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得到教育部门与社会的重视,汉语言文学是教育课程当中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汉语言文学作为最基础的课程,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门创造力与想象力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下的教育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对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在,怎么针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来培养专业人才是当下当下教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在借鉴全纳教育的先进的教学观的基础之上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究,此次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生活都有个积极的推进作用。
标签: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引言
全纳教育是在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中首次提出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的。全纳教育的思想观念主要就是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需求与学习能力,学校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育与培养。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汉语言文学越来越受到教育与社会的关注,汉语言文学作为中文研究领域的重点学科,对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就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人才的培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佛否则我们的教育就是落后的,教育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端。这就需求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手段,使得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进行简单的阐述与探究。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的模式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的培养目模式与手段受到了考验。怎样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各个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就是比较传统、保守。在新的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应该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建构科学合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为社会与国家输出一大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以此更好地服务社会与服务人民【1】。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将汉语言文学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主动地探究性学习,从而达到教育体制改革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内容及其广泛,涉及各种领域,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尊重个体差别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培养目标。文章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进行分析,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提高育人的成效【2】。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是一种文科的学科,汉语言文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汉语言文学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上我们的教学模式是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现在必须同等重视理论与实践,在学科的设置上,不仅仅是包含理论学科的内容,还要加入实践性的学科。比如新闻写作,包含着很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同时还包括汉语言文学实践技能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3】。
2.建立一支高素质与专业强的教师队伍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首选需要一只强大的教师团队,对于学校来说,要吸收优秀的教学人才,并且给与他们足够展示才华的空间,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与研究水平【4】。
3.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构建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
针对过去传统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费改正与完善,在课堂中增加新的知识与学术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在对学生几年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之上,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潜在能力的开发。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查差异性建立人性化的培养模式。在对理论知识的长期建设中,要逐渐加入实践教学的环节,将课堂与课外教学相融合。比如老师可以举办“宋词专题”或者是“先秦文学专题”等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活动课题,进一步扩展教学的深入与广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同时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学以致用【5】。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质上就是以课本为基础但又高于课本,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离不开基础教材,同时也必须是要符合我国教育部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在新的教育体制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中,老师只是对一篇篇文章内容进行剖析与讲解,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花费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在汉语言文学文章的学习上,虽让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提升,但却没有将汉语言文学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很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在新的背景下,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一定要贯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翟瑞青.关于构建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4):1-5.
[2]易娜伊.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逯艳.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案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34-35.
[4]曲敬华.社区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以黑龙江大庆市为例[J].林区教学,2016,(10):21-23.
[5]楊培英.对构建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农家参谋,2017,(1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