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_2019_历史必修同步_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第八单元测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笔记中记载:夜幕降临,“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墙遭攻破,该墙被占领”。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淞沪会战
“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可知是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故A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西安,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故B、C、D三项错误。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革命军、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纷纷痛击
日军。这表明()
A.民族矛盾的解决已成为共识
B.军队力量是抗日战争之本
C.反法西斯东方战场拉开序幕
D.日军速战速决阴谋的破产
,之后,东北人民组织了抗日武装,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已经拉开序幕,C项符合题意。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A项排除;抗日取胜之本在于发动广大民众,B项排除;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使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D 项排除。
3.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逮捕时全身颤抖,大声喊叫:“把我打死,一了百了吧!”孙鸣九回答说:“我们不会伤害你,我们只是想请你领导全国抗日。”表明()
A.日本已经全面侵华
B.蒋介石仍坚持“不抵抗”政策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D.共产党要求联蒋抗日
1936年12月12日,而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7月7日,故A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蒋介石仍然坚持“不抵抗”政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不会伤害你,我们只是想请你领导全国抗日”可知,这体现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人物“孙鸣九”系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的部将,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故D项错误。
4.“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
A.借传统习俗化解国内危机
B.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
C.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
D.彰显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精神
1937年,此时日本正在加强对中国的战争准备,全面战争随时可能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以中国共产党祭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是为了彰显全民族抗战的精神,故选D项。
5.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令二十九军“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之后,政府不断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本交涉,谋求和平解决事变。这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
A.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B.寄希望于国际调解
C.应战而不求战的态度
D.对日方针摇摆不定
固守勿退”体现的是应战,“谋求和平解决”体现的是不求战,所以材料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在七七事变后应战而不求战的态度,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攘外必先安内”的信息,A项排除;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调解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但材料反映的是七七事变,B项排除;国民政府对日方针是明确的而非摇摆不定,D项排除。
6.1947年12月18日,日本战争狂人向井明敏、野田毅、田中军吉因在1937年12月攻入南京后所犯罪行而在南京接受公审。他们在南京犯下的主要罪行是()
A.窃取中国情报
B.使用化学武器
C.屠杀无辜平民
D.掠夺中国资源
年12月13日,日本侵占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C项正确。
7.20世纪40年代初期,画家古元在延安创作了作品《青纱帐里》(见右图)。对该作品的历史解读最准确的是()
A.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建立
B.发动敌后人民力量抗日
C.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D.正面战场顽强阻击日军
,A项排除;结合画面中的众多民众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依靠人民力量抗日,故选B项;绘画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依靠人民力量抗日,不是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也不是国民党正面战场,C、D两项排除。
8.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此变化反映了()
A.中国丧失的主权完全恢复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性强国
C.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
D.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压迫
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说明中国在抗日过程中为战胜法西斯日本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赢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因而才出现了列强取消某些曾经的侵略权益的结果,故选C项。
9.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斗争策略。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策略()
A.一直以反对外来侵略为主
B.伴随社会主要矛盾演变而改变
C.强调阶级斗争高于一切
D.表现了近代中国的国家分裂
—1931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因此此时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反蒋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中国共产党策略相继调整为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拥蒋抗日,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伴随社会主要矛盾演变而改变的,故B项正确。
10.1945年9月3日发表的《中国国民党告全国同胞书》中说道:“富强康乐的国家,自由和平的世界,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这段话主要针对的事件是()
A.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
B.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C.蒋介石召开“制宪国大”
D.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1945年10月10日,故A项错误;由材料“1945年9月3日”可知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故B项正确;蒋介石召开“制宪国大”是在1946年11—12日,故C项错误;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是在1946年初,故D项错误。
11.“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故B项正确。
12.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著有《转折年代——中国·1947》一书。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此“转折”的主要依据是()
A.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
C.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
D.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1945年,故A项错误;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8月到10月份,故B项错误;三大战役结束是在1949年1月,故C项错误;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是在1947年6月,符合材料中转折的意思,故D项正确。
13.毛泽东高度评价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这里的“夹生饭”是指()
A.我军实力未占优势
B.战略反攻尚未开始
C.决战时机还不成熟
D.土地改革尚未开展
,共产党军队并不占据优势,依据材料“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
去了”可知A项正确;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淮海战役是在1948年,B项错误;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C项错误;土地改革在1947年已经开始,D项错误。
14.“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素帆百万”“说长江”等信息可知为渡江战役。
15.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
《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