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人口性别比

浅析中国人口性别比

中国的几千万贫困 人口不仅在脱贫上面临 极大的困难,而且在家 庭生活上成为无家的人 群,对中国全面小康社 会目标的实现构成严峻 的挑战。
(三)影响社会的稳定
几千万被迫“单 身”的人群的长期存 在,对社会秩序和社 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 巨大隐患。
六、调整出生性别比的有效措施
2005年中外专家在回顾和总结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十年历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把这些概括为七个方面:知情选择、宣传教 育、技术服务、拓展服务、群众维权、人际关系和行政管 理。
从不同的国内外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一正常值范围的表 述: 在美国人口咨询局出版的《人口手册》(第4版)中, 关于出生性别比是这样说明的:“在大多数国家,出生性别 比约为每100个女婴对应105或106个男婴。” 日本学者安川正彬编著的《人口事典》也提出出生性别 比“从经验来看以105为中心,表现出少许变化。” 刘铮教授主编的《人口学辞典》也指出:“出生婴儿性 别比是稳定的,各国大体近似,一般都是男婴占52%,女婴 占48%,性别比为105(或106)左右。” 大量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出生婴儿性别比在世界各国 基本一致,一般恒定在105左右,变动幅度不超过+2,即在 103—107之间。根据这个比值,人们可以分析研究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正常与否。
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局面告诉我们:出 生性别比失常现象在全国迅速扩散,已经从我国的 东中部地区蔓延到西南和西北地区;从以农村人口 为主的省份扩散到大、特大城市。同时,人口出生 性别比水平在持续攀高,大多省份严重失常。由此 说明: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在我国已真正演变成全 国性的十分严重的人口问题。
三、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成因
(一)观念原因 生男偏好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二)社会经济原因 经济:农村对男性劳动力的强烈需求。 文化:传宗接代。 社会:养儿防老。 (三)医疗技术的原因 性别选择技术的普及及非法使用,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快速 升高的直接原因 (四)管理原因 多年来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出生人口 数量的控制上,忽视对出生人口质量(包括正常的出生性别 比和健康婴儿)的关注。

性别比偏高分析

性别比偏高分析

一、致使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1、传统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

经过二千年封建思想禁锢,群众中男尊女卑、不生儿子不罢休的思想非常严重。

特别是在农村,人们除存在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传统生育观念外,导致他们存在偏好男孩意愿的主要因素还是现实问题。

尽管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工作,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在我国大多数农村,还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重体力劳动主要靠男性承担;男婚女嫁的嫁娶婚姻模式占婚姻的绝对主导地位,做上门女婿被人们瞧不起,被骂为“孤老”,生育文化观中的男孩偏好非常强烈。

2、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

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辅助,社会保障为底线”,但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没有覆盖农村,对农民来说养老还是要靠儿女,尤其是男孩,养儿仍然是防老的重要手段。

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虽然在农村计生户养老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村还没有真正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有些乡镇按镇、村、个人各承担部分保费的办法,对一部分计生家庭办了养老保险,但也感到力不从心。

目前,农民的养老主要靠自己解决,这也是群众的生育观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的一个现实原因。

3、社会上的性别压力。

社会政策中对女性弱势地位的潜在规定或许在形式上具有性别平等的内容,但实际上缺乏配套法规或难以执行。

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虽然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中国妇女除了教育程度增长的幅度赶上男性外,其它指标都落后于男性,这就意味着,社会性别鸿沟依然存在,并且在许多方面男女两性的鸿沟在扩大。

一是就业压力。

在就业政策中,尽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0年12月8日颁布的《关于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从事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等为由拒绝录用或者提高录用标准”,但并未对相关的违法行为的赔偿和处罚做出明确的规定,性别歧视行为没有可以诉讼的渠道和机构。

因此,在现实中看到的是普遍存在的就业机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如选择或优先选择男性、女性二次就业困难等,因为男性不用怀孕和休产假。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2024年上半年,我们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我对这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1. 数据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2024年上半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偏高的趋势。

男性新生儿数量相对较多,这给我们的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原因分析: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了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我们发现这一现象主要与社会文化观念和政策措施有关。

某些地区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缺乏对女性的平等关注。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对性别比产生影响。

3. 宣传教育: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我们加大了宣传教育的力度。

通过宣传、教育和宣传活动,我们努力改变社会观念,倡导生育观念的平等和平衡,促进男女平等发展。

4. 政策调整: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情况,我们还加强了相关政策的调整。

我们加强了对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监督和管理,采取措施鼓励多子女家庭,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

5. 合作与交流:为了更好地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我们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我们学习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开展了相关的合作项目。

总的来说,2024年上半年,我们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会继续努力,加大工作力度,探索更多解决方案,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能够得到更好的平衡。

第 1 页共 1 页。

出生人口性别比

出生人口性别比

×100%
(一)20多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呈持 续攀升趋势 1964-1981 年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平 均值为106.3,即: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
人口出生性别比基本上是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
的。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注重点和焦点,
实际上聚集在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中国人口出生
性别比的走向。
六普数据比统计 单位 报表数增减 贞丰县 10.24 玉屏县 12.16 碧江区 13.32 修文县 18.58 福泉市 15.69 清镇市 14.14 乌当区 21.30 开阳县 16.10 紫云县 21.53 册亨县 9.94 毕节市 15.82 龙里县 10.07 西秀区 16.78 南明区 10.61 云岩区 13.42 赫章县 13.58 花溪区 14.98 望谟县 8.25 汇川区 14.18 小河区 8.58 余庆县 11.15 白云区 11.67 赤水市 7.07 红花岗区 9.60 威宁县 7.41
江西,陕西,安徽 海南,河南,福建,江苏, 贵州,湖南, 湖北
黑龙江, 宁夏,重庆市, 云南, 浙江, 山东,甘肃, 四川,山西,青海,内蒙古 ,北京,河北,广西,天津, 广东,上海
安徽,河南,广东,广西 110-120
108-110
河北,山西,浙江,福建, 山东,陕西
西藏,北京,天津,内蒙 古,辽宁,吉林,黑龙江, 上海,江苏,江西,湖北, 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统计出生性别比
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进行研究所依据
的出生数据,是统计得出的出生人口数据,由此 所计算得出的出生性别比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出 生性别比,而是“统计的出生性别比”,但由于 对活产认定、申报、统计系统和制度是否完善、

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

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

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摘要】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观念,导致对男孩的偏好;政策因素中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户口制度也间接影响了性别比;医疗技术因素的进步提高了性别鉴定的准确性,增加了性别选择的可能性;经济因素和教育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性别比偏高的现状。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多方面合力,通过法律政策、社会宣传等手段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性别,同时加强教育和经济支持,营造更公平的社会氛围。

未来,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性别比更加平衡,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出生性别比,性别比偏高,社会文化因素,政策因素,医疗技术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多方面因素导致性别比偏高,应对措施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出生性别比自1982年以来就一直呈现偏高的趋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这种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家庭和个人的困扰。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政策、医疗技术、经济和教育等方面。

深入探讨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社会难题。

1.2 研究意义研究性别比偏高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性别比失衡可能导致人口结构失调,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性别比偏高可能导致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下降,进一步加剧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

性别比失衡还会对家庭结构和孩子的教育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深入探讨引起性别比偏高的要素,可以为我们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稳定发展。

研究性别比偏高的意义重大,对于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施秉县综合治理工作为例(施秉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李佩华)施秉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全县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辖4乡4镇6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县境内居住汉、苗、侗、布依等19个民族,总人口近17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的西部小县。

县政府按上级人口管理部门要求,从2006年开始抓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工作,采取了相应的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但偏高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人口计生PIS数据反映,2007年来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均超过119。

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偶尔偏高是正常的,但历年严重偏高,说明客观上存在选择性别生育行为。

现结合我县实际,具体分析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村经济落后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双重因素影响。

我县属高原山区地貌,农村经济欠发达,对男性劳动力有现实和客观的需要;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思想还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

虽然国家和政府针对计划生育女儿户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助政策和养老保障机制,但出于财力有限,目前发到对象手中的资金非常有限,尚不能给计划生育女儿户足够的“安全感”。

另外,国家还陆续出台了一些普惠政策,例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低保”等政策,这些政策并没有向计划生育女儿户倾斜,无形中淡化了计划生育女儿户奖扶政策在群众心中的份量,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抚养子女的成本,使得多生孩子负担更轻、顾虑更小。

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生育政策在严格控制生育孩子数量方面的影响。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

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 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逐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推进,人口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逐渐暴露出 来,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给优化人口结构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引起政 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从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状、危害、成因等 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促进其自然平衡的对策。

一、 现状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人口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 初期开始偏高,并呈持续升高态势,1982、1990和2000年分别为108.47、111.14 和116.86,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为118.06。

目前,中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偏高程度最高的人口大国,也是发展中人口大国在人口转 变过程中出生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演变进程来看,1960-1980年代,我国出生性别比围绕 106窄幅波动,处于正常值范围;进入1980年代以后,出生性别比总体偏高, 且呈现持续升高态势。

三十年来,全国出生性别比共升高了 12个百分点。

1、 1980年代逐渐上升,省际差异相对较小。

1982年人口普查时,我国有 17个省份出生性别比处于正常值范围,13个省份超过107; 1990年人口普查时, 出生性别比偏高区域扩大,有6个省份处于正常值范围,24个省份超过107。

2、 1990年代快速上升,省际差异扩大。

2000年人口普查时,出生性别比升 高程度加深,全国只有4个省份处于正常值范围,27个省份超过107,其中11 个省份超过120。

3、 2000年以来上升趋势减缓,个别省份出现下降迹象,但省际差异进一步 扩大。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时,出生性别比上升速度趋缓,但省际差异进一 步扩大,全国只有1个省份处于正常值范围,30个省份超过107,其中安徽、江 西和陕西三省出生性别比高居130以上,是全国出生性别比最高的省份。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引言:近几年,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性别比一直以来都是人口统计学上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男女性别分布的均衡程度。

本文将分析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状况,并探讨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1.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状况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失衡,并在90年代末期达到顶峰。

根据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1.2,即每100个女性对应121.2个男性。

尽管这个比例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正常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为113.5,仍然偏高。

2.造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造成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男性被视为继承家族血脉和延续家族产业的重任,而女性则被认为是过继给其他家庭的,因此,许多家庭更加倾向于生男孩而不是女孩。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也是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之一、自198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孩子过多对家庭经济造成的压力。

一些家庭为了只生育一个孩子,并希望生个男孩来继承家产,就选择通过堕胎或流产来实现这个目的。

此外,超声波筛查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导致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中国的超声波技术使得父母能够在胎儿发育期进行性别鉴定,并通过非法手段实施选择性堕胎。

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这种行为,但实施难度较大,导致了性别选择的滥用。

3.性别比失衡的可能影响性别比的失衡对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性别比失衡会导致男女失配的问题,即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男性在长大后找不到合适的配偶。

这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引发诸如人口贩运、性交易和婚姻暴力等问题。

其次,性别比失衡也可能加剧老龄化问题。

由于多数中国家庭更倾向于拥有男孩,因此女性的生育率下降。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浅层次思考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浅层次思考

98098 人口问题论文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浅层次思考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采取的措施,在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性别比问题依然严峻,人口比例失衡,已经是全国性的问题。

必须在立法、新型生育观、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在全社会摒弃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及其原因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反映的是出生时男婴和女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即每出生百名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数量。

按照国际上长期观察的结果,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相对稳定,男女性别比例应在102-107之间浮动,此时应被视为出生婴儿性别均衡,也就是一个正常值域。

(一)性别结构现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成功事实了计划生育政策为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在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同时,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差却在迅速上升。

我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不断的攀升,长期居高不下。

尽管有下降趋势,但仍然徘徊在117左右的高位,仍然属于失衡的状况下,这种失衡未来可能会导致未来婚龄女性的短缺,形成婚姻挤压,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并打乱现有的婚姻秩序,甚至引发一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

(二)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对男性的性别偏好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其现实基础。

尽管历史上女权运动对此多有批判,但仍然无法彻底改变这些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人口性别比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计划生育制度的约束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在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生育数量的减少导致生儿子机会的减少,以至于生育观念很难发生根本性转变,想要男孩的父母丢弃女孩,进行产前性别选择和人工流产。

2.制度缺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制度缺位是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主要社会因素。

一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促使我国城乡居民更多的选择男孩,“养儿防老”,尤其在农村,问题更为突出,农村老人还主要依靠子女赡养。

出生人口性别比形势分析

出生人口性别比形势分析

理清思路强化措施不断加大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力度近年来,我旗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但治理效果一直不明显,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高位徘徊。

下面,根据卫生部门数据及相关报表的分析,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原因及治理的意见和措施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根据卫生部门孕产妇统计报表数据,参考公安部门、人口计生部门统计数据,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总体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整体偏高现象明显。

根据卫生部门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2008至2010年,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26.69、128.54和134,三年年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9.74,始终在处于高位状态,并呈现出高位上升的趋势。

二是性别比随孩次递增。

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大多数地区相似,均是孩次越高越不正常。

根据计生部门统计数据,2008至2010年,我旗分孩次年均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孩为107.52;二孩为157.37;多孩为247.32。

在一孩性别比处于正常值情况下,由于高孩次性别比严重偏高作用,使得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出连年偏高态势。

这也充分表明,只有抓住关键孩次,才能使我们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性别比区域特征明显。

根据卫生部门2010年数据,我旗与其它区县和外省交界的乡镇出生人口性别均较高。

四是非政策生育的性别比失衡严重。

在非政策生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性别选择行为,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更加严重。

根据计生部门2011年6月末数据,政策外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72.72%。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是政策内、外出生人口性别高位失调共同的积淀的结果。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治理工作要在内外并重的同时,更加注重抑制非政策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攀升势头。

二、出生人口性比偏高的原因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综合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就我旗而言,导致性别比失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观念是导致性别比偏高的思想根源。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的原因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的原因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的原因近年来我国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08.47;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是111.9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6.9,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又有所升高。

导致我国出人口性别比异常升高的原因众多,但可以大致归纳为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两类。

表面原因:1,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从此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在控制中国人口总量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促进了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例的升高。

2,性别鉴定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B 超机、染色体等性别鉴定技术迅速普及加之其费用低廉准确性高,为胎儿性别鉴定提供了便捷的条件,进而使得人们可以进行人为的性别选择,自从有了B超等性别鉴定技术之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有了明显是升高。

深层原因:1,多元化社会矛盾。

由于现代生育文化传播,生育孩子的成本与效益的综合权衡,少生孩子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理性选择。

但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社会,更多地呈现出多元化状况:现代先进生育文化与传统生育文化并存;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与部分群众传统生育意愿的矛盾;特别是以男性偏好为中心的传统生育观念在社会和家庭顽强地表现出来。

当男性偏好的传统生育观念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发生矛盾时,加上农村劳动力需求和养老保障的缺失,使得一些人采取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以满足生育男孩的愿望。

2,某些工作偏差。

以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一直强调控制人口数量,认为只要控制人口数量的计划完成了,则计划生育工作就搞好了,因此忽视了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放到应有的地位,以至问题越来越严重。

早期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放在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政策方面,而忽视了社会政策及政府各部门共同对男女平等的倡导;人口计生业务部门只注重《生育证》的发放,而忽视了对育龄群众的跟踪服务,特别是对妇女孕情监测缺乏有效办法和措施。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2024年上半年,我所在的综合治理部门在人口性别比方面出现了偏高的情况。

本文将对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和采取的措施。

一、问题分析____年我国正式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出生人口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性别比的偏高。

在这一问题中,男性出生人口比女性出生人口多出了很多。

导致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被普遍看作是养老的依靠,儿子的出生更受重视,从而导致了性别比的偏高。

2. 发展不平衡:一些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特别是乡村地区,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也使得家庭更加倾向于选择男孩。

3. 医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性别选择技术的出现,一些家庭可能因为更倾向于生男孩而选择进行性别选择。

这是一个潜在的原因,虽然并不常见。

以上是导致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二、工作总结1. 宣传教育为了改变传统观念导致的性别偏好,我们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宣传片、微信公众号、线下讲座等形式,向大众普及性别平等的观念,让人们认识到生育性别的平等重要性。

2. 加强家庭教育我们组织了一些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讲解生育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倡导健康的家庭观念,鼓励家长坚持公正对待男女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3. 强化政策执行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对非法性别鉴定、性别选择的打击力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性别平等的非法行为。

同时,加强对商业机构、医院的监督,确保其不违法操作。

4. 发展教育和就业机会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就业机会的支持力度,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改变传统观念对女性的限制,让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

5. 重视女性权益保护加强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及时处理涉及到妇女权益的问题,为女性提供一个安全和平等的环境。

乡2010年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分析报告

乡2010年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分析报告

乡2010年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分析报告由于我乡属贫困山区,经济、文化不很发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要改变人们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旧的生育观念较难。

就有不少群众置国家的政策、法规于不顾,想方设法按自已的生育意愿进行生育。

针对我乡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的现状,现就我乡出生人口性别比作如下分析:一、人口出生情况截止2010年9月30日,我乡共共出生204人,共出生男孩113人,女孩91人,人口出生性别比124.2,其中,一孩男76人女62人,性别比是122.6,二孩男35人女28人,性别比是125,多孩2男1女,性别比是200。

新生儿死亡9人,其中男婴4人,女婴5人,全部都个案调查到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1、年初以来,成立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领导小组。

2、对辖区内所有医疗卫生单位、乡计生服务站的B超、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及个体诊所进行了登记、规范管理工作。

3、对全乡各村专干及计生信息员进行了性别比业务知识的培训。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1、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受传统重男轻女的影响,有些人在受孕前进行性别选择,在妊娠过程中进行性别鉴定,男婴偏高;2、为逃避计划生育,想生男孩,对出生后的女孩瞒而不报,导致统计女婴数量偏低。

3、宣传工作不到位。

4、受B超市场的影响。

引起新生儿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又一直接原因是生育妇女在怀孕或生育过程中进行了性别选择,而主要手段是B超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

上述原因是导致出生婴儿的性别比例失调的主要因素。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1、抓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关爱女孩氛围。

为了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和社会环境,大张旗鼓地宣传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开展了以“关爱女孩行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2、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两非”行为。

鉴于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之一是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进行人工终止妊娠,打击“两非”是治理性别比偏高的重点,应进一步强化卫生、药监等部门的职能作用,严禁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任何非医疗目的产前诊断技术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这一状况和趋势,会对未来人口发展、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标签: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策人口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维持人口结构平衡,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干预下,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成功地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已进入稳定的低生育水平阶段。

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却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及特点出生人口性别比又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或出生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婴儿中男婴与女婴之比,一般以每100个女婴对应多少男婴来表示。

出生性别比是决定人口性别结构的基础。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出生性别比是个常数,即在没有外部因素干预生育行为的条件下,出生性别比应该是稳定在105左右的常数。

1955年10月,联合国在其出版的《用于总体估计基本数据质量的鉴定方法》中明确指出:“出生性别比偏向于男性。

一般来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其相应的男婴出生数为102~107。

”①这一分析明确指出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

此后,国际社会一般公认出生性别比的下限是102、上限是107,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范围,并持续升高。

1982年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为108.5,1990年普查为114.1,到2000年第五次普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更是严重偏高到116.9,2006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居高不下,高达119.3②。

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

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

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摘要】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三要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政策因素和医疗技术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如传统男性优越观念和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了家庭的生育选择;政策因素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的缺乏社会保障、生育压力增加等;医疗技术因素如超声波技术的普及使得性别选择更加容易。

结合经济压力因素和性别歧视因素,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通过分析问题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探讨应对策略,如加强社会教育、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期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引起因素,社会文化,政策,医疗技术,经济压力,性别歧视,问题现状,影响因素分析,应对策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性别比是指在出生时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按照自然规律,出生性别比应该是女性略多于男性,约为100:105至100:107。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一直偏高,甚至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正常范围,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中国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现象,涉及到社会文化、政策、医疗技术、经济压力以及性别歧视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深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改善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正文2.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导致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男孩被视为“贵族”,有传宗接代的重要责任,因此男孩被认为更有价值。

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

家庭和社会压力使得许多家庭更倾向于生男孩,这导致了性别比例失衡。

男性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影响了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看法。

男孩被视为更有优势和机会,这也导致了一些家庭更倾向于生男孩。

婚姻市场的竞争激烈也是社会文化因素导致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男方的家庭通常要支付较高的嫁妆,因此有更多的女孩被视为“负担”,这导致一些家庭更倾向于生男孩。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根据《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性别比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男性与女性的比例。

性别比不平衡是指一方性别数量明显超过另一方性别数量。

近年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呈现出男多女少的格局,这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首先,中国传统的男性偏好文化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性被认为更有价值,男性是延续家族血脉的重要方式。

这种男性偏好文化导致不少家庭对拥有儿子的渴望更强烈,因此产生了性别选择性流产等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男性需要承担家族责任和继承家业的重担,家庭普遍认为生儿育女是为了家族延续和传承。

这些观念都导致了男女比例的不平衡。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对出生人口性别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每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家庭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生育男孩,以保证家族的延续。

这使得很多家庭通过各种手段选择生育男孩,包括性别选择性流产和弃女现象。

再次,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导致性别比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社会,多子多劳在农村地区曾经被视为一种资源的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男孩在农村地区被认为更有劳动力和经济价值,因此更为受欢迎。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独立,子女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少,导致家庭更趋向于选择生育男孩。

针对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严厉打击性别选择性流产和弃女等违法行为。

同时,还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改变社会观念,强调男女平等的重要性,提高女性的地位和权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和公共服务设施,来鼓励家庭生育女孩。

此外,还可以加强女性教育的促进和提高女性地位的措施。

女性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就业机会,减少男性相对于女性的优势。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及其对策王玉龙[内容摘要]:出生人口性别比是衡量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本文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

这对于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工作,保持人口性别比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原因,对策一、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状况出生人口性别比(也称出生婴儿性别比、出生性别比),反映的是婴儿出生时男婴与女婴数量的比例关系,通常指平均每100个活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的数量。

一般认为,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即正常值域)应在103—107之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严重偏高并呈攀升趋势,形势严峻。

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分别为108.5、111.14和116.86。

如果以107为合理范围的最高限,2000年全国只有西藏(102.7)、新疆(106.1)和贵州(107.0)在正常界域,其余都超过了标准,其中7个省超过了120.0,海南和广东达135.6和130.3。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为118.58,个别省份超过130。

同时,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还呈现出孩次越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越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地域广、覆盖人口多,女婴非正常死亡现象突出的特点。

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根本治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给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通过各种医学手段实现早期胎儿性别鉴定,这为选择性别生育提供了技术条件。

一些生育男孩意愿强烈的家庭,在妇女怀孕后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利用B超技术私自鉴定胎儿性别,想方设法将女胎做掉,实现弃女生男的目的。

有个别重男轻女者,在女婴出生后,不惜违法犯罪将其女婴遗弃或溺杀,严重侵害女婴生存权,加剧了新生儿性别比的升高。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市统计局的统计员,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有关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

一、问题提出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压力,导致部分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异常高,出现了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现象。

二、问题分析与形成原因1. 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在一些农村地区,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男孩被认为能够延续家族、传宗接代,因此无论经济条件如何,许多家庭仍然倾向于重男轻女。

这种观念导致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女性比例明显偏低。

2. 计划生育政策压力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对生育的限制,一些家庭会进行性别选择堕胎,导致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男性比例较高。

部分家庭为了追求男性继承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性别选择。

三、综合治理措施为了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国家和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对封建观念的批判教育,提高公众的性别意识,鼓励家庭平等对待男女孩,实现男女比例的平衡。

2. 制定政策法规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性别选择堕胎和性别鉴定。

对违反政策的个人和单位进行严厉处罚,并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

3. 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渠道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同时,宣传爱女保女、保护女性权益的理念,缓解人们对男孩的偏好。

4.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性别统计和监测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胎儿性别鉴定机构等的监管,加大对非法性别选择、堕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四、取得的成效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1. 性别比例有所改善由于多项措施的实施,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例逐渐趋于平衡。

浅谈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

浅谈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

浅谈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人口出生时男婴与女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通常表示为平均每100个活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的数量。

按照国际上长期观察所得出的经验测算值,公认正常范围是105±2,即103-107之间。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及随后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口群体的性别构成,直接影响着婚姻、家庭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健康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现状和危害出生人口性别比“三高”(重度偏高、长期偏高、整体偏高)在我国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广东省尤为明显:1982年为110.37,1995年为123.32,2023年为130.30,甚至有1/4的地级市已达140以上。

严重失衡的性别比已对我省建设小康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有关专家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今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我国人口六大隐忧中,就把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列在第一位。

控制严重失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国家计生委2023年的主要目标之一。

就出生人口性别比而言,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婚姻年龄段男女两性人口的“富余”越显著,从而出出现现男性婚姻竞争加剧,导致拐卖妇女、家庭不稳定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所带来的危害性。

根据专家预测,如果保持现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变,未来20年广东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将会多出1000万以上。

具体说来,这种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不利于家庭的稳定。

性别比例失衡,将会引起所谓的“婚姻挤压”问题,即进入婚嫁期时,一部分男青年找不到配偶。

而单身汉增多,势必冲击既成家庭,谋求与已婚育龄妇女重新组合,导致部分家庭解体,离婚率升高。

二是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男多女少,将严重冲击我国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偷情、嫖娼、共妻、乱伦等不道德行为将难以遏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逐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推进,人口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给优化人口结构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引起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从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状、危害、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促进其自然平衡的对策。

一、现状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人口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偏高,并呈持续升高态势,1982、1990和2000年分别为108.47、111.14和116.86,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为118.06。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偏高程度最高的人口大国,也是发展中人口大国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生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演变进程来看,1960-1980年代,我国出生性别比围绕106窄幅波动,处于正常值范围;进入1980年代以后,出生性别比总体偏高,且呈现持续升高态势。

三十年来,全国出生性别比共升高了12个百分点。

1、1980年代逐渐上升,省际差异相对较小。

1982年人口普查时,我国有17个省份出生性别比处于正常值范围,13个省份超过107;1990年人口普查时,出生性别比偏高区域扩大,有6个省份处于正常值范围,24个省份超过107。

2、1990年代快速上升,省际差异扩大。

2000年人口普查时,出生性别比升高程度加深,全国只有4个省份处于正常值范围,27个省份超过107,其中11个省份超过120。

3、2000年以来上升趋势减缓,个别省份出现下降迹象,但省际差异进一步扩大。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时,出生性别比上升速度趋缓,但省际差异进一步扩大,全国只有1个省份处于正常值范围,30个省份超过107,其中安徽、江西和陕西三省出生性别比高居130以上,是全国出生性别比最高的省份。

二、危害出生性别比是衡量男女两性人口是否均衡的重要标志。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出生性别比长期处于偏高和持续升高状态,偏高程度由轻而重,偏高区域由点及面,偏高人群由乡村到城市,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4000万。

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对社会、家庭、民族发展都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危害如果男女比例失衡的局势得不到扭转,再过十几年将有数千万的男性找不到婚配女性,无法在婚龄期建立家庭,心理人格难以全面健康发展,他们缺少最基本的家庭道德和责任意识,容易滋生各种社会犯罪现象,社会不稳定和不和谐风险因素增加。

(二)家庭危害一方面,处于婚龄期的部分大龄男性为建立家庭,只能从下一年龄段女青年中择偶婚配,不仅影响了下一年龄段择偶男女比例的平衡,同时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为“结婚”而“结婚”的因素,夫妻双方缺乏必要的感情基础,婚姻家庭关系中潜存着不牢固的风险。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开放度的加大和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外界的诱惑对婚姻家庭生活也是一种考验,剩余的单身男性群体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势必会成为影响他人婚姻家庭生活的风险因素,让婚姻家庭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压力,婚姻道德危机四伏,家庭幸福潜伏巨大隐患。

(三)民族危害曾经有一个著名提问,如果该国一个家庭中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只能一个人上学,你们会让谁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回答是:让男孩上学,女孩打工为男孩挣学费;而多数日本人的回答则是:让女孩上学,因为女孩以后会成长为母亲,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无人能够替代的。

正如印度教育家卡鲁纳兰所说,教育一个男人,受教育的只是一个人;教育一个女人,受教育的是几代人。

由于在家庭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及其在社会繁衍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女性对于增进家庭幸福、培育下一代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是,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所导致的男女比例失衡,却真实地反映了“重男轻女”等传统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女孩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妇女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民族发展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成因研究表明,出生性别比是一种很强生物属性倾向特征的自然化指标,具有相对独立、稳定、少受人为之外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特征。

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自然属性之一,国际上一般以每100个活产女婴相对应的男性婴儿人口数来表示,通过在103-107之间变动。

三十年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偏离其界定值域,反映了基本人口生产过程中的人口性别结构异常,其背后内含着深刻地观念、经济、社会、科技等因素,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观念因素我国几千年来“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并未从根本上转变,强烈的“男孩偏好”思想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深层原因。

虽然1980年代以前我国出生性别比正常,但这并不表示中国人没有偏好男孩的倾向,只是这种倾向在无节制生育的状态下,通过多生孩子得到了实现。

而1980年代以后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人们传统的以“概率求质量”的求男模式被打破,生育的选择空间变狭小,传统的生育观念重新从思想深处浮现,“男孩偏好”者产生了更加强烈地求生男孩思想和动机。

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性别平等政策课题组成员梁军通过对农村调查的第一手数据论证,指出在农村谈到男孩偏好的原因,有两项原因村民认可度最高,即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

1、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

对大多数农村居民而言,仍深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封建家族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女孩则是外姓人。

日常生活反映了这一情况,比如在婚嫁上,男娶女嫁是“娶进来”和“嫁出去”,人们对男孩结婚和女孩结婚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在身份上,儿子和媳妇及其子女是自家人,女儿和女婿及其子女是亲戚,是外姓人;在心理暗示上,认为男孩是家族延续的希望,如果没有男孩,别人会瞧不起,自我感觉低人一等,导致了偏好男孩的生育意愿难以割舍。

2、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

受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仍然以体力劳动为主,男性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在外出打工的群体中,男性多于女性且其就业机会和收入也多于女性,因此,在农村人们把发家致富的希望都寄托于男性,男性在家庭中仍然发挥着支柱和核心的作用。

同时,农村养老保障刚起步,尚未形成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农村养老仍然依赖于家庭和子女,这就让“养儿防老”成为了群众的现实选择。

(二)社会因素个人和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单元细胞,其行为在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同时期的社会元素也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并对其产生一定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社会因素是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原因。

1、性别文化偏离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传统的家庭分工及价值判定观,不会顾及或量化女性对于生育和家务劳动的付出及其社会价值体现,对女性价值的不予认同让女性处于社会的边缘化状态。

男性则承担着财产继承、传宗接代延续家族的权利和义务,被寄予更多的期望,使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高于女性。

这种长期形成的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等传统观念根植于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凝结成为一种社会潜意识,影响着对女性价值的正确认识和对女性能力的客观评价,使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

2、社会地位不高的影响。

尽管现代社会已赋予女性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权利和义务,但人们对女性的期待和评价仍然以传统的家庭角色要求为标准。

在社会生活领域中,无论是教育、就业还是参政、议政方面,男性都有更大的优势,女性则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在参政、议政、就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机会和处境明显劣于男性。

“男主外、女主内”等对女性角色期待与评价的传统观念,依然阻碍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3、社会舆论缺失的影响。

随着违法生育的严厉查处和社会抚养费的规范征收,多生孩子生男孩的成本大增。

受强烈偏好男孩动机的驱使,有人就使用选择性别生育的手段达到生育男孩的目的,通过孕期检查,如果是男孩就继续妊娠生育,如果是女孩则终止妊娠。

每次妊娠的终止,既是一条小生命的终结,也是一次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创伤,从深处反映了偏好男孩者对生命的漠视和对女性权益的侵害。

选择性别生育的行为,在普通群众中不仅得不到谴责,某种程度上还认为是一种能力的象征,这样的社会舆论助长了偏好男孩者“不为其耻,反以为能”的心理,阻滞了现代文明的生育观念的传播,不文明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在民间滋生。

(三)技术因素作为具有很强生物属性倾向的自然化指标,出生性别比如果只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不会出现骤然且持久的变化。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是其直接原因。

1、技术具备——让选择性生育成为可能。

以前人们即使有性别选择意愿,但由于没有医学辅助技术,无法确定腹中胎儿性别,自然不会产生性别选择的念想和行为,只能通过多生来满足偏好男孩的心理,所以出生性别比一直处于自然平衡状态。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设备大量配备,检测技术日益成熟,性别鉴定技术的可行和终止妊娠的易于获得为人们选择性生育创造了条件。

经对914名城乡群众进行调查问卷,有648人知道B超可以鉴定胎儿性别,占70.90%;有109人知道羊水检测可以鉴定胎儿性别,占11.93%。

由此可见,B超可以鉴定胎儿性别的医学技术已作为一种常识为群众所普遍了解,某些人选择性生育的意愿成为了可能。

2、市场存在——让选择性生育成为现实。

在胎儿性别鉴定技术出现初期,我国就明确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1986年、1990年、1993年国家计生委、卫生部先后发文严禁进行胎儿性别预测。

但事实来看,并未做到“令行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仍呈阶梯式的蔓延开来。

除外群众强烈“男孩偏好”思想这一深层次根源和动机,从外部条件来看,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蔓延势头至今未得到遏制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有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不严格,忽略对“两非”情形的防控,B超执业人员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操守不高,为“男孩偏好”者托关系、走后门开了绿灯。

这种情形的性别鉴定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是医疗机构和B超执业人员在主观意愿上的业务开展,在胎儿性别鉴定中占少数,但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起到了负面作用。

二是不法分子漠视法律的存在,将性别鉴定作为营利的手段,非法开展性别鉴定业务,且行为极其隐匿,成为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暗流,将“男孩偏好”者选择性生育的意愿变成了现实。

3、民间用药——选择性生育的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