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唐诗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朗诵、仿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5.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唐诗的魅力和学生们对古典文化的热情。通过《唐诗五首》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1.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们体验诗人的情感,引导他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和有趣。
3.王之涣《登鹳雀楼》:领略黄河壮丽景色,体会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解析诗中的景物描绘,感悟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
5.王维《鹿柴》:通过诗句分析,感受诗人在山林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
《唐诗五首》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感受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唐诗的格律、意境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诵,让学生们感受唐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分组讨论的实效性:在分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有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悟唐诗。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唐诗五首》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首,王翰的《凉州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学习唐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
难点:鉴赏诗歌,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唐朝的社会背景和唐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唐诗产生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3. 鉴赏: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实践:让学生模仿唐诗的风格,创作一首小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首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分析本节课所学的五首唐诗的艺术特色。
3. 请学生模仿唐诗的风格,创作一首小诗,并附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鉴赏,使学生了解了唐诗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实践环节,学生的创作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唐诗的起源和发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附优质教案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唐诗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五首唐诗,并背诵部分诗句。
2. 理解唐诗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唐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唐诗,掌握五首诗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五首唐诗的文本、插图、音频等。
2. 黑板、粉笔、挂图等教学辅助工具。
3.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展示五首唐诗的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2.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字音和语调。
3. 解析诗意:教师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唐诗的意境。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分析其他四首诗的修辞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五首唐诗,并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诗的题目及作者3. 各首诗的关键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2. 答案示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有困难,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组织课后诗词朗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唐诗为教学内容,选取《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五首经典唐诗作为教学篇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了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2. 《静夜思》:作者李白,掌握诗句的韵律美和表达的情感。
3. 《春晓》:作者孟浩然,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咏柳》:作者贺知章,解读诗句的寓意和表现手法。
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理解诗句的寓意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唐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入唐诗主题。
a. 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发兴趣。
b. 讲述《静夜思》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导入:详细解读五首唐诗的内容、韵律和意境。
a.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韵律和意象。
b. 讲解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唐诗,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a. 选取《春晓》中的名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b. 对比《咏柳》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探讨诗句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和解读。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五首唐诗的、作者、重点诗句及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五首唐诗。
b. 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2. 答案:a. 默写答案略。
b. 《咏柳》:通过描绘嫩柳、绿丝等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枫桥夜泊》、《乌衣巷》五首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首诗的全文阅读、注释、翻译、赏析及背景知识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掌握五首诗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了解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五首诗的赏析,尤其是对诗中意象、情感的理解。
重点:熟读背诵五首诗,掌握基本的诗歌赏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五首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全文(1)学生自读五首诗,注意读音、停顿。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诗的节奏、韵律。
3. 翻译诗句(1)学生分组讨论,翻译诗句。
(2)教师点评,纠正翻译中的错误。
4. 赏析诗歌(1)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情感。
(2)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
(2)解读《望庐山瀑布》中的壮观景象。
6. 随堂练习(1)背诵五首诗。
(2)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1)五首诗的、作者(2)重点词语、句子(3)赏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诗。
(2)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情感。
2. 答案:(1)五首诗的全文。
(2)意象、情感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其他唐代的诗歌,激发学生兴趣。
(2)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唐代历史,加深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与赏析。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登高》、《将进酒》、《春夜喜雨》、《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及作品内涵;2.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加深对古诗词美学特征的理解;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二、教学内容1. 《登高》1.唐代杜甫的《登高》创作背景;2.阅读、朗读课文;3.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美学价值;4.学习古诗词的吟诵和演讲技巧。
2. 《将进酒》1.作者李白的生平背景;2.朗读、朗诵课文;3.学习唐代音韵知识;4.探究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春夜喜雨》1.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创作背景;2.朗读、背诵课文;3.分析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4.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4. 《静夜思》1.唐代李白的《静夜思》的创作背景;2.阅读、默写课文;3.手抄古诗词;4.探究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5. 《赋得古原草送别》1.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2.课文朗读和朗诵;3.分析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4.探究古诗词的艺术韵味和文化底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作者及作品内涵,介绍古诗词的美学特征。
2.朗诵法:组织学生朗读、朗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3.看图说词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4.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梳理课文的语言特点、意境描写和写作技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文化蕴含,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语言修养。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把握诗意、悟到人生哲理。
五、教学评价方法1.手抄古诗词,并加以点评;2.组织朗诵比赛,评选最佳表演者;3.书写赏析文章,评选优秀作品。
六、教学设备1.课件、投影仪、挂图;2.古诗词书籍和白纸黑笔。
七、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内容第一课时《登高》第二课时《将进酒》第三课时《春夜喜雨》第四课时《静夜思》第五课时《赋得古原草送别》第六课时课堂测验及课程总结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设立网上课堂,在线交流、分享心得;2.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朗诵比赛;3.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附教案)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唐诗五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学习鉴赏律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格律美。
2.在分析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格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和难点】重点:反复诵读古诗,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点拨法【课前准备】1.录音机、范读带。
(正字正音,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 2.投影仪、胶片。
(显示内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精美插图、相关诗词等。
)3.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
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
先看第一首《野望》。
二、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性简傲,嗜酒,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
三、文本链接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
高一语文-14《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探究四、教学安排:三课时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山居秋暝》一、导语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
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二、近体诗简介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他们的区分源于唐代,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
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从军行》、《石头城》是绝句。
三、诵读提示1、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2、末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五、介绍王维及《山居秋暝》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案教案:《唐诗五首》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章节:第三单元第12课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五首唐诗,包括《春晓》、《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早发白帝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五首唐诗。
2. 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唐诗的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
难点: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展示五首唐诗的文本和插图。
2.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书写和绘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引出唐诗的主题,简要介绍唐诗的发展背景。
2. 讲解(20分钟)分别讲解五首唐诗的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结合PPT展示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景象。
3. 朗读与背诵(15分钟)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五首唐诗,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提供一些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4. 实践与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唐诗进行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六、板书设计1.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唐诗的意境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学生对五首唐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了检查,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出来。
14《唐诗五首》教案
14 、唐诗五首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对待人生的态度,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熟读成诵。
3、体味作品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情与景的关系。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把握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8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绝句:每首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3.律诗①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排律或长律)。
②每句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参课本P137 “诗词格律”)。
(二)、古诗鉴赏的方法。
1、分析理解诗中的内容。
(事,景,人,情、理)2、理解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3、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三)、诗歌的艺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借代、通感、顶针、用典、设问、反问、互文、双关2、表现手法:类比、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3、描写方法:(1)写景五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五官感觉和观察角度的结合(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渲染(4)烘托(5)白描4、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因事缘情、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四)品读诗歌的一般方法:了解背景反复吟,联想想象创意境。
欣赏韵律品语言,把握题旨入诗情(五)诗歌的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登临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借景抒情诗即事抒怀诗羁旅行役诗赠友送别诗谈禅说理诗悼亡游仙诗讽喻谒进诗题画遣兴诗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附教案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附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五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王维的《使至塞上》、高适的《燕歌行》、杜甫的《登岳阳楼》、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杜牧的《阿房宫赋》。
这些诗作代表了唐诗的不同风格和主题,既有写景抒情的山水田园诗,也有反映边塞生活和宫怨的诗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欣赏唐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分析诗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能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作的意境和主题,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难点:深入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幅中国古代画作为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画中的场景,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诗歌的兴趣。
2. 诗歌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唐诗五首》,理解诗作的大意和主题。
3. 诗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通过讲解和讨论,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4. 诗歌欣赏: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音乐欣赏,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审美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作的理解和感受,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6.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表达对某个场景或情感的思考,提升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诗作的、作者、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诗中的关键句子和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阅读《唐诗五首》中的每一首诗,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作,用自己的话解释其意境和情感。
3. 写一篇短文,讨论唐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唐诗的艺术特色,培养了对古代文化和诗歌的兴趣。
2024年《唐诗五首》教案完美版
2024年《唐诗五首》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唐诗五首》。
2.分析每首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及诗人情感。
3.提高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背诵名句。
2.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与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学生预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请大家先说说自己对李白的了解。
(学生回答)2.学习诗意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的意思。
请大家先读一遍,注意节奏和停顿。
(学生朗读)师:这首诗的意思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3.分析意境与修辞师: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学生回答)师: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回答)4.学习背诵师: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背诵这首诗。
(师生共同背诵)第二课时:《望庐山瀑布》1.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静夜思》,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请大家先说说自己对庐山的了解。
(学生回答)2.学习诗意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的意思。
请大家先读一遍,注意节奏和停顿。
(学生朗读)师:这首诗的意思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3.分析意境与修辞师: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学生回答)师: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回答)4.学习背诵师: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背诵这首诗。
(师生共同背诵)第三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请大家先说说自己对鹳雀楼的了解。
(学生回答)2.学习诗意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的意思。
请大家先读一遍,注意节奏和停顿。
(学生朗读)师:这首诗的意思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能够初步解读古代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五首》的课文和注释,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图片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出《诗五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好奇。
2.学习《诗五首》教师先讲授《诗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等方面。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诗五首》中的每一篇诗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3.诗歌的赏析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历史价值。
4.课堂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交流、发表意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诗五首》中的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5.结合现实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和发挥诗歌所启示出的人生哲理和人道关怀,让学生探讨如何将古代诗歌的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中。
6.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学生在阅读、分析、欣赏和赏析《诗五首》中的诗歌时,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课堂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5.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小结通过《诗五首》的教学,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第14课 唐诗五首
唐诗五首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
2. 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1.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 学习《山居秋暝》,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
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二、背景知识了解1. 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
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2. 王维与《山居秋暝》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人。
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限,分为前后两期。
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万事不关心”的生活。
《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唐诗五首》,具体章节为第五课。
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江南逢李龟年》五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五首唐诗,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习唐诗的艺术特色,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对五首诗歌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学习唐诗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唐诗的背景及特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五首诗歌,注意读音、停顿、语气等。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3. 精读诗歌,深入分析(1)分析《登鹳雀楼》,讲解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
(2)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江南逢李龟年》四首诗歌。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用一首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或友情的感悟。
(2)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著名的唐诗,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唐诗五首》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意境开阔,寓意深远望庐山瀑布:形象生动,气象万千夜宿山寺:寂静无声,禅意盎然早发白帝城:水天一色,壮美河山江南逢李龟年:友情深厚,感慨万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唐诗五首》。
(2)任选一首诗歌,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五首诗歌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杜甫4.《江雪》——柳宗元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的分析。
难点:《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江雪》中寓意和哲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音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唐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每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登鹳雀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探讨《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及作者3. 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
2)分析《江雪》的寓意和哲理。
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唐诗的认识。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江雪》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清高、独立的品质。
3)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如《静夜思》、《月夜》等。
唐诗五首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唐诗五首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唐诗五首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唐诗五首的诗句意思;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诗歌中深层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朗诵法: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讲解法: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引出唐诗的概念。
简介五首诗歌的基本信息和作者生平。
2. 新课展示:逐一讲解五首诗歌的意境和寓意,通过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较难理解的诗歌,可以结合历史事件或典故进行解释。
3. 诗歌朗诵:播放诗歌朗诵录音,引导学生模仿朗诵。
鼓励学生自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讨论与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的诗歌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六、课后作业:
1. 要求学生课后自行阅读唐诗集锦,加深对唐诗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
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案课题唐诗五首课时 2教学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反复诵读古诗,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点拨法课前准备多媒体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五首》。
《野望》1.资料助读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
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础知识东皋(gāo) 徙倚(xǐ yǐ) 犊(dú)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接近。
徙倚:徘徊。
二次备课《黄鹤楼》1.资料助读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附教案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附教案一、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领略山水之美,抒发壮志豪情;2. 《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奇观,赞美祖国河山;3. 《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春景,抒发诗人喜悦之情;4. 《月夜》——借月夜抒怀,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5. 《渔歌子》——展现渔家生活,寄托诗人理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意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朗读、感悟、品味等阅读策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3. 通过学习唐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把握、表现手法的分析、诗人情感的体会。
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背景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引入课题;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五首唐诗,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3. 精讲课文:对五首唐诗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词语解释、诗句翻译、意象分析、表现手法、诗人情感等;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意象、表现手法等;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四首唐诗的特点;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2. 内容:五首唐诗的题目、作者、重点词语、意象、表现手法、诗人情感;3. 形式: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清晰展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唐诗;(2)分析五首唐诗的艺术特色,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谈谈你对唐诗的喜爱,不少于300字。
答案:(1)见教材;(2)例:《登鹳雀楼》:运用夸张、对仗等手法,描绘壮阔的山水景象,抒发壮志豪情;(3)见学生个人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唐诗五首》教案14、唐诗五首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对待人生的态度,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熟读成诵。
3、体味作品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情与景的关系。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把握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绝句:每首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3.律诗①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排律或长律)。
②每句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参课本P137“诗词格律”)。
(二)、古诗鉴赏的方法。
1、分析理解诗中的内容。
(事,景,人,情、理)2、理解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3、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三)、诗歌的艺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借代、通感、顶针、用典、设问、反问、互文、双关2、表现手法:类比、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3、描写方法:(1)写景五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五官感觉和观察角度的结合(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渲染(4)烘托(5)白描4、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因事缘情、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四)品读诗歌的一般方法:了解背景反复吟,联想想象创意境。
欣赏韵律品语言,把握题旨入诗情(五)诗歌的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登临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借景抒情诗即事抒怀诗羁旅行役诗赠友送别诗谈禅说理诗悼亡游仙诗讽喻谒进诗题画遣兴诗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思想情感:①热爱自然,热爱田园,②厌倦官场,向往隐逸,③(隐居的)恬淡宁静、闲适自得④孤独寂寞,彷徨苦闷(假隐士)二、学习《山居秋暝》(一)、知人论世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诗人。
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人称“王孟”。
中年后长期隐居山林,先是在终南山,后在蓝田辋川。
他“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身在朝廷,心存山野,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王维笃信佛教,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
有“诗佛”之美称。
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眺》、《山居秋暝》、《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等。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把握节奏.熟读背诵思考①.这首诗描绘了哪些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上想象将它们描摹出来。
②.说说你对这些画面的感受。
(三)、欣赏品味问题: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 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答: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营造出一个宁静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有浓浓的禅意,寄托了诗人悠闲高洁的情怀。
3、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答: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等到听见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写出了乡村的自然美,更富有诗情画意。
4、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答:是“王孙自可留”一句。
前面三联都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义而为“可留”,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表明了诗人远离世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5.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直抒胸臆“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己.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
(四)、小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五)、主题感悟《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出秋雨后,傍晚山中那清幽宜人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迷恋自然美景的闲适情怀(六)、欣赏练习①.对课文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交代游山的地点、山村自然美:明净清幽山民生活美:淳厚朴实愿望:向往自然闲适的乡村生活。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是傍晚的意思。
B.首句中“空山” 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
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
②.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 、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情绪。
※边塞诗1、特点: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2、常用意象: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3、思想情感:①、赞美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②、表现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讴歌将士不畏辛劳、保卫国家的精神;③、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的深沉思念;④、批判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揭露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三、学习《从军行》(一)、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他擅长七绝,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二)文题背景《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
《乐府解题》中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
”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战士杀敌立功的高昂斗志。
(三)初步感知 (四)理清文意(五)主旨:诗中表现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全诗格调悲壮,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
(六)欣赏品味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六)欣赏练习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 .“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写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使雪山也显得暗淡无光。
展示了戌边将士恶劣的生活环境。
B .“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写边塞的遥远及戌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C .“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写战争的频繁和残酷。
D .“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写戌边将士有家不能归的怨愤之情。
2、王昌龄《从军行》主要是表现戍边将士( C ) A.艰难困苦的生活 B.出生入死的经历 C.报国御敌的壮志 D.思念家乡的感情3、王昌龄《从军行》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第三、第四句在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答:前两句描绘出了边塞风光,也渲染了战事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苍凉悲壮的情调。
三、四句由前两句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铠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歌颂了边防将士的忠勇,表现将士们为保卫国家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登临诗1、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 ,可以是山、楼、台、阁……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
登高则可望远,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
环境渲染 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渲染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黄沙,荒凉萧瑟;百战,战斗频繁,时间用典,表达报国的意2、特点: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3、思想感情:①、登高览胜,赞美大好河山;②、心旷神怡,阐述哲理、豪情;③、望远思乡,寄托别情;④、怀古论今,忧国、忧民、伤时、伤己;(登临诗的最高境界)四、学习《登高》(一)、作者“诗圣”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与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读书壮游时期(712-745):困守长安时期(746-755):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漂泊西南时期(759-770):(二)、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
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三)、理清文意(四)、欣赏品味1、首联共写了哪些意象?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答:孤独苦闷的飞鸟2、颔联中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让作者想到什么?(联系诗人此时此地此情此境展开联想。
)答:时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终年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他55岁,日薄西山,岁近迟暮。
地点:夔州长江边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3、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