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生平事迹
关于范仲淹的故事
关于范仲淹的故事摘要:一、范仲淹简介二、范仲淹的生平事迹1.少年时期:苦学成名,科举及第2.政治生涯:正直敢言,屡次遭贬3.军事才能:防御西夏,保卫边疆4.文学成就:诗词创作,推动文学发展三、范仲淹的品质与影响1.品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2.影响:一代文宗,后世楷模正文:范仲淹,字希文,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少年时期的范仲淹,家境贫寒,但他深知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他刻苦攻读,终于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
此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任职期间,他始终秉持正直敢言的态度,对国家政治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然而,这也使他在政治上屡次遭受打压,甚至被贬谪。
在军事上,范仲淹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当时,西夏侵犯边境,国家形势严峻。
他临危受命,担任边防重任。
在他的指挥下,边疆地区安全稳定,为国家赢得了宝贵的和平时期。
除了政治和军事才能,范仲淹还是北宋文坛的佼佼者。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文学的真实性,反对浮华之作,为北宋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范仲淹的品质也是人们敬仰的原因之一。
他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形象。
他的一生,不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总的来说,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物。
他的生平事迹,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学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范仲淹的简介与代表作品是
范仲淹的简介与代表作品是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传奇,他的文学成就也极其辉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代表作品。
一、范仲淹的生平事迹范仲淹于1018年出生于河南省河南府(今河南省南阳市),他的祖父是一个名叫范汝弼的官员,范汝弼曾经任职于太学,他的父亲范彦卿也曾经任职于官府,范仲淹在家中排行第三,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范仲淹十分聪颖,他自幼善于诗文,十六岁时便已经通晓经史子集,被誉为“天才少年”。
范仲淹成年后,他进入了官场,历任侍从、知州、刑部尚书等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范仲淹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他出任了江西南昌知州,此时正值腐败盛行的年代,当地百姓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范仲淹决心治理贪污腐败,他采取了种种措施,加强了对百姓的援助,积极推行“起居注”等政策,使得南昌的治安和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随后,范仲淹出任刑部尚书,他深谙法律法规,负责管理全国的司法制度,他推行了温文尔雅的审判方式,始终以公正、严谨的态度处理各类案件,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高度赞誉。
范仲淹在政治、文学、哲学、教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拥有广泛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被誉为中国“文治之祖”。
二、范仲淹的代表作品范仲淹的代表作品非常丰富,既有政论、经传,又有文言小说、诗歌等。
以下是范仲淹的一些代表作品:1、《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篇叙事文,记录了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游历时的所见所感。
全文语言雄浑,气势磅礴,表现出了范仲淹对祖国河山的深厚热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武家坡》《武家坡》是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国的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武渡利忠勇抗敌,最终守卫住了家园。
这篇小说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表现出了范仲淹对祖国的热爱和忧患意识。
3、《渔家傲》《渔家傲》是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诗歌,它表现了中国古代渔夫的坚定、自立自强的气概。
全诗写丽江的渔家人抵抗外敌入侵的英勇事迹,反映了范仲淹忧患意识和忧国爱民的卓越思想境界。
范仲淹的简介有哪些人物事迹呢
范仲淹的简介有哪些人物事迹呢范仲淹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散文家之一,他的人物事迹丰富多彩,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范仲淹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是八十一贡生中的一员,后担任舒州、河南团练使、开封知府、知制诰等官职。
在政治上,范仲淹主张重视农业和民生,提出“利民为本”的治国思路,成为宋代重要的政治旗帜。
他还设法组织重修水利工程,改善民生,让人民少受水患和饥荒之苦。
范仲淹还在军事上有所建树,曾率军抵御辽国南下的进攻,并夺回了鄂州等地。
范仲淹文学成就也非常显著,尤以散文著述最为著名。
他的散文,既有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也有沉郁悲凉的离别怀念,更有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是中国散文的经典之作,开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范仲淹在民生问题上的关切,后文以写出湖南岳阳楼的历史渊源为主,深入探讨了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人在欣赏风景之余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另外,范仲淹还有一段“勤政廉洁”的家风,他自己始终保持朴实无华的生活习惯,不谋取财富和奢华。
他的一则故事引人深思:范仲淹曾在岳州任职期间,派人到南海租两股石兽,收费居然是五十万钱。
范仲淹对此嗤之以鼻,将那两股石兽推入池中,最后退回了全部租金,作为教训自己和子孙之后,不要傲慢自大,卑躬屈膝待人。
此外,范仲淹还有许多令人敬重的品德和行为,比如他为救助灾民勒令官员缩减浮费,向地方官员发出《为民请命书》,借以促进政府的改革。
在家庭方面,他更是具有深厚的家风,为人父母的他,考察子女的品德能力时,会亲自到场沐浴、饮食,以考察子女是否具备孝顺父母、诚实正直等品德,这种条件反射的评估方法,现在看来高度科学和人性化。
总的来说,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德才兼备的杰出人物,他在政治、文化、品德等多个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
他的思想和行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我们能够继承范仲淹的优良家风和敬业精神,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范仲淹的简介有哪些人物和故事
范仲淹的简介有哪些人物和故事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在文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他的一生中,涉及许多人物和故事,下面就为读者们介绍一下范仲淹的简介中有哪些人物和故事。
范仲淹生平简介范仲淹,字文正,号千里岩,祖籍南阳,出生于陕西省凤翔(今陕西凤县)。
他的父亲是一位文学家和官员,范仲淹从小就受到了优良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
在他成年之后,范仲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走上了官场。
范仲淹曾经历了许多官职,包括从刑部主事到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的知府,最后在北宋朝廷时期,范仲淹担任了官僚制度中第三位首辅的职位,即宰相。
除了在官场上取得成就外,范仲淹还以其文学成就著称,特别是他写作的《岳阳楼记》更是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范仲淹的人物和故事1. 范仲淹与主簿田智仁据传,范仲淹曾经在任湖南巡抚时,遇上了一名官吏,这个官吏名叫田智仁,是范仲淹执掌这个地区的主簿。
这位主簿因为功绩斐然,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普遍欢迎,但范仲淹却对他看不惯,经常地找茬挑刺。
有一次,田智仁在一个宴会上向范仲淹提出了自己调任的申请,范仲淹没有马上给他任何答复。
后来,田智仁在范仲淹的不断刁难中,一直默默地承受着,这让范仲淹渐渐地成为了田智仁的情感挂念。
最后,他在知道田智仁的心意之后,终于给他写了一封长信,道出了他对田智仁工作及个人品质的真正看法,同时也要求他继续留在岗位上,共同奋斗。
这个故事展示出范仲淹对于不能忍受欺压他人,严以律己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他审慎推敲的为官态度和管理智慧。
2. 范仲淹与“岳麓书院”在范仲淹的一生中,他创办了一所名为“岳麓书院”的学校,为大量的学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这个书院位于岳阳府,始建于公元960年左右,是中国宋代时期最著名的学府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学校之一。
范仲淹创办这个书院的初衷是为了提倡文化和教育,培养一批有文化素养的人才。
而范仲淹本人也是这个书院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范仲淹的故事(精选15篇)
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的故事(精选15篇)范仲淹的故事1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
他为官时,更是严于律己,不徇私情。
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中有位没有官职的学生叫富弼。
一路行来,见百姓只能食野草为生,范仲淹心里很焦急,马上制定出方案,调粮救急。
有一天,粮食刚刚运到,还不曾发放,竟然被偷盗出两担。
范仲淹极为恼怒,下令严查偷盗之人。
后来,小偷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汉子。
范仲淹大怒,正要责打偷盗之人,公堂外却传来哭喊声。
范仲淹将哭喊之人召上公堂,是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跪在公堂之上,不停地磕头说:“大人呀,我儿偷粮实属不该,只是可怜我老妇人无依无靠,只求大人放了我儿,老奴情愿替儿服罪。
”老妇人哭得哀哀不已,富弼抬头,发现范仲淹已是两眼含泪。
后来,范仲淹将偷粮之人责打了几十板子便放了,老妇人连连叩谢。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以整顿吏治为重点进行改革。
他任命了一批按察使去巡视全国各地,考察各地的官员政绩,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便把姓名从官员簿上勾掉。
有位官员,因为不称职而被勾去名字罢免官职,结果一家老小哭哭啼啼涌上公堂,求范仲淹开恩。
范仲淹面对哀号,不为所动,坚持罢免了那位官员。
已任官职的富弼恰好同行,就对范仲淹说:“你这样一笔把人家勾掉,惹得全家人痛哭,而你却无动于衷。
前番老妇一个人哭,你却眼中含泪,这是为何?”范仲淹回答说:“青年人偷粮食是为老母亲,老母亲哭是为儿子的性命,我眼中有泪,是为青年人的孝心也为老妇人的舐犊之情,所以法外开恩不涉及其他。
而官员的一家哭怎比得上一路(当时的一种行政区域,相当于明、清的省)哭呀。
我撤掉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只是他的家人感到悲伤,我若让不称职的官吏留在任上,那就要危害整个地方,这地方的百姓都要哭,一家哭总比一路哭好。
”范仲淹的眼泪,让后人在他铁面无私的政治生涯中,也看到了他柔情的一面。
而他刚正不阿的秉性和宽容仁厚的胸怀,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范仲淹生平事迹
范仲淹生平事迹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范仲淹生平事迹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1、少年励志,勤学苦读范仲淹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出生在徐州。
父范墉,时任宁武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
范墉先娶陈氏,继娶谢氏。
范仲淹出生第二年其父因病去世其母谢氏贫穷无依,在不得已情况下于服后改嫁在苏州为官的朱文翰。
范仲淹时年4岁,改名朱说(悦),15岁随母到继父的老家山东邹平县长山镇的河南村定居。
范仲淹从小喜欢读书且十分刻苦,为了励志,他在长山醴泉寺读书期间,每天熬一锅粥,待放凉凝结后划成4块,早晚各取2块拌咸菜吃,即感人的“断齑画粥”故事。
范仲淹后来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依然含泪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外出求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27岁的范仲淹以朱说的名字考中了进士,初任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司理参军(从九品),继调任集庆军(今安徽亳州)节度推官(从八品),并奏请朝廷获准,恢复范姓,更名范仲淹,字希文,从此把母亲接到任所瞻仰。
2、为民治堰,热心执教天禧5年(1012年)范仲淹调往江苏泰州西溪镇,任盐仓官。
结合当地实际建议重修海堤,经朝廷准奏调做兴化县令,负责治堰。
天圣二年(1024年)数万民夫在其指挥下汇战滨海,虽经海潮、暴风雪等灾难,仍建成了150里的扞海长堤堰,保障了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人们把海堰称“范公堤”作为纪念。
范仲淹迁官楚州(今安徽寿县)粮科院尚未上任,母亲病故,服丧居住应天府。
因其母改嫁不能葬与苏州范家祖坟,受唐代名相姚崇的启发,将母安葬在河南伊川。
后主持应天府书院教务。
主教三年时间,既有严谨的制度,又有良好的学风,为北宋树立了榜样。
“天下庠序,视此而生”,其影响绵绵数代不断。
难怪后人评价“宋学”道:览宋学,若无范文正公,则无色矣!3、忠心报国,边陲立功宝元元年(1038年)宋藩镇西平公李元昊另建西夏称帝,侵犯宋朝。
范仲淹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文正,世称范文正,洛阳人。
他出生于一家世代读书进士的家庭,能诗、善文,年轻时就开始从事治国修文的事业,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范仲淹的作品涉及诗、赋、文言文、散文,尤其以散文闻名,被誉为“宋代第一文人”。
范仲淹的生平经历范仲淹于1018年生于北宋宰相范仲淹之子,从小就聪慧过人,能够精通经书。
他年轻时就投身于政治生涯,曾任权知开封府、知制诰等职,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和才华出众,使得他在朝廷中备受推崇和尊敬。
1041年,范仲淹贬谪到婺州(今浙江金华市),他没有因此沮丧和放弃,相反地,他积极地发展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到处考察民风和社会状况,写下了许多有关当地社会风俗和历史文化的文献,为之后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1043年,范仲淹于官场上失宠,因此他退居家中,并专心修身养性、作文、讲学,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逝世前,范仲淹的好友、诗人苏轼曾评价他:“文造非凡,德行高致”,表达了对他极高的敬意。
范仲淹的代表作品范仲淹的作品广泛涉及到诗、文、赋、散文等多个文学形式,其中以散文最为著名和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散文注重铺陈文辞、奥妙哲理,才华横溢,形式则多种多样,例如《岳阳楼记》、《师说》、《祭妹文》等,让人看了惊叹不已。
除此之外,他的历史文献和传记也广为人知,例如《范文正公集》等历史文献集成,以及《朝野僚谈录》等传记类著作。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创作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全文通过景物描写和史料学研究,呈现了古代岳阳楼建筑和历史文化的风貌。
范仲淹运用了传统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和夸张,将岳阳楼的声、色、味、触等各个方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随后,作者通过广泛的史料学研究,深入剖析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涵,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思想深度。
《师说》《师说》是范仲淹思想性最强的一篇散文,它通过描写一位师傅的事迹,表达了他的儒家之道和教育信仰。
范仲淹生平事迹[全文5篇]
范仲淹生平事迹[全文5篇]第一篇:范仲淹生平事迹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范仲淹的生平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范仲淹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所著作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被人广而认之。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范仲淹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所著作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被人广而认之。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公元989 年,范仲淹出生在吴越的一户官宦之家。
当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逝世,范仲淹的母亲无奈之下只好改嫁,范仲淹也因此改名为朱说。
公元1011 年,知道自己身世的范仲淹,离开母亲,一人独自去应天府求学。
公元1015 年,学有所成的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担任了广德军司里参军。
有了功名且有官职在身,范仲淹就把母亲接来自己奉养,并将名字改回自己的原姓原名。
1021 年,范仲淹担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担任期间,修建了一条海堤,用来防范海潮倒灌。
1027 年,范仲淹的母亲逝世,范仲淹居住在应天府为其母亲守丧。
因范仲淹才学之名十分出名,于是被邀请参加应天书院教席。
范仲淹到院后,使书院的学风一扫原先的旧风气,使得文人学士个个严以律己、品德高尚。
当范仲淹守丧期满,出任了陈州通判,虽然远在地方,但对朝堂之事十分牵挂。
公元1030 年,范仲淹曾多次上书宋仁宗,表明了自己一心为国的思想,提出许多政策主张。
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宋仁宗也从中知道了范仲淹一片忠心之举。
太后去逝后,宋仁宗想要另立太后被范仲淹阻止。
1033 年,江南出现蝗灾,范仲淹向皇帝上书,请求派人来当地视察,被无视。
后当面质问,向宋仁宗陈述厉害,犹如醍醐灌顶,命范仲淹前去救灾,更将灾民食用的野草带回朝堂,警示皇宫贵族的娇逸奢侈的生活。
后来因为朝廷党政之故,范仲淹多次被调往外地为官。
范仲淹在地方任政时,颇有功树,也多次回朝堂任职。
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
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扩展资料:形象特征:1、忠臣形象范仲淹是从士人角度讲不管个人处境如何,都要忧国忧民,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这可以说是中国史上对士人承担社会责任的首次明确阐述,是士人高扬主体精神的充分表现,是宋代知识分子积极参政、勇担责任的典型体现。
这也标志着士人彻底从政治、经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找回了个体的人生尊严和价值,可以看做是对孔孟儒学的超越和发展。
钱穆先生认为“宋代士大夫矫厉尚风节,既自希文启之”,将范仲淹看做是开启宋学的先驱人物。
2、诤友形象范仲淹和滕宗谅是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的同科进士。
两人在泰州时一同参加守护海堤的差使,定民心。
在西北守边疆时,滕君知泾州,范仲淹当时担任环庆路经略部署,听说葛怀敏打了败仗,率领外族、汉族队伍分为三路来援助泾原的兵备之虚。
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是相当亲密友好的。
备受谗言诋毁的滕宗谅被贬到岳州后,他勤于公务,仅用一年多时间,便使岳州“政通人和,百废待兴”,重新修缮了残存不堪的江南名胜岳阳楼。
两人关系很好,范仲淹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受迫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人,生于公元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
按照在位皇帝的时期划分,他生于太宗朝,学习和在底层做官是在真宗朝,政治上成熟、做出重大成就的时期是在仁宗朝。
范仲淹祖上世居河内(黄河以北),唐末动乱,迁往南方,居住在苏州。
范仲淹简介资料大全
范仲淹简介资料大全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下面是X给大家整理的范仲淹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传世。
范仲淹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
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
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
苦读及第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
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
范仲淹的生平故事
范仲淹的生平故事范仲淹的生平故事范仲淹的生平故事有哪些?大家知道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的生平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范仲淹的生平故事篇一范仲淹自幼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为了使儿子和自己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的姓也改成了朱.范仲淹长大后知道自己亲生父亲姓范,便想恢复自己原来的姓,可是继父不同意,两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因此,范仲淹便从家里出来,住进了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开始了刻苦读书的生活.寺庙里的日子是很清苦的,而当时范仲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又特别大,所以他经常吃饭时端起碗,几口就扒得精光,还没到下一顿时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以至于看书时也无法集中精力.怎么办呢?他想出了办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锅稀粥,等冷凝结成粥块以后,用刀在上面划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饭各吃两块.而下饭的菜呢,更加简单,仅切一点咸菜就行了.范仲淹就这样在醴泉寺里刻苦读书,他懂得了很多道理,长了不少知识.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更多的知识,他不远千里来到应天府,进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南都学舍,拜著名学者戚同文为师.因为范仲淹很穷,经常吃不上饭,刚开始还能喝点稀粥,后来稀粥也没了,每当太阳落山时,他才胡乱吃点东西,可是他从来没有为吃饭这个问题而分心,而是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了.他为自己制订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不完成计划决不睡觉.在严寒的冬夜里,每当他学习感到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洗脸,提提精神,学习环境虽然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范仲淹就这样凭着一股坚定的信念,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后来终于取得成就,成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贝蒂说:“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温塞特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古今中外大凡仁人志士,明达贤者,无不经过困苦磨砺.而伴随他们走过磨难的,就是他们心中的信念.事实证明,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范仲淹的生平故事篇二童年时代清贫的生活使范仲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关于范仲淹的个人简介
关于范仲淹的个人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范仲淹的个人简介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
范仲淹的故事大全
范仲淹的故事大全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北宋五岳之一”。
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勇气和担当,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故事:1. 少年时励志:范仲淹出生在一个寒微的家庭,但他自幼聪明好学,勤奋刻苦。
他常常在白天读书,晚上还熬夜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才能。
2. 为官一方:范仲淹长大后,被朝廷任命为一名官员。
他在官场上表现优异,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信任。
他不仅能够很好地处理政务,还在军事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范仲淹领导的军队多次胜利,为宋朝赢得了宝贵的战争经验。
3. 治理江南:范仲淹在宋代时期,被派往江南地区治理。
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他实行了“农桑税”,鼓励农民种植粮食,同时也减少了税收负担。
他还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 抗击外敌:范仲淹还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他在北宋与辽国、西夏等国家的战争中,多次采取明智的战略和战术,打败了敌军,维护了宋朝的国家安全。
5. 提倡道德:范仲淹是一个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的人。
他在位期间,大力发展教育,提倡道德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才。
他还写了大量关于道德修养和人生哲学的著作,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贡献于民族:范仲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充满爱心和担当的爱国者。
他在民族危机时刻,积极主张抗击外敌,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他还在地方上积极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为宋朝的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上就是范仲淹的一些主要故事,他的事迹充满了智慧、勇气和担当,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的简介生平事迹概括
范仲淹的简介生平事迹概括范仲淹,字千里,号岳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将领,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南唐四杰之一。
范仲淹的生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早年经历范仲淹出生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出生在一个文化家庭。
他的祖父范祖禹、父亲范夷第都是有名的文学家,为他的学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范仲淹幼年时懂得诗词,喜好读书,十分聪明,还曾考取过进士。
后来,他在升官道路上的机遇也十分顺利,先后任职于谏议大夫、知县、知州等职位。
二、政治成就范仲淹的政治成就较为卓越,他曾经四次出使辽国,让中国与辽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缓解和改善。
同时,他担任过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官员,在官场上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抱负。
范仲淹在南唐时期曾经担任过宣抚使一职,挽救了南唐的众多政治危机,为南唐的兴盛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北宋时期,他又曾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较大的成就,多次挫败西夏的侵略,并与党项首领潘美、包拯等人共同致力于北宋政局的整顿和治理。
三、文学成就范仲淹在文学方面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他的文学思想博大精深,作品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均有涉及,并以《岳阳楼记》成为他的代表作。
这篇文章写于他去世前的数年,以记载他对故土怀念之情。
文中他用详实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宏伟与壮美,对人们品质之高、凝聚力量之大表达了无限的赞叹和敬意。
这篇文章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文学遗产。
四、家庭背景范仲淹的家庭背景十分显赫,他的祖父范仲弓是宋太宗时期的宰相,为人朴素高风,作风正直,深受太宗的信任;他的父亲范夷第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死后被称为“二十四家诗纪中”,给古代文化界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范仲淹自己也是一位儒家学者,对儒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在主持修订《三经新义》等书籍时历尽千辛万苦,并对“道德经”等经典的解读和阐释达成了独特的见解。
总的来说,范仲淹具有较为完整的儒家学者、政治家、军事将领、文学家等多重身份,他的作品和事迹在中国文化、政治和历史的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我们今天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范仲淹简介资料、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
范仲淹简介资料、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范仲淹简介资料、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经得起检验,受到后世一直敬仰的人并不多见。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等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
他的一生,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政治事业,还为后人留下了令人钦佩的文学经典。
本文将对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以及其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范仲淹的生平简介范仲淹出生于北宋太祖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是当时的一名文化名门之后。
范仲淹在年轻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问,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考中进士,并且曾经担任过北宋政府的许多职位,包括参知政事、宰相等职务。
在他的公职生涯中,范仲淹极力推行“开罗正法”,积极进行政治改革,并致力于打击腐败,意图挽救北宋政府的危机。
然而,范仲淹的改革努力常常受到旧有势力和意见的干扰,加上历史条件的限制,很多政改措施始终无法得到完全的实现。
范仲淹的政治生涯中,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在灵渠修筑过程中的成功管理。
范仲淹的文坛成就也极为显著。
范仲淹的诗歌充满了儒雅、典雅、高贵的风范,善于表达深沉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润物无声的山水诗”。
范仲淹的书法传世作品也很多,其中《岳阳楼记》是最著名的书法作品之一。
此外,他的散文《岳阳楼记》等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佳作。
二、范仲淹的代表作范仲淹在文学领域中的经典作品丰富多彩,涵盖了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
在这里,我将就范仲淹的代表作品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1.《醉翁亭记》:这是范仲淹最著名的散文之一。
全文描写了醉翁在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游戏、轻松、自得的氛围。
文章采用了铺陈式的叙述手法,语气明快、富有流畅感。
《醉翁亭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岳阳楼记》:这是范仲淹涉笔书写的又一力作。
正是在这篇文章中,范仲淹那优美的风格被充分地表现出来。
3. 《洛神赋》:这是范仲淹的一篇诗歌代表作。
诗歌以神话传说的方式,写出了洛神的形象和美丽的环境。
整篇诗歌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仲淹的故事(通用25篇)
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的故事(通用25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范仲淹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范仲淹的故事篇1范仲淹二岁时,父亲范墉因病去世,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改嫁给山东的一位朱姓大户,他也改名为“朱说”。
范仲淹成年后,从傲慢的朱家孩子口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激愤之下,发誓“男儿当自强”,要自立门户,重振范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求学。
虽然应天府是“公费读书”,但范仲淹生活费用还得自理,“依戚同文学”,过得十分艰难。
他只能吃薄粥,深夜困倦打瞌睡,就用冷水洗面,激醒自已,继续攻读。
一个同学是应天府留守(官阶相当于今日之“市委书记”、“市长”)的儿子,看不下去,便好意送了些美食。
他却一口不尝,听任食物变坏。
同学怪罪起来,他长揖致谢,道:“你的好意,我都心领了,谢谢!但我只怕自己一旦学会享受美餐,日后再也吃不得苦!”范仲淹在应天府读了五六年书,成绩优异,便有了一个远大的人生理想。
据《能改斋漫录》记载,范仲淹应试前,特到祠堂求签,咨询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
他又求了一签,暗中祈祷:“如果不能当宰相,希望能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
于是,他恼火了,掷签于地,慨然长叹:“男子汉大丈夫,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还有什么活头!”这就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名言的来历。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中了进士,得到真宗赵恒的接见,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范仲淹政绩斐然,如安抚江淮的蝗灾、修建“范公堤”等,但由于喜欢给高层“挑刺”,仕途就像乘电梯般,上上下下,几起几落。
章献太后刘娥当政时,他一会儿指责仁宗赵祯不该率领百官给太后祝寿,一会儿要求太后还政,被贬到苏州;待得赵祯亲政后,他本受到重用,但又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要求改革,结果得罪宰相吕夷简,再贬饶州。
有关范仲淹的简介资料有哪些呢
有关范仲淹的简介资料有哪些呢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家和军事家。
他的一生精彩纷呈,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范仲淹的简介资料。
1. 早年经历范仲淹于1018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个文化庄重且受封为侯爵家族。
他自幼聪慧,能够随机应变,在学业和家族的外事活动上都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
他负责为父亲、兄弟和家族亲戚管理他们的仆人和财产,这使得他习惯于处理权利和金钱。
范仲淹父亲去世后,他在世居里、乡村和政府机构中担任职务,这为他未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政治生涯范仲淹在政治生涯中,曾经担任过很多职务。
他在澶、淮、襄、江四经策功的过程中,卓有成就,一路从县官到朝廷大臣,并且长期在天子面前供职。
他还曾经在化州、荆南、湖南、江西和金陵等地担任过官职,使得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姿多彩。
范仲淹在朝廷上最长时间的担任职位是宰相。
他是北宋的大臣,负责北方军队和财政和权力的大体上的规划和管理。
他一直是大臣中最具备声望和权力的之一,都颇受尊重。
在其执政期间,他推动改革,注重军备、文化事业、农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有较为杰出的表现,使当时的中国大大得到了发展。
3. 文化活动范仲淹是一位文化活动家,他极为注重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诗歌、文章和书法等方面。
他倡导追求尊荣和素雅的生活境界,并把这些思想注入到了其文化创作当中。
他的作品包括《岳阳楼记》、《祭衡阳城隍》、《梦溪笔谈》等。
他的诗文充满哲学性,反观历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范仲淹的书法和文化创作也十分杰出。
他的书法风格清新秀丽,富于变化,曾被誉为北宋的第一号风格大师。
范仲淹的文化创作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其成为一位文化界的杰出人物。
4. 对华夏文明的影响范仲淹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家,其留下来的贡献,对中国的历史和文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行动不仅能够沿用到今天,而且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生平事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1、少年励志,勤学苦读
范仲淹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出生在徐州。
父范墉,时任宁武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
范墉先娶陈氏,继娶谢氏。
范仲淹出生第二年其父因病去世其母谢氏贫穷无依,在不得已情况下于服后改嫁在苏州为官的朱文翰。
范仲淹时年4岁,改名朱说(悦),15岁随母到继父的老家山东邹平县长山镇的河南村定居。
范仲淹从小喜欢读书且十分刻苦,为了励志,他在长山醴泉寺读书期间,每天熬一锅粥,待放凉凝结后划成4块,早晚各取2块拌咸菜吃,即感人的“断齑画粥”故事。
范仲淹后来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依然含泪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外出求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27岁的范仲淹以朱说的名字考中了进士,初任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司理参军(从九品),继调任集庆军(今安徽亳州)节度推官(从八品),并奏请朝廷获准,恢复范姓,更名范仲淹,字希文,从此把母亲接到任所瞻仰。
2、为民治堰,热心执教
天禧5年(1012年)范仲淹调往江苏泰州西溪镇,任盐仓官。
结
合当地实际建议重修海堤,经朝廷准奏调做兴化县令,负责治堰。
天圣二年(1024年)数万民夫在其指挥下汇战滨海,虽经海潮、暴风雪等灾难,仍建成了150里的扞海长堤堰,保障了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人们把海堰称“范公堤”作为纪念。
范仲淹迁官楚州(今安徽寿县)粮科院尚未上任,母亲病故,服丧居住应天府。
因其母改嫁不能葬与苏州范家祖坟,受唐代名相姚崇的启发,将母安葬在河南伊川。
后主持应天府书院教务。
主教三年时间,既有严谨的制度,又有良好的学风,为北宋树立了榜样。
“天下庠序,视此而生”,其影响绵绵数代不断。
难怪后人评价“宋学”道:览宋学,若无范文正公,则无色矣!
3、忠心报国,边陲立功
宝元元年(1038年)宋藩镇西平公李元昊另建西夏称帝,侵犯宋朝。
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出任陕西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
范仲淹致书元昊,劝其归顺但不果,随即进行军队体制、防御等改革,奖罚分明。
练甲兵以治军旅,出奇制胜。
庆历二年(1042年),密令长子纯佑率兵奇袭,收复无数失地。
当时有歌谣传诵:军中有一范,西夏闻知惊破胆。
范仲淹西疆御夏,扼险制胜,灵活出击,安抚并用,正确的战略决策取得了非凡的战果。
从延州到庆州,三年三次大战,他的《攻守议》与《再议攻守》,确定了对边关和西夏的才略,使朝廷和将帅们钦服。
时年他已逾54岁,满头银发,望空中南飞雁,心中感慨万千,挑灯填诗《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范仲淹、韩琦等人苦心经营下,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庆历三年(1043年)双方议和,他在宋夏战争中荣立大功,升任枢密副使,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
4、庆历新政,改革图强
从元昊叛宋起,宋军的边防开支庞大,国家元气大伤。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仁宗连日催促范仲淹等人,拿出措施,改变局面。
范仲淹、富弼和韩琦,连夜起草改革方案。
特别是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着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一)严明官吏升降制度。
(二)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
(三)严密贡举制度,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
(四)谨慎选拔任用各级官员(五)均公田。
(六)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
(七整治军备。
(八)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
(九)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
(十)减轻劳役。
《条陈十事》写成后,呈送给宋仁宗同意,便逐渐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
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
改革,损害了贵族官僚的利益,他们挑拨离间,对改革派落井下石。
庆历五年(1045年)初,初,曾慷慨激昂,
想励精图治的宋仁宗终于完全退缩,他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范仲淹等人被撤去军政要职。
5、为国为民,先忧后乐
范仲淹被贬为邓州做知州,创办“花州书院”,因岳阳楼重修,
昔日好友滕子京邀请他按岳阳楼图写一篇撰记。
庆历六年(1046年)9月14日夜晚,他把岳阳楼图挂起凝神构思,因早年随继父读书曾到过岳阳楼一带,回想起来,其景色之妙,远衔青山,近吞长江,朝晖夕雾,气象万千。
他乘兴挥毫撰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送到岳州,滕子京大为感动,即命人刻石。
其中那两句格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不胫而走,迅速传诵开来。
宋仁宗闻此慨然称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已经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先忧后乐”精神已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树立在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目中。
皇佑二年(1050年),62岁的范仲淹任尚书户部侍郎(五品),63岁知青州。
皇佑四年(1052年)5月20日(6月19日)在徐州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
范仲淹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
包括西夏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
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器哀悼。
范仲淹死后没有选择葬在苏州,而是选择了河南洛阳伊川。
据说一方面其母改嫁无法入苏州安葬,一方面他是效仿唐代三朝居相的姚崇。
另一个原因乃范的先祖是汉代的清诏史汝南范滂,他的十代祖范履冰在唐武则天时曾任宰相。
所以范仲淹曾在给兄信中说过:“我本北人,北人淳厚。
”他葬伊川后,长子纯佑、次子纯仁(任过宰相)、三子纯礼和四子纯粹及九孙、六曾孙也葬在
他夫妇周围。
北宋皇帝宋仁宗闻讯后难过万分,命辍朝一日,以似国遇。
追加范公为兵部尚书,并亲书褒贤之碑。
2012年范氏修谱小组整理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