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2020年版)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征求意见稿)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不伴有梗阻或者坏疽者)(ICD-10:K43.9)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二)诊断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有明确体征:腹股沟区可复性包(肿)块。
患者通常无特殊不适。
长时站立或者出现包块较久时偶伴局部胀痛与牵涉痛。
分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2.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位于腹股沟韧带上内方,疝块外形呈梨形或者椭圆,经腹股沟管途径突出;3.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疝块外形呈半球形,基地较宽,由直疝三角突出;4.排除鞘膜积液、腹股沟淋巴结等其他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一周岁以内婴儿,可暂不手术;2.儿童腹股沟疝仅做疝囊高位结扎(可选择腹腔镜下修补);3.成人腹股沟疝需使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式或者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务必符合ICD-10:K43.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 天(指工作日)。
1.所务必的检查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2.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二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1小时。
临床路径管理与实施ppt课件
组织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个案管理员
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 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医师查房 □观察切口有无血肿
住院第5-10日 (术后第2-6天)
□医师查房 □安排相关复查并分析
住院第11-15日 (术后第7-11天)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并
,渗血 □拔除胸管(根据引 流量) □拔除尿管
检查结果 □观察切口情况
拆线 □确定患者可以出院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 事项复查日期 □通知出院处 □开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临时医嘱: □通知出院 □出院带药 □拆线换药
I.变异项目: A.病人/家属因素 A1 病情变化(含并发症) A2 入院即合并有其它疾病 A3 要求其他治疗(或会诊) A4 无法配合医护指导 A5 其他______________ B.医护提供者因素 B1 主治医师決定 B2 医护人员之间沟通不良 B3 开医嘱延迟 B4 执行医嘱延迟 B5 会诊延迟 B6 其他______________ C.系統因素 C1 缺乏设备 C2 设备故障 C3 排队检查(验)延迟
时 间
住院第1-3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进行病情初步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
□上级医师查房 □核查辅助检查的结果是否有异
社 区 获 得 性 肺 炎 临 床 路 径 表 单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进行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开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 长期医嘱: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一~三级护理(根据病情) □吸氧(必要时) □抗菌药物 □祛痰剂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 沉、CRP、感染性疾病筛查 □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胸正侧位片、心电图 □血气分析、胸部CT、血培养、B 超、D-二聚体(必要时) □对症处理
临床路径-29个常见病种
(2009 版)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ICD-10: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 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
2.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3.辅助检查: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 内科治疗:(1)监护、禁食、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3)药物治疗: 抑酸治疗、抑制胰腺分泌药物、胰酶抑制剂;无感染征象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谨慎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
2.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内镜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 轻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编码。
2.排除急性重症胰腺炎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合并胰腺脓肿、胰腺囊肿等)。
3.排除其他急腹症: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肠系膜血管栓塞、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8。
0)。
(二)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 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
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1。
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
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尘肺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尘肺病二、诊断依据:根据《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1、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2、以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3、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4、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5、高仟伏胸部X射线摄片显示小阴影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西医评价”的原则,制定本尘肺患者诊疗方案。
1、纤维支气管镜肺段灌洗治疗。
2、无创通气治疗。
3、以中医为主的十种综合治疗措施:①中药、②真气运行、③康复、④针灸、⑤足疗、⑥食疗、⑦中草药熏蒸、⑧理疗、⑨氧疗、⑩心理调整。
4、第一次心、肺功能评估。
5、支持、对症治疗。
6、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治疗反应选用抗菌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4周),系统住院日为84天(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尘肺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无重症肺炎表现者,进入路径。
六、入院1-2天必须作的检查项目:1、立即送检痰涂片、痰培养和痰找抗酸菌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沉;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指端血氧饱和度、免疫功能检查。
4、高仟伏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6分钟步行距离测评。
6、心、肺功能评估。
7、血气分析、肺通气弥散功能、高分辨肺CT。
七、治疗方案: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病情(4-8小时内)给予抗菌素。
2、药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选择下列的其中一种方案:(1)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联用大环内酯类;(2)喹诺酮类;(3)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4)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3、初始治疗第 2-7天检查及评估:(1)评估患者综合状况后,对适合肺段灌洗的壹期、贰期尘肺病患者和观察对象,进行第1次肺段灌洗治疗。
感染科临床路径汇总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一、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轻-中度腹水)者(ICD-10:)。
内科药物治疗者。
(二)诊断依据。
1.符合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61-2006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1)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2)临床有门静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结肠肉芽肿表现。
(3)粪检查获虫卵或毛蚴,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卵。
(4)免疫学检查阳性。
(5)诊断标准:疑似病例,具备(1)和(2)。
确诊病例,(1)、(2)和(3)。
临床诊断,(1)、(2)和(4)。
2.有腹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腹胀、腹围增大,腹水征阳性。
3.腹部超声或CT检查有腹腔积液。
4.腹腔穿抽出腹水并送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血吸虫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晚期血吸虫病人外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和《晚期血吸虫病人外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卫办疾控发〔2005〕29 号)。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2.药物治疗:护肝、利尿剂、白蛋白等;3.防止并发症:控制感染,防止上消化道出血;4.病原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患者,吡喹酮列为禁忌,只有在腹水完全消失达半年以上且病情稳定才考虑用吡喹酮杀虫。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轻-中度腹水)患者;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作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管理。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型、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氨;血吸虫免疫学检查;(3)凝血功能、输血前五项;(4)肿瘤标志物:AFP、CEA;(5)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腹部超声(包括腹部重要脏器、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治疗临床路径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治疗临床路径一、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确诊的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二)标准住院日:7-30天。
(三)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确诊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四)入院后第『2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CRP;(2 ) 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血浆病毒载量;(3 )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4 )血淀粉酶、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5 ) X线胸片、心电图;(6 )乙肝两对半、抗一HCV, TP-Ab;2、根据机会性感染种类可进行的检测:(1 )合并肺部感染:痰涂片及培养、药敏试验、支气管镜及灌洗液检查、血气分析、胸片和(或)胸部CT、肺功能检测。
(2 )合并肺抱子菌肺炎:痰找肺抱子菌、找抗酸杆菌、痰培养与药敏、支气管镜及灌洗液检查、血气分析、胸片和(或)胸部CT、肺功能检测。
(3 )合并真菌感染:真菌病原学检查(体液涂片及培养),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参见合并肺抱子菌肺炎的检查,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XX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头颅CT。
(4 )合并结核病:肺结核病:查肺部胸片及CT、痰涂片、痰培养、结核菌种鉴定、结核菌耐药检查、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PCR、PPD 试验、结核抗体;中枢神经结核感染:查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脑脊液涂片、头颅CT或MRE PCR、PPD试验、ADA、结核抗体。
(5)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脉络膜炎:病原学检查:病毒抗体及PCR检查;眼底检查及视力检查。
(6 )合并弓形虫脑病:弓形虫抗体及PCR检查、头颅CT或MRIo(五)相关机会性感染的治疗1、合并肺抱子菌肺炎:①对症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吸氧、改善通气功能,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如病人进行性呼吸困难明显,可人工辅助呼吸。
中重度PCP病人(Pa02V70nimHg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35nimHg,可用强的松40mg每日2次口服5天,改20mg 每日2次口服5天,20mg每日1次口服至抗PCP结束; 如静脉用甲基强的松龙,用量为上述强的松的75%。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等6个艾滋病机会感染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等6个艾滋病机会感染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8.31•【文号】卫办医政发[2012]107号•【施行日期】2012.08.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等6个艾滋病机会感染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2010年至2012年,温家宝总理连续3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重性精神病、艾滋病机会感染、尿毒症等20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安排,为保障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顺利推进,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实际,研究制定了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艾滋病合并马尼菲青霉菌病、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6个艾滋病机会感染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从卫生部网站(医政管理栏目)下载。
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实际,在我部制定的临床路径原则内,指导辖区内有关医院细化各相关病种的临床路径,并在开展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救助试点工作中实施。
请及时总结艾滋病机会感染等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连鑫、胡瑞荣、焦雅辉电话:************、68792840邮箱:*****************附件:1.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2.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临床路径(2012年版)3.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4.艾滋病合并马尼菲青霉菌病临床路径(2012年版)5.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6.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卫生部办公厅2012年8月31日附件1: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肺炎临床路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等在内的炎症。
肺炎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及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
细菌性肺炎又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
本临床路径实施对象专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路径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肺炎诊断标准。
2、年龄≥18周岁。
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或其它可能影响治疗的其他疾病的患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二、中医诊断:(一)诊断标准细菌性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咳嗽”等范畴。
1、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但以春季及冬季为多的外感热病。
2、病急骤,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等表现。
3、病变过程中,由初起邪犯肺卫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后期呈现肺胃阴伤证候等表现。
(二)辩证分型:1、邪袭肺卫: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或发热,畏寒,少汗,无口干,周身酸痛,咳嗽,咯白稀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或夏日起病,发热,汗出热不解,头昏重胀痛,身重疲倦,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痰热壅肺:身热,汗出,咳嗽,咳痰黄稠,或痰呈铁锈色,或伴有胸闷痛,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3、痰浊阻肺: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粘痰,常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便溏。
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4、正虚邪恋:疲倦乏力,少许咳嗽,少痰,纳呆,腹胀。
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三、西医诊断标准(一)肺炎诊断标准1、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4、血常规:WBC>10×109/L或<4×109/L。
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班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2020版】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一、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ICD-10:P23.900x001)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人民卫生出版社)》。
1.新生儿肺炎包括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临床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暂停、青紫、咳嗽、口吐白沫、呛奶、反应差等。
部分患儿早期临床症状表现可不典型。
2.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3.肺部体检可发现双肺呼吸音减弱或粗糙、可有干湿罗音、不同程度青紫。
4.肺部X线变化:肺炎的X线表现。
5.实验室检查:血气、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培养及呼吸道病原检测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入院第一诊断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ICD-11: P23.900)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平均5-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2)胸部X线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血培养、痰培养、呼吸道病原检测、TORCH检查;2)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血糖;3)心脏超声;4)如伴随全身感染时需做尿培养、腰穿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抗感染治疗:诊断明确后尽早给药,在未明确病原以前,可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2.呼吸支持(1)鼻导管给氧:改善低氧血症(2)CPAP:尽早应用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机械通气:严重肺炎患儿、用CPAP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等,使用机械通气治疗。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轻症)的住院患者。
一、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TCD编码:BNW03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肺炎(ICD-10编码:J12.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94)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协作组制定的“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中医诊疗方案”。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临床常见证候:邪袭肺卫证卫气同病证痰热壅肺证热毒闭肺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协作组制定的“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的患者。
2.重症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不典型菌导致的肺炎,或突发、新发病原菌引起的肺炎等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检查和(或)胸部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尿常规、大便常规、呼吸道和血清病毒病原学检测(有条件单位)、血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培养、痰培养、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讲稿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流程
• ③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呼吸频率≥30次/min;脉搏≥120次/min; 动脉收缩压<90mmHg;体温≥40℃或20×109/L或<4×109/L,或中性 粒细胞计数<1×109/L;呼吸空气时PaO2<60mmHg, PaO2/FiO250mmHg;血肌醉(SCr)>106μmol/L或血尿素氮(BUN) >7.1 mmol/L;血红蛋白<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30%;血浆白蛋 白<25g/L;有败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如血培养阳 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延长、血小板减少;X线胸片显示病变累及1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 、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环内酯类或者呼吸喹诺酮类有效 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流程
• (一)适用对象 •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
(二)诊断依据
• (1)CAP的诊断依据: 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 分会制订的CAP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规定的CAP 的诊断标准为:
•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
满足上述6条中的至少4条应考虑为非典型肺
炎,敏感性为77.0%,特异性为93.0%。满足上述1
~5条中的至少3条应考虑为非典型肺炎,敏感性为
医院临床路径常见病入院及诊疗基本标准
现脓性痰,伴或
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酮类等。
彩超
不伴胸痛。
⑵糖尿病;
2、化痰止
3、血常规
2、发热。
⑶慢性心、肾功能不全;
咳:氨漠
4、尿常规
炎
3、肺实变体征
⑷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
索、氨漠特
+尿液分析
和/或闻及湿性
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罗、甘草口
5、痰培养
罗音。
⑹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的因素;
3、静息心绞痛:
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 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 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 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h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
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 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 时性抬高。
6、混合性心绞痛:既在心肌需氧 量增加时,也可在不增加时发生 心绞痛。
3、活检为慢性宫颈炎,除 外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 早期宫颈癌。
具备第1-2项诊断,兼 有第3项确诊。
1、久治不愈或 伴有大出血的 宫颈糜烂,需 做宫颈手术 者。
2、物理治疗后 创面未愈合致 大出血。
宫颈LEEP锥形电切术或 环切术或电凝 术。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尿妊娠试验
4、肝功、肾功、离 子、血糖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辅助检 查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 图或负荷心电图、冠状动脉影像 学)。
1、根据症 状,各种不 稳定型心绞 痛患者。
2、心电图心 肌缺血改 变。
二级护理 吸氧
1、硝酸酯类 药物:
硝酸异山 梨酯
单硝酸异 山梨酯
2、B受体阻 滞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本诊疗路径(试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本诊疗路径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适用于首次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XXX,XXX),通过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以确定病因诊断。
需要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疾病鉴别。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殊抗病毒药物。
治疗原则为对症处理、注意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XXX,XXX)、《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支持、对症治疗1)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明显者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哮喘、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
吲哚美辛直肠给药50mg~100mg/日,50mg/次,孕妇、精神病患者、14岁以下儿童禁用。
2)咳嗽、咳痰者可选用药物怯痰药:溴己新片、氨溴索片。
镇咳药:复方甘草片片剂、喷托维林片,痰量多者宜与怯痰药联合应用。
治疗进食不佳的患者可以适当补液,并加入维生素C和氯化钾,但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
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用的药物包括祛痰药、镇咳药和解热镇痛药。
具体剂量和用法见表一。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药物。
如果有细菌感染依据,可以选用青霉素类药物。
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常用的口服药物,而青霉素钠和苯唑西林则适用于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2020年版)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细菌性肺炎(ICD-10:J15.901)、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8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6年)及《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8年)等。
1.新近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或者白细胞计数在原基础上明显升高,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叶/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患者出现第5项加第1-4项中任何一项,并除外肺部其
他疾病(肺结核、肿瘤、肺水肿、肺栓塞、肺不张、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嗜酸性细胞浸润及肺血管炎等)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8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6年)及《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8年)等。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4.如已开始抗HIV治疗的患者,则继续治疗,但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细菌性肺炎(ICD-10:J15.901)、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PPD试验、CD4+T细胞计数;
(3)痰涂片、痰细菌培养、血培养;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气分析、痰涂片、胸部CT、D-二聚体、B超、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CMV、EBV、梅毒等)、有创性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肺活检)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考虑肺炎的诊断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6年)及《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8年)。
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营养支持。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重症肺炎标准,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4.合并其他感染如PCP、TB感染者转入相应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