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词网_旧体诗词成现当代文学研究关注点
现代学者旧体诗词创作与其学术之关系
[ 作者简介 ] 刘士林(96 ) 男, 16一 , 河北省 曲阳县人 , 山东大学博士后 , 上海师范大 学人 文学院教 授 , 从 事 美学、 主要 中国诗
学、 当代文化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2 6 6 [ I0 .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 3— 0 1 20 ) 5— 1 1— 6 [ 稿 日期 ]0 6— 4—1 10 7 7 ( 0 6 0 0 3 0 收 20 0 9
先有 了某种知识 结构与学理基础 , 才发而为 充满现代 学术 与 思想 的诗 篇 ; 三是 在 “ 与“ ” 间 “ 盐入 水 ” 融合 无 学” 诗 之 如 、 间, 这代 表着现代学者 旧体诗词 的最高境界。 由于学术与诗 的 密切 联 系, 有“ 还 学术 变 , 也 变” 诗 的现 象。现 代 学者 的旧 体诗词不 同于一般 的遗老遗 少之作 , 现代 中国思想 学术 文化 史研 究 中具有重要 的价值 。 在 [ 关键词 ] 现代学者旧体诗词 ; 创作 矛盾 ; 基本模式
现代诗词研究与“新国学”——兼论《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之钱锺书部分
纵观现代诗词 研究 的发 展历程 , 细甄 别不 难发 现 , 仔 研
究队伍大抵有三支 :
其一为专职现代文学研究者。 其二为诗词刊物 、 团体的组织 和参 与者 , 中部 分 具有 其
较高的古典文学修养。
平的角度对一些旧体诗词进行研究 , 而那些“ 作者” 又主要 限
于毛泽东 、 迅、 鲁 郭沫若等国家领袖或文坛“ 旗手” 。
第3 6卷 第 4期
21 02年 7月
湘 潭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 o i g nU i rt( h ooh n oi c ne) on f a t nv s y P i spyadSc l i cs X na ei l aS e
Vo . 6 No 4 13 .
社 20 0 5年 8月 初 版 。
只在各 自的“ 地 ” 论 , 领 立 极少 跨 出“ 力范 围 ” 势 发表 见 解。 新兴 派属 典型的“ 不求 闻达” , 类 尽管多有精 辟见解 , 并未 但 引起 现代 文学研究界 的充分 重视。专职 现代 文学研 究者和 诗词爱好者大多是 自说 白话 , 根本谈 不到相 互之间 的交 流。 前者对于现代文学 史的熟 悉很利 于现代诗 词文学 品格 的研
J l .,01 uy 2 2
现 代 诗 词 研 究 ¨ 学 ¨ 与 新国
— —
兼论《 O 纪 中国学人之诗研 究》 2世 之钱锺 书部分
老 悟 , 玉 亮 张
12 0 ; 0 28 中华书局 , 北京 10 7 ) 00 3 汉语 国际化研究中心 ,E j京
( 京第 - ̄ 1语学院 北 '5 11 -
特有艺术手法的把握上 , 还存在 着局限。因此 出现 了评 述不 当、 注今不注古等不足之处。
旧形式与新时代的冲突——论20世纪旧体诗词的“打油”倾向
2018年第3期 (总第272期)•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旧形式与新时代的冲突—论20世纪旧体诗词的“打油”倾向陈未鹏(《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福州350116)摘要: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百年文学中,旧体诗词的写作总体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呈现出“打油”的倾向和的面貌。
“打油”写作在三千年诗歌史的审美视域之外另辟“谐趣”的新世界,从而使诗歌在题材、语 言和风格上都有明显的新变,但也存在思想性压倒艺术性、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反映现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 面仍显不足等弊端。
旧体诗词写作呈现出来的“打油”面貌和由此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现代社会 如何看待和对待古典诗歌传统乃至文化传统的问题。
但百年来旧体诗词始终因旧形式而饱受诟病,在保守与 革新的激进、思想与艺术的矛盾中蹒跚前行,其艺术本身的诸多问题反而被忽略。
关键词:20世纪旧体诗词;“打油诗”倾向;新文化运动;古典诗歌传统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 2018) 03-0159-10明辨序说》有“诙谐诗”条,他将“俳谐体、风人体、 诸言体、诸语体、诸意体、字谜体、禽言体”均视为 “诙谐诗”,认为此类诗“虽含讽谕,实则诙谐,盖 皆以文滑稽尔,不足取也,’[2],这同打油诗的风格 是相近的。
1917年,《新青年》相继发表胡适《文学改良 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等文章,主张文学革 命,“废文言而倡白话”。
这场革命声势浩大、影 响深远,1917年也因此被普遍视为一个鲜明的界 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 始,’[3]。
然而也应看到,一百年来,从胡适《尝试 集》第一编中的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 诗”(《尝试集.初版自序》),到大量新文学作家“勒 马回缰作旧诗”[4],再到领袖诗词风行天下,甚至 2014年鲁迅文学奖也开始给旧体诗人颁奖,旧体 诗词的写作不仅未曾中断,而且还颇为兴盛。
但 是,兴盛的同时却是“打油体”大行其道:大量打 油诗作出现,许多诗人自谦所作是打油诗,又有以 打油诗写作而蔚为大家者(如聂绀弩),也有在诗 歌写作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打油的倾向者(如郭 沫若)。
旧体诗与现代文学
旧体诗与现代文学论文重点词:旧体诗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文学史研究概要:只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对象,可是它的存有、连续和影响已经是不行摇动的事实。
所以,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试试着要把它列入其内。
既然我们能够宽容平常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应当是切合同一逻辑的。
重点词:旧体诗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文学史研究一作为一种界限相对固定的研究对象的“中国现代文学〞,本是不包含以文言和格律为主要形式特点的旧体诗的。
由于我们过去长远把“现代〞存心无心理解为与传统的分裂或“告别〞〔注:对于这一问题,严家炎先生有系列文章进行解析划分,可拜见严家炎?五四的误读?,福建教育第一版社2000年6月版。
〕,所以“现代文学〞根本上等于“新文学〞,全部跟“旧〞沾亲带故的文本,便都理所自然地被拒斥于“现代〞的大门以外。
可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时性进展过程中,旧体诗事实上向来没有断绝,并且也没有将要隔离的迹象。
不只旧文人在写,新文学作家也写;科学家在写,政治家也写;旧军阀和新军人也写,并且还有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写。
甚至到了新诗已经降生快要100年的今日,我们依然没法判定在全中国是写新诗的人多仍是写旧体诗的人多。
特别是到了此刻的网络时代,旧体诗天上掉馅饼一般获取了一个五四以来的空前自由的创作空间。
旧体诗喜好者能够在网上相互沟通商讨,旧体诗不再是只是属于老干部永垂不朽的专利品了1。
只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的对象,可是它的存有、连续和影响已经是不行摇动的事实。
所以,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者试试着要把旧体诗列入其内。
既然我们能够宽容平常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注: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订正版〔北京大学第一版社1998年〕的最重要变化即是在每个十年都特意开列了平常文学一章。
〕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也专设两章讲解平常文学。
〕,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仿佛应当是切合同一逻辑的。
旧体诗词入史问题之我见——兼及现代中国文学史观的建构
在 中国古代 文学史上 , 传统诗词 曾是 占据绝 对主流地
位 的 文学 样 式 , 诗 宋 词 的 辉 煌 是 足 以 傲 视 世 界 文 坛 的 文 唐
尽管有专家学 者提 出为 旧体诗词 “ 名” 强调 其进 入现 正 并 代文学史 的合法性与 合理性 , 至今 仍未 出现付诸 实践的 但 文学史著作 。黄修 己在 19 9 7年主编《 O世纪中 国文学史 》 2 时曾有过把 旧体诗词写进 该文 学史 的设 想 , 最终不 了 了 但
作者简介: 胡峰 (9 2 ) 男 , 17 一 , 山东东平人 , 讲师, 山东 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20 年第 3 09 期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总第 13 3 期
旧体 诗 词 入 史 问题 之 我 见
— —
兼及 现代 中 国文 学 史观 的建 构
胡 峰 李 雁
( . 东教 育学院中文 系, 1山 山东 济南 2 0 1 ; . 50 4 2 济南大学文学院 , 山东 济南 2 0 1 ) 5 0 0
起、 莫衷一是。其 中 , 占主要地位的意见仍旧是严禁其踏入
新 文学 史 或 现 代 文 学 史 的 神 圣 殿 堂 的 门 槛 。如 早 在 上 世 纪
再版 自序》中坦 言 , 尝 试 集》 《 第一 编 的诗 , 了《 除 蝴蝶 》 和
《 之外 , 他》 实在不 过是 一些刷 洗过 的 旧诗, 多用 旧诗 的音 节 ; 二编的诗 , 第 虽然打破 了五言 七言 的整齐句法 , 然改 虽 成长短不整齐 的句子 , 但是初 做 的几首 , 一念》 鸽子》 如《 《 《 新婚杂诗》 四月二十五夜》 都还脱 不了词曲 的气 味与声 《 , 调。《 送叔永 回四川》 第二段 的三句 出 自于三种词调 ,9 8 1 1 年l 2月的《 奔丧到家》 的前半 首 , 只是半 阙添字 的《 园 还 沁 春》 词。即使是可 以算做 白话新 诗 的《 应该 》 用一 个人 的 ,
浅谈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
浅谈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论文关键词:现代旧体诗词非现代性论文摘要:现代旧体诗词在精神品格、形式以及机制等方面上具有非现代性的特征。
在讨论现代旧体诗词的价值和入史问题时,不应该笼统地谈论现代旧体诗词是否具有现代性,而应该注意到它在现代性方面的复杂性与多面性,特别是应该注意到它无法被定性或归入为现代性的层面。
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是夹缠扭结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
现代旧体诗词自身所处语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在现代性问题上的复杂性。
对现代旧体诗词非现代性的承认,并不意味着对现代旧体诗词的轻视或贬低。
近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在现代旧体诗词的评价以及入史等问题上的争论似乎愈演愈烈,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场论争最主要的起因是王泽龙先生发表的《关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一文(《评论}2007年5期)。
王泽龙先生在文章中主张现代旧体诗词不应人史。
呼应王泽龙观点的有吕家乡等人,反驳或对王泽龙文章提出质疑的有马大勇、陈友康、刘梦芙等人。
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我们必须同时注意到现代旧体诗词在现代性方面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我们应该看到,现代旧体诗词,的确有许多现代性的成分,但我们必须承认,它的许多特征无法被归结为现代性。
笔者将其称为非现代性。
在评价现代旧体诗词的总体成就时应该考虑到它的这些非现代性成分,有必要跳出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性”问题本身,以更为宏阔的视野来审视与“现代性”相关的课题。
一“现代性”这一术语在西方,从马克思·韦伯、哈贝马斯,到卡林内斯库,在不同的领域,它的所指其实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异。
我们必须审慎地使用“现代性”这个术语。
但是无论怎样讲,“现代性”的所指还是有一些公认的内涵与边界,比如“”、“平等”“自由”等现代公认的基本价值理念。
我们应该把这些可能会被更多人认同的“现代性”作为讨论现代旧体诗词“现代性”的理论基础。
“现代性”的所指主要是相对于传统或古典而言的,因而我们不能把凡是属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精神活动就都说成是现代性的。
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意味——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说起
胡适 、 独 秀等文 化 先 驱 率 先 提 出文 学 语 言 变 革 陈
中 图分 类 号 : 0 . 7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12 2 1 ) 2— 0 7— 7 I 7 4 2 A 10 9 4 ( 0 0 0 0 9 0
在 中国文学 史 上 , 究 格 律 的诗 词 创作 曾 经 讲
是 文人 的骄傲 , 产 生 了足 以傲 视 世 界 文坛 的辉 并
再度 凸现 而且 争 议 鹊 起 、 说 纷 纭 。尽 管 有 专 家 众
收稿 日期 :0 9 —7 2 0  ̄61
任 何 一种 样 式 的 文 学作 品都 是 语 言 的艺术 ,
作 者 简介 : 峰 , , 胡 男 山东 东 平 人 , 东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东 教 育 学 院 中 文 系 副 教 授 。 ( 东 济 南 山 山 山
难 以融入 现代文学 史 的 “ 因 ” 病 ?这些 质 素是 否具
种体 式 的作 品 也 被 命 名 为 “ 体 诗 词 ” 被 打 入 旧 而
文学研 究 及文 学史 写作 的冷 宫 。8 O年 代 之 后 , 由 于思 想解 放 的不断 深入 以及 文学史 观 的不 断更 新
与转变 , 些 曾被 遮 蔽 的文 学 类 型如 通 俗 文 学 等 一
代 旧体 诗词形 成科 学 、 正 的定 位 , 而 为破 解 现 公 从 代 旧体诗 词 的入 史难题提 供参照 与依 据 。
专题06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解析版)
专题06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2021·安徽滁州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朝统一后,疆域北自辽东,南到象郡,数千里滨海。
秦朝以后,大部分王朝都保持着漫长的海岸线。
如何认识海洋与陆地的关系,对于历代王朝和民众而言自然成为重要问题。
在官方建构的知识体系中,作为“天下”的地理构成,陆地与海洋是关联的整体。
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秩序,即“中国——四夷”与“九州——四海”的对应。
在“天下”秩序的解说下,海洋处于陆地的次属地位,这也体现了立足内陆的王朝是从陆地视角认识海陆关系的。
苏轼从惠州贬到海南,被视为加重处罚。
苏轼看到琼人姜唐佐好学,便以“沧海何尝断地脉”的诗句称赞之,亦可见他所具有的陆地本位思想。
先秦以来的大部分时期,王朝从海洋活动中获得的主要是盐利,而盐户和盐业的管理不过是农业和农业管理制度的延伸。
民众长期被附着于陆地,严禁出海。
唐朝虽然被视为十分开放的时代,但唐代不向本国人开放海洋,所以鉴真东渡不得不一再偷渡。
唐代从海路来华的外国商人规模不小,统治者可以从他们手中采买海外珍宝。
但并没有制度将贸易转化为国家财政收入。
在“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下,单向的海陆交通中王朝国家从海洋所获得的主要是政治意义,而非经济利益。
而禁止本国民众出海兼有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甚至后者更为重要。
臣民进入海洋,即被视为脱逸出赋役和户籍体制,不再为王朝提供支撑。
对提供赋役的人、地实行封闭管理,将海洋拒斥于陆地之外,成为大部分王朝的政策取向。
海洋被拒斥的局面,在宋元时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宋元时鼓励民众出海贸易,建立了抽解和博买制度,实现了与海商的共利分利。
在统治者眼中,海洋与陆地一样可以为国生财,可以成为王朝的统治基础。
这是汉唐所未曾有过的观念和认识。
在王朝政策中,海洋和陆地成为相互融通的整体。
明代隆庆开禁和清朝设立海关,在政策上重新开通了海陆的联系,尽管其开放度不及宋元时期。
民间的海洋经济一直潜滋暗长。
在旧体诗词与新体小说之间——论王统照的文体选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Nov. 2018 / No. 6本刊特稿在旧体诗词与新体小说之间——论王统照的文体选择李遇春 鲁 微*[摘 要] 王统照虽以新文学家著称,但其旧体诗词造诣极深。
王统照的旧体诗词与新体小说在题材与意蕴、意象与意境等方面有契合之处,这就构成了新旧两种文体的互渗与交集。
在文体功能上,王统照的旧体诗词多为抒怀之作,直呈作者的内心世界,体现出“言志”特征;新体小说则成为王统照关注社会、描摹人生的启蒙工具,承担着“载道”职责。
在宗教意识上,王统照的旧体诗词与东方佛教文化相契合,新体小说则传递西方基督教的文化思想。
正是通过新旧两种文体的间离与分途,王统照文学世界的丰富性与立体性才得以凸显。
在王统照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他对新旧两种文体的选择呈现出一种错位关系,这构成了另一种艺术间离效果。
当他主攻旧体诗词创作之时,新体小说几乎被搁置,而当他沉醉于新体小说创作之时,旧体诗词同样被弃置。
相对而言,旧体诗词更多面向自我,主内主情,而新体小说则更贴近时代,主外主理,而文体选择则取决于作家的内在精神与外部语境的关系。
[关键词] 王统照;旧体诗词;新体小说;文体互渗;文体间离;文体错位经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中国小说彻底完成了由边缘到中心的文体向心运动,而长期列居高位的古典诗词则猛然从文学的中心退守边缘,甚至以“旧诗”的名义被放逐出了新文学理想国。
但旧体诗词一直在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语境中顽强地生存并发展着。
当年的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王统照虽以新文学家著称,但一直没有放弃旧体诗词的创作。
长期以来,学界对王统照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其小说创作上,对其旧体诗词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且主要局限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的辨析。
事实上,王统照的旧体诗词创作始于五四运动前,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忠实地记录了他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心路历程。
这在王统照的整体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拟对王统照的旧体诗词与新体小说两种文体的创作进行比照研究,分析两者的同一性与差异性,进而探讨在传统与现代的罅隙中王统照所做的文体选择背后的深层问题。
“旧体诗词的百年命运及其未来”专题研讨——有韵为诗,格律难废
20 07年第 1 期 第4 7卷
( 2 5期 ) 总 0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URN U AL OF S N YAT E I RST S N UN VEo. 7 14 Ge ea . 0 n rl No 2 5
作用。所以不作 则 已, 就不 能忽视其节 奏 、 作 声 调、 、 , 韵 律 只是不应死守而已。如能做到情真 、 感 实、 思深、 语浅, 本合律而流畅 自然就行 l。笔 基 『 者( ) 姚 学诗就是从古体开始的 , 后来才写律体。 格律是诗所必要的, 那就不仅是旧体诗词 , 白 话诗也应有格律。但是 , 新诗 的格律讨论 了数十 年, 也没有讨论 出一个现成的结果。诗 的格律一 直有人研究 , 但问题是实践得不够。中国社科院
希望 引起学界朋友更 多的关注 。
关键词 t 旧体诗词; 0 2 世纪; 命运; 未来
中图分 类号 : 0 .2 I 7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9 3 (0 7 0 一 0 1 4 0 0— 6 9 20 ) l 0 0 一l
有韵为诗 , 格律难废
姚奠 中, 牛贵琥
(O I LS I N E E II N S C A CE C D TO )
“ 旧体诗词的百年命运及其未来” 专题研讨
主持人 : 张海鸥
主持人语: 旧体诗词” “ 这个名称不太准确 , 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 香港诗词 论稿》 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 诗词大赛” 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 传统诗词” 日本人称“ , 汉诗” 还有人主张称 , “ 国诗”等等, , 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 世纪末、0 9 2 世纪初, 梁启超号召 “ 诗界革命” “ ,五四” 以后新体 自由诗大兴, 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 , 不绝如缕, 在大 陆、 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 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 比如旧韵与新韵、 格律宽严 、 创新体制、 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 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 三不 管” 现象, 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 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 也有人以此申请到 国家或省、 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 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 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 奠 中先生及 目 在大 陆 、 前 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 , 探讨一些具 体问题 ,
现代诗词三大家: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
现代诗词三大家: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
邓小军
【期刊名称】《中国文化》
【年(卷),期】2008()1
【摘要】据笔者管见,中国现代诗词以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三大家为成就最高。
本文拟略述中国现代诗词的若干特点,和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的杰出成就。
包括四部分:一,现代诗词的几个基本特点。
二,现代诗词的艺术新变。
三,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代表作举例。
本文旨在说明,旧体诗词可以反映现代生活和情感,诗词之境界与诗人的性情、学养、心灵境界息息相关。
【总页数】12页(P92-103)
【关键词】旧体诗词;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中国现代;现代生活;心灵境界;代表作【作者】邓小军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B261
【相关文献】
1.沈祖棻与叶嘉莹诗词讲稿比较研究综述 [J], 赵凌华;徐子昭;
2.沈祖棻《涉江诗词选唱》赏析 [J], 刘成志;
3.沈祖棻《涉江诗词选唱》赏析 [J], 刘成志
4.沈祖棻与叶嘉莹诗词讲稿比较研究综述 [J], 赵凌华;徐子昭
5.忆沈祖棻先生诗词集油印本出版前后 [J], 俞润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旧体诗词试炼大众传媒——吕碧城诗词的现代传播
以旧体诗词试炼大众传媒——吕碧城诗词的现代传播
花宏艳
【期刊名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4)005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期刊等大众传媒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学发展的轨迹,女性文学也不例外.此一时期,吕碧城特殊的生命际遇与创作经验成为了考察20世纪女性文学从闺阁书写到现代传播的典型个案.在五四女作家崛起的十年前,吕碧城已凭借新兴的传播工具,冲破闺阁书写的创作困境,建立现代传播意识.从1904年任职《大公报》时期开始,吕碧城的文学创作凸显出现代传播背景下,文学传播方式的现代转换、女性传播意识的现代建立以及文学生产方式的现代性三个重要特征.【总页数】7页(P78-84)
【作者】花宏艳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旧体诗词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成功探索--论厉以宁的旧体诗词
2.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意味——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说起
3.论旧体诗词的文学史书写问题——从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说开去
4.文学场视域下的当代纸媒旧体诗词传播媒介透视r——以中华诗词学会与《中华诗词》杂志诞生为叙述背景
5.论新时期旧体诗词社会文化地位的重建——以《中华诗词的诗论为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和现代性_陈友康
陈 友 康
长期以来 , 20 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 性处于 被怀疑 、 否 定或悬 置的状 态 , 致使它 被摒弃 在 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之外 , 从而造 成一部 分文学 精神资 源的人 为遮蔽 。 有 研究者 怀疑和 否定 旧 体诗词的合法性 , 有研究者没有对传 统文体 在古代 与现代 社会的 命运和表 现加以 区别 。 要 改变 对 旧体诗词的歧视和压迫 , 首先 需 要 理解 其 合理 性 , 也 有 必 要重 新 厘定 “ 现 代文 学” 的 范畴 , 用 “ 现代汉诗” 这一概念来整合 20 世纪中国诗 歌 , 消弭 新 、 旧诗词 的对抗 和对立 。 20 世纪 中国旧 体 诗词表现了鲜明的现代性追求 , 自足地构 成一种 新的历 史传统 。 在 新的 世纪 , 必 须打 破新 、 旧 诗 词二元对立的模式 , 把旧体诗词作为 中华民 族在新 的历史 时期创 造的文化 成果进 行研 究 , 既有 助 于旧体诗词的发展 , 又有助于文学和文化观念的改进 。 关键词 20 世纪中国文学 旧体诗词 合法性 现 代性 超越意向 作者陈友康 , 1963 年生 ,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昆明 650031)。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6 期
论问题时 , 只把它作为新诗对应或对立的一面进行讨论 , 根本无视旧诗自身的理论探讨和理论 建设 。 二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所有新 、 旧诗词的两栖作家 , 都只讨论他们的新文学而无视旧 体诗词创作 , 显然是不承认旧体诗词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合法身份 。 由唐弢 、 严家炎主编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 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写得最为严谨也最富于代 表性的现代文学史著作 , 它的学术思想和构架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文学及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设 和发展 。 它对旧体诗词的处理方式也反映了一个时代共同的学术观念 。 全书共 3 册 20 章 70 余万 字 , 每个时期的新诗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评述 , 但对旧体诗词没有任何章节进行讨论 。 同时期 的其他现代文学史也是照这样的模式编纂的 。 在编写者看来 , 旧体诗词不能入现代文学史是无 需讨论的问题 。 丁易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略》 和刘绶松的 《中国新文学史初稿》 大体上与唐弢 本属于同一个时段和同一种类型 , 只是政治倾向和文化态度更为激进 , 因而它们对旧体诗词的 态度也更为决绝 。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 中国社会开始了历史性转型 。 旧体诗词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 , 创作成 果和社会影响达到 “ 五四” 以来一个高点 。 90 年代以后 , 诗界和学界对旧体诗词的态度变得冷 静和宽容 , 新 、 旧诗的对立和对抗明显缓解 。 一些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呼吁正视 20 世纪中国文学 发展过程中旧体诗词的存在 , 并希望对之开展研究 。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也与时俱进 , 从文学 观念 、 作家作品选择乃至于行文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 , 并逐步完成了学术范式的转换 。 但 在现代文学史写作中 , 研究者对旧体诗词依然保持了高傲的沉默和拒绝 , 其态度并没有与时俱 进 。 由钱理群 、 温儒敏 、 吴福辉著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由程光炜 、 吴晓东等主编的《中 国现代文学史》 , 由朱栋霖 、 朱晓进主编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 可为代表 。 这些教材都没有把旧体 诗词作为研究对象 , 在这一点上它们与唐弢本一脉相承 。 在此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看来 , 旧体诗词不能进入现代文学史仍是个自明的问题 。 这与已有的现代诗歌史 、 现代诗歌理论史著 作与现代文学史著作保持高度的一致 。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 , 早期文学史著作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 , 还设专章介绍毛泽东等老一 辈革命家的诗词 , 兼及赵朴初等旧体诗家 。 如郭志刚 、 董健等主编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设一章介绍革命家诗词 。 但旧诗入史并不是理直气壮的 , 写他们似乎不是出于文学而是政治的 考虑 。 到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 , 即使已有聂绀弩 、 启功等的诗词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 认为在 旧诗中别开生面 , 而且在现代汉诗中也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成果 , 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这方面 的观念不但没有改变 , 内容不但没有增加 , 反而把原来入史的旧体诗家驱逐了 , 旧体诗词的非 法性被进一步强化 , 它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 。 如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两部当代文学史著作 , 一 是由洪子诚主编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 、 陈思和主编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都不涉及旧诗 。 这些著作突出了被主流意识形态遮蔽的非主流文学 , 将地下文学如手抄本等写入历史 , 在一定 程度上实现了对褊狭文学史观的超越并重构了当代文学史 , 但对当代诗词却保持沉默和漠视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旧体诗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科研热词 旧体诗词 鲁迅 集陆诗 陆游 话语体式 言说主体 结构方式 林峻坚 杂文化 旧体诗 《海外客诗集》 诗词研究 诗学研究 西方现代诗学 瞿秋白 现当代 现代转型 现代性 权力 朱自清 札记 接受生态 学科 学习西方 古典韵文 中国诗学 中国现代诗学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典诗学 "新诗"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序号
科研热词 1 意义重建 2 学科反思 3 中国现代文学史
推荐指数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近代 诗歌总集 桐城诗学 《晚清四十家诗钞》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旧体诗词 非现代性 现代文学史 新诗二次革命 新诗主体论 文学史研究 传播方式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三大重建 三十年
推荐指数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2013年 科研热词 陪都文人 理论建构 现代文学 民国文学史 旧体诗文 抗战旧体诗歌 壬午重九雅集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其他
168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其他□凤宇王彪2019年3月23日,李遇春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暨“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高端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
本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中国新文学学会联合主办。
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福贵,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兼党委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写作协会会长於可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程光炜,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郜元宝,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本朝,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何锡章,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王兆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泽龙等11位专家评审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李遇春,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施议对,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坤尧,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黄仁生,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卫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钟振振,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中心主任孙述学等7位课题组首席专家及子课题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志军、云南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陈友康、华中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刘宏达、华中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吴海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范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朱庆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刘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秦伟等10余名校内外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共同参加。
现当代文学史何必“无所不包”?——兼谈现当代文学史与古体诗词的关系问题
本 身 ,而包 括 了文本 的传 播 与 接受 过 程 。文 学 史 做 新 诗 。”l3l2
的写作并 不 同于一 般 文学作 品或人 文社科 普及 型
还 有 一 个 不 该 忽 略 的 史 实 是 ,第 一 批 新 文 学
读 本 的写 作 ,它 所针 对 的受 众 ,是 高 校 与科 研 院 史 研 究 者 有 胡 适 、闻 一 多 、陈 子 展 、苏 雪 林 等 人 。
认 为 现 当 代 文 学 学 科 史 ,所 梳 理 的 主 要 也 是 专 业 写 我 口 ,古 岂 能 拘 牵 ? ”这 十 个 字 基 本 上 也 反 映
形 态 的文 学 接 受 ,因 此 不 太 可 能 顾 及 同 时 态 的 “一 了 上 述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三 个 主要 特 点 ,算 得 上 是
现当代文学史何必 “无所不包”?
兼谈现 当代 文学史与古体诗 词的关 系问题
韩 晗
(武 汉 大 学 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30070)
摘 要 :本文从现 当代文学史 的写法 与现 当代 古体 诗词的创 作状况入手 ,分析 了“古体诗词是否该入现 当代 文学 史”这 一 问题。在分析 的过 程 中认 为,现 当代 文学史的编撰 有着其 自身 的特殊性 ,其 对 内容的收录 亦并非是经典 的确立 ,而且近 百年来古体诗词创作 的总体 趋势是式微 、小众传播 的;因此笔者得 出结论 ,现 当代文学史不必无所不包 ,面对浩如烟海 的现 当代古体诗词不但 应该有 其专 门的史著 ,更应该发现其 渐变 的 历史前景 ,这样 才能全 面地把握现 当代 文学史与古体 诗词两者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
当今旧体诗词写作中的问题和与新诗写作的关系
关键 词 : 旧体 诗词 ; 新诗 ; 诗 歌 内容 ; 诗歌 形 式 中图分 类号 : 1 2 0 7 . 2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4 4 7 6 ( 2 0 1 3 ) 0 3— 0 0 0 5— 0 5
旧体 诗词 是我 国文 艺百 花 园 中的一株 奇 葩 , 它 有着 悠 久 的历 史 , 在 它邈 远 的发 展 过 程 中 , 诞 生 了繁 星
灿烂 、 光辉照人的众多知名作家和流传千古、 字字珠玑 的优秀作 品, 为我 国的文学宝库创造 了无数的辉煌。 在世 界文 学史 上也 占有 着非 同凡 响 的位 置 。 进人新时期以来 , 随着历史的重大转变 , 社会经济 的快速发展 , 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思想 的逐 步解放 , 文化需求也相应增长 , 旧体诗词园地也就有 了长足的发展和全新 的开拓。写作 的人数和作品迅猛 升腾 , 相关 的报刊出版、 举办的有关活动也随之增多, 伴随着 网络传播 的普及优势 , 旧体诗词就更有了如虎
一
、
诗歌 的 生命 在 于它 坚实 的 内容和 鲜活 的 思想
当今 旧体诗词写作中涉及的内容范畴 , 我以为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1 . 诗歌 写作应 该反 映现 实生活 , 具有 鲜 明的 时代 特征
唐代的伟大诗人 白居易 , 在其《 与元九书》 中说 : “ 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 “ 感人心者莫先 乎情 , 莫始乎言 , 莫切乎声 , 莫深乎义。诗者根情、 苗言 、 华声 、 实义。 ” 类似 的议论 , 打开文论 史、 诗话 、 词 话, 可 以说是俯拾皆是。比自居易时代更早的颜之推所说 “ 文章 当以理致为心 肾, 气调为筋骨, 事义为皮 肤, 华 丽 为冠冕 。今 世相 承 , 趋末 弃本 , 率 多浮艳 。辞 与理竞 , 辞 胜而 理伏 ; 事 与才 争 , 事 繁 而才损 。放 逸 者 流宕 而忘归 , 穿 凿者 补缀 而不 足 。 ” L l J 《 婵 更 是结 合 当时 的文坛 弊 端 , 从 正反 两 方 面进行 了论 说 。
网络诗词时代:把握机遇,引领潮流(中华诗词研讨会稿件)
网络诗词时代:把握机遇,引领潮流作者:贾丙顺一、网络诗词的兴起中国是一个不折不扣诗歌的国度,不仅是诗的悠悠古国,也是诗的泱泱大国。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诞生以前,就有二言诗面世了。
保守些估计,中国诗歌文化就已有三千的历史。
三千年来,众多的诗人创作的诗篇,数量众多,成就斐然,任何一个中国人基本上都是可以背诵上几首诗词的。
三千多年来,诗歌深刻地影响了和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但在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文化受到了激进中国人的审判,本是国粹的诗词也被视为封建残余而遭到鄙弃。
从此诗词的创作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学开始了抬头,并大有复兴之势。
在中华诗词学会和各级诗词学会的努力下,旧体诗词走向了新的繁荣。
创作队伍空前壮大,作品数量更是空前,现在,仅中国诗词学会就有会员一万六千多名,加上省、市、县诗词学会的成员和众多诗社的成员,全国经常参加诗词活动的人在百万以上,全国共有公开或内部发行的诗词报刊六百多种,每年刊出几十万首诗词新作。
就在中华诗词学会及各地诗词组织为中华诗词“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而奔波呼号的时候,另外一种力量也极大的推动着诗词的普及和发展,对诗词事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种推波助澜的力量就是网络诗词。
互联网就是传媒,互联网迄今为止的发展,完全证明了网络的传媒特性。
一方面,作为一种狭义的小范围的、私人之间的传媒,互联网是私人之间通信的极好工具。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广义的、宽泛的、公开的、对大多数人有效的传媒,互联网通过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几千人乃至几十万人访问的网站,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媒的作用。
互联网可以比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快、更经济、更直观、更有效地把一个思想或信息传播开来。
网络创造了诗词由口头到纸面传播途径的另外一种重要的途径,是诗词发展史上的又一次质的重大飞跃。
网络诗词的异军突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种种局限,很快与传统文学媒体并驾齐驱,使诗词创作迈进了“口传、笔写、纸印、网络”四架马车齐头并进、多元化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词学简说 - 旧体资料区 - 旧体诗词原创 - 北大中文论坛 www_pkucn_com 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中文学术论坛! -
“令”即小令;“引”、“近”即中调;“慢”即长调。“引”、“近”、“慢”有些是在“令”的基础上增加字数、扩充篇幅而形成的。
按风格分,词的类别可作如下归纳:
1、“婉约”和“豪放”。
各个词调经前人分类汇编整理成书,说明每调的字数,用符号标注平仄和韵脚,附上名篇作为范本,成为供填词用的工具书——《词谱》。著名的词谱有《诗余图谱》、《词律》、《钦定词谱》、《白香词谱》和《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等。其中,以清代词家万树的《词律》和《钦定词谱》收集最齐。《词律》及后来的补遗共收入875调、1725体,《钦定词谱》收入826素。
1、调。
调即词牌,又称词调、词谱。
词,最初是先有曲调,再根据曲调填写词句,即先有乐曲,然后配歌词。当时,每首词的曲谱,都叫做词牌或词谱。
词体是以调为单位的,每一调都有自己的调名和特殊的格律规范。调名就是词题,有一定的立意。后来,词题脱离了原先的立意而成为词牌的名称,故填词者常常给作品另外加题。如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沁园春·雪》之中的“黄鹤楼、雪”就是另外加的题。
第二节 词的分类
历史上人们对词的分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字数多少来确定,另一种是以词的风格来区分。
词按字数可分为三类:
1、小令。
2、中调。
3、长调。
所谓“词调”,是前人依据古音律“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等律吕宫调来制定的。自从音乐和词分离以后,虽然各种宫调和词之间的关系不大,但在词学范畴仍不失存在的价值,有很多词调,应该根据调名来确定所填之词的声情,学词者可对词谱和范本多作揣摩,自能体会得出。
同一调,常有多种调名。如《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体诗词网_旧体诗词成现当代文学研究关注点
日前,“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论坛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论坛围绕当下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现状,以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发展方向、研究方法及学术价值为研讨重点,探讨中国文学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多种可能。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通常以新文学研究为重点,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相对冷门。
近年来,现当代旧体诗词虽受到内地学界和海外汉学家关注,但仍存在研究体系性与系统性不强、大量旧体诗词史料被尘封、相关数据库尚未建立等问题。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新、旧文学融合的不足,是两者长期疏离造成的结果。
“现当代的人想踮起脚和古代文学的人对话,而古代文学的人却不愿放下身段。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李遇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力图解决这一问题。
与会学者指出,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尤其是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的编纂工作,对于打破文学史观念性构架、推进文学史观念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的编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观照、重新评价文学史的角度。
另外,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有助于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转换研究,具有诗学价值。
同一作家在新、旧文学创作时,往往有不同的心境,对旧体诗词进行研究,能够丰富人们对现当代作家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探寻作家心灵情感世界。
这也对研究者提出了新要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尚未转化为公共话语,研究者要想从事相关研究,需有自己的史观,明确研究的评判标准。
在具体研究中,应着力挖掘优秀作家作品。
同时,当代诗词评论也有待青年学者投身其中。
也有学者指出,历史上唐宋诗词都经历了经典化的过程,留下的大部分是优秀作品,在中国现当代
旧体诗词研究中,求全同样是不可能的,应淘沙捡金。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