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影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行为状态和母乳喂养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行为状态和母乳喂养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母婴皮肤接触是指在孕期、分娩过程及产后出生的一小时内,将新生儿和母亲的裸露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促进母婴亲密接触和互动。
母婴皮肤接触可以帮助新生儿维持体温、降低哭闹和不安情绪、促进母乳喂养和建立成功的母婴情感联系等,对新生儿早期生长发育及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体温、行为状态和母乳喂养有明显的影响。
例如,美国卫生部指出,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的胸部,让新生儿紧贴母亲的肌肤,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的体温。
同时,母亲和新生儿的亲密接触可使新生儿不易产生哭闹和不安情绪,从而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母婴皮肤接触还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母亲的哺乳率和延长哺乳时间,从而保证新生儿充分获取母乳的营养成分和免疫物质,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行为状态和母乳喂养的影响,为推广和普及母婴皮肤接触提出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行为状态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母婴皮肤接触的定义、形式和原理;(2)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机制;(3)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机制;(4)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机制;(5)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实践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6)母婴皮肤接触在国内外的应用和推广情况。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告和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并比较分析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行为状态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实践运用提供理论支持。
(2)实验研究法。
根据母婴皮肤接触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和纵向队列研究等实验设计方法,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考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行为状态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为推广母婴皮肤接触提供实证依据。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将8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1、2、4小时时体温、婴儿首次觅食反射出现时间、吸吮持续时间及母乳喂养量的差异。
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基线体温比较无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值,出生后1、2、4小时观察组新生儿体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2.68%,对照组首次成功母乳喂养成功率为48.78%;观察组新生儿首次觅食反射出现时间、婴儿吸吮持续时间及母乳喂养量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新生儿与母亲早期皮肤接触可明显促进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温回升,为婴儿提供最佳母乳喂养时机,提高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母婴皮肤接触早期母乳喂养成功率体温新生儿分娩脱离母体后,因环境改变体温会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母乳喂养也都处于学习阶段,因此新生儿刚出生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1]。
及时合理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防止新生儿低体温,提高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本研究对41例新生儿出生后即刻与母亲进行1小时的皮肤接触,探讨早期皮肤接触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国内的开展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分娩的82例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所有新生儿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产妇年龄22岁-34岁。
1.2 方法:将8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产科护理:胎儿娩出后行新生儿呼吸道清理、断脐、消毒包扎脐带,新生儿辐射台设置温度为28-30℃,温水洗去血迹及胎脂、注射维生素K1、测体重、身高、按脚印等,婴儿毯包裹新生儿,置于婴儿车中。
观察组新生儿护理:胎儿娩出后行上述常规产科护理,调节室温27-29℃,产妇裸露前胸,将新生儿侧卧位放于产妇胸前,脸偏向一侧,头位于产妇双乳之间,指导产妇用手托住新生儿臀部和背部,保护新生儿安全,用毯子、衣物等覆盖新生儿保暖;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持续1小时,在该过程中鼓励产妇与新生儿交流,抚摸婴儿头部及全身、亲吻婴儿、轻声呼唤婴儿等。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对自然分娩新生儿黄疸预防的影响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对自然分娩新生儿黄疸预防的影响引言自然分娩是母亲和婴儿最初的接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也应该参与其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父亲在新生儿出生后通过与宝宝早期的皮肤接触,对预防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本文将分析父亲皮肤早接触对自然分娩新生儿黄疸预防的影响,并探讨这一行为对于新生儿的重要性。
关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因红细胞代谢产物大量增加,而使体内大部分婴儿变黄。
新生儿出生后的头3-4天以后,黄疸开始出现,并在第7-10天达到高峰。
黄疸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宝宝一定存在疾病,但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
父亲皮肤早接触的重要性在传统观念中,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时间应该和母亲进行皮肤接触,母婴接触有助于建立亲子关系和婴儿的早期发育。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父亲也应该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皮肤接触。
这是因为父亲对宝宝的亲密接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而且,在早期皮肤接触中,宝宝可以感受到来自父亲的温暖和关爱,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婴儿之间的纽带。
父亲皮肤早接触对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一项关于父亲皮肤早接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发现,在临床实践中,父亲的皮肤早接触对于预防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这是因为早期皮肤接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调节,有利于红细胞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减少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几率。
父亲早期皮肤接触也可以刺激新生儿皮肤的感觉神经,促进新生儿的适应性调节,从而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
如何进行父亲皮肤早接触在进行父亲皮肤早接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父亲应该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皮肤接触,确保父亲能成为宝宝生命中的第一个亲密接触对象。
2. 确保父亲身体清洁:父亲在进行皮肤接触前,应该确保自己的身体清洁,并且不要涂抹太多的香水或者化妆品。
3. 保持情感交流:在进行父亲皮肤早接触时,父亲应该保持情感交流,让宝宝感受到父亲的温暖和关爱。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护理效果所带来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接受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新生儿来说,观察组新生儿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的持续时间均相对更少。
结论:对于新生儿来说,在对其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融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护理效果整体较好。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效果;影响新生儿在出生之后,他们所需要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挑战就是要能够适应新的环境。
而新的环境往往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出现大量的机体能量消耗,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生儿机体功能的恢复。
早期对新生儿实施母婴皮肤接触指导能够使得新生儿护理干预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文章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参与研究新生儿的分组采用随机的方式,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新生儿例数均为50例,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出生,两组新生儿在胎龄方面整体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照组50例新生儿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观察组50例新生儿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在一般资料对比方面两组新生儿的情况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1.2方法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儿科护理,护理人员要能够在充分考虑新生儿的实际需要的前提之下采取相应的护理操作,包括做好针对产妇新生儿护理的相关指导工作,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状态,辅助新生儿做好各项检查等。
观察组新生儿不仅需要接受常规的儿科护理,还需要接受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在病情平稳的前提下,引导母亲与新生儿进行早期皮肤接触,母亲需要进入到新生儿科与新生儿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母亲在进入新生儿科之前,新生儿科需要准备的物品包括温暖宽大前开式的睡袍、舒适有靠背以及扶手的椅子、包裹新生儿身体的大毛巾以及一张脚凳。
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摘要:研究、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4月止于2023年4月,共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新生儿护理中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结果: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后,观察组出生后4h内各节点的体温明显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应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后,新生儿啼哭次数、持续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效果胎儿从母体分娩出来后,新生儿体内皮质激素会受到刺激,从而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此时新生儿就会有应激反应,以长期处于觉醒状态为体现,随着机体能力的逐渐消耗,其身体发育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不仅可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且在缩短新生儿啼哭时间、改善其睡眠质量等方面也起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主要就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4月止于2023年4月,共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
对照组男女占比为15:10,出生体质量为3.0-4.0kg,平均体质量为(3.35±0.12)kg,胎龄为38-40周,平均胎龄为(40.18±0.20)周;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4:11,出生体质量为 3.1-3.9kg,平均体质量为(3.41±0.11)kg,胎龄为38-41周,平均胎龄为(42.97±0.25)周。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等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研究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 h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进行观察总结。
结果实验组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1 h内及第5到6 h间的啼哭人数、次数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行为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改善新生儿在出生后1 h内及第5到6 h间的行为状态,减少啼哭的次数及时间,使其睡眠时间增加。
【关键词】母婴;早期;皮肤接触;行为新生儿在出生时会增加分泌体内的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最终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处于觉醒的状态,消耗较多的能量,对于新生儿来说睡眠状态有利于其生长发育[1]。
本次研究对我院80位新生儿进行了观察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新生儿的性别比例、体重、身长及健康状况等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如年龄、孕次、产次等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分析比较。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①方法:对照组40位新生儿在出生后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实验组40位新生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大概进行1 h,并使产妇与新生儿保持交流。
并对产妇进行访谈记录其对母婴皮肤接触的感受及看法。
②观察指标:在新生儿出生的1 h内及出生后的5到6 h间使用MP3记录其啼哭的次数并计算出啼哭时间,并依据Brazelton制定并发展的新生儿行为状态评定法,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进行记录观察。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的重要影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的重要影响新生儿是指出生后不足二十八天的婴儿,每位母亲对于新生儿的照顾都是极其谨慎小心的,她们会给新生儿喂奶,并且是按照规定的时间一顿不落的给新生儿喂奶,她们力求给新生儿最好的照顾,有时会给新生儿听音乐,有时会给新生儿讲故事,有时还会和新生儿聊天说话,尽管新生儿并不会说话,也听不懂母亲的话语,但是长期以往的接触交流会使新生儿逐步获得语感,了解母亲的意思。
在新生儿出生几天之后,母亲也会带新生儿回家,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接触自己今后的家,让新生儿对自己今后生活的环境有所认知。
一般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就会立即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且接触时间一般都在一个半小时之上,那么如何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呢?首先是宝宝一出生后连着脐带直接放到妈妈温暖的怀里,伴随着第一次独立的呼吸,自发自主地的乳爬,慢慢的蹭着,摸索着。
剪断脐带后,妈妈可以找到自己舒服的体位,将宝宝放在刚刚低头就可以亲吻到他们的位置,此时宝宝的头应略高于宝宝的臀部。
肌肤接触建议产后立刻开始进行,并持续1个小时,之后宝宝可能进入睡眠状态。
当妈妈比较累时,爸爸也可以进行。
当然,肌肤接触并不是仅仅在刚生产完才可以做,之后的任何时候,只要母亲愿意都可以,有条件可以做到宝宝至少三个月。
妈妈解开衣服,脱下内衣,把裸露的宝宝放在同样裸露的自己身上;可以用毛毯把妈妈和宝宝包裹起来,注意保暖;如果宝宝冷的话,妈妈的体温会让他温暖,如果宝宝很热的话,妈妈的体温能让他凉爽下来。
把手放在他的后背,感受他,抚摸他,保护着他。
在母婴进行皮肤接触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首先肌肤接触的时机非常重要,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通常是宜早不宜迟。
其次,注意保温,最好能保持“腹对腹”直接肌肤接触。
背部盖一条预热过的毯子,头戴一顶干燥的帽子,不要让宝宝背部着凉。
再次,剖宫产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肌肤接触。
可以在剪短脐带后将宝宝横抱在妈妈胸怀,不影响腹部手术的进行,如果妈妈实在不宜与新生儿直接肌肤接触的,也可以由陪产爸爸代替。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研究时段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择医院产科在该时段内分娩的84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主体,通过奇偶法分组,其中42例纳入对照组,该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剩余42例纳入研究组,该组采取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干预,统计两组新生儿体温变化情况、婴儿啼哭及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h、2h、3h、4h的体温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婴儿啼哭次数较对照组少,啼哭时间较对照组短,开始母乳喂养时间较对照组早,吸吮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明显(P<0.05)。
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良好维持新生儿体温,还可改善啼哭情况,可实现早期母乳喂养,还可延长吸吮时间,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效果胎儿从母体分娩成为新生儿时的变化较为明显,新生儿受体内皮质激素刺激的影响,会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新生儿处于应激状态,可长期维持觉醒状态,极易让身体机能消耗,并不利于新生儿发育。
研究发现,若新生儿出生后间断性啼哭情况较为严重,极易造成成年的脑栓塞或者脑缺血,故寻求一种有效方式改善以上情况具有重要意义[1]。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属于产科重要的母婴保健措施,但是我国产科对该措施的落实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产妇未明确早期皮肤接触的作用,未掌握正确接触方法等。
本研究将医院产科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分娩的84例新生儿为主体,旨在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医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时段内分娩的84例新生儿作为主体,以信封法分组,其中42例为对照组,剩余42例为研究组。
对照组中孕妇年龄是22-38岁,平均(30.06±2.83)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39.04±0.39)周;男婴23例,女婴19例。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00例足月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
常规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母婴早期皮肤接触。
比较两组婴儿在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哭闹频率、哭闹持续时间、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和吸吮持续时间。
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34.21±0.12)与常规组(34.19±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2小时体温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1 h体温为(35.18±0.31)度,2 h体温为(35.19±0.26)度;实验组新生儿出生1 h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2 h体温为(36.51±0.29)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
结论新生儿护理中早期皮肤接触能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新生儿哭闹频率,缩短新生儿哭闹持续时间,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和吸吮时间。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效果;体温;母乳喂养;啼哭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最近两年期间收入的100例足月新生儿,排除阴道助产、早产儿、新生儿畸形。
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组内均有50例。
常规组中,女25例,男25例,胎龄37-40周,均数为(38.56±3.18)周。
试验组中,女24例,男26例,胎龄37-40周,均数为(38.92±3.09)周。
两组新生儿胎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常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迅速帮助其清理呼吸道,擦拭血液,对脐带进行消毒,测量体重和长度等,并根据母亲和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对自然分娩新生儿黄疸预防的影响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对自然分娩新生儿黄疸预防的影响自然分娩是指通过阴道顺利完成的婴儿出生方式,它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对母婴有着很多好处。
在自然分娩后的第一周内,新生儿常常会出现黄疸的现象。
黄疸是指婴儿体内胆红素的积累,导致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的症状。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对自然分娩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能够促进婴儿的早期脱黄。
早期脱黄是指通过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加速胆红素代谢从而使黄疸减退。
皮肤早接触有助于刺激婴儿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从而增加胆红素的代谢。
与父亲皮肤接触能增加婴儿的体温,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助于提高黄疸的排泄速度,减轻黄疸的程度。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还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系统功能,预防黄疸的发生。
皮肤接触能够传递父亲的微生物群落给婴儿,从而促进婴儿的肠道菌群的构建和功能发育。
良好的肠道菌群构建能够增强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减少胆红素积累。
通过与父亲皮肤接触,婴儿暴露于一定的微生物环境中,能够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的成熟,提高抵抗黄疸等疾病的能力。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还能够促进婴儿与父亲的亲子情感建立,对婴儿整体的发育有积极的影响。
早期亲子关系的建立对于婴儿的情感发展、认知发展以及个人建立自信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正常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婴儿情感的安全感和稳定性,从而减轻婴儿在新环境中的压力。
这对于婴儿的体验和健康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对于自然分娩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能够促进婴儿早期的脱黄,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亲子情感的建立。
在分娩后的早期,促进父亲与婴儿的皮肤接触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家庭成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参与到婴儿的护理中。
医护人员在产后护理中也应该鼓励和支持父亲的早期皮肤接触行为,以促进婴儿的健康发展。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评价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护理中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法进行应用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正常分娩产妇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共选取人员7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则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为实验组,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为94.28%,而且乳汁量评分更高,新生儿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更少,数据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
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可加强泌乳效果,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效果;影响效果在胎儿分娩后,其接触新环境很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应激反应,新生儿需要消耗大量的机体能量,对其机体功能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早期给予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可实现有效的新生儿护理干预效果[1]。
因此,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将我院产妇和新生儿作为主要对象,给予其母婴皮肤接触,探究其临床效果。
1患者资料和研究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工作的开展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研究人员为此期间在我院接受生产的正常妊娠产妇,人数为70,为探究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干预效果,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人数为35,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2岁-34岁,平均年龄为(29.11±4.34)岁,孕周为39-41周。
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的为实验组,其中产妇年龄为23岁-33岁,平均年龄为(28.99±4.09)岁,孕周在38周-41周。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根据产妇和新生儿的实际需求加强护理工作。
实验组产妇则采用母婴皮肤接触指导,在一般情况下,在新生儿分娩后,5秒钟后,便需要护理人员展开快速的评估工作,将其身体擦干后,放置在母体身上,并要求母亲褪去内衣,选取仰卧位,为新生儿带好帽子,穿上纸尿裤,并根据仰卧位姿势,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胸口前。
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对新生儿的影响
述 Z o n g s h u 《 中 国 医 学 创 新》 第1 1 卷 第2 8 期( 总 第3 1 0 期) 2 0 1 4 年1 o 月
母 婴皮肤早期接触对新 生儿 的影 响
陆春 梅 ①
【 摘要 】 新生儿分娩后脱离母体环境 ,会面临体温迅速降低,行为状态改变,母乳喂养适应等问题 ,国内
外研 究表 明母 婴 皮肤 早期 接触 可 以维 持新 生儿 体 温 ,促 进 新生 儿 的睡 眠 ,提高母 乳 喂养 的 成功 率 ,值得 在 临床
推广 。
【 关键词 】 母婴皮肤早期接触; 新生儿体温 ; 新生儿行为状态 ; 母乳喂养
The Ef fe c t o f M ot h e r . . i nf an t S ki n-t o — - s i n k Con t a c t Sho r t l y a f t e r Bi r t h o n Ne o na t a l Te mp e r a t ur e / LU Ch un—
母 婴皮肤早 期接触是 指将 刚出生或 出生后不久 的 可 以与婴 儿轻声说 话 ,低声 呼唤婴儿 ,触 摸婴儿 的皮
婴 儿俯 卧放 在母 亲裸 露 的胸前 ,母 亲双 手扶住 婴 儿 , 肤 或抚摸 婴儿头部 ,亲吻婴儿 等。皮肤接 触 的原 理来
①江苏省宜兴市人 民医院 江苏 宜兴 2 1 4 2 0 0
me i J / Me d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Ch i a 。2 n 0 1 4, 1 1( 2 8) :1 5 0 - 1 5 3
【 Ab s t r a c t 】B e i n g s e p a r a t e d f r o m m a t e r n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f t e r b i r t h , t h e n e o n a t e m e e t s p r o b l e ms o f d e c r e a s e d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对自然分娩新生儿黄疸预防的影响
与父亲皮肤早接触对自然分娩新生儿黄疸预防的影响皮肤早接触(Early skin-to-skin contact)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将其放在母亲的胸前,让新生儿直接与母亲的皮肤接触。
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证明可以带来诸多好处,包括对新生儿黄疸预防的影响。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特点是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
它通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积累所导致的。
黄疸的发生率在自然分娩的新生儿中较高,这是因为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没有受到剖腹产所带来的应激反应的影响。
皮肤早接触已被证明对预防新生儿黄疸非常有效。
这是因为早接触可以促进宝宝排毒,帮助胆红素快速代谢和排出体外,从而减少黄疸的发生。
早接触还能够促进母乳喂养的建立和成功,进一步帮助新生儿摄入足够的液体,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皮肤早接触还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纽带的建立。
通过接触妈妈的皮肤,新生儿能够感受到母亲的体味和温暖,这有助于增强母婴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
这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预防黄疸,皮肤早接触应该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早期进行。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放在母亲的胸前,并让宝宝和母亲进行亲密的皮肤接触至少一个小时。
如果可能的话,这种接触可以一直保持到母乳喂养开始。
对于剖腹产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不能立即进行皮肤早接触的新生儿,也应该尽快地与母亲进行接触。
皮肤早接触对自然分娩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有着显著的影响。
它能够促进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减少黄疸的发生。
早接触还有助于建立母婴之间的情感纽带,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也有积极的影响。
推广和支持皮肤早接触对于提高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effect,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ther-infant skin-to-skin
was
contact
birth
on
newborn behaviors.Methods Hospital in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1.5统计学方法
3.O 3.5
拍2.5 篓
怒2.0
1.5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
1.O
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偏态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l
ll
21
31
4l
51
时间(min)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啼哭指标的比较(表1) 由表l可见.干预组在出生后1h内和第5—6h期间的啼哭 次数少于对照组,啼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1)。
Neonatal Assessment
2.2两组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啼哭人数比较 出生lh内,干预组有6例啼哭,19例未啼哭,对照组有24 例啼哭,1例未啼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7.000,P< O.01);出生后第5—6h,干预组有11例啼哭,14例未啼哭,对照 组有20例啼哭,5例未啼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876。P<0.01)。可见,在出生lh内、第5—6h期间两个时间段。 更多的对照组新生儿处于啼哭状态。 23两组出生后不同时间段的行为状态变化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行为状态之间 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两组的行为状 态在各时间点上的变化趋势也不相同。见图1、2。 由图1可见。两组行为状态变化趋势是不相同的。虽然两
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对新生儿的影响
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对新生儿的影响新生儿分娩后脱离母体环境,会面临体温迅速降低,行为状态改变,母乳喂养适应等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可以维持新生儿体温,促进新生儿的睡眠,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母嬰皮肤早期接触是指将刚出生或出生后不久的婴儿俯卧放在母亲裸露的胸前,母亲双手扶住婴儿,可以与婴儿轻声说话,低声呼唤婴儿,触摸婴儿的皮肤或抚摸婴儿头部,亲吻婴儿等。
皮肤接触的原理来自动物实验,实验研究了动物为了生存而表现出来的先天行为是对出生处的依赖[1],根据哺乳动物生物学,产后即胎儿脱离母体后,仍需维护母体环境,以诱发新生儿和母亲必要的先天性行为,促使母乳喂养的有效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如新生儿出生后即刻与母体环境分离,则会导致新生儿痛苦大哭[1]。
啮齿动物研究表明,出生时若幼崽没有得到足够的来自母亲的亲密接触,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和智力发展[2-3]。
反观人类,20世纪以来,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和母亲分开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但是进化史恰恰表明新生儿的存活仰赖于母体环境的维系和紧密的接触,因而这种行为有悖于进化史。
WHO早就提倡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我国卫生部也把“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接触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列为爱婴医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10条措施之一,但是鉴于安全性和可行性的考虑,一些医院并未开展此项措施或没有规范的方法。
国内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早接触率较低,仅为12.0%左右,明显低于卫生部颁发的《爱婴医院管理监督指南》中“至少80%的新生儿在生后半小时内(最好是立即)进行母子皮肤的接触并进行早吸吮”的比例和“进行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的要求[4]。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及产妇对早期皮肤接触的认知和重视,本人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对新生儿体温,行为状态及母乳喂养影响的相关文献,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当胎儿从温暖潮湿的子宫内进入一个寒冷干燥的环境,由于室温低于宫内温度,导致新生儿散热增加,能源物质储备不足致产热减少加上自身体温调节功能的不成熟,体温明显降低。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照护中的作用。
方法:本项目拟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为出发点,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间出生的120例足月儿,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配,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
对照组实行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产程护理外,再加上产妇与新生儿的早期皮肤接触,对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啼哭的次数和时间,开始哺乳时间,吮吸时间等进行了比较。
结果:通过对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1、2、4小时的体温变化,得出对照组的体温均比实验组要高。
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儿的哭闹频率较低,哭闹时长较短,吸吮时间较长,各项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时候,可以利用母婴间的皮肤接触来维持新生儿的体温,减少啼哭频率,缩短啼哭时间,同时也能够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护理效果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都有很多的新生儿,在这个时期,在新生儿的身体里,会有一种皮质荷尔蒙受到刺激,会产生很多的儿茶酚胺,这就会导致新生儿产生一种应激反应,会导致更多的机体能量被消耗,对新生儿的成长发育不利。
新生儿出生后断断续续的啼哭,是成年后脑缺血或脑栓塞的原因之一。
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新生儿阶段,通过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缩短新生儿啼哭的时间,改善睡眠质量,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本课题组选取2021年7月-202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20名足月儿,对母婴早期皮肤接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七月到2022年五月期间,以我院新生儿120例为被试。
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每组各有60个新生儿,参加该研究的新生儿都是足月出生。
对照组60名,其中男32名,女28名,胎龄37~40周,平均胎龄38.54±3.36周;试验组60例,男30例,女30例,胎龄37~40周,平均胎龄38~66±3.95周。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成两组,每组32例,一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行为状态,记录比较新生儿啼哭次数和啼哭时间。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次数和啼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产生了积极影响,减少了婴幼儿啼哭时间和啼哭次数,改善了新生儿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母乳喂养;新生儿;行为状态在人类早期发育中,母乳是婴儿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
在出生前6个月,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大量免疫细胞和营养物质,而出生后则通过母乳获得这些物质并维持自身免疫系统功能;此外,6个月内新生儿的脑神经细胞迅速发育成熟并逐渐形成记忆能力。
因此,对于母亲来说,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及促进乳汁分泌等均有利于产后哺乳的成功进行;而对于婴儿而言,充足的母乳摄入不仅能够满足其身体所需营养需求、增强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及提高记忆力等等。
在新生婴儿中,睡眠是提高其应激能力的主要因素。
然而,当婴儿对压力的反应发生时,他们的睡眠质量就会下降,两者之间就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
在婴儿期做好母婴肌肤的接触护理,能够降低婴儿的哭声,降低婴儿的哭声,保证婴儿的体温,促进婴儿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成两组,每组32例。
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8.34±1.12)周,体质量2.6~4.6kg,平均体质量(3.45±0.25)kg。
观察组中男15例,女17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8.79±1.56)周,体质量2.4~4.5kg,平均体质量(3.47±0.30)kg。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结果:在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情况对比方面,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量评分、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分别为(93.33%)、(2.66±1.01)、(6.59±1.48)、(14.49±2.60),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量评分、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分别为(78.33%)、(1.21±0.20)、(13.82±2.74)、(35.67±3.1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指导在新生儿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同时能够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环境,值得参考。
【关键词】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影响就新生儿而言,其变化最大的阶段就是其体内皮质激素受到刺激从而产生儿茶酚胺的阶段[1]。
该阶段新生儿会出现应激反应,并且长期处于觉醒的情况之下,导致新生儿的机体能力被大量消耗,如果不能及时觉醒就会对其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2]。
研究主要以医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产妇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并得出最终满意结果,具体操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医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
观察组:年龄25岁-40岁,平均年龄(31.94±3.28)岁;对照组:年龄25岁-41岁,平均年龄(32.08±3.31)岁。
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陈芳荣【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22(41)8【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方法204例研究对象均为方便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于该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对其进行两组,每组102例。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行为状态(浅睡眠、瞌睡、活动觉醒、安静觉醒、啼哭)、1 h内啼哭次数与啼哭时间、不同时间点的母乳喂养情况(30 min内、90 min内、出院前母乳喂养成功率)与6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
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安静觉醒发生率(70.59%)较对照组(44.1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0,P<0.05),活动觉醒发生率(7.84%)较对照组(20.5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3,P<0.01);研究组浅睡眠、瞌睡、啼哭发生率为3.92%、9.80%、7.84%,与对照组的7.84%、14.71%、12.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7、1.140、1.327,P>0.05)。
研究组新生儿1 h内啼哭次数(3.05±2.03)次与啼哭时间(30.45±14.52)s较对照组(12.52±4.06)次、(124.52±24.47)s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0、33.390,P<0.01)。
研究组30 min内、90 min内、出院前母乳喂养成功率53.92%、66.67%、83.33%,以及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77.45%均较对照组29.41%、50.98%、61.76%、52.9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5、5.181、11.913、13.502,P<0.05)。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新生儿12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观察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进行母婴皮肤的接触。
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以及第5~6小时啼哭的次数以及时间;同时对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1小时内、5~6小时内的啼哭次数、持续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16%;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3.87%;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啼哭次数以及时间,产妇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大大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新生儿;行为状态产妇进行分娩后,胎儿脱离母体进入外界环境中是新生儿度过的一个重要阶段和时期,对新生儿的激素等方面都会形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影响新生儿的情绪,并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1]。
一般表现为间断性啼哭或者长期保持觉醒的状态,对新生儿的发育和生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关研究指出,新生儿进行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安抚其情绪,有效的降低啼哭次数并加强睡眠质量[2]。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特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新生儿12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足月进行分娩的新生儿12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新生儿均为足月出生;新生儿无其他先天性疾病;产妇无精神、意识障碍,可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排除标准:产妇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产妇的配合性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 h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进行观察总结。
结果实验组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1 h内及第5到6 h间的啼哭人数、次数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如年龄、孕次、产次等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分析比较。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①方法:对照组40位新生儿在出生后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实验组40位新生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大概进行1 h,并使产妇与新生儿保持交流。
并对产妇进行访谈记录其对母婴皮肤接触的感受及看法。
②观察指标:在新生儿出生的1 h内及出生后的5到6 h间使用mp3记录其啼哭的次数并计算出啼哭时间,并依据brazelton 制定并发展的新生儿行为状态评定法,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进行记录观察。
主要有6个状态分别为深睡眠、浅睡眠、瞌睡、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及啼哭。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啼哭时间次数及人数的比较实验组新生儿40例在出生后的1 h内及5到6 h间啼哭的人数、次数、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睡眠状态的比较及产妇感受在出生后的1 h内新生儿逐渐由啼哭到瞌睡状态转变,对照组的睡眠状态明显不如实验组,在达到1 h对照组新生儿处于安静觉醒状态实验组则处于瞌睡状态。
在出生后的第5到6 h间对照组的新生儿的行为状态主要在瞌睡到浅睡眠间徘徊,实验组则主要维持于浅睡眠及深睡眠之间。
实验组40位产妇均认可并接受母婴早期的皮肤接触,38位对护理方法满意并认为此可以使母子间的感情增强,30位有幸福感。
3 讨论
据研究表明[2]新生儿在出生后发生较多间断性啼哭很可能会使卵圆孔闭合不全进而成年后会导致脑血栓及脑缺血等,由此可见减少新生儿的啼哭尤为重要。
salk研究得知母亲的心搏可以使新生儿得到抚慰并确保体重不下降。
据报道[3]有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新生儿啼哭的次数及时间要少于平常新生儿,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相符,主要是由于来自母亲的心搏、体温等给予了新生儿抚慰的作用,在啼哭的生物学意义上,对照组新生儿的啼哭可能属于分离性的啼哭。
新生儿的行为状态反应了自身的觉醒水平,研究表明睡眠状态更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部的发育,因其比觉醒状态消耗较少的能量[4]。
新生儿一般伴随着啼哭来到世上,但是
在出生后的1 h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可以使新生儿更早更快的进入瞌睡状态,对照组则只进入到浅睡眠状态。
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分娩时产生的应激反应使其保持觉醒状态,在进行皮肤接触时,来自母亲的抚慰使新生儿保持较安静的状态。
ferber[5]研究显示进行皮肤接触的新生儿出生后的第5到6 h间行为状态处于浅睡眠及深睡眠间,未皮肤接触的新生儿处于浅睡眠和安静觉醒之间,本次研究与报道相符。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新生儿更早的从分娩时产生的应激中恢复过来。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 h内及第5到6 h 内的啼哭人数、时间、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实验组新生儿的行为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就充分说明了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使新生可以较快适应宫外的环
境并可以有效的改善新生儿的行为状态,减少啼哭的次数及时间,使其睡眠时间增加,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峰,陈京立,周彩峰,等.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2010, 45(12):1061—1063.
[2] 郑家琼.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 (16):34—35.
[3] 马惠荣,李胜玲,马桂琴. 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0):3791—3792.
[4] 陈京立,周彩峰.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
喂养的影响. 护理管理杂志, 2010,10 (12):852—854.
[5] chiu, sheau—huey,anderson, et al.effect of early skin—to—skin contact on mother—preterm infant interaction through 18 month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9,46(9):1168—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