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必背
中医内科学歌诀,建议所有收藏
中医内科学歌诀,建议所有收藏寻医问药网07-16 14:39寻医问药网官方百家号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中医也是如此,在这个重视养生的时代,如果大家把中医学好了,那么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也就不成问题了,今天我给大家总结了47类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朋友们赶快背起来吧!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汇总: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七、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八、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
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
十、血证:鼻(玉龙归山),齿(清水),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弟归),尿(小白要归),紫斑(十茜归)。
十一、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十二、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十三、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十四、厥证,厥实气五虚四物,血实通淤虚人参,痰厥导痰食保神。
十五、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火地黄。
十六、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十七、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十八、胃痛: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十九、噎膈,痰启津沙淤通优,气虚阳微补运脾。
二十、呕吐。
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脾香阳理胃阴麦。
二十一、呃逆,呃寒丁火竹气五,阳理阴亏益胃汤。
二十二、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郁痛脾参四。
二十三、痢疾:痢湿芍药疫毒白,寒湿正气噤口开,息连阴驻虚寒真。
二十四、腹痛。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1肺肾两虚:补肺益肾,固涩止喘-参附汤加减(参附)2肾虚喘:补肾固本,润肺止喘-参苓白术散参苓)3肺虚喘:补肺定喘,润肺止咳-养阴清肺汤(养阴)4脾虚喘:健脾固涩,补肺止喘-理中丸加减理中)一、肺气虚耗:对于肺气虚耗的治疗,我们可以采用补肺益气养阴的方法,具体药方为生脉散合补肺汤。
二、肾虚不纳:肾虚不纳的治疗方法是补肾纳气,我们可以采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的药方。
三、正虚喘脱:正虚喘脱的治疗方法是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我们可以采用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的药方。
四、肺痈:对于肺痈的治疗,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
初期可以使用银翘散,成痈期可以使用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可以使用加味桔梗汤,恢复期可以使用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五、肺痨:肺痨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
对于肺阴亏损,我们可以采用滋阴润肺的月华丸。
对于虚火灼肺,我们可以使用滋阴降火的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对于气阴耗伤,我们可以采用益气养阴的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对于阴阳两虚,我们可以采用滋阴补阳的补天大造丸。
六、肺胀:对于痰浊壅肺证,我们可以采用化痰降气,健脾益肺的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对于痰热郁肺证,我们可以使用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的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对于阳虚水泛证,我们可以采用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的真武汤合五苓散。
对于肺肾气虚证,我们可以采用补肺纳肾,降气平喘的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七、肺痿:肺痿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
对于虚热证,我们可以采用滋阴清热,润肺生津的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对于虚寒证,我们可以使用温肺益气的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对于上热下寒证,我们可以采用寒热平调,清温并用的麻黄升麻汤加减。
对于肾虚血瘀证,我们可以采用纳气定喘,活血化瘀的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以下是格式正确、无明显问题的文章:十二、不寐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是为不寐。
中医内科学必背
中医内科学必背感冒① 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② 风热犯表证:银翘散/加味桔梗汤③ 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④ 气虚感冒:参苏饮⑤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西医对应症:普通感冒/流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咳嗽① 风寒袭肺证:三拗汤+止嗽散② 风热犯肺证:桑菊饮③ 风燥犯肺证:桑杏汤④ 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⑤ 痰热瘀肺证:清金化痰汤⑥ 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加减泻白散⑦ 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西医对应症: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哮病(1) 发作期① 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② 热哮证:定喘汤/越婢加术汤 ③ 寒包热哮证: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④ 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⑤ 虚哮证:平喘固本汤(2) 缓解期① 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② 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喘证(1)实喘① 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华盖散② 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③ 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④ 痰浊阻肺证:二陈汤+三子养亲汤(2)虚喘① 肺气虚耗证:生脉散+三子养亲汤② 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黛蛤散③ 正虚喘脱证:参附汤西医对应症: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喘/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矽肺/癔症等引起的呼吸困难 肺痈:① 初期:银翘散②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③ 溃脓期:加味桔梗汤④ 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西医对应症: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性感染病症 肺痨:① 肺阴亏损证:月华丸② 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③ 气阴虚耗证:保真汤/参苓白术散④ 阴阳虚损证:补天大造丸 西医对应症: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肺胀:①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②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③痰蒙神窍证:涤痰汤④阳虚水泛证:真武汤+五苓散⑤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补肺汤西医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肺性脑病(肺胀危证)肺痿:①虚热证: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②虚寒证: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西医对应症:肺纤维化/肺硬变/肺不张心悸:①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②心血不足证:归脾汤③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④心阳不振证:桂甘龙牡汤+参附汤⑤水饮凌心证:苓桂术甘汤⑥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桂甘龙牡汤⑦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西医对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笔记
By Givon文文根据前人总结整理中内重点复习资料一、中医内科笔记1、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2、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参咳嗽平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生金。
1.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益气健脾,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喘寒麻盖表麻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气虚耗生脉补,肾虚不纳肾气蛤,正虚喘脱参黑蛤。
1.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亏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痨:痨肺阴月虚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6、心悸:悸怯定志血归脾,阴天阳桂水凌桂,瘀桃痰火黄连温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桂甘龙牡汤】5)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胸痹:胸痹瘀府气滞柴,浊栝寒枳气阴脉,心肾阴天阳参右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质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证:通阳泻浊,豁痰宣痹——栝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证:温阳补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8、不寐:不寐肝龙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枣心脾归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扰心证: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9、癎病:癎病风定痰龙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癎——定癎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0、胃痛:胃寒香良食保肝柴,湿热清中瘀失笑,阴亏贯芍虚寒建1)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舌淡苔薄白,脉弦紧2)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舌苔厚腻,脉滑3)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舌苔多薄白,脉弦4)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5)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6)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舌红少津,脉细数7)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舌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11、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痰饮夏苓肝四七,气香阳理胃阴麦1.实证1)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舌苔白腻,脉濡缓2)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舌苔厚腻,脉滑实3)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舌苔白腻,脉滑4)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舌质红,苔薄腻,脉弦2.虚证1)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舌苔白滑,脉虚弦2)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舌质淡,脉濡弱3)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舌红少津,脉细数12、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肝柴瘀血少腹逐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2)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舌苔厚腻,脉滑4)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舌质红,苔薄白,脉弦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舌质紫暗,脉细涩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13、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脾胃虚参苓,肾阳四神肝乘痛1.暴泻1)寒湿内盛证: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2)湿热伤中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3)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保和丸—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2.久泻1)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2)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舌淡苔白,脉沉细3)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舌淡红,脉弦14、痢疾:痢湿芍药疫白芍,寒湿不正阴连驻,虚寒桃真休息连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舌苔黄腻,脉滑数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15、便秘:热秘麻仁气六磨,冷秘温硫气虚芪,血润阴增阳济川1.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舌红苔黄燥,脉滑数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舌苔薄腻,脉弦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舌苔白腻,脉弦紧2.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舌淡苔白,脉弱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舌淡苔白,脉细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舌红少苔,脉细数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舌淡苔白,脉沉迟16、胁痛:胁痛郁柴胆湿龙,瘀阻血府肝络贯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舌苔薄白,脉弦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3)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舌质紫暗,脉沉涩4)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贯煎—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17、黄疸:黄疸热茵湿五甘,胆柴疫毒犀角散,寒湿术附脾建中,湿四脾柴瘀逍鳖1.阳黄1)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舌苔黄腻,脉弦数2)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或濡缓3)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苔黄舌红,脉弦滑数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2.阴黄1)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2)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舌淡苔薄,脉濡细3.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苔腻,脉濡数2)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舌苔薄白,脉细弦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舌有紫斑或紫点,脉涩4.急黄:犀角散18、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血四物,肾元痰夏瘀通窍1.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证: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头痛证: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3)风湿头痛证: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苔白腻,脉濡2.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证: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舌红苔黄,脉弦数2)血虚头痛证: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舌淡,苔薄白,脉细弱3)痰浊头痛证: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4)肾虚头痛证: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舌红少苔,脉细无力5)瘀血头痛证: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19、眩晕:眩晕亢天气血归肾左,痰湿(浊)半夏瘀通窍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舌红苔黄,脉弦或数2)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舌淡苔薄白,脉细弱3)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舌红少苔,脉细数;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4)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舌苔白腻,脉濡滑5) 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20、中风:中风入络白丸子,风阳天麻阴虚镇,痰热桃仁痰火羚,痰浊涤痰脱参脉,风痰解语气虚补,肝肾亏虚左地黄1.中经络证:1)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舌苔薄白,脉浮数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汤—舌红苔黄,脉弦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息风汤—舌红苔腻,脉弦细数2.中脏腑证:a闭证:1)痰热腑实证: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2)痰火瘀闭证:息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苔黄腻,脉弦滑而数3)痰浊瘀闭证: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苔白腻,脉沉滑缓b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3.恢复期证:1)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苔滑腻,舌紫暗,脉弦滑2)气虚络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舌红苔细,或舌淡红,脉沉细21、水肿:风水越术毒豆毒,水湿皮苓湿热凿,脾阳实脾肾济武,瘀水互结桃物苓1.阳水1)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2.阴水1)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虚衰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22、淋证:淋热八石苇血蓟,气沉膏萆劳无比1)热淋证: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3)血淋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4)气淋证: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5)膏淋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6)劳淋证: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23、癃闭:癃膀湿正肺热清,肝郁沉香浊瘀当,脾气补春肾阳济1)膀胱湿热证: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24、阳痿:阳痿命门赞育丸,心脾归脾肝郁逍,惊恐启阳湿热泻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25、郁证:郁证肝柴气郁栀,痰郁半厚心神甘,心肾天六心脾归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4)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血益气——归脾汤6)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26、血证:鼻衄热菊胃玉肝龙气血归;齿衄胃火清胃泻,阴虚火旺六味茜;咳血燥桑肝泻阴虚合;吐血胃热泻灰肝火龙气虚归;便血肠湿地槐气虚归,脾胃虚寒黄;尿血下蓟肾虚知,脾不统归,肾不固比;紫斑血热灰,气不摄归阴虚茜。
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
1、感冒的基本病因——风邪;2、“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前者少传变、热度低;后者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咳嗽:肺气上逆;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有表证则属于感冒;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素问·咳论;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此立论首先提出者——明·张介宾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症状;12、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火;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的鉴别特点;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出自金匮要略;——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15、‘哮喘’——始见于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痰”;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突然、反复发作喘: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19、哮病的治疗原则——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20、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喘病—多责于肺、肾;21、喘病的虚实鉴别: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肺气上逆;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虚证:肺肾不足;气失摄纳;肺气上逆;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22、喘病——始见于内经;“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上气’指喘证症状;23、“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出自景岳全书;24、“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指喘证病机;出自临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25、“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喘证治疗原则;出自类证治裁清·林佩琴26、‘肺痈’——始见于金匮要略;27、治疗肺痈的代表方剂——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提出‘活血消痈’之说;28、‘肺痨’归纳于传染病范畴——始见于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提出‘肺虫’说;——“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体”;29、肺痨的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始于元·朱丹溪;30、我国现存首部肺痨专着——十药神书葛可久31、‘杀虫’与‘补虚’的治疗肺痨原则——始见于医学正传;3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要点——肺痨病位在肺,阴虚为主;虚劳病位在五脏,阴阳俱虚,肾虚为要;33、‘肺胀’——始见于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34、痰瘀互结,阻碍肺气——肺胀的病机,始见于丹溪心法;35、肺胀——本虚标实;多与肺、心、脾、肾有关;36、‘心悸’——始见于伤寒杂病论;37、心悸与怔忡的鉴别:惊悸:症状轻;有诱因;多实;自行缓解;病位浅;功能性;泻实:镇惊安神;怔忡:症状重;无诱因;多虚;持续发作;病位深;器质性;补虚:扶正安神;38、“邪在心,则病心痛”——见于灵枢五邪——指胸痹;39、“真心痛,手足青至节”——见于灵枢厥病;40、提出胸痹分虚、实的分证治疗——玉机微义心痛;41、‘胸痹’一词——始见于金匮要略;提出‘本虚标实’学说;42、胸痹——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43、治疗胸痹的原则——先标后本;先去邪后扶正;44、不寐——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45、‘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46、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五大病机“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47、不寐的病机:实证:心火旺盛;——肝郁化火;痰热扰心;心火旺盛;虚症: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48、‘癫狂’——出自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有‘诸躁狂越,皆属于火’;49、区分‘癫’与‘狂’——难经二十难“重阴者癫”、“重阳者狂”;50、提出癫狂与‘痰’有密切关系的是丹溪心法癫狂;51、提出癫狂‘瘀血学说’——“气血凝滞脑气”医林改错清王清任;52、‘癫’与‘狂’的区别:癫:痰气郁结,蒙蔽心窍;心脾气血两虚;狂:痰火上扰,心神不安;心肾失调;53、痫病始见于内经,别称‘胎病’、‘癫疾’;指出具有先天因素;54、提出痫与‘痰’有密切关系的是丹溪心法痫;55、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充;其病性为本虚标实;56、厥证在内经伤寒论中分为:暴厥;寒厥;57、诸病源候论提出‘尸厥’一词,指出病机——‘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58、近代临床对于厥证的治则——辨虚、实为主,源于景岳全书;59、胃痛始见于内经,强调了胃痛与‘肝’、‘脾’的有关;60、将胃脘痛与心痛明确区分——始见于兰室秘藏;61、胃痛与真心痛鉴别特点:胃痛:胃脘胀痛;时间长;伴消化道症状;硝甘无效;心电图正常;心痛:胸部闷痛;时间短;伴胸闷放射痛;硝甘可缓解;心电图异常;62、‘痞满’始见于内经,见通假‘否塞’;伤寒论中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63、‘呕吐’病名始见于内经“诸呕吐酸皆属于热;”64、‘噎嗝’病名始见于景岳全书;65、噎嗝病机——责于痰、气、瘀、虚,与肝、脾、肾关系密切;66、‘呃逆’病名始见于格致余论元·朱丹溪;“呃,病气逆也,”67、呃逆,内经谓之‘哕’古音yue68、金匮要略将呃逆分为三种——实证;寒证;虚热证;69、‘腹痛’始见于内经;70、“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也;”——李东垣;提出三阴经辨证腹痛;71、‘泄泻’始见于内经;72、难经第五十七难提出五种泄泻——“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73、医宗必读治泄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74、泄泻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75、痢疾始见于内经;难经称为‘大瘕泄’;伤寒论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76、痢疾病名始见于肘后备急方‘痢’;77、丹溪心法首先提出痢疾具有传染性、流行性;——“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提出‘通因通用’原则;78、痢疾三大特征——腹痛泄泻;里急后重;赤白脓血;79、便秘始见于伤寒论;提出‘阳结’、‘阴结’学说;80、圣济总录首先提出‘寒’‘热’‘虚’‘实’辨证分类,沿用至今;81、胁痛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胁在肝,则两胁中痛;”82、胁痛的病机特点——肝气郁结,络脉失养;83、胁痛特点:肝郁气滞——胀痛;肝胆湿热——口苦恶心;肝血瘀滞——刺痛;肝阴不足——隐痛;84、‘黄疸’病名始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85、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茵陈蒿汤’——出自金匮要略; 总体治则:祛湿、利小便;86、记载‘急黄’、‘阴黄’证的是诸病源候论和圣济总录;87、‘茵陈术附汤’——出自医学心悟程钟龄;88、沈氏尊生书提出‘瘟黄’概念,“天行疫疠,以至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89、‘积聚’始见于内经;90、首先区别‘积’与‘聚’的是难经第五十五难“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积属有形,聚属无形;91、‘鼓胀’病名始见于内经;92、金匮要略指出有‘肝水’、‘脾水’、‘肾水’;93、医学入门首先提出控制食盐摄入——“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94、医门法律指出“凡有症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95、鼓胀的病位:早期在肝脾,后期及肾;96、头痛经脉分布:太阳前;少阳两侧;阳明;太阴后;少阴;厥阴颠顶;97、关于‘头痛’的特殊名称:真头痛脑出血;暑温头痛流行性脑炎;春温乙型脑炎;98、‘头痛’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谓之‘首风’、‘脑风’;99、眩晕的五大病因——风、火、痰、瘀、虚;100、眩晕始见于内经,。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的一部分,而内科疾病对于中医学的研究更为深入、全面。
一、基本理论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传统理论,而辨证论治是其核心。
中医内科学所涉及的内脏是脾、胃、肺、心、肝、肾六脏。
内伤是中医内科学中独有的术语,其主要特征在于虚实较为复杂,易导致相互背离的多重矛盾,对中医学诊疗思维和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常见疾病1. 脾胃证脾胃证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证候,其病机主要为脾胃不和,包括气不化、湿困、热盛、寒凝四个方面。
常见的疾病有: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呕吐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中医内科学的研究重点,常见病包括:哮喘、咳嗽、支气管炎等。
中医内科学认为,这些疾病主要由外感风寒、内伤情志、火毒所致。
3.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医内科学的另一个研究重点,常见的疾病有:心绞痛、高血压、脑血栓等。
中医内科学认为,这些疾病主要由气血不足、痰火、火毒所致。
4. 肝肾疾病肝肾疾病也是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对象。
肝疾可引起头痛、眩晕、耳鸣、口苦等症状,而肾疾则可引起腰痛、遗尿、尿频等症状。
三、常用治疗方法中医内科学的治疗重点在于辨证施治,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中药分为方剂和单味药,其治疗的重点在于辨证施治,更要注意剂型、组合、煎制等细节。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通畅。
常见的针灸疗法包括:穴位刺激疗法、线刺疗法、火罐疗法等。
3. 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内科学中的一种手法疗法,其主要作用在于调整经络和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缓解疼痛和扭伤等问题。
四、小结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重点在于辨证施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推拿治疗。
在诊疗过程中,要把握好患者的个体特征,对症施治,切实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裁气参寒热解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一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淸热一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3暑湿伤表:淸暑祛湿解表一新加香盔饮(莆)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一参苏饮(参苏)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一加减试蕤汤(试)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一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2风热犯肺:疏风淸热,宣肺化痰一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淸肺,润燥止咳一桑杏汤(杏)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痰热郁肺:淸热肃肺,化痰止咳一淸金化痰汤(淸金)6肝火犯肺:淸肺平喘,顺气降火一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一沙参麦冬汤(沙)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发作期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一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左喘一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淸化痰热一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三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一平喘固本汤(平固)缓解期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上生金一六君子汤(六)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一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四、喘证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慣,正虚喘脱参附汤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一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2表寒肺热:解表淸里,化痰平喘一麻杏石甘汤(麻甘)3痰热郁肺:淸热化痰,宣肺平喘一桑白皮汤(桑皮)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一五磨饮子(五磨)虚喘1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一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一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一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酚粉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1初期:疏风散热,淸肺化痰一银翘散(银)2成痈期:淸肺解毒,化瘀消痈一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3溃脓期:排脓解毒一加味桔梗汤(桔)4恢复期:淸养补肺一沙参淸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淸)或(桔杏)六、肺捞肺密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一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一百合固金丸合秦芜螫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一保貞•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一补天大造丸七、肺胀痰浊苏子痰热婢,水泛真苓肺肾平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一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证:淸肺化痰,降逆平喘一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3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一真武汤合五苓散4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一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八、肺痿肺痿虚热门清燥,虚寒甘姜生姜甘,上下麻升瘀都气1.虚热证:滋阴淸热,润肺生津一麦门冬汤合淸燥救肺汤加减2.虚寒证:温肺益气一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3.上热下寒证:寒热平调,淸温并用一麻黄升麻汤加减4.肾虚血瘀证:纳气定喘,活血化瘀一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九、心悸悸怯定志血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瘀桃痰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一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竹牡蛎汤7•痰火扰心:淸热化痰,宁心安神一黄连温胆汤十、胸痹胸痹淤血浊瓜夏,寒枳滞柴气生脉,心肾阴天阳参附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一血府逐瘀汤(府)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一柴胡疏肝散(疏肝)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一瓜篓旌白半夏汤合涤痰汤(白半+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一枳实薙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白桂+逆)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一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脉+荣)6心肾阴虚:滋阴淸火,养心和络一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天王+炙)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一参附汤合右归饮(参附+右)■f"一、真心痛真心瘀保寒当逆,虚阳脱逆人参汤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一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一当归四逆汤加味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一四逆加人参汤加减火黄连温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 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一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一桂枝甘草龙竹牡蛎汤合参附汤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 化气行水,宁心安神一苓桂术甘汤5.阴虚火旺:滋阴淸火,养心安神一天王补心十二、不寐不寐火龙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一龙胆泻肝汤(龙胆)2痰热扰心:淸化痰热,和中安神一黄连温胆汤(黄胆)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一归脾汤(归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一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六+交)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一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志十酸)十三、头痛头痛寒川热茸芷,湿羌肝天肾补元,痰浊半夏瘀通窍,血虚头痛四物汤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一川莒茶调散(茶)2风热头痛:疏风淸热和络一莒芷石膏汤(莒芷)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一羌活胜湿汤(活湿)内伤头痛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一天麻钩藤饮(天钩)5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一加味四物汤(加四)6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一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天)7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一大补元煎(大补)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一通窍活血汤(痛血)十五、中风中风风痰白丸子,风阳天麻阴虚镇,痰热桃仁痰火羚,痰浊涤痰脱参附。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1.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引起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症状类似,多见恶寒发热、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2.感冒的辩证分型?(1)实证感冒①风寒束表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甚则疼痛,鼻塞声重,打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白稀薄;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处方: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②风热犯表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干甚则咽痛,鼻塞,流黄稠涕,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口干欲饮;舌尖红,舌苔薄干或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处方:银翘散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鼓、桔梗、牛蒡子、甘草、竹叶、芦根③暑湿伤表主症:发热,微恶风,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肢体困重或酸痛,头重如裹,胸闷脘痞,纳呆,鼻塞,流浊涕,心烦口渴,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治法:消暑祛湿解表处方:新加香薷饮组成:香薷、金银花、连翘、厚朴、鲜扁豆花(2)虚体感冒①气虚感冒主症:恶寒较甚,或并发热,鼻塞,流涕,气短,乏力,自汗,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或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处方:参苏饮组成:人参、茯苓、甘草、紫苏叶、葛根、前胡、桔梗、半夏、陈皮、枳壳、木香、生姜、大枣②阴虚感冒主症: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盗汗,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甚则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解表处方:加减葳蕤汤组成:玉竹、白薇、煎白,薄荷、淡豆豉、桔梗、炙甘草、大枣③阳虚感冒主症: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色晄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助阳解表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麻黄、附子,细辛.3.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虽为肺失宣降而发生,但临床上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只要影响到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皆可咳嗽,如肝火犯肺,脾湿生痰,肾水上泛及肾阴不足的“子盗母气”都能影响肺之宣降而咳嗽。
中医内科学背诵版表格.
十八、呕吐—和胃降逆
十九、噎膈-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化痰、消瘀、降火为主;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为主。
二十、呃逆-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二十七、积聚-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二十九、头痛-外感头痛属实,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
三十一、中风-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三十六、癃闭-腑以通为用。
实证治宜清邪热,利气机,散瘀结,而通利水道;
、阳痿–实证者,肝郁宜疏通,湿热应清利;
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应当以补为主。
中医内科学(必背)
中医内科学(必背)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脏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对内科疾病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一、内科疾病的特点内科疾病主要涉及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以及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经络、气血等。
内科疾病的特点主要包括:1. 病因复杂:内科疾病往往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外感六淫等。
2. 病机多样:内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病机变化多端,如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
3. 症状复杂:内科疾病的症状多样,如发热、咳嗽、胸痛、腹痛、腹泻等,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4. 病程较长:内科疾病往往病程较长,病情反复,需要长期治疗和调养。
二、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1. 辨证: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以确定疾病的证型。
2. 施治: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以调整病人的气血、阴阳、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内科疾病的预防与康复1. 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失调,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2. 调节饮食:合理饮食,避免过食寒凉、辛辣、油腻等食物,以维护脾胃功能。
3. 适当运动: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药物调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调理,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于内科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辨证施治、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四、内科疾病的常见病种1.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
2.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便秘等。
3. 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4.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等。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
中医内科学必背重点笔记上篇总论1.西周时期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科,其中疾医可谓最早的内科医师。
2.《黄帝内经》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
4.葛洪《肘后方》,记载了许多简便有效的方药,如用海藻、昆布治疗瘿病,用槟榔祛寸白虫,用青蒿治疗疟疾。
5.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一部世人公认的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和情志有关。
6.《千金要方》提出了苦参治疗痢疾。
7.金元四大家:刘完素---火热论;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8.薛己《内科摘要》首先用内科命名的医书。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春冬两季为多。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提示其属于时行病,具有较强传染病。
4、《仁斋直指方●诸风》首提感冒病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辛温、辛凉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伤风》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一)病因:六淫、时行邪毒病位:肺、肌表(二)病机:邪犯卫表,肺卫失和。
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发热等。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中医内科学必背考点
①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②风热犯表证:银翘散/加味桔梗汤③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④气虚感冒:参苏饮⑤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西医对应症:普通感冒/流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咳嗽①风寒袭肺证:三拗汤+止嗽散②风热犯肺证:桑菊饮③风燥犯肺证:桑杏汤④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⑤痰热瘀肺证:清金化痰汤⑥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加减泻白散⑦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西医对应症: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哮病(1)发作期①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②热哮证:定喘汤/越婢加术汤③寒包热哮证: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④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⑤虚哮证:平喘固本汤(2)缓解期①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②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西医对应症: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喘证(1)实喘①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华盖散②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③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④痰浊阻肺证:二陈汤+三子养亲汤(2)虚喘①肺气虚耗证:生脉散+三子养亲汤②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黛蛤散③正虚喘脱证:参附汤西医对应症: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喘/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矽肺/癔症等引起的呼吸困难肺痈:①初期:银翘散②成痈期:千金苇茎汤③溃脓期:加味桔梗汤④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西医对应症: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性感染病症肺痨:①肺阴亏损证:月华丸②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③气阴虚耗证:保真汤/参苓白术散④阴阳虚损证:补天大造丸西医对应症:肺结核①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②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③痰蒙神窍证:涤痰汤④阳虚水泛证:真武汤+五苓散⑤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补肺汤西医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肺性脑病(肺胀危证)肺痿:①虚热证: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②虚寒证: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西医对应症:肺纤维化/肺硬变/肺不张心悸:①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②心血不足证:归脾汤③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④心阳不振证:桂甘龙牡汤+参附汤⑤水饮凌心证:苓桂术甘汤⑥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桂甘龙牡汤⑦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西医对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①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②风热犯表证:银翘散/加味桔梗汤③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④气虚感冒:参苏饮⑤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西医对应症:普通感冒/流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咳嗽①风寒袭肺证:三拗汤+止嗽散②风热犯肺证:桑菊饮③风燥犯肺证:桑杏汤④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⑤痰热瘀肺证:清金化痰汤⑥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加减泻白散⑦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西医对应症: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哮病(1)发作期①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②热哮证:定喘汤/越婢加术汤③寒包热哮证: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④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⑤虚哮证:平喘固本汤(2)缓解期①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②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喘证(1)实喘①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华盖散②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③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④痰浊阻肺证:二陈汤+三子养亲汤(2)虚喘①肺气虚耗证:生脉散+三子养亲汤②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黛蛤散③正虚喘脱证:参附汤西医对应症: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喘/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矽肺/癔症等引起的呼吸困难肺痈:①初期:银翘散②成痈期:千金苇茎汤③溃脓期:加味桔梗汤④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西医对应症: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性感染病症肺痨:①肺阴亏损证:月华丸③气阴虚耗证:保真汤/参苓白术散④阴阳虚损证:补天大造丸肺胀:①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②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③痰蒙神窍证:涤痰汤④阳虚水泛证:真武汤+五苓散⑤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补肺汤西医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肺性脑病(肺胀危证)肺痿:①虚热证: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②虚寒证: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西医对应症:肺纤维化/肺硬变/肺不张心悸:①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②心血不足证:归脾汤③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④心阳不振证:桂甘龙牡汤+参附汤⑤水饮凌心证:苓桂术甘汤⑥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桂甘龙牡汤⑦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西医对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心肌炎等胸痹:①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②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③痰浊闭阻证:瓜蒌薤白半夏汤+涤痰汤④寒凝心脉证:枳实薤白半夏汤+当归四逆汤⑤气阴两虚证:生脉散+人参养荣汤⑥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⑦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右归饮西医对应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不寐:①肝火扰心证:龙胆泻肝汤②痰热扰心证:黄连温胆汤③心脾两虚证:归脾汤④心肾不交证:六味地黄丸+交泰丸⑤心胆气虚证: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西医对应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失眠癫狂:(1)癫证①痰气郁结证:逍遥散+顺气导痰汤②心脾两虚证:养心汤+越鞠丸(2)狂证②痰热瘀结证:癫狂梦醒汤③火胜阴伤证:二阴煎+琥珀养心丹西医对应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痫病①风痰闭阻证:定痫丸②痰火扰神证:龙胆泻肝汤+涤痰汤③瘀阻脑络证:通窍活血汤④心脾两虚证:六君子汤+归脾汤⑤心肾亏虚证:左归丸+天王补心丹西医对应症:癫痫痴呆:①髓海不足证:七福饮②脾肾两虚证:还少丹③痰浊蒙窍证:涤痰汤④瘀血内阻证:通窍活血汤西医适应症:老年性痴呆/脑叶萎缩症/正压性脑积水/脑淀粉样血管病/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厥证:(1)气厥①实证:通关散+五磨饮子②虚证: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2)血厥①实证:羚角钩藤汤+通瘀煎②虚证:独参汤+人参养营汤(3)痰厥:导痰汤西医适应症:癔症/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低血糖/出血性或心源性休克胃痛:①寒邪客胃证:香苏散+良附丸②饮食伤胃证:保和丸③肝气犯胃证:柴胡疏肝散④湿热中阻证:清中汤⑤淤血停胃证:失笑散+丹参饮⑥胃阴亏耗证:一贯煎+芍药甘草汤⑦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西医适应症: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痞满:(1)实痞①饮食内停证:保和丸②痰湿中阻证:二陈平胃汤③湿热阻胃证:泻心汤+连朴饮④肝胃不和证:越鞠丸+枳术丸(2)虚痞①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汤呕吐:(1) 实证① 外邪犯胃证:藿香正气散② 食滞内停证:保和丸③ 肝气犯胃证:四七汤(2) 虚证① 脾胃气虚证:香砂六君子汤② 脾胃阳虚证:理中汤③ 胃阴不足证:麦门冬汤噎膈:① 痰气交阻证:启膈散② 瘀血内结证:通幽汤③ 津亏热结证:沙参麦冬汤④ 气虚阳微证:补气运脾汤西医适应症: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道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道炎/食道狭窄/胃神经症 呃逆:① 胃中寒冷证:丁香散② 胃火上逆证:竹叶石膏汤③ 气机郁滞证:五磨饮子④ 脾胃阳虚证:理中丸⑤ 胃阴不足证:益胃汤+橘皮竹茹汤西医适应症: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术后膈肌痉挛腹痛:① 寒邪内阻证良附丸+正气天香散② 湿热壅滞证:大承气汤③ 饮食积滞证:枳实导滞丸④ 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⑤ 瘀血内停证:少腹逐瘀汤⑥ 中虚脏寒证:小建中汤西医适应症: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腹膜病变/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泄泻:(1)暴泻① 寒湿内盛证:藿香正气散② 湿热伤中证:葛根芩连汤③ 食滞胃肠证:保和丸(2)久泻① 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② 肾阳虚衰证:四神丸③ 肝气乘脾证:痛泻要方痢疾:① 湿热痢:芍药汤② 疫毒痢:白头翁汤+芍药汤③ 寒湿痢:不换金正气散⑤虚寒痢:桃花汤+真人养脏汤⑥休息痢:连理汤便秘:(1)实秘①热秘:麻子仁丸②气秘:六磨汤③冷秘:温脾汤+半硫丸(2)冷秘①气虚秘:黄芪汤②血虚秘:润肠丸③阴虚秘:增液汤④阴虚秘:济川煎胁痛:①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②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汤③瘀血阻络证: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④肝络失养证:一贯煎西医适应症: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胆道蛔虫/胁间神经痛黄疸:(1)阳黄①热重于湿证:茵陈蒿汤②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③胆腑郁热证:大柴胡汤④疫毒炽盛证(急黄):犀角散(2)阴黄①寒实阻遏证:茵陈术附汤②脾虚湿滞证:黄芪建中汤(3)黄疸消退后的调治①湿热留恋证:茵陈四苓散②肝脾不调证:柴胡疏肝散③气滞血瘀证:逍遥散+鳖甲煎丸西医适应症: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等积聚:(1)聚证①肝气郁结证:逍遥散+木香顺气散②食滞痰阻证:六磨汤(2)积证①气滞血阻证:柴胡疏肝散+失笑散②瘀血内结证: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③正虚瘀结证:八珍汤西医适应症:肝脾肿大/增生性肠结核/腹腔肿瘤/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鼓胀:①气滞湿阻证:柴胡疏肝散+胃苓汤②水湿困脾证:实脾饮③水热蕴结证: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⑤阳虚水盛证:附子理苓汤+济生肾气丸⑥阴虚水停证: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西医适应症: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丝虫病乳糜腹水/腹腔内晚期恶性肿瘤/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头痛:(1)外感头痛①风寒头痛:川芎茶调饮②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③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2)内伤头痛①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②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③痰浊头痛:半夏天麻白术汤④肾虚头痛:大补元煎⑤淤血头痛:通窍活血汤眩晕:①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饮②气血亏虚证:归脾汤③肾精不足证:左归丸④痰湿中阻证:半夏天麻白术汤⑤瘀血阻窍证:通窍活血汤西医适应症: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中风:(1)中经络①风痰入络证:真方白丸子②风阳上扰证:天麻钩藤饮③阴虚风动证:镇肝熄风汤(2)中脏腑①闭证—痰热腑实证:桃仁承气汤②闭证—痰火郁闭证:羚角钩藤汤③闭证—痰浊郁闭证:涤痰汤④脱证—阴竭阳亡:参附汤+生脉散(3)恢复期①风痰瘀阻证:解语丹②气虚络瘀证:补阳还五汤③肝肾亏虚证:左归丸+地黄饮子西医适应症: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瘿病:①气郁痰阻证:四海舒郁丸②痰结血瘀证:海藻玉壶汤③肝火旺盛证:栀子清肝汤④心肝阴虚证:天王补心丹西医适应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疟疾:②温疟:白虎加桂枝汤③寒疟:柴胡桂枝干姜汤④瘴疟—热瘴:清瘴汤⑤瘴疟—冷瘴:加味不换金正气散⑥劳疟:何人饮西医适应症:疟疾水肿:(1)阳水①风水相搏证:越婢加术汤②湿毒浸淫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味消毒饮③水湿浸渍证:五皮饮+胃苓汤④湿热壅盛证:疏凿饮子(2)阴水①脾阳虚衰证:实脾饮②肾阳衰微证:济生肾气丸③淤水互结证:桃红四物汤+五苓散西医适应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淋证:①热淋:八正散②石淋:石韦散③血淋:小蓟饮子④气淋:沉香散⑤膏淋:程氏萆薢分清饮⑥劳淋:无比山药丸癃闭:①膀胱湿热证:八正散②肺热壅盛证:清肺饮③肝郁气滞证:沉香散④浊瘀阻塞证:代抵当丸⑤脾气不升证:补中益气汤+春泽汤⑥肾阳衰惫证:济生肾气丸阳痿:①命门火衰证:赞誉丸②心脾亏虚证:归脾汤③肝郁不舒证:逍遥散④惊恐伤肾证:启阳娱心丹⑤湿热下注证:龙胆泻肝汤遗精:①君相火旺证:黄连清心饮+三才封髓丹②湿热下注证:程氏萆薢分清饮③劳伤心脾证:妙香散④肾气不固证:金锁固精丸郁证:①肝气郁结证:柴胡疏肝散③痰气郁结证:半夏厚朴汤④心神失养证:甘麦大枣汤⑤心脾两虚证:归脾汤⑥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西医适应症: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痰饮:(1)痰饮①脾阳虚弱证:苓桂术甘汤②饮留胃肠证:甘遂半夏汤(2)悬饮①邪犯胸肺证:柴枳半夏汤②饮停胸胁证:椒目瓜蒌汤+十枣汤③络气不和证:香附旋复花汤④阴虚内热证:沙参麦冬汤+泻白散(3)溢饮①表寒里饮证:小青龙汤(4)支饮①寒饮伏肺证:小青龙汤②脾肾阳虚证: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西医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心力衰竭/肾炎水肿血证:(1)鼻衄①热邪犯肺证:桑菊饮②胃热炽盛证:玉女煎③肝火上炎证:龙胆泻肝汤④气血亏虚证:归脾汤(2)齿衄①胃火炽盛证:加味清胃散②阴虚火旺证:六味地黄丸(3)咳血①燥热伤肺证:桑杏汤②肝火犯肺证:泻白散+黛蛤散③阴虚肺热证:百合固金汤(4)吐血①胃热壅盛证:泻心汤+十灰散②肝火犯胃证:龙胆泻肝汤③气虚血溢证:归脾汤(5)便血①肠道湿热证:地榆散+槐角丸②气虚不摄证:归脾汤③脾胃虚寒证:黄土汤(6)尿血①下焦湿热证:小蓟饮子②肾虚火旺证:知柏地黄丸④肾气不固证:无比山药丸(7)紫斑①血热妄行证:十灰散②阴虚火旺证:茜根散③气不摄血证:归脾汤西医适应症:造血系统病变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消渴:(1)上消①肺热津伤证:消渴方(2)中消①胃热炽盛证:玉女煎②气阴亏虚证:七味白术散(3)下消①肾阴亏虚证:六味地黄丸②阴阳两虚证:金匮肾气丸西医适应症:糖尿病自汗、盗汗①肺卫不固证:桂枝加黄芪汤+玉屏风散②心虚不足正:归脾汤③阴虚火旺证:当归六黄汤④邪热郁蒸证:龙胆泻肝汤西医适应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内伤发热:①阴虚发热证:清骨散②学习发热证:归脾汤③气虚发热证:补中益气汤④阳虚发热证:金匮肾气丸⑤气郁发热证:丹栀逍遥散⑥痰湿郁热证:黄连温胆汤⑦血瘀发热证:血府逐瘀汤西医适应症: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慢性炎症虚劳:(1)血虚①心血虚证:养心汤②肝血虚证:四物汤(2)气虚①肺气虚证:补肺汤②心气虚证:七福饮③脾气虚证:加味四君子汤④肾气虚证:大补元煎(3)阴虚①肺阴虚证:沙参麦冬汤②心阴虚证:天王补心丹④肝阴虚证:补肝汤⑤肾阴虚证:左归丸(4)阳虚①心阳虚证:保元汤②脾阳虚证:附子理中汤③肾阳虚证:右归丸西医适应症:慢性消耗性和功能衰退性疾病肥胖:①胃热滞脾证:小承气汤+保和丸②痰湿内盛证:导痰汤③脾虚不运证:参苓白术散+防己黄芪汤④脾肾阳虚证: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痹证:(1)风寒湿痹①行痹:防风汤②痛痹:乌头汤③着痹:薏苡仁汤(2)风湿热痹: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3)痰瘀痹阻证:双合汤(4)肝肾亏虚证:独活寄生汤痉证:①邪壅经络证:羌活胜湿汤②肝经热盛证:羚角钩藤汤③阳明热盛证:白虎汤+增液承气汤④心营热盛证:清营汤⑤痰浊阻滞证:导痰汤⑥阴血亏虚证:四物汤+大定风珠癌病:(1)脑瘤①痰瘀阻窍证:通窍活血汤②风毒上扰证:天麻钩藤饮+黄连解毒汤③阴虚风动证:大定风珠(2)肺癌①瘀阻肺络证:血府逐瘀汤②痰湿蕴肺证:二陈汤+瓜蒌薤白半夏汤③阴虚毒热证:沙参麦冬汤+五味消毒饮④气阴两虚证:生脉散+百合固金汤(3)肝癌①肝气郁结证:柴胡疏肝散②气滞血瘀证:复元活血汤③湿热剧毒证:茵陈蒿汤④肝阴亏虚证:一贯煎(4)大肠癌①湿热郁毒证:槐角丸②淤毒内阻证:膈下逐瘀汤④肝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5)肾癌、膀胱癌①湿热蕴毒证:八正散+龙胆泻肝汤②瘀血内阻证:桃红四物汤③脾肾两虚证:大补元煎④阴虚内热证:知柏地黄丸西医适应症:脑瘤/肺癌/肝癌/大肠癌/肾癌/膀胱癌痿证:①肺热津伤证:清燥救肺汤②湿热浸淫证:加味二妙散③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④肝肾亏损证:虎潜丸⑤脉络瘀阻证:圣愈汤+补阳还五汤西医适应症: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颤证:①风阳内动证: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②痰热风动证:导痰汤+羚角钩藤汤③气血亏虚证:人生养荣汤④髓海不足证:龟鹿二仙膏+大定风珠⑤阳气虚衰证:地黄饮子西医适应症: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小脑病变/特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腰痛:①寒湿腰痛:甘姜苓术汤②湿热腰痛:四妙丸③瘀血腰痛:身痛逐瘀汤④肾虚腰痛——肾阴虚:左归丸⑤肾虚腰痛——肾阳虚:右归丸西医适应症: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