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2.掌握“融、燕、鸳、鸯”四个生字的书写规范,能够组词。
3.理解“迟日”的意义及由来。
4.激发学生想象,有感情地诵读《绝句》。
教学重点:1.规范书写“融、燕、鸳、鸯”四个字,能够组词。
2.带领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了解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体会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迟日”的意义及由来。
教学过程:一.谚语导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春天的重要性。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
春天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请欣赏春天的图片,结合你看到的和以往的积累,说说你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知识链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XXX。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二.古诗研究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伟大的诗人XXX写的一首诗。
我管它叫“XXX”诗?说它老,因为有的同学已经会背了,说它新,因为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们会有更多更新的收获。
1.出示《绝句》,指名读准字音。
“子”不读轻声,“鸯”不读轻声。
2.读出古诗的韵味,老师可范读,学生跟读。
3.进行书写指导:①范写,生说师写。
②生描一个,写一个。
③组词。
4.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
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5.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研究:迟日江山丽。
从第一句诗中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吗?XXX指的是春天的太阳。
知识链接:XXX”出自《诗经·七月》:“XXX迟迟。
”迟迟表示缓慢的样子。
XXX迟迟是指春天的白天变得长了。
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春风花草香。
这是一阵温暖柔和的春风。
你闻到了什么香味吗?(说完整话:我闻到了的香味。
)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咏柳》、《春日》、《绝句》三首古诗,学生将提升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古诗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还将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2)讲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如“碧玉”、“剪刀”、“等闲”等。
(3)讲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4.品析诗韵
(1)让学生闭眼欣赏古诗的韵律,感受古诗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韵律的感受。
5.创意写作
(1)让学生尝试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咏柳》时,可以播放柳树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中的描写。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管理、互动提问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例如,使用教学软件进行随堂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3.古诗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古诗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古诗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生动的语言描述、情景再现、互动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美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春天的美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
1.李白《绝句》
-诗句解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意体会: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2.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句解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意体会:表达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孟浩然《春晓》
-诗句解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诗意体会:描绘出春天的早晨,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本节课主要包含以下三首古诗:李白的《绝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孟浩然的《春晓》。教学内容围绕三首古诗展开,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古诗,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课 古诗三首 教学教案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课件出示26)(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和注释进行想象,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
(板书:梅黄—日日晴)(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板书:溪—泛、山—行)“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引导学生发现第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不减”“添”分别解释成什么?(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添:增添)(板书:不减一添)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再次齐读后两句。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绝句·迟日江山丽》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
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将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
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地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春风,如临其境。
三年级下册 语文 1 古诗三首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这三首古诗。
准确认读、书写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
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生字词,如“鸳鸯”“蒌蒿”“芦芽”等,掌握其读音和书写。
2.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理解苏轼如何通过文字展现出惠崇画作中的江南春景的动态美。
感悟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情感,并能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如在《三衢道中》中,体会诗人行于三衢山中的愉悦心情以及这种心情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初步理解诗句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绝句》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再指名朗读,纠正读音,最后全班齐读,在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
2.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展示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在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可以展示惠崇的画作或者江南春天的美景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中的景象。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诗句的含义、诗歌的意境等问题。
在学习《三衢道中》时,让小组讨论“梅子黄时日日晴”这一独特的时节描写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过大自然的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经典古诗:《绝句》、《滁州西涧》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具体内容包括: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文学成就,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举例:通过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了解韩愈的文学地位及其作品特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教学难点
(1)古诗的意境理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举例: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所描绘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描绘一个美丽的景色。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句创作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尝试运用古诗的修辞手法,创作出自己的诗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句。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揭题导入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学生默写古诗《绝句》。
3.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杜甫笔下的春日美景,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苏轼笔下的春江晚景图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4.解释课题,学生齐读注释一,明白古诗题目的缘由,教师补充介绍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艺术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在诗、词、文等各领域都富有创造性,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等。
板块二品读诗句,想象画面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并在教材中标出停顿节奏。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出节奏感。
再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指导。
3.结合注释或图片指导学生明确“蒌蒿、芦芽”等词的含义。
(1)引导学生抓住草字头猜测“蒌蒿、芦芽”是植物,再利用课件呈现蒌蒿和芦芽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印象。
(2)课件出示河豚的图片,同时提醒学生河豚有毒性。
(3)指导学生明确“欲”是“将要”的意思。
4.学生齐读古诗,说说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指名回答,学生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总结,可用课件呈现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景物的形象)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苇、河豚。
5.过渡:让我们走进古诗,看看诗人具体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6.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明白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了。
(指名回答,学生互相补充)从刚开的三两枝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芦芽发出短芽,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了。
7.引导学生品析诗句。
(1)课件出示句段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朗读、理解和背诵《静夜思》、《春晓》和《登鹳雀楼》三首古诗。
2. 了解古诗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春晓》和《登鹳雀楼》。
2. 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传达的情感。
3. 学习古诗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把握古诗的意义和情感。
2. 感受和理解古诗的韵律和韵律特点。
教学准备:1. 课本,黑板,彩笔。
2. 相关课件和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古诗”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讨论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
Step 2: 学习《静夜思》(15分钟)教师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音乐性,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和解读古诗的意义和传达的情感。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静夜思》。
Step 3: 学习《春晓》(15分钟)教师朗读《春晓》,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生动的描写,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和解读古诗的意义和传达的情感。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春晓》。
Step 4: 学习《登鹳雀楼》(15分钟)教师朗读《登鹳雀楼》,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壮美和宏伟,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和解读古诗的意义和传达的情感。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登鹳雀楼》。
Step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的三首古诗,并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教师可以用录音设备录制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听回自己的朗读,及时发现和改进不足之处。
Step 6: 延伸活动(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其他经典古诗,或者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诗,拓展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背诵和朗读所学的三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对古诗的感悟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以学习《静夜思》、《春晓》和《登鹳雀楼》三首古诗为主线,通过朗读、解读和背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韵律、意义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主题。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三首《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三衢道中》抓住游玩途中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燕子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几种昆虫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句段。
3.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1.古诗三首……………………………………………………………………………… 2~3课时2.燕子…………………………………………………………………………………… 2~3课时3.荷花…………………………………………………………………………………… 2~3课时4*.昆虫备忘录……………………………………………………………………………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语文园地………………………………………………………… 3~4课时1.本单元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中蕴涵的美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各小组都能积极探讨古诗中春天的描绘。在朗读练习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节奏和韵律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中国文学的一种形式,它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绝句》这首诗。这首诗通过四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这一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古今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词今意,如通过例句对比,让学生明白“水暖”在古代表示春天江水变暖的迹象。
-至于“古诗的朗读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学生需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每句诗的字面意思,如《绝句》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的春日景象。
-体会诗人情感:通过分析诗句,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惠崇春江晓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展示的诗人对春江美景的喜爱。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古诗三首》的诗意、诗境和诗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古诗三首》的重点,强调《古诗三首》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古诗三首》的诗意和诗境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年级的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此外,他们还学习了一些古诗,对古代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理解和欣赏这三首诗,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6.学习任务单: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7.评价工具: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评价工具,如学生古诗朗诵比赛、古诗默写测试等,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8.教学指导资料:教师应提前准备教学指导资料,包括对古诗的解读、教学方法和建议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学。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请根据诗句填空。
答案:例如,在《春晓》中,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啼鸟”是指鸟儿的叫声。
2.选择题: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内容、结构及特点。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古人智慧,培养学生热爱
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三首古诗的内容;
2.理解古诗的结构及特点;
3.比较三首古诗的不同之处。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古诗三首的课文;
3.古诗的结构分析表格;
4.课堂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
1.热身: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古诗的魅力。
2.讲解:让学生跟读古诗,并分析古诗的结构及特点。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讨论。
4.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堂活动材料,进行古诗配对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让学生把古诗背诵出来,并分析古诗的结构及特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学作品,但在古诗鉴赏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在知识层面,对古诗的基本知识、诗句的韵律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解读诗意、分析诗歌手法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些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有较高的热情,而部分学生则相对陌生。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的美,增强了学习体验。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还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我对古诗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讲解还不够深入。
2.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有待加强,有时候讨论不够深入,流于形式。
(三)改进措施
作业反馈:
1.对学生的诗歌理解和感受进行批改,关注学生对诗意和情感的理解深度,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表达给予肯定和指导。
2.对学生的分析短文进行详细批改,指出逻辑清晰、论点合理的地方,对表达不准确或有误的地方给予纠正,并给出改进建议。
3.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三年级语文下册ຫໍສະໝຸດ 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课时,选取了《静夜思》、《春晓》和《寻隐者不遇》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进行学习。这部分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对古诗的基本韵律、节奏和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技巧,进一步理解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
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著有《樊川文集》。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古诗三首(教案)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三篇
古诗三首〔教案〕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xx分享的古诗三首〔教案〕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诗三首〔教案〕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1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惠hu〔恩惠〕崇chng〔崇尚〕豚tn〔海豚〕减jiǎn〔减少〕二、会写字及组词融〔融化〕〔融合〕〔融通〕燕〔燕子〕〔乳燕〕〔燕窝〕鸳〔鸳鸯〕〔海鸳〕〔鸳凤〕鸯〔鸳鸯〕〔鸯锦〕〔鸯龟〕惠〔恩惠〕〔实惠〕〔优惠〕崇〔崇尚〕〔崇高〕〔崇拜〕芦〔芦苇〕〔芦柑〕〔芦荟〕芽〔发芽〕〔豆芽〕〔麦芽〕梅〔梅花〕〔杨梅〕〔腊梅〕溪〔小溪〕〔溪水〕〔溪谷〕泛〔广泛〕〔泛滥〕〔泛应〕减〔减少〕〔加减〕〔减肥〕三、易错的字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行xng〔行走〕hng〔银行〕得d〔得到〕děi〔我得〕地d〔地球〕de〔快乐地〕五、形近字牙〔牙齿〕六、近义词融溶暖热满遍欲想尽完添增七、反义词迟早香臭暖冷外里〔内〕短长晴阴减加晚早八、考点提示1.背诵《古诗三首》《燕子》〔第1-3自然段〕《荷花》〔第2-4自然段〕《忆江南》2.默写《绝句》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古诗三首〔教案〕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2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代诗歌三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代诗歌
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2. 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三首古代诗歌的意思及背诵。
3.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2. 教学难点: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三首古代诗歌。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 通过图片和讲解,引入古代诗歌的研究。
2. 分别讲解《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三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3. 组织课堂朗读和背诵。
4. 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感情,并进行分组讨论。
5. 学生自主欣赏古代诗词,进行创意课堂。
四、课堂反思
1.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配合默契,完成了课堂目标。
2. 一些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还不够理解,需要加强教学。
3. 下一步需要在学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创作自己的小诗歌,培养诗歌鉴赏和创作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文三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文三首》
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并研究三首古文的内容和背景
-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细致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 分析和理解古文的意思和情感
-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阅读和表达
教学内容
古文一:《登鹳雀楼》
- 带领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义
-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的艺术表达
古文二:《滕王阁序》
- 介绍《滕王阁序》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 分析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态度和观点
古文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谈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和情境
-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韵律,帮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怀和思考
教学活动
- 学生分组阅读并解析每首古文,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文,感受其中的语言美和表达方式- 分析古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让学生进行仿写或改写,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 学生对古文的理解程度
-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有提高
- 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参考资料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 《古文三首》原文及注释。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500字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味。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1.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三首》2.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古诗,你们喜欢古诗吗?为什么?二、学习《春晓》1.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节奏和韵律。
4.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5.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指导。
6.学生分享背诵感受,教师点评。
三、学习《村居》1.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节奏和韵律。
4.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5.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指导。
6.学生分享背诵感受,教师点评。
四、学习《江上渔者》1.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节奏和韵律。
4.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5.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指导。
6.学生分享背诵感受,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情感。
3.教师布置作业: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背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和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同时,通过学生自主背诵和分享,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理解诗意方面,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春晓》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的?”2.在生字词学习方面,让学生通过图片、实物或动作等方式,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晓’字可以怎么理解?有没有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二、教学难点补充1.朗读节奏和韵律的指导,可以通过拍手或敲击乐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例如:“我们一起来拍手,感受一下这首诗的节奏,看看哪里需要停顿,哪里要连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三首古诗:《夜泊牛渚怀古》、《春望》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了解古代诗人的想法和情感表达方式。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夜泊牛渚怀古》、《春望》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词句。
2.理解古人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3.通过课堂讨论和诗歌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应怜屐齿印苍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等词句。
2.理解《春望》中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词句。
3.引导学生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词句并将其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人、事、物等,进一步引入课文。
第二步:课文学习1.学习《夜泊牛渚怀古》: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重点解析“牛渚”、“芳草”、“屐齿印苍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等生词,并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等方式,探讨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2.学习《春望》: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重点解析“项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生词,并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等方式,探讨历史上的风云际会和文化底蕴。
3.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重点解析“燕子”、“花开堪折直须折”等生词,并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自己的诗歌,将所学知识更深入地融合到内心世界之中。
第三步:课堂互动老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演讲和分享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和表达。
第四步: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读一篇古诗或者现代诗,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在下一堂课上,介绍自己选择的诗歌并阐述自己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为主题组织教学,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和谐的乡村之景,给人以宁静之感,令人向往。
《古诗词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色彩鲜丽。
《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清平乐·村居》是词人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的描写,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的喜爱。
《乡下人家》按照房屋前后的空间顺序,春、夏、秋三季和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和谐、自然、朴实、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天窗》主要写了乡下屋顶的那一方天窗,孩子们借助它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孩子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月桃花水》描写阳春三月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语言优美,引人入胜。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转述”,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练习转述,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习作”以“我的乐园”为主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帮助学生拓展想象,懂得怎样用书面语言将心中的乐园描述出来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且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交流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读懂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想法;“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通过品读词语体会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和根据图片仿写句子;“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赏析并背诵毛泽东的名篇《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22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
4.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学生转述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5.帮助学生学习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相应的感受,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和作者资料。
2.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朗读、背诵、查阅相关资料等,增强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乡村生活的淳朴。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学习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相应的感受,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学生转述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措施1.鼓励学生提前预习新课,感知课文内容。
2.紧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体,抓住重点词句。
3.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时安排《古诗词三首》 ··························2课时《乡下人家》······························2课时《天窗》····································2课时《三月桃花水》 ··························1课时口语交际:转述 ··························1课时习作:我的乐园 ··························1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过程与方法1.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展示古诗词描写的对象,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大意,揣摩古诗词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想象诗(词)句描绘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了解诗意,体会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词)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农村的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文诗词,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词描绘的淳朴画面,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诗歌导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风光美好的田园不仅是我们现代人追求的净土,在古人心中更是陶冶情操的世外桃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田园风光的诗词——《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古诗词。
重点指导多音字“宿、剥”。
2.学生朗读古诗词,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蝶、篱、茅、檐、翁”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杂、稀、蜻、蜓、徐、剥”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宿、赖”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猜谜识字示例:一百个人顶着宝盖在夜里睡觉。
(谜底:宿)受人束缚是因为负债累累。
(谜底:赖)(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杂”上部是“九”,写得比较扁平,下部竖钩的左右两点呼应。
“稀”的偏旁是“禾”,捺画变成了一点,右部是“希”,重心在一条线上。
“蝶”右边的“世”和“木”上下占格相等。
“宿”是上下结构,下部右边是“百”,中间只有一横。
“檐”是左右结构,偏旁“木”要上下伸展,捺变成点,右部“詹”内部为长短不一的三横,“口”部扁小。
“翁”的上部“公”比较扁宽,下部“羽”两部相同。
“剥”是左右结构,左部的四点向心,右部的“刂”挺直。
易错提示:“篱”是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部是“离”,注意不要写漏了“离”最上面的一点。
“蜻”的偏旁是“虫”,右部是“青”,上边是长短不一的三横,中横最短,底横最长,注意不要写错了,底部的“月”注意留空。
“蜓”中部是“廴”,注意不要错写成“辶”。
“徐”的偏旁为“彳”而非“亻”,注意不要写漏一撇。
“疏”的偏旁是“”,注意不要错写成了“”。
“赖”右部为“负”,注意不要错写成“贝”。
(3)多音字。
宿⎩⎪⎨⎪⎧ sù:宿舍 风餐露宿xiǔ:一宿 剥⎩⎪⎨⎪⎧bō:剥夺 剥削bāo :剥皮 剥花生 (4)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余:徐(徐徐)—涂(涂鸦)—除(除非)—途(旅途):杂(杂乱)—杀(肃杀)禾:稀(稀少)—和(和平)—私(私自)—秋(秋天)—种(种子)—积(积累)—科(科学)—称(称职)—秒(秒表)青:蜻(蜻蜓)—请(请求)—清(清水)—精(精明)—晴(晴天)—情(感情)—睛(眼睛)廷:蜓(蜻蜓)—挺(挺直)—庭(家庭)余:徐(徐徐)—涂(涂鸦)—除(除非)—途(旅途)艹:茅(茅屋)—艺(艺术)—草(小草)—菜(菜花)—苍(苍白)—芽(发芽)录:剥(剥削)—绿(绿色)—碌(忙碌)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节奏,初步感知诗(词)人的心情。
朗读指导: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韵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让学生自由吟诵诗词,读准字音,把握吟诵节奏。
3.了解作者。
明确: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谥号“忠敏”,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