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路径(2018)2x3

合集下载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标准如下: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严重者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

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MuSK)抗体、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LRP-4)抗体。

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

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抗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需除外其他疾病。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重度激进型,Ⅳ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1.脾胃气虚证:胞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体痿软,或咽下困难,纳差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证:面色晄白,言语不清,咽下困难,抬颈无力,四肢倦怠无力,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腹部冷痛,久泄久痢,小便清长,或浮肿少尿,或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细。

痿症的治疗方法

痿症的治疗方法

痿症的治疗方法发表者:赵东奇 1663人已访问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

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

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

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治脾胃。

临床区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证辨治。

痿证的辨证分型肺热津伤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湿热浸淫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舌黄厚腻,脉滑数而濡。

脾胃气虚临床主要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或沉弱。

肝肾亏损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谈红少苔,脉沉细数。

淤血阻滞症见四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筋脉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见瘀斑,四肢脉络青涩,脉涩滞。

中医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发为痿证。

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最为常见。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瘦弱不用。

此即《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留"之谓也。

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养。

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气,使痿病更加严重。

陈卫银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采撷

陈卫银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采撷

陈卫银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采撷冉宁晶; 肖文; 杨芳【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9(034)019【总页数】3页(P2936-2938)【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中医药疗法; 陈卫银; 临床经验【作者】冉宁晶; 肖文; 杨芳【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075【正文语种】中文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免疫性疾病,我国年平均发病率约为8/10万人~20/10万人,年龄不限,男女皆可发病。

临床特征为骨骼肌易疲劳,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乏力甚至呼吸困难。

西药以胆碱酯酶抑制剂、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非药物治疗包括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和胸腺手术[1]。

患者病情反复,严重者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稳定病情,减少复发及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陈卫银教授,临床工作30余载,积累了较丰富的重症肌无力治疗经验,曾参与编写2017年《全国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草稿。

余有幸跟随其工作10年,见到临床上不乏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后病情稳定,逐渐减少西药的案例。

因此,对其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治疗心得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本病的临证发挥有所裨益。

1 辨证注重阴阳五脏、气血中医常以主症辨病名,历代文献中关于“睑废、视歧、痿病、大气下陷、虚劳”等论述与重症肌无力症状类似,尤其是睑废和痿病,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中医诊断病名。

痿病源于《黄帝内经》:“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在治疗上认为“治痿独取阳明”。

《景岳全书·痿证》强调精血亏虚致痿:“非尽为火证……而败伤元气者亦有之”[2]。

历代及现代医家多以脏腑辨证为指导分析重症肌无力病机,其中,升阳举陷、补益脾气或者脾肾,是常用方法[3,4]。

陈卫银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应以阴阳五脏辨证为纲,气血辨证为辅。

病位责之于肺脾肾,尤以脾为重,病性是气虚,元气亏虚与儿童期发病有关,宗气不足与青中年及老年时期发病有关。

痿病诊疗方案+路径表单

痿病诊疗方案+路径表单

痿病的诊疗方案一、概念痿病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经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症。

多见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肌萎缩侧束硬化,周期性麻痹等。

二、诊断标准1.疾病诊断标准1.1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为,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常有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史。

或有药物史,家族史。

(4)可结合西医相关疾病做相应理化检查,如有条件应做CT、磁共振等。

(5)应注意与痹证、风痱、震颤等鉴别。

1.2 一般分期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1.3 西医诊断标准(1)急性脊髓炎①急性起病,病前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②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的脊髓横断性损伤,即包括了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③脑脊液压力正常,常规、生化检测可见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

④MRI检查可见脊髓内节段性长T1、长T2信号。

(2)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①急性起病,常有感染史。

②肢体远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的对称性感觉障碍及弛缓性运动障碍,对称性植物神经障碍。

③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④肌电图可见去神经性变性。

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1、湿热浸淫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麻木不仁。

或发热,小便赤涩热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脾胃虚弱起病缓慢,渐见下肢痿软无力,时好时差,甚则肌肉萎缩。

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溏,面色少华。

舌淡,苔白,脉细缓。

3、肝肾亏虚:病久肢体痿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

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4、气滞血瘀四肢痿软,麻木不仁,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

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三、观测指标(一)安全性观测1.一般体检项目。

痿证

痿证

辨证论治
2018/12/10
中医内科学
1.肺热津伤证 主证: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
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 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 干爆。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代表方:清燥救肺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
2018/12/10
5.脉络瘀阻证 主证: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
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 动时隐痛不适。舌痿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 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病机概要: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
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代表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2018/12/10 中医内科学
2.湿热浸淫证 主证: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
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兼见微肿, 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热,或有发热, 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质红,舌苔黄 腻,脉濡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8/12/10
中医内科学
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
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 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 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 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 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2018/12/10 中医内科学
4.肝肾亏损证
主证:起病缓慢,渐见肢体痿软无力,尤以
下肢明显,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步履 全废,腿胫大肉渐脱,或伴有眩晕耳呜,舌 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舌 红少苔,脉细数。

脑病科 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脑病科 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或劳役太过等病因。

发病或缓或急。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也可首先出现眼睑或舌肌等头面部位的肌肉萎缩。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温热邪气致痿,发病多在春夏季节。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麻木、痒痛。

可出现面部肌肉瘫痪或舌肌痿软,严重者可导致吞咽、尿便障碍,呼吸困难,肌力下降,肌肉萎缩。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年发布的《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

(1)常有前驱感染史,呈急性起病,进行性,多在2周左右达高峰。

(2)对称性肢体和延髓支配肌,面部肌肉无力,重症者可有呼吸肌无力,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3)可伴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

(6)病程有自限性。

(二)证候诊断1.脾胃虚弱证:肢体痿软无力,时好时差,甚则肌肉萎缩。

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

2.肝肾亏虚证:病久肢体痿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3.湿热浸淫证:病起发热,热退后或热未退即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身体困重,进展迅速,心烦口渴,便干,尿短黄,舌质深红,苔薄黄,脉细数。

4.瘀阻脉络证:四肢痿软,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现露,抽掣作痛,舌质青紫,脉涩不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脾胃虚弱证治法:益气健脾(1)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痿病(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9

痿病(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9

痿病(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痿病[1]拟订。

(1)主要症状: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肌肉蠕动或瞤动,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次要症状:肢体拘急痉挛,吞咽困难,语言蹇塞,甚者气短,呼吸困难。

(3)具有发病隐袭,进行性发展的特点。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2011年发布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管理指南》中修订后的埃斯科里亚尔标准(将日本淡路岛制定的电诊断标准包括在内)[2]。

(1)诊断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肌萎缩侧索硬化)需要存在(阳性标准):①下运动神经元体征(包括肌电图有表现但在临床上未累及的肌肉);②上运动神经元体征;③症状和体征的进展。

(2)ALS的诊断信度标准:①临床确诊的ALS:在三个区域存在UMN(upper motor neuron,上运动神经元)和LMN(lower motor neuron,下运动神经元)临床体征或电生理学证据;②临床确诊的ALS-实验室支持:一个区域 UMN和/或LMN临床体征和患者有SOD1(Superoxide Dismutase-1, 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致病突变;③临床很可能的ALS:在两个区域的临床UMN和LMN体征或LMN 电生理证据或UMN体征,有些UMN体征在LMN 体征的喙端;④临床可能的ALS:只在一个区域有UMN和LMN临床或电生理表现,或至少两个区域有UMN体征,或在这两个区域有UMN和LMN体征,UMN体征不在LMN体征的喙端。

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痿病[1] 拟订。

1.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证: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少气懒言,肌肉萎缩,肌肉瞤动,食少纳呆,面色白或萎黄无华。

中医药治疗痿证的临床总结

中医药治疗痿证的临床总结

中医药治疗痿证的临床总结作者:王雅洁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5年第6期王雅洁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芜湖市241000【摘要】痿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痿弱无力,现代医学理论中的多发性神经炎症、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麻痹等均属中医痿证的范畴。

本文通过研究中医以及现代医学对痿证的认识,探讨中医药治疗痿证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痿证;中医药;临床治疗;疗效痿证是肢体软弱无力、皮肤麻木且肌肉瘦弱,不能随意运动,日久出现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痿”有痿枯不用之意,指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或伴有麻木、肌肉萎缩等[1]。

临床以下肢痿弱较多见,故又称“痿躄”。

痿是肢体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

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痿证,外感主要是由温热毒邪、湿热浸淫引起;内伤多因不良饮食习惯或久病劳倦伤及脏腑,引起脾胃虚弱、肝肾亏损[2]。

痿证分为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瘀阻络脉等五证型,但各类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临床治疗痿证需结合标本虚实传变,调养脏腑、补益气血,还需清利湿热、温热毒邪。

1 中医对痿证的认识中医对痿证的记录最早要追溯到《内经》,《内经》中阐述了痿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症分类以及治疗原则等。

《素问? 痿论》中指出“肺热叶焦”是痿证的主要发病机制,认为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使五脏失养从而发生痿软;《素问? 痿论》提出痿证可对脏腑产生不同的影响,并根据对脏腑的影响具体分为脉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同时该著作中提出痿证与肺胃肝肾等脏器密切相关,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痿叙论》指出情志、劳逸致“内脏精血虚耗,荣卫失度……故致痿必”,“痿壁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也”。

《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指出:“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强调“痿病无寒”。

痿病(运动神经元病)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运动神经元病)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运动神经元病)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的住院患者。

一、痿病(运动神经元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痿病(TCD编码为:BNQ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ICD-10:G12.210)(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痿病拟订。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2011年发布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管理指南》中修订后的埃斯科里亚尔标准(将日本淡路岛制定的电诊断标准包括在内)。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痿病拟订。

痿病(运动神经元病)临床常见证候: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证肝肾两亏,虚风内动证奇经亏虚,络气虚滞证下元虚衰,痰浊上泛证湿热浸淫,筋脉不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痿病(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痿病(运动神经元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痿病(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

2.处于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期;伴有严重的感染;伴发妊娠、哺乳期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通过四诊收集舌脉证特点,确定不同的证候类型。

动态观察肢体痿软、肌肉瞤动、肌肉萎缩、吞咽困难、语言蹇塞、呼吸无力等主要证候变化,观察与脾胃、气虚相关的纳差、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等证候变化,与肝肾、阴虚相关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肌肉抽掣、五心烦热等证候的变化,与奇经、络脉相关的颈脊无力、肌肉瘦削、形寒肢冷等证候变化,与下元虚、痰浊相关的饮食呛咳、咽喉梗阻感、足废发冷等证候的变化,与湿热相关的下肢困重、大便粘腻、舌苔黄腻等证候的变化。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2009年版)2010-09-30 08:51:41 作者:中国医疗保险来源:卫生部浏览次数:142一、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症肌无力(ICD-10:G7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主要为受累骨骼肌肉的波动性无力,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改善,可呈“晨轻暮重”。

2.辅助检查: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衰减10%以上,高频无递增;血清AChR抗体阳性或阴性。

3.临床分型(Osserman):I眼肌型,IIA轻度全身型,IIB中度全身型,III急性重症型,IV迟发重症型,V肌萎缩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胆碱酯酶抑制剂。

2.肾上腺皮质激素:各型重症肌无力均适用。

3.其他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者。

4.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用于危象期、胸腺切除术前准备或难治性重症肌无力辅助治疗。

5.血浆置换:用于危象期、胸腺切除术前准备或难治性重症肌无力辅助治疗。

6.胸腺切除术:适用于伴胸腺增生的全身型患者,女性首选;伴胸腺瘤的各型患者;18岁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全身型。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2-4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70.0重症肌无力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免疫五项+风湿三项、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腺CT(平扫+增强)、心电图;(4)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重频电刺激(低频、高频)。

3.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

3.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一、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症肌无力(ICD-10: G70. 0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具有典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波动性肌无力)的基础上,满足以下3点中的任意一点,包括1 .药理学检查阳性。

2.肌电图重频试验或单纤维肌电图阳性。

3.血清抗AChR、MuSK、LRP4抗体检测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选择: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1)辅助通气。

(2)胆碱酯酶抑制剂。

(3)免疫球蛋白。

(4)血浆置换。

(5)免疫抑制治疗。

2.非急性加重期药物治疗(1)胆碱酯酶抑制剂。

(2)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

(3)免疫抑制治疗。

3.手术治疗:胸腺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2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重症肌无力(ICD-10:G70. 00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CRP;(3) T、B淋巴细胞亚群;(4)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IgA、IgG、IgM);(5)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L-12、IL-17. TNFa、INFy );(6) fT3、fT4、sTSH、TGAb、TPOAb、TRAb;(7) ANA、ANA 谱、RF、ANCA、ACA、ds-DNA、ESR、补体Clq;(8)胸腺CT平扫、心电图;(9)肌电图重频试验;(10)肺功能检查;(11)骨密度。

2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血清抗AChR抗体、MuSK抗体、LRP4抗体、RYR抗体、Titin抗体。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痿病(TCD编码:WB444)。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ICD-10编码:G61.0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8):583-586)。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常见症候:湿热浸淫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

2、未出现呼吸肌麻痹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4)心电图;(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脊髓磁共振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的住院患者。

一、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痿病(TCD编码为:BNQ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重症肌无力(ICD-10:G70.0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的诊断标准。

2.临床分型(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重度激进型,Ⅳ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3.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痿病(重症肌无力)临床常见证候:脾胃气虚证脾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督阳亏虚,络气虚滞证大气下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痿病(重症肌无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痿病(重症肌无力)的患者。

2.处于肌无力危象期;伴有严重的感染;伴发恶性肿瘤的重症肌无力,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通过四诊收集舌脉证特点,确定不同的证候类型。

动态观察目睑下垂、肢体痿软、吞咽呼吸无力等主要证候变化,观察与脾胃、肾相关的纳差便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等证候变化,与气虚、阴虚相关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等证候的变化,与督脉、络脉相关的眼球转动迟滞、颈脊无力、肌肉瘦削等证候变化,对主要证候及部分次要证候予以量化评分、判断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