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能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离开了能量,我们就不能生存,能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在前期分类探究的基础上,将小学阶段涉及的能量表现形式及其转化进行了汇总、整合,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表现形式的归类和能量转化的实例与小实验,让学生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学生现状看似了解能量,但却不然,学生对所谓能量存在形式如不加以引导,将很难认识全面。

二、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

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在做能量转化实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要点分析

重点:能量无处不在,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难点:较复杂的能量间的相互转化(例如:电视的声像与太阳能间的转化)

疑点:能量为什么能够转换?

四、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1.铁丝2.塑料直尺3. 碎纸屑4.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茫茫宇宙中能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离开了能量,我们就不能生存,下面咱们来共同来看一段视频,增加对能量的了解。

播放视频……

同学们,宇宙中的能量大约70%是暗能量,而我们所能使用的能量仅占30%,那都是什么些?下面让我们从茫茫宇宙走进太阳系,来到我们美丽的地球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们生活中的能量。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生活中的能量。

请看短片,让我们共同来了观看一下生活中能量,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记,看谁记得多记得全。短片结束后找同学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能量形式都有哪些。

播放短片……

学生总结回答。

师讲述: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能量常见的表现形式:机械能、电磁能、声能、化学能、热能、光能、电能。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

活动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请同学们寻找我们身边的能量,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能量能够相互转化吗。

学生回答……

下面让我们来做两个小实验,来看一下能量之间会不会转化。

投影出示:实验要求与操作

第一个实验是用手弯折铁条,这是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小实验

第二个实验是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这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小实验;

第三个实验是用梳子梳头,这是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小实验。

通过引导学生做以上几个小实验,体验到能量就在身边,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自由活动:用能量转化的道理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电视的声像与太阳能有关吗?

小组讨论……

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电视的声像与太阳能有关。如电视的声能与光能由电磁能(无线或有线信号)转化而来,电磁能由电能转化而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而来,而风能、水能、热能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

由此可知,咱们生活中的各种能量间的转化有时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咱们用能量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就可以将上面提到的电视的声与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

拓展活动:

留心观察生活中物体能量转化的实例,试着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形式。

六、板书设计:

无处不在的能量

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能量转化

七、教学反思(课前准备、课上出现的问题)

1.通过播放资料片,让学生从宇宙到地球,从宏观到微观切实认识到能量无处不在。并且通过“暗能量”的新鲜感,吸引了学生对于能量的好奇心。激发了未知的欲望。

2.本节课开始,假设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能量,学生很可能感到迷茫,对于什么是能量无从下手,最终找出的实例可能极少,从而影响了开课课堂氛围。本节课反其道行之,将生活中的能量存在形式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能量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于能量会有更加清晰认识。同时又会找到生活中更多的能量存在形式,为上课开了个好头。

3.灵活利用课堂突发事件,进行引导教育。(如:学生的大胆设想被认为是疯子,借此告诉学生没有大胆的设想便没有创新进步,世界上许多科

学家也被人称为“疯子”。这样将“讥笑”转化成了“骄傲”,同时又激励了全体同学都要做科学上的“疯子”学好科学,长大做一名科学家,为人类做贡献。

4.个人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锤炼课堂语言,用科学的语言上好科学课。

5.思想上的备课没有做足,不够充分,以致于出现设计好的环节被漏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