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四章商业银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的经营活动。
包括:担保业务、票据发行便利、金融衍生工具交易、 贷款承诺和贷款出售等。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方针)
三性原则 盈利性
流动性 安全性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前,管理 的重点是流动性的管理。 负债管理理论:60年代后至80年代前,商业银 行通过负债业务创新,扩大业务规模和范围。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80年代开始,综合考虑 资产和负债,努力实现“三性”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理论的新发展:80年代后期以来, 产生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管理理论。
农业贷款
消费者贷款
同业贷款
按贷款质量划分有:
正常:能够履行合同,有充 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关注:有能力还,但存在可 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 素 次级:还款能力有明显问题, 依靠其正常收入已无法保证 足额偿还本息 可疑类:贷款人无法足额偿 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 保,也肯定要有部分损失 损失类:采取所有的可能措 施和法律程序后,本息仍无 法收回 损失 可疑 次级 关注 正常
现金项目
准备金 应收现金 存放同业
证券投资
投资业务是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活 动。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国库券、公债券、公司债
券)和股票。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
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
构和企业投资等。
贷款业务
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 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
单一银行制: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银行机构(总行)经 营,不设立任何分支机构。如美国。 分支行制:银行机构除总行外,还在其它地区设立分支 机构。如英国和中国。 银行持股公司制:也称集团银行制,由某一集团成立持 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一家或几家银行。如美 国。 代理行制:银行间签有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 定业务。 连锁银行制:由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的制 度。它可以通过股票所有权、共同董事或其它方式实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地位和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是金融结构体系中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 ●经营项目最多,业务多样化程度最高,经营领域最广; ●和中央银行共同构成全国支票结算中心,唯一可以吸收 活期存款; ●是货币创造者之一。
其核心内容在于分析资产、负债之间的“缺口”,
并围绕缺口探索解决途径。
1. 资金缺口管理法
所谓缺口管理法,是根据利率或期限等指标将资产和负
债分成不同类型,然后对同一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
差额,即缺口进行分析和管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
以利率指标为例,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都可以分为固 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类型。根据这两种类型的资产和
2、销售理论
销售理论的主题是推销金融产品。 不同于以往的负债理论之处是,它不再单纯着眼资金, 而是立足于服务,创造形形色色的金融产品,为范围广 泛的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其主要内容是:客户至上,以客户的利益和需要作为银 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根据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通过调整各种不同的资 产与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搭 配,做出最优化的资产负债组合,实现盈利性、安 全性、流动性的要求。
产的变现能力。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证券具备信誉好、期限
短、易于出售的条件,在需要资金时,就可以迅速变现。 因此,银行资产没有必要仅限于短期贷款。
预期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任何资产能否到期偿还或转让变现,归根到 底是以未来的收入为基础的。只要预期的未来收入有保障, 即使是长期贷款也能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反之, 如果未来收入没有保障,即使短期贷款也有偿付不了的风 险。
超货币供给理论
由于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该理论认
为银行除了发放贷款和购买证券以外,还应该积极
开展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委托代理等
多种服务,使银行资产管理更加深化。
2、资产管理的方法
只要是强调负债是前提,资产受负债制约,银行管理只 是在既定的资产下努力实现资产同负债相匹配的管理方 法都属于资产管理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具体的 贷款的管理、对信用的评估分析、对投资的管理等。 对于债务人资信状况的评估原则,即“6C”。
负 债 业 务
资 产 业 务
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 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 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本和负 债(存款和其他负债)业务两部分。
自有资本
财政拨给的信贷基金
银行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
公积金
未分配的利润
财政拨给的信贷基金是我国商业银行最原始的资金来源。 股份资本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最原始的资金来源。美国 银行法规定银行的自有资本不得少于6%。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1、国有商业银行
2、股份制商业银行
3、城市商业银行 4、农村商业银行 5、中外合资银行
在银行类金融机构中,除了商业银行外,还有政策性 银行。 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分别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 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中 间 业 务 与 表 外 业 务
4.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它的 正式贴现率一开始就规定为4.5%~6%,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 贷款利率。
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 1. 1845年,中国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银 行。随后至19世纪末,英国的其他银行以及各帝 国主义列强的银行,相继到中国设立了分行。
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信用创造 金融服务
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 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 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
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
特征的职能。
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 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 等业务活动。
存款
支票存款:可以签发支票进行支付的账户。
储蓄存款:主要是指个人为了积蓄货币和取得一定的利
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
定期存款:是指客户与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其他负债
银行同业拆借 向中央银行借款
回购协议
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发行金融债券
银行持股公司发行的商业票据
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业务,也是商业 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 包括现金、证券投资、贷款。
现代银行的产生
1. 近代银行业兴起于西方。 2. 历史上首先以“银行”为名的信用机构是1580年意大利建立的 威尼斯银行。此后,相继出现冠以地名的“银行”。但它们所经 营的仍然是以海外贸易和以政府为对象的高息贷款业务,不能适 应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发展的需要。
3. 现代银行体系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 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 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二是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 起主导作用的是后一条途径。
2. 最初,助长中国自身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 社会条件是:外贸的发展要求有新式银行进行资 金调剂;兴办工矿交通事业以挽回利权运动的高 涨刺激了国民兴办银行的积极性;同时,清政府 基于财政需要也想兴办银行。
3. 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1904年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中国银行的前 身);1907年设立了交通银行。同时,民族资本商业 银行陆续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的私人银行 业有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
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
应量。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 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 的大量信息,凭借这些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
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单元制
分支行制
银行控股公司 代理行制 连锁银行
第四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现代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
1. 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先后有货币兑换商和银钱业的发展。
2. 职能主要是: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货币保管;汇兑。 3. 随着兑换、保管、汇兑业务的发展,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自然而 然地也就发展了贷款业务。 4. 中国关于官府放贷机构的记载较早;关于银钱业的记载则较晚。 有关银钱业的大量记载始于唐代:有经营典质业的质库, 有保管钱财的柜房,有打制金钱饰物和经营金银买卖的金银铺; 至于汇兑业务,不仅有商人经营,更主要的是由官府经营。 经过宋、元,到明、清两代,钱庄、银号、票号先后兴起, 银钱业有长足发展。但一直未能自我实现向现代银行业的跨越。
4. 1927年以后,在国民党当政期间,系统地开始了官僚 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主要的商业银行有:中 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有规模较大的“小 四行”、“南三行”、“北四行”,有大量中小商业银 行和地方银行。
金融机构体系结构
Leabharlann Baidu
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 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与灾害 保险公司、私人和政府养老基金、投资银行、金 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金融资 产管理公司等。 政府所属的专业信用机构:开发银行、农业信贷 机构、工业银行、进出口银行等
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其利息收入大致
要占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按贷款期限不同,分为:
贷款
短期贷款 中期贷款 长期贷款
按照贷款的保障条件,分为:
贷款
信用贷款
抵押贷款
按照贷款的定价,分为:
贷款
固定利率贷款
浮动利率贷款
按贷款的对象不同,分为:
贷款
工商业贷款
资产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
真实票据论(商业贷款理论)
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同商业流通有关的 闲散资金,都是临时性存款,为了保障随时偿付提存, 银行资产必须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而银行只宜发放短 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的商业贷款。
资产转换理论
该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银行持有资
从历史来看,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先于信用中介职 能。但从发展过程来看,支付中介职能也有赖于信用中 介职能的发展,因为只有在客户有存款的基础上,商业 银行才能办理支付,所以二者是相互推进,共同构成商 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整体运动。
信用创造职能: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它是在信用中 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创造是指商业 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
负债的不同组合,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管
理战略。
零缺口战略:浮动利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浮动利率
中间业务
是指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利用自身的机构网点、
技术手段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代理客户承办收付
和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主要包括:结算业务、代收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 信息咨询业务等。
表外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
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
负债管理理论
二战以后,随着西方各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金融体系迅 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茁壮成长,银行的资金来源遭 到竞争威胁。同时,又由于通货膨胀,各国政府普遍进 行利率管制,由此诱发负债管理理论的兴起。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 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的储备资产的方式。商业银 行可以主动管理负债,通过积极的竞争争取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完全可以向外举债,如向中央银 行借款、发展同业拆借、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向 欧洲美元、联邦资金借款等。
1、购买理论
银行对于负债并非消极被动,可以采取主动负债或购买 外界资金,变被动的存款观念为主动的借款观念。 其主要内容是:银行购买资金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流动性, 而资金的供应者是十分广泛的,抬高资金价格是实现购 买行为的主要手段;面对日益庞大的贷款需求,通过购 买负债,摆脱存款数额对银行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