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重奏训练--以古筝三重奏《汉江韵》为例

合集下载

论古筝重奏训练——以古筝三重奏《汉江韵》为例

论古筝重奏训练——以古筝三重奏《汉江韵》为例

论古筝重奏训练——以古筝三重奏《汉江韵》为例随着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件乐器独奏或传统合奏的演奏形式,更是要乐器与乐器之间的配合发挥到极致,使视听享受不断升级。

而古筝作为汉民族的传统乐器,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观赏性强,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古筝的演奏形式也在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古筝的重奏、合奏、协奏等,都在发掘古筝更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古筝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将古筝本身的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也获得了广大作曲家及演奏家的喜爱,优秀重奏作品应运而生,演奏家也常将独奏作品改编为重奏的形式加入到音乐会中。

下面笔者就以古筝三重奏《汉江韵》为例,谈谈古筝重奏的几点要求。

一、作品解读,分析声部演奏任何独奏、重奏作品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了解它的作曲者、流派、结构、演奏技法、情感表达等,这样有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而重奏作品不同于独奏,它由多个声部组成,演奏前则需要对每个声部进行分析,找到每个声部的特点,并让演奏者对其负责的声部以及其他声部都有一定的理解。

重奏是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的,不能只重视横向的旋律线,更需要注重纵向的和声效果,因此便要求演奏者对整首乐曲的每个声部都充分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声部。

例如《汉江韵》作为一首河南筝曲的代表曲目,由王中山先生改编为古筝三重奏曲目,既保留了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加入现代演奏技法,巧妙地把乐曲的细腻与刚劲结合在一起,所以演奏时尤其要注意对其韵味的把握。

二、解决基础问题,分声部练习对作品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就要进入练习环节了。

练习重奏作品需要将各声部分开练习,找到各声部的难点,解决基础问题之后,再合谱练习。

河南筝曲中“游摇”是一大特色,《汉江韵》的第一声部中也有所体现,即弹奏时右手采用托劈的技巧从靠近“岳山”的地方流动地弹奏到琴码附近,反之亦然。

音色通过琴弦位置的改变,达到由强渐弱、由弱渐强、由明亮到暗淡,再由朦胧到清晰的渐变效果。

初探古筝重奏的训练方式——以古筝四重奏《翡翠》为例

初探古筝重奏的训练方式——以古筝四重奏《翡翠》为例

national music 民族音乐初探古筝重奏的训练方式——以古筝四重奏《翡翠》为例陈蓓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摘要】随着古筝的发展,学习古筝的人越来越多,古筝重奏的形式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古筝重奏的训练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从起初的大合奏到二重奏、三重奏再到四重奏,古筝重奏渐渐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本文以经典古筝四重奏《翡翠》为例,古筝重奏表演的完整是以理解乐曲背景,熟悉乐曲分析为基础,加之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声部之间竞争协作才能较好的演绎一首重奏作品。

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古筝重奏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越来越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古筝重奏;《翡翠》;配合练习【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以其醇厚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厚重的历史沉淀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自上世纪80年代末古筝由民间艺术走进专业院校起,古筝艺术就迈开了发展的脚步,一批批优秀的作品横空出世,一批批习筝者前仆后继,把古筝推向更专业化的学习。

随着发展的越来越规范化、专业化,渐渐地古筝作品不满足于独奏的形式,合奏、二重奏应运而生,最早发行的重奏作品是《土耳其进行曲》和《汉江韵》收录于1998年11月王中山老师编撰的《古筝曲谱集》中,后渐渐产生三重奏、四重奏,甚至小型民族室内乐的形式。

本文就以经典古筝四重奏《翡翠》为例,初探古筝重奏的训练方式,探寻古筝重奏训练在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上遵循的理论依据。

当今对于古筝重奏的研究还在一个起步的阶段,笔者查询知网不过寥寥五篇的文章是对于古筝重奏的概述,其中有四川音乐学院任教的江澹曦老师所著的《关于古筝专业重奏、合奏教学的几点建议》对于四川音乐学院古筝重奏课提出了课程设置、完善教学的若干问题,证明了重奏教学科学合理的重要性。

董凌凡老师在《论古筝重奏作品的发展与创作》一文中详细地梳理了古筝重奏多年来经历的发展脉络,从多变的调式、多声部的织体、特殊音效的创作手法、不规律节拍节奏变换、多方位旋律发展的五个方面对发展至今比较典型的重奏曲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作者:袁姗姗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7期【摘要】《汉江韵》作为河南筝曲的代表作之一,利用快板与慢板的完美结合,使筝曲具有纯正的河南地方韵味,不仅歌唱性强,又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了河南人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本文通过对这首乐曲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演奏技巧。

【关键词】河南筝曲;汉江韵;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078-02一、乐曲的创作背景及取材来源《汉江韵》是乔金文先生根据当年在信阳农村体验生活时的感触所创作的,曲子精致短小、轻快活泼,以粗犷奔放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对劳动的热爱,以及人们劳作时愉悦的心情。

该乐曲是根据河南曲剧改编而成的,曲剧是中原地区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有80年的历史。

作为河南第二大地方剧种,曲剧流行于开封、洛阳和南阳等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清新淳朴、优美动听等艺术特色,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该曲旋律素材就是源于曲剧中的《汉江》和《书韵》两个曲牌,为河南当地群众所熟悉和喜爱,同时又与乐曲所要表现的情感十分接近。

《汉江韵》属于河南小调风格的筝曲,“小调筝曲”就是民间弹筝人通过对“河南说唱”“小调曲子”的音乐进行自我加工而成的,所以它也包含了“小调曲子”质朴、强烈的风格和戏剧化等特点,演奏风格也较多受到淳朴活泼的小调曲子的影响。

曲作者通过对素材的反复加工、不断提炼,并运用精湛的作曲技艺,使之成为一首独立、完整的古筝曲目。

在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取材来源和地方特色之后,演奏者就可以在对《汉江韵》进行二度创作时确立“欢快热烈、朴实亲切”的感情基调。

这首乐曲粗犷奔放、热烈高亢,把河南人民的个性、乡土风情、语言特点在筝乐中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演奏者只有将自己的表演情绪与作品所要呈现的内容融为一体,才能使乐曲凸显出更饱满的艺术特点。

二、曲式结构的艺术特点(一)曲式结构的总体特征《汉江韵》全曲采用“ABA”的经典曲式结构,从旋律素材上可具体划分为“书韵”+“汉江”+“书韵”。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演奏技巧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演奏技巧
一 、 《汉江韵》的创作背景、曲式及音乐结构 (一 )《汉江韵》创作背景 古筝是我 国最古老 的弹弦乐 器 。早 在二千 多年 前 就作为一种歌唱性的伴奏 乐器流行 于战 国时期 的秦 国 (今陕西省),故又有“秦筝”之称。长久 以来古筝一直 被认为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 ,雅俗共赏的奇葩。由于古 筝历史悠久,流传甚广 ,并且跟不同地区的戏曲音乐、曲 艺音乐和 民间音乐相融 汇 ,所 以形成 了不 同 的风格 和流 派 ,河南筝派是 其中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河南筝派上承汉唐遗风,下接明代之弦索 ,被人 们称为“中州古调”,如今大多称为“河南筝 曲”。现 今 的河南筝 曲以河南南 阳的鼓子 曲演变而来 ,南 阳 鼓子 曲包 括带有唱词 的“牌子 曲”、纯器乐 的“板 头 曲”,因此现在有代表性的河南筝 曲大都是河南 曲子
二汉江韵的艺术处理只有了解汉江韵的风格特色才能更好地诠释这首曲子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运用了许多河南地方特点的技法及风格在里面如河南筝中左手的以滑音上滑音在mi或la音上产生的小三度滑音中间没有过渡按音速度较快多为sol或do的装xifa按的都要更高一些但fa还不能按到升fa而且在左手密颤的时候xi和fa都不能按的很稳定要按得游移一些而且颤的过程中音要下滑回来这个动作不好掌握一般都是单独练习练好之后再融入到曲子里面融入曲子里时要注意密颤的时候要细密紧促并且利用左臂的肌肉暂时紧张而形成抖动
摘 要 :《汉江韵》是河南筝派的代表 曲 目,介绍其创作背景、曲式及音 乐结构,从 左手演奏技 法的处理、 韵味 的处理 、右 手 演奏 技 法的 处理 来探 讨其 演 奏技 巧 ,以使 演 奏者 对其 有更好 地 诠释 ,从 而 引起观 众 的共鸣 。
关 键词 :《汉江韵 》;板 头 曲 ;古 筝 ;演奏 ;技 巧 中图分 类 号 :J632.32 文 献标 识码 :A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演奏技巧及乐曲分析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演奏技巧及乐曲分析
地 的 雄 壮 与 中 原 儿 女豪 放 的性 格 ,这 段 紧张 形成 颤动 ,这 样 就 是 曲 子 变得 有 颜 色 有 弹 性 。 当本 段 演 奏 至
演奏 的尽 量有 旋律 性些 ,音 与音 之 间要 有 区别 。
谱 例 7时就 要 准备再 现第 一段 的快板 了 ,这 部 分 要 注意 抓 稳 速 度 ,
左手 颤音 不 断 ,到从 “sol” 降 至 升 “fa”、还 原 “fa”、 “mi”,从 运 用 按 、揉 、颤 、摇 是 本 段 的 音 得 到装 饰 与 润 色 。与 第 一 段 不 同
“do” 降至 “si” 时 ,在颤 的过 程 中音 要 逐 渐 的下 滑 ,在 不 断 颤 音 的是 ,本段 的按 、滑音 要 体 现 出韵 味 ,与 第 一段 快 速 直 爽 的按 音
摇 ,夹 弹 ,扫 指 。
出 的是一 小节明快的密颤加游摇 ,游摇后 接的还是一 小节夹 弹 ,并且
乐 曲前 奏 的速 度 为 每 分 钟 152拍 ,而 且 一 开 头 就 是 快 速 的 滑 再 反复弹一 遍。热情的快板由此展开。这段 决板在弹奏 中要 触弦迅速 ,
音 ,滑音 时要一下到位 ,不可 以有过渡音 ,不 能拖泥带 水 。河南 人说 干净 利落 ,确保 每个音 符都清 晰 ,不能 因为是快 板而 只关注速度 不注
都要 比平时音高要高 ,但 “fa” 不能按 到升 “fa”,我们 一般都称 这个 腔和 间奏 音乐 组 成 ,仿 佛 是 人 们 之 间相 互 问候 的 亲 切对 答 ,里 面
“fa” 为微 升 “fa”。密颤在此乐 曲中多次 出现 ,特 别是在第二段 中。 既 有对 艰难 心 酸的 回忆 又 有对 未来 美 好 生 活 的憧 憬 。在 演 奏这 一

古筝合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古筝合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古筝合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作者:陈妍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4期摘要:近年来,古筝合奏开始在各院校中兴起,而古筝合奏教学作为传统专业教学的延伸,将成为传统古筝教学的补充形式及古筝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当前部分院校在合奏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师生不重视、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平台少等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可从丰富教学手段、创新训练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完善教学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构建实践平台等途径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合奏应用技巧及表演状态,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提升自身整体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关键词:古筝;合奏教学;问题及对策古筝在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拥有了浓郁的古典艺术气息,我们作为现代的古筝学习者特别是古筝教育者,应该深入掌握传统文化并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它传承下去,使其发展得更加欣欣向荣。

自20世纪40年古筝教学代进入高校以来,基本只局限于一对一的独奏教学形式,但古筝教学不单要培养学生的独奏能力,也应重视重奏、合奏的培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1]。

近年来,古筝合奏开始在各院校中兴起,学校及师生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古筝合奏,但古筝合奏暂没形成系统有效的教学模式,仍未作为基础课程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中。

目前古筝合奏教学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古筝合奏教学现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数量受限目前各高校古筝专业配备的教师数量远远少于学生需求数量,由于缺乏师资力量,老师一节课时间要同时指导4-5人独奏同一首作品,古筝小组授课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模式,这与细致化的教学及理想的教学进度成为矛盾[2]。

即使目前很多学者对古筝小组授课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但若仍局限于流水线式独奏教学,仍是会出现内容针对性不强、技术练习强度不够、教学效率不高等缺点[3]。

另外,有些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中仍未意识到重奏合奏教学的重要性,使得重奏合奏教学缺乏实践演练;且有部分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演练失误,只注重理论教学环节,导致学生无法更深入了解相关的重奏及合奏知识,导致学生技术水平受到限制,最终影响学生整体演奏及音乐素养水平的提升。

《汉江韵》三重奏中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

《汉江韵》三重奏中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

《汉江韵》三重奏中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孙倩【摘要】《汉江韵》三重奏是由王中山先生在《汉江韵》独奏曲的基础之上重新整理改编而成,从演奏形式上的改变以及创新性技法的加入,让这首传统乐曲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从《汉江韵》三重奏中的传统风格、韵味以及王中山先生改编加入的创新技法进行分析,总结《汉江韵》三重奏中新的艺术生命.【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2页(P20-21)【关键词】《汉江韵》三重奏;风格特征;王中山;创新技法【作者】孙倩【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正文语种】中文古筝这件古老的乐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南北两方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具有代表性的如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自成一派。

《汉江韵》就是河南筝曲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河南曲剧中的《汉江》、《书韵》两个曲牌,故名为《汉江韵》,1962年由乔金文创作,描写了河南人民春耕时热火朝天的场面,也充分表现出河南筝曲直率、爽朗、质朴的特点。

之后,王中山先生在此基础之上重新编排为三重奏的形式,使得乐曲既具有民族性也具有时代性。

一、曲式特征重奏版本在曲式结构上基本遵循了原曲的结构,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调式方面。

王中山先生采用的是双调式五声音列不完全八度周期模式定弦(见谱例),以C徵调式为主,游离于C宫调式。

这类定弦仍然是以中国的五声音阶为主要基础,在寻求新意的同时,也很好的保留了中国的风格特征。

谱例:改编后的《汉江韵》是三重奏的模式,这三个声部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旋律线,在节奏、音调进行方向起伏。

在《汉江韵》三重奏中用短小的旋律型作为二三声部,衬托了一声部的对比,将主要旋律烘托出来。

二、风格性演奏技法(一)游摇《汉江韵》中出现的摇指都是由游摇来完成的,这与南派的很多小指扎桩摇有明显的区别。

游摇时需要根据情感的变化,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摇指到靠近岳山的地方或者从岳山开始到琴码的方向,音色也在朦胧和明亮间发生变化。

浅谈古筝重奏的多元化模式教学

浅谈古筝重奏的多元化模式教学

浅谈古筝重奏的多元化模式教学前言古筝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弹拨乐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艺表演形式。

在古筝演奏中,多人合奏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在这样的演出中,基于多人配合,所需的技能包括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快速的反应能力,流畅的指法和准确的节奏感。

在古筝重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如何提高整体演奏的水平,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对古筝重奏的多元化模式教学进行讨论。

教学模式传统的古筝教学通常采用一对一或小组教学的方式。

但是对于古筝重奏,老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包括:团队教学、分组教学、对练教学、母子教学等,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团队教学团队教学是指老师将学生组成一个团队,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奏进行教学。

这种方式主要在学生的音乐感觉和集体合作能力方面启发学生。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每个人各自弹奏不同的乐曲,然后将所有的乐曲合在一起演奏。

这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听、如何合奏并提高包括与人合作,交流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中,老师将古筝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独立练习和演奏。

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调能力。

老师在组织分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技能以及个人爱好来分组,以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练教学以对练主题进行学习的方式是,把学生按照技术水平分组,互相比拼技巧和实力的方法。

老师可以制作一些乐曲,掌握相同的乐曲进行对练。

这种对练可以通过直接比赛的形式,通过对比赛结果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这样的对练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母子教学母子教学可以将母系家庭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在古筝素质教育中,母子教学已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形式。

通过和母亲学古筝,不仅可以在家里提高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还可以使母亲们学习到一些美妙的古筝技巧和演奏方法,促进家庭教育和文化传承。

结论古筝重奏教学在教师们的引导下,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以四首筝曲为例浅谈筝曲的地域风格与发展

以四首筝曲为例浅谈筝曲的地域风格与发展

以四首筝曲为例浅谈筝曲的地域风格与发展作者:陈之夏来源:《魅力中国》2016年第12期摘要:现在许多古筝曲,都加入了地方音乐元素,并运用古筝独特的音响效果、演奏技法来表现这些地方音乐。

这将对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创新及筝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汉江韵》《幻想曲》《黔中赋》《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是四首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古筝曲,本文以这四首为例,浅谈筝曲的地域风格以及筝曲的发展。

关键词:筝曲;地域风格;创新技法;发展一、通过谱例分析四首筝曲的地域性特点(一)《汉江韵》——河南地方音乐特点的谱例分析《汉江韵》这首筝曲是1962年由任清志传谱,乔金文整理,也是河南筝曲的代表作,一听到这首曲子,就能联想到河南人粗犷、豪放、热情、淳朴的性格,乐曲的音调又和河南方言十分相似,所以这首曲子也被成为“河南的语言”。

这首乐曲是采用鼓子曲(是一种演唱的曲艺形式,由明、清两代流行于中原的小曲、民歌衍变而成。

鼓子曲是由各种曲牌连缀而成,曲牌大约有二百多个,可分为大牌、昆牌和杂牌三种。

曲体结构有单曲体和曲牌联套两种)中的小调曲牌创编的,其结构短小、情绪轻快、风格浓郁。

《汉江韵》就是由小调曲牌《汉江》和《书韵》连缀而成,以热情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劳动时的愉悦心情。

而小調曲牌又是河南曲剧的前身,因此《汉江韵》与河南曲剧属同一风格的音乐。

譬如,《汉江韵》的开头四小节和曲剧曲牌《大起板》(大起板:原是河南曲剧民间演出前闹台曲,热烈欢快)中的第七至第九小节,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幻想曲》——西南苗族音乐特点的谱例分析《幻想曲》是由王建民以西南苗族地区民歌为素材加工提炼而成的一首古筝曲,采用新颖的表现手法,被称为“古筝现代作品的开山之作”。

在这首筝曲中,作者根据苗族音乐(苗族音乐:产生于五度相生律,经过历史的变迁和各个群族的封闭,音乐文化形成了具有多群族特点和多个调式类型。

调式音阶根据音阶组成者的多少,可分为窄、中、宽三个调式类别)的音阶调式整合形成了既具有苗族音乐风格又具有新音乐特点的特殊的音阶。

浅谈高校民乐团中的古筝重奏建设

浅谈高校民乐团中的古筝重奏建设

浅谈高校民乐团中的古筝重奏建设作者:田硕硕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05期摘要:古筝作为民族乐器之一代表着中华民乐的精髓。

为了让更多学习古筝的学生参与到高校民乐团中,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华文化,本文根据高校民乐团发展现状,应用科学有效的古筝重奏教学模式,将古筝重奏纳入高校民乐团的建设之中,给新时期高校民乐团探索适合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校民乐团古筝重奏古筝是中国民族器乐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古筝与柳琴、琵琶、阮、扬琴等都属于弹拨乐器组。

古筝在民族管弦乐队中作为装饰性乐器常常被忽略,但是,作为重奏形式却非常丰富:小到精致的二重奏,大到人数众多的多声部重奏,都能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听觉盛宴。

据不完全统计,经常活跃在舞台上的专业与非专业的古筝团体有近百个,每年筝团演出、比赛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古筝重奏建设慢慢成为社会主流趋势。

一、高校民乐团开设古筝重奏的原因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在民乐团招生中招生的很多学生都是学习古筝的。

古筝音色优美、形制优雅、入门容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民间具有“好听”、“好看”、“好学”的“三好”特点。

古筝是目前中国民族乐器中学习人数最多的乐器。

然而,由于古筝为一弦一音,通常按五声音阶排列,以21弦为常用规格,有三个八度的音域,因此古筝的转调需要在每个八度中进行一根甚至多个琴弦的重新校对音准。

现代民乐团作品常常需要进行临时转调,而古筝又不能在乐曲当中校对音准进行临时转调,再加上古筝作为伴奏时的音色不如扬琴或者琵琶的音色稳定,又能被它们所代替,因此,古筝在民乐团中只能设置一至两架作为色彩装饰性乐器。

众多学习古筝的学生没法切身参与到民乐团的演奏中,不但导致人才的浪费,而且与高校民乐团“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传播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宗旨相违背。

因此,高校民乐团纷纷开始正视现状,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加强古筝在民乐团的建设,将古筝重奏纳入高校民乐团教学中,在高校民乐团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寻找适合的教学道路。

河南筝曲《汉江韵》双手演奏技巧及其音乐风格

河南筝曲《汉江韵》双手演奏技巧及其音乐风格

当代音乐2021年第5期MODERNMUSIC河南筝曲«汉江韵»双手演奏技巧及其音乐风格王明瑶[摘㊀要]古筝又名汉筝㊁秦筝ꎬ属于弹拨乐器ꎬ具有悠久的历史ꎮ在古筝发展的历史长河中ꎬ经过几代传人不断地创作与发扬ꎬ现在已经是中国独特的㊁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ꎮ它的音色优美㊁音域宽广㊁曲目风格多样㊁演奏技巧丰富ꎬ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ꎬ所以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ꎮ古筝有九大流派ꎬ其中河南筝派没有南方筝派的优雅婉约ꎬ但曲风高昂明亮ꎬ特色鲜明ꎬ演奏技法也是高超且独特ꎬ代表曲目则为«汉江韵»ꎮ听到了这首曲子ꎬ就想到了河南人质朴㊁豪放㊁粗犷㊁正直的形象ꎬ使人深深地沉浸在其中ꎮ本文主要分析«汉江韵»这部作品ꎬ以左右手演奏技巧的处理为主线ꎬ介绍其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ꎮ[关键词]河南筝曲ꎻ«汉江韵»ꎻ技巧ꎻ韵味[中图分类号]J632 32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5-0135-04[收稿日期]2020-12-17[作者简介]王明瑶(1996 ㊀)ꎬ女ꎬ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ꎮ(青岛㊀266100)一㊁河南筝派音乐风格河南筝派是由秦筝(陕西筝派)传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而来的ꎬ后来成为著名的中州古调ꎮ付玄曾给予河南筝派 曲高和寡ꎬ妙技难工 的高度赞赏ꎬ寓意是音乐极具内敛沉稳㊁慷慨大方ꎮ传统民间说唱艺术中的大调曲子(河南鼓子曲)ꎬ是一种以曲牌连缀为其演唱特点的曲艺形式ꎬ由明清两代流行于中原地区的小曲和民歌衍变而成ꎬ后来慢慢被分成两大类别ꎬ分别是 板头曲 和 牌子曲 ꎮ板头曲是流行于中原的民间乐种ꎬ以筝㊁琵琶㊁三弦这三样民族乐器演奏为主ꎬ再夹杂月琴㊁京胡㊁箫㊁板等乐器ꎬ基础三大件也可以独奏ꎮ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ꎬ河南大部分筝曲都是由 板头曲 筝声部演化而来的ꎬ因此河南筝曲都一直被人们称为 板头曲 ꎬ«汉江韵»就是其中的一首ꎮ河南筝曲的板拍只分为两类ꎬ慢板和快板ꎬ都为2/4拍ꎮ慢板筝曲每小节分为一板一眼ꎬ快板筝曲是有板无眼ꎮ但是无论慢板还是快板ꎬ无论曲子情绪是欢快还是哀伤ꎬ都不会特意追求清新素雅㊁精巧秀美㊁不同凡俗的风格ꎬ而是以深沉质朴㊁沉稳大气㊁慷慨激昂为风格特点ꎬ这恰恰符合了河南人豪爽的个性ꎮ所以河南筝曲多嘹亮ꎬ与当地人民民俗的语言腔调特色㊁当地传统地方戏曲独一无二的声腔相结合ꎬ时时刻刻体现了音乐的独特戏剧性ꎮ二㊁乐曲创作背景与段落结构特点(一)乐曲创作背景乐曲主要取材于 河南曲子 中的两个曲牌ꎬ分别为«汉江»«书韵»ꎬ因此名为«汉江韵»ꎮ本曲是乔金文先生根据以前在信阳农村体验生活时候的内心感触所创作ꎬ乐曲短小精致㊁轻松活泼㊁以粗犷奔放的音符旋律抒发了辛苦劳作的百姓对田野劳动的热爱之情[1]ꎮ«汉江韵»属于筝曲类别中的河南小调ꎬ 小调筝曲 就是民间弹筝人通过对 小调曲子 河南说唱 等音乐进行加工而成的ꎬ具有深沉淳朴㊁戏剧化的特点ꎬ深受河南当地听众的喜爱ꎮ«汉江韵»由板头曲演变而来ꎬ当板头曲三大件乐器分开独奏时ꎬ筝曲的部分可以立刻独奏ꎬ体现出起伏有致㊁刚柔并济的特点ꎬ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形成独立的河南筝曲ꎮ(二)段落结构特点«汉江韵»按照旋律可以把曲牌分为书韵一+曲牌+书韵二这三大段ꎮ它的旋律结构基本以经典四小节为一个乐句ꎬ始终围绕旋律主题进行重复和变奏ꎮ调式上由 宫 音开头ꎬ逐渐下行四度到 徵 音ꎬ再下行四度到 商 音ꎬ最后回到 宫 主音ꎬ特点是多用变徵少用清角[2]ꎮ531全曲基本上都是民族调式ꎬ是没有和声的ꎬ后来被王中山改编后的«汉江韵»综合了西方大小调式特征使和声更加丰满ꎮ以下将三大段进行逐一分析:第一段(书韵一):以欢快热烈的快板ꎬ铿锵有力的节奏ꎬ情绪激昂的旋律ꎬ表现了大地回春㊁万象更新㊁生机勃勃的景象ꎮ和曲剧大起板的段落几乎一样ꎬ在这样的音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劳动人民欢呼雀跃㊁喜笑颜开的丰收场景ꎮ这一段的旋律机智敏捷ꎬ虽短小但并不缺乏精致ꎬ有十足的底气ꎬ一气呵成ꎬ半终止以一个长摇指将速度突然慢下ꎬ结束第一个乐段ꎮ第二段(曲牌):乐曲的慢板由汉江的唱腔和间奏音乐组成ꎬ夹叙夹议ꎬ仿佛是人们互相问候的亲切对答ꎬ里面既有对艰难心酸的回忆又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ꎮ以婉转如歌的慢板为起点ꎬ演奏者在这一段充分发挥左手的按颤柔滑等技巧ꎬ来修饰主旋律ꎬ使曲子中的河南韵味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ꎮ八度向高音跳进时速度逐级加快ꎬ一直达到全曲的高潮 急板速度ꎬ此处情绪与速度虽然已经达到最高涨ꎬ但是需要稳定ꎬ左手按滑音和右手要保证音准㊁音色㊁音强ꎬ这无疑是有相当高的难度ꎮ第三段(书韵二):是第一段音乐旋律的缩短变化再现部分ꎬ与第一部分的不同主要在于速度更加的欢快ꎬ情绪更上一层楼ꎬ力度增加ꎬ等等ꎬ音符稍微有些变化ꎬ篇幅减小ꎬ需要在演奏时把感情和韵味充分表达出来ꎬ结尾慢下来给予听者意犹未尽的遐想ꎮ三、左右手演奏技巧以及其体现的音乐风格和处理(一)左手演奏技法的处理«汉江韵»这首乐曲的特点就在于左手的按弦㊁按滑等技巧ꎬ韵味与音色不容易掌握ꎮ它的左手按弦一定要快速并且到位ꎬ古筝弦不像有固定音高的乐器ꎬ它需要左手按弦来达到音高ꎬ具有不稳定性ꎬ所以涉及到一个音准的问题ꎮ音准是演奏者必须掌握的能力ꎬ一个曲子没有音准是不能够称作完整的ꎮ此曲的左手利用按㊁揉㊁颤㊁吟㊁点等技法ꎬ使旋律变得更加柔美润和ꎬ从而加强体现出地方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感染力㊁表现力ꎬ即称之为 以韵补声 ꎮ还有就是右手的夹弹㊁游摇㊁扎桩等技法ꎬ只有深刻了解体会河南筝曲«汉江韵»的地方民俗音乐风格特点ꎬ才能更加周到地诠释㊁演绎好这首曲子ꎮ1.滑音本曲中有大量的上滑音ꎬ乐曲开头第一个音要求左手上滑音快速一步到位ꎬ没有过渡ꎬ非常直爽ꎬ音高从高音la到倍高音dolꎬ小三度必须准确无误ꎬ表现出流水和河南人说话声调的特点ꎬ他们爱把句头加重音ꎬ例如 吃饭了没有?你干啥去了? 那个 吃 和 你 的语气就重些ꎬ河南音乐也是这样ꎬ所以要在第一句弹重音ꎬ句子的音头要强ꎮ因为弦位在第二根上ꎬ弦细并且容易断ꎬ所以要求演奏者拿捏好按弦位置ꎬ往左一点音高达不到ꎬ靠右一些会快速崩断弦ꎮ左手按弦用二㊁三㊁四三个手指靠近手指甲的肉ꎬ重心靠四指会更有力量ꎬ手腕和手掌支撑住ꎬ手指弯曲呈半圆ꎬ小臂下方发力ꎬ大臂放松ꎬ敏捷无迹ꎮ比较有难度ꎬ难以拿捏风格ꎮ谱例1:下滑音和上滑音一样也没有过渡ꎬ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特点ꎬ下滑音并不是正常滑半圈的下滑音ꎬ而是婉转的下滑音ꎬ左手先重心在食指上ꎬ然后用手腕带动食指回滑到无名指上ꎬ重心从右转移到左ꎬ回滑了一个半圆回到原位ꎬ这样就会呈现出一种饱满的音色ꎬ具有十足的韵味ꎬ而不是直上直下耿直的音色ꎮ下滑音分为慢下滑和快下滑ꎬ慢下滑音在第二段慢板体现得淋漓尽致ꎬ突出了 以韵补声 的特点ꎮ快板中的下滑音也必须快速ꎬ以下例子下滑高音la必须从倍高音dol一步到位到高音laꎬ使音乐具有粗犷奔放的感觉ꎬ令人心旷神怡ꎬ这也是河南筝曲左手演奏技巧特点和风格之一ꎮ谱例2:慢板谱例3:快板2.按音按音分两种ꎬ一种是fa和xi的原位音高ꎬ另一种是固定按音ꎮ例如谱例中在高音la上按倍高音dolꎬ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按音第一是要右手弹和左手按音同时发力ꎬ第二要同时进行密颤音ꎬ也就是快速的幅度小且频率高的颤音ꎬ并且在开头的地方要弹出重音头ꎬ这也是河南筝曲的演奏特点和风格之一ꎮ谱例4:631当代音乐 2021年第5期3.颤音曲子里的颤音有密颤和大颤ꎬ这是河南筝曲极具特色的一点ꎬ密颤的韵律要求快㊁短ꎬ即速度快㊁幅度极小㊁频率高ꎬ因为颤音会使音升高ꎬ所以在弹fa和xi的时候会比原位的音高要高一些ꎬ微升高ꎬ但是还不能高到小二度ꎬ而且颤音不能按得很稳定ꎬ需要游移一些ꎬ左手肌肉发力需要单手练习ꎬ使曲子变得有弹性ꎬ微波起伏ꎬ所有的按音同之前所说都要加上密颤ꎮ大颤音需要左手的揉颤力度比较大ꎬ手腕和小臂撑住发力ꎬ可以在大小三度之内重颤ꎬ夸张了揉弦ꎬ渲染气氛和情绪ꎮ谱例5:密颤谱例6:大颤4.点音乐曲中的点音很有意思ꎬ它使得曲子变得幽默无比并且耐人寻味㊁别具风味ꎮ左手按弦快速下上ꎬ敏捷ꎬ不能产生滑音的效果ꎮ点音在慢板和结尾处均出现ꎬ结尾把乐曲推向高潮ꎬ表现出河南人泼辣㊁豪爽的性格ꎬ成为全曲结束前的黄金点ꎮ谱例7:(二)右手演奏技法的处理1.摇指«汉江韵»曲中所运用的摇指技法称为 游摇 ꎬ游摇的特点是音色旋律略为稀疏ꎬ根据情感需要ꎬ共同进行弹奏时的右手要从靠近筝码的位置开始弹ꎬ逐渐过渡到靠近面板最右边 岳山 的位置ꎬ反之一样ꎮ音色由朦胧到最大共鸣再到最后清脆明亮ꎬ或者由弱暗渐变到明亮再渐变到弱暗ꎬ力度由弱渐强渐弱ꎬ但是托劈的频率始终很密集ꎬ不会随着力度而改变ꎮ与此同时ꎬ左手做较大幅度的揉颤ꎬ音乐表现极富于喜剧性ꎬ效果明显ꎮ滑音是上行的小三度音程ꎬ其特点是音色的颗粒性极强ꎬ音头强且具爆发力ꎮ与其他的派别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ꎬ例如南派多为小指扎桩摇指ꎬ手腕左右运动为主ꎬ食指捏住大指ꎬ大关节始终保持固定不动ꎬ音色清脆秀美㊁均匀流畅ꎻ而北派河南筝曲对指摇的颗粒流畅性和指尖爆发力要求极高ꎬ一旦基本功不到位ꎬ则会使乐曲的韵味风格和整曲的完整性大打折扣ꎬ神韵降低ꎮ2.夹弹夹弹就是有依靠的 托 ꎬ指的是右手无名指扎桩ꎬ大指弹完 托 一个音后落到下一根弦上ꎬ多用于技法大指 托劈 ꎬ因为扎桩弹出来音色比不扎桩更加的稳定㊁实落ꎬ音色浑厚㊁圆润㊁饱满ꎬ铿锵有力ꎬ一笔一画ꎬ河南味道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ꎮ河南筝曲在连续托劈这个演奏技法上更加突出强调音头重音的重要性ꎬ因为如此演奏更加显现出乐曲上下跌宕起伏的旋律线条感ꎬ使听众听起来更加体会到河南筝曲独具鲜明的地方音乐风格特色ꎬ明亮㊁快速㊁俏皮㊁有力ꎬ从而突出了粗犷㊁热情㊁奔放的艺术特点ꎮ3.扫摇曲目中多次运用了相比于平常的不同于右手的 双托 ꎬ此技法要求右手快速果断发力 力弹两个音ꎬ极具爆发力ꎬ左手在右手发力快速弹奏同时迎音上滑ꎬ从而强调音头ꎬ为曲子极大烘托了气氛ꎮ以上«汉江韵»中河南特殊技法使得旋律更加具有河南本土风俗韵味ꎬ令听者深刻感受到中原儿女的粗犷豪放㊁浑厚质朴的情怀和泼辣爽快㊁心直口快的性格ꎮ(三)音乐风格处理各个地方的民间音乐都和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㊁风俗㊁性格特点㊁语言文化有极大的关系ꎬ因为民间音乐来自于民间生活和语言文化ꎬ所以«汉江韵»作为河南筝派典型代表曲目之一ꎬ表现了河南人的语言文化特色ꎬ充分体现了河南劳作百姓的生活民俗㊁风俗习惯㊁文化素养㊁风格特点ꎮ曲目以慷慨㊁热情㊁奔放的音律表达了人民对春天的憧憬㊁对劳作的热爱㊁对丰收的欣喜㊁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情的期盼ꎮ右手的铿锵有力ꎬ左手的婉转润和ꎬ都显现出河南特色和河南韵味ꎮ«汉江韵»的难得之处是通过左手的技巧体现出真与美的统一ꎬ吸引听众的是它来自于艺术的美ꎬ而且这种美是如此熟悉㊁亲切而新鲜ꎬ因为是民族土生土长ꎬ来自根里的语言文化㊁语言特色而形成的音乐ꎮ因此要想把它弹好ꎬ这些演奏技巧是远远不够的ꎬ在技术的基础上ꎬ还需要在强弱㊁音色㊁速度㊁气息㊁渐变等几个方面加以细致地处理ꎬ才能更加完整的呈现出河南韵味ꎬ弹得再活泼风趣一些ꎬ托劈再更加有弹性㊁果断ꎬ张弛有度ꎬ重音突出ꎬ表现出浓厚的本土乡镇气息ꎮ一定要把河南人性子里的那股劲儿ꎬ那种热情㊁泼辣㊁大方㊁豪爽㊁高亢的北方青年性格表现出来ꎬ再加上演奏者的高超技法ꎬ如此深刻演奏出731王明瑶:河南筝曲«汉江韵»双手演奏技巧及其音乐风格河南当地的风土韵味ꎮ有一首民间诗ꎬ描述河南筝的演奏特点:名指扎桩四指悬ꎬ勾摇剔套轻弄弦ꎬ须知左手无别法ꎬ按颤推揉自悠然ꎮ每一个演奏技法都是河南曲子的特征ꎬ都散发着河南味儿ꎮ«汉江韵»作为河南筝曲的代表ꎬ将河南筝派的演奏技法以及地方的文化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ꎮ河南筝在渊远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耀眼光芒ꎬ不论是现代的传播或者是传承都具有着本体自身的文化功能ꎬ为中国伟大古筝艺术增添色彩ꎮ后来经过几次改编ꎬ作为现代河南筝曲的代表曲目的«汉江韵»将河南筝派以崭新的生命力继续向前发展ꎬ在中国古筝的历史发展中ꎬ河南筝派必定会前途光明ꎮ综㊀述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民族ꎬ音乐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民族语言ꎬ后逐渐形成民歌ꎬ再衍变成传统曲目ꎬ直到发展成近现代创作曲目ꎮ音乐作品根植于民族音乐ꎬ所以创作要扎根于民族音乐ꎮ在近现代创作作品流行的时代ꎬ一定不能忘了音乐的根㊁音乐的本ꎮ没有传统曲目的基础就没有现代曲目的创作ꎬ没有原来的技法也就没有现在的创新技法ꎬ没有原来的曲式就没有现在的曲式ꎮ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音乐㊁追求西化ꎬ要考虑创作的本身对于乐器是否适合ꎮ«汉江韵»既保留了河南筝的音乐风格韵味又加入了现代新的技法㊁织体㊁音乐元素ꎬ使听众感受到河南民间浓郁的音乐气息与现代创作新技法相融合的独特魅力ꎬ令人耳目一新ꎮ«汉江韵»是小调筝曲河南筝派音乐风格不断成熟的体现ꎬ是长期艺术实践活动中逐渐脱颖出来的标志ꎬ是演奏家反复实践㊁不断升华的艺术成果与精华ꎬ它的发展既丰富了河南流派ꎬ也使我国不断发展的传统筝曲得到了宝贵经验和升华ꎬ既体现了地方民族民俗的炽热情感和独特个性 接地气的旋律㊁音调和风韵ꎬ又获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与尊重ꎮ随着时代的进步ꎬ音乐潮流的不断发展ꎬ我们既要保留和传承传统音乐的韵味ꎬ又要推陈出新ꎬ使之在原有基础上放光溢彩ꎬ做到民族与时代结合ꎬ才是新时代新中国音乐人应该努力做的事ꎮ注释:[1]朱晨雯.河南筝曲«汉江韵»的演奏技巧[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4(01):79.[2]袁姗姗.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J].戏剧之家ꎬ2016(17):78.(责任编辑:庄㊀唯)建党100周年作品征稿启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ꎬ为表达人民群众对党的无比热爱ꎬ为歌颂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ꎬ«当代音乐»特开设[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栏目ꎬ现征集有关歌颂党的光辉历史㊁抒发爱党爱国情怀的音乐作品ꎮ投稿作品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㊁高度的艺术性ꎬ结构严谨㊁条理清晰ꎮ单旋律歌曲1 2页为宜ꎬ附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3 4页为宜ꎬ器乐曲4 6页为宜ꎮ征稿作品必须是五线谱版ꎬ简谱不收ꎮ作品如有音频视频ꎬ请一并发送至作品邮箱cnjlddyy@163.comꎮ本次征稿至5月31日结束ꎮ期待词曲作者投稿!«当代音乐»编辑部831当代音乐 2021年第5期。

关于古筝重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于古筝重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对 于古 筝重 奏来讲 ,排 练 的重 要性 远 比演奏 者 各 自单独 练 习 自己声部重要 的多 ,想达 到最佳演 出效 果,排练时 的效率与成果 尤 为重要 。一般 来讲 ,筝 团的排练通常 由某一位专职 古筝教师进行 辅 导,这些教 师没有经过专 业的指挥训练 ,在驾驭大 型的重奏作 品时 可能会觉 吃力,但也 由于她们有着 多年 的古筝演奏及 教学经验 ,对 这件乐器 的 了解又 比一般 的指挥家 更具优势 ,在排 练中对于细 节如
能 给 音 乐 增 加 不 一 样 的色 彩 音 色 , 但 这 一 切 的 变 化 都 是 在 “ 基 础 音
色”之上进行 的,这样才能确保音色 的统一 ,达到最佳音响效果。
进作用 。

四、力度的训练
中起到何种 作用 ,是处 于旋律还是伴奏 ,亦或者和声 色彩变化等 。

培养学生 “ 立体式 ”的音乐思维
声音演 奏 出来 。这 是训练 中最重 要的环节之一 。影响音色 的因素有
很 多:演奏位置 、触弦角度 ,手 型,用力方式等 ,这需要教 师对团
员有 着详尽 的要 求 。但是音色 并不是单一 的,它可 以是柔和 的 、润
泽的 ,也可 以是清丽的 、跳跃 的。甚至偶尔虚幻 或狂躁 的音色 ,也
对重奏排练时容易遇到的 问题进行归纳,解答。希望能提高排 练效率及音 乐质量 。
关键词 : 重奏; 古筝; 教学
古筝重奏形式 非常丰富 ,d ' N精致 的二重奏 ,大到人数众 多的 多声 部重奏 ,都 能给 听众带来 不一样的精彩 听觉盛宴 。据不 完全统 计 ,经常活跃在 舞台上的专业 与非专业 的古 筝团体有近 百个 ,每年
乐 曲会 更加生动 富有层 次感 。训练 时可从最基本 指法开始 ,例 如集

《汉江韵》对当代古筝创作与演奏的影响探究

《汉江韵》对当代古筝创作与演奏的影响探究

《汉江韵》对当代古筝创作与演奏的影响探究【摘要】由乔金文创编,任清芝演奏的河南筝曲《汉江韵》取材于“河南曲子”中的《汉江》与《书韵》两个曲牌,故名《汉江韵》。

后经王中山改编,《汉江韵》在风格和韵味上得到进一步渲染和发挥。

该乐曲不仅能够很好地展现河南传统音乐的特色还能够表现其现代筝乐的演奏技巧,对当代古筝曲的创作和演奏有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汉江韵》;演奏技法;音响效果;演奏形式乐曲《汉江韵》是由乔金文运用河南传统演奏技法创编的现代河南筝乐,王中山再在其基础上加入现代演奏技法,特别是音响效果方面王中山有很大的创新。

这位古筝界的大家开拓性地运用了现代演奏技法表现出特有的音色以及和声的运用,更为突出的是三重奏的演奏形式和音响效果。

这都为今后的古筝爱好者乃至艺术家做出了很好的开拓,本文将具体分析其演奏技法、音响效果、演奏形式给后人带来的启迪。

一、演奏技法《汉江韵》这一优秀的古筝作品从河南曲剧曲牌开始到乔金文再到王中山这一创作历程是三代人的智慧结晶。

但无论是乔金文的《汉江韵》中还是王中山改编后的《汉江韵》,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运用了一些河南筝曲的传统演奏技法。

特别是乔金文先生的作品,演奏技法基本上属于河南筝曲的演奏技法。

王中山所改编的《汉江韵》是在乔金文创编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演奏技巧:轮弹、三指摇、快速指序指法等,既吸收了传统音乐的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想法,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在回归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现代美。

①随着时间的发展,现代化的元素越来越多。

但传统筝曲的一些精华部分仍被保留,作曲家逐渐将这些富有现代元素和演奏技巧加入到新的古筝曲中。

这样不但保留了河南筝曲的传统特色,还对其做增添了不少新意,使音乐别开生面。

二、音响效果首先是定调,乔金文创编的《汉江韵》采用了古筝的传统调式即固定调式。

由于《汉江韵》是直接从“河南曲剧”的两个曲牌中改编的典型的民族音乐,因而乐曲的调式自然就是民族调式了。

而王中山改编的《汉江韵》在原有的C大调的基础上,把低音mi和倍低音mi改为低音fa和倍低音fa。

高校古筝重奏课程的的训练方式

高校古筝重奏课程的的训练方式

高校古筝重奏课程的的训练方式作者:杨云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11期【摘要】古筝在中国乐器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音色优美明亮,深受大家喜爱。

在曲目不断增加的同时多样化的弹奏方式也逐渐丰富,从单一的独奏方式发展为两人及两人以上的合奏,声部的丰满、力度的增强都将不同风格的乐曲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

但目前许多高校将古筝重奏课程作为辅助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水平,阻碍了高校古筝专业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重点阐述古筝重奏课程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古筝重奏;训练方式;教学模式;乐曲把握【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212-02【本文著录格式】杨云.高校古筝重奏课程的的训练方式[J].北方音乐,2020,06(11):212-213.一、古筝重奏课程的教学现状目前,大部分高校依旧保留原有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考试也依旧是传统的独奏形式展现。

一对一教学虽可以将学生的个性问题逐一解决,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并加以改进。

但是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减少,团队协作能力未得到锻炼,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重奏课程的教学及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

目前重奏课程教学没有规范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大纲,只有搜集的部分乐谱,乐曲难易程度没有细致的划分,教师在训练方法上参差不齐,导致部分教师将其作为辅助教学;另一方面,重奏乐曲的训练一般在比赛或演出前进行,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乐曲音色、节奏、力度、气息以及情感方面没有进行更细致的处理,仅仅完成了谱面音符的表达。

教师对乐曲的风格背景讲解较少,对乐曲要求较低,尤其对多名学生一起弹奏时的气息把握过于僵硬,阻碍了重奏课程的发展。

高校古筝学生虽都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演奏能力,但学生专业水平不一。

近年来,古筝以其音色优美、简单易学吸引了大量生源,部分学生甚至通过几个月的突击学习考入高校,但基本功扎实、专业水平相当的学生较少,因此,在重奏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分配给教师增加了难度。

古筝重奏艺术发展探析

古筝重奏艺术发展探析

古筝重奏艺术发展探析作者:邓巧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09期【摘要】纵观古筝重奏艺术的发展历程,从作品难度递增、技术突破、风格性的把握上分析发展特征,以及近几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引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古筝重奏;特征;作品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001-02【本文著录格式】邓巧.古筝重奏艺术发展探析[J].北方音乐,2020,05(09):1-2.一、古筝重奏发展现状重奏,是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

建国以后,随着民族音乐的日益昌盛,器乐合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音乐形式,古筝作为最具代表的民族器乐之一,紧跟音乐潮流,加速了形制的改革与确立,在演奏形式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革。

1989年,合奏、重奏训练的尝试,涌现出一部分优秀的重奏作品。

这些作品有从独奏乐曲改编发展而来;从民间山歌、小曲改编而来;从其他器乐曲和外国作品移植而来。

这些耳熟能详的曲调改编而成的作品对古筝重奏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1995年,合奏、重奏做为选修课正式列入教程。

经过几年的艺术实践、课堂教学的实验,各高校已具备开设合奏、重奏课的能力,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教授率先在国内专业院校开设了古筝重奏课,组建筝乐团,随后国内一些音乐艺术院校也相继开设古筝重奏、合奏课程,为如今筝乐团和重奏发展起到了奠定作用。

21世纪,小学、初中逐步开设了古筝合奏课程。

响应党和政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现了古筝的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以合奏、重奏的教学方式吸引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娃娃”的音乐审美。

2018年,“匠心中昊·第二届盛世华筝国际古筝音乐节,中国原创古筝音乐新作品展演”出现了一批新的古筝重奏作品。

重奏的发展离不开新作品,新作品因重奏的发展而流传。

各大培训机构以及高校的筝团兴起。

重奏课程从高校延展到中小学再到社会机构,也因其演出形式比独奏更丰富,适用场地更广泛,各专业、业余比赛也逐渐增设了重奏组,带动了重奏的发展。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都晓敏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24(37)3
【摘要】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潮流不断变化。

许多作曲家、古筝演奏家、艺术家在传承传统筝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新的改编创作,使这些传统筝曲得以与时俱进。

以《汉江韵》为例,原是乔金文吸收“河南曲子”中《汉江》《书韵》两个曲
牌创作而成的独奏曲,后王中山根据独奏曲将《汉江韵》改编为三重奏。

文章探讨
乐曲的结构和内容、原曲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古筝技法创新的意义,使演奏者可以感
受到传统筝曲的魅力。

《汉江韵》三重奏中一些创新型技法赋予了此曲新的生命力。

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进行分析。

结果:分别从乐曲结构、乐曲内容、
演奏技法三个方面分析对传统筝曲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汉江韵》三重奏演奏技
法创新的分析,明晰练习创新型技法时基本功及传统技法的重要性。

结论:通过分析《汉江韵》的创新型技法,明确古筝技法创新的重要意义,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演奏
此曲,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推动现代筝乐发展,为现代筝乐的创新增添活力。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都晓敏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32.32
【相关文献】
1.河南筝曲《汉江韵》的演奏技巧
2.简述河南筝曲演奏中手指的运动特点--以《汉江韵》为例
3.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4.河南筝曲《汉江韵》双手演奏技巧及其音乐风格
5.从《汉江韵》谈中州筝派的审美传承与创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少年古筝重奏训练探究开题报告

少年古筝重奏训练探究开题报告

少年古筝重奏训练探究引言少年古筝重奏训练是一门古筝教育的特殊课程,针对年轻的古筝学习者而设计。

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少年学生的古筝演奏技巧、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篇文章将探究少年古筝重奏训练的意义、特点以及训练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要点和挑战。

一、少年古筝重奏训练的意义少年古筝重奏训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重要意义。

古筝演奏需要学生良好的手指灵活性、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这些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二、少年古筝重奏训练的特点少年古筝重奏训练相比于传统的个别演奏训练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重奏训练中学生需要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一首曲目的演奏。

其次,重奏训练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的演奏互动,善于倾听和适应。

此外,重奏训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理解能力。

三、少年古筝重奏训练的关键要点1. 曲目选择曲目选择是少年古筝重奏训练的重要环节。

曲目的难易程度和音乐风格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筝曲目。

2. 分工合作在重奏训练中,学生需要合理分工,根据自己的技巧和能力来担任不同的角色,如主旋律、伴奏等。

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互相沟通和协商,以达到整体音乐效果的最佳表现。

3. 团队训练除了个别练习,学生还需要进行团队训练。

团队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4. 教师指导教师的指导在少年古筝重奏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古筝演奏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指导学生正确演奏技巧、良好的音质和音乐表达能力。

四、训练中的挑战虽然少年古筝重奏训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其次,学生在合作演奏过程中可能出现协调不一致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统一引导。

此外,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学生的兴趣下降和疲劳等问题,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浅谈河南筝曲《汉江韵》

浅谈河南筝曲《汉江韵》

浅谈河南筝曲《汉江韵》作者:王纪指导老师:郝方摘要: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筝乐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清代以来,古筝音乐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下更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河南筝是这颗明珠的一个耀眼闪光点,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地域性风格的乐曲、独特的旋律手法、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演奏技法和润色手段,包括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优秀演奏家,使河南筝派以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曲目和技法特征、朴实优美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为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流派之一。

本文对河南筝曲的特点,及其代表作《汉江韵》的分析。

关键词:河南筝派;汉江韵;现代传承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筝乐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故人们又称为古筝.清代以来,古筝音乐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下更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泱泱大河之中,河南筝派具有自己独特又独立的艺术风格,占据着重要的艺术地位.然而,河南筝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受地域方言,民俗文化的影响,其风格形成了不同的支系,也正是这些丰富的艺术表现与千姿百态的艺术魅力才缔造了河南筝派的辉煌.一、河南筝派艺术特点(一)风格的特征从演奏风格上来说,无论是慢板或快板,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在傅玄《筝赋。

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1](p32)。

从音乐风格上来说,不仅富有歌唱性,而且大量吸收了河南地方戏曲、曲艺的艺术营养,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从曲调风格上来说,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使用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

(二)演奏技法的特征1。

右手技法的特征河南筝派右手演奏是以腕关节、大拇指关节为活动关节.其一,在摇指技法方面,采用大指连续托劈完成的技巧.由于在河南地方方言中强调字头的咬实,从而形成了河南筝在摇指的音头上有较强劲的倾向性,这样的演奏增加了乐曲的起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 , 其音域宽广 , 音色 优美动 听 , 演奏技 巧 丰富 , 观赏 性 强, 越 来
按 滑 音 在 第 一 、二声 部 中 同 样 属 于 练 习 重 点 , 如 谱 例 1中 有
多次滑音 , 演 奏速度也较快 , 这 就要 求 演 奏 者 左 手 按 弦 既 要 快 速
又要到位 , 同时右手保持清晰有力 的出弦 , 这 就 需 要 对 此 乐 句 进
对 作 品 有 了充 分 的 了 解 之 后 , 就要进 人 练习 环节 了。练 习
好充足 的呼吸和动 作提示 , 再 进 人 乐 曲 演 奏 中 。同 时 在 演 奏 的 过程 中 , 任何一个演奏者都不能 只埋头演 奏 自己的声部 , 而 是 应 在 演奏 的 同 时聆 听 其 他 声 部 , 在 速度和力 度上进行 一些微 调 , 感
组成员的默契 , 培 养 良好 的 配 合 合 作 能 力 , 因 此 在 合 谱 练 习 的 过 程 中 最 为 重 要 的 就 是 注 重 声 部 的均 衡 和情 感 交 流 。 以《 汉江韵 》 为例, 整齐 划 一 的声 部配 合是 最 基 础 的要 素 。
任 何 一 个 声 部 。例 如 《 汉江韵 》 作 为 一 首 河 南 筝 曲 的代 表 曲 目 ,
中 图分 类 号 : J 6 3 2 .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4 1 1 5 ( 2 0 1 4 ) 0 8 ~1 6 8 —2
引 言
动性 , 并 配之以密颤 , 加 强 戏剧 效 果 。
随着音乐文化的蓬 勃发 展 , 人 们 追 求 的 不 仅 仅 是 一 件 乐 器 独奏或传统 合奏的演 奏形式 , 更 是 要 乐 器 与 乐 器 之 间 的 配 合 发 挥 到极 致 , 使 视 听 享 受 不 断 升 级 。而 古 筝 作 为 汉 民 族 的 传 统 乐
奏 的几 点 要 求 。

出 l
l L nL J


l l I J l 。 。 l 。 ‘ 。
谱例 1

作品解读 , 分 析 声 部
王 中 山先 生 改 编 的古 筝 三 重 奏 《 汉 江韵 》 增 加 了 快 板 快 速 指
演 奏任 何 独 奏 、 重 奏 作 品前 , 首 先 要 ຫໍສະໝຸດ 的 就 是 对 作 品 进 行 解
论 古 筝 重 奏 训 练
以古 筝 三重 奏《 汉 江 韵 为 例
高婧 媛
( 南京师 范 大学音 乐 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1 2 )
摘要: 随 着 古 筝 演 奏 形 式 的 多样 化 演 变 , 重奏 在 多 声部 作 品 中 占有 越 来 越 重 要 的地 位 。笔 者 以 古 筝 三 重 奏 《 汉 江韵 》 为例 , 从 作 品 解 读 、 基 本 问题 的 解 决 、 声 部 均 衡 和 情 感 交 流 的 角度 , 总 结 了古 筝 重 奏 演 奏 和 练 习 的要 求和 方 法 , 以此 对 古 筝重 奏 艺 术进 行 探 讨 。 关键 词 : 古筝; 重奏 ; 训 练; 汉 江 韵
始拍对位 , 二、 三 声 部 的 演奏 者 可 以 将 第 一 声 部 的演 奏 者 看 作 领 奏者 , 领 奏 者 确 定 好 二 、三 声 部 的 演 奏 者 已经 准 备 到 位 后 , 应 做
起, 所 以 演 奏 时 尤 其 要 注 意 对 其 韵 味 的把 握 。
二 、解 决 基 础 问 题 , 分 声 部 练 习
行 多 次 而 慢 速 的练 习 。
越 受 到 广 大 人 民 的 欢 迎 和 喜 爱 。古 筝 的 演 奏 形 式 也 在 朝 着 多 样
固 , 、
化方 向发展 , 古 筝 的重 奏 、 合奏 、 协奏 等 , 都 在 发 掘 古 筝 更 深 层 次
的 艺术 魅 力 。古 筝 重 奏 这 种 演 奏 形 式 将 古 筝 本 身 的 特 质 发 挥 的 淋 漓尽 致 , 也 获 得 了广 大 作 曲家 及 演 奏 家 的 喜 爱 , 优 秀 重 奏 作 品 应运 而生 , 演 奏 家 也 常 将 独 奏 作 品 改 编 为 重 奏 的 形 式 加 入 到 音 乐 会 中 。下 面笔 者 就 以 古 筝 三 重 奏 《 汉江 韵 》 为例, 谈 谈 古 筝 重
读 和分 析 , 了解 它 的作 曲者 、 流派 、 结构、 演 奏技法 、 情感 表达等 , 这样有 利于加深对 作 品的理解 , 从 而 达 到 更 好 的 演 奏 效 果 。 而
序的部分 , 赋 予 了 乐 曲 新 的 色 彩 。演 奏 连 续 十 六 分 音 符 的 段 落
时, 要求手指灵 活 , 弹奏 清晰 有力 , 力 度 速 度 均 匀 保 持 不 变 。 这
的, 不能 只重视 横 向的旋律线 , 更需 要注 重纵 向的和声效 果 , 因 此 便 要 求 演 奏 者 对 整 首 乐 曲 的 每 个 声 部 都 充 分 了解 , 不 能 忽 视
重 奏 是 可 以培 养 演 奏 者 之 间 默 契 的 一 种 演 奏 形 式 , 在 练 习
的过程中既能达到演 奏者 本身演 奏水 平 的提高 , 又 能 增 加 重 奏
样配合二 、 三 声 部 时 才 能 平 稳 契合 , 不 至 于使 其 他声 部 的 演 奏 者
摸不着头脑 , 跟不 上 节 奏 。 三、 声 部 均 衡
重 奏 作 品不 同 于 独 奏 , 它 由 多个 声 部 组 成 , 演 奏 前 则 需 要 对 每 个 声部进行分 析 , 找 到 每 个 声 部 的特 点 , 并 让 演 奏 者 对 其 负 责 的 声 部 以及 其 他 声 部 都 有 一定 的 理 解 。重 奏 是 需 要 通 过 合 作 来 完 成
由王 中 山先 生 改 编 为 古 筝 三 重 奏 曲 目 , 既 保 留 了其 浓 郁 的 地 方 特色 , 又加入现代演奏技法 , 巧 妙 地 把 乐 曲 的 细 腻 与 刚 劲 结 合 在

乐 曲一 开 始 的 部 分 就 是 明快 热 情 的 快 板 , 演 奏 者 一 定 要 注 意 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