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立压缩机业的“中国脊梁”
海立美达:家电钣金件行业的排头兵
![海立美达:家电钣金件行业的排头兵](https://img.taocdn.com/s3/m/4567e30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6.png)
海立美达:家电钣金件行业的排头兵
喻欣
【期刊名称】《股市动态分析》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 日前登陆资本市场的青岛海立美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立美达;代码:002537)专注于从事各类金属冲压钣金件和微特电机的生产、销售与服务.行业地位上,海立美达是我国一流的家电、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亦是我国先进的高效变频电机生产企业.有资料显示:从2007年起,海立美达连续三年销售收入在家电零部件钣金生产领域排名第一,其"排头兵"地位毋庸置疑.
【总页数】1页(P43)
【作者】喻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规范价格行为公平有序竞争促进家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家电行业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上的讲话 [J], 张汉东;
2.家电行业没有“维稳”,不胜则亡——2012年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展望 [J], 李国建
3.科学构建家电行业标准化体系促进产品质量提升——2018年家电行业标准化工作情况介绍及未来展望 [J], 张蕊
4.海立美达:力争"十四五"进入厢式车行业前三,年产3万辆 [J], 张筱梅
5.五家电动工具企业入选2008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看待压缩机行业2002年的状况?——访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芳
![如何看待压缩机行业2002年的状况?——访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芳](https://img.taocdn.com/s3/m/e38fec0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7d.png)
如何看待压缩机行业2002年的状况?——访上海海立(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芳
徐航
【期刊名称】《《家电科技》》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沈建芳,高级工程师,1955年出生,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工商管理硕士,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高级会员,我国家电制冷业知名专家,长期致力于家电制冷工业的科研和经营管理工作。
曾成功主持上海冰箱压缩机两大型号产品产品的引进项目,现任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冰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家电协会理事长、上海市制冷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总页数】2页(P8-9)
【作者】徐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做全球供应商的"领头雁"--记上海国资委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海立股份党委书记、总经理沈建芳 [J], 一兵
2.让中国城轨未来发展更安全更智能——访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与战略行业集团交通自动化事业部总经理吴吴先生 [J], 刘继峰;陈宇祥
3.向世界第一冲击的“带头羊”——记上海国资委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海立股
份党委书记、总经理沈建芳 [J], 伟明
4.海立集团董事长沈建芳获得2014年“石川馨-狩野奖” [J], 韩先
5.潜心掌舵迈向梦想--访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芳 [J], 于昊;黄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立电器召开2020冷年全球用户恳谈会
![海立电器召开2020冷年全球用户恳谈会](https://img.taocdn.com/s3/m/a85751d45901020206409c8f.png)
63电器2019/12机的应用解决方案。
海立电器总裁李海滨坚定海立电器作为旋转式压缩机市场领导者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技术领先、质量提升、变频轻商和新兴领域持续拓展、坚持国际化战略以及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五大发展思路。
李海滨表示,目前,在这5个发展方向上,海立电器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李海滨表示,海立电器目前在全球拥有四大生产基地,八大技术服务中心。
在海外,海立拥有印度工厂和4个技术服务中心,海立电器是中国第一家“走出去”的空调压缩机企业。
印度工厂于2013年建成,2019年年产能已经达到300万台,并实现变频压缩机的量产。
未来,应客户要求,海立电器将考虑继续加大海外工厂的投资。
李海滨表示,2019年,海立电器的空调压缩机年产能为3000万台,计划到2021年,总年产能达到4000万台。
其中,南昌海立的年产能将增加至2500台,海立印度年产能将增加到400万台。
本刊记者 陈莉2019年11月21日,海立电器在江西南昌召开主题为“海立悦享,智芯共赢”的2020冷年全球用户恳谈会,来自空调、热泵、汽车等行业共80余家客户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海立集团党委书记、海立电器副董事长庄华表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专业性、独立性对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是整机技术水平的关键支撑,核心零部件资源是整机增长的重要保证。
海立的未来发展仍会奉行“三个坚持不变”,即上海电气坚持对海立股份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地位不变,继续支持海立的发展;海立股份坚持集团多元化的战略不变,坚持独立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战略不变,坚持技术引领、市场导向、创新转型发展;海立电器坚持旋转式压缩机领导者的定位不变。
庄华在致辞中强调,目前,海立电器累计产销空调压缩机2.6亿台,产品销往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整个空调压缩机行业波澜不惊,海立电器正在努力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他表示,“智造”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这一点上,海立电器是先行者。
海立股份扬帆出海:就近原则
![海立股份扬帆出海:就近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219aaa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7.png)
74上海国资 capital shanghai 18 January 2014管理实践海立股份扬帆出海:就近原则中国、印度、欧洲技术中心同步研发,上海、南昌、印度三地工厂制造,全球网络销售——这是海立股份即将实现的最新国际化经营模式。
公司成立20年之际,海印股份扬帆出海,按照市场化规律实现全球经营。
20年来,海立股份作为国内最早的家用空调压缩机上市企业,经过从引进到创新的发展过程,已拥有上海、南昌两地3个工厂,产品覆盖了制冷制热双领域,成为全球第二大空调压缩机供应商。
如今,海立股份率先在行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正在建造印度最大的空调压缩机工厂。
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第一个空调压缩机工厂。
国际化一直是海立股份的发展路径。
早在10年前,该公司就瞄准了新兴国家市场,开始进入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印度市场。
目前海立产品在印度的年销售规模达到近100万台,市场份额近40%,居印度市场第一位。
即便如此,仍满足不了家庭空调拥有率只有3%的印度空调配套市场需求。
为此,海立出资4亿元人民币,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建立一个年产200万台的现代化空调压缩机工厂。
对此,海立股份公司董事长沈建芳表示,公司一直以来的思路就是跟着市场走。
此次出海印度投资,可说是水到渠成。
而其成功的关键,便是就近资源配置。
在印度,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的中介资源。
据了解,印度的中介机构非常完善,服务非常全面,对于进入印度市场的海外企业,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问题,印度中介会在人员招聘、企业注册登记以及宣传方面做得面面俱到。
如在招聘对象方面,他们会向企业详细提供其工作经历、未来期望、毕业院校及学校排名等个人资料;对公司注册登记,半年内可拿到全部证件;在对外宣传方面,一场发布会只需花费5000元人民币就能实现全方位报道。
与此同时,海立股份非常重视本土化,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了不同的招聘方法。
在通过中介公司招收专业的人员中共选派58名、到上海做4个月的培训,并深入生产现场实践,还采取信息化手段,为印度籍研修人员打造了课件。
勇走空调压缩机业的“华山之路”
![勇走空调压缩机业的“华山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7acec0213169a4517723a399.png)
立” 。公 司 2 0 年 空调 压缩机 销售 总量 05 中,自主 ” 海立品牌 占 8 % 。 6 1 前 ,海立集 团投资 的中 日合资 4年
企 业 上 海 日立 在 浦 东 成 立 。这 标 志 着 中
占有率 2% ,全球市 场 占有率 1 % ,连 0 5 续 1 2年位 于国内第一 , 目前居世界 前三 。
销售总量中 , 海立 品牌 ”已占到 1 %。 2 科技 创新使 企业成 为 引领 行业健 康
明 ,体 会到 中央 领导 同志关 于 ” 创新 是
一
个 民族 进步 的灵魂 的真谛 体会 到
发展 的先行者 。近年 来 ,公 司产 品 能
效 比水平 一 直保持 行 业领 先水平 。 以 市 场销量最 大 的 1 5匹压缩 机为例 ,经 国家实验室认可 的压缩机检测 中心 测试 , 上海 日立该机 种能效 比在 国内外行 业 中 名列 前茅 。为适 应 国际市 场对绿色 环保 压缩机 的需求 ,公 司开发 了具有世 界制 冷 前 沿技 术 的 R 0 C 4 O 4 7 、1 1A环保 型 压 缩机 ,并已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
一P DM
系统 ,投入 2亿 多资金建 成 了科 技开发 大楼和 空调压 缩机 加工分析 中心 ,取 得 了~批 重要 的科研 成果 。其中有 6项成
超千万 台 ;产 品从 7个机 种 发展 到 7大 系列 30多个机 种 ;制 冷量 覆 盖 0 8匹 0 到 5匹。企 业成 为品种齐全 、技术领先 、 管理优 化的制冷 压缩机 专业 供应商 ,综 合指标处于国内行 业领先地位 。
场需要 的高效 环保 压缩 机 。至 20 0 6年
把准市场脉搏做大做强企业_上海日立空调压缩机项目的成功经验
![把准市场脉搏做大做强企业_上海日立空调压缩机项目的成功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5e852b1214791711cc79179e.png)
44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第2期东西南北经验交流把准市场脉搏做大做强企业上海日立空调压缩机项目的成功经验文/沈建芳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
当时,由海立股份(67%)与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25%)、国家开发投资公司(8%)率先投资空调压缩机项目,合资组建该公司,其中140万台空调压缩机项目被列入国家 八五 重点规划。
一期工程于1993年1月18日开工, 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 ;二期工程于1995年初开始实施, 当年投产、当年达纲、当年见效 ,取得了著名的两个 三个当年 的骄人业绩,获得了 浦东速度 的美誉。
至1996年4月比原计划提前约8个月全面完成了140万台空调压缩机项目。
1997年又开始规划和实施 210万台空调压缩机项目 ,至2002年末,形成了年产400万台空调压缩机的生产能力。
上海日立投产至今,空调压缩机累计产销超过2000万台。
2001年销量近500万台,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压缩机制造企业。
把准市场脉搏、投准投资项目(一)领导正确的决策1.行业选择合适,进入时机恰当20世纪90年代初期,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但是,家用空调市场却才刚刚起步,当时国内几乎没有大规模空调压缩机的生产,国内空调企业使用的压缩机基本依靠进口。
通过对当时的宏观环境、中国家电业的发展趋势等的分析,海立高层认为中国的家用空调市场必然会正式启动,并将高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当时,海立股份已有大规模生产滚动转子式冰箱压缩机的丰富经验,对许多方面有相似性的滚动转子式空调压缩机项目,应当能够驾轻就熟。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判断,海立股份于1992年开始筹备并于1993年正式成立公司,当年即生产出第一台空调压缩机。
实践证明,海立领导高瞻远瞩,决策正确,公司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进入了一个适当的行业。
2.采取 总体规划分步走,滚动投入避风险 的策略公司成立之初,经过1993年、1995年、1997年的投资改造,规划到2000年实现250万台的产销规模。
南昌海立,树立智能制造新高度
![南昌海立,树立智能制造新高度](https://img.taocdn.com/s3/m/9a2cfe1d783e0912a2162a7b.png)
产经方略·OPERATION SCHEME56电器2019/5等领域大规格旋转式压缩机市场的需求。
“为此,我们从上海搬迁了245台重型设备,并有345名上海员工参与设备调试、设计和改造。
”海立集团董事长董华表示,“这与全新的智能生产线一起,使南昌海立压缩机年产能达到1500万台,也使南昌海立成为全球第三大空调压缩机生产基地。
到今天,南昌海立已成为海立电器全球13家工厂中投资规模及产能最大的企业。
”在建设速度上,南昌海立依然保持“当年建设,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海立速度,从奠基到投产,仅仅用了268天。
承接海立电器战略落地当然,对于海立电器来说,此项目本刊记者 陈莉AGV 物流车在通道里来回穿梭,机械手和工人在各自工位上各司其职,电子屏幕上的数据和曲线图不断变化——整个工厂忙碌又井然有序。
这就是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立电器)南昌基地呈现给《电器》记者的一派景象。
2019年4月26日,在海立电器南昌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十周年之际,南昌海立大规格空调压缩机智能制造项目正式建成投产。
这标志着海立电器在智能制造水平方面达到全新的高度,也为全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智能制造标杆。
当年建设,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此次南昌海立大规格空调压缩机智能制造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是海立电器历史上第二次对南昌基地的大规模投资。
2008年,海立电器抓住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契机,在南昌规划建设了年产600万台空调压缩机的制造基地,并于2009年4月18日正式投产。
这十年间,海立电器向南昌基地累计投资16.3亿元,累计产销压缩机超过6000万台,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2018年,海立电器再投资6.2亿元,建设南昌海立大规格空调压缩机智能制造项目。
该项目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新建大规格旋转式压缩机生产线,第二部分是将部分生产线从上海迁移到南昌,同时应用智能制造技术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满足轻商、热泵采暖南昌海立,树立智能制造新高度57电器2019/5控、随需应变、高效协作、缩短供货周期,进而提高客户的响应速度,提高季节性生产爆发力。
上海日立:把握行业发展脉搏 做全球第一的压缩机供应商
![上海日立:把握行业发展脉搏 做全球第一的压缩机供应商](https://img.taocdn.com/s3/m/41813f0816fc700abb68fcc3.png)
产经方略 ・ P AINSHM OET EE RO C
, ww a q z z i or din ia h n c
撮
| j
:
全球 节能趋 势对应 产品的开 发。 据杨 军 介绍 , 照上海 日立 的规划 , 按 从 20 年到 20 年 ,其空 调压 缩机 产 品能效 03 08
销 售率 指标 外 , 还进 行 了C , O 压缩 机开 发研
究 。据 杨军 介绍 ,目前 , 海 1立 已经开 发 上 5 1
出 D、G、L 、H、T 系歹 R 1 A制 冷齐 定 H Ⅱ 40 0
速 高效压 缩机 , 中大 部分 机种 已经 实现量 其 产 。 G L系列 正在 进行 R 1A制冷 剂直 C、 、 40
魏德 清称 , 在节能 减排方 与一 些院 校研 究所 展开 了深 层次 的合作 。 据 的发 展主 题 。 次大会 也 透露 出 , 此 上海 1立 做出了 自己的规 划。 5 1
5 1 上海 1立 加入 了以 能源 为研 究 5 1 20 冷 冻年 度甚 至更远 期 的 目标 , 08 都将 围绕 面 ,上 海 1立 已经设 置 了产 品能效 比水平指 魏德 清介 绍 , 技术 和节能 两大 主题 展开 。 标 以及控 制空调 压缩机 生产过 程 中能 源消耗 方 向的马 里兰 大学 C E 联 盟 、 利诺 伊大 EE 伊
陈
莉 20 年平 均达 到
31 .,最高达 到 3 以上 。而在杨 军提 供的 一 . 2 份 近 几年上 海 1立 压缩 机 总 C P值 变化 图 5 1 O 上 , 总 C P 已经从 20 年 的 2 9 提高 其 O 值 02 .8 9 到 20 年的 300 ( 07 . 6 详细 数据 见表 1。 ) 魏 德清还 透露 , 海 日立除进 行 了全 系 上 列 R 1A产 品 开发 并 设置 了新 制冷 剂 产品 40
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https://img.taocdn.com/s3/m/843be50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2.png)
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制造》》
【年(卷),期】2005(000)017
【摘要】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是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控股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9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
【总页数】1页(P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
【相关文献】
1.上海立新电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J],
2.以科技之美,乐享制冷行业瑰丽未来r——访上海美乐柯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陈小华 [J], 王翠竹
3.创造动力之源的特种设备行业标杆——记2010年度上海市市长质最奖获奖组织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J], 潘如丹
4.创造动力之源的特种设备亍业标杆——记2010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获奖组织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J], 潘如丹
5.上海海立凯迈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立:跨越“智能制造”
![海立:跨越“智能制造”](https://img.taocdn.com/s3/m/e6f0488584868762caaed592.png)
批准 、查询 、交流等 工作 的共享和 并 据 、景象 、视 频等都是两地 3 厂实 时沟
行 ,并 能 进 行 参 数 化 设 计 和 三 维 尺 寸 通 、信 息 共 享 。
标注 ,降低工程 变更成 本和 时间 ,极 大地提升 了技术创新 能力 。 海立 股份有 限公 司副总 经理郑 建 东认为 ,海立 信息化 建设所 取得 的效
来 引进达 到 国际先 进水 平 的3 D 建模 字 化工厂 ,实现 从产销 计划 、采购 、
和P L M 系统 ,实现产品设计、评 审、 生产 、 发货 全 过 程 监 控 。所 有 的数
面 改造传 统制 造业 。压 缩机 的生产 特
点是大规 模 、多品种 、高精度 、快 节 拍 、低成 本 ,产品设 计生产 过程 的信 息 传递 、数据 收集和 分析 、快 速反 应 和 决策 ,需要 利用信 息技术 全面提 升 传 统 制造 业 的 质量 管 理 方 法 。 近 年
目前两 地3 厂 间 已实 现 “ 智 能 制
造”和 “ 精 益 管 理 ” :生 产 计 划 集 中
排 产 ;生 产全过 程条码 管理 ;制造过 程 实 时记 录与监 控 ;货 物接 收和 出库
36
中国信息化 l 2 0 1 3 . 9 . 1 0
目前海 立 西区的壳 体生产 车 间共 有 三条 不同型号 产 品的壳体 生产 线 : H1 、H2 、H3 ,其 中H3 壳体 生产线有 7 台机 器人 ,这条 生 产 线需 完成 卷 板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两化 融合
海立 :跨越 “ 智能制造 ’ ’
本 刊记者 l 黄征宇
来 ,海 立通 过整体 规划 、分 步实施 与
海立建造印度最大空调压缩机工厂
![海立建造印度最大空调压缩机工厂](https://img.taocdn.com/s3/m/cdd2d1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6.png)
在上海、南昌两地拥有3家工厂的全球第二大
空调压缩机供应商海立集团,正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的步伐。
据了解,目前,海立正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
哈迈达巴德市建立海立印度工厂。
新工厂由上海日立
电器有限公司和上海海立集团贸易有限公司共同投资
71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最终形成200万
台H/L 系列空调压缩机年生产能力(兼顾2HP/1.5HP
机种柔性生产),其中第一阶段工程计划于2013年年
内建成。
该工厂为印度最大的空调压缩机工厂,同时
也是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第一个空调压缩机工厂。
据海立印度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海立印度工
厂目前已经完成厂房租赁,进入全面装修阶段,同时
开始引进设备和开拓本地供应商。
海立印度工厂将在
前海立产品在印度年销售规模近100万台,市场份额近40%,居印度市场第一位。
不过,即使每年近百万台的销量,也还是不能满足家庭空调拥有率只有3%的印度空调配套市场需求。
新工厂的建成将有助于海立加大对印度市场的供货量。
海立的全球研发中心平台将根据印度电网波动和电源特性,开发和生产适应本地工况的高效节能压缩机,满足印度本土的能效要求。
海立还希望借印度工厂地理优势,辐射与满足中东空调压缩机市场需求。
此外,2013年,海立已拥有年产1800万台的压缩机规模,年销售额超1亿美元,拥有上海(国家级)、广东、江西及印度4个技术中心。
随着欧洲实体经济的回归,欧洲高端家电压缩机应用需求快速上升,海海立建造印度最大空调压缩机工厂。
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简介
![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7a56f48f7ec4afe04a1df63.png)
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企业介绍国内空调压缩机产业龙头企业—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全额投资新建的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18日,总投资达到16.3亿元人民币。
公司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梅林大道88号,占地总面积518.35亩(合34.6万平方米)。
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压缩机。
南昌海立项目一次规划产能600万台/年,分期实施。
公司于2008年1月18日奠基,2009年4月18日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当年10月底完成二期项目,三期项目于2010年12月完成。
2011年6月29日,公司一、二、三期项目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
四期项目于2011年11月竣工投产。
南昌海立已形成完整的600万台空调压缩机生产能力。
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现代化的空调压缩机工厂。
考虑到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在梯度转移的过程中,工厂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使用了大量的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设备。
公司信息化管理和物流管理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采用了ERP、HJIT、HCM、MES和自动立体仓库以及自动化输送系统STV自动无人小车配合,形成了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和物流系统。
南昌海立自项目建设以来,一直注重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制定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成为“新海归计划”主体的返赣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主人翁精神是项目得以快速实施的有力保障。
目前公司已有110名从上海日立回到南昌海立的返赣人员,担任班长及以上职务的有57人,其中现场班长37人,车间管理员、技术员11人,车间大组长、大组长助理8人,工场主任助理1人。
此外,公司还安排返赣人员参加出国验收设备和培训39人次。
当地招聘的大学生在企业建设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企业已切实享受到南昌对制造业各类人才的培养成果。
08、09届大学生中已有25人参加出国验收设备和培训,其中3人出国三次,7人出国两次。
公司于2009年第四季度单季度即实现盈利;2010年4月份实现开业以来累计盈利,全年产量超过300万台,营业收入10亿元,上缴各项税收约4千万元;2011年上半年南昌海立生产266万台,销售261万台空调压缩机,营业收入近11亿元。
上海海立集团成为世界第三空调压缩机主导者
![上海海立集团成为世界第三空调压缩机主导者](https://img.taocdn.com/s3/m/5390d3d576a20029bd642d1d.png)
上海海立集团成为世界第三空调压缩机主导者( 2006年3月23日 )本月中旬,上海海立集团旗下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第5000万台空调压缩机下线。
经过14年的吸收引进再创新,上海日立已从一个OEM代工者,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空调压缩机主导者,在其年产销1000万台空调压缩机中,86%是“海立”自主品牌。
自上世纪中叶空调风行,空调压缩机就是日韩品牌的天下,中国自主品牌从未占到过世界市场份额的2%以上。
1992年,海立集团与日本日立制作所合资组建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日立牌空调压缩机,这时期只是照“老师”给的图纸依样画葫芦,以市场换技术,材料全进口。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空调产业直接面对跨国集团的品牌挑战。
上海日立意识到,未来竞争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的竞争,中国企业应努力培育独立的技术掌控能力和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996年,上海日立公司申请注册了“海立”商标,斥巨资引进了一大批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研发人才,建立起行业中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新世纪伊始,中日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出了世界上首台TH双转子压缩机,且中方首次拥有了在设计、开发及核心技术应用上的知识产权;2002年,中方技术人员独立研发出新1.5匹SL系列高效节能空压机,成为市场主导;尔后独立研发出的407C、410A等绿色环保型压缩机,更是站在了世界制冷技术的最前沿……十多年来,上海日立生产规模从初期的40万台迅猛攀升至1000万台,产品从当初的7个机种扩展到7大系列350多个机种,制冷量涵盖0.8匹到5匹,成为全球规模品种最全的空调压缩机供应商。
目前,上海日立的产品占国内市场20%市场份额,名列第一;占全球15%市场份额,仅次于松下和LG位列第三。
在去年1000万台空调压缩机总销量中,自主品牌“海立”占到86%的绝对份额。
信息化助力海立智能制造
![信息化助力海立智能制造](https://img.taocdn.com/s3/m/8ce62b5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f.png)
052INDUSTRY总第232期 2016/12/18信息化助力海立智能制造将持续推进智能制造系统建设,配合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全球第三大空调压缩机制造商海立集团正加快信息化建设助力其“智能制造”。
目前,海立的产能已达2000万台/年,在行业中拥有最多的客户群。
根据客户差异化竞争和个性化产品需求,海立开发了八大产品系列1000多个机型,在全球布局了13条生产线,每天生产约7万台压缩机,最快的生产线每7秒就能出1台。
在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李海滨看来,智能制造是自动化和信息物理融和系统的结合。
“德国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核心都是智能制造,都依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战略海立主业家用空调压缩机起步于1993年,2006年产能规模及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台/年。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原先的制造工艺、研发手段、生产管理方式以及信息化等工作要适应中国的产业规模,势必要寻求新的突破和变化。
作为空调器的核心零部件,压缩机具有多品种、高精度、高质量、快节拍、多工序、大规模离散制造等生产特点。
随着空调终端市场的变化,行业又存在淡旺季差异,生产产能的波动,对交货期和产品质量的稳定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压缩机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
如何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打造更低成本、更高性能、更大柔性的生产制造能力?海立把重点放在了信息化与自动化结合的“智能制造”上。
2006年,现任海立股份董事长,时任总经理的沈建芳提出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两个轮子的创新驱动,逐步摸索出一条海立智能制造之路——“智”造+“自”造。
实际上,从1997年开始,海立就在信息化上多方探索,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分阶段建设了ERP、MES、PLM等信息系统。
2007年起,围绕战略目标,海立“智能制造”建设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自动化、信息化并行推进”“推进两化融合/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化工厂”和“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已累计投入数亿元。
海立精密铸造:从金山到马鞍山
![海立精密铸造:从金山到马鞍山](https://img.taocdn.com/s3/m/cc7c98c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0.png)
65今年2月28日,投资2.8亿元的安徽海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简称“安徽海立”)在马鞍山市开业。
从上海金山到安徽马鞍山,海立股份的这次铸造产能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搬迁,而是花重金升级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为马鞍山的“铸造之乡”带来了全新理念的“绿色制造”。
文‖上海国资记者 刘昌荣海立精密铸造:从金山到马鞍山海立股份的铸造产能转移为马鞍山的“铸造之乡”带去了全新理念的“绿色制造”,对沪皖各方都是一次升级此番走出去,用海立股份副总经理郑敏的话来说,“对各方都是一次升级。
”内外因驱动离开上海的,是海立股份为其压缩机制造配套的一家铸件工厂——上海海立铸造有限公司(简称“海立铸造”),1988年在金山成立,一路走来,主要为海立子公司配套生产空调压缩机的铸件和机械加工。
“实际上,海立铸造也见证了海立股份这20年的发展。
”海立股份告诉《上海国资》,海立铸造年铸件生产能力在2.2万吨上下,主要生产灰口铸铁。
同时,也从事压缩机零部件铸件的机械66特别报道“走出去”的赢家通则 capital shanghai 18 April 2013加工,加工能力为4000万件/年。
这在上世纪90年代看来,已经相当可观。
但随着海立主业的飞速发展,海立铸造渐渐跟不上了。
金山老厂开了20多年,200多员工守着流水线,大部分工序都要手工操作,旺季时常常需要三班倒连轴转。
“生产设备20年没换,近些年来每年都要修修补补,效率低,排放高,存在一定污染。
”工厂管理人员介绍说。
2010年海立股份旗下的上海日立铸件需求量为3.5万吨,虽然海立铸造超负荷运行,也只能供应2.5万吨,其余通过外购解决。
作为压缩机零部件配套的铸造和机加工生产供应基地,海立铸造显然已不能满足配套要求,必须尽快扩大产能,与上海日立主业发展相匹配。
“压缩机厂家必须有自配套的铸件厂家确保零部件供应。
”上述人士告诉《上海国资》,由于空调压缩机行业具有规模大、旺季需求爆发等特点,为了确保零部件的质量以及旺季供应,国内空调压缩机厂家均有专门的铸件和机加工零部件配套工厂与之形成相对稳定的专属合作伙伴。
从传承走向超越——海立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和品牌自主战略初步完成主业产品的国际产业转移
![从传承走向超越——海立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和品牌自主战略初步完成主业产品的国际产业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a6c00fd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8.png)
从传承走向超越——海立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和品牌自主战略初步完成主业产品的国际产业转移
洪涛
【期刊名称】《上海综合经济》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的宏观背景中,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科技领先、一业特强、着眼全球、协调发展的战略,历经18年,在家用制冷压缩机领域,初步走出了一条从承接到超越的成功发展之路。
2003年,海立集团空调压缩机实现销售753万台,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洪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3
【相关文献】
1.建自主品牌创国际一流——嘉陵集团实施"价值回归、品牌提升"战略侧记 [J], 杨梅
2.自主创新"激励"吉利走向国际自主品牌带动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提升自主品牌 [J], 郭占恒
3.华为自主品牌产品走向世界市场的国际化战略及实施路径 [J], 刘欣
4.依靠自主创新打造国际化品牌——东软集团发展民族软件产业情况 [J],
5.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在“中国国际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成果展览暨发展战略研讨会”政府论坛上的讲话 [J], 李学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立:跨越“智能制造”
![海立:跨越“智能制造”](https://img.taocdn.com/s3/m/1a5782208e9951e79b89277f.png)
海立:跨越“智能制造”作者:黄征宇来源:《中国信息化》2013年第17期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立)1994年全面信息化起步,经过18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耕耘,目前累计投资已超过几个亿。
作为家用空调压缩机世界级龙头企业,海立年产空调压缩机1800万台,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全球15%的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
海立对信息化的投入与其打造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是分不开的,正是其对信息化的不懈追求,稳步推动着海立向空调压缩机的世界之巅挺近。
两化打造世界级工厂作为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海立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改造传统制造业。
压缩机的生产特点是大规模、多品种、高精度、快节拍、低成本,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的信息传递、数据收集和分析、快速反应和决策,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质量管理方法。
近年来,海立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与集成,循序渐进地开展企业信息化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1.5亿元,建成结构合理、运行稳定的信息管理系统:ERP资源管理、3D建模及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AXIMO设备管理、OA办公管理、MES制造执行管理、EDMS电子文档管理、智库等应用系统,实现完整的企业内经营、技术、管理、数据处理等内部数据和信息资源电子化、集成与共享,保障流程的透明和规范,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家电行业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
特别是实施MES 项目,使制造过程的业务数据能够通过数据采集终端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收集,利用集成技术进行传递和分析,为生产计划、成本结算提供依据,同时结合批次控制实现材料、成品在供应商-公司内部-客户之间的产品追溯体系,在产品库存周转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引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D 建模和PLM 系统,实现产品设计、评审、批准、查询、交流等工作的共享和并行,并能进行参数化设计和三维尺寸标注,降低工程变更成本和时间,极大地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
海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建东认为,海立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效益虽然难以用数字来计算,但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与集成,循序渐进地利用信息技术全面E化传统制造业,信息技术已真正成为企业的基础设施和重要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立压缩机业的“中国脊梁”
仅从字面上看,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就毫无疑问有着日资背景,确实,“上海日立”是一个国有控股的合资企业。
创建于1993年1月的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由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5%、日本日立家用电器公司投资25%合资组建而成,专业生产空调压缩机。
十多年来,“上海日立”坚定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在同行业内取得了规模最大、效益最佳的领先业绩。
“上海日立”拥有7个系列300多个品种,覆盖制冷量0.3~5匹的几乎所有品种,是国内规格品种最为齐全的制冷压缩机供应商;客户网络覆盖海尔、格力、美的、Carrier、Whrlpool、Elec-trox等知名家电企业。
“海立”品牌空调压缩机自2001年以来,连续4年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
在昨天公示的2005年中国名牌公示名单上,海立又名列其中。
10年合资“珍珠换玛瑙”
1992年成立之初,“上海日立”引进了日本日立上世纪90年代先进技术和SG、SH两个系列共7个空调压缩机机种,使用“日立/HITACHI”品牌,顺利打
开市场。
当时企业在销售的时候会强调“使用的是进口的日立压缩机”、“国际名牌压缩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快速发展的中国空调产业直接面对跨国集团的品牌挑战。
“上海日立”认识到,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竞争,虽然在合资合同中允许公司使用“日立”商标,日立的品牌效应也帮助公司开拓了市场,但公司必须坚持科技创新,走创立品牌的"华山天险一条路"。
为创建"海立"品牌,2000年8月,“上海日立”的中方控股方上海冰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1月,针对出口北美市场的机会,“上海日立”在美国AHR制冷展上一举推出“HIGHLY”牌压缩机,其技术、性能、质量服务内涵被国外客户所认可。
10年合资,“海立”在自有技术中渐渐立起。
在拥有自己技术产权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上,“上海日立”相继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注册成功“海立”(HIGHLY)商标。
到目前为止,"海立"(HIGHLY)品牌压缩机已累计销售近1500万台。
更为可喜的是,2004年“上海日立”出口海外的70多
万台压缩机中,出口巴西的压缩机全部采用“海立”商标。
不安心于做别人的加工车间
“海立”从何而来?海立总经理沈建芳告诉记者,1996年考虑自创品牌时,一次他到青岛走访客户,从海尔集团出来后脑海里有了一个念头---海尔,海信,海立---唔,海立也蛮好。
沈建芳说:“我一直深深感到,没有自己的品牌,再大的企业也不是成功的企业。
做大海立品牌,很久以来,一直是我的心愿。
”
作为海立集团的当家人,沈建芳很清楚当初创建自主品牌的无奈。
而如今,看着日渐强大的海立品牌,他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他坚信,在实施做世界空调业的英特尔的宏伟计划中,海立品牌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合资之初,按约定,“上海日立”每卖一台贴有“日立”商标的空调压缩机,需付给日方一定的商标使用费。
“每到年底结算,大笔的支出让人心痛。
空调行业的情况也类似,组装一台空调卖50美元,而
跨国公司、海外经销商贴上商标后拿到欧美销售,每台就能卖93美元!”沈建芳说。
每卖掉一台压缩机都是对外方品牌的一次宣传,外方在华知名度大增,“但不能安心于做别人的加工车间。
”
沈建芳说。
基于这样的切肤之痛,1996年,上海日立公司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海立”,沈建芳暗下决心:从上海立起来。
从承接到超越
尽管中国空调器产量全世界第一,但自上世纪中叶空调快速发展以来,其核心技术---空调压缩机,就一直是日韩品牌的天下。
但“上海日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对品牌的培育,在众多合资企业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2004年,是中国自主空调压缩机品牌的转折年---在“上海日立”销售的920多万台空调压缩机中,“海立”品牌产品的销量第一次超过了洋品牌。
这一事件标志着,在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的空调压缩机领域,长期笼罩在外资核心技术、品牌阴影下的中国空调产业,真正以自身的实力实现了从承接到超越的飞
跃,这是中国自主品牌第一次跻身世界空调压缩机强手之林。
“海立”品牌压缩机2001年1月首次投入市场,当年,“上海日立”授权上海森林电器有限公司使用"海立"商标,迅速扩大了"海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此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成为压缩机行业销量最大的国有品牌。
2005年上半年,“海立”(HIGHLY)压缩机销量达到600万台。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预计2005年“海立”(HIGHLY)压缩机销量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空调压缩机行业乃至中国家电行业的骄傲。
争当空调业的“英特尔”
作为家电业“年轻的元老”,沈建芳深知,中国家电业面临的一个现实是,企业向世界展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甚至极为有限。
据此,沈建芳认为,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名牌创造,对民族产业影响很大。
“我感到欣慰的是,合资中,我们打造民族品牌的志气从来没有被融合掉!拜师学艺、自我研发,我
们实现了从会造压缩机、会卖压缩机、会开发压缩机,到会卖自己品牌的压缩机。
”沈建芳感叹。
沈建芳告诉记者,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随着市场空间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如何利用品牌这个国际语言,参与竞争对手更加强大、竞争形式更加多样化、竞争层次更高的全球化市场,是“上海日立”全新的战略。
“上海日立”将遵循“真心奉献”的经营理念,力争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的空调压缩机供应商,争创中国的世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