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资料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一,人格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 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 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

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的反应。

投射测验的特点:(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第三章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1,人格结构:共同特质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人格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人格心理学简单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简单完整版
第六页,共54页。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人格结构
用来解释个体差异的概念。
“特质” “类型” “自我” “需要” (二)人格动力
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 (三)人格发展
个体自出生至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 随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四)人格适应 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的行为反应。
(二)阿德勒的主要观点 1. 个人是一个整体的人,是一个追求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
处的人
2. 个人希望与自己的选择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3. 个人不是一切为性的动物,人是有意识的个体 4. 人格的主导动机是追求优越,而自卑感是推动个人获
取成就的主要动力,具有创造性自我概念
第二十五页,共54页。
1. 自卑感
(四)人格发展(性欲力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巨大影响) 个体所经历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1. 口唇期(口腔期)(0-1.5岁)
2. 2.肛门期(1.5-3岁)
3.
4. 3.性器期(3-6岁)
5. 4. 潜伏期(6-12岁) 6. 5. 生殖期(青春期)
7.
第十九页,共54页。
(五) 精神分析的诊治 了解无意识的内容
量就会减少 5 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它推动个体行为的内
在动力
第十页,共54页。
人类有两类最基本的本能:
生本能(性本能): 一切与保持生命(生存)有关的本能。(力必
多) 死本能(攻击本能):
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的力量。 (塔那托斯)
体现为恨、破坏、攻击、战争的力量
第十一页,共54页。
5. 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通过攀附别人提高自己的价值感)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发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发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发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发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基础研究)。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一、什么是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一)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

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2.代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3.评价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二)相关研究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2.代表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3.评价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3)可以研究一些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题。

缺点: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三)实验研究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2.代表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3.评价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四)综合取向实例:1.A型行为模式临床发现-(结构访谈)问卷测量-实验验证启示:共同的科学目标,不同的研究途径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一、人格结构1、意识:可觉察的心理活动,只占很小的部分,弗洛伊德不予重视。

人格心理学——精选推荐

人格心理学——精选推荐

人格心理学奥尔波特: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这种组织内隐于个体的身心系统内,决定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伯格: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珀文: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性和模式(一致性)。

像身体一样,人格包含结构和过程,并且反映着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

另外,人格包含着过去的影响及对现实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中包含对过去的回忆。

1、人格的四大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有三种:1、人格的临床研究,如:佛洛依德、沙可等;2、人格的相关研究,通常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连心或相关性。

如:艾森克、卡特尔、高尔顿等。

3、人格的实验研究。

如:巴普洛夫、斯金纳等。

3、人格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1、L(life)资料:个人的生活史资料,用以了解个体的生活经历;2、O(Observation)资料,指观察者对个体进行观察后所得出的资料;3、(test)资料,通过测验或实验程序获得的反应记录;4、S(self-report)资料,来自于自陈式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

人格特质理论:强调个别差异和个体的整体功能,以特质概念来假定行为的跨情景一致性和跨事件的持续性。

主要用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研究及自陈测验的人格评鉴技术。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他认为人格理论应该从人格的内部机制而不是环境进行解释;人格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形成的东西;应该寻求目前和未来的动机,而不是追溯过去。

在奥尔波特看来,了解一个人的人格最总要的方法是问它最近5年准备干些什么。

应该去了解一个人的计划、价值观和倾向性。

奥尔波特认为,健康人与神经症能的主要区别在于,健康人的行为动机基于未来,神经症则受制于过去。

健康正常的人具有机能自主性,即现在的行为动机不受原有行为动机的机能制约,该动机具有自我保持和独立性。

奥尔波特认为健康人的动机驱动不是驱力还原模式,不是通过驱力还原获得缓解松弛,而恰恰相反,不断提出目标,形成压力和紧张感。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心理特质、个性形成的过程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理论。

一、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

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受到基因、环境和个体经验的综合影响。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自报量表自报量表是人格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让被试者填写一系列问题或陈述,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

自报量表常用于测量个体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探究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个体进行实验操作,来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行为和反应。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个体特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人格心理学的本质规律。

3. 观察法观察法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研究个体行为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反应,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观察法可以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对于研究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对稳定的特质来描述。

根据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五个大类: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特质理论对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人格是由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冲突来理解和解决。

3.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认为人们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和潜能。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和独特性,主张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发展。

医学心理学重点:人格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人格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人格知识总结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一)人格的本质特征: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稳定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整体性分裂人格社会性性格决定命运(二)人格的心理结构格倾向性1.人格倾向性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人格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要包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各种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2.人格心理特征个体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主要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3.自我调节系统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 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self-experience) 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 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是在个体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社会环境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育发挥了主导作用。

(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2.艾森克人格维度理3.大五人格理论)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 从外部行为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 相互关联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行为特质。

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16PF)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2.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三因素模型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 J. Eysenck,1947,1967)外倾性:内倾外倾神经质: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孤独、冷酷、敌视等偏负面的人格特征例题:艾森克提出的人格维度理论不包括()。

人格心理学(二)2024

人格心理学(二)2024

人格心理学(二)引言概述: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它探索了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揭示了人格与个体行为、情绪以及其他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人格心理学的相关内容,重点包括个体差异、人格理论、人格评估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个体差异1. 遗传因素对个体差异的贡献2. 环境因素对个体差异的影响3. 文化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 年龄对个体差异的影响5. 性别对个体差异的影响二、人格理论1. 特质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基本特质模型的提出- 五大人格特质的研究及其意义- 个体差异与人格特质的关系2. 动机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 自我概念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卡尔·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自尊对人格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人格发展的作用4. 行为主义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奖励和惩罚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对人格变化和调整的观点5. 文化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 文化对价值观念与个体差异的影响- 文化对情绪表达与人格类型的塑造- 跨文化研究对人格理论的挑战三、人格评估1. 个案分析法- 临床访谈的重要性和技巧- 心理测验在个案分析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的局限性和优势2. 问卷调查法- 标准化问卷的设计和使用- 主观性评估在问卷调查中的问题-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方法3. 行为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结构化观察的区别- 行为观察的样本选择与观察技巧- 行为观察的主要限制与改进4. 实验研究法- 实验设计与人格研究的关系- 实验条件对个体行为与人格的影响- 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5. 脑成像技术在人格评估中的应用-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与优势- 结构磁共振成像与脑区功能的关系- 脑成像技术在人格与心理问题诊断中的局限性四、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教育领域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个体差异对学习与教学的影响- 人格评估在教育干预中的作用- 人格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2. 职业发展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职业性格测评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职业导向与个人发展的匹配度- 增强工作满意度的人格发展策略3. 临床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评估在诊断精神障碍中的意义- 个体差异对治疗计划和干预方案的影响- 人格发展与心理治疗的关联4.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测试在招聘与选拔中的应用- 领导者个性与组织氛围的塑造- 团队合作与成员个体差异的关系5. 健康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特质对应对压力和养生行为的影响- 个人倾向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人格干预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总结:通过对个体差异、人格理论、人格评估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概述与阐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对人格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概论1.人格的心理学定义的形式有哪些?罗列式的:最常见的定义方式为“人格是……的总和整合的或完形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罗列式的条块分割,视人格为一个整体层次性的:在整体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将人格的属性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适应性的:受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区别性的:强调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综合性的: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产生“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于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

像身体一样,人格包含结构和过程,并且反映着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

另外,人格包含过去的影响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中包含对过去的记忆。

”——Pervin2.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人格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是以G. Allport所著之《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1937)和H. Murry的《人格探究》(1938)两书的出版为标志的3.人格研究者关于“Personality”达成了什么共识?1.相对持久性: 把人格看做是具有外在行为跨情境一致性或跨时间稳定性的个体行为倾向性2.内部整体性: 内部意指人格存在于个体之内、人格的重要根源存在于个体内部.对个体来说,人格是有组织的,即心理特质和机制并不仅仅是各种成分的简单与随机的整合,而是包含着决策规则、以一种协调的方式彼此联系3.独特性: 人格特征使人各不相同4.适应 : 人格是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格的核心特征涉及适应功能,即实现目标、应对、调整和处理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5.交互作用: 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4.人格的三种分析水平是什么?1.人性的层面即一个人首先是人,与所有人相似2.个体和群体差异的层面即一个人与部分他人是相似的3.个人独特性的层面即一个人不同于任何人的、唯一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特征,是人的个性5.人格理论的六大理论派别分别是什么?精神分析论、特质论、行为学习论、生物学论、人本主义、认知论6.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人格各理论派别是如何分析这个核心概念的?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1.精神分析关于人格结构的概念包括意识水平(即前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与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2.行为主义的人格结构概念是反应,人们所有的心理特点都表现为个体对刺激的不同反应方式3.人本主义理论的人格结构概念是自我,即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认识(或知觉)以及对他人评价自己的主观认识,它构成了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中有关自己的所有看法4.认知理论所涉及的人格问题的范畴比较小,其中关于人格结构的概念涉及到了图式、个人构念及认知复杂性等,测量的方法包括实验室研究、格栅测验、归因风格问卷等5.特质理论中关于人格结构的概念是特质,指人们在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反应方式7.人格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过程、数据来源有哪些?一般方法论原则a)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b)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c)元素分析与整体结合d)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e)伦理性原则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观察与描述:观察与描述有关心理现象的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第二阶段:理论与假设:对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性的理论,并通过推论作出假设第三阶段:验证假设:运用操作性的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以支持或反证该理论数据来源1.自我报告数据2.观察者报告数据3.测验数据4.生活史数据8.人格的主要研究途径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a)临床研究/个案研究着重通过研究者的临床实践和个人领悟,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优点: 1.许多对研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容易用实验研究来检验2.适合考察一些较为罕见的个案3.当研究者认为他们所考察的人在所要考察的维度上与正常人无本质差别时,适合采用此种方法缺点:1.结论的可推广性值得考虑2.个案研究中的道德问题3.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难以被检验4.资料收集的客观性难以保证b)相关研究主要运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定量关系优点:1.比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更省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研究变量的大量数据2.无需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更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情况,可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3.可研究一些实际上或伦理上、法律上无法控制的变量,如性别、年龄、家庭出身等4.当研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察变量之间是否有关联时缺点: 1.无法确定变量间作用的方向,即因果关系问题2.需要较多的被试样本量c)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些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的结论优点: 1.能主动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发生的原因2.所获得的信息较为精确,力求客观性3.在同样条件下可以重复,他人可以验证缺点: 1.实验情景毕竟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景,其结论的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2.实验方法很难彻底排除实验对象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对实验过程的污染3.对变量进行操纵往往会花费过大,费时费力9.人格的科学理论定义是什么?定义: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是研究人格问题的心理学家围绕人格问题所发展出的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概念体系,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和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二.特质论1.特质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特质概念:特质是特有的内在素质特征:1.是导致个体行为的内在属性vs.是对个体外显行为的描述性概括2.被看作人格的组成成分,几乎所有的人格特征都可以用特质来表示3.具有跨时间稳定性、跨情境一致性,并使人们各不相同2.特质论的基本假设、特征和研究策略是什么?基本假设: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跨情境的稳定性特征:(1).通常对预测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行为不感兴趣,却对预测那些得分处于特质连续体上某一范围内的人有什么样的典型行为表现感兴趣(2).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常常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不解释行为的原因(3).容易依据特质分布曲线,对人们进行比较(4).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研究策略:(1)词汇学取向 (2)统计学取向 (3)理论取向测量方法:自陈式问卷测量3.简述并评价Allport的特质分类思想和人格动力观分类思想: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共同特质:是全人类或一群人(如某个文化的所有成员)所共有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不为他人所具有的、个人独有的特质,能精确地反映个体的人格结构首要特质:代表着个体最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人格特质,最具普遍性,几乎影响着个体行为的所有方面中心特质:是能够代表个体主要特征的少数几个特质,但它们不具有像首要特质那样的渗透性次要特质:是指那些普遍性和一致性较差、不够鲜明的特质,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力很小局限 1、仅仅依靠特质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2.实际研究中很难对个体独特的特质开展研究人格动力观指那些与原先赖以产生的需要已没有依赖关系的动机种类:持续的机能自主统我的机能自主特点1.对于一个健康的成人,其过去的动机和他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2.动机可以有自我保持性:成为统我的一部分,独立于外部奖赏而存在局限 1 不易进行经验证明2坚持“现在决定现在”,完全否定了“过去对现在的影响”3描述多于解释,特别是关于“动机如何达成机能自主”4不能涵盖新动机和新目的产生的整个机制(仅看做是“活动的产物”)4.什么是特殊规律研究法和常规研究法常规研究法 1是寻求个体心理、行为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法 2十分依赖统计分析3通过在同一个文化中,与其他成员进行比较,来确定某一成员在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上的情况特殊规律研究法 1指通过深入观察理解个体独特性的科学研究法2主张研究某个人的人格,不必花太多的功夫与别人做比较,而最好利用他本人的材料,如日记、自传、书信或谈话记录等,对他本身进行深入探讨3关心的是如何能够较好地阐明个体人格的独特的、动态的、有组织的特质组合5.简述Catell的特质分类思想1.个别特质&共同特质(对应于奥氏的个人/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根源特质表面:仅是明显同许多不同个体和环境相匹配的或大或小表征范围内的特质元素的集合”,通过观察外显行为得到根源:控制表面群集变异的潜在因素,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如外向性3.根据内容,划分为:动力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人格的动力系统由不同水平的动力特质构成,为个体的行为提供能量和方向能力:能力特质与认知和思维有关,指那些决定个人工作效率的根源特质,智力是其中一种,可划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方式有关,表现为个人的一般风格与速度特征,如懒散、勇敢,分为正常特质和变态特质4.根据特质的来源不同,特质可分为:体质特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环境塑造特质:是由经验决定的,也就是由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6.简述并评价FFM模型McCrae和Costa提出包括:5个人格维度:神经质(N)依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情况而将其置于一个连续体的某处外向性(E)显著标志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积极投入,分数两端分别为极端外向和极端内向经验开放性(O)对经验持开放和探求的态度。

人格心理学 阿德勒

人格心理学 阿德勒

人格心理学阿德勒人格心理学-阿德勒正文:一、引言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它关注个体的思维、情感、意志力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

阿德勒是人格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个体发展和成长的理论。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德勒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及其应用。

二、阿德勒的人格心理学理论1:生活目标与追求阿德勒认为,个体在追求自身目标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

他提出了生活目标与追求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追求成就和社会地位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2:缺陷感与补偿阿德勒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种内在的缺陷感,即对自身缺乏某种能力或价值的感觉。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感,个体会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培养自己的优势以及获取他人的认可来完成自我补偿。

3:社会兴趣与社会意识阿德勒提出了社会兴趣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强调个体应该以社会为导向,具备对他人的关注和关爱,并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事务。

4:家庭关系与童年经历阿德勒关注个体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他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个体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5:防御机制与心理适应阿德勒对个体的防御机制和心理适应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人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会采用不同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并调整心理状态。

三、人格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教育领域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指导教育者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2:临床心理学阿德勒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对临床心理学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心理学专业人员理解患者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3:组织管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对组织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动机,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益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4:社会工作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个体的社会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为其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结尾附件:附件1:阿德勒的著作列表附件2:人格心理学的经典案例研究附件3:人格测评工具及使用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是指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和保护,以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以及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一、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一系列固定的维度来描述。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模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二、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指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常用的人格结构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认知社会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认知社会学理论将人格结构视为认知过程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格发展人格发展研究探讨人格是如何从出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人格经历了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点。

四、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质的方法与技术。

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有自我报告问卷、心理测验和项目ive测验。

其中,最常用的自我报告问卷包括NEO-PI-R(大五人格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评定量表)等。

五、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格特质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式。

另外,人格特质也可通过社会情境的选择和适应来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

六、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人格发展不正常,出现明显的偏离常态的人格特征。

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分类,人格障碍被分为三个群体:奇怪型、情绪不稳定型和尖锐型。

每一类人格障碍都有独特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总结: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的人格特质、结构、发展和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领域。

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

通过适当的人格测量和评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与实现自我价值。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人格心理学定义——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古罗马著名学者西塞罗.对于人格的概念: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即: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相对稳定的;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而形成起来的。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

《黄帝内经》五种气质类型(填空)柏拉图:“灵魂不死”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即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与协调、“理想国”;(填空)★亚里士多德:反对“灵魂不死”观、“灵魂”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蜡板”与反映论、人性无善恶、“中庸之道”与“实践智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四种气质多血质:开朗,对刺激迅速强烈,不深入持久。

无忧无虑,有良好希望,对事情开始很重视,但比较快忘记。

真诚许诺,但并不信守诺言。

忧郁质:比较平静,他们对刺激的反应不太显著,他们对自己有关的事物也都非常重视,并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困难方面。

他们深思熟虑,不轻易许诺。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是热血的。

他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爆发性;行动迅猛,但不持久;易发怒,但不记仇;爱面子,喜欢排场;喜欢但仍领导职务,而不愿意做具体工作。

黏液质:冷血。

不易冲动,具有正常理性;情绪反应迟缓,但持久。

行事比较保守与刻板。

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6点):1.精确性;2.可检验性;3.概括能力;4.简洁性;5.逻辑一致性;6.有用性。

吉尔和齐格勒提出的9对基本问题和基本设想及其解说:①自由意志-决定论.②理性-非理性.③整体说-原素说.④素质论-环境论.⑤主观性-客观性.⑥前动性-反应性.⑦稳态-异态.⑧可知性-不可知性.⑨可改变-不可改变临床研究:亦称为个案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知识概述《人格心理学》基本定义:人格心理学,说白了就是研究人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科学。

简单来说,就是探讨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反应。

重要程度:这玩意儿在心理学界可重要了,没有它,我们就很难去理解人的内心世界,更别提怎么帮助人解决问题了。

前置知识:学人格心理学之前,你得先懂点心理学基础,比如感觉、知觉、记忆这些,还得了解人和人之间的互动。

应用价值:懂了人格心理学,你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职场关系,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

二、知识体系知识图谱:人格心理学是整个心理学体系的一部分,往深了说,它还跟社会学、哲学扯得上关系呢。

关联知识:跟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都有关联,比如发展心理学研究人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而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人在社会中的行为。

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人格这东西太复杂了,会受到基因、环境、经历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要全面理解挺不容易。

考点分析:考试时可能会考你经典人格理论的知识点,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还有不同类型人格的特点。

三、详细讲解特征分析:人格的特点嘛,就是独特性、稳定性还有整合性。

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又相对稳定,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一个人的思想、行为都是统一和谐的。

分类说明:人格有好几种类型,比如A型人格的人爱竞争、急躁;B 型人格则相对悠闲、有耐心。

还有像偏执型、表演型等等。

应用范围:学了这个,你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不同人的行为模式,进而更好地与他们相处。

四、典型例题例题一:《识别人格类型》题目内容:根据描述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类型。

描述是这样的:“小明总是非常追求完美,对细节极其在意,做事情非常有计划。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各种人格类型的特点,然后对照描述进行比对。

详细解析:小明这性格,追求完美,注重细节,还能做到有条不紊,明显是A型人格的典型特征。

变式:如果换成“小红总是乐于助人,善于倾听”,那就是C型人格(亲善型)的特点了。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格:德莱加认为人格是个体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2 、特质:是指用于区分人和物的特征或品质,尤其是指一种或多或少相一致的行为模式。

其一特质是指个体行为上的规律性或广泛的一致性。

其二作为人格基本单元的特质以及用以描述个体差异的特质词,具有广泛的应用。

3、人格障碍:是一种明显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知方式的,稳定、慢性、不适应的感知、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

这些模式可以严重损害一个人在社交或职业场合的功能,并造成显著的痛苦。

4 、A型人格:又称A型行为模式,描述了个体对其身体和社会环境作出反应的总的一致性行为方式,它被概括为一个人陷入在短而又短的时间里干多而又多的事情的不断斗争进取的境况中所表现的行为模式。

(要素:无缘无故的敌意、攻击性、争强好胜、总是感到时间紧迫、没有耐心、行色匆匆、不停地去实现并不明确的目标、讲话和运动迅速而莽撞)C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主要特点是不表现出愤怒,而将愤怒藏在心里并加以控制,习惯于自我克制追求完善。

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对别人过分有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的情绪,屈从于权威等。

5、认知失调理论:⑴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

⑵当认知的不一致就意味着认知不协调或失调。

⑶认知失调的本质:两个认知要素是相关的且是相互独立的;可由一个要素导出另一个要素的反面,这两个认知要素就是失调关系。

6、集体无意识概念:根据荣格的理论,是若干年前人类祖先的经验沉积物,这些保持在脑中的祖先经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种族记忆”、“初级印象”或“原始意象”。

7、高峰体验:马斯洛提出高峰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8、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这种学习指个体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就可以习得这种行为。

(班杜拉提出)9、艾森克三因素结构理论:①外倾—内倾②神经质—稳定性③精神质—超我机能。

人格心理学PPT精品课件

人格心理学PPT精品课件
自然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 其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
参与观察
研究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深入了解其行 为表现。
个案研究
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和 研究,收集详细资料。
访谈法了解内心世界和动机
结构化访谈
按照预定的问题和程序进行访谈,收集标准化的信息。
半结构化访谈
社会规范
不同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思维方式的塑造 有所不同。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教育方式、习俗等也会对个体的人 格发展产生影响。
自我认知在人格发展中作用
自我观察
个体通过观察自身行为、情感等来认识自己, 形成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
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等方面的评价,影响自 尊、自信等人格特质的发展。
性。
综合分析法确定诊断结果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分类和编码。
诊断判定
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对 个体的人格特征进行诊断 判定。
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 描述和推断,揭示数据背 后的规律和联系。
结果解释
对诊断结果进行解释和说 明,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 治疗方案。
PART 06
人格心理学在现实生活应 用
REPORTING
教育领域: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通过人格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 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 能力和学习风格,从而制定针对 性的教学方案。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如情绪困扰、学 习压力等。
培养学生的积极品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传播正能量和积极信息,营造积极向上、和 谐友爱的社会氛围。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Ⅱ、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生物还原论: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弗洛伊德 (一)人性观 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或非理性因素。 人作为一个能量系统,遵循守恒原则。 人性本恶。 (二)人格结构: 意识( conscious ) :能够被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无意识 (潜意识, unconscious) :一些潜伏的、 无法被察觉的思想或观念; 也指无意识领域中的这些观念、欲望的动态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指没有浮出意识表面但 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本我 ( id) :原始、 与生俱来、 非组织性, 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 冲动和生命力。 特点:无意识,不易被觉察;趋乐避苦,遵循快乐原则;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 (libido)的贮藏库。 自我(ego) :由本我分化而来,有组织、合理、现实化了的系统,人格的执行者, 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 特点:遵循现实原则 作用:侍奉超我、本我和现实这三个“主人” ,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保护整个 机体不受伤害。 超我(superego) :由自我分化而来,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要求而形成,包括良 心和自我理想。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 ,遵循至善原则。 特点:追求完美 作用:抑制本我,监督自我,趋向理想。
Ⅶ、认知学派
Ⅳ、行为主义学派(机械还原论:对刺激做出反应)
※ 行为主义经历了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三个阶段。 研究对象:外显行为(可观察、控制) 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学习 人格是习惯的派生物;学习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代表人物: ※ 华生(创始人) 人性观: 人性无所谓善与恶。 性善或性恶乃是由于个体受到环境影响、 后天塑造的结果。 人格是人的行为习惯系统,即人的行为的综合,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环境决定人格。 ※ 华生认为刺激- 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反应分为四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1.简述威特金关于认知方式的看法。

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最初是为解释知觉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而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人在知觉外物的空间位置时,以外在的视野还是以身体本身作为主要参照的对比倾向。

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作出判定的倾向被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的线索来作出判定的倾向被称为场独立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威特金最后把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确定为人在认知活动中主要依靠外在参照,还是依靠内在自我的两种对立的认知倾向。

2.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人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及个人的经验、思想观念是影响人格形成、发展以至导致变态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人格建构理论。

该理论强调认知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个人对世界的独特的见解。

凯利“人是科学家”的含义。

1当个体受刺激时,会去了解所有作用于自身的刺激的意义。

像科学家那样,个体寻找对世界的了解以帮助他预计和控制将要发生的事件。

2行为的差异主要源于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不相同。

3我们用来解释和预测事物的认知结构称为人格结构。

没有两个人的人格结构是相同的。

构念的内涵:构念是个体在其生活中通过对环境中的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人构念自然也因人而异,因此个人构念就代表他的人格特征。

构念与科学理论:人预测事件发生的工具是他的构念,一个构念就像一个微型的科学理论,对实在作出预言。

如果构念产生出来的预言被经验所证实,那么此构念就是有用的;如果不能被经验所证实的,那么这个构念就必须被修改或放弃。

因此,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的指向受他用来预测未来事件的构念所支配。

CPC循环:周视期,尝试多个概念;先取期,暂时确定一种想法;;控制期,实现建构,对则伸展到另一些构念,不对则改变构念。

3.控制点(主观心理倾向),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后所得报酬间的关系所持的一种信念。

罗特区分出了两种人格类型的人:内控型的人相信行为或事情由自己的努力、能力、特质决定,其泛化预期是,人可以影响将要发生的事情,无论发生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是自己造成的;外控型的人相信运气及其他外部力量决定我们的行为与成败,与多数人相比,这种人格类型的人更相信发生在自己和别人身上的事情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心理控制点的概念反映人们对行为与后来事件之间关系的期望,并反映人们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倾向性。

4.图式理论:定义:图式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

自我图式:影响个体对有关自我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结果,它源于过去的经验。

已形成的自我图式又强烈影响个人的行为。

自我图式在处理信息的特点:1、对涉及自我的刺激具有高度敏感性。

2、对适合自我特征的刺激速度极快且自信度高。

3、对涉及自我的刺激能产生较好的回忆和再认。

4、对有关的行为预测、归因与推断具有较高的自信度。

5、对与自我结构不一致的信息产生抵触。

a、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

其方式是1反射动作2想象现实b、自我在本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本我服务,是本我与环境的调节者,使本能能根据外界现实在适当的时机满足本能需要;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c、超我对自我满足本我需要的方式、方法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包括良心或自我理想;其活动遵循“道德原则”13.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论。

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的不同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①口唇期(0-1岁)力比多主要投放在口唇,这个阶段后期,“自我”开始出现。

②肛门期(1-3岁)刺激中心是肛门,卫生(大小便)训练很重要。

③生殖器期(3-6岁)开始产生恋母(男孩)恋父(女孩)情结→自居作用→“超我”开始发展恋母情结。

④潜伏期(6-11、12岁)机体发展进入相当恬静时期,快乐来自外界。

⑤生殖期(青春期)中心转到对异性的感情。

上以上各阶段中,若过于愉快或不愉快,都可能产生固着现象。

评价:1、优点①弗洛伊德注意到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矛盾②揭示了心理发展中无意识的作用③重视早期经验2、缺点①把心理发展看作是心理性欲推动的结果②认为先前经验完全决定着以后的发展③理论建立在精神病人之上,能否推广(无意识本我为核心)意识: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

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组成。

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潜意识:特点为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无是非性、非现实性和最具活力和能量大。

简述临床研究又称个案研究。

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化研究,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途径广泛收集材料,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从而系统、深入地研究人格,其特点是对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进行深层的考察。

优点:深入缺点:耗时,耗精力个人中心疗法的技术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1关注2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3沉默)2、坦诚交流的技术(1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没有防御反应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3、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1对病人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 2把病人作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待的人来对待,非评价性的态度。

3对病人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感情移入4培养病人的潜力)4、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即脑子里出现什么就说什么,不给患者的思路以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地报告他所想到的一切。

梦的分析:梦的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从而揭示出梦境中所表达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揭示出梦的真正意义。

(压缩、移置、象征、润饰)对日常生活的分析:遗忘、口误、笔误、疏忽等过失现象幽默:人们喜欢的幽默类型多半是攻击型与性幽默:被压抑的无意识表现现实性焦虑:由外界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神经性焦虑:个体由于惧怕自己的本能冲动会导致他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道德性焦虑: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时,引起内疚感的情绪体验14.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论。

一个从出生到死亡,人格的发展经历了相互连续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为其特征。

一个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增大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如果危机不能解决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情绪障碍。

1、希望基本信任对基本怀疑0-2岁2、意志自主对羞怯2-4岁3、目的主动创造对内疚4-6、7岁4、能力勤奋对自卑6、7-11、12岁5、忠诚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6、爱亲密对孤独18-25岁7、关心创生对停滞25-60岁8、智慧自我整合对绝望60岁之后(机体成熟、自我成长、社会关系)沙利文人格发展的人际理论:他认为人格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持久稳定的人际交互作用模式。

需要和焦虑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动能和自我动能是人际行为的方式自我系统是人格中的自我评价系统,人格化是世界在个人心中的形象,是指个人在追求生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

1婴儿期2儿童期3少年期4前青春期5青春初期6青春后期7成人期防御机制:指一些为保护自我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之累的潜意识反应。

特点①它们都是潜意识的②它们都是伪造或曲解现实的,以防止本我的冲动。

1反向作用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而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青春期为了掩盖潜意识中对异性的好感和倾慕2合理化、文饰作用(酸葡萄、甜柠檬机制)人对自己不良行为或者内心想要却未能得到的痛苦经历编造出一个似乎合理、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大一竞选学委3升华作用把某些冲动和欲望通过某种高尚的行为转变为社会所接受的东西。

校队训练不能回家,努力练习拿奖牌4心力内投把外部对象或自己所赏识的某些人物的特点结合到自己的行为和信仰中去5退化作用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

比如:哭7、攻击预防和控制的策略有哪些?1替代性攻击与宣泄2惩罚3道歉和克服认知不足4对抗的反应:如果你微笑,就很难愤怒4提供非攻击性的榜样5学习与他人相处7提高生活品A型C型人格无缘无故的敌意、攻击性、争强好胜、总是感到时间紧迫、没有耐心、行色匆匆、不停地去实现并不明确的目标、讲话和运动迅速而莽撞C型人格:不表现愤怒,过分合作,原谅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没有主意和目标,不去定性多,对别人过分忍耐,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的情绪,屈从于权威。

8、简述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负强化:由于负强化物的消失对个体反应所产生的强化作用。

负强化物:在个体反应后能使厌恶性刺激停止从而强化该反应的刺激物。

负强化与惩罚在性质上都是个体所厌恶的,但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因而效果也不同。

前者是因负强化物的停止出现从而强化了个体既有的适当行为,后者则是因惩罚的实施试图阻止个体再次表现出不当行为。

一人格发展的基本问题1 发展还是稳定2 两种观点:稳定派与发展派3 人格变化的条件二人格发展的一般问题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社会性3人格的稳定性4人格的独特性13.简述荣格提出的原始意象?:指经历许多世代保持不变的经验累计于心中的结果,是一种对世界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人格面具公开的自我。

它的产生是人需要在社会中扮演一个角色阿尼玛(阴性基质)男性精神中的女性部分,源于千百万年男性对女性的经验,使男性具有女性特征,提供男女之间交往的模式,为男性提供了心灵中理想的女性。

阿尼姆斯阴影它是人格中最黑暗、最深层的部分是从我们的动物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自性最重要的原始意象。

包含着无意识的各个方面给人格的整个结构提供了统一性和稳定性,整体时自我实现的内驱12.简述人格五因素结构理论?:五因素包括: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严谨性和开放性神经质反映了个体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及内心体验的倾向性,外倾性反应了个体神经系统的强弱及其动力特征,该维度一端是极端外向,另一端为极端内向。

外倾者爱好交际,精力充沛。

内~不相反开放性反映了个体对经验的开放性、智慧和创造性程度及其探求的态度宜人性反映了人性中的人道主义方面及人际取向。

严谨性反应自我约束的能力及取得成就的动机和责任感,是指我们如何控制自己及如何自律。

得分高的人做事严谨认真;得分低的人则马虎大意,容易见异思迁,不可靠。

15、用不同的人格理论来对攻击行为进行分析。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定义: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攻击是无意识中的死亡本能的外向发泄的结果/xin因受挫折而攻击。

2特质论认为某些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因而容易攻击他人,其攻击论有遗传基础3社会学习理论:是通过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而习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