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模式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模式选择

【摘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产业集群模式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的四种以市场结构为依据的结构模式,并指出尽管产业集群的作用模式基本相同,但由于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结构模式对各个产业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应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结构模式来培育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集聚辐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新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的应用而出现的代表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需求,引导国民经济发展,能够实现引领带动、产业替代、经济效益等作用,最终会成长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回报率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群体。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相关辅助机构为支撑,在同一产业的地域范围内高度集聚,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垂直和水平联系,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企业和相关机构所构成的地域产业综合体。

一、相关理论综述

目前国内外具体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研究较少。国外方面,Quandt (1997)对巴西堪培拉新兴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研究,从国家环境、地区环境、高科技企业、支撑机构、本地联系、竞争联系和政府政策几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突出新兴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要点。Feser等(2000)通过集群三维度(时间、联系、地理)将集群分为存在集群、新兴集群、潜在集群和技术集群。Solvell 等(2003)提出集群原动力概念,旨在推动尚不够完善的产业集群,集群原动力由目标、设定和过程三部分构成。Breitzman等(2007)研究了美国2002—2006年的前50位新兴产业集群,说明了新兴集群的识别方法和美国新兴集群的发展现状,并比较和分析了发展最快的50个新兴产业集群。剑桥学者Heffeman等(2008)对新兴产业的特征、发展路径和演进系统等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侧重Idea-to-product的转化过程,并认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Porter(2008)详细研究了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集群,分析了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集群从1949—2007年的发展情况。

国内方面,李扬和沈志渔(2010)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规律,具体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内涵、创新发展条件、创新发展过程和创新发展政策。发展过程和发展政策均以发展条件为基础,在阐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三种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进行比较。刘志阳、姚红艳(2011)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因其创新驱动、知识溢出、产业放大和自我升级特征而成为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主要培育模式。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结构模式

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作用模式基本相同,包括集聚作用模式和辐射作用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可以根据集群中的市场结构分为不同的组成方式。一般而言,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时期风险较大、不稳定性强、相对脆弱,大型、特大型企业主要由国家投资或控股,中小企业应鼓励其他性质的企业进入。企业规模应首先是以国家规划为先导,市场化的速度应与其产业成长的速度相一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的市场结构为标准,可将产业集群划分为垄断式、寡头垄断式、完全竞争式、垄断竞争式四种结构模式。当前不同产业集群的结构模式均有典型的企业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应选择适宜的结构模式来发展(见表1)。

1、垄断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垄断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众多相关中小企业围绕一个特大型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在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的带动下,各中小企业一方面要按照它的要求,为它加工、制造某种产品的零部件或配件,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面要完成相对独立的生产运作,取得自身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与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匹配,大企业的核心地位很难撼动,中小企业对其的依赖性相当强。此类产业集群适合产业关联度相当高、产业链条相当长、产业带动力相当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对基础设施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在目前我国定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适合以此类产业集群形式发展。

2、寡头垄断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寡头垄断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众多小企业围绕三五个大型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在形成初期,往往只有一个核心企业和一些相关配套企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出现多个核心企业,形成同一集群内多个主体并存的局面。此类产业集群适合具有适当规模化、产业化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实现寡头合作与竞争关系,提高产业集群的聚合能力。在目前我国定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适合以此类产业集群形式发展。

3、完全竞争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完全竞争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众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交叉联系,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在意大利比较普遍,如马尔凯大区佩扎罗省的木器家具产业。此类产业集群适合中小企业繁荣并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当地资源、环境和区域禀赋有一定的要求。在目前我国定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适合以此类产业集群形式发展。

4、垄断竞争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垄断竞争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集群内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模式。例如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此类产业集群适合大企业带动与中小企业补充互动、不同规模企业群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产业发展有条不紊,层次分明,节奏清晰。在目前我国定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适合以此类产业集群形式发展。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模式

1、联合开发模式

联合开发模式是指以政府、产业、企业、科研院所为联合主体,通过各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并有机结合实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的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结合形式包括产学研、产学研用、官产学研用等,联合主体扩展到社会各界,联合方式延伸到整个产品的研发到销售的整个过程。联合开发模式的根本特征为市场主导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体特点包括:第一,企业为合作的发起者、科研投入者、创新者及科研成果转换者;第二,政府为市场导向提供必需的标准规范的环境条件;第三,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以市场需求及企业创新需求为中心;第四,社会各界为该集群的发展提供各类服务,并对各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进行沟通和协调,促进合作和联合开发的实现。

在联合开发模式中,各主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价值链上的作用环节存在差异。政府在任何时期都不能占据主导地位,而只是居于次要位置。科研院所只是在科学研究阶段占主导地位,技术开发、产品试制、批量生产和市场拓展都是企业占主体地位(见图1)。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全方位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劣势在于容易造成主体的错误或缺位,联合环节容易因沟通不畅而产生重复交易费用和负的外部性。

2、重点干预模式

重点干预模式是指政府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某一领域展开重点规划和支持,通过详细计划或制度设计进行行政干预,进而实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培育的模式。重点干预模式的根本特征为政府主导型,具体内容包括:重点干预的对象可以是尖端技术、重点企业,也可以是具体产业或组织形式;重点干预的手段可以是发展战略和经济计划,可以是财税制度、金融支持、补贴拨款,也可以是法律法规和措施办法;重点干预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指导、引导、鼓励和预测来保证产业合理化政策目标的实现的(见表2)。

重点干预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成长,并将产业政策付诸实践,通过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劣势在于政策传导机制具有时滞性,且政策效果存在随机性,往往理想的集群发展目标难以全部达成。

3、组织服务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