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望洞庭》
部编《17 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望洞庭》
看 一 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匈奴族后 裔,唐代中期诗人、政治家、哲学家。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 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 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 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 》(六)、《浪淘沙》(一)、《浪淘沙》 (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 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 《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 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再见
诗句赏析诗句赏析诗眼诗句赏析对比朗读
想一想
• 诗文运用了几次比喻手法?分别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 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扩展阅读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眼中是——
背诵古诗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全文翻译: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 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 楚。 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 山。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 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 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第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白银盘里一青螺
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 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 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总结
《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从最具代表性的湖光 山色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 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17.古诗三首 《望洞庭》
认识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 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 “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 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 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 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 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 的中心人物之一。
下课啦
班级: 时间:XX年XX月
望洞庭
刘禹锡 〔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会认
tíng
wèi
庭未
m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án
磨盘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铜镜还没有打磨出光泽。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 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 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三年级上册课件-17古诗三首:望洞庭
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 看到了平静的湖面,
联想到了“镜未磨”“银盘”
看到了君山,联想到了“青螺” 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了作者对月下洞庭 美好景色的热爱。
古诗三首——望洞庭
课后作业
熟背并默写《望洞庭》
古诗三首——望洞庭
再见
古诗三首——望洞庭
遥望:远远地看。
翠:苍翠。Leabharlann 古诗三首——望洞庭课文解释
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从上面看,君山岛就象一个青螺
古诗三首——望洞庭
课文释义 1.洞庭湖的水光与秋天的月光和谐 融合。 2.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没有 打磨过。
3.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4.恰似白银盘子里托着一枚青青的
洞庭湖欣赏
岳阳楼
古诗三首——望洞庭
洞庭湖欣赏
岳阳楼
古诗三首——望洞庭
洞庭湖欣赏
古诗三首——望洞庭
洞庭湖欣赏
古诗三首——望洞庭
洞庭湖欣赏
古诗三首——望洞庭
洞庭湖欣赏
古诗三首——望洞庭
洞庭湖欣赏
古诗三首——望洞庭
字词学习
洞dò ng 庭tí ng
认字释义
和hé
洞庭湖
庭院
和谐
潭tá n 潭水
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望洞庭
课文朗读
古诗三首——望洞庭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
阳人,自称“家本荥上,
籍占洛阳”。唐朝文学家、
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
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
杰”,并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2张PPT).ppt
结构梳理
望 洞 庭
湖月 近望 潭面
山水 远望 君山
相和 和平宁静
如镜
景色
青翠
迷人
青螺 山水相衬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 月夜图,语言凝练,构想新奇,意境静 美。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 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美妙的秋月风光 ,表达了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 思考: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 ?这 景 色 有 什 么 特 点 ? 看到了山水美景。
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 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映衬, 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解诗意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白银盘里一青螺 思考: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联想到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联想到白银盘、青螺。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 中到君山,君山在这湖中就好像一 只青螺,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背诵古诗
要求:背诵古诗。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望着如此美丽的景色,他想说:
洞庭湖宁静,祥和,真叫人心旷神怡呀!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悟诗情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磨
huò
和药 和稀泥
hú
和了
mò
磨坊 石磨 mó 磨炼 折磨
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湖面比作铜 镜,同时用“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 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 美。与上文月光与天色相和照应,相映成趣。
遥望洞庭山水翠,
诗词大意:远远 眺望洞庭湖山水 苍翠如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0张PPT)
思考 2.《望洞庭》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 把君山比喻成青螺。
主旨概括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描绘 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 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 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拓展积累
描写山水美景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正确书写生字。 3.收集描写山水美景的诗句。
谢 谢 观 看!
望洞庭
导入
洞庭湖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 )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天,刘禹 锡赴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途径洞庭湖 时所作。
解题
望洞庭
从远处看
未经打磨的铜镜。
解诗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山:指位于洞庭湖中的君山。 » 白银盘:指平静而清亮的洞庭湖面。 »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
的君山。
远远望去,洞庭湖中山水苍翠,那湖中的君山就好像洁白银
盘里的一枚青螺。
赏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相和”形象地描绘出水光与秋月交相辉映, 一派和谐、宁静的画面。
赏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指像未经打磨的铜镜。表现了洞庭湖 风平浪静的朦胧美。
赏析
近望
望洞庭
三年级语文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的古诗三首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全诗内容如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全诗内容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3.《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全诗内容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中,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一般。
诗人把君山比喻成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足见诗人构思的奇特和想象的丰富。
部编版17 古诗三首之《望洞庭》
(2)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把 让我们感受到 (3)“ 读着诗句,我仿佛看到 ,潭面 比作
,
, 。 。” 。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参考答案: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小舟乘风 破浪,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洞庭湖上水光和秋月交相融和,湖面风平 浪静,如同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尊重他人的劳动是一种美德。
范范 2018年秋天
tín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wèi mó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án
磨盘 磨房 打磨 磨粉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近景——柔美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 和谐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水平如镜
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湖水交 融在一起非常和谐。湖面无风,平 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请打开《语文作业本》P57。
3.读句子,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1)妹妹是个淘气包,拿着画笔在墙上乱涂乱抹(mǒ mā ),
妈妈拿着抹( mǒ mā)布跟在她后头,擦得满头大汗。
(2)这块磨( mò mó )盘被打磨( mò mó )得很光滑。
请打开《语文作业本》P57。
4.给下面正确的说法画上“√”。
(1)李白写过许多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如《望天门山》
《望洞庭》。
(2)“白银盘里一青螺”是说洞庭湖中有一枚大青螺。
(3)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的美景。
请打开《语文作业本》P58。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
2.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3. 学习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古诗的鉴赏方法,诗句中的意象及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韵律。
3. 理解诗意: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注释、插图等资料,理解诗句的含义。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5. 鉴赏古诗:教师讲解古诗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品味。
6. 背诵古诗: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确保全员掌握。
7.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资料,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洞庭》2. 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望洞庭》。
2. 摘抄诗句中的美词佳句,进行积累。
3.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洞庭湖美景的图画。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2. 在古诗鉴赏环节,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个别辅导。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 优质课件
结构:上下
音序:P 部首:皿
组词:棋盘 盘山公路
书写指导:舟字首撇要短,
造句:小明的盘子里已经空了。
第二笔是竖撇要长,中间一 横稍长,上下各有一点。
多音字
mó(磨炼 磨难) hé(和气 和睦)
磨 mò(石磨
和 磨坊)
hè(唱和
和诗)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和】 【镜未磨】 【遥望】 【青螺】
书写指导:右上边四笔要
小、写紧凑,下边的午和 造句:遥望远山,一片生机盎然山。中间一竖是一笔。
学习生字
yín
白银 银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钅
组词:银两 银花火树
造句:妈妈的耳环是用白 银做成的。
书写指导:右上边横框要 窄、里面有一短横,竖提 的竖要长,捺上边有一短 撇。
学习生字
pán
盘子 盘
17.古诗三 首 --望洞庭
目 第一部分 课前导入 录 第二部分 生字学习
第三部分 课文浅析
第四部分 课文赏析
第五部分 课文拓展
壹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我国名山大川众多,景色秀 丽神奇,畅游其间,让人觉得诗 情画意,不禁浮想联翩起来。今 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位诗人,一同 去欣赏洞庭湖的朗朗清月的雄姿 吧!
延伸问题
《望洞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望的? 《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 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
根据诗意,想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洞庭湖静美、和谐。
延伸问题
《望天门山》《望洞庭》都是作者从不同视角描写天门山 和洞庭湖的,查阅资料,了解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说说它们 有什么区别?
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8张PPT).ppt
第17课 古诗三首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我们跟随作者欣赏了 壮丽的天门山,游览了 美丽的西湖,现在我们 一起去洞庭湖走一走, 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的附近,是我 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号称 “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 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 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 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 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是 那么合适、美丽。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主要作品有 《陋室铭》《竹
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生字学习
tínɡ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君山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中,就像是 的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
从“秋月”可以看 出是秋天的夜晚。
诗意:洞庭湖上月光 和水色交相融和。
和谐 协调 相互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 比作 铜镜
比喻
诗意:湖面没有 风,平静得如同 未经打磨的铜镜 一样。
柔和美 朦胧美 宁静美
“两相和”的“两”是指谁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 想象,巧妙的比喻,描绘 了一个色调和谐、淡雅无 比的洞庭湖,表达了诗人 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
古诗三首 《望洞庭》
望洞庭
即洞庭湖, 位于今湖南省 北部。
题意:在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我会读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一幅什么画面?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仿佛看到一幅洞庭湖 湖光、秋月相互映衬的 画面。
湖光秋月两相和,
字典中“和”的解释:
√ ①平和,和缓;②和谐,和睦;
③结束战争和争执;④不分胜负; ⑤姓;⑥连带; ⑦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
提问:你觉得古诗中的“和”是什么意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人小组讨论:说说你眼前见到了哪些景物,这里藏着一个比喻 句,找一找,再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多音字
mó
潭面无风镜未磨。
磨
mò mó
他正要到村外的磨坊去磨面。
我知道“磨”字有两 种读音。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运用 “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 了诗句的意思,还通过想象领略了西 湖和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课后作业:
1.背诵《望洞庭》。 2.把古诗大意讲给身边的人听。 3.预习第18课。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互相映衬 指湖
面
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比喻: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镜子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 平静得如同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这两句古诗是什么意思?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17张ppt)
刘禹锡也被贬到蛮荒之地,当了一个小小的司马。这一贬就是十年。十年的流放生涯,使刘禹 锡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成长为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
唐元和十年,刘禹锡和柳宗元终于被召回京城。然而这一次,刘禹锡竟然又因为一首诗被贬。 本来,在一次和柳宗元结伴春游的途中,刘禹锡看到郊外的桃花,一时间感触良多,写下了《玄都 观桃花》: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 山翠绿的色彩,这里 的“山水”实际只是 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现代 汉语中“偏义复词” 的用法。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虽然仕途一直都不顺利,但他心中所思所想的,并非是愁闷和不爽,而是对人生、对大自然无限美好 的那份爱恋和爱好。
教学完毕谢谢观看
日期:20XX.01.01源自主讲老师:这是墨客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 交融不分写起,体现 湖面的开阔廖远,这 应该这天暮时分的情 形,天还没黑但月亮 已经出来,要是天黑 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 交融了。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 体现夜晚湖面的清静, 因为太阳已落,湖水 不反光,像镜子没磨 韶光泽暗淡的样子。
刘禹锡不仅在诗文上成绩很高,在哲学上也很有自己的思想主张。他有着很鲜明的唯物主义观点,曾 经写下《天论》三篇,来探究大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倡导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
刘禹锡被贬到南荒之地,二十几年间在各地辗转,曾多次经过洞庭湖。某一年的秋天,他转任和州刺 史,途经洞庭湖,遥望着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望洞庭》。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件)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诵读积累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 楚江 ,
碧水
。
青山
,
孤帆
。
望洞庭
(唐)刘禹锡
两相合,
潭面
。
遥望洞庭
,
一青螺。
古诗书写的格式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 法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诗中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独特神韵,并把自己 的感受读出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出节奏望洞庭 [唐] 刘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想象画面
想象画面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象画面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出感情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学法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望洞庭》
学习提示
1. 借助注释或插图,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 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感受,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看图猜古诗 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望洞庭 》
第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洞庭》这首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洞庭湖美景的唐诗,通过优美的诗句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首诗是了解古代诗人如何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一个典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描绘手法、修辞技巧等,了解诗人如何将洞庭湖的美景展现得栩栩如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望洞庭》这首诗的基本概念、描绘手法和修辞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描绘自然美景诗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自然美景诗句。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望洞庭》。
(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如“洞庭”、“湖光”、“秋月”等。
(3)分析诗的结构,掌握对仗和韵律。
(4)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具体举例:
-通过朗读、分组读、个人展示等形式,使学生熟练背诵《望洞庭》。
-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含义。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18张PPT)
湖光秋月两相和,
“两相和” 形象地描绘出水光 与秋月交相辉映,一派和谐、 宁静的画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 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把平 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贴 切地表现了洞庭湖的美。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 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 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 “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 才能两相协调。
一起解诗题
望洞庭
即洞庭湖, 位于今湖南省 北部。
题意:望洞庭湖看见 的景象。
夜晚的洞庭湖有怎样 的景色?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和:指波光和 月色融为一体。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 磨成。这里是说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
湖光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
望洞庭
我来说说作者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合 称“刘白”,有《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乌 衣巷》等名篇。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 出停顿。
我会读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望。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 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意:远远地望着洞庭青翠的山水,如同白银盘
里放着一只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 螺,贴切地表现了洞庭湖的美。
看到这么美的洞庭景色,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真想把这 枚青螺握在手 中呀!
三年级古诗三首望洞庭古诗诗意
三年级古诗三首望洞庭古诗诗意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诗意如下: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在这首诗中,刘禹锡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他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展现出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洞庭湖的景色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湖面宛如一面未磨的铜镜,而远望洞庭山水则苍翠如墨,犹如白银盘里托着青螺。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将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了诗人惊人的艺术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
君山
18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白银‖盘里/ 一青螺。
19
译文
1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的光交相融和。 2水面风平浪静就好像未磨铜镜。 3远远的望洞庭湖,山水的景色一片翠绿。 4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20
望洞庭
刘禹锡
【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刘禹锡
1
资料宝袋
刘禹锡(772-842),唐朝著名文 学家、哲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 “刘宾客”为官时,非常关心百姓疾苦。 受人民爱戴。
2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湖光‖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遥望/ 洞庭‖ 山水翠, 白银‖盘里/ 一青螺。
21
(3)不分胜负 例 和棋 (4)连词 例 我和你和 hè(1)声音相应 例 一唱一和
(2)依照别人诗词题材来写诗 例 和诗
13
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和谐
秋月
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 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显得十分和谐。
湖光
交融
14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未磨拭的铜镜
注释: 潭面:指湖面。
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图1 图2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水面风平浪静就好像没有磨过的 铜镜。
图1 图2
16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7
3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
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
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
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
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 绿色圃中小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部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
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
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
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
4
三 古诗两首—望洞庭
5
6
7
8
9
10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1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12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和 hé(1)温和 例 和风细雨 (2)协调 例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