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俗旅游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民俗旅游特点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地带的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简称为赣。江西,山青水秀,素来为江南的“鱼米之乡”,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等文化名人的故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唐代诗人王勃在其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称江西为一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
其民俗旅游资源也颇为丰富,包括有西村镇的武术村,高安的龙舟赛,宜春的轩辕会,民间医药等等,各地都有其特色与历史。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这个地区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殊特征。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旅游业更是首当其冲。单纯的自然旅游资源与文化古迹已经满足不了新一代旅游消费这的需求,开发新型的旅游资源已经提到中国旅游发展的历程上来了。民俗旅游资源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起来了。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已经不断提高。旅游者已将不再满足于常见的山光水色,名胜古迹之类的旅游资源了。他们寻求一种体验不同社会风俗的更高需求。刚刚兴起的民俗旅游正是满足了当代旅游者的这中需求。
江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差异,生活方式不同,行业习俗差别,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俗事项,构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所以江西的民俗旅游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开发江西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也能适当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江西客家主要分布在江西的南部,即通常意义上的“赣南”,其它分布在吉安南部,抚州南部,以及赣西北的铜鼓,修水.武宁.万载也有大量的客家人。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旦这种文化产生,它就成了该群体的识别标志及维系该群体生存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换句话说,没有客家及群体,就不会有客家文化,但如果没有客家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客家群体也是不可能具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经过数百上千年之久,还能维系到现在。
客家民族分布很广,其中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其主要聚居地,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据学术界估计,客家人约有4000至5000万左右。客家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客家人有自己的语言称客家话。客家话受赣语影响大,是江西境内仅次于赣语的第二大方言。它保留了大量唐宋以前的中州古韵,具有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词汇特色。声调特点在于古次浊平声、古次浊上声和古全洋上声都有读阴平的。这也是客家话区别于赣语等方言的地方。
客家人往往聚族而居,数世同堂,目的是共同防御外敌。客家土楼的独特建筑最能体现家族聚居性,土楼有城、寨(砦)围、堡多种叫法,以外部特征分类,土楼有方形土楼、园形土楼、八卦土楼、五凤楼、凹形楼、围垅屋以及不规则土楼。其中最典型的是方形土楼、园形土楼以及围垅屋。
客家盛行二次葬习俗。除考虑风水外,主要是便于迁徙时携带祖宗骸骨。强烈的尊祖敬宗观念,使客家人在举族迁徙时,往往虔诚地挖出祖宗骸骨,带在身边随同迁往新居处,定居后客家人第一件事就是请风水先生勘选地形择地重葬祖先遗骨。
受畲族土著居民影响,在客家话形成的同时,汉畲合壁的客家山歌形成。客气人受唱山歌,喜庆节日、婚恋礼仪至平日劳动都有丰富的歌唱活动,过年唱年歌,结婚唱哭嫁歌、祝赞歌,还有众多采茶歌,用客家话唱的兴国山歌是客家民间艺术的奇葩,兴国山歌在兴国及相邻的泰和、赣县、万安、宁都、于都等县广为流传。
客家人的饮和食,与汉族其他地区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由于本民系发展有其独特的
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等等,饮食文化也别具特色。客家菜有称为“东江菜”,盖因东江流贯粤东客家地区。事实上,赣、闽、粤边区的客家菜固然同中有异,各呈特色;播迁四方的客家人聚居地区,在各自特定的环境中,亦创造了各具地域性特点的客家饮食文化。客家人早期既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区,地湿雾重,食物宜温热,忌寒凉,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这便形成“烧、香、熟”的特点。由于生产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又形成“咸、肥”的特点。另方面,客家人既传承祖居地文化传统,又能吸取迁徙所经之地诸多文化特色,更善于与聚居地的土著文化相融合,这便形成了客家文化的丰富性。又由于客家人虽则平日粗茶淡饭,但甚好客,崇尚祭祖及重视节令喜庆饮食,因人、因事、因时而有不同的吃法和不同的饮食习俗,饮食文化更形多姿多采.
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要得到充分的体现,要让旅游者认识其文化的深厚底蕴,不能仅仅依靠“民俗村”、“民俗节”等这些局部的东西,要从大的环境上有所寄托、有所反映。从旅游的角度而言,一个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一切东西都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也都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客家的建筑建设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地的所有旅游景点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的是客家的围屋,把它完整的保存下来进行旅游开发,把客家的文化溶入其中。
民俗观赏项目是人们了解回族文化最基本的方式。回族的观赏项目很多,包括房屋建筑、生活器具、民族歌舞、节庆礼仪、客家历史等等,让这众多的项目合理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江西客家民俗旅游观赏项目的基本结构。一是客家人民的生活器具、服饰等,可以考虑建一个客家人生活博物馆,将客家人的历史和由来、生活用具、服饰等做一个全面的展示。二是举行民族节庆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展示回族的宗教仪式、节日节庆、民族歌舞。让游客被这些客家民俗的东西所吸引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现代旅游发展的潮流是参与性旅游项目,让游客参与到客家生活当中来,使游客可以更充分地感受该地的内在精神。一是建设家庭旅馆,让游客和客家人在一起生活几天,深刻感受客家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文化。二是参与客家的节庆活动,如:哭嫁,歌唱等活动。这些都是客家人真正比较喜欢的东西,让游客参与其中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东南沿海省区出现了海外华侨、华人寻根探亲、回乡投资的热潮,他们中许多人是客家人。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客家文化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客家学术活动异常频繁活跃。到了20世纪末,这股热潮也开始席卷内地,适逢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机,为了配合西部大开发,推进客家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西省以赣州地区客家文化为前题,探索客家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他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较,既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特殊性的要求。共性是都必须建立在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相整合的认识基础上。所谓特殊性要求,就是对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以首先激发客家族群的积极性为前提。
在确定一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时,选准切入点、找准主攻方向自然十分重要。但当主攻方向确定下来之后,还需要抓住时机,大造声势,扩大影响,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大力打造文化品牌,形成产业效益。二者比较起来,后者无疑难度更大、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目前我省客家文化与经济发展现结合虽然刚刚起步,但它却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我们好好发展我们的客家文化,对外宣传,我们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并发展我们的经济。结束语:在开在民俗旅游这一块,注重的就是给旅游者带来“新鲜感”、“奇特感”、“快乐感”、“美的享受”。只有满足这基本的四项,才具有开发民俗旅游的价值。要做就要做到“惟我独有,惟我最佳”,这样才能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因为差异才会产生吸引力。
江西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偏小的局面仍未彻底改观。尽管近几年江西发展较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潜质,但是,其经济总量依然偏低,人均水平也较低,尤其是基础弱、发展后劲和内在增长动力不足的局面未根本改观,欠发达