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环境(2)
七年级地理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
型的农作物种植。
植被与生态平衡
植被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 用,如森林、草地等植被能够保 持水土、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
样性。
土壤和植被污染
土壤和植被也受到人类活动的污 染影响,如工业废弃物排放、农 药使用等,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治
理和保护。
感谢您的观看
水文特点
水资源丰富
七年级地理第六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水资源丰富, 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 等。
水文循环活跃
水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 水、径流等环节,对自然 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重要 影响。
水质保护重要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 水质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 要,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水 污染。
土壤和植被特点
土壤类型多样
七年级地理第六章第一节自 然环境
目录
• 自然环境概述 • 地球的地形地貌 • 自然环境的特征 •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01
自然环境概述
自然环境的定义
01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未经人为改 造的自然空间,包括大气、水、 土壤、生物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
02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 件。
THANKS
详细描述
平原的形成通常与河流沉积、冰川侵蚀或海平面升降有关。 平原地区通常适合农业和城市化发展,是人类重要的居住和 经济活动区域。
高原
总结词
高原是地球表面较高、相对平坦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大的面积和较高的海拔。
详细描述
高原的形成与地壳隆起、侵蚀作用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高原地区通常 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如草原、荒漠和冻土等。
水资源利用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与特点一、自然环境✶广义的自然环境,泛指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
✶科学的涵义,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
阳光、空气、水、土地、野生动植物都属于自然环境要素,这些自然物质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结合,即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自然环境。
✶它有别于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建造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工矿区、农村、社会等环境。
二、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都称为自然资源,也就是说在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土地、森林、草场、矿物、太阳能等。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底。
自然资源的分类无限资源有限资源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无限资源:泛指取之不竭的资源,故又称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许多气候资源就属于这一类。
它们随着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根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的。
但人类的某些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它们。
例如到达地球边面的太阳能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大气污染状况和污染程度。
有限资源:也称耗竭性资源,次生性的资源。
这种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在地球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和量是有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又可分为:☐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指通过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或人工经营能为人类反复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和土地资源等。
✶特别指出,土地属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土地肥力可通过人类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
但土地又有不可更新的一面,因为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能使土地丧失其固有的生产力特征〔肥力〕,恢复更新要很长时间。
✶各种资源的更新、恢复的速度是不同的。
据研究,自然形成1cm厚的土壤腐殖质需要300-400年。
次生林恢复要数十年或上百年,取决于受破坏的程度。
假设形成或更新的速度极慢就成为不可更新资源。
地理八年级下册 (2)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1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有直接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资源、植被覆盖和土壤等要素。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向等因素。
不同的气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节主要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供水问题。
植被覆盖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保持、水循环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本节将介绍植被覆盖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土壤是地球表层的覆盖层,对植物生长和农田耕种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将介绍土壤的成分、类型和分布特点。
1.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污染、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等方面。
本章将介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资源消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资源的过度消耗对环境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生态破坏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包括森林砍伐、草原退化和湿地消失等。
这些破坏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章还将介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措施。
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图2.1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将地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等方面。
本章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等。
这些技术对于地图制作、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灾害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环境教案
自然环境教案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在内的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
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的责任,也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自然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建议课时:1小时)自然环境是什么?自然环境是指包括地球表面的陆地、水域和大气层等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
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生物圈的平衡。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1. 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如水、食物、能源等。
2.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
3. 影响气候和天气,保持地球的温度适宜。
4. 增强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5. 为各类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
第二节:自然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建议课时:2小时)1. 减少污染:a. 减少废物和污水的排放。
b. 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 促进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
2. 保护物种多样性:a. 禁止非法狩猎和捕捞。
b. 创造合适的栖息环境。
c.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3. 节约资源:a. 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b. 降低能源消耗,采用节能设备。
4. 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和工业:a. 使用无毒农药和有机肥料。
b.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第三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建议课时:2小时)1. 利用互动教学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的美好和脆弱。
2. 组织环保相关的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媒体报道的环保新闻,增加他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和理解力。
4. 在课堂上播放自然保护的相关视频和纪录片,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学生针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实际行动。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范围功能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问题1 (区域认知)我国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它为我们提供了众 多的海洋资源,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何种服务功能? 提问示题:2供给(综服合务思。维)海洋通过海—气相互作用维持全球的水热平 衡,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何种服务功能?
提问示题:3调节(人服地务协。调观)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 境的何种服务功能?
气候、水文、河流、土壤、植被等
服务功能类型
供给服务 调节服务 文化服务 支撑服务
提供自然资源 提供生存空间
森林
提供精神享受、审美体验
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加强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 护区;鼓励保护性开发,如观光、生态旅游等;人工补种,促进红 树林的恢复与更新等。
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产生的问题
(1)森林的服务功能
(2)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 森林服务功能的选择要因地而异。 中的森林主要是调节服务,即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其次
是文化服务,即美化环境; 的森林主要是调节服务,即涵养水源、保持水
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类型: 供给服务 调节服务 文化服务 支撑服务
3、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作用和影响
➢ 作用: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 供给服务 物质需求。
➢ 影响:供给人类社会经济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空间需求。 ➢ 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
➢ 意义:通过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 服务。
自然环境通过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肥沃的土壤环境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人类过渡的经济活动,使动物栖息地变小或变得碎片化,支撑动物栖息服务功能丧失
;使动物的食物链断链、食物来源减少,供给动物食物服务功能丧失等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的认识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目标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________、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________。
例如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表现位置北温带的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原,地势________气候温度适宜,降水适中水源土壤(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________条件。
表现举例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南亚的________自然条件较差,但能够发展得很好西北太平洋岛国________2.对自然条件的改造(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________,谋求人地和谐。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________,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判断1.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发展就好。
(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才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 )3.美国开垦中部大平原获得大量耕地,只是暂时获得了经济效益。
( )材料一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材料二右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1.[综合思维]从土壤、水源及灾害等方面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前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2.[综合思维]分析该地地形地势特点是如何使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其功能的?3.[人地协调观]有人建议在都江堰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021·海南地理)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马蹄形山弯中的小山村,村前是开阔而肥沃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 1 -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 4 -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 8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含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1)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4)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特别提醒]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平时所说的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中考地理复习 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2)
真题 命题点2 中国的气候
4.竹子分布面积最广的温度带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丁温度带是( A ) A.中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高原气候区
真题 命题点2 中国的气候
情境迁移
问题1:指出甲温度带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 试答: 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问题2:分析甲温度带种植竹子的有利自然条件。 试答: 甲温度带多丘陵和山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提示:可以从地形、气候、降水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区别 降水丰富,集中在夏季
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全年干旱
真题 命题点1 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2021辽宁中考]下图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甲是华北平原 B.乙是准噶尔盆地 C.①为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②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真题 命题点1 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2.某校地理老师在上课时,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假设丙地区没有高大的高 原和山地,而是低缓的丘陵和平原。那么,这种地形变化会对我国西北地区 的气候产生影响。”你认为可能的是( C ) A.年温差变大 B.降水减少 C.降水增多 D.大陆性增强
真题 命题点1 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考点 考点2 气候(重点)
2.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区 (1)降水的时空分布
空间分布规律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变 季节变化 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化 年际变化 降水年际变化大 我国年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台湾火烧寮(处于山地迎风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
从利用的角度看,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 整体性
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筹兼顾,综合 利用
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某种 地域性
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 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 社会性
价值的物质财富
因地制宜 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
概念 生__产__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__量__ 分为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
类型 生__物__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__产__资源等 必备条 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
件 开__发__利__用__能力 属 自然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性 社会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__会__发__展__水__平__不同
(2)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__节__能力,有毒、有害物质就 不能完全得到净化。❸
(3)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 稳__定__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影响供给和调 节服务功能。
2.综合权衡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三、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❹ 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
A.植被覆盖率提高
B.土层厚度增加
C.地质灾害增加
D.水循环趋于活跃
【获取信息】 ①材料信息:拆除大坝,恢复河流的原始生态。 ②图像信息:大坝拆除,水体减少,滩地增多。 【尝试解答】(1)A (2)A 解析:第(1)题,大坝拆除后,下游流 速变慢,泥沙淤积,河道变浅,水域面积变小,调节气温能力变差, 水温年较差扩大。第(2)题,大坝拆除后,原有部分水体变为滩地, 适合植物生长;大坝会拦蓄泥沙,拆坝后原有库区泥沙堆积减少;拆 除大坝后,原有生态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可减少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 1.结合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相关案例,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
(综合思维)4.通过对比,说明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正确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目标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__________、水、土壤、________、岩石及地貌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____________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三大类循环简图(3)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______________,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类型和特征生物对水文条件具有反作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生物入侵可能影响地下水位,如桉树被称为活体抽水机,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与生物土壤影响生物分布我国南方低山丘陵贫瘠的酸性红壤适宜茶树生长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生产者和分解者相互作用形成土壤,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读“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对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2.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文B.地貌C.植被D.气候(2023·山东青岛期中)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由珊瑚、贝壳砂构成,质地疏松。
各岛屿面积小,鸟类多,有200余种植物。
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
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
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
专题02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与地势相关知识点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特点:多种多样,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分布广泛。
2、我国主要地形区:(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雪山连绵、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我国第二),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第一、沙漠广布、油气资源丰富),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天府之国、季风区盆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黑土广布),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又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是温带水果主产区(烟台苹果莱阳梨等代表),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林区,红壤广布。
(5)特殊地区的土壤颜色:黑土——东北平原,黄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红壤——东南丘陵,紫壤——成都平原/四川盆地3、我国主要山脉(1)我国主要山脉分布走向序号名称走向序号名称走向序号名称东北西南走向1 长白山脉东西走向8 秦岭西北东南走向15 小兴安岭2 大兴安岭9 南岭16 祁连山3 太行山脉10 巴颜喀拉山4 巫山11 昆仑山脉弧形走向17喜马拉雅山脉5 雪峰山12 天山山脉6 武夷山13 阴山18 唐古拉山7 台湾山脉14 燕山南北走向19 横断山脉(2)位置特殊的山脉--重要地理分解线:地形区分界线:山脉两侧地形区西侧东侧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山脉两侧地形区北侧南侧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秦岭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省份分界线:山脉两侧省份西侧东侧太行山脉山西省(晋)河北省(冀)武夷山江西省(赣)福建省(闽)巫山四川省(川或蜀)湖北省(鄂)4、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不利方面:①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种植业);②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③山区多地质灾害。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课
【点拨】本题考查我国地势特点的影响。我国海岸 线长的特点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发展海洋事业与 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第一级 阶梯
4 000米以上
第二级 阶梯
多在1 000~2 000米,局部低 于500米
第三级 阶梯
多在500米以下
主要地 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高原、 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 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 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
线的是( C )
A.大兴安岭
B.天山山脉
C.昆仑山脉
D.太行山脉
【点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故选C。
4.关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我国地势最高的第三级阶梯海拔在4 000米以上 B.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山有昆仑 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C.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 D.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为了学习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情况,兰兰在“中国
省级行政区域图”(图2111)中标注出了部分山脉的大致位
置。据此回答6题。
6.图中属于第一、二级阶梯
分界线的山脉位于( C )
A.①
B.②
C.③
D.④
【点拨】题图中①、②、③、④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是 内蒙古、陕西、新疆和山西。图中属于第一、二级阶 梯分界线的是位于新疆南部的昆仑山脉;内蒙古东部 的大兴安岭和山西东部的太行山脉是第二、三级阶梯 的分界线;陕西南部的秦岭位于第二级阶梯上。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2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局部小区域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年降水变率加大。
森 林 面 积 锐 减 生物
大气
水文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增加,河流含沙量加 大,淤积河道,导致 旱涝灾害增加。
地面沟谷纵横, 岩石裸露,岩石 的风化速度加快
地貌
土壤
表层土壤流失 更加严重,土 壤肥力下降 。
“牵一发而动全身”
活动:认识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要素特点
变化性: 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貌
土壤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即 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1 能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
能够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物质循环、自然地理要 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3 能够解释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4 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03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整体响应原理
“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 环境要素 受到干扰 发生变化
改变要素 间的物质 迁移和能 量交换
其他要素 发生连锁
变化
整个自然 环境发生
变化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 生一定的影响。如东北湿地变化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2-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一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2.服务功能—调节服务
调节温度
净化空气
降解污染物 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 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一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1. 定义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人类不仅从自然环境中获得 食物、淡水、木材、各种矿产… 还享受了自然环境提供的质量良 好的空气、舒适的气候以及娱乐 和审美体验等。这些人类从自然 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 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一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2.服务功能—供给服务
一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3.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同时存在
供给服务:提供森林 资源、动物资源等。
支撑服务:作为生 物的栖息地、维持 生物多样性、增加 土壤肥力等
调节服务:调节气候、 净化空气和水质、涵养 水源等。
文化服务:提供美丽的 风景,也供人类旅游休 憩、获得精神享受等。
二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谢谢观看!
就供给服务而言,种植油樟可以增加樟油产量,蒸煮后的樟叶及山坡上的枯枝还 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生活能源;就调节服务而言,低山丘陵地区的油樟林可以保持 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油樟还可以抑制虫害;就文化服务而言,油樟林可以 作为乡村旅游资源;就支撑服务而言,大量种植油樟可以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水循 环、维护生物多样性。
一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2.服务功能—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陶冶人们 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一节第2课时 地形复杂多样
②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③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如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四大佛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 游名胜(黄山、庐山、武夷山、巫山三峡、台湾阿里 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 承德避暑山庄、湖南张家界、北京八达岭、四川九寨 沟、敦煌石窟或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江西井冈山 等;
(2)不利影响: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 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 成耕地资源不足。
29
课堂小结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塔里木盆地 —最大
四 大
内蒙古高原 ——地势平坦
四 大
高 原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盆 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聚宝盆”
25
• 山区优点分析: • 山区其他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
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 ①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最
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 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 及横断山区,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 区包括台闽赣等;
19
主要丘陵
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 丘陵和东南丘陵。
这些丘陵海拔多在200 米~500米;少数挺拔峻秀 的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耸 立在平原和低丘之上;两广 丘陵的石灰岩地区,喀斯特 地形发育较好 ;一些地区 有独特的地表地貌。
20
21
主要丘陵:
位置
风景旅游区
八上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地势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山地、高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
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山地占我国总面积的33%,高原占我国总面积的26%,丘陵占我国总面积的10%,盆地占我国总面积的19%,平原占我国总面积的12%。
3、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对我国的影响:(1)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2)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潮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
5、山区: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的劣势: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山区的优势: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有优势。
6、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纵横交错的山脉,熟记下列山脉的位置。
(1)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燕山;昆仑山脉—秦岭;大别山;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六盘山;贺兰山。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唐古拉山脉。
7、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我国陆地海拔最低:吐鲁番盆地艾丁湖(-154.31米)8、我国的地势主要山脉、地形区⑪山脉:A阿尔泰山,B天山,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E长白山,F大兴安岭,G太行山,H阴山,I巫山,J秦岭,K祁连山,L横断山,M台湾山脉,N 武夷山,O雪峰山,P南岭。
⑫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⑬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