度、光照等;4、准备好实验数据收集设备,并准备好其它可能需要的物品,如实验桌、椅子等。

二、实验过程1、将巴恩斯迷宫安放在实验室,调整室内环境温度,确保实验温度恒定;2、将实验小鼠放入小房间,观察其在迷宫中的行为;3、使用数据收集设备,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包括迷宫中找出路径、行走速度、记忆期等;4、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Morris水迷宫实验(一) 实验概述Morris水迷宫是英国心理学家Morris于20世纪80年(1981)代初设计并应用于脑学习记忆机制研究的一种实验手段,其在AD研究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二) 实验原理虽然老鼠是天生的游泳健将,但是它们却厌恶处于水中的状态,同时游泳对于老鼠来说是十分消耗体力的活动,他们会本能的寻找水中的休息场所。

寻找休息场所的行为涉及到一个复杂的记忆过程,包括收集与空间定位有关的视觉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整理、记忆、加固、然后再取出,目的是能成功的航行并且找到隐藏在水中的站台,最终从水中逃脱。

(三) 实验方法分获得性训练、探查和对位训练3个过程。

1.获得性训练(Acquisition phase)理论上将水池分为4个象限,平台置于其中一个象限区的中央。

(1) 将动物(大鼠或小鼠)头朝池壁放入水中,放入位置随机取东、西、南、北四个起始位置之一。

记录动物找到水下平台的时间(s)。

在前几次训练中,如果这个时间超过60s,则引导动物到平台。

让动物在平台上停留10s.(2) 将动物移开、擦干。

必要时将动物(尤其是大鼠)放在150W的白炽灯下烤5min,放回笼内。

每只动物每天训练4次,两次训练之间间隔15~20min,连续训练5d。

2.探查训练(probe trial 1)最后一次获得性训练结束后的第二天,将平台撤除,开始60s的探查训练。

将动物由原先平台象限的对侧放入水中。

记录动物在目标象限(原先放置平台的象限)所花的时间和进入该象限的次数,以此作为空间记忆的检测指标。

3.对位训练(reveral phase)测定动物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探查训练结束后的第二天,开始维持4天的对位训练。

将平台放在原先平台所在象限的对侧象限,方法与获得性训练相同。

每天训练4次。

每次记录找到平台的时间和游泳距离以及游泳速度。

4.对位探查训练(probe trial 2)最后一次对位训练的第二天进行。

方法与上述探查训练类似。

记录动物60s内动物在目标象限(平台第二次所在区)所花时间和进入该区的次数。

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一) 实验概述高架十字迷宫是利用动物对新异环境的探究特性和对高悬敞开臂的恐惧形成矛盾冲突行为来考察动物的焦虑状态。

高架十字迷宫具有一对开臂和一对闭臂,啮齿类动物由于嗜暗性会倾向于在闭臂中活动,但出于好奇心和探究性又会在开臂中活动,在面对新奇刺激时,动物同时产生探究的冲动与恐惧,这就造成了探究与回避的冲突行为,从而产生焦虑心理。

而抗焦虑药物能明显增加进入开臂的次数与时间,十字迷宫距离地面较高,相当于人站在峭壁上,使实验对象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

高架十字迷宫被广泛应用于新药开发/筛选/评价、药理学、毒理学、预防医学、神经生物学、动物心理学及行为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科学-研究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领域,是医学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展行为学研究尤其是焦虑抑郁研究的经典实验。

(二) 实验方法实验开始时将小鼠从中央格面向闭合臂放入迷宫,记录5分钟内的活动情况。

观察指标包括:开放臂进入次数(必须有两只前瓜进入臂内),开放臂停留时间,闭合臂进入次数,闭合臂停留时间。

计算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开放臂进入次数比例,高架十字迷宫中总进入次数。

实验完成后将小鼠取出,将两臂清理干净,喷洒酒精除去气味。

最后用Xeye动物行为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进入开放臂次数及停留时间与大鼠的焦虑情绪成负相关,进入开放臂次数越少,停留时间越短,说明老鼠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三、Y迷宫实验(一) 实验概述Y迷宫主要应用于动物的辨别性学习,工作记忆及参考记忆的测试。

Y迷宫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臂组成。

每个臂尽头有食物提供装置,根据分析动物取食的策略即进入各臂的次数、时间、正确次数、错误次数、路线等参数可以反映出实验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

相对而言,Y迷宫简便、可行,相对八臂迷宫来说更加简单,有一定的实用性,现常用于学习记忆功能评价。

Y迷宫、八臂迷宫这类食物奖赏型迷宫任务能够检测啮齿类动物与海马和前额叶脑区相关的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

当动物在迷宫中寻找食物时,动物需要根据迷宫周围的视觉标示,记住它已搜寻过的迷宫臂,以避免重复进入同一个臂,从而有效地获得食物。

这种类型的记忆能指导进行中的行为,被称为工作记忆。

Y迷宫实验模型用来研究啮齿类动物的空间识别记忆能力,这相对于被动回避等实验的优点在于:这种迷宫利用了啮齿类动物对新异环境天然探究的自然习性,不需要动物学习任何规则来趋利避害,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动物对新异环境的识别记忆能力。

(二) 实验方法1.Y迷宫食物奖赏测试Y迷宫实验包含两个阶段,间隔1h。

第一个阶段为训练期,新异臂被隔板挡住,小鼠由起始臂放入,在起始臂和其他臂中自由活动10min,训练结束后,小鼠被放回饲养笼。

1h后进行第2个阶段实验。

第2个阶段为检测期,抽开新异臂隔板,小鼠由起始臂放入,在3个臂中自由活动5min。

录像记录5min内每只小鼠在各个臂停留的时间和穿梭次数。

数据统计:Y迷宫实验中,5min内小鼠在各个臂之间停留的时间;Y迷宫实验中,5min内小鼠在各个臂的穿梭次数。

注:实验中,随机安排不同动物对应的Y迷宫的起始臂、新异臂和其他臂,但对于同一只小鼠,在迷宫实验的两个阶段,三个臂是固定的。

由于小鼠对该迷宫测试的记忆时间最长不超过数小时,所以该迷宫测试可以在同一只小鼠上反复进行,但两次实验需间隔至少1周,并改变三个臂的搭配(Dellu et al,2000)。

评价空间识别记忆能力可以用小鼠在各个臂停留的时间作为检测指标,同时以动物在各个臂的穿梭次数作为检测其活动能力的一个指标(Dellu et al,1992,2000)。

2.Y迷宫电刺激测试Y-迷宫为一个三等臂式反射箱,三臂的夹角为120°,底部为可通电的铜棒,每臂端有一信号灯,灯亮表示安全区,此臂不通电无电流,另两臂通电(电压50~70V,大致固定在能使小鼠产生逃避行为的强度)。

实验时,随即变换安全区,电击小鼠,以小鼠立即逃往安全区为一次正确反应。

具体方法:每只小鼠先在迷宫中适应3min,每次电击延迟为5s,直到小鼠的训练过程中连续9次正确反应即为学会。

记录小鼠学会所需的训练次数,训练次数越少,说明学习能力越强。

24h后进行记忆保持能力的检测,以正确反应次数占总检测次数的百分比表示记忆保持能力(正确反应的次数/总检测次数×100%),此值越高说明记忆力越好。

四、八臂迷宫实验(一) 实验简介八臂迷宫(放射臂迷宫(radial arm maze))实验也是最为常用的评价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模型之一,由Olton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立。

其基本依据是,控制进食的动物受食物的驱使对迷宫各臂进行探究;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动物可记住食物在迷宫中的空间位置。

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动物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参考记忆(reference memory)。

所用动物包括大鼠、小鼠和鸽子。

这一模型对脑区毁损和多种药物均很敏感。

后者包括乙醇、东良宕碱(抗胆碱能药)和MK-801(NMDA受体拮抗剂)等。

(二) 实验方法1.动物适应实验环境1周后,称重,禁食24小时。

此后每天训练结束后限制性地给予正常食料(据体重不同,大鼠16-20g,小鼠2-3g),以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进食大鼠的80%~85%。

2.第二天,迷宫各臂及中央区分撒着食物颗粒(每只4~5粒,直径约3~4mm)。

然后,同时将4只动物置于迷宫中央(通往各臂的门打开)。

让其自由摄食、探究10min。

3.第三天,重复第二天的训练。

这一过程让动物在没有很强的应激条件下熟悉迷宫环境。

4.第四天起,动物单个进行训练:在每个臂靠近外端食盒处各放一颗食粒,让动物自由摄食。

食粒吃完或10min后将动物取出。

5.第五天,将食物放在食盒内,重复前一天的训练,一天2次。

6.第六天以后,随机选4个臂,每个臂放一颗食粒;各臂门关闭,将动物放在迷宫中央;30s后,臂门打开,让动物在迷宫中自由活动并摄取食粒,直到动物吃完所有4个臂的食粒。

如经10min食粒仍未吃完,则实验终止。

每天训练两次,其间间隔1h以上。

(三) 记录以下4个指标:1.工作记忆错误(working memory errors),即在同一次训练中动物再次进入已经吃过食粒的臂;2.参考记忆错误(reference memory errors),即动物进入不曾放过食粒的臂;3.总的入臂次数;4.测试时间,即动物吃完所有食粒所花的时间。

此外,计算机还可记录动物在放射臂内及中央区的活动情况,包括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等。

连续5次训练的工作记忆错误为零、参考记忆错误不超过1次时,可以开始药物测试或脑内核团结构毁损实验。

一般先给溶剂(如生理盐水),再给削弱记忆的药物(如东良宕碱、MK-801等),然后加用增强记忆的药物,剂量由低到高。

(四) 计算与数据分析用两个指标评价动物的记忆,即工作记忆错误频率(frequency of working memory errors)和参考记忆错误频率(frequency of reference memory errors),分别等于工作记忆错误或参考记忆错误与总的入臂次数的比率。

用这两个指标分别评价工作记忆与参考记忆。

同时,计算平均探究时间(average exploration time),即测试时间与总的入臂次数之比,为评价一般运动活性的指标。

根据毁损的脑区结构或所给削弱记忆的药物的不同,工作记忆错误频率和/或参考记忆错误频率显著增高,记忆增强药物或治疗可使这种错误频率降低。

(五) 注意事项1.小鼠放射迷宫设备和实验程序与大鼠类似,但迷宫规格应比大鼠迷宫小1/4~1/2,以免增加小鼠行为操作难度。

2.本实验也可只用来测定工作记忆。

方法中唯一不同的是,在所有放射臂均放置食粒,而不是只选4个臂放置食粒。

3.慢性应激对动物的迷宫操作可产生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

经过慢性应激以后,雄性大鼠记忆力减弱,表现为记忆错误频率增加;雄性大鼠的空间记忆反而增强,表现为错误频率减少。

4.即使在限制进食条件下,也应让大鼠体重每周增加5g,以免动物因营养不良而患病。

剔除身体状态不良的动物。

5.迷宫周围的任何一件物品均可被动物用来作为空间定为的标志。

去除或移动这些标志可能使动物操作困难并降低迷宫臂选择的准确性。

6.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迷宫放射臂的数目可不同,包括8、16、24、32、40和48臂迷宫。

迷宫臂越少要求动物记住探究过的臂也越小,动物的行为操作就越简单。

增加臂的数目一方面增加了对动物空间记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引入了更多的、有必要考虑的干扰因素(例如过去的迷宫学习对目前所测记忆的影响)。

所以,通常使用8臂放射迷宫,既可减少不必要的、过多臂的干扰,又可缩短训练和测试所花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