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制造过程原来是这样

合集下载

高铁的工作原理

高铁的工作原理

高铁的工作原理一、引言高铁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也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铁的工作原理,包括高铁列车的构成、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

二、高铁列车的构成1.车体结构高铁列车采用空气动力学外形设计,车体采用轻量化材料制造,如铝合金和复合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能提高列车速度和运行效率。

2.轮组系统高铁列车采用多轴驱动技术,每个轮组都配备有电机和减速器。

这种设计能够提供更大的牵引力和快速启停功能,使列车在起步和制动时更加平稳。

3.能源系统高铁列车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方式,其能源来自于接触网或第三轨供电系统。

当列车通过接触网或第三轨时,能源被传输到列车上,并转化为电能供给各种设备使用。

4.客舱装置为了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乘坐体验,高铁列车配备有各种客舱装置,如空调、音响、WIFI等。

这些装置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更加丰富的娱乐体验。

三、高铁列车的动力系统1.电机驱动高铁列车采用电机驱动方式,每个轮组都配备有电机和减速器。

当列车行驶时,电机向轮组传输动力,并带动车轮转动,从而推动整个列车前进。

2.牵引控制为了保证列车在起步和加速过程中不会出现滑移和打滑现象,高铁列车配备了牵引控制系统。

该系统能够根据列车速度和牵引力要求自动调节电机输出功率,并保持牵引力平衡。

3.制动系统高铁列车采用多种制动方式,如空气制动、电阻制动和回馈制动等。

这些制动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使用,以保证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高铁列车的控制系统1.自控系统高铁列车配备了自控系统,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自动调节列车速度和牵引力,并保持列车行驶方向稳定。

该系统还能够自动检测列车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处理。

2.信号控制系统高铁列车的信号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通讯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

该系统能够实现列车之间和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交换,并根据交换的信息自动调整列车速度和行驶方向。

高铁的建造过程案例。

高铁的建造过程案例。

高铁的建造过程案例。

项目概况、挑战及目标项目标志性特征: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1318km)、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2023亿,不包括动车组购置)的建设项目。

项目规划:双线,设计时速350km/h,初期300km/h,规划输送能力单向8000万人/年,桥梁设计寿命100年,无砟轨道60年。

建设总工期60个月(施工48个月,联合调试6个月,试运行6个月)。

项目组成:京沪高速铁路本线、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及南京枢纽相关工程、北京南站改扩建工程三部分,具体如下表1。

项目挑战:设计标准高(速度、安全、寿命、环境)、系统技术新(建造技术、大张力接触网、高速动车组、列控技术、安全监控、客服系统)、建设规模大(投资规模、工程数量)、重难点工程多(104个重点工程或区段,无砟轨道与大号码道岔铺设、四电工程及联调联试)、质量控制难、安全压力大(高峰13万多人)、环保要求严、征拆任务重(征地66179亩,房屋拆迁700万平方米,电力线路拆迁4635路,改迁军用光缆20多个单位,通信光缆70余处)。

项目目标:世界一流的速度,世界一流的工程质量,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世界一流的运输效率,世界一流的运营管理。

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竣工工程验收一次性合格率为100%,达到设计寿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争创国家科技进步大奖。

项目组织及融资项目组织:国务院成立京沪高铁建设领导小组(2007.10),国务院副总理任组长,16个国家部委和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含南京)、上海为成员单位,统筹指导京沪高铁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铁路沿线征地拆迁等铁道部和高铁公司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京沪办),负责日常事务,研究提出需要由领导小组决策的建议方案,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区的沟通协调,收集和掌握建设的有关信息。

领导小组共召开5次会议。

高铁生产工艺

高铁生产工艺

高铁生产工艺高铁生产工艺是指高速铁路轨道线路和车辆设备的生产过程。

高铁是指能够以时速350公里以上运行的铁路交通工具,它在速度、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交通运输中。

高铁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铁轨道线路的生产工艺。

高铁轨道线路由轨枕、轨道、道岔等构成,其中轨枕是支撑轨道的设备,轨道是列车行驶的铺设物,道岔是轨道上的可转辙设备。

高铁轨道线路的生产工艺包括轨枕生产、轨道铺设和道岔安装等步骤。

轨枕生产通常采用模压工艺,将混凝土压入模具中进行成型;轨道铺设则需要进行地面清理、固定轨枕、固定轨道等步骤;道岔安装则分为铺轨、安装岔股、调试等步骤。

其次,高铁车辆的生产工艺。

高铁车辆是高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动力车和客车两类。

高铁车辆的生产工艺包括车体制造、内部设备安装、电气化设备安装等步骤。

车体制造通常采用轻量化的材料,如铝合金、碳纤维等,通过焊接、铆接等工艺进行组装;内部设备安装包括座椅、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等的安装;电气化设备安装则包括动力系统、制动系统等的安装。

此外,高铁生产工艺还涉及到高铁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高铁设备包括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信号设备、通信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工艺包括电子元器件的选择、电路设计、装配等步骤。

为了保证高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这些设备的质量要求非常高,需要严格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高铁生产工艺包括轨道线路的生产、车辆的制造、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等多个方面。

高铁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需要严格的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以确保高铁的安全和可靠性。

高铁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铁的生产工艺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高铁刹车片生产工艺

高铁刹车片生产工艺

高铁刹车片生产工艺高铁刹车片生产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将原材料制造成高铁刹车片的过程。

以下是高铁刹车片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1. 原材料准备:开始制造高铁刹车片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原材料,包括金属粉末、树脂粉末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粉碎、筛分等工序,确保其质量和合格度。

2. 配料混合:将准备好的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确保各种原材料能够充分混合均匀。

3. 压制成型: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特殊的模具中进行压制。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压力和温度,以确保刹车片的密度和硬度符合要求。

4. 烧结处理:将压制好的成型件放入炉中进行高温烧结处理。

这个过程中,树脂粉末会熔化并填充空隙,使得刹车片的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

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调整刹车片的性能。

5. 加工与修磨:烧结完成后,需要对刹车片进行加工和修磨。

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机械加工和磨削等方法,对刹车片的尺寸和形状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6. 表面处理:为了提高刹车片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需要对其表面进行特殊的处理。

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喷涂、镀膜、电镀等方法,形成一层保护膜或者涂层。

7. 检测与质量控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各种检测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刹车片的性能和质量。

这些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物理性能测试等。

8. 包装和出厂:最后,将通过了质量检测的刹车片进行包装,并进行标识和记录,然后送往仓库等地进行储存或销售。

以上是高铁刹车片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确控制和操作,以确保最终的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同时,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高铁建设流程

高铁建设流程

高铁建设流程高铁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精密的工程,其建设流程经过多个环节的精心策划和严格执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铁建设的流程。

首先,高铁建设的第一步是选址规划。

选址规划是整个工程的基础,需要考虑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环境保护等因素。

在选址规划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勘察和测量工作,以确保选址的科学合理性。

接下来是立项审批。

在选址规划确定后,需要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立项申请,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后方可正式启动工程。

立项审批阶段需要提供详细的工程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然后是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高铁建设的关键环节,需要由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线路设计、站点设计、桥梁隧道设计等。

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随后是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的实施阶段,需要由专业的施工团队进行施工作业。

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最后是验收和投运。

在高铁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和试运行。

验收阶段需要由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需要进行试运行,检验线路和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验收和试运行后,高铁工程方可正式投入运营。

总的来说,高铁建设流程包括选址规划、立项审批、设计、施工和验收投运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执行,并且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只有经过严格的规划和执行,才能确保高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安全运营。

高铁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力量,更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最终实现高铁的建设目标。

动车组生产工艺周期

动车组生产工艺周期

动车组生产工艺周期动车组生产工艺周期一般分为设计、采购、制造、调试和交付五个阶段,整个周期大约需要12个月左右。

首先是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程师们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趋势,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动车组。

他们会考虑到列车的外观、内部空间布局、乘客容量、能源效率等因素,以及各种安全规范和标准。

设计的过程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包括设计图纸、模型制作和测试等。

接下来是采购阶段。

在这个阶段,制造商会与供应商进行谈判,购买所需要的材料和零件。

从轮轴到电气设备,从座椅到车厢,每个部分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择和购买过程。

这个阶段的时间通常需要几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供应商的能力和交货时间。

然后是制造阶段。

在这个阶段,所有的材料和零部件都会被送入车间,然后进行组装。

工人们会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进行车辆的各项制造工作,包括焊接、切割、装配、喷漆等。

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工程师们会进行不断的质量检验和控制,以确保车辆的质量和性能。

制造的时间一般需要几个月到半年不等,具体取决于动车组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接下来是调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已经完成的动车组会被送往测试场地,进行各项性能和安全测试。

这包括列车行驶的速度、加速度、制动性能、车厢的隔音与隔热性能等方面的测试。

同时,还会对列车的电气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

这个阶段的时间一般需要几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测试的复杂程度和测试结果的调整。

最后是交付阶段。

在这个阶段,已经通过测试的动车组会被交付给客户或运营方。

这包括列车的正式交付文件和使用说明书的提交,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交付的时间一般需要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具体取决于交付的地点和数量。

总的来说,动车组的生产工艺周期大约是12个月左右。

在这个周期中,设计、采购、制造、调试和交付等各个阶段都是紧密联系的,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密切合作和配合。

只有所有阶段都完成并符合要求,才能保证最终交付的动车组的质量和性能。

中国高铁的详实解读(2)—早期动车的开路先锋

中国高铁的详实解读(2)—早期动车的开路先锋

中国高铁的详实解读(2)—早期动车的开路先锋作者: 德涅斯特在上一期中,我们简要介绍了高铁的一些基本常识,接下来在接触现在的CRH高铁之前,先让我们一窥我国在高铁领域的各种早期尝试,这样才能明白为什么我国能在短短十几年内完成从“一张白纸”到世界顶级高铁制造商的华丽转变。

早期动车组尝试:东风型柴油动车组(NMI)——我国最早自研动车组,1958年四方机车厂荣誉出品,动力集中式,2动4拖,柴油机动力(就是T-34上那个著名的V-2发动机的铁路机车版),液力传动(我国第一种液力传动柴油机车),时速120Km/h,中间的载客车厢还是时髦的双层式。

NC3——我国最早进口动车组,1962年引进,匈牙利冈茨马瓦格公司出品,动力分散式,2动2拖,柴油机动力,机械传动(NC不是脑残,是内齿的缩写),时速128Km/h。

“天安”号公务动车组——1991年四方机车厂出品,动力分散式,柴油动力,液力传动。

以上这些都是传统内燃机动力的动车组,而接下来要登场的,则是我国90年代后,进入CRH时代之前,在电力动车组上的一些早期尝试:DDJ-1“大白鲨”——我国第一代电力动车组代表作之一,1999年株洲电力机车厂、唐车、长客、四方、浦镇等联合出品,动力集中式,1动6拖,交—直流电传动,时速200Km/h。

DJJ-1“蓝箭”——我国第一款投入量产的电力动车组(共生产8列,上面的大白鲨只有1列),2000年株洲电力机车厂出品,动力集中式,1动6拖,交-直-交传动,时速200Km/h。

DJJ-2“中华之星”——我国CRH系列出现之前动车组最高速度保持者,2000年株洲电力机车、四方机车、长客、大同电力机车等联合出品,动力集中式,2动9拖,交-直-交传动,设计时速270Km/h,2002年11月27日在秦沈客运专线(我国第一条高铁线路)以短编组(2动3拖)创造出321.5Km/h的我国铁路最高速度记录,这个记录直到2008年CRH2C在京津城际铁路上进行测试才被打破。

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我国高铁发展历程: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

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08年2月26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5小时40分钟。

哈大高铁将以冬季时速200公里的“中国速度”行驶在高寒地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截至2012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9356公里。

2013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107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0463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2008年,中国政府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

高铁建造过程作文

高铁建造过程作文

高铁建造过程作文《高铁建造之旅》高铁,如今已是我们出行的便捷好伙伴,可你知道它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吗?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超级复杂的过程。

就拿我家附近正在建造的高铁线路来说吧。

最开始的时候,那一片就是普普通通的郊外,有农田,有小山丘,还有几条小路。

有一天,我看到来了好多大卡车和一些很奇特的机器,那阵仗可壮观了。

只见那些大卡车拉着满满的建筑材料,像小山一样。

其中有一辆大卡车在卸货的时候,那工人指挥倒车,“向左一点,再向左,好,停”,那声音响亮得很。

大卡车的车厢倾斜,“哗啦啦”,建筑材料就倒了出来,扬起了一阵灰尘。

这时候那些奇特的机器就开始工作了。

有的是大吊车,那长长的吊臂就像个大力士的手臂。

我看到吊车把一根根巨大的柱子从地上稳稳地吊起来。

这些柱子很重很重,每一根都有好几个工人围着查看。

有个年轻的工人拿着小本子在记录着什么,嘴里还嘟囔着“这根柱子没啥问题,表面很光滑”。

然后这些柱子就被小心翼翼地放到提前挖好的大坑里。

那些挖大坑的机器也很厉害,像是能把土地切开的怪兽,在地上挖出一个个标准的大坑。

过了些日子,开始铺设轨道了。

这轨道可精细得很。

工人们把一根根铁轨像摆弄巨大的玩具一样搬运好。

我看到有个老师傅,他眼睛特别尖。

在铺设一段铁轨的时候,他发现有一小节铁轨的边缘有点不够平滑,他立马就说“这可不行,在高速度运行的时候,这点小瑕疵可能就会引发大问题”。

然后几个工人一起把那一小节铁轨抬走,换了一根新的。

在铺设轨道旁边还有工人在安装各种小零件,那些小零件小小的,但作用可大着呢。

等轨道铺好之后,架桥的工程也在同时进行。

桥梁就像一个大巨人横跨在山谷或者河流之上。

我在旁边看到那些建造桥梁的工人在高高的架子上走来走去,就像是走在平地上一样。

一个工人背着一大捆绳子,在桥上跑来跑去地检查牢固程度,嘴里喊着“这里的绳子要再紧一紧”。

当桥梁最终和轨道对接上的时候,就像两个好朋友成功会师一样。

到现在,这条高铁线已经快要完工了,看着那酷炫的高铁轨道和巍峨的桥梁,我就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高铁工作原理

高铁工作原理

高铁工作原理高铁,又称为高速铁路,是一种基于磁悬浮或轮轨结合的现代化列车运行系统。

高铁具有速度快、安全、高效等优点,成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详细描述高铁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

一、高铁的基本原理高铁的运行依靠磁悬浮或轮轨结合技术,以下将分别介绍两种工作原理。

1. 磁悬浮技术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和永磁体之间的磁力排斥和磁吸引原理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的技术。

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超导材料在低温下表现出的零电阻和完全追随外磁场的特性,通过电磁悬浮和线性电机技术实现列车的浮起和驱动。

2. 轮轨结合技术轮轨结合技术是传统高铁的运行原理,列车通过车轮与铁轨接触,依靠摩擦力实现牵引和制动。

此种工作原理相对简单,适用于中低速高铁。

轮轨结合技术在高速列车中,通常通过提高轮对数量和使用轴重更低、轮对直径更大的设计来降低磨损和提高稳定性。

二、高铁的关键技术除了基本原理外,高铁还依赖于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保证了高铁的顺利运行。

1. 虚拟轨道通过复杂的电磁系统和导向系统,高铁有效地创建了一条虚拟轨道,使列车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始终保持在轨道中心位置,确保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制动系统高铁的制动系统由空气制动和再生制动两部分组成。

空气制动通过压缩空气实现列车的制动,而再生制动则利用制动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回馈到电网中,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利用。

3. 供电系统高铁的供电系统采用了交流电供电,通过接触网和集电弓的结合,为列车提供稳定的电能。

其中,接触网作为电网的载体,集电弓则是用于接触接触网并传递电能的设备。

4. 信号与通信系统高铁的信号与通信系统是保障列车行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信号设备和列车控制系统,实现列车运行的实时监控、行车指令的传递和调度系统的协调。

三、高铁的未来发展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高铁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

1. 提速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铁的运行速度不断提升。

做高铁的流程

做高铁的流程

做高铁的流程
首先,高铁的制造需要进行设计规划。

设计师们需要根据高铁的使用需求和运行环境,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

他们需要考虑到高铁的速度、载客量、安全性等因素,确保高铁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接着,制造高铁的关键工艺是车体制造。

车体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具备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

制造车体需要先进行钢结构的加工,然后进行焊接、喷涂等工艺,最终形成高铁的车体结构。

在车体制造完成后,高铁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也需要进行制造。

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电机、传动装置等部件,它们需要保证高铁的高速运行;控制系统则包括列车控制、信号系统等,它们需要确保高铁的安全运行。

此外,高铁的轨道、牵引系统、供电系统等也需要进行制造。

轨道需要进行铺设和调试,确保高铁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牵引系统和供电系统则需要确保高铁能够稳定、持续地提供动力。

最后,高铁的制造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

制造完成后,高铁需要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等,确保高
铁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运行调试,确保高
铁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总的来说,做高铁的流程包括设计规划、车体制造、动力系统
制造、控制系统制造、轨道铺设、牵引系统和供电系统制造,以及
测试和调试等环节。

这些环节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确保高铁
的制造质量和运行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大家对高铁的
制造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浅谈高铁的运行原理和制造工艺

浅谈高铁的运行原理和制造工艺

浅谈高铁的运行原理和制造工艺发表时间:2019-09-11T11:23:31.4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作者:孙菁睿刘超[导读] 如今,高铁在人们出行中非常重要,“千里江陵一日还”已经变成现实,高铁改变的不仅是“中国速度”,更为区域与城市生长带来新模式。

中国高铁凭借惊人的发展速度以及过硬的实力,给百姓带来巨大便利,同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中国中车唐车公司,063000)摘要:如今,高铁在人们出行中非常重要,“千里江陵一日还”已经变成现实,高铁改变的不仅是“中国速度”,更为区域与城市生长带来新模式。

中国高铁凭借惊人的发展速度以及过硬的实力,给百姓带来巨大便利,同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关键词:高铁发展;原理;制造工艺高速铁路,简称高铁,作为日常生活的习惯用语,泛指能供列车以250km/h以上最高速度行驶的铁路系统;作为专业术语,全称高速铁路系统、简称高铁级,是一种铁路等级类型。

中国铁路在速度方面上分了高速铁路、快速铁路、普速铁路三级。

高速铁路不等于高速列车,高速铁路是铁路系统,高速列车是车型。

而人们概念中的“高铁”,其实是高速铁路和高速列车的综合体,二者缺了谁,都无法实现高速运行。

一、高铁的运行原理(一)高速铁路的轨道原理高速铁路绝大部分都是无缝钢轨,热胀冷缩问题就不能通过缝隙来解决。

解决热胀冷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长轨节自身承受全部温度应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年温差不大的地区。

另一种方法,即长轨节自身不承受温度应力,而以自动放散应力或定期放散应力的方法,使长轨节随温度升降而自由收缩,这种方法适用于年温差较大的地区。

将生产出来的短钢轨加热至1000度以上,焊接在一起成500米长的轨道,在合适的季节,在铺设现场再次焊接成几十公里长或者100多公里长的铁路。

这样消除了钢轨上数不尽的接口,车轮平稳滚动,列车得以平稳高速前进。

高速铁路采用无砟轨道,无砟轨道采用自身稳定性较好的混凝土或沥青道床代替有砟道床来传递行车时的动、静荷载,而行车时需要的弹性变形主要由设置在钢轨或扣件下精确定义的单元材料提供,保证了平顺性。

高铁是怎样被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高铁是怎样被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形 通道 ,在 完成 一个个自动进行的复杂工序后 ,出来 时已做好了防锈
将 上面这些组合 焊接在一起 ,一个车体就 出现 了。它 是铝合金材 和表面涂装 , 构架很光鲜漂亮了。 之后开始转向架的组装 , 即制动装置 、
质 ,体型巨大 ,那色彩和 体型 ,有后现代的感 觉。最难 的车体制造应 电机和各种管线的安装。
后加 工焊接成不同部件 ,这些部件被组合 ,最终组焊成 一个车 体。 在 这里 ,车体加 工的长 焊缝全部由机器人完成 , 小 的部位由人手
轴和 1 个钢铁框 架 , 高铁列车的电机等重要部件也会安装在转向架上。 转向架分厂 的工业 气势一点不比车体分厂弱 ,虽然转 向架的体形
工焊接 。焊接 质量 标准 执行欧 洲最 严格 的 E N 1 5 0 8 5 C L 1 级焊标 准 , 要比车体小了太多 ,但它的确是太关键了。 焊接 机器人 的焊接质量由激光同步跟踪。
总组装
最后要进去的 , 是总装 分厂 。在 这里 ,车体 、转向架及 高铁列 车
1 5 2—
高铁是怎样被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产品设计 【 深屠解读
车上车 下大 部件 、车内设 施 ,即对 每列 车的 4 余 万个 零部 件进 行集 成 及调试 。这 里,是 高铁列车制造的核心之地。 相对 于转 向架 、车 体的 自动加 工 、自动 焊接 ,总 装的 大部分 工作需 要人 工或半人 工
该是 头车的车体 ,就是有 驾驶 室的车体。它主要是手工组 焊 , 工艺 更 为复杂 。 尺 寸要求更为苛刻 。 组装中 ,在专 用工艺 装备 的帮助下 ,构架分正反 两面安装 。这边 安装完毕 ,被快速准确地翻转 1 8 O 度 。因为使 用全套 的定 制工具 ,部
在这里 , 双工位数控加工中心长 6 O m, 很容易吸引到你的注意力。 件的安装有序 、精准 。最 后 , 被 安装 了多种部件的构架 ,被 吊起落在 这个用于车体侧墙 和地板 整体加 工的装备 , 加工定位精度达到微米级 , 轮对上 ,转向架装配完成。 以保证车体的整体加 工精度 。 而车体总组成 焊接机器人 ,用于车体总组成 时长直焊缝的焊接 ,

高铁列车是怎么造出来的

高铁列车是怎么造出来的

高铁列车是怎么造出来的进入四方的制造区,发现本世纪工业企业的建筑是相同的味道,都是钢结构和彩钢板的组合,通常主体色是白色,有的在屋顶的地方露出一个蓝边。

大工业之下的新式厂房们,外表平实,不追求特点,整齐统一。

在飞一般行驶的高铁列车里,会想到高铁列车是怎么造出来的?戴上安全帽,在车间门口拿着层层批示的参观证明,再一次做登记时,大脑皮层的想像却在那一刻顿然消失,因为答案就在那些紧闭着并有人严格看守的大门后面。

走进四方的一个一个制造车间后,答案以钢铁材质来展示出来。

放下那些高深的技术,直观地简单地说,高铁列车在制造中由四大部分组装而成:车体、转向架、车上下大部件、车内设施。

高铁列车的制造中,从时间上看,前两部分同步进行,后两部分同步进行。

前两部分分别在车体分厂和转向架分厂进行,后两部分常常称为“总组装”,包括了检测和调试的内容,在四方这里在总装分厂内进行。

铝合金骨骼车体和转向架因为都是以钢铁为原材料的生产,这两个地方的制造场面都很重工业,天车和电焊火花让初来者一时难以适应。

车体是个什么东西?车体就像是列车这房子的框架,是高铁列车之“骨”,是高铁列车整车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高铁列车的制造现场,车体的制造感最强。

长达20多米的银色铝合金车体材料在各种工装上被不同角度地固定后,工人们穿着灰色的连体衣,带着防护面具进行焊接,那场面十足梦幻。

铝合金是一种银灰的色彩,被切割后切口处有刀刃的光泽。

世界高铁列车集体性地选择了这样的材料作为车体材料。

一个胖子想要跑得快会比一个瘦子困难一些。

人们降低高铁列车重量的愿望越来越高,设计师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铝。

铝的重量只有钢的1/3左右,可惜的是,铝的强度却低。

这也是早期的高铁列车采用耐候钢材料的主要原因。

铝合金的出现,让铝不再“文弱”,铝合金是即瘦又强壮的汉子,这一材料迅速被用在高铁列车上。

高铁列车的重量降低,在行业语言里称为“轻量化”。

轻量化后不但利于提高速度,也更为节能:因为重量轻可以少用电,因为重量轻也减少了对轨道的磨耗。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简介500字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简介500字

我国高铁发展历程简介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铁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下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988-2008)1. 1988年:我国率先在京沪线上运行了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标志着我国高铁的起步阶段。

2. 1997年:我国开始自主研发高速动车组列车,并于2004年研制成功时速达到200公里的“和谐号”列车。

3. 2007年:我国宣布启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建设规划,标志着我国高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8)1. 2008年:我国上海世博会上展出了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和谐号”CRH380A列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 2009年:我国率先投入运营了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复兴号”CRH380BL列车,成为全球运营时速最快的高铁。

3. 2011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铁网基本建成,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8000公里。

4. 2014年:我国开通了世界上首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商业运营高铁线路——京沪高铁。

5. 2018年:我国高铁里程突破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两千分之一,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三、未来展望(2019-)1. 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将进一步完善,高铁运营里程将持续增加。

2. 我国高铁技术将不断创新,推出更加节能环保、舒适便捷的新型高铁列车。

3. 我国高铁将继续走出国门,参与全球高铁建设和运营,为世界交通运输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总结:我国高铁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我国高铁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效率,也为世界高铁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铁必将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继续为世界的高铁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高铁火车的铁轨现场焊接全过程,铝热焊接原理及优点与缺点

高铁火车的铁轨现场焊接全过程,铝热焊接原理及优点与缺点

高铁火车的铁轨通常是由长段的钢轨通过现场焊接而成的。

铁轨现场焊接的全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轨头预热:在焊接之前,使用预热设备对两段要焊接的铁轨轨头进行预热。

预热的目的是降低焊接应力和提高焊接质量。

轨头对准:将预热后的两段铁轨移动到焊接位置,并确保轨头的对准。

初次熔化:在焊接区域应用高能量的电弧,使铁轨的轨头初次熔化。

加压焊接:在初次熔化的铁轨轨头上施加高压,使两段铁轨焊接在一起。

这个过程中,焊接材料也会融化并填充焊缝。

二次熔化:在加压焊接后,继续施加电弧,使焊缝区域再次熔化,从而实现焊缝的充实和均匀。

修整:在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进行修整和打磨,以保证焊接的表面光滑和符合要求。

检测:对焊接后的铁轨进行检测和质量验收,确保焊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铝热焊接(Thermite Welding)是一种高温下用铝和氧化铁(通常是氧化铁粉末)反应生成高温热源,使两个金属部件在高温下熔化并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

铝热焊接通常用于焊接铁轨、管道和其他大型金属结构,其原理和优点缺点如下:原理:铝热焊接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铝和氧化铁之间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来释放大量的热量,将焊缝区域加热至熔化点,然后实现焊接。

优点:高强度:铝热焊接的焊缝通常具有与基材相似的强度,焊接后的连接不容易断裂。

现场焊接:铝热焊接可以在户外进行,适用于现场铁路和管道等大型结构的焊接。

耐久性:由于焊缝强度高,铝热焊接的连接寿命较长,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性。

缺点:技术要求高:铝热焊接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掌握焊接技巧。

易受环境影响:铝热焊接对氧化铁的依赖使得焊接质量容易受到环境湿度和其他条件的影响。

资金和设备要求:铝热焊接需要较大的设备和特殊的焊接材料,因此投资成本较高。

虽然铝热焊接有其优点,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焊接方法,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

高铁制造过程原来是这样

高铁制造过程原来是这样

高铁制造过程原来是这样……坐在飞一般行驶的高铁列车里,你有没有想过高铁列车是怎么造出来的?今天,带你揭开高铁列车的“诞生”之路。

高铁是怎么制造的?以下的这段视频动画包括了高铁从设计到生产出来的整个制造过程,堪称黑科技!放下那些高深的技术,直观地简单地说,高铁列车在制造中由四大部分组装而成:车体、转向架、车上下大部件、车内设施。

一、铝合金骨骼车体和转向架都是以钢铁为原材料的生产。

车体是个什么东西?车体就像是列车这房子的框架,是高铁列车之“骨”,是高铁列车整车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中国动车组铝合金车体采用的是“大截面中空挤压型材构成的筒形结构”。

这个绕口的名称通俗点说,就是“马蜂窝”钢材,即中间是空的,但是两个面之间夹支撑的筋板,增加强度而重量减轻。

两车交会时会产生巨大的空气压力波,这个压力波主要由车体来承受。

这时,车体首先要保证安全,还要保证气密性。

车体是列车的骨骼,是列车的主体,所有的部件都固定或悬挂在车体上。

平常情况下,它承载旅客,出现安全事故时,它的强度则可以保护旅客。

下料,组合,成形。

在3D打印到来之前,人类的所有工业品的到来都或明或暗地遵守这一思维方式和规则,这是现代制造的基本流程。

车体生产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将购进的铝合金原材料按尺寸切割,之后加工焊接成不同部件,这些部件被组合,最终组焊成一个车体。

在这里,车体加工的长焊缝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小的部位由人手工焊接。

焊接质量标准执行欧洲最严格的EN15085CL1级焊标准,焊接机器人的焊接质量由激光同步跟踪。

铝合金焊接不仅比其他焊接难度高,对焊接环境有恒温恒湿的高要求,也是对操作者身体有伤害的工种。

这里的厂房,顶部有数量惊人的空气净化设施。

车体按结构形式分中间车和带驾驶室的头车两种。

中间车为基础车型,被分为底架、侧墙、车顶、外端墙、内端墙等几大部件分别焊接,这几部分基本同步开始制作,最后组焊成形。

底架就是列车地板处的那一部分钢结构。

底架先进行正面焊接,之后是打磨,然后是底架反面焊接打磨。

高铁车厢制造工艺流程

高铁车厢制造工艺流程

高铁车厢制造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揭秘高铁车厢的精湛制造工艺流程高铁,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速、舒适、安全的特点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古代铁路工艺流程

古代铁路工艺流程

古代铁路工艺流程
《古代铁路工艺流程》
古代铁路工艺流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艺,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铁路来运输货物和人员。

在古代,铁路工艺的流程包括了多个关键步骤,从铁矿石的采集到铁轨的铸造,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执行。

首先,铁路工艺的第一步是采集铁矿石。

古代人们通常会选择富含铁矿石的山脉或矿石矿床,然后用传统的采矿工具进行开采。

随后,将矿石运输到熔炉进行冶炼,这是铁路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工匠们需要将矿石加热并加入其他化学物质,以将其中的铁提取出来。

接下来,提取出的铁需要进行熔炼和铸造。

这一步通常需要用高温的熔炉将铁熔化,然后借助模具将铁浇铸成铁轨的形状。

在古代,这需要擅长金属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工匠来进行操作,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最后,铁路工艺的最后一步是安装和维护。

一旦铁轨完成铸造,就需要将其安装在适当的位置,并确保它们平整、牢固。

同时,工匠们还需要对铁轨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其长时间的使用。

在古代,这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耐心来完成。

总的来说,古代铁路工艺流程是一项十分繁琐而又重要的工艺,它需要工匠们付出大量的劳动和精力。

然而,正是通过这一古
老的工艺流程,人类才能建造出具有重要意义的铁路系统,为交通和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制造过程原来是这样……
坐在飞一般行驶的高铁列车里,你有没有想过高铁列车是怎么造出来的?今天,带你揭开高铁列车的“诞生”之路。

高铁是怎么制造的?以下的这段视频动画包括了高铁从设
计到生产出来的整个制造过程,堪称黑科技!
放下那些高深的技术,直观地简单地说,高铁列车在制造中由四大部分组装而成:车体、转向架、车上下大部件、车内设施。

一、铝合金骨骼
车体和转向架都是以钢铁为原材料的生产。

车体是个什么东西?车体就像是列车这房子的框架,是高铁列车之“骨”,是高铁列车整车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中国动车组铝合金车体采用的是“大截面中空挤压型材构成的筒形结构”。

这个绕口的名称通俗点说,就是“马蜂窝”钢材,即中间是空的,但是两个面之间夹支撑的筋板,增加强度而重量减轻。

两车交会时会产生巨大的空气压力波,这个压力波主要由车体来承受。

这时,车体首先要保证安全,还要保证气密性。

车体是列车的骨骼,是列车的主体,所有的部件都固定或悬挂在车体上。

平常情况下,它承载旅客,出现安全事故时,它的强度则可以保护旅客。

下料,组合,成形。

在3D打印到来之前,人类的所有工业品的到来都或明或暗地遵守这一思维方式和规则,这是现代制造的基本流程。

车体生产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将购进的铝合金原材料按尺寸切割,之后加工焊接成不同部件,这些部件被组合,最终组焊成一个车体。

在这里,车体加工的长焊缝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小的部位由人手工焊接。

焊接质量标准执行欧洲最严格的EN15085 CL1级焊标准,焊接机器人的焊接质量由激光同步跟踪。

铝合金焊接不仅比其他焊接难度高,对焊接环境有恒温恒湿的高要求,也是对操作者身体有伤害的工种。

这里的厂房,顶部有数量惊人的空气净化设施。

车体按结构形式分中间车和带驾驶室的头车两种。

中间车为基础车型,被分为底架、侧墙、车顶、外端墙、内端墙等几大部件分别焊接,这几部分基本同步开始制作,最后组焊成形。

底架就是列车地板处的那一部分钢结构。

底架先进行正面焊接,之后是打磨,然后是底架反面焊接打磨。

端墙是车体的两端,块头最小,但是焊接量不小。

车顶要先正面焊接,再反面焊接,主要是焊接机器人来担当。

侧墙是安装窗户的部位,面积不小,预留安装窗户的地方比较难操作。

将上面这些组合焊接在一起,一个车体就出现了。

它是铝合金材质,体型巨大,那色彩和体型,有后现代的感觉。

最难的车体制造应该是头车的车体,就是有驾驶室的车体。

它主要是手工组焊,工艺更为复杂,尺寸要求更为苛刻……
在这里,双工位数控加工中心长60米,很容易吸引到你的注意力。

这个用于车体侧墙和地板整体加工的装备,加工定位精度达到微米级,以保证车体的整体加工精度。

而车体总组成焊接机器人,用于车体总组成时长直焊缝的焊接,同时兼具打磨、铣削、压紧等辅助功能。

车体焊接完成,甚至是在焊接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进行调直打平,可以理解为对这个钢铁大家伙的精细修整,用的是打磨的方法。

打磨几乎和焊接一样重要,目的在于消除应力,保证车身的平整度。

当车体制作完成后,涂装工艺开始。

车体前后要多次上腻子,底漆和面漆的喷涂也是多次,最后全身白色的车体出现。

这时候,车体还是没有轮子,它被用气垫船送进总组装车间。

二、车轮的力量
转向架是列车的“脚”,对于以运送为天职的列车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是一个外形很像小车的部件,主体是4个车轮2根轴1个钢铁框架,高铁列车的电机等重要部件也会安装在转向架上。

转向架分厂的工业气势一点不比车体分厂弱,虽然转向架的体形要比车体小了太多,但它的确是太关键了。

高铁列车的车轴是空心的,那么高速之下,这个快速旋转并承载列车的部件竟然是空心的,的确是让人吃惊。

四方的空心车轴自动化生产线,仅有2名操作工人。

这一生产采用中央控制模式,自动上料、加工、检测、下线,中心孔偏移量误差小于等于0.1毫米。

加工线整线封闭,加工的过程中看不到钢屑飞溅的现象。

车轴加工完成后,与车轮组装成轮对。

全长120米的生产线,5台焊接机器人、2条自动运输线,重量不轻的构架在流水线上如同一个小玩具一样被传送、焊接、翻转、输出。

构架焊接完成后,有复杂的涂装过程,即油漆。

沿着设定的轨道,一个个构架像一件件工艺品陈列在吊架上,从入口进去,穿过“U”形通道,在完成一个个自动进行的复杂工序后,出来时已做好了防锈和表面涂装,构架很光鲜漂亮了。

之后开始转向架的组装,即制动装置、电机和各种管线的安装。

组装中,在专用工艺装备的帮助下,构架分正反两面安装。

这边安装完毕,被快速准确地翻转180度。

因为使用全套的定制工具,部件的安装有序、精准。

最后,被安装了多种部件的构架,被吊起落在轮对上,转向架装配完成。

组装完成的转向架,要进入综合试验平台,在那里自动接受各项检测,数据合格后等待装车。

三、总组装
最后要进去的,是总装分厂。

在这里,车体、转向架及高铁列车车上车下大部件、车内设施,即对每列车的4余万个零部件进行集成及调试。

这里,是高铁列车制造的核心之地。

相对于转向架、车体的自动加工、自动焊接,总装的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或半人工方式完成。

工人的操作技能对于保证总装质量至关重要。

在四方总组装分厂的员工,一年中要多次接受培训。

组装现场有成排的黄色工作台位,它们是总组装分厂里色彩最为醒目、数量最多的设施。

每个台位的端部都有一个显示生产
状态的LED显示屏,显示屏是绿色,表示生产正常,显示红色表示异常。

动车组每列车约1万多根电线电缆,必须准确无误地可靠连接。

电线下料区,以白色背板模拟现实车辆,按1:1下线,然后对电线电缆成束捆扎。

在总组装分厂,白色的车体被架在台位上,自然地分为车上、车下和车顶三个工作区,一节车上有多个部门的人员在同时工作。

车上安装是防寒材料、地板、风道、车窗、座椅、装饰件等安装,车下大部件主要是变压器、变流器等,车顶主要安装受电弓和主电力线,高铁列车在这里被彻底武装起来。

安装中的车门,显露着这一部位的复杂构。

车门是动车组一个安全控制点,要保证数十万次准确操作。

之后,工人们请出已做好的转向架,将车体吊装上去,称为落车。

落车完成的车辆,进行单车的称重、淋雨、保压、耐压和气密等一系列试验。

任何车辆的制动(俗称“刹车”)都是至关重要的,跑得很快的高铁列车的制动就更为重要。

管路的密封性决定着空气制动的有效性,国家标准和欧洲标准都允许管路有一定的泄漏量,四方空气制动气密试验的企业内控标准为管路保压15分钟泄漏零,保证空气制动的有效性。

试验合格后,车辆编组进行静态试验,这个过程极为安静,操作者多是依靠笔记本电脑来工作,全车调试。

最后,高铁列车在四方独有的环形试验线上进行动态试验,相当于试跑。

试验完毕,高铁列车已完全具备上线条件,全新的动车组等待调度命令,出了厂区的专用线进入运营线路,开始自己的人生旅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