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住区规划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都市的城市设计
11
五十年代
50年代以后,除了市区内重建住宅外, 德国开始在市郊建造大型的居住区。这些大 型居住区由国家资助,居住区的大小以相应 的“学校区”居民为单位.大约7 500人。 作为单纯的居住功能区,这些在50年代建造 的新居住区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态,这里有 大影片响的的绿,它地们,被工规业划区在被市认区为外是围对的居其住他有· 地不方良。 这一时期德国以及整个欧洲都建造了很多这 种大型的单纯居住区。
7
德国住区开发建设相关政策
• 政府鼓励企业、团体为职工建住宅, 并承担75%的优惠贷 款和减免税。
• 德国还是最早鼓励居民进行合作建房的国家之一,早在 1889年就开始倡导合作建房。
• 德国的住房储蓄鼓励制度更是颇具特色,调动了个人建房 的积极性。
8
德国住区发展历程
9
二战前的发展
一个有历史的住宅区是一个社会网络 是城市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
13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是德国住宅和居住区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大规模的住宅 建造开始减少。战后的住房短缺到70年代已经缓和。新居住区和住宅 建设逐渐退出在城市建设中占据的中心位置。内城旧居住区的更新和 现代化改造开始成为住宅发展的重点。
七十年代以后的居住区以中低层为主。由于环保和历史传统保 护思想的传播。高层建筑被认为是消耗能源和不利于环境和居民健康 的,因而在住宅建筑中较少采用。70年代人们还探索灵活布局的住宅 形式.居民可以根据自己使用要求来分· 隔房间,并在日后使用中根据 需要更改“灵活式住宅’ 由于一般居民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兴趣而 没有被推广。
住区规划原理报告 ——德国柏林
1
德国住区概况 德国住区发展历程 保障性住宅政策 城市中的空间分布
案例分析 总结国是世界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较好的国家 之一, 全国人均居住面积达31.5平方米, 而且住 房的标准、质量、功能、设施、环境都堪称一流。
4
德国的土地管理部门
联邦德国的土地管理分散在许多部门管理,通过立法, 形成各部门的分工合作制度。 * 州测量局 * 地方法院土地登记局 * 土地整理司 * 国家财政部(主管农业用地评价和地产价值评价) * 州发展规划与环保部(主管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工作)
6
德国住区开发建设相关政策
• 各级政府以低息贷教、建福利住宅和减税、补贴等手段介 入住房建设。国家财政用于住房建设的资金很多。
• 福利住宅是国家资助、社会营建的公有住房, 这种住房大 都出租给低收入的无房户。
• 政府资助住房建设有两种方式, 一是对建房、买房者, 采 取间接补贴。二是对低收入的租房者实行直接补贴。
“截止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城市建设是没有社会学家的参与的,城
市建设主要围绕技术问题的解决。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对住宅发展
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大家庭的解体以及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和单人家
庭的出现和增多对住宅的大小和形式提出了更多要求住宅的形式变得
更为丰富,今天许多小型住宅就是为小型的家庭而设计的。
从20世纪开始.社会学家和建筑师开始研究人们的居住形式和要求,
在70年代,中小型住宅供成为主要形式。地方特色和传统在70 年代中的新建居住中被更多地吸收。注重社区交往,个性和环境开始 成为70年代以后居住区和住宅区发展方向。
14
七十年代
· 卡尔斯鲁厄的道夫勒小区改造
15
八十年代
到80年代,由于人口没有增加和战后住宅的大量建造,住宅需求已 降低,德国政府开始对新建住宅减少资助和政策优惠,使住宅更多地由 市场来调控。1988年住宅建造量达到低谷,只有18.6万套住宅。虽然住 宅从数量上和人均面积上已令人满意,但实际上由于土地价格,建造、 维护费用的不断增加和住房租金持续增长,而居民收入增加很少,因此 低收入和多子女的家庭难以找到合适的价格便宜的住房。
德国土地管理重视土地立法,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理, 重视对土地信息的保存、利用和完善。
5
德国的土地制度
• 德国土地绝大部分属于私有,也有一部分实行公有(如国 家、州、市镇所有)。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土地所有者对 该土地包括地上和自由交易地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 处分等权利,可以。
• 德国是开展土地整理比较早、土地整理制度完备、土地整 理理论与技术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80年代德国住宅建设规模较小,人们重新认识到城市作为居住 地的价值,旧城和内城改造更新成为城市发展重点。
德国五十年代居住区基本形态
12
六十年代
1960~1970年问,德国土地价格上涨了5倍,私人汽车也增加了3 倍这时期德国建造了更多的大型居住区。条形、梳子形、曲线、波纹 形,独立式和低层密集型住宅被综台在一个大型居住区中。除了独立 的高层住宅外,中低层住宅采用了自由形式的组合连接,形成转折围 台或围台等形式 与传统的周边围台形成街道不同.这些建筑围台是自 由任意的,对街道不产生限定 各个建筑组团由居住区道路划分和联系。 满足汽车使用”成为居住区规划的要求。 样以“邻50里-6单0位年”代的为重原建则时,期在,功能住上宅强以· 调量分为区主。 。居 同住 时区社规会划学和家以也前参一与 了住宅区的规划,对居民的愿望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对 居住区的规划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一次对居住要求和城市与社会结构关系的系统分析研究产生于20年
代。
·
在社会学研究和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在新居住区中出现了
新的现代住宅平面,如外廊式住宅、两跨住宅、住宅阳台、全套住宅
(带厨房卫生间)以及并联住宅等。这些新式住宅结构比先前更为合理,
而其所在住宅区环境优美.有着大面积的绿化。
10
五十年代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进行了大规模的 住宅建设,以解决战争造成的住房危机,特别是 重建被战争破坏的住房。
德国(联邦德国)50年代居住区建设以分散 开放的形式为指导思想 住宅以条式多层和点式 高层为主。居住区密度低,采用功能分区,住宅 自由布置在大片绿地上。在规划设计上,打破了 以往的周边围台住宅模式、街道塑造和· 轴线传统 布局等手法,呈现自由流线格局,空间不再被建 筑划分界定,而成为开放的自由空间,住宅的设 计向规范化、类型化、工业化和装配化发展.住 宅更趋向于工业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