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11.3探索宇宙学案 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11.3《探索宇宙》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11.3《探索宇宙》教案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理解孩子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探索宇宙》的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对宇宙有更深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宇宙,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星空图、行星模型、恒星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张宇宙星空图,让他们自由发表对宇宙的看法,然后我会分享一些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 探索宇宙:我会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行星和恒星的模型,让他们通过观察模型,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
3. 创作自己的宇宙:我会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的宇宙,可以包括行星、恒星、卫星等。
4. 分享和交流:我会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进行交流。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宇宙,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我会反思这节课的组织开展情况,以及孩子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孩子们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星空,了解宇宙,并将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带到课堂上和大家分享。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对宇宙有更深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分享宇宙基本知识的环节,我使用了行星和恒星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
11.3探索宇宙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教案:11.3 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的第十一部分“现代物理”,具体是第3节“探索宇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由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组成,以及宇宙的广阔无垠。
2. 宇宙的演化:讲解宇宙从大爆炸到现在的发展过程,以及宇宙的膨胀现象。
3. 恒星和星系:介绍恒星的构成、生命周期,以及星系的分类、结构和演化。
4. 黑洞和暗物质:讲解黑洞的定义、性质和影响,以及暗物质的存在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演化,以及恒星和星系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宇宙的膨胀现象,了解黑洞和暗物质的概念。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黑洞的定义和性质,暗物质的存在和作用。
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演化,恒星和星系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宇宙的组成、演化,恒星和星系的基本知识,以及黑洞和暗物质的概念。
3. 示例: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广阔无垠。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2. 宇宙的演化3. 恒星和星系4. 黑洞和暗物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宇宙的组成、演化,以及恒星和星系的基本知识。
答案:略2. 题目:请解释黑洞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暗物质的存在和作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宇宙的更多知识,如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理论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黑洞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暗物质的存在和作用在探索宇宙的教学内容中,黑洞和暗物质是两个非常重要但复杂的概念。
11.3探索宇宙—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教案:11.3探索宇宙—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的第11.3节,主要涉及探索宇宙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由物质、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的分布和作用。
2. 星系的结构:介绍星系由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组成,以及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
3. 宇宙的演化:介绍宇宙从大爆炸起源至今的发展过程,包括宇宙膨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的年龄和演化历程。
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介绍人类利用航天器、望远镜等工具对宇宙的观测和探索,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星系的结构,提高学生对宇宙知识的认识。
2. 掌握宇宙的演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宇宙起源和发展的理解。
3. 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组成、星系的结构、宇宙的演化过程。
难点:宇宙演化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复杂现象和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宇宙的组成,包括物质、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并通过示例说明它们在宇宙中的作用。
接着讲解星系的结构,介绍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组成,以及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
讲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宇宙膨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的年龄和演化历程。
3. 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星空,了解星系的分布和结构。
4. 例题: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为例,介绍航天器、望远镜等工具在宇宙探索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暗物质、暗能量2. 星系的结构:恒星、行星、气体、尘埃3. 宇宙的演化:膨胀、微波背景辐射、年龄、演化历程七、作业设计1. 描述宇宙的组成,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1.3 探索宇宙 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11.3 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计宇宙结构的历程。
过程与方法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追求科学、探索宇宙的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精神。
【教学器材】有关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自学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中国首次在太空留下足印。
现如今,我国空间站正在建设中。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天,我们就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来探索宇宙的奥秘二、新课教学1.探索的历程(1)古人用神话传说来寄托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本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太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们想用智慧把目光射向宇宙,从而,望远镜诞生了。
2.介绍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伽利略用第一架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用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
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
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更远的天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1.3探索宇宙》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1.3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第3节《探索宇宙》。
本节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1. 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所有星球、行星、卫星、恒星、星系和所有物质的总和,还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
2.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个炽热的、密度极大的奇点,自那时起,宇宙就在不断地膨胀。
3. 宇宙的结构:宇宙由无数的星系组成,星系之间通过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相互连接。
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人类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发射探测器探索行星和太阳系,并通过理论物理的研究揭示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 掌握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难点:大爆炸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起源和结构,通过示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宇宙星空和星系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结构。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2.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3. 宇宙的结构: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宇宙的基本概念。
2. 解释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
3. 描述宇宙的结构。
答案:1. 宇宙是所有星球、行星、卫星、恒星、星系和所有物质的总和,还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3探索宇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3 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由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组成,以及宇宙的广阔无垠。
2.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探讨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变过程。
3. 望远镜的使用:介绍望远镜的原理、种类和用法,以及如何观察宇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认识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宇宙,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组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望远镜的使用。
难点:宇宙的广阔无垠,望远镜的原理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宇宙模型,望远镜实物。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宇宙的了解,以及自己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认识。
2. 课堂讲解:(1) 讲解宇宙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宇宙的广阔无垠。
(2) 讲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 讲解望远镜的原理、种类和用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望远镜观察宇宙。
3. 例题讲解:分析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方法,与现代天文学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认知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记录观测到的星体,并简要描述观测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古代天圆地方说、地心说、日心说、宇宙大爆炸理论。
望远镜的用法:原理、种类、操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宇宙的组成。
(2) 描述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变过程。
(3) 介绍望远镜的原理和用法。
2. 答案:(1) 宇宙由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组成。
(2)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经历了古代天圆地方说、地心说、日心说、宇宙大爆炸理论等阶段。
(3) 望远镜的原理是利用透镜或反射镜收集远处物体的光线,放大物体图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探索宇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1.3探索宇宙在设计这节探索宇宙的物理课时,我的意图是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不仅能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而且能激发他们对天文学的兴趣。
我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概念,并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宇宙的规模和结构,以及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宇宙观测方法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技术。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宇宙模型、星图、望远镜等,以及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引入活动,让学生们谈谈他们对宇宙的了解和印象。
然后,我会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探索的短片,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宇宙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关于宇宙的问题。
每组会选择一个问题,并设计一个实验或观察活动来探究答案。
在实验或观察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他们还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
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会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发现。
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帮助他们理解宇宙的奥秘,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还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参观天文馆或进行家庭观测活动,以加深他们对宇宙的理解和兴趣。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不仅能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宇宙的基本概念: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我选择了使用宇宙模型和星图进行教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1.3《探索宇宙》word学案
11.3探索宇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究的历程,培养追求科学、探索宇宙的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对宇宙的了解难点: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三、学习活动:1、体验、想象与思考:(1)观看一幅关于宇宙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照片,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觉?(每人至少说出一种感觉)(2)看课本P188—P189进一步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并回答如下问题:①图10-21中国古代的星象图说明了什么?②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来认识宇宙。
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带有很浓的神话色彩。
其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有相关的神话。
请你列举一例。
③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建立了“地心说”,请你说出“地心说”的含义是什么?④ 1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人类进入了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
并提出了“日心说”。
这个学说是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的。
⑤ 1632年,科学家首先制成了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引入了更宽广的星空。
⑥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飞船使人类踏上了月球。
我国的首位航天员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州5号飞船升空。
2、认识浩瀚的星空广袤而深邃的星空,有着无穷的奥秘。
首先星空之大令人惊叹:地球是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很小的行星。
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恒星外,至今还发现有9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流星。
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
在广袤的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
①让学生看下表,进一步认识太阳系(注:地球直径为12735Km,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5×108 Km。
)②从仙女座发出的光需要20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也就是说,晚上我们见到的仙女座已经是200万年以前的仙女座了。
11.3探索宇宙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11.3 探索宇宙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在设计这堂《探索宇宙》的物理课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宇宙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宇宙的奥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掌握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宇宙中的各种天体。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学难点是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宇宙中的各种天体。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认识宇宙中的各种天体。
一、导入新课我在黑板上写下“探索宇宙”四个大字,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播放一段宇宙星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接着,我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我将宇宙的基本概念、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宇宙中的各种天体的资料发放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了解宇宙的奥秘。
三、课堂讲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开始课堂讲解。
我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白宇宙是什么。
然后,我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如何演化的。
我讲解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黑洞等,让学生认识这些天体。
四、实践环节五、课堂小结在课堂的我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相信学生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关于宇宙的基本概念、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宇宙中的各种天体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是包括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它包括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各种天体。
11.3探索宇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11.3探索宇宙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我设计这节“探索宇宙”的物理课,旨在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以及宇宙中的一些基本现象。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宇宙的初步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一些基本现象,如恒星、行星、星系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了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一些基本现象,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宇宙模型、星图、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课程,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导他们发现星星的分布规律,引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然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于宇宙的理解和看法,通过讨论,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随后,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星图判断某个星系的位置,或者根据恒星的颜色和亮度判断其距离地球的远近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重难点问题,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宇宙的初步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够提升我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的学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活动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它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宇宙基本概念和组成的关键。
再次,小组讨论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11.3探索宇宙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第三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宇宙的了解。
教学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探索的历程1.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根据星象制定历法。
2.地心说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人们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观点: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这种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达千年之久。
3.日心说1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日心说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
4.公元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揭开了太阳系神秘面纱。
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6.到了20世纪,人类终于梦想成真,踏上了太空的旅程。
探究点二浩瀚的星空、幻想与追求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
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发现还有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可观的彗星和流星。
1.识图——创设情境。
学生认识“浩瀚的星空”中的图,并进行归纳。
(1)请同学们在图1所示的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投影此图,指出地球的位置。
银河系中有非常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除太阳以外,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
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
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
PPT展示板书设计第三节探索宇宙一、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学反思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探索宇宙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第3节“探索宇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2. 掌握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基本概念。
3.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认识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2.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使学生掌握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基本概念。
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月球探测器的发射和探测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的话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宇宙的组成和结构,讲解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基本概念。
(2)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介绍大爆炸理论。
(3)介绍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如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特点和区别。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宇宙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6. 板书设计: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7. 作业设计:1. 描述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基本特点。
2. 简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3. 列举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主要成就。
答案:1. 恒星:发光发热的天体,如太阳。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固体天体,如地球。
彗星:由冰、岩石、尘埃等组成,围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燃烧的小天体。
2. 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宇宙演化经历了恒星形成、行星形成、生命起源等过程。
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11.3探索宇宙教案
教案: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11.3 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的11.3章节,主要涉及探索宇宙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宇宙的组成: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等;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面观测、卫星探测、深空探测等;4. 宇宙的未来:黑洞、宇宙大撕裂、宇宙热寂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起源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的探索技术;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宇宙的组成、起源发展、探索技术;3. 例题讲解: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和技术;4. 随堂练习:解答与宇宙相关的实际问题;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宇宙的奥秘和未来;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面观测、卫星探测、深空探测;4. 宇宙的未来:黑洞、宇宙大撕裂、宇宙热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宇宙的组成;(2)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发展;(3)列举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4)讨论宇宙的未来可能性。
2. 答案:(1)宇宙的组成: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2)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地面观测、卫星探测、深空探测;(4)宇宙的未来可能性:黑洞、宇宙大撕裂、宇宙热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宇宙探索实践活动,如观测星空、参观天文馆等。
11.3《探索宇宙》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教案:11.3 《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1章第3节《探索宇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恒星和星系的基本特征,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解恒星和星系的基本特征。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宇宙的组成,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恒星和星系的基本特征,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难点:宇宙的组成,恒星和星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宇宙模型、星空图。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
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认识?宇宙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恒星和星系的基本特征。
重点讲解宇宙的组成,让学生理解恒星和星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宇宙探索的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
举例讲解宇宙中的恒星、星系等现象,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涵盖宇宙的基本概念、恒星和星系的基本特征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2. 恒星和星系的基本特征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题:a. 宇宙是由地球、太阳和月亮组成的。
b. 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
c. 星系是由恒星、行星和卫星组成的。
2. 选择题:i. 恒星ii. 星系iii. 地球iv. 黑洞i. 有光有热ii. 静止不动iii. 围绕地球旋转iv. 没有能量3. 简答题:a. 请简要描述宇宙的组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3《探索宇宙》授课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3.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整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我会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整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过渡自然。教学内容详细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实践操作的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全面掌握宇宙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丰富多样: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和观察夜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宇宙的奥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宇宙探索主题,共同探讨、研究。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制作宇宙探索历程的PPT、进行宇宙知识问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4.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展示成果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研究宇宙探索主题。我会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制作宇宙探索历程的PPT、进行宇宙知识问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此外,我会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展示成果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11.3探索宇宙学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11.3 探索宇宙教学目标2.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学重点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及对宇宙的了解教学难点通过展示探索宇宙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是什么样子的?2.宇宙会发生大爆炸吗?地球也会发生大爆炸吗?3.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有人居住吗?4.在月球上生活和地球上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5.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二、导学题(一)探索的历程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们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来认识宇宙。
2.人们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围绕地球转动。
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__________是宇宙的中心的学说。
3.1609年,__________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使人类的视线深入到更广阔的星空。
1687年,牛顿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浩瀚的星空1.太阳系: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星系。
包括:_________,66颗__________,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__________,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__________。
2.银河系:银河系还有众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
(三)幻想和追求1.古老的东方和西方对天空一直充满美好的________与__________。
2.展望21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地__________,在太空建立__________将不会再是人类的幻想。
三、当堂检测1、“光年”是单位、“1光年”= 千米。
2、最先用望远镜来探索宇宙.3、飞向太空是人类的梦想。
1867年4月1日,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人类第一个太空人是。
1969年7月20日,11号飞船首次使人类踏上月球。
八年级物理全册11.3探索宇宙学案(新版)沪科版
11.3 探索宇宙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2、预习范围教材第11章第三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系是以_____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________。
三、预习检测1.在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A.太阳 B.金星 C.火星 D.月球2.地球的卫星是()A.太阳 B.火星 C.水星 D.月球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静止的B.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等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C.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还有排斥力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浩瀚的星空、幻想和追求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
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现在,我们就借助于影片资料来追溯一下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人类最先了解的是与地球并称为“八大行星”的:在这些行星中,你知道哪些星球,或者你最想知道哪个星球?(根据学生的叙述,在“八大行星”有选择性的点击对应的片断。
)由“八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恒星。
1608年,荷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改进,用来观察天体,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
11.3探索宇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11.3探索宇宙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在设计这节探索宇宙的物理课时,我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动规律,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知道宇宙的概念、组成和运动规律;2. 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宇宙现象;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组成、运动规律;2. 教学重点:宇宙的概念、探索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PPT;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教科书。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1)向学生展示一组宇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美丽和神秘;(2)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认识和疑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知识讲解:(1)介绍宇宙的概念,解释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大系统;(2)讲解宇宙的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3)阐述宇宙的运动规律,如引力、光线传播等。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观察星空图,识别主要星座;(2)分组讨论:请学生们结合教科书和课堂所学,分析宇宙现象;(3)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4. 课堂小结:(2)强调宇宙运动规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宇宙奥秘。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宇宙的概念、组成和运动规律;2. 活动难点:宇宙的组成、运动规律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在课后反思中审视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将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科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宇宙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宇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外星生命、宇宙膨胀等,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我还计划组织一次宇宙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提高学习积极性。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1.3探索宇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1.3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的第11章第3节,主要内容包括: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由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组成,以及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2.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介绍人类从古代到现代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以及各种宇宙探测器的作用和功能。
3. 宇宙的演化:介绍宇宙从大爆炸到现在的发展过程,以及宇宙的膨胀现象。
4. 黑洞和暗物质:介绍黑洞的概念、性质和形成,以及暗物质对宇宙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对宇宙有更深刻的认识。
2. 掌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各种探测器的功能。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黑洞和暗物质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演化过程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宇宙的了解和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宇宙的组成,包括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
(2)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介绍各种宇宙探测器的功能和作用。
(3)讲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大爆炸理论和发展历程。
(4)介绍黑洞的概念、性质和形成,以及暗物质对宇宙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分析人类对宇宙探测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探测器的原理和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有关宇宙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2.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3. 宇宙的演化4. 黑洞和暗物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2. 介绍一种宇宙探测器的作用和功能。
3. 解释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答案:1. 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
2. 宇宙的演化:大爆炸理论和发展历程。
3. 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极端天体,具有极强的引力,连光都无法逃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探索宇宙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2、预习范围
教材第11章第三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系是以_____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1.在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A.太阳B.金星C.火星D.月球
2.地球的卫星是()
A.太阳B.火星C.水星D.月球
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静止的
B.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等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
C.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还有排斥力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浩瀚的星空、幻想和追求
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
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
个天文单位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现在,我们就借助于影片资料来追溯一下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人类最先了解的是与地球并称为“八大行星”的:
在这些行星中,你知道哪些星球,或者你最想知道哪个星球?
(根据学生的叙述,在“八大行星”有选择性的点击对应的片断。
)
由“八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恒星。
1608年,荷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改进,用来观察天体,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
(展示银河系的大致结构和图片)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
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
到这里,人们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
美国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等三位航天员,乘坐“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号”,从地球以外的地方来认识宇宙,探索它的奥秘。
举出我国卫星遨游太空的例子: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同学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课堂上没来得及进行交流的,课后大家可以再继续探讨。
说不定,多少年以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中间,在探索宇宙奥秘方面有自己的发现和学说。
二、探索的历程
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 ",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
上围绕地球旋转。
这是历史上最
早的地心说。
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
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
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
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 。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二、随堂检测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B.普朗克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
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
D.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共同发现了“镭”元素
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D.“破镜难以重圆”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
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B.“破镜难圆”这个例子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分子是组成物质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D.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花粉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现象
参考答案预习案
1、D
2、D
3、C
探究案
1、B
2、C
3、A
4、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